CN114646270A - 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6270A CN114646270A CN202111571215.5A CN202111571215A CN114646270A CN 114646270 A CN114646270 A CN 114646270A CN 202111571215 A CN202111571215 A CN 202111571215A CN 114646270 A CN114646270 A CN 1146462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
- measuring
- measuring head
- measurement
- shaf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05 background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72 neutra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IEQIEDJGQAUEQZ-UHFFFAOYSA-N phthalocyanine Chemical compound N1C(N=C2C3=CC=CC=C3C(N=C3C4=CC=CC=C4C(=N4)N3)=N2)=C(C=CC=C2)C2=C1N=C1C2=CC=CC=C2C4=N1 IEQIEDJGQAUE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differentially influencing two coils
- G01D5/2291—Linear or rotary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s (LVDTs/RVDTs) having a single primary coil and two secondary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2—Monitoring, i.e. observ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4—Measuring, i.e. determining a quantity by comparison with a standar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轴间距离测量器能够省空间地进行设置,追随轴间距离的变化并稳定且高精度地测量轴间距离。轴间距离测量器具备:第一测量头,在测量时与两轴中的一个轴的周面抵接,成为一个测量基准;第二测量头,在测量时与两轴中的另一个轴的周面抵接,成为另一个测量基准;移动机构,包括弹性部件,以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通过弹性部件的弹力向将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分离的方向施力;以及测量单元,被设置为计测基于移动机构的第一测量头与第二测量头之间的距离的位移,轴间距离测量器能够保持在如下的测量时的状态:插入在两轴间的第一测量头和第二测量头通过移动机构向扩展该两轴间的方向对两轴分别作用按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等具有辊对的装置中,构成辊对的一个轴与另一个轴之间的轴间距离对该装置的处理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各个产品完成体中进行测量。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由发光元件(发光二极管)和受光元件(光电二极管)构成的轴间距离测量单元。该轴间距离测量单元分别固定为从发光二极管照射的光照到构成辊对的两轴中的一个轴,且其反射光入射到光电二极管,根据伴随着该轴的移动的反射光的强度的变化来测量轴间距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1585号公报
然而,存在在产品完成体中,在测量对象的轴的周围没有充分的空间,无法顺利地配置测量器,而无法测量轴间距离的情况。
另外,在如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那样轴移动的情况下,进而在想要追随其移动来测量轴间距离的变化的情况下,难以测量轴间距离。若在轴的周围没有充分的空间且轴移动,则轴间距离的测量极其困难。
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或者激光测长器等其它的光学测量单元的情况下,需要能够设置发光器以及受光器,并且需要在测量光的光路上没有测量对象以外的遮挡光的物体的条件,因此难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光学测量单元,能够发挥对轴间距离的变化的追随性,但若测量对象的轴偏离测量光的照射范围,则无法追随。为了增大追随范围,需要增大照射范围、受光范围,因此装置大型化,进而在周围需要空间。
另外,在测量者使用测径规、千分尺、游标卡尺等手持测量器进行测量的情况下,需要测量者的手进入装置内并将测量器输送到测量位置并能够进行测量操作、周围的构成物不阻碍测量操作等的条件,并且能否正确地测量取决于测量者的熟练度,因此还存在测量值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轴间距离测量器,能够省空间地进行设置,并且能够追随轴间距离的变化并稳定且高精度地测量轴间距离。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用于测量两轴间的距离或者该距离的位移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上述轴间距离测量器具备:第一测量头,在测量时与所述两轴中的一个轴的周面抵接,成为一个测量基准;第二测量头,在测量时与所述两轴中的另一个轴的周面抵接,成为另一个测量基准;移动机构,包括弹性部件,以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向将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分离的方向施力;以及测量单元,被设置为计测基于所述移动机构的所述第一测量头与所述第二测量头之间的距离的位移,所述轴间距离测量器能够保持在如下的测量时的状态:插入在所述两轴间的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向扩展该两轴间的方向对所述两轴分别作用按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轴间距离测量器,能够利用两轴间的空间而省空间地进行设置,并且通过弹力追随轴间距离的变化并保持在测量时的状态,从而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测量轴间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定影部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主视图。
图5是校对规的主视图(a)以及侧视图(b)。
图6是表示两个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一个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测量对象的两轴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读取部;11…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2…原稿图像扫描装置;20…操作显示部;21…显示部;22…操作部;30…图像处理部;40…图像形成部;41…图像形成单元;42…中间转印单元;50…纸张输送部;51…供纸部;52…排纸部;53…输送路径部;54…纸张供纸口;60…定影部;61a…轴(测量对象);62a…轴(测量对象);70…存储部;80…通信部;90…轴间距离测量器;91…第一测量头;92…第二测量头;93…线性移动机构(移动机构);94…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测量单元);95…校对规;96…弹性限制机构;100…控制部;411…曝光装置;412…显影部;413…感光体鼓;414…带电装置;415…鼓清洁装置;421…中间转印带;422…一次转印辊;D…原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是简要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利用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1将形成于感光体鼓413上的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在中间转印带421上使4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后,转印(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形成图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了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行进方向上串联配置与YMCK的4色对应的感光体鼓413,并使各色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21上的串联方式。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0、操作显示部20、图像处理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存储部70、通信部80以及控制部100。
控制部10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2以及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等。CPU101从ROM102读出与处理内容相应的程序并在RAM103展开,与展开的程序协作地集中控制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块的动作。
图像读取部10具备被称为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进纸器)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以及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扫描仪)等而构成。
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原稿D并向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送出。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能够连续地一举读取载置于原稿托盘的多张原稿D的图像(包含双面)。
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光学扫描从自动原稿供纸装置11输送到接触玻璃上的原稿或者载置于接触玻璃上的原稿,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12a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0基于原稿图像扫描装置12的读取结果生成输入图像数据。在图像处理部30中对该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
操作显示部20例如由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作为显示部21以及操作部22发挥功能。显示部21根据从控制部100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进行各种操作画面、图像的状态显示、各功能的动作状况等的显示。操作部22具备数字键、开始键等各种操作键,接受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将操作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0。
图像处理部30具备对所输入的任务的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进行与初始设定或者用户设定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等。例如,图像处理部30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基于灰度修正数据(灰度修正表)进行灰度修正。另外,除了灰度修正之外,图像处理部30对输入图像数据还实施色彩修正、阴影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压缩处理等。基于实施了这些处理的图像数据,控制图像形成部40。
图像形成部40具备用于基于图像处理完毕的输入图像数据来形成利用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的各有色调色剂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中间转印单元42等。
Y成分、M成分、C成分、K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41K具有同样的结构。为了便于图示以及说明,共同的构成要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在区别每一个构成要素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添加Y、M、C或者K来表示。在图1中,仅对Y成分用的图像形成单元41Y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对于其它的图像形成单元41M、41C、41K的构成要素省略附图标记。
图像形成单元41具备曝光装置411、显影部412、感光体鼓413(图像担载体)、带电装置414以及鼓清洁装置415。
感光体鼓413是例如在铝制的导电性圆筒体(铝素管)的周面依次层叠有底涂层(UCL:Under Coat Layer)、电荷产生层(CGL:Charge Generation Layer)、电荷输送层(CTL:Charge Transport Layer)的带负电型的有机感光体(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电荷产生层由在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中分散有电荷产生材料(例如酞菁颜料)的有机半导体构成,通过曝光装置411的曝光产生一对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输送层由在树脂粘合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中分散有空穴输送性材料(电子给予性含氮化合物)的材料构成,将在电荷产生层产生的正电荷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
控制部100通过控制供给到使感光体鼓413旋转的驱动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电流,使感光体鼓413以恒定的圆周速度(例如,665mm/s)旋转。
带电装置414使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鼓413的表面均匀地呈负极性带电。曝光装置41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构成,对感光体鼓413照射与各色成分的图像对应的激光。在感光体鼓413的电荷产生层产生正电荷,并输送至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从而中和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电荷(负电荷)。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由于与周围的电位差而形成各色成分的静电潜像。
显影部412是使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部,使各色成分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从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此外,作为载体,不被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通常被使用的公知的载体,能够使用粘合剂型载体、涂层型载体等。作为载体粒径,并不限定于此,优选为15~100μm。
调色剂也不被特别地限定,能够使用通常被使用的公知的调色剂。例如,能够使用在粘合剂树脂中含有着色剂、根据需要含有电荷控制剂、分型剂等并处理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调色剂粒径并不被特别限定,优选为3~15μm左右。
鼓清洁装置415具有与感光体鼓413的表面滑动接触的鼓清洁刮板等,在一次转印后除去残存在感光体鼓413的表面的转印残余调色剂。
中间转印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421、一次转印辊422(转印部)、多个支承辊423、二次转印辊424、带清洁装置426以及传感器427等。
中间转印带421由环形带构成,被多个支承辊423架设为环状。多个支承辊423中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其它由从动辊构成。例如,优选配置在比K成分用的一次转印辊422靠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辊423A是驱动辊。由此,容易将一次转印部中的带的行进速度保持在恒定。通过驱动辊423A旋转,中间转印带421沿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行进。
一次转印辊422与各色成分的感光体鼓413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内周面侧。一次转印辊422夹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感光体鼓413,从而形成用于从感光体鼓413向中间转印带421转印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辊隙。
二次转印辊424与配置于驱动辊423A的带行进方向下游侧的辊423B(以下称为“支撑辊423B”)对置地配置于中间转印带421的外周面侧。二次转印辊424夹着中间转印带421压接于支撑辊423B,从而形成用于从中间转印带421向纸张转印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辊隙。
在中间转印带421通过一次转印辊隙时,感光体鼓413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于中间转印带421并被一次转印。具体而言,对一次转印辊422施加一次转印偏压,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背面侧(与一次转印辊422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图像被静电转印至中间转印带421。
然后,在纸张通过二次转印辊隙时,中间转印带42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至纸张。具体而言,对二次转印辊424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在纸张的背面侧(与二次转印辊424抵接的一侧)赋予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调色剂图像被静电转印至纸张。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朝向定影部60被输送。
带清洁装置426具有与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滑动接触的带清洁刮板等,在二次转印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21的表面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此外,也可以采用在包含二次转印辊的多个支承辊上呈环状架设二次转印带的结构(所谓的带式的二次转印单元)来代替二次转印辊424。
定影部60如图3所示,利用定影辊隙对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并被输送来的纸张进行加热、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如图3所示,定影部60使上辊61和下辊62压接,在作为纸张通过方向的距离的辊隙宽度W的范围形成作用有辊隙压的定影辊隙,对转印有基于调色剂T的图像的纸张S在通过适当的辊隙宽度W的期间实施基于适当的辊隙压的加压以及加热,从而使基于调色剂T的图像良好地定影在纸张S上。
纸张输送部50具备供纸部51、排纸部52以及输送路径部53等。在构成供纸部51的三个供纸托盘单元51a~51c中,按预先设定的每个种类收纳有基于基重、尺寸等识别的纸张(标准纸、特殊纸)。输送路径部53具有阻挡辊对53a等多个输送辊对。
收纳于供纸托盘单元51a~51c的纸张从最上部起一张一张地被送出,通过输送路径部53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此时,通过配设有阻挡辊对53a的阻挡辊部,修正被供给的纸张的倾斜并且调整输送定时。而且,在图像形成部40中,中间转印带421的调色剂图像被一并二次转印在纸张的一个面,在定影部60中实施定影工序。图像形成后的纸张通过具备排纸辊52a的排纸部52被排出到机外。
此外,纸张也可以是长条纸、卷纸。该情况下,纸张收纳于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供纸装置(未图示),供纸装置所具有的纸张从该供纸装置经由纸张供纸口54向图像形成装置1供给,并向输送路径部53送出。
存储部70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硬盘驱动器等构成。在存储部70中存储有以图像形成装置1所涉及的各种设定信息为代表的各种数据。
通信部80例如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在与连接于LAN、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等的通信网络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
[轴间距离测量]
接下来,对将定影部60的上辊61与下辊62之间的距离作为测量对象的例子的轴间距离测量器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4示出测量对象的两轴61a、62a。一个轴61a是构成上辊61的轴的芯材。另一个轴62a是构成下辊62的轴的芯材。如图4所示,将两轴61a、62a之间的距离作为测量对象,将轴间距离测量器90设置为测量时的状态。
轴间距离测量器90是用于测量两轴间的距离或者该距离的位移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具备第一测量头91、第二测量头92、线性移动机构(移动机构)93以及测量单元(94)。
第一测量头91在测量时与两轴61a、62a中的一个轴61a的周面61c抵接,成为一个测量基准。
第二测量头92在测量时与两轴61a、62a中的另一个轴62a的周面62c抵接,成为另一个测量基准。
线性移动机构93包含弹性部件93a,以沿直线C相对线性移动的方式支承第一测量头91和第二测量头92,通过弹性部件93a的弹力向将第一测量头91和第二测量头92分离的方向(C1、C2方向)施力。用于线性移动机构93的引导机构可以基于导杆和缸体,基于导轨和导辊,基于连杆机构,基于其它任意的机构。另外,移动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线性移动,也可以应用曲线上的移动、倾斜的移动等其它的移动轨迹。
测量单元(94)被设置为计测由线性移动机构引起的沿直线C的第一测量头91与第二测量头92之间的距离的位移。作为测量单元,除了规尺、千分尺等机械式测长器之外,还能够应用电子测长器。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应用作为电子测长器之一的使用了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94的测长器。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94具有杆94a及检测头94b,是能够将在杆94a上被引导的检测头94b的直线运动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的电气机械换能器。如图4所示,杆94a固定于一个测量头(在图4中,第二测量头92),检测头94b固定于另一个测量头(在图4中,第一测量头91),杆94a的轴向、即基于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94的位移的测量方向配置于与直线C平行的方向。
因此,能够将第一测量头91与第二测量头92的距离的位移作为电信号从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94取出。
如图4所示,轴间距离测量器90被设为能够保持在如下的测量时的状态:插入在两轴61a、62a间的第一测量头91和第二测量头92通过线性移动机构93向扩展该两轴61a、62a间的方向(C1、C2方向)对两轴61a、62a分别作用按压力。
另外,如图4所示,沿两轴61a、62a的轴向观察时,第一测量头91在测量时的状态下,在以通过一个轴61a的中心线61x和另一个轴62a的中心线62x的直线C为分界线而处于相互相反侧的两个位置91a、91b与周面61c抵接。由此,增加使轴61a相对于第一测量头91稳定在固定位置的稳定性。
另外,第二测量头92也同样,如图4所示,在测量时的状态下,在以直线C为分界线而处于相互相反侧的两个位置92a、92b与周面62c抵接。由此,增加使轴62a相对于第二测量头92稳定在固定位置的稳定性。
此外,关于通过两点抵接的以上的构造,也可以仅用于第一测量头91及第二测量头92中的任意一方。
另外,如图4所示,沿两轴61a、62a的轴向观察时,第一测量头91的中央以及第二测量头92的中央处于弹性部件93a的弹力的合力作用线上。即,弹性部件93a的弹力的合力作用线与直线C一致,并且直线C通过第一测量头91的中央以及第二测量头92的中央。通过设为这样的配置,在线性移动机构93不产生力矩,能够顺利地进行线性移动动作。另外,除了第一测量头91以及第二测量头92之外,线性移动机构93也能够利用两轴61a、62a间的区域而配置,因此能够利用两轴61a、62a间的空间而省空间地设置轴间距离测量器90。
根据以上说明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能够利用两轴61a、62a间的空间而省空间地进行设置。
另外,如以上说明那样,轴间距离测量器90保持在插入在两轴61a、62a间的第一测量头91和第二测量头92通过线性移动机构93向扩展该两轴间的方向(C1、C2方向)对两轴61a、62a分别作用按压力的测量时的状态,且具备上述的测量单元(94),因此即使两轴61a、62a间的距离发生变动,也能够第一测量头91以始终与轴61a的周面61c抵接的状态进行追随,第二测量头92以始终与轴62a的周面62c抵接的状态进行追随,两轴61a、62a间的距离的位移反映至第一测量头91与第二测量头92之间的距离的位移,通过测量单元(94)测量该位移。
因此,根据轴间距离测量器90,通过弹力追随轴间距离的变化并保持在测量时的状态,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测量轴间距离。另外,测量头(91、92)与作为轴芯的芯材(61a、62a)抵接,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轴间距离。
在如以上的实施方式那样将轴间距离测量器90应用于定影部60的定影辊61、62的情况下,能够测量定影辊61、62的压接时的轴间距离,因此能够检测定影辊61、62的辊隙压、辊隙宽度是否适当,另外,也能够基于检测结果控制辊61、62的轴间距离,控制为所希望的辊隙压、辊隙宽度。
轴间距离测量器与测量对象的两轴接触,因此由至少在两轴的使用温度范围内耐久的材料构成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被用于为了定影而发热的定影部60的定影辊61、62,因此由在定影辊61、62的使用温度范围内耐久的材料构成即可。由此,在以测量时的状态安装轴间距离测量器90的状态下,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的运转过程中,能够持续地使用。
轴间距离测量器90可以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要素而具备,以生产、检查、出厂、被用户使用的方式来实施,或者也可以在出厂前的检查时安装并进行检查,取下后出厂。
适当地准备基于上述的电子测长器(94)的输出信号显示测量值的显示装置并实施测量。该显示装置可以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外置的装置。另外,作为该显示装置,也可以应用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备的控制部100以及操作显示部20。在后者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如图2所示那样能够接收轴间距离测量器90(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94)的输出信号,能够进行基于该输出信号的两轴间的距离的监视或者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在监视的情况下,记录测量历史,根据需要进行向操作显示部20的显示输出、向外部的通知。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例,可以举出:如上述那样变更控制定影辊61、62间的距离,形成适合于印刷的辊隙压、辊隙宽度,或者不变更定影辊61、62间的距离而变更其它的图像形成条件来应对。
另外,轴间距离测量器90具备作为测量对象的设计尺寸的基准的校对规。
所谓的校对规,是用模仿了测量对象的两轴的对测量头抵接面的标准器具,再现已知的恒定的轴间距离,并持久地保持、保存的装置。例如,如图5所示,校对规95通过金属块的切削而形成为高精度且不容易变形,具有相当于测量对象的两轴的对测量头抵接面的抵接面95a和抵接面95b。
作为校准作业,使第一测量头91与抵接面95a抵接,使第二测量头92与抵接面95b抵接,将轴间距离测量器90相对于校对规95设置为测量时的状态,实施测量,将测量结果存储于上述的显示装置等。
通过以上的校准,得到轴间距离的基准绝对值,因此之后确保测量精度。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校对规95再现测量对象的设计尺寸的基准值,因此通过测量与以校对规95为对象进行测量的轴间距离的差,从而能够测量与设计尺寸的基准值的误差。
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作为产品的合格与否判断和再调整。
为了测量与设计尺寸的基准值的差,能够设定基于电子测长器(94)的测量的零点。零点的设定可以实施为在上述显示装置中进行。
若将轴间距离测量器90相对于两轴61a、62a设置为测量时的状态,则向扩展两轴61a、62a间的方向作用按压力,因此有可能相对于无该按压力时产生误差。
因此,轴间距离测量器90对两轴61a、62a的按压力被设为对测量单元(94)的测量精度不产生影响的范围。
轴间距离测量器90对两轴61a、62a的按压力例如设为基于定影部60的定影按压载荷的1%以下,对测量精度没有影响。
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相对于同一两轴61a、62a安装于轴向上的不同的位置的两个以上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L、90R。由此,能够检测由上下辊61、62的偏心引起的振动导致的间距不均、长边方向单边磨损导致的辊倾斜等。
如图7所示,第一测量头91和第二测量头92也可以在两轴61a、62a的轴向上偏置地固定。由此,能够应对在轴61a和轴62a能够抵接测量头的轴向的范围偏移的情况。为了在同一轴间距离测量器90中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偏置量(包含偏置0),也可以构成能够选择该偏置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作为能够选择偏置量的机构,例如,可以举出能够使将第一测量头91向轴61a的抵接部分的部件沿轴向可滑动地引导并固定在任意的位置的机构、通过改变该部件的安装方向而使偏置量变化的机构等。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以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础的变形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这里,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8所示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B中,在两个位置91a、91b与周面61c抵接的第一测量头91中,在该两个位置91a、91b的每一个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91c、91d。如上所述,第一测量头91在两个位置91a、91b与轴61a的周面61c抵接。该抵接的部件被设为滚动轴承91c、91d。
在图8所示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B中,在两个位置92a、92b与周面62c抵接的第二测量头92也同样地在该两个位置92a、92b的每一个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92c、92d。
由此,在上辊61以及/或者下辊62旋转时,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测量时的状态并高精度地测量。例如,在轴间距离测量器90B以组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被出厂并使用的情况下,在上辊61以及/或者下辊62旋转中,也能够高精度地测量轴间距离。作为滚动轴承91c、91d、92c、92d,应用滚子(圆筒体)或者球体。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9所示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C中,具备弹性连结部62S,该弹性连结部62S用于将第一测量头91及第二测量头92中的任意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头92)在该一方的测量头92所抵接的轴62a的支承框架62F上以利用弹力将该测量头92按压于该轴62a的状态进行固定。
在两轴61a、62a的接近、分离动作中,有图像形成装置1运转时的压接、背离冲程、和为了维护等而超过该压接、背离冲程的最大距离地分离的冲程(以下称为“开放冲程”)。压接、背离冲程是根据驱动力而变化的范围。线性移动机构93的线性移动冲程至少追随压接、背离冲程。此外,两轴61a、62a的接近、分离动作可以通过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而一方可动、另一方固定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双方可动来实现,或者在仅一方可动的情况下,哪个可动都能够实现。
有时将压接、背离冲程和开放冲程合并后的全冲程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为直线轨道。另外,有时全冲程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为圆弧轨道。
另外,有时轴61a不在轴62a的正上方,始终或者根据冲程中的位置配置于斜上方。
根据以上的状况,有可能轴间距离测量器90C对两轴61a、62a间的保持力降低而变得不充分或者消失而使轴间距离测量器90C脱落。就定型的例子而言,是在测量时的状态下线性移动机构93的线性移动方向倾斜,两轴61a离开第一测量头91时。此时,若轴间距离测量器90C脱落,则即使两轴61a、62a再次相互接近,轴间距离测量器90C也不会收纳于两轴61a、62a之间,无法复原到测量时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测量头92固定于轴62a的支承框架62F。支承框架62F是将轴62a支承为能够绕其中心轴旋转的框架,是在轴62a为了变更轴间距离而可动的情况下,与轴62a一起移动的框架。通过将第二测量头92固定于该支承框架62F,从而能够将第二测量头92固定为与轴62a的周面62c抵接的状态。
然而,由于部件精度、组装精度的影响,可能产生第二测量头92从轴62a的周面62c浮起或作用过大的按压力的不良情况。
因此,通过弹性连结部62S,以利用弹力将第二测量头92适当地按压于轴62a的状态进行固定。由此,能够防止上述不良情况,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进行测量。
作为弹性连结部62S,应用螺旋弹簧、板簧等。包含弹性连结部62S的托架的形状、构造是任意的,可以适当地设计。
通过将第二测量头92固定于轴62a的支承框架62F,有可能对上述全冲程的追随性变差。就典型的例子而言,是全冲程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为圆弧轨道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C中,构成为第一测量头91及第二测量头92中的任意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头92)经由绕与该测量头92所抵接的轴62a平行的轴的旋转支点92e与线性移动机构93连结。
由此,以第二测量头92为基准进行观察,第一测量头91的角度改变,第一测量头91容易追随轴61a,从而保持测量精度。
以第二测量头92为基准进行观察,第一测量头91的角度改变,因此由于开放冲程而轴61a离开第一测量头91时,第一测量头91不在固定位置,再次使轴61a接近并抵接于第一测量头91时,有可能轴61a不会顺利地保持在第一测量头91上。在这里,设为轴61a沿着图中的圆弧轨道C3接近、背离第一测量头91。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C具备弹性限制机构96,该弹性限制机构96以旋转支点92e为中心将第一测量头91与第二测量头92之间的角度限制为规定的初始角度。
弹性限制机构96设为拉伸螺旋弹簧等,在图9上向左侧拉伸,从而在轴61a离开第一测量头91时,稳定在轴61a再次接近第一测量头91的位置。由此,在轴61a离开第一测量头91后,也能够稳定地复原到测量时的状态,能够高精度地测量。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及图11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旋转支点92e与轴62a的中心线62x分离。该情况下,只要至少在想要测量的范围的冲程(两轴压接时的冲程)中,轴61a的中心线61x大致收敛于连结中心线62x和旋转支点92e的直线上,则在实用上没有问题。另外,冲程中的中心线61x、中心线62x以及旋转支点92e的相对位置关系经过恒定的变化(始终相同的轨道变化),因此也能够根据需要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测量值进行修正。
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D中,第一测量头91及第二测量头92中的任意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测量头92)经由绕该测量头92所抵接的轴62a的旋转支点92f与线性移动机构93连结。
由此,无论第一测量头91和第二测量头92以旋转支点92f为中心处于怎样的相对角度,测量单元(94)所测量的距离始终是两轴61a、62a间的距离,因此是理想的,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测量。
但是,轴间距离测量器90D比较宽大,因此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备结构,应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C即可。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2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E在以下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2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E而言,第一测量头91以及第二测量头92的抵接面91g、92g形成为与线性移动机构93的线性移动方向(直线C的方向)垂直的平面。如图12所示,沿轴向观察时,通过线性移动机构93的按压力的作用,轴61a的周面61c与抵接面91g的抵接位置被引导至点91h,轴62a的周面62c与抵接面92g的抵接位置被引导至点92h,轴间距离测量器90E能够保持在两轴61、62之间。根据这样的轴间距离测量器90E也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测量两轴61、62之间的距离。
此外,作为测量单元,例示了相对于第二测量头92固定的规尺94c、和相对于第一测量头91固定的指针94d。另外,例示了线性移动机构93的支柱为一个。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内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测量对象设为定影辊对(61、62),但也可以将定影辊对以外的输送辊对等其它的两轴设为测量对象。
如果针对输送辊对设置本轴间距离测量器,连接上述显示装置,则在输送中也能够实时测量轴间距离,因此能够用于通过的部件的有无的检测、通过的部件的厚度的测量、通过的异物的检测等。
Claims (20)
1.一种轴间距离测量器,用于测量两轴间的距离或者该距离的位移量,
所述轴间距离测量器具备:
第一测量头,在测量时与所述两轴中的一个轴的周面抵接,成为一个测量基准;
第二测量头,在测量时与所述两轴中的另一个轴的周面抵接,成为另一个测量基准;
移动机构,包括弹性部件,以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向将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分离的方向施力;以及
测量单元,被设置为计测基于所述移动机构的所述第一测量头与所述第二测量头之间的距离的位移,
所述轴间距离测量器能够保持在如下的测量时的状态:插入在所述两轴间的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向扩展该两轴间的方向对所述两轴分别作用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在沿所述两轴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测量头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测量头在所述测量时的状态下,在以通过所述一个轴的中心线和所述另一个轴的中心线的直线为分界线而处于相互相反侧的两个位置与所述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在与所述周面在所述两个位置抵接的测量头中,在该两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设置有滚动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在沿所述两轴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测量头的中央以及所述第二测量头的中央处于基于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弹力的合力作用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具备电子测长器作为所述测量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具备作为测量对象的设计尺寸的基准的校对规,
能够设定基于所述电子测长器的测量的零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所述电子测长器是使用了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测长器。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具备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基于所述电子测长器的输出信号显示测量值。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对所述两轴的所述按压力被设为对所述测量单元的测量精度不产生影响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头以及所述第二测量头中的任意一方经由旋转支点与所述移动机构连结,该旋转支点绕与该测量头所抵接的轴平行的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头以及所述第二测量头中的任意一方经由旋转支点与所述移动机构连结,该旋转支点绕该测量头所抵接的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具备弹性限制机构,所述弹性限制机构以旋转支点为中心将所述第一测量头与所述第二测量头之间的角度限制为规定的初始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头以及所述第二测量头所抵接的所述周面是构成辊的轴的芯材的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由至少在所述两轴的使用温度范围内耐久的材料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头和所述第二测量头偏置地固定在所述两轴的轴向上或者被设为能够选择该偏置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具备弹性连结部,所述弹性连结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测量头以及所述第二测量头中的任意一方在该一方的测量头所抵接的轴的支承框架上以利用弹力将该测量头按压于该轴的状态进行固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间距离测量器,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是使所述移动为线性移动的线性移动机构。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具备权利要求1~17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轴间距离测量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针对同一两轴具备安装于轴向上的不同的位置的两个以上的所述轴间距离测量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被设为能够接收所述轴间距离测量器的输出信号,并且被设为能够进行基于该输出信号的所述两轴间的距离的监视或者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210911 | 2020-12-21 | ||
JP2020210911A JP2022097776A (ja) | 2020-12-21 | 2020-12-21 | 軸間距離測定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6270A true CN114646270A (zh) | 2022-06-21 |
Family
ID=81993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71215.5A Pending CN114646270A (zh) | 2020-12-21 | 2021-12-21 | 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50117B2 (zh) |
JP (1) | JP2022097776A (zh) |
CN (1) | CN114646270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24663A1 (de) * | 1987-07-25 | 1989-02-02 | Wiegard Gustav Maschbau | Messgeraet zur bestimmung des abstandes zweier rollen oder walzen |
US20160154356A1 (en) * | 2014-11-27 | 2016-06-02 | Kazuma Goto | Optical sensor,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CN207585461U (zh) * | 2017-10-18 | 2018-07-06 | 苏州微创骨科医疗工具有限公司 | 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41585A (ja) | 2003-07-22 | 2005-02-17 | Kyocera Mita Corp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7950158B2 (en) * | 2009-02-03 | 2011-05-31 | Keystone Venture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interior dimensions of a glove |
JP6862976B2 (ja) * | 2017-03-22 | 2021-04-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20
- 2020-12-21 JP JP2020210911A patent/JP2022097776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12-21 US US17/558,096 patent/US12050117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2-21 CN CN202111571215.5A patent/CN1146462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724663A1 (de) * | 1987-07-25 | 1989-02-02 | Wiegard Gustav Maschbau | Messgeraet zur bestimmung des abstandes zweier rollen oder walzen |
US20160154356A1 (en) * | 2014-11-27 | 2016-06-02 | Kazuma Goto | Optical sensor,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CN207585461U (zh) * | 2017-10-18 | 2018-07-06 | 苏州微创骨科医疗工具有限公司 | 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50117B2 (en) | 2024-07-30 |
JP2022097776A (ja) | 2022-07-01 |
US20220196439A1 (en) | 2022-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2395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ollers configured to reset the lateral position of a sheet | |
US2015002371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10023932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3309621B1 (en) |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recording medium | |
US959298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conveyance section movable in a width direction | |
US891802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20568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6918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58207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 |
EP3502781B1 (en) |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20147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4646270A (zh) | 轴间距离测量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6481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70269528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eed control method | |
JP6653075B2 (ja) |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90121276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JP7517172B2 (ja) | 滑剤情報取得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滑剤情報取得方法 | |
JP692237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 |
US2023023653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281853B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7044838A (ja) |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104735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111488A (ja) |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18423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