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7367A -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37367A CN114637367A CN202210267626.3A CN202210267626A CN114637367A CN 114637367 A CN114637367 A CN 114637367A CN 202210267626 A CN202210267626 A CN 202210267626A CN 114637367 A CN114637367 A CN 1146373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mos transistor
- voltage
- transistor
- pmos
- dr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6—Current mi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涉及集成电路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本申请具有减少占用芯片的面积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背景技术
芯片在应用时,为拓宽应用的电源电压域,芯片电源通常必须满足高压输入应用,故电源管脚部分的器件会采用高压器件设计,高压器件的特点是耐压高,但占用面积大;因此在芯片内部,为了增加芯片的集成度,同时降低芯片的面积,芯片内部尽可能使用低压器件进行各类信号的处理,所以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是芯片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电路模块。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传统的低压电源产生电路需要占用芯片内部较大的面积,不利于芯片的集成化。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占用芯片的面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
所述第一NMOS管N1,栅极与漏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NMOS管N4,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器R2,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栅极,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P1,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所述第二PMOS管P2,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相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P3,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漏极;
所述第三NMOS管N3,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漏极,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六NMOS管N6,漏极与栅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五NMOS管N5,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源极接地;栅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
所述第三电阻器R3,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及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设置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及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用少数器件设计实现低压电源产生电路,非常利于降低芯片面积。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1;所述电容器C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所述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容器C1的设置能够对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便于直接输出直流电。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负载电阻器RL;所述负载电阻器RL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1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第二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载电阻器RL吸收上述电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电力,或起缓冲和制动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第八NMOS管N8;所述第八NMOS管N8,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漏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源极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八NMOS管N8用于实现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的动态反馈调节。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七NMOS管N7;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设置为一个时,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大于一个时,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前一级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最后一级的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增减第七NMOS管N7的个数,调整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及第三电阻器R3的尺寸,实现想要的输出的电压大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PMOS管P1及第二PMOS管P2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PMOS管P1所在支路及所述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呈镜像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阻器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及第三NMOS管N3为高压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及第三PMOS管P3为高压PMOS管;所述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为低压NMOS管。
可选的,所述高压NMOS管及所述高压P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输入的电压值;所述低压N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一种LDO结构的低压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相关技术中,低压电源电路多采用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结构。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一种LDO结构的低压电源电路,该电路包含带隙基准电路(Bandgap)、误差放大器(EA)、供电管HN1以及分压电阻器R4、R5。先由带隙基准电路产生基准电压Vbg,在经过由误差放大器、供电管HN1以及分压电阻R4、R5组成的负反馈网络,得到低压电源VDD。低压电源VDD可表示为:
上述的LDO结构的低压电源电路,一方面必须先设计带隙基准电路(Bandgap),并产生基准信号Vbg,再通过反馈网络得到想要的低压电源VDD。另一方面,带隙基准电路和误差放大器都以芯片输入电源VIN供电,带隙基准电路及误差放大器这两个模块都需要由高压器件设计,高压器件占用面积大;并且,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需要用到更占面积的三极管。因此,上述的LDO结构的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势必需要占用芯片内部较大的面积,这对于部分专用芯片来说,不是理想的选择。
本申请中电阻器的第一端、第二端即电阻器用于接线的两端。例如,将电阻器的其中一端定义为第一端,则电阻器的另一端为第二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参照图2,作为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
参照图2,电压输入端口VIN用于供外部电源模块(也可以是外部供电电路、供电装置)与本申请的电路进行连接,从而外部供电模块能够为本申请的电路提供电能。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一NMOS管N1的栅极与其自身的漏极相短接,第一NMOS管N1漏极连接于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第四NMOS管N4的漏极连接于第一NMOS管N1的源极,第四NMOS管N4的源极接地。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四NMOS管N4的栅极,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第一PMOS管P1的源极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一PMOS管P1的栅极与其自身的漏极相短接。第二PMOS管P2的源极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二PMOS管P2的栅极与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相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源极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三PMOS管P3的栅极连接于第二PMOS管P2的漏极。
第三NMOS管N3的漏极连接于第一PMOS管P1的漏极,第三NMOS管N3的栅极连接于第三PMOS管P3的漏极。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与其自身的栅极相短接,第六NMOS管N6的漏极连接于第三PMOS管P3的漏极。第五NMOS管N5的漏极连接于第三NMOS管N3的源极,第五NMOS管N5的源极接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器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电压输出端口VDD设置于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及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之间。
继续参照图2,第一PMOS管P1及第二PMOS管P2设置有若干个,第一PMOS管P1的数量与第二PMOS管P2的数量相等;第一PMOS管P1所在支路及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呈镜像关系。
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漏极及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电容器C1起稳压的作用。
继续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负载电阻器RL。负载电阻器RL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1的第一端及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负载电阻器RL第二端接地。其中,负载电阻器RL表示该内部电源用于供电的所有电路或负载,用于吸收上述电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电力,或起缓冲和制动的作用。
继续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第八NMOS管N8;第八NMOS管N8的栅极连接于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八NMOS管N8的漏极连接于电压输出端口VDD;第八NMOS管N8的源极接地。
继续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第七NMOS管N7;第七NMOS管N7的栅极与其自身的漏极相短接。当第七NMOS管N7设置为一个时,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当第七NMOS管N7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将与第六NMOS管N6连接的第七NMOS管N7定义为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将与第五NMOS管N5连接的第七NMOS管N7定义为最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前一级第七NMOS管N7的源极,最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继续参照图2,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及第三NMOS管N3为高压NMOS管;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及第三PMOS管P3为高压PMOS管;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及第七NMOS管N7为低压NMOS管。高压NMOS管及高压P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电压输入端口VIN输入的电压值;低压N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值。例如,输入电压VIN为40V,则需用40V以上的MOS管,输出电压VDD为5V,则需要5V以上的MOS管。
本申请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工作原理如下:假设第一PMOS管P1与第二PMOS管P2是1:1的镜像关系且第七NMOS管N7仅设置一个。定义第一电阻器R1所在支路为支路L1,第一PMOS管所在支路为支路L2,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为支路L3,第三PMOS管P3所在支路为支路L4。第一电阻器R1用于在支路L1上实现限电流、承受高压的作用;同时,第一电阻器R1为第二NMOS管N2提供偏置电压,支路L1的电流可表示为(VIN-Vgs_N2-Vth_N4)/R1;其中VIN为输入电路的电压,Vgs_N2为第二NMPS管N2的栅源电压;Vth_N4为第四NMOS管N4的阈值电压。第二电阻器R2用于决定支路L2及支路L3的静态电流,支路L3的电流可表示为Vth_N4/R2。支路L2与支路L3是镜像关系,电流关系由第一PMOS管P1与第二PMOS管P2的个数及尺寸决定;第三电阻器R3用于决定支路L4的静态电流,支路L4电流可表示为Vth_N8/R3;Vth_N8为第八NMOS管N8的阈值电压。
随着输入的电压升高,第一电阻器R1为第二NMOS管N2提供偏置电压,第二NMOS管N2具备导通的条件,此时产生的电流由于第二电阻器R2的存在被限制,流经第二电阻器R2的电流大小为Vth_N4/R2,因此第二NMOS管N2可将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电压拉低。第三PMOS管P3(起供电管的作用)处于完全导通的状态。
第三PMOS管P3对电容器C1进行充电,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随之上升。在支路L4上,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三电阻器R3构成分压关系。随着输出的电压上升,第三NMOS管N3、第五NMOS管N5的偏置电压逐渐升高,支路L2上的电流逐渐增大,同时第三电阻器R3上的压降也升高,直至第三电阻器R3两端的电压达到Vth_N8,此时第八NMOS管N8导通。此时第八NMOS管N8的电流能力不足以吸收第三PMOS管P3的电流(假如负载电阻器RL为空载),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仍将略微继续上升。
当支路L2的电流达到支路L3的最大电流Vth_N4/R2,即第二PMOS管P2的上拉电流达到第二NMOS管N2的下拉电流,则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电压处于某种平衡状态,第三PMOS管P3不再输出最大电流,这种情况下第三PMOS管P3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与第八NMOS管N8的吸收电流达到平衡;输出的低压电源可以表示为Vgs_N6+Vgs_N7+Vth_N8。
在其它情况中,假如负载加重,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下降,支路L4由于分压的关系,第三电阻器R3上的压降下降;对于第五NMOS管N5而言,其电流能力下降,即支路L2电流下降,则第二PMOS管P2的上拉电流能力减弱,而第二NMOS管N2的下拉电流能力不变,则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电压下降,第三PMOS管P3的电流能力增强,从而迫使VDD电压上升。从而可以实现动态反馈调节。
并且,对于MOS管而言,阈值电压呈负温特性,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支路L3的电流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同理,电阻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支路L4的电流也呈现较好温度特性。对于第六NMOS管N6和第七NMOS管N7,在电流固定的情况下,Vgs电压呈正温特性,由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的表达式Vgs_N6+Vgs_N7+Vth_N8,由于通常MOS的Vgs呈正温特性,而阈值电压Vth呈负温特性,因此可通过适当的配比设计得到相对零温特性的输出电源,从而满足芯片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增减第七NMOS管N7的个数,调整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及第三电阻器R3的尺寸,实现想要的输出的电压,并具备满足要求的温度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多晶电阻的阻值可以是1KΩ、2KΩ、3KΩ等1KΩ以上的整数阻值。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10)
1.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
所述第一NMOS管N1,栅极与漏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NMOS管N4,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器R2,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栅极,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P1,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所述第二PMOS管P2,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相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P3,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漏极;
所述第三NMOS管N3,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漏极,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六NMOS管N6,漏极与栅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五NMOS管N5,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源极接地;栅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
所述第三电阻器R3,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及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设置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及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1;所述电容器C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所述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负载电阻器RL;所述负载电阻器RL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1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八NMOS管N8;所述第八NMOS管N8,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漏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源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七NMOS管N7;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设置为一个时,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大于一个时,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前一级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最后一级的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OS管P1及第二PMOS管P2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PMOS管P1所在支路及所述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呈镜像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器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及第三NMOS管N3为高压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及第三PMOS管P3为高压PMOS管;所述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为低压NMOS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NMOS管及所述高压P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输入的电压值;所述低压N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67626.3A CN114637367B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67626.3A CN114637367B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37367A true CN114637367A (zh) | 2022-06-17 |
CN114637367B CN114637367B (zh) | 2023-06-13 |
Family
ID=8195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67626.3A Active CN114637367B (zh) | 2022-03-18 | 2022-03-18 |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3736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45346A (zh) * | 2022-08-02 | 2022-10-04 | 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隙基准电路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9612A (zh) * | 2011-05-11 | 2011-12-1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CN105786069A (zh) * | 2014-12-19 | 2016-07-20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方法及集成电路 |
CN106055012A (zh) * | 2016-07-15 | 2016-10-26 | 上海璜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电源抑制比的高速ldo电路 |
CN107290582A (zh) * | 2017-07-12 | 2017-10-24 | 长沙方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 |
CN110888487A (zh) * | 2019-12-30 | 2020-03-17 | 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电子设备 |
WO2022002465A1 (en) * | 2020-06-29 | 2022-01-06 | Ams Ag | Low-dropout regulator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
US20220035394A1 (en) * | 2020-07-28 | 2022-02-03 | SK Hynix Inc. | Regulator |
CN114185386A (zh) * | 2021-12-03 | 2022-03-15 |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瞬态响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及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3-18 CN CN202210267626.3A patent/CN1146373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9612A (zh) * | 2011-05-11 | 2011-12-1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CN105786069A (zh) * | 2014-12-19 | 2016-07-20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方法及集成电路 |
CN106055012A (zh) * | 2016-07-15 | 2016-10-26 | 上海璜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电源抑制比的高速ldo电路 |
CN107290582A (zh) * | 2017-07-12 | 2017-10-24 | 长沙方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 |
CN110888487A (zh) * | 2019-12-30 | 2020-03-17 | 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电子设备 |
WO2022002465A1 (en) * | 2020-06-29 | 2022-01-06 | Ams Ag | Low-dropout regulator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
US20220035394A1 (en) * | 2020-07-28 | 2022-02-03 | SK Hynix Inc. | Regulator |
CN114185386A (zh) * | 2021-12-03 | 2022-03-15 |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瞬态响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45346A (zh) * | 2022-08-02 | 2022-10-04 | 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隙基准电路 |
CN115145346B (zh) * | 2022-08-02 | 2023-09-22 | 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隙基准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37367B (zh) | 2023-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596677B2 (ja) | 電圧供給回路 | |
US8159302B2 (en) |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 |
JPS61217815A (ja) | 低電力、低出力インピーダンスオンチツプ電圧基準発生器 | |
US8786324B1 (en) | Mixed voltage driving circuit | |
US9136827B2 (en) | Power-on reset circuit | |
TWI774467B (zh) | 放大器電路及在放大器電路中降低輸出電壓過衝的方法 | |
CN110320956B (zh) | 一种芯片内无片外电容的ldo调节电路 | |
US10627847B2 (en) | Bias current circuit operating at high and low voltages | |
KR101635276B1 (ko) | 전압 공급 유닛 및 그 동작 방법 | |
JPH04351791A (ja) | 半導体メモリー装置のデータ入力バッファー | |
CN110737298B (zh) | 一种参考电压产生电路 | |
JP3335183B2 (ja) | バッファ回路 | |
CN103955251B (zh) | 一种高压线性稳压器 | |
CN114637367A (zh) |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 |
JP2014067240A (ja) | 半導体装置 | |
CN117277514B (zh) | 一种减小输出电压波动的供电电路 | |
CN108347242B (zh) | 环形振荡器 | |
TWI684089B (zh) | 電壓調整電路 | |
US5710516A (en) | Input logic signal buffer circuits | |
CN113126685A (zh) | 一种噪声滤波电路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 |
JP2011118865A (ja) | 過電流保護回路及び定電圧電源回路 | |
CN106292817B (zh) | 快速提升输出电流的电压缓冲电路及系统 | |
CN114442729B (zh) | 一种抑制过冲的分布式线性稳压器 | |
CN110727308B (zh) | 一种适用于无片外电容型电压调节器的辅助电路 | |
CN212935871U (zh) | 一种低功耗低温漂的预复位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