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1445A - 具有副臂的起重机和用于架设副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副臂的起重机和用于架设副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1445A
CN114641445A CN202180006005.3A CN202180006005A CN114641445A CN 114641445 A CN114641445 A CN 114641445A CN 202180006005 A CN202180006005 A CN 202180006005A CN 114641445 A CN114641445 A CN 114641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b
crane
pressure strut
cable
e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6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U·维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ebherr Werk Ehinge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Liebherr Werk Ehinge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ebherr Werk Ehingen GmbH filed Critical Liebherr Werk Ehinge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4641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14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82Luff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18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 B66C23/36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mounted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Manually-movable jib-cranes for use in workshops; Floating cranes
    • B66C23/365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particular purposes mounted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Manually-movable jib-cranes for use in workshops; Floating cranes dismantable into smaller units for transport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1),特别是移动式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主悬臂(13)和副臂(3)以及架设支架(40),所述架设支架设置在所述起重机的上部托架(12)上并且经由缆绳调节器(5)连接到所述副臂的拉绳(6),其中提供铰接在所述副臂上或所述副臂的枢转轴线上的至少一个压缩支柱(311),以便暂时地接收所述缆绳调节器和/或所述拉绳,其中所述压缩支柱的接收位置设计成使得所述缆绳调节器或所述拉绳可以以所述副臂的特定架设角度从所述压缩支柱独立地抬升。

Description

具有副臂的起重机和用于架设副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移动式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具有主悬臂和副臂(Gegenausleger)以及架设支架,所述架设支架布置在所述起重机的上部托架上并经由缆绳调节器连接到所述副臂的拉绳装置。
背景技术
格构桅式大型起重机一般由主悬臂和副臂组成。悬臂系统安装在上部托架上,上部托架可旋转地安装在移动的下部托架上。为了架设起重机,主悬臂借助已经组装和架设的副臂进行组装,其中副臂用作用于架设主悬臂的缆绳调节器的支柱。
在先前已知的起重机的类型中,需要安装在上部托架上的可调节架设支架用于组装副臂。这在图1a、图1b的起重机示意图中进行例示,这两幅图示出了具有下部托架11和上部托架12的起重机。可调节架设支架4’经由拉绳装置6连接到副臂3的悬臂头部。缆绳调节器5直接地附接到上部托架12并连接到拉绳装置6。通过收回(Einziehen)缆绳调节器5可以架设副臂3。所选择的构造的原因在于能够在没有副臂3的情况下操作起重机。先决条件是可调节的架设支架4′。所选择的构造特别地用于载重多达1500吨的起重机中。
在载重超过1500吨的大型起重机中,规定必须使用副臂。为了架设副臂,已经为此类起重机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所需的架设支架4。最广泛使用的设计是布置在上部托架11上的固定的架设支架4,其在架设副臂3期间用作用于缆绳调节器5的固定点和压力支柱。该原理在图2a、图2b中示出。如图1a、图1b所示的具有可调节架设支架4′的方案在此处因这种架设支架4′所需的高重量和在上部托架上的空间问题而被排除。
发明内容
本申请试图对现有方案进行改进。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起重机、特别是移动式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实现。起重机的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权利要求6的特征提供一种用于架设副臂的新颖且改进的方法。该方法的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方法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出通过铰接到副臂、特别是铰接在副臂底部或副臂的枢转轴线附近区域的附加的压力支柱来补充包括布置在上部托架上的缆绳调节器和架设支架的起重机结构。压力支柱优选地可枢转地、特别是可围绕水平轴线枢转地铰接。还可设想,压力支柱直接地铰接在副臂的枢转轴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支柱的枢转轴线可与副臂的枢转轴线共轴。缆绳调节器通常连接到拉绳装置,以便能够通过致动缆绳调节器来改变副臂的架设角度。拉绳装置通常从缆绳调节器延伸到副臂的尖端。
至少在架设过程期间,压力支柱接触缆绳调节器和/或拉绳装置,并且压力支柱特别地通过适当的支承点将缆绳调节器和/或拉绳装置接收在其自由端处。由此,缆绳调节器和/或拉绳装置可借助压力支柱推离副臂的后部。
由于由压力支柱附加地施加到缆绳调节器/拉绳装置上的压缩力,在上部托架或转台的尾部处的使用的架设支架的尺寸可明显地更小。杠杆臂的几何形状和所需的架设力矩的产生主要由采用的压力支柱产生。相比之下,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案,架设支架必须在竖直方向上从上部托架突出相当远,以便完全能够为副臂产生足够的架设力矩。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由架设支架、缆绳调节器、压力支柱和拉绳装置形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几何结构中,副臂的角度的变化引起杠杆臂的较小变化,这总体上对整个过程、特别是在平面位置时有积极影响。
架设支架可以节省尺寸也带来了相应优点。在动力传输期间的改变的几何形状导致用于架设副臂的缆绳调节器的必要收回长度减小。
根据优选实施例,压力支柱铰接到副臂的后侧。被证明有利的是,压力支柱在副臂的臂底部附近区域可枢转地铰接在副臂的后侧上。压力支柱的该位置在副臂的架设期间对所得的杠杆臂有最佳的影响。
同样地,根据本发明,在压力支柱与缆绳调节器或拉绳装置之间的连接仅是暂时的,即,缆绳调节器或副臂拉绳装置可独立地将其自身从压力支柱抬升。特别地规定,缆绳调节器/拉绳装置仅在副臂的架设过程的开始时可操作地连接到压力支柱。从副臂的特定的架设角度,缆绳调节器/拉绳装置独立地将其自身从压力支柱抬升。为了防止压力支柱在缆绳调节器抬升之后翻倒,可提供对应的锁止点。翻倒可能在两个方向上发生。
有利地,缆绳调节器或拉绳装置放置在压力支柱的合适的支承点上,这允许以副臂的特定架设角度抬升,但是借助缆绳调节器可以在压力支柱上施加使得压力支柱的枢转运动的力。可以设想,这可通过在支承点附近区域的对应的锁止装置(诸如拉绳装置)或止挡件实现。
压力支柱的支承点优选地适合于接收和支承缆绳调节器的上滑轮(Oberflasche)的滚动轴(Rollenachse)。在理想情况下,缆绳滑轮的运行由此不会受损,使得缆绳调节器不受限制地操作。例如,可以设想,支承点允许滚动轴在压力支柱的纵向方向上抬起,但是上滑轮横向于压力支柱的纵向轴线的相对移动因对应侧的止挡件而被阻止。同样地,可以设想,缆绳调节器的上滑轮可借助锁定机构暂时地固定到压力支柱。
使用的架设支架可设计成在上部托架上的固定的(feststehend)、特别是三角形的架设支架。优选地,该架设支架安装在上部托架的后端处。除了缆绳调节器之外,架设支架同样地可接收缆绳调节器的收回机构。
根据起重机的有利实施例,该起重机设计成移动式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在此,合适的格构式悬臂作为副臂。例如,主悬臂是格构式悬臂。
除了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之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架设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的副臂的方法。根据本发明,提出在副臂的架设过程的开始时由压力支柱的支承点以副臂的小的架设角度接收缆绳调节器或拉绳装置以便借助压力支柱将接收缆绳调节器或拉绳装置推离副臂的后部的方法。在副臂的限定的架设角度,缆绳调节器/拉绳装置旨在独立地从压力支柱抬起。
以上已经参考起重机说明了通过执行该方法获得的远距离伸出(weitreichend)的优点。为了避免重复,因此,在此省略进一步实施例。
为了执行该方法,初始提出第一步骤,其中将副臂连同已经铰接在上部托架的压力支柱一起安装在上部托架上。在后续的步骤中,可规定将压力支柱在副臂尖端的方向上向前翻转。在另外的步骤中,同样地将缆绳调节器向前拉动,以便将其放置在为此目的而提供的压力支柱的支承点上。同时,将副臂的拉绳装置连接、特别是栓接到缆绳调节器。
在后续步骤中可规定,通过收回缆绳调节器的收回机构,初始地将压力支柱架设到特定角度。这通过在支承点附近区域的对应的止挡件或锁止装置来实现,从而提供从缆绳调节器到压力支柱的拉力传输。同时,拉力引起副臂拉绳装置的张紧。
在后续步骤中,可通过进一步收回缆绳调节器的收回机构来架设副臂,即,达到特定的期望架设角度。从特定的副臂角度,缆绳调节器自动地从压力支柱抬升。在进一步的起重机工作期间不再需要压力支柱。仅由拉绳装置和缆绳调节器用于副臂的支承和变幅。副臂的放下以相反次序进行。由于以上提及的锁止点,压力支柱保持在压力支柱可以再次以特定放置角度拾取上滑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性质。在附图中:
图1a、图1b、图2a、图2b: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的不同的示例,
图3a至图3f:按时间次序示出了在执行本发明的方法期间的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的视图,
图4:示出了具有架设的吊杆和安装的主悬臂的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的侧视图,以及
图5a至图5h:已知的起重机与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的各种比较,以便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图1b、图2a、图2b所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起重机构造已经在介绍部分中进行说明。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在图3和图4中示出。在图4的大图中,单独起重机部件以最佳地辨识。在图4示出的大型起重机包括下部托架11(在此是履带式行进装置),以及可旋转地布置在下部托架上的转台12。吊杆式副臂3可变幅地铰接在转台12上。主悬臂13同样地可变幅地安装在转台上并且被配置为格构桅。
在上部托架2的后端处存在架设支架40,该架设支架作为刚性结构固定地安装在上部托架12上。架设支架40基本上为三角形。在架设支架40的最高点处,安装有缆绳调节器5。缆绳调节器5的长度可借助于同样地安装在架设支架40上的收回机构5a来调节。
由单独拉绳桩组成的拉绳装置6直接地用栓接到缆绳调节器5的上滑轮51。通过致动收回机构5a,即,通过收回缆绳,缆绳调节器5的长度减小,由此可张紧拉绳装置,改变长度,并且可使吊杆3变幅。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支柱311安装在吊杆3的铰接底部(Anlenkfuβ)上,以便可围绕水平轴线枢转。压力支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合适的支承点311a,以便接收上滑轮51并且在压力支柱311上施加压缩力。
使用按时间次序示出的图3a至图3f的起重机状态来说明吊杆6的组装或放下过程。在如图3a所示的第一步骤中,将吊杆3的副臂铰接件31安装在转台12上。压力支柱311已经预先安装在副臂铰接件31上。拆卸和放下过程以相反次序进行(图3f至图3a)。
在如图3b所示的后续方法步骤中,压力支柱311在吊杆尖端的方向上向前翻转。同时,缆绳调节器5通过展开收放机构5a而延长,并且上滑轮51同样地也在吊杆尖端的方向上被向前拉动,使得其滚动轴可由压力支柱的支承点311a接收。同时,上滑轮51栓接到吊杆3的拉绳装置6。
在如图3c所示的下一方法步骤中,压力支柱311通过缆绳调节器5的收回机构的致动、特别是在架设支架40的方向上向后枢转来架设。因此,吊杆3的拉绳装置6同时张紧。
可通过借助于收回机构5a进一步收回缆绳调节器5的绞绳来架设副臂3,如图3d中示出。图3a还大致地示出了吊杆3的架设角度,以该架设角度,缆绳调节器5的上滑轮51恰好位于压力支柱311上的支承点311a处,但是已经开始从该处抬起。通过将吊杆3进一步架设到图3a示出的位置,缆绳调节器5完全地从压力支柱311抬起。从此刻起,压力支柱311不再起作用,并且借助于锁止装置保持就位。为了完整性起见,图3f还示出了吊杆3的所需的端位置。该视图原则上与图4的视图相同,不同的是,后者示出已经安装的主悬臂13。用于副臂3的已知的回退压机(Rückfallpresse)312仍是必要的,并且在图3a至图3f和图4中示出。
因此,在常规起重机操作期间,缆绳调节器5和拉绳装置6都不接触压力支柱311。因此,压力支柱在整个起重机操作期间保持不起作用,并且仅在架设吊杆3时才需要。
在图5a至图5h中,将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的示意图与现有技术的起重机构造进行比较,以便使本发明的优点可视化。图5a、图5b的比较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架设支架4(图5a)和根据本发明的架设支架40(图5b)的比例。清楚可见的是,两个架设支架4、40的高度存在明显差异。架设支架40是更简单、更小的固定的架设支架40。这导致制造期间重量和成本的明显节省。为了在副臂3的架设期间获得足够的杠杆臂H,在现有技术中(图5a)必需将架设支架40设计得相对大且高。通过使用此处描述的压力支柱311(图5b),可将在转台的后部处的架设支架40设计得明显更小。
同时在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中,对于缆绳调节器5的收回机构中的缆绳长度来说,需要明显更小的长度L。常规构造的固定的架设支架4(图5d)与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起重机结构(根据图5c)的直接比较显示出,借助于收回机构5a进行架设所需的缆绳长度L比图5d更短。更短的长度L因缆绳调节器5的缆绳的装绳而大大增加。更短的长度L是因为在此描述的方案(图5c)中的更小的架设支架40,这导致更有利的架设几何形状。
此外,当架设副臂3时(副臂3的角度的变化引起杠杆臂的更小的变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还为缆绳调节器5提供了更好的杠杆臂H′(参见图5e)。当根据图5f的常规起重机的副臂3进一步降低时,例如1度的角度变化引起杠杆臂比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的情况(如图5e所示)更大地减小。在此相关的杠杆臂H′是在缆绳调节器5的中心线与副臂铰接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另外,与常规起重机(图5h)相比,在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图5g)中具有更好的几何形状。由于更短的固定的架设支架40,在一些副臂位置获得更好的杠杆臂H”,如从图5h和图5g的比较中所示出。在具有相同的悬臂长度和上部托架长度的情况下,在图5g的视图中杠杆臂H”比图5h的杠杆臂H”更长,即,可在拉绳6中以相同力产生更大的力矩。这里相关的杠杆臂H′是在悬臂拉绳6与副臂铰接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Claims (12)

1.一种起重机,特别是移动式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主悬臂和副臂以及架设支架,所述架设支架布置在所述起重机的上部托架上,并且经由缆绳调节器连接到所述副臂的拉绳装置,
其特征在于,
提供铰接到所述副臂的或铰接在所述副臂的枢转轴线上的至少一个压力支柱,以暂时地接收所述缆绳调节器和/或所述拉绳装置,其中所述压力支柱的接收点设计成使得所述缆绳调节器或所述拉绳装置能够以所述副臂的特定架设角度特别是独立地从所述压力支柱抬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支柱在所述副臂的臂底部或其枢转轴线的附近区域中能够枢转地铰接到所述副臂的后侧,特别地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所述缆绳调节器的所述压力支柱的支承点包括用于接收的所述缆绳调节器/所述拉绳装置的锁止装置或止挡件,以能够借助于所述缆绳调节器施加作用在所述压力支柱上的、使得所述压力支柱枢转运动的拉力。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借助于所述压力支柱的所述支承点能够接收所述缆绳调节器的上滑轮的滚动轴,其中,能够提供任选的锁定机构以用于将滚动轴暂时地固定在所述支承点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设支架设计成在所述上部托架上固定的、特别是三角形架设支架,并且优选地安装在所述上部托架的后端处,其中所述架设支架优选地接收所述缆绳调节器的收回绞盘。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臂是格构式悬臂。
7.一种用于架设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调节器或所述拉绳装置在所述副臂的架设过程的开始时以所述副臂的小的架设角度被所述压力支柱的所述支承点接收,以借助于所述压力支柱被推动远离所述副臂的后部,并且所述缆绳调节器或所述拉绳装置以所述副臂的限定的架设角度从所述压力支柱独立地抬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骤中,将所述副臂与所述压力支柱一起安装在所述上部托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组装所述副臂之后,将所述压力支柱在朝向副臂尖端的方向上向前翻转,将所述缆绳调节器连接到所述拉绳装置并且放置在所述支承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收回所述缆绳调节器的收回机构从而架设所述压力支柱并且拉紧所述拉绳装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收回所述缆绳调节器的所述收回机构从而架设所述副臂。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压力支柱连接到所述缆绳调节器或所述拉绳装置以仅用于架设所述副臂。
CN202180006005.3A 2020-02-28 2021-02-09 具有副臂的起重机和用于架设副臂的方法 Pending CN1146414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05336.3A DE102020105336A1 (de) 2020-02-28 2020-02-28 Kran mit Gegenausleger sowie Verfahren zum Aufrichten des Gegenauslegers
DE102020105336.3 2020-02-28
PCT/EP2021/053080 WO2021170394A1 (de) 2020-02-28 2021-02-09 Kran mit gegenausleger sowie verfahren zum aufrichten des gegenausleger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1445A true CN114641445A (zh) 2022-06-17

Family

ID=7458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6005.3A Pending CN114641445A (zh) 2020-02-28 2021-02-09 具有副臂的起重机和用于架设副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1341A1 (zh)
JP (1) JP2023514903A (zh)
CN (1) CN114641445A (zh)
DE (1) DE102020105336A1 (zh)
WO (1) WO20211703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13636A (en) 1956-04-05 1957-11-19 Wellman Mfg Company Locomotive crane
US4349115A (en) 1980-04-14 1982-09-14 Riggers Manufacturing Co. Crane
JPS5791782U (zh) * 1980-11-25 1982-06-05
DE10107389A1 (de) * 2001-02-07 2002-08-22 Atecs Mannesmann Ag Vorrichtung zum Aufrichten einer Wippstütze eines Kranes
US7762412B2 (en) 2007-04-26 2010-07-27 Manitowoc Crane Companies, Llc Mast raising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high-capacity mobile lift crane
DE102011014585A1 (de) 2011-03-21 2012-09-27 Liebherr-Werk Ehingen Gmbh Verfahren zum Aufrichten eines Auslegers eines Kranes
DE202015008775U1 (de) * 2015-12-22 2017-03-23 Liebherr-Werk Nenzing Gmbh Kran mit Auslegeraufrichtesystem
JP6673085B2 (ja) * 2016-08-01 2020-03-25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クレー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0394A1 (de) 2021-09-02
DE102020105336A1 (de) 2021-09-02
US20230051341A1 (en) 2023-02-16
JP2023514903A (ja) 2023-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8581B1 (en) Two-piece main boom for a lattice-boom crane and method for erection thereof
CN101423180B (zh) 提升起重机吊臂的方法
US7828162B2 (en) Vehicle mounted crane
EP2256078B1 (en) Folding jib strut
CN108883916B (zh) 相对移动式起重机的主悬臂弯折其延长部的移动式起重机
CN1955102B (zh) 动臂变幅式起重机的架设方法和系统
RU2010117268A (ru) Подъемный кран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наладки
JPH09175782A (ja) 移動式クレーン
CN114174209A (zh) 具有吊机连接元件的风力涡轮机塔架和具有塔架凸缘连接元件的吊机
JPH0245274Y2 (zh)
CN114641445A (zh) 具有副臂的起重机和用于架设副臂的方法
WO2018227919A1 (zh) 风电专用臂架结构及起重机
JP7394077B2 (ja) ブーム付き大型クレーン
JP3946897B2 (ja) 伸縮ブームを備えたタワークレーン
WO2020225157A1 (en) Compact jib crane
CN203065054U (zh) 臂架安装装置、起重机臂架及汽车起重机
CN216662292U (zh) 起重臂系统及起重机械
JP2009046216A (ja) ジブ付きクレーン及びその立ち上げ・立ち下げ方法
US4354607A (en) Crane for heavy lifting with an erection column for the main jib
JP3399356B2 (ja) クレーン
CN209780399U (zh) 一种移动式智能升降雷达塔
CN111960300B (zh) 臂架结构和起重设备
CN110921532A (zh) 扳起结构及起重机
JP3917236B2 (ja) ラフィングジブ付きクレーン
JP2004162418A (ja) 大梁間架構の構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