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7367A -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7367A
CN114637367A CN202210267626.3A CN202210267626A CN114637367A CN 114637367 A CN114637367 A CN 114637367A CN 202210267626 A CN202210267626 A CN 202210267626A CN 114637367 A CN114637367 A CN 114637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mos transistor
voltage
transistor
pmos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76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7367B (zh
Inventor
曹建林
何刚
彭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xin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xin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xin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xin Micr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76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7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7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7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7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6Current mi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涉及集成电路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本申请具有减少占用芯片的面积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背景技术
芯片在应用时,为拓宽应用的电源电压域,芯片电源通常必须满足高压输入应用,故电源管脚部分的器件会采用高压器件设计,高压器件的特点是耐压高,但占用面积大;因此在芯片内部,为了增加芯片的集成度,同时降低芯片的面积,芯片内部尽可能使用低压器件进行各类信号的处理,所以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是芯片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电路模块。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传统的低压电源产生电路需要占用芯片内部较大的面积,不利于芯片的集成化。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占用芯片的面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
所述第一NMOS管N1,栅极与漏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NMOS管N4,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器R2,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栅极,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P1,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所述第二PMOS管P2,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相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P3,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漏极;
所述第三NMOS管N3,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漏极,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六NMOS管N6,漏极与栅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五NMOS管N5,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源极接地;栅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
所述第三电阻器R3,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及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设置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及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用少数器件设计实现低压电源产生电路,非常利于降低芯片面积。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1;所述电容器C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所述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容器C1的设置能够对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便于直接输出直流电。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负载电阻器RL;所述负载电阻器RL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1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第二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载电阻器RL吸收上述电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电力,或起缓冲和制动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第八NMOS管N8;所述第八NMOS管N8,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漏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源极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八NMOS管N8用于实现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的动态反馈调节。
可选的,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七NMOS管N7;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设置为一个时,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大于一个时,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前一级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最后一级的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增减第七NMOS管N7的个数,调整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及第三电阻器R3的尺寸,实现想要的输出的电压大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PMOS管P1及第二PMOS管P2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PMOS管P1所在支路及所述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呈镜像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阻器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及第三NMOS管N3为高压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及第三PMOS管P3为高压PMOS管;所述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为低压NMOS管。
可选的,所述高压NMOS管及所述高压P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输入的电压值;所述低压N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一种LDO结构的低压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相关技术中,低压电源电路多采用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结构。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一种LDO结构的低压电源电路,该电路包含带隙基准电路(Bandgap)、误差放大器(EA)、供电管HN1以及分压电阻器R4、R5。先由带隙基准电路产生基准电压Vbg,在经过由误差放大器、供电管HN1以及分压电阻R4、R5组成的负反馈网络,得到低压电源VDD。低压电源VDD可表示为:
上述的LDO结构的低压电源电路,一方面必须先设计带隙基准电路(Bandgap),并产生基准信号Vbg,再通过反馈网络得到想要的低压电源VDD。另一方面,带隙基准电路和误差放大器都以芯片输入电源VIN供电,带隙基准电路及误差放大器这两个模块都需要由高压器件设计,高压器件占用面积大;并且,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需要用到更占面积的三极管。因此,上述的LDO结构的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势必需要占用芯片内部较大的面积,这对于部分专用芯片来说,不是理想的选择。
本申请中电阻器的第一端、第二端即电阻器用于接线的两端。例如,将电阻器的其中一端定义为第一端,则电阻器的另一端为第二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参照图2,作为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
参照图2,电压输入端口VIN用于供外部电源模块(也可以是外部供电电路、供电装置)与本申请的电路进行连接,从而外部供电模块能够为本申请的电路提供电能。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一NMOS管N1的栅极与其自身的漏极相短接,第一NMOS管N1漏极连接于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第四NMOS管N4的漏极连接于第一NMOS管N1的源极,第四NMOS管N4的源极接地。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四NMOS管N4的栅极,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第一PMOS管P1的源极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一PMOS管P1的栅极与其自身的漏极相短接。第二PMOS管P2的源极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二PMOS管P2的栅极与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相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源极连接于电压输入端口VIN,第三PMOS管P3的栅极连接于第二PMOS管P2的漏极。
第三NMOS管N3的漏极连接于第一PMOS管P1的漏极,第三NMOS管N3的栅极连接于第三PMOS管P3的漏极。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与其自身的栅极相短接,第六NMOS管N6的漏极连接于第三PMOS管P3的漏极。第五NMOS管N5的漏极连接于第三NMOS管N3的源极,第五NMOS管N5的源极接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器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电压输出端口VDD设置于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及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之间。
继续参照图2,第一PMOS管P1及第二PMOS管P2设置有若干个,第一PMOS管P1的数量与第二PMOS管P2的数量相等;第一PMOS管P1所在支路及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呈镜像关系。
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1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漏极及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电容器C1起稳压的作用。
继续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负载电阻器RL。负载电阻器RL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1的第一端及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负载电阻器RL第二端接地。其中,负载电阻器RL表示该内部电源用于供电的所有电路或负载,用于吸收上述电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电力,或起缓冲和制动的作用。
继续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第八NMOS管N8;第八NMOS管N8的栅极连接于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八NMOS管N8的漏极连接于电压输出端口VDD;第八NMOS管N8的源极接地。
继续参照图2,上述电路还包括第七NMOS管N7;第七NMOS管N7的栅极与其自身的漏极相短接。当第七NMOS管N7设置为一个时,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当第七NMOS管N7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将与第六NMOS管N6连接的第七NMOS管N7定义为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将与第五NMOS管N5连接的第七NMOS管N7定义为最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前一级第七NMOS管N7的源极,最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继续参照图2,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及第三NMOS管N3为高压NMOS管;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及第三PMOS管P3为高压PMOS管;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及第七NMOS管N7为低压NMOS管。高压NMOS管及高压P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电压输入端口VIN输入的电压值;低压N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值。例如,输入电压VIN为40V,则需用40V以上的MOS管,输出电压VDD为5V,则需要5V以上的MOS管。
本申请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工作原理如下:假设第一PMOS管P1与第二PMOS管P2是1:1的镜像关系且第七NMOS管N7仅设置一个。定义第一电阻器R1所在支路为支路L1,第一PMOS管所在支路为支路L2,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为支路L3,第三PMOS管P3所在支路为支路L4。第一电阻器R1用于在支路L1上实现限电流、承受高压的作用;同时,第一电阻器R1为第二NMOS管N2提供偏置电压,支路L1的电流可表示为(VIN-Vgs_N2-Vth_N4)/R1;其中VIN为输入电路的电压,Vgs_N2为第二NMPS管N2的栅源电压;Vth_N4为第四NMOS管N4的阈值电压。第二电阻器R2用于决定支路L2及支路L3的静态电流,支路L3的电流可表示为Vth_N4/R2。支路L2与支路L3是镜像关系,电流关系由第一PMOS管P1与第二PMOS管P2的个数及尺寸决定;第三电阻器R3用于决定支路L4的静态电流,支路L4电流可表示为Vth_N8/R3;Vth_N8为第八NMOS管N8的阈值电压。
随着输入的电压升高,第一电阻器R1为第二NMOS管N2提供偏置电压,第二NMOS管N2具备导通的条件,此时产生的电流由于第二电阻器R2的存在被限制,流经第二电阻器R2的电流大小为Vth_N4/R2,因此第二NMOS管N2可将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电压拉低。第三PMOS管P3(起供电管的作用)处于完全导通的状态。
第三PMOS管P3对电容器C1进行充电,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随之上升。在支路L4上,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三电阻器R3构成分压关系。随着输出的电压上升,第三NMOS管N3、第五NMOS管N5的偏置电压逐渐升高,支路L2上的电流逐渐增大,同时第三电阻器R3上的压降也升高,直至第三电阻器R3两端的电压达到Vth_N8,此时第八NMOS管N8导通。此时第八NMOS管N8的电流能力不足以吸收第三PMOS管P3的电流(假如负载电阻器RL为空载),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仍将略微继续上升。
当支路L2的电流达到支路L3的最大电流Vth_N4/R2,即第二PMOS管P2的上拉电流达到第二NMOS管N2的下拉电流,则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电压处于某种平衡状态,第三PMOS管P3不再输出最大电流,这种情况下第三PMOS管P3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与第八NMOS管N8的吸收电流达到平衡;输出的低压电源可以表示为Vgs_N6+Vgs_N7+Vth_N8。
在其它情况中,假如负载加重,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下降,支路L4由于分压的关系,第三电阻器R3上的压降下降;对于第五NMOS管N5而言,其电流能力下降,即支路L2电流下降,则第二PMOS管P2的上拉电流能力减弱,而第二NMOS管N2的下拉电流能力不变,则第三PMOS管P3的栅极电压下降,第三PMOS管P3的电流能力增强,从而迫使VDD电压上升。从而可以实现动态反馈调节。
并且,对于MOS管而言,阈值电压呈负温特性,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支路L3的电流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同理,电阻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支路L4的电流也呈现较好温度特性。对于第六NMOS管N6和第七NMOS管N7,在电流固定的情况下,Vgs电压呈正温特性,由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的表达式Vgs_N6+Vgs_N7+Vth_N8,由于通常MOS的Vgs呈正温特性,而阈值电压Vth呈负温特性,因此可通过适当的配比设计得到相对零温特性的输出电源,从而满足芯片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增减第七NMOS管N7的个数,调整第六NMOS管N6、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N8及第三电阻器R3的尺寸,实现想要的输出的电压,并具备满足要求的温度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多晶电阻的阻值可以是1KΩ、2KΩ、3KΩ等1KΩ以上的整数阻值。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10)

1.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入端口VIN、电压输出端口VDD、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第三PMOS管P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三电阻器R3;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
所述第一NMOS管N1,栅极与漏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
所述第四NMOS管N4,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器R2,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栅极,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PMOS管P1,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所述第二PMOS管P2,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栅极相连接;
所述第三PMOS管P3,源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漏极;
所述第三NMOS管N3,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漏极,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六NMOS管N6,漏极与栅极相短接,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漏极;
所述第五NMOS管N5,漏极连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源极接地;栅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
所述第三电阻器R3,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及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设置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栅极及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电容器C1;所述电容器C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漏极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所述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负载电阻器RL;所述负载电阻器RL的第一端连接于电容器C1的第一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之间,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八NMOS管N8;所述第八NMOS管N8,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及第五NMOS管N5的栅极之间;漏极连接于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源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七NMOS管N7;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栅极与漏极相短接;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设置为一个时,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当所述第七NMOS管N7大于一个时,第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所述第六NMOS管N6的源极;后一级的第七NMOS管N7的漏极连接于前一级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最后一级的所述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于第五NMOS管N5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OS管P1及第二PMOS管P2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PMOS管P1所在支路及所述第二PMOS管P2所在支路呈镜像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器R3为负温特性的多晶高阻,所述多晶高阻的阻值包括1KΩ以上的阻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及第三NMOS管N3为高压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及第三PMOS管P3为高压PMOS管;所述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六NMOS管N6为低压NMOS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NMOS管及所述高压P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入端口VIN输入的电压值;所述低压NMOS管的耐压值不小于由所述电压输出端口VDD输出的电压值。
CN202210267626.3A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Active CN114637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7626.3A CN114637367B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7626.3A CN114637367B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367A true CN114637367A (zh) 2022-06-17
CN114637367B CN114637367B (zh) 2023-06-13

Family

ID=8195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7626.3A Active CN114637367B (zh) 2022-03-18 2022-03-18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73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5346A (zh) * 2022-08-02 2022-10-04 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隙基准电路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612A (zh) * 2011-05-11 2011-12-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5786069A (zh) * 2014-12-19 2016-07-2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6055012A (zh) * 2016-07-15 2016-10-26 上海璜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电源抑制比的高速ldo电路
CN107290582A (zh) * 2017-07-12 2017-10-24 长沙方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
CN110888487A (zh) * 2019-12-30 2020-03-17 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电子设备
WO2022002465A1 (en) * 2020-06-29 2022-01-06 Ams Ag Low-dropout regulator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US20220035394A1 (en) * 2020-07-28 2022-02-03 SK Hynix Inc. Regulator
CN114185386A (zh) * 2021-12-03 2022-03-15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瞬态响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612A (zh) * 2011-05-11 2011-12-1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5786069A (zh) * 2014-12-19 2016-07-2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电源产生电路、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6055012A (zh) * 2016-07-15 2016-10-26 上海璜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电源抑制比的高速ldo电路
CN107290582A (zh) * 2017-07-12 2017-10-24 长沙方星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采样电路
CN110888487A (zh) * 2019-12-30 2020-03-17 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电子设备
WO2022002465A1 (en) * 2020-06-29 2022-01-06 Ams Ag Low-dropout regulator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s
US20220035394A1 (en) * 2020-07-28 2022-02-03 SK Hynix Inc. Regulator
CN114185386A (zh) * 2021-12-03 2022-03-15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瞬态响应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芯片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5346A (zh) * 2022-08-02 2022-10-04 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隙基准电路
CN115145346B (zh) * 2022-08-02 2023-09-22 深圳市诚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隙基准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7367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96677B2 (ja) 電圧供給回路
US8159302B2 (e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JPS61217815A (ja) 低電力、低出力インピーダンスオンチツプ電圧基準発生器
US8786324B1 (en) Mixed voltage driving circuit
US9136827B2 (en) Power-on reset circuit
TWI774467B (zh) 放大器電路及在放大器電路中降低輸出電壓過衝的方法
CN110320956B (zh) 一种芯片内无片外电容的ldo调节电路
US10627847B2 (en) Bias current circuit operating at high and low voltages
KR101635276B1 (ko) 전압 공급 유닛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H04351791A (ja) 半導体メモリー装置のデータ入力バッファー
CN110737298B (zh) 一种参考电压产生电路
JP3335183B2 (ja) バッファ回路
CN103955251B (zh) 一种高压线性稳压器
CN114637367A (zh) 一种芯片内部低压电源产生电路
JP2014067240A (ja) 半導体装置
CN117277514B (zh) 一种减小输出电压波动的供电电路
CN108347242B (zh) 环形振荡器
TWI684089B (zh) 電壓調整電路
US5710516A (en) Input logic signal buffer circuits
CN113126685A (zh) 一种噪声滤波电路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JP2011118865A (ja) 過電流保護回路及び定電圧電源回路
CN106292817B (zh) 快速提升输出电流的电压缓冲电路及系统
CN114442729B (zh) 一种抑制过冲的分布式线性稳压器
CN110727308B (zh) 一种适用于无片外电容型电压调节器的辅助电路
CN212935871U (zh) 一种低功耗低温漂的预复位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