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1616B -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41616B CN114641616B CN202080076856.0A CN202080076856A CN114641616B CN 114641616 B CN114641616 B CN 114641616B CN 202080076856 A CN202080076856 A CN 202080076856A CN 114641616 B CN114641616 B CN 1146416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oil pump
- pressure
- suction side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25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5—Pressure control for supplying lubricant; Circuits or valve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4/00—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04C14/02—Control of, monitoring of,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veral machines or pumps connected in series or in parall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2/34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4C2/02, F04C2/08, F04C2/22, F04C2/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s F04C2/08 or F04C2/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6—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6—Pumps
- F16H57/0439—Pumps using multiple pumps with different power sources or a single pump with different power sources, e.g. one and the same pump may selectively be driven by either the engine or an electric mo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61/0025—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 F16H61/0031—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using auxiliary pumps, e.g. pump driven by a different power source than the eng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06—Layout of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s, e.g. arrangement of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70/00—Control; Monitoring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04C2270/18—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01—Servomotor systems with fluidic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一种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具备: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20),其通过发动机(50)而被驱动;第一切换阀(22),其能够将第二泵(11)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第一泵(10)的喷出侧和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第一切换控制部(46),其对第一切换阀(22)进行切换控制;第二切换阀(25)以及第二切换控制部(47),其在以第二泵(11)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22)时,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特开JPH10-266978A中,公开了一种具备由驱动源的输出驱动并能够向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的主泵以及副泵在内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在该工作流体供给系统中,通过使从副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向主泵的吸入侧返回,从而抑制了空穴的产生并且提高了泵效率。
发明内容
在日本专利特开JPH10-266978A所记载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中,只要从副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剩余,就使从副泵被喷出的工作流体向主泵的吸入侧返回。虽然随着从副泵向主泵的吸入侧被供给的工作流体变多,提高了主泵的效率,但是,当相对于主泵的吸入量而使来自副泵的供给量过剩时,主泵的吸入侧的压力、即、副泵的喷出侧的压力上升,其结果是,副泵的驱动负载增大。这样,当副泵的驱动负载增大时,即便提高了主泵的效率,作为工作流体供给系统整体,效率也可能会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向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具备:第一泵,其通过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第二泵,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源或者与所述第一驱动源不同的第二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第一切换阀,其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泵的喷出侧和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第一切换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流体设备中所需的工作流体的必要流量而对所述第一切换阀进行切换控制;第一压力控制部,其在以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所述第一切换阀时,以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控制器的功能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3为表示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控制器执行的供给状态设定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用于对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控制器执行的第一回流控制进行说明的图。
图5为表示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控制器执行的第一回流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为用于对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控制器执行的第二回流控制进行说明的图。
图7为表示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控制器执行的第二回流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用于对由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的控制器执行的回流控制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进行说明。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为向因工作流体而工作的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的系统。以下,对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被搭载于具备发动机50和将发动机50的输出传递至驱动轮的自动变速器70的车辆、并针对具有带式无级变速机构(CVT)的作为流体设备的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流体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具备:作为第一泵的第一油泵10,其通过作为第一驱动源的发动机5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作为第二泵的第二油泵11,其与第一油泵10一起通过发动机5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作为第三泵的第三油泵30,其通过作为与发动机50不同的作为第二驱动源的电动马达6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第一切换阀22,其能够将来自第二油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第一油泵10的喷出侧和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第三切换阀36,其能够将来自第三油泵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第一油泵10的喷出侧和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控制器40,其对电动马达60、第一切换阀22、第三切换阀36的工作进行控制,从而对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进行控制。
第一油泵10为由发动机50旋转驱动的叶片泵,其经由第一吸入管12而对被贮存于流体箱T中的工作油进行抽吸,并经由第一喷出管13而向自动变速器70喷出工作油。在第一吸入管12上,设置有仅允许工作油从流体箱T向第一油泵10流动的止回阀14。
第二油泵11与第一油泵10同样地为由发动机50旋转驱动的叶片泵,其经由第二吸入管16而对被贮存于流体箱T中的工作油进行抽吸,并经由第二喷出管17而喷出工作油。在第二吸入管16上,设置有仅允许工作油从流体箱T向第二油泵11流动的止回阀18。
第一油泵10和第二油泵11既可以为被分别构成的两个叶片泵,也可以如具有两个吸入区域和两个喷出区域的平衡型叶片泵那样由一个叶片泵构成。另外,第一油泵10的喷出流量和第二油泵11的喷出流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二喷出管17经由第一切换阀22和第一连接管19而与第一喷出管13连接。在第一连接管19上,设置有仅允许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1向自动变速器70流动的止回阀21。另外,在和第一连接管19连接的第一喷出管13上,在与连接第一连接管19的位置相比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仅允许工作油从第一油泵10向自动变速器70流动的止回阀15。
第一切换阀22为被电驱动的切换阀,其具有使第二喷出管17与第一连接管19连通的第一位置22a、和使第二喷出管17与作为回流通路的第一回流通路20连通的第二位置22b这两个位置。虽然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由控制器40控制,但是在非通电时以成为第二位置22b的方式而被施力。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还具备在一端与第一切换阀22连接的第一回流通路20的另一端所设置的第二切换阀25。
第二切换阀25为与第一切换阀22相同地被电驱动的切换阀,其具有使第一回流通路20与分支通路24连通的第一位置25a、和使第一回流通路20与作为回流通路的第二回流通路23连通的第二位置25b这两个位置。虽然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由控制器40控制,但是在非通电时以成为第一位置25a的方式而被施力。
分支通路24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25连接,另一端与流体箱T连接。另外,第二回流通路23的一端与第二切换阀25连接,另一端与作为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第一吸入管12的和止回阀14相比靠下游侧的部分连接。
另外,在作为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第一吸入管12的和止回阀14相比靠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有能够对第一油泵10的吸入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26。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出的检测值被输入至控制器40。
在上述结构的第一切换阀22被切换至第一位置22a的状态下,第二喷出管17与第一连接管19连通,第二喷出管17与第一回流通路20的连通被切断。因此,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连接管19而向自动变速器70被供给。
另一方面,在第一切换阀22被切换至第二位置22b的状态下,第二喷出管17与第一回流通路20连通,第二喷出管17与第一连接管19的连通被切断。在该状态下,当上述结构的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为第一位置25a时,第一回流通路20与分支通路24连通。因此,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分支通路24而向流体箱T被排出。
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当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为第二位置25b时,第一回流通路20与第二回流通路23连通。因此,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而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
即,当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为第二位置22b,且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为第一位置25a时,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和喷出侧这两方成为与流体箱T连通的状态,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和喷出侧的压力差几乎成为零。因此,能够将第二油泵11设为无负载运转状态、即、使第二油泵11驱动的负载几乎不施加于发动机50的状态。
另外,当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为第二位置22b,且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为第二位置25b时,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成为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的状态。因此,通过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产生。另外,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
第三油泵30为由电动马达60旋转驱动的内接齿轮泵,其经由吸入管31而对被贮存于流体箱T中的工作油进行抽吸,并经由第三喷出管32而喷出工作油。
第三喷出管32经由第三切换阀36和第二连接管33而与第一喷出管13连接。在第二连接管33上,设置有仅允许工作油从第三油泵30向自动变速器70流动的止回阀35。
第三切换阀36为被电驱动的切换阀,其具有使第三喷出管32与第二连接管33连通的第一位置36a、和使第三喷出管32与作为回流通路的第三回流通路34连通的第二位置36b这两个位置。虽然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由控制器40控制,但是在非通电时以成为第一位置36a的方式而被施力。
第三回流通路34的一端与第三切换阀36连接,另一端与作为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第一吸入管12的和止回阀14相比靠下游侧的部分连接,并且与作为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第二吸入管16的和止回阀18相比靠下游侧的部分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第三切换阀36被切换至第一位置36a的状态下,第三喷出管32与第二连接管33连通,第三喷出管32与第三回流通路34的连通被切断。因此,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二连接管33而向自动变速器70被供给。
另一方面,在第三切换阀36被切换至第二位置36b的状态下,第三喷出管32与第三回流通路34连通,第二喷出管32与第二连接管33的连通被切断。因此,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三回流通路34而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被供给。
即,当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为第二位置36b时,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成为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被供给的状态。因此,通过抑制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产生。另外,通过使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泵效率。
旋转驱动第三油泵30的电动马达60的输出由控制器40控制。因此,第三油泵30的喷出流量能够通过对电动马达60的输出进行变更而自由地进行变更。
这样,在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中,能够从第一油泵10、第二油泵11以及第三油泵30这三个油泵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
另外,第一切换阀22、第二切换阀25以及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既可以通过由未图示的螺线管直接驱动未图示的阀体而被切换,也可以通过作用于阀体的先导压力的有无而被切换,作为上述切换阀的驱动方式,若根据来自控制器40的指令而切换该位置,则也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
接着,参照图2,对控制器40进行说明。图2为用于对控制器40的功能进行说明的框图。
控制器40由包括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储器)、以及I/O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在内的微型计算机构成。RAM对CPU的处理中的数据进行存储,ROM预选对CPU的控制程序进行存储,I/O接口在和与控制器40连接的设备的信息的输入输出中被使用。控制器40也可以由多个微型计算机构成。
控制器40根据表示从被设置于车辆的各部的各种传感器被输入的车辆的状态的信号以及压力传感器26的检测值,通过对电动马达60以及各切换阀22、25、36进行控制,从而对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进行控制。另外,控制器40既可以兼作发动机50的控制器以及自动变速器70的控制器,也可以与发动机50的控制器以及自动变速器70的控制器独立地被设置。
作为表示被输入至控制器40的车辆的状态的信号,例如,为表示车辆的速度的信号或者表示车辆的加速度的信号、表示变速杆(shift lever)的操作位置的信号、表示加速器的操作量的信号、表示发动机50的转速的信号、表示节气门开度、燃料喷射量等的发动机50的负载的信号、表示自动变速器70的输入轴以及输出轴转速的信号、表示自动变速器70内的工作油的油温的信号、表示被供给至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油的压力(管道压力)的信号、表示自动变速器70的变速比的信号、表示第一油泵10的喷出压力的信号、表示第二油泵11的喷出压力的信号、表示第三油泵30的喷出压力的信号、表示电动马达60的转速的信号等。
作为用于对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进行控制的功能,控制器40具有:必要流量运算部41,其根据从各种传感器被输入的信号而对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进行运算;喷出流量计算部42,其根据从各种传感器被输入的信号,对从第一油泵10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一喷出流量Q1以及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二喷出流量Q2进行计算;驱动动力运算部44,其根据从各种传感器被输入的信号而对第一油泵10的第一驱动动力W1、第二油泵11的第二驱动动力W2以及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进行运算;比较部43,其实施在必要流量运算部41中被运算出的流量与在喷出流量计算部42中被计算出的流量的比较、和在驱动动力运算部44中被运算出的各驱动动力的比较;供给状态设定部45,其根据比较部43中的比较结果而对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进行设定。
另外,控制器40还具有:第一切换控制部46,其对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进行切换控制;第二切换控制部47,其对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进行切换控制;第三切换控制部48,其对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进行切换控制;输出控制部49,其对电动马达60的输出进行控制。另外,上述必要流量运算部41等是将控制器40的各功能作为假想的单元进行表示而成的,并不意味着在物理上存在。
必要流量运算部41主要根据加速器开度和车速、自动变速器70内的工作油的油温、被供给至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油的压力、自动变速器70的输入轴以及输出轴转速、自动变速器70的变速比,而对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流量进行运算。
此处,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流量存在为了使未图示的带式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设备的带轮宽度变化所需的变速流量、从液压控制阀内的间隙和液压回路上的间隙泄漏的泄漏流量、为了对自动变速器70进行冷却或者润滑所需的润滑流量、被引导至未图示的油冷却器的冷却流量等。
上述流量成为哪种程度的流量被预先映射化,并被存储于控制器40的ROM中。具体而言,由于变速流量在变速比较大地变化的情况、例如在加速器开度的上升率较大的加速时和车速的减速率较大的减速时,成为较大的值,因此,加速器开度和车速的变化率被设为参数。另外,作为与车辆的加减速相关联的参数,也可以使用对发动机50的转速和负载的变化带来影响的节气门开度和燃料喷射量等。由于工作油的温度越是上升,工作油的粘度越是降低,另外,被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越大,则泄漏流量成为越大的值,因此,工作油的温度和压力被设为参数。
另外,由于工作油的温度越是上升,工作油的粘度越是降低,则油墨开裂越是容易产生,因此,工作油的温度越高,则越是需要增大润滑流量,另外,由于自动变速器70内的转轴的转速越高,则油墨开裂越是容易产生,因此,自动变速器70内的转轴的转速越高,则越是需要增大润滑流量。考虑上述情况,润滑流量、例如工作油的温度和自动变速器70的输入输出轴的转速被设为参数。
另外,从润滑性、油膜保持等的观点出发,需要使工作油的温度不超过预定的温度,另外,为了冷却工作油,需要向油冷却器引导冷却风的状态、即、供车辆以预定以上的车速进行行驶的状态。因此,关于冷却流量,主要工作油的温度和车速被设为参数。另外,用于对上述变速流量、泄漏流量、润滑流量以及冷却流量进行决定的参数为一个示例,也可以使用与被例示的参数存在关联性的参数,从被输入至控制器40的信号恰当地选定将哪个设为参数。
这样,在必要流量运算部41中,考虑到变速流量、泄漏流量、润滑流量以及冷却流量,而运算出在自动变速器70中按每个单位时间所需的工作油的量、即必要流量Qr。
喷出流量计算部42主要根据发动机50的转速和第一油泵10的每一次旋转的理论喷出量、即被预先设定的第一基本喷出量D1,而对从第一油泵10按单位时间被喷出的工作油的量、即第一喷出流量Q1进行计算,并且,主要根据发动机50的转速和第二油泵11的每一次旋转的理论喷出量、即被预先设定的第二基本喷出量D2,而对从第二油泵11按单位时间被喷出的工作油的量、即第二喷出流量Q2进行计算。
第一油泵10的转速和第一油泵10的第一喷出流量Q1处于大致比例地变化的关系,另外,第一油泵10的第一喷出流量Q1根据因油温而变化的粘度和第一油泵10的喷出压力而变化。上述关系为了正确地计算第一油泵10的第一喷出流量Q1而被预先映射化,并被存储于控制器40的ROM中。
由于第一油泵10的转速根据驱动第一油泵10的发动机50的转速而变化,因此,在喷出流量计算部42中,容易由发动机50的转速、工作油的油温和第一油泵10的喷出压力计算出第一喷出流量Q1。
另外,也可以代替发动机50的转速,而使用第一油泵10的转速来计算第一喷出流量Q1。另外,由于第一油泵10的喷出压力根据被供给至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油的压力、即管道压力而变化,因此,为了计算第一油泵10的第一喷出流量Q1,也可以使用管道压力,以代替第一油泵10的喷出压力。
关于第二油泵11的第二喷出流量Q2,也与第一油泵10的第一喷出流量Q1相同地被计算出。另外,无论第一切换阀22的切换状态如何,即,无论第二油泵11是处于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第二油泵11的第二喷出流量Q2的计算都是被实施的。
驱动动力运算部44对使根据第一油泵10的第一驱动动力W1、第二油泵11的第二驱动动力W2以及必要流量Qr而被设定的目标喷出流量Qa喷出的情况下的第三油泵30的第二驱动动力W3进行运算。
第一油泵10的第一驱动动力W1是为了在发动机50中驱动第一油泵10而被消耗的输出,并由第一油泵10的第一喷出流量Q1、第一喷出压力P1和第一泵机械效率η1计算出。根据第一油泵10的转速、第一喷出压力P1以及工作油的油温而变化的第一泵机械效率η1被预先映射,并被存储于控制器40的ROM中。另外,作为第一喷出流量Q1,使用了在喷出流量计算部42中被计算出的值。
关于第二油泵11的第二驱动动力W2,也与第一油泵10的第一驱动动力W1相同地被计算出。根据第二油泵11的转速、第二喷出压力P2以及工作油的油温而变化的第二泵机械效率η2被预先映射,并被存储于控制器40的ROM中。另外,在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为第二位置22b、不从第二油泵11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的情况下,将自动变速器70内的工作油的压力即管道压力PL假定为第二喷出压力P2,并估算第二油泵11的第二驱动动力W2。
同样地,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由从第三油泵30按单位时间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目标量即目标喷出流量Qa、第三喷出压力P3和第三泵机械效率η3计算出。目标喷出流量Qa在仅从第三油泵30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情况、和与第一油泵10一起从第三油泵30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情况下被设定为不同的大小。
具体而言,在仅从第三油泵30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情况下,优选为,目标喷出流量Qa被设为与必要流量Qr相比多例如10%左右的流量,并被设定为以即便在现在的车辆的状态稍许变化、也不低于必要流量Qr的方式而具有富余量的大小。在与第一油泵10一起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情况下,优选为,目标喷出流量Qa被设为与从必要流量Qr中减去了第一喷出流量Q1后获得的不足流量Qs相比多例如10%左右的流量,并被设定为以即便在现在的车辆的状态稍许变化、第一喷出流量Q1和目标喷出流量Qa的合计流量也不低于必要流量Qr的方式而具有富余量的大小。
在电动马达60停止、且工作油未被从第三油泵30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的情况下,将自动变速器70内的工作油的压力即管道压力PL假定为第三喷出压力P3,并估算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根据第三油泵30的转速、第三喷出压力P3以及工作油的油温而变化的第三泵机械效率η3与第一泵机械效率η1和第二泵机械效率η2同样地被预先映射,并被存储于控制器40的ROM中。另外,由于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相当于在驱动第三油泵30的电动马达60中被消耗的电力,因此,也可以根据被供给至电动马达60的电流以及电压而计算出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
此处,在由发动机50驱动的交流发电机中被发电的电力经由电池而被供给至电动马达60。因此,为了使第一油泵10、第二油泵11的驱动条件和第三油泵30的驱动条件一致,每当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的运算时,还加入了电动马达60的马达效率和交流发电机的发电效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等各种能量转换效率。即,最终被运算出的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成为,在假定第三油泵30由发动机50驱动的情况下,在发动机50中被消耗的输出。
另外,各驱动动力W1、W2、W3的运算方法并未被限定于上述运算方法,若运算出在将各油泵10、11、30的驱动条件设为相同的条件的情况下所需的各驱动动力W1、W2、W3,则也可以为任何运算方法。另外,在各喷出压力P1、P2、P3未被直接检测出的情况下,无论工作油处于哪种供给状态,都可以将管道压力PL假定为各喷出压力P1、P2、P3,并运算出各驱动动力W1、W2、W3。
如后所述,比较部43实施在必要流量运算部41中被运算出的必要流量Qr与在喷出流量计算部42中被运算出的第一喷出流量Q1的比较、以及、第一喷出流量Q1和第二喷出流量Q2的合计流量与必要流量Qr的比较,并将与上述比较结果相应的信号向驱动动力运算部44和供给状态设定部45进行发送。另外,在比较部43中,如后所述,也实施在驱动动力运算部44中被运算出的第一油泵10的第一驱动动力W1与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的比较、以及、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三驱动动力W3的合计动力与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二驱动动力W2的合计动力的比较,并将与上述比较结果相应的信号向供给状态设定部45进行发送。
供给状态设定部45根据从比较部43被发送来的信号而对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进行设定。具体而言,供给状态设定部45通过根据从比较部43被发送来的信号而恰当地控制第一切换阀22、发动机50、电动马达60、自动变速器70,从而从第一供给状态、第二供给状态、第三供给状态和第四供给状态这四个供给状态中设定供给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供给状态为,经由第一切换控制部46将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22b,从而不从第二油泵11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并且,停止电动马达60而仅从第一油泵10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所述第二供给状态为,经由第一切换控制部46将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22b,从而不从第二油泵11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并且,从第一油泵10和第三油泵30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所述第三供给状态为,停止电动马达60而从第一油泵10和第二油泵11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所述第四供给状态为,从第一油泵10、第二油泵11和第三油泵30这三个泵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由具有上述功能的控制器40实施的向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油的供给控制进行说明。图3所示的控制通过控制器40而按每一个预定的时间被反复执行。
首先,在步骤S11,表示车辆的状态、特别是发动机50和自动变速器70的状态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被输入至控制器40。
在步骤S12中,根据在步骤S11中被输入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使在自动变速器70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在必要流量运算部41中被运算出。
在后续的步骤S13中,根据在步骤S11中被输入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使从第一油泵10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一喷出流量Q1以及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二喷出流量Q2在喷出流量计算部42中被计算出。另外,在第一油泵10的规格和第二油泵11的规格完全相同、且第一喷出流量Q1和第二喷出流量Q2成为相同的值的情况下,只要计算出任意一方即可。
在步骤S12中被运算出的必要流量Qr和在步骤S13中被计算出的第一喷出流量Q1在步骤S14中由比较部43比较。
在步骤S14中,在被判断为第一喷出流量Q1为必要流量Qr以上的情况下,即,在能够仅通过第一油泵10而提供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被供给状态设定部45设定为第一供给状态。在该情况下,由于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比较少,因此,能够通过仅使第一油泵10驱动而提供必要流量Qr。
作为这种状况,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即便在不实施急加速和急减速的稳定行驶时变速流量也几乎不增减的情况、因工作油的油温为例如120℃以下而使泄漏流量比较少的情况、工作油的油温为低温至中温而无需确保冷却流量的情况等。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中,在被判断为第一喷出流量Q1小于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即,在无法仅通过第一油泵10而提供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在步骤S12中被运算出的必要流量Qr、和在步骤S13中被计算出的第一喷出流量Q1和第二喷出流量Q2的合计流量由比较部43比较。
在步骤S16中,在被判断为第一喷出流量Q1和第二喷出流量Q2的合计流量为必要流量Qr以上的情况下,即,在能够通过第一油泵10和第二油泵11而提供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根据在步骤S11中被输入的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第一油泵10的第一驱动动力W1、第二油泵11的第二驱动动力W2以及第三油泵30的第三驱动动力W3由驱动动力运算部44运算出。
由驱动动力运算部44运算出的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三驱动动力W3的合计动力、与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二驱动动力W2的合计动力在步骤S18中由比较部43比较。
此处,在必要流量Qr稍许高于第一喷出流量Q1这样的情况下,当除了驱动第一油泵10之外、还驱动第二油泵11时,被供给至自动变速器70的油量成为过剩的状态,其结果是,发动机50的输出被无用地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以下可能性,即,与除了驱动第一油泵10之外、还驱动第二油泵11相比,使从必要流量Qr中减去第一喷出流量Q1之后获得的不足流量Qs从由电动马达60驱动的第三油泵30中喷出这一方能够抑制发动机50中的燃料消耗的可能性。
即,在步骤S18中,对使第一油泵10和第二油泵11驱动而供给工作油的情况、和使第一油泵10和第三油泵30驱动而供给工作油的情况中的哪一个情况能够降低发动机50的燃料消耗进行判断。
在步骤S18中,在被判断为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三驱动动力W3的合计动力为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二驱动动力W2的合计动力以下的情况下,即,在通过发动机50使第一油泵10驱动并且通过电动马达60使第三油泵30驱动而供给工作油的情况这一方能够使发动机50的燃料消耗降低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19,向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油的供给状态通过供给状态设定部45而被设定为第二供给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18中,在被判断为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三驱动动力W3的合计动力大于第一驱动动力W1和第二驱动动力W2的合计动力的情况下,即,在通过发动机50使第一油泵10和第二油泵20驱动而供给工作油的情况这一方能够使发动机50的燃料消耗降低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0,向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油的供给状态通过供给状态设定部45而被设定为第三供给状态。
此处,即便在伴随着加减速的行驶状态下,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量也因加减速的程度而变化。因此,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例如车速的变化率为预定值以下且必要流量Qr比较少的情况下被设定为第二供给状态,并且,在车速的变化率大于预定值且必要流量Qr比较多的情况下被设定为第三供给状态。另外,在工作油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工作油的粘度变高,因此,当欲通过第三油泵30供给工作油时,电动马达60的负载变大。因此,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根据例如工作油的温度而被切换为第二供给状态和第三供给状态。
这样,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在必要流量Qr比较多的运转状态下,被恰当地切换至能够使发动机50的燃料消耗降低的供给状态。在该情况下,即便在伴随着必要流量Qr比较多的加减速的行驶时,也能够提高车辆的耗油率。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中,在被判断为第一喷出流量Q1和第二喷出流量Q2的合计流量小于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即,在无法通过第一油泵10和第二油泵11而提供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被供给状态设定部45设定为第四供给状态。在该情况下,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比较多,为了对其进行确保,除了驱动第一油泵10和第二油泵11之外,还驱动第三油泵30。
作为这种状况,具体而言,可列举出通过急加速和急减速而使变速流量增加的情况、工作油的油温成为超过例如130℃这样的高温而使泄漏流量增加的情况、工作油的油温为高温、车速为中速(30~50km/h)以上而需要确保足够的冷却流量的情况等。
这样,根据车辆的状态、尤其是根据发动机50和自动变速器70的状态而恰当地切换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从而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足够的工作油,并且抑制了在发动机50中消耗无用的燃料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使自动变速器70稳定地工作,并且能够提高车辆的耗油率。
另外,当频繁地切换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时,被供给至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油的压力变动,自动变速器70的控制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因此,也可以在比较部43中实施比较时设定滞后,从而抑制供给状态频繁地换的情况。另外,在被设定为任意的供给状态之后,若向自动变速器70被供给的工作油量未低于必要流量Qr,则也可以禁止在预定时间期间转移至其他的供给状态的情况。
在控制器40中,在如上所述实施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控制,并且第二油泵11处于不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的情况下,实施使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返回的第一回流控制。
此处,尤其当第一油泵10进行高速旋转时,通过使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返回,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另外,越是使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返回,从而提高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则如图4所示,越是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另外,图4示出了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以及、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相对于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的变化。
然而,为了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即便增加来自第二油泵11的供给量而提高了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特别地在第一油泵10以高速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也会因吸入部的压力损失等而无法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赶上,其结果是,即便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某一程度,泵效率也难以上升。
另外,当然,越是提高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即、第二油泵11的喷出侧的压力,则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越是增大。
随着这样提高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难以上升,另一方面,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增大,因此,当过度地提高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时,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降低。
即,如图4所示,当逐渐提高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时,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上升,直至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为止,但是,当进一步提高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时,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降低。换言之,当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时,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达到最高效率。
因此,在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第一回流控制中,为了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并非简单地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而是通过后述的第一压力控制部,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控制来自第二油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
接着,参照图5的流程图,对第一回流控制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控制通过控制器40而按每一个预定的时间被反复执行。
首先,在步骤S31中,控制器40对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是否处于第二位置22b进行判断。此处,如上所述,当通过供给状态设定部45而使供给状态被设定为第一供给状态或者第二供给状态时,第一切换阀22通过第一切换阀控制部46而被切换为第二位置22b。因此,控制器40在供给状态被设定为第一供给状态或者第二供给状态时,判断为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处于第二位置22b。另外,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的判断也可以根据能够检测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的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而被实施。
在步骤S31中,当被判断为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22b时,前进至步骤S32,并实施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的检测。另一方面,在步骤S31中,当被判断为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不位于第二位置22b时,作为处于无法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状态,而临时结束处理。
在步骤S32中,获取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出的检测压力P,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33中,实施被获取的检测压力P和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一压力TP1的比较。第一压力TP1为,当被预测为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成为最高效率时的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并且根据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以及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通过控制器40内的目标压力设定部而被预先设定。另外,第一压力TP1也可以被存储于预先被映射化后的控制器40的ROM中。
在检测压力P低于第一压力TP1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34,通过第二切换控制部47而将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25b。借此,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而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
另一方面,在检测压力P为第一压力TP1以上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35,通过第二切换控制部47而将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25a。借此,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不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供给,而是经由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分支通路24而向流体箱T被排出。
这样,在能够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情况下,第二切换阀25和第二切换控制部47作为第一压力控制部而起作用,并以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接近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进行工作。
另外,在成为第一回流控制中被设定的第一压力TP1比较高、且经由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而与第一吸入管12连通的第二喷出管17的压力比较高的状态的情况下,当第一切换阀22被切换至第一位置22a时,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第一喷出管13急剧上升,可能导致自动变速器70的工作不良。因此,优选为,在第一回流控制后,当将第一切换阀22的位置从第二位置22b切换至第一位置22a时,在切换前将第二切换阀25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25a,并使第二喷出管17与流体箱T临时连通,从而使第二喷出管17的压力降低。
如上所述,当第一回流控制被实施时,通过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1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
另外,当发动机50的转速较低、且第一油泵10的转速也较低时,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比较多,但是,在仅能够通过第一油泵10而提供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负压的程度较大,从而成为容易产生空穴的状况。然而,如上所述通过实施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第一回流控制,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产生。
另外,在上述第一回流控制中,第一压力TP1的大小是以使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提高作为意图而被设定的。除此之外,第一压力TP1的大小也可以以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空穴的产生作为意图而被设定的。在该情况下,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不成为负压的方式,使第一压力TP1的大小被设定为例如稍许正压侧的值。借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空穴的情况。
另外,第一压力TP1的大小也可以被设定为,大致成为无负载运转状态的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不极度地增大的程度的大小。在该情况下,第一压力TP1的大小被设定为,例如,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成为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分支通路24而向流体箱T被排出时的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的任意的倍率(优选为1.1倍左右)时所获得的压力值。借此,避免了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而使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变差的情况。
在控制器40中,除了实施上述的第一回流控制之外,还在仅第三油泵30处于不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的情况下,实施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第二回流控制。
此处,尤其当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高速旋转时,通过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产生。另外,越是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而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则如图6所示,越是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泵效率。另外,图6示出了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第一油泵10及第二油泵11的泵效率、以及、第三油泵30的驱动负载相对于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的变化。
然而,为了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泵效率,即便增加来自第三油泵30的供给量而提高了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特别地在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以高速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也会因吸入部的压力损失等而无法使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赶上,其结果是,即便使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进一步上升某一程度,泵效率也难以上升。
另外,当然,越是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即、第三油泵30的喷出侧的压力,则作为第三油泵30的驱动负载的电动马达60的输出也越是增大,因此,其结果是,电动马达60的消耗电力增大。
随着这样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泵效率难以上升,另一方面,第三油泵30的驱动负载增大,因此,当过度地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时,降低了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
即,如图6所示,当逐渐提高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时,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上升,直至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TP2为止,但是,当进一步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时,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降低。换言之,当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TP2时,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达到最高效率。
因此,在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第二回流控制中,为了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整体的效率,并非简单地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而是通过后述的第二压力控制部,以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TP2的方式而控制来自第三油泵30的工作油的供给。
接着,参照图7的流程图,对第二回流控制进行说明。图7所示的控制通过控制器40而按每一个预定的时间被反复执行。
首先,在步骤S41中,控制器40对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是否处于第二位置36b进行判断。此处,如上所述,当通过供给状态设定部45而使供给状态被设定为第三供给状态时,第三切换阀36通过第三切换阀控制部48而被切换为第二位置36b。因此,控制器40在供给状态被设定为第三供给状态时,判断为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处于第二位置36b。另外,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的判断也可以根据能够检测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的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而被实施。
在步骤S41中,当被判断为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36b时,前进至步骤S42,并实施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的检测。另一方面,在步骤S41中,当被判断为第三切换阀36的位置不位于第二位置36b时,作为处于无法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状态,而临时结束处理。
在步骤S42中,获取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出的检测压力P,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43中,实施被获取的检测压力P和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二压力TP2的比较。第二压力TP2为,当被预测为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成为最高效率时的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并且根据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泵效率以及第三油泵30的驱动负载,通过控制器40内的目标压力设定部而被预先设定。另外,第二压力TP2也可以被存储于预先被映射化后的控制器40的ROM中。
在检测压力P低于第二压力TP2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4,并通过输出控制部49而使电动马达60的输出增大。借此,从第三油泵30经由第三回流通路34而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被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加。
另一方面,在检测压力P为第二压力TP2以上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45,通过输出控制部49而使电动马达60的输出降低或者使电动马达60停止。借此,从第三油泵30经由第三回流通路34而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被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减少。
这样,在能够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情况下,输出控制部49作为第二压力控制部而起作用,并以使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接近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二压力TP2的方式而进行工作。
如上所述,当第二回流控制被实施时,通过抑制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TP2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三油泵30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三油泵30的驱动负载成为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
另外,当发动机50的转速较低、且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转速也较低时,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比较多,但是,在仅能够通过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而提供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负压的程度较大,从而成为容易产生空穴的状况。然而,如上所述通过实施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第二回流控制,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产生。
另外,在上述第二回流控制中,第二压力TP2的大小是以使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提高作为意图而被设定的。作为替代,第二压力TP2的大小既可以被设定为以抑制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的吸入侧的空穴的产生作为意图而被设定的,也可以被设定为第三油泵30的驱动负载、即、电动马达60的输出不极度地增大的程度的大小。
根据以上的第一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上述的工作流体控制系统100中,当以来自第二油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22时,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通过第二切换控制部47以及第二切换阀25而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1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
这样,通过使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返回,从而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1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进行说明。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相同。在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中,在以下这点上与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不同,即,未设置有第二切换阀25,在从将第一切换阀22和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连接的作为回流通路的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分支且另一端与流体箱T连接的安全通路28上设置有安全阀27这点。
安全阀27在上游侧的压力、即于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中流动的工作油的压力达到预定的压力时开阀,从而使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和流体箱T连通。即,在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中流动的工作油的压力不会大于在安全阀27中被设定的预定的压力。
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相同,在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中,在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第一回流控制被实施的情况下,经由第一回流通路20以及第二回流通路23而供给工作油的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通过安全阀27以成为在安全阀27中被设定的预定压力的方式而被控制。
因此,通过将安全阀27的设定压力设为例如图4所示的第一压力TP1,从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相同,抑制了第一油泵10的压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1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的整体效率。
另外,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切换阀25比较,安全阀27在结构上紧凑,也无需控制,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使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紧凑化。
这样,在能够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情况下,安全阀27和供安全阀27设置的安全通路28作为第一压力控制部而起作用,并以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接近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进行工作。
另外,优选为,安全阀27的设定压力是可变的,在该情况下,设定压力被恰当地变更为,根据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以及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通过控制器40内的目标压力设定部而被随时设定的第一压力TP1、被预先映射化且被存储于控制器40的ROM中的第一压力TP1。另外,安全阀27的设定压力的大小并未被限定于以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的整体效率的提高作为意图而被设定的大小,既可以以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空穴的产生作为意图而被设定,也可以被设定为处于大致无负载运转状态的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不极度地增大的程度的大小。
根据以上的第二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上述的工作流体控制系统200中,当以来自第二油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22时,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通过安全阀27而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1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
这样,通过使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返回,从而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1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的整体效率。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进行说明。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相同。在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中,在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作为第二泵的第二油泵130通过与驱动第一油泵10的发动机50不同的作为第二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60的输出而被驱动这点上,与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不同。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具备:第一油泵10,其通过发动机5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作为第二泵的第二油泵130,其通过与驱动第一油泵10的发动机50不同的作为第二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6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第一切换阀136,其能够将来自第二油泵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切换至第一油泵10的喷出侧和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控制器140,其控制电动马达160、第一切换阀136的工作,并对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进行控制。
第二油泵13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油泵30同样地为由电动马达160旋转驱动的内接齿轮泵,其经由吸入管131而对被贮存于流体箱T中的工作油进行抽吸,并经由第二喷出管132而喷出工作油。
第二喷出管132经由第一切换阀136和连接管133而与第一喷出管13连接。在喷出管133上,设置有仅允许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30向自动变速器70流动的止回阀135。
第一切换阀136为被电驱动的切换阀,其具有使第二喷出管132与连接管133连通的第一位置136a、和使第二喷出管132与回流通路134连通的第二位置136b这两个位置。虽然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由控制器140控制,但是在非通电时以成为第一位置136a的方式而被施力。
回流通路134的一端与第一切换阀136连接,另一端与作为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第一吸入管12的和止回阀14相比靠下游侧的部分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第一切换阀136被切换至第一位置136a的状态下,第二喷出管132与连接管133连通,第二喷出管132与回流通路134的连通被切断。因此,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连接管133而向自动变速器70被供给。
另一方面,在第一切换阀136被切换至第二位置136b的状态下,第二喷出管132与回流通路134连通,第二喷出管132与连接管133的连通被切断。因此,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经由回流通路134而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
即,当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为第二位置136b时,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成为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的状态。因此,通过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产生。另外,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
旋转驱动第二油泵130的电动马达160的输出由控制器140控制。因此,第二油泵130的喷出流量能够通过对电动马达160的输出进行变更而自由地进行变更。
另外,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既可以通过由未图示的螺线管直接驱动未图示的阀体而被切换,也可以通过作用于阀体的先导压力的有无而被切换,作为第一切换阀136的驱动方式,若根据来自控制器140的指令而切换该位置,则也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
控制器140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器40相同的结构,在控制器140中,在实施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控制,并且第二油泵130处于不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的情况下,实施将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回流控制。
在回流控制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为了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整体的效率,通过后述的第一压力控制部,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控制来自第二油泵130的工作油的供给。另外,第一压力TP1为,至少根据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以及第二油泵130的驱动负载而被计算出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的整体效率成为最高效率时的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
接着,参照图10的流程图,对回流控制进行说明。图10所示的控制通过控制器140而按每一个预定的时间被反复执行。
首先,在步骤S51中,控制器140对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是否处于第二位置136b进行判断。在第二油泵130处于不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的情况下,即,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比较少,且仅通过驱动第一油泵10就能够提供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第一切换阀136通过第一切换控制部146而被切换至第二位置136b。因此,控制器140在被判断为仅通过驱动第一油泵10就能够提供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判断为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136b。另外,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的判断也可以根据能够检测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的未图示的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值而被实施。
在步骤S51中,当被判断为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位于第二位置136b时,前进至步骤S52,并实施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的检测。另一方面,在步骤S51中,当被判断为第一切换阀136的位置不位于第二位置136b时,作为处于无法将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状态,而临时结束处理。
在步骤S52中,获取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出的检测压力P,并在接下来的步骤S53中,实施被获取的检测压力P和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一压力TP1的比较。第一压力TP1为,当被预测为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的整体效率成为最高效率时的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并且根据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以及第二油泵130的驱动负载,通过控制器140内的目标压力设定部而被预先设定。另外,第一压力TP1也可以被存储于预先被映射化后的控制器140的ROM中。
在检测压力P低于第一压力TP1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54,并通过输出控制部149而使电动马达160的输出增大。因此,从第二油泵130经由回流通路134而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增加。
另一方面,在检测压力P为第一压力TP1以上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55,通过输出控制部149而使电动马达160的输出降低或者使电动马达160停止。因此,从第二油泵130经由回流通路134而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减少。
这样,在能够将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情况下,对电动马达160的输出进行控制的输出控制部149作为第一压力控制部而起作用,并以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接近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进行工作。
如上所述,当回流控制被实施时,通过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接近第一压力TP1,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整体的效率。
另外,当发动机50的转速较低、且第一油泵10的转速也较低时,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比较多,但是,在仅能够通过第一油泵10而提供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负压的程度较大,从而成为容易产生空穴的状况。然而,如上所述通过实施将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回流控制,从而能够使空穴难以产生。
另外,在上述回流控制中,第一压力TP1的大小是以使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的整体效率提高作为意图而被设定的。作为替代,第一压力TP1的大小既可以被设定为以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空穴的产生作为意图而被设定的,也可以被设定为第二油泵130的驱动负载、即、电动马达160的输出不极度地增大的程度的大小。
根据以上的第三实施方式,起到了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上述的工作流体控制系统300中,当以来自第二油泵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136时,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通过输出控制部149而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30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
这样,通过将从第二油泵1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从而抑制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油泵130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油泵130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300的整体效率。
接着,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够将变形例所示的结构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组合、或者将在以下的不同的变形例中所说明的结构彼此组合。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回流控制中,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除此之外,在不仅第二油泵11,第三油泵30也处于不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供给状态通过供给状态设定部45而被设定为第一供给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回流控制中,将从第三油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
在该情况下,控制电动马达60的输出并使第三油泵30的喷出量变化的输出控制部49作为第一压力控制部起作用,并且,以使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接近作为目标压力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进行工作。另外,在该情况下,第三油泵30相当于第二泵,第三切换阀36相当于第一切换阀,第三切换控制部48相当于第一切换控制部。另外,第一压力TP1为,至少根据第一油泵10的泵效率以及第三油泵30的驱动负载而被计算出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成为最高效率时的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
这样,虽然在第一回流控制中,作为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供给工作油的泵,也可以为第二油泵11以及第三油泵30中的任意一个,但是,优选为,选择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回流控制被实施时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这一方的泵。
另外,在不仅第二油泵11,第三油泵30也处于不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的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回流控制中,作为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供给工作油的泵,使用第二油泵11和第三油泵30这两个泵。在该情况下,第二油泵11和第三油泵30这两个泵相当于第二泵,第一切换阀22和第三切换阀36这两个切换阀相当于第一切换阀,第一切换控制部46和第三切换控制部48这两个切换控制部相当于第一切换控制部。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油泵11为定容量型的叶片泵。作为替代,第二油泵11也可以为可变容量型的叶片泵、活塞泵,在该情况下,当将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的第一回流控制被实施时,通过调节凸轮环的偏心量和活塞的行程而变更第二油泵11的喷出量,从而对向第一油泵10的吸入侧被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废除第二切换阀25以及分支通路24,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废除安全阀27以及安全通路28。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阀22由具有使第二喷出管17和第一连接管19连通的第一位置22a、和使第二喷出管17和第一回流通路20连通的第二位置22b这两个位置的一个阀装置构成。作为替代,第一切换阀22也可由使第二喷出管17和第一连接管19连通或者切断的开闭阀、和使第二喷出管17和第一回流通路20连通或者切断的开闭阀这两个开闭阀构成。同样地,第三切换阀36也可以由两个开闭阀构成。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切换阀25和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切换阀136也可以由两个开闭阀构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切换阀25与第一切换阀22不同地被设置。作为替代,也可以将第二切换阀25与第一切换阀22一体地构成,并设为具有使第二喷出管17与第一连接管19连通的第一位置、使第二喷出管17与第二回流通路23连通的第二位置、和使第二喷出管17与分支通路24连通的第三位置这三个位置的一个阀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设置有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之外,还设置有第三油泵30。在能够通过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这两个泵而充分地提供在作为液体设备的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Qr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三油泵30。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由压力传感器26检测出的检测压力P而推定第二油泵11的驱动负载的变化。作为替代,也可以直接检测第二油泵11的驱动轴的转矩。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工作流体而使用了工作油,但也可以使用水、水溶液等非压缩性流体以代替工作油。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自动变速器70为具备带式无极变速机构(CVT)的变速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利用工作油的压力而工作的变速器,则自动变速器70也可以为任何形式的变速器,还可以为具备环形无级变速机构和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器。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200、300作为向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供给工作流体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本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200、300的装置并不被限定于车辆,只要是具备通过从泵被供给的工作流体而进行工作的流体设备的装置的话,那也可以被应用于例如建设作业机、船舶、航空器、定置式设备。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为叶片泵,第三油泵30为内接齿轮泵。上述泵的形式无需为不同的形式,也可以使用相同形式的泵,例如,也可以全部为叶片泵。另外,泵的形式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外接齿轮泵和活塞泵。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油泵10由发动机50的输出驱动。作为驱动第一油泵10的第一驱动源,并未被限定于发动机50,例如,也可以为对车辆的驱动轮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油泵30由电动马达60的输出驱动。作为对第三油泵30进行驱动的第二驱动源,并未被限定于电动马达60,例如,也可以为对辅助机械等进行驱动的辅助发动机。同样地,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第二油泵130的第二驱动源,未被限定于电动马达60。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示被输入至控制器40、140的车辆的状态的信号,列出了各种信号,但除此之外,例如在自动变速器70上设置有变矩器的情况下,表示变矩器的工作状态和紧固状态的信号也可以被输入至控制器40、140。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加入变矩器的状态,而运算自动变速器70的必要流量Qr,或者限制工作油向自动变速器70的供给状态的切换。例如,在检测出变矩器处于半紧固状态(滑锁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禁止工作油供给状态转移至其他的供给状态的情况。借此,能够将变矩器维持为稳定的工作状态。另外,作为表示车辆的减速状态的信号,也可以将表示制动器的操作量以及操作速度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40、140。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控制器40的喷出流量计算部42中,计算出从第一油泵10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一喷出流量Q1以及从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二喷出流量Q2。作为替代,也可以通过流量传感器等,直接对从第一油泵10以及第二油泵11被喷出的实际的工作油的喷出流量进行测量。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从第一油泵10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一喷出流量Q1也是相同的。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200、300具备:第一泵10,其通过发动机5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第二泵11、30、130,其通过发动机50或者电动马达60、16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第一切换阀22、36、136,其能够将来自第二泵11、30、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第一泵10的喷出侧和第一泵10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第一切换控制部46、146,其在从第一泵10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一喷出流量为在自动变速器70中所需的工作油的必要流量以上的情况下,以来自第二泵11、30、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第一切换阀22、36、136,并且,在第一喷出流量低于必要流量的情况下,以来自第二泵11、30、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喷出侧的方式而切换第一切换阀22、36、136;第一压力控制部25、47、27、28、49、149,其在以来自第二泵11、30、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22、36、136时,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在该结构中,当以来自第二泵11、30、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22、36、136时,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通过第一压力控制部25、47、27、28、49、149而对工作油从第二泵11、30、130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进行控制。
这样,通过将从第二泵11、30、1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从而抑制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泵11、30、130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200、300的整体效率。
另外,第二泵11通过发动机50的输出而被驱动,第一压力控制部具有:第二切换阀25,其被设置于将第一切换阀22和第一泵10的吸入侧连接的回流通路20、23,并将来自第二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切换至第一泵10的吸入侧和贮存工作油的流体箱T中的任意一方;第二切换控制部47,其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为第一压力TP1以下的情况下,以来自第二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第二切换阀25,并且,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TP1的情况下,以来自第二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流体箱T的方式而切换第二切换阀25。
在该结构中,当以来自第二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22时,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通过第二切换阀25以及第二切换控制部47而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泵11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
这样,通过使从第二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返回,从而抑制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泵11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的整体效率。
另外,第二泵11通过发动机50的输出而被驱动,第一压力控制部具有:安全通路28,其从将第一切换阀22和第一泵10的吸入侧连接的回流通路20、23分支,并与贮存工作油的流体箱T连接;安全阀27,其被设置于安全通路28,并且在回流通路20、23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TP1时开阀,从而使回流通路20、23和流体箱T连通。
在该结构中,当以来自第二泵11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22时,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通过安全阀27以及安全通路28而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泵11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
这样,通过使从第二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返回,从而抑制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泵11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泵11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200的整体效率。
另外,第二泵11通过发动机50的输出而被驱动,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200还具备:第三泵30,其通过电动马达60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自动变速器70供给工作油;第三切换阀36,其将来自第三泵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切换至第一泵10的喷出侧和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第三切换控制部48,其在第一喷出流量低于必要流量、且第一喷出流量和从第二泵11被喷出的工作油的第二喷出流量的合计流量为必要流量以上的情况下,以来自第三泵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第三切换阀36,并且,在合计流量低于必要流量的情况下,以来自第三泵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喷出侧的方式而切换第三切换阀36;输出控制部49,其以来自第三泵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三切换阀36时,以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TP2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在该结构中,当以来自第三泵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三切换阀36时,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TP2的方式,通过输出控制部49而控制工作油从第三泵30向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供给。
这样,通过将从第三泵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进行供给,从而抑制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TP2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三泵30向第一泵10以及第二泵11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三泵30的驱动负载成为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200的整体效率。
另外,第二泵30、130通过电动马达60、160的输出而被驱动,第一压力控制部具有输出控制部49、149,所述输出控制部49、149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为第一压力TP1以下的情况下,使电动马达60、160的输出增大,并且,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TP1的情况下,使电动马达60、160的输出降低。
在该结构中,当以来自第二泵30、130的工作油的供给目的地成为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第一切换阀36、136时,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通过输出控制部49、149而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泵30、130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
这样,通过将从第二泵30、130被喷出的工作油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进行供给,从而抑制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过度地成为负压的情况,进而能够使空穴难以在第一泵10的吸入侧产生,并且,通过使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上升,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泵10的泵效率。此外,通过以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TP1的方式,控制工作油从第二泵30、130向第一泵10的吸入侧的供给,从而抑制第二泵30、130的驱动负载过大的情况,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流体供给系统100、200、300的整体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19年11月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特愿2019-203015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引入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Claims (4)
1.一种工作流体供给系统,向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其中,具备:
第一泵,其通过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
第二泵,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
第一切换阀,其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泵的喷出侧和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
第一切换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流体设备中所需的工作流体的必要流量而对所述第一切换阀进行切换控制;
第一压力控制部,其在以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所述第一切换阀时,以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部具有:
第二切换阀,其被设置于将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连接的回流通路,并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和贮存工作流体的流体箱中的任意一方;
第二切换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为所述第一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以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所述第二切换阀,并且,在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的情况下,以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所述流体箱的方式而切换所述第二切换阀。
2.一种工作流体供给系统,向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其中,具备:
第一泵,其通过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
第二泵,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
第一切换阀,其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泵的喷出侧和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
第一切换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流体设备中所需的工作流体的必要流量而对所述第一切换阀进行切换控制;
第一压力控制部,其在以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所述第一切换阀时,以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所述工作流体供给系统还具备:
第三泵,其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源不同的第二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
第三切换阀,其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三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至所述第一泵的喷出侧和所述第一泵以及所述第二泵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
第三切换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流体设备中所需的工作流体的所述必要流量而对所述第三切换阀进行切换控制;
第二压力控制部,其以来自所述第三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所述第一泵以及所述第二泵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所述第三切换阀时,以所述第一泵以及所述第二泵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二压力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流体供给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部具有:
安全通路,其从将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连接的回流通路分支,并与贮存工作流体的流体箱连接;
安全阀,其被设置于所述安全通路,并且在所述回流通路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时开阀,从而使所述回流通路和所述流体箱连通。
4.一种工作流体供给系统,向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其中,具备:
第一泵,其通过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
第二泵,其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源不同的第二驱动源的输出而被驱动,并能够向所述流体设备供给工作流体;
第一切换阀,其能够将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泵的喷出侧和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中的任意一方;
第一切换控制部,其根据在所述流体设备中所需的工作流体的必要流量而对所述第一切换阀进行切换控制;
第一压力控制部,其在以来自所述第二泵的工作流体的供给目的地成为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方式而切换了所述第一切换阀时,以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第一压力的方式而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压力控制部具有输出控制部,所述输出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为所述第一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增大,并且,在所述第一泵的吸入侧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降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03015A JP7360301B2 (ja) | 2019-11-08 | 2019-11-08 | 作動流体供給システム |
JP2019-203015 | 2019-11-08 | ||
PCT/JP2020/038594 WO2021090646A1 (ja) | 2019-11-08 | 2020-10-13 | 作動流体供給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41616A CN114641616A (zh) | 2022-06-17 |
CN114641616B true CN114641616B (zh) | 2023-11-03 |
Family
ID=75849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76856.0A Active CN114641616B (zh) | 2019-11-08 | 2020-10-13 |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38001B2 (zh) |
EP (1) | EP4056848A4 (zh) |
JP (1) | JP7360301B2 (zh) |
CN (1) | CN114641616B (zh) |
WO (1) | WO202109064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89635B2 (ja) * | 2019-12-05 | 2023-11-30 | カヤバ株式会社 | 作動流体供給システム |
DE102022206487A1 (de) * | 2022-06-28 | 2023-12-28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Verfahren und Steuerein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Getriebes |
US20240003418A1 (en) * | 2022-06-30 | 2024-01-04 | Dana Belgium N.V.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transmission pump assembly |
AT526807A1 (de) * | 2023-08-22 | 2024-07-15 | Vds Holding Gmbh | Ölversorgungsvorrichtung für den hydraulikkreislauf eines getriebe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197212A (ja) * | 2014-04-03 | 2015-11-09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作業機械のポンプ装置 |
CN105143670A (zh) * | 2013-04-23 | 2015-12-09 | 株式会社Tbk | 流体供给装置 |
CN109196226A (zh) * | 2016-06-08 | 2019-01-11 | Kyb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4119A (en) * | 1991-07-08 | 1994-02-08 | Walter Potoroka, Sr.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el injec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
JP3573242B2 (ja) | 1997-03-27 | 2004-10-06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ベーンポンプ |
NL1010144C2 (nl) * | 1998-09-21 | 2000-03-22 | Doornes Transmissie Bv | Continu variabele transmissie. |
JP4425253B2 (ja) * | 2006-08-30 | 2010-03-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油圧ユニットおよび油圧ユニットにおけるモータの速度制御方法 |
EP2055951B1 (en) | 2007-11-01 | 2019-03-27 | Danfoss Power Solutions Aps | Charged hydraulic system |
NL1039930C2 (en) | 2012-12-06 | 2014-06-10 | Bosch Gmbh Robert | Hydraulically actuated contin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a vehicular drive line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WO2015066219A1 (en) * | 2013-10-29 | 2015-05-07 | Eat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ontrol for a rotary fluid device |
JP6396733B2 (ja) * | 2014-09-22 | 2018-09-26 |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 油圧制御装置 |
JOP20190060A1 (ar) | 2016-09-26 | 2019-03-26 |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 مشتق بيرازولو بيريدين له تأثير مساعد لمستقبل glp-1 |
-
2019
- 2019-11-08 JP JP2019203015A patent/JP7360301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13 EP EP20883970.4A patent/EP4056848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10-13 CN CN202080076856.0A patent/CN114641616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13 WO PCT/JP2020/038594 patent/WO2021090646A1/ja unknown
- 2020-10-13 US US17/755,763 patent/US1203800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43670A (zh) * | 2013-04-23 | 2015-12-09 | 株式会社Tbk | 流体供给装置 |
JP2015197212A (ja) * | 2014-04-03 | 2015-11-09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作業機械のポンプ装置 |
CN109196226A (zh) * | 2016-06-08 | 2019-01-11 | Kyb株式会社 | 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60301B2 (ja) | 2023-10-12 |
EP4056848A4 (en) | 2023-11-08 |
CN114641616A (zh) | 2022-06-17 |
WO2021090646A1 (ja) | 2021-05-14 |
JP2021076063A (ja) | 2021-05-20 |
US12038001B2 (en) | 2024-07-16 |
EP4056848A1 (en) | 2022-09-14 |
US20220389944A1 (en) | 2022-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641616B (zh) |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 | |
US7163481B2 (en) | Driving force transmitting system | |
KR102142172B1 (ko) | 변속기의 유압 제어 시스템의 피드 포워드 제어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10746286B2 (en) |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 |
CN112969869B (zh) | 工作流体供给装置 | |
US8935439B2 (en) | Oil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 |
CN116906303A (zh) | 用于管理泵负载的系统 | |
JP2005221047A (ja) |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 |
JP6491007B2 (ja) | オイルポンプの吐出量切替装置 | |
CN117307461A (zh) | 用于控制泵系统的方法 | |
JP6506804B2 (ja) | 油圧制御装置 | |
WO2013069101A1 (ja) | 可変容量ポンプの運転状態切換装置 | |
JP7116662B2 (ja) | 作動流体供給装置 | |
JP7042103B2 (ja) | 作動流体供給装置 | |
JP7290934B2 (ja) | 作動流体供給装置 | |
CN114746656B (zh) | 工作流体供给系统 | |
JP7042102B2 (ja) | 作動流体供給装置 | |
US20210140538A1 (en) |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 |
CN105190121A (zh) | 用于控制传动装置中的泵性能的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