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4229B -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4229B
CN114634229B CN202210361355.8A CN202210361355A CN114634229B CN 114634229 B CN114634229 B CN 114634229B CN 202210361355 A CN202210361355 A CN 202210361355A CN 114634229 B CN114634229 B CN 114634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aterial
adsorption electrode
precursor
pyrolysis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13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4229A (zh
Inventor
李艳花
沈赞
鄢深
梅裕鹏
肖宇
伦英慧
彭金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613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4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4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4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4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4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9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 C02F1/4691Capacitive deionis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电容去离子技术领域,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是以组分A和组分B为原料先在低温条件下先制备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用有机溶剂稀释并加入氯盐,超声分散得到的分散液通过喷雾热解法一步固化、热解制备得目标产物,本发明采用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效率,产物具有高氮/氧掺杂和互连的微孔结构,并展现了优异的电容去离子脱盐性能。

Description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去离子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电容去离子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脱盐技术,其脱盐机理是基于电极材料表面的电荷吸附。当盐水通过分别带有正负电荷的平行电极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在静电场作用下分别被吸附到带有与其相反电荷的电极表面,从而将溶液中的离子去除,实现水的净化。
电容去离子技术的核心是电极材料。理想的电极材料应具备高的有效比表面积、合适的孔径分布、优异的导电性、良好的亲水性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目前用作电容去离子的电极材料大多存在导电性低、润湿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同时由于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工业化应用的实施难度较大。
中国专利文献CN112010404A公开了一种用作电容去离子电极材料的有机小分子裂解碳,该有机小分子裂解碳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而成,便于工业化生产,但是该材料与传统的碳基电极材料一样存在亲水性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最终制备的电容去离子电极脱盐测试结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籍由该方法制备的吸附电极材料亲水性好,具有丰富的吸附位点和盐离子传输通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适量组分A通过有机溶剂溶解,再分批缓慢加入适量组分B并在0-5℃条件下恒温反应,得到前驱体;所述组分A为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或4,4'-二氨基二苯醚,所述组分B为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一种;所述组分A为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时,所述组分B对应为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所述组分A为4,4'-二氨基二苯醚时,所述组分B对应为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或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
二、将前驱体用有机溶剂稀释,加入适量烘干的氯化锂、氯化钾或氯化钠,再经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体系。
三、将分散液体系雾化并在600-700℃条件下一步固化热解,收集热解产物并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洗涤,即得到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
其中,所述组分A与组分B的摩尔比约为1:(1~1.1)。
步骤一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或N,N-二甲基甲酰胺。
步骤二中,所述前驱体稀释后的固含量为1%~1.5%。
步骤二中,所述分散液体系中前驱体与氯化锂、氯化钾或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5~2)。
步骤一中,所述组分A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20-40)。
步骤三中,将所述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送入到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
以及,一种包含上述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的电容去离子电极。
以及,将该电容去离子电极用于对含氯化钠的溶液进行电容去离子脱盐的方案。
本发明采用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所涉及的反应试剂少,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另外,本发明采用一步固化、热解制备得到了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工艺可宏量拓展,符合高效、低成本制备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合成得到的吸附电极材料具有多孔、大比表面积、氮/氧元素双掺杂的特点,材料的导电性、亲水性能好,并具有丰富吸附位点和盐离子传输通道。经测试,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同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吸附电极材料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吸附电极材料的TEM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吸附电极材料的脱盐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所记载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制备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
称取5g 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市售),用20 mL 丙酮溶解,冰水浴条件下缓慢滴加20 mL浓硝酸,反应析出黄色固体。过滤,水洗,干燥,得到2,2-双(3-硝基-4-羟基苯基)丙烷。
称取适量2,2-双(3-硝基-4-羟基苯基)丙烷和Pd/C 催化剂,再加入乙醇进行溶解,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回流后滴加水合肼,反应结束后热过滤除去Pd/C,冷却搅拌加入去离子水,溶液呈乳白色时,加入NaCl 搅拌,析出絮状物,抽滤,水洗,干燥后重结晶,得到灰白色晶体状的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
二、制备吸附电极材料。
(1)将5克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加入200克乙二醇溶剂中,在0~5℃恒定温度下、机械搅拌下充分溶解,之后再分批、缓慢加入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市售);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和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按照摩尔比1:1.02进行加料,反应后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用乙二醇稀释至固含量为1%后,在搅拌下,加入提前烘干的氯化钠,前驱体和氯化钠的质量比约为1:1.5,初步搅拌均匀后,通过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体系。
(3)将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送入到600℃左右的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结束后收集热解产物。
(4)将热解产物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抽滤,烘干后得到最终微球状的产物颗粒。
三、产物形貌分析及性能测试。
图1示出了产物在扫描电镜下的形貌,整体来看,产物的粒径约为0.5-2μm,呈多孔微球形态。图2示出了产物在透射电镜下的微观结构,从图2可以看出,产物具有疏松的组织结构,组织内形成有大量的微通道。经XPS检测,产物表面富含氮氧元素。
将所得产物、聚四氟乙烯乳液(粘结剂)和炭黑(导电剂)以8:1:1的比例调制电极片浆料,均匀涂抹在石墨板上,烘干之后装在电容去离子装置上对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脱盐测试,记录脱盐效果,图3示出了脱盐性能测试结果。
经测算,本实施例制备的电极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和2000 mg/L的NaCl溶液中分别具有19.8 mg/g 和33.0 mg/g 的吸附容量,同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一、制备吸附电极材料。
(1)将5克4,4'-二氨基二苯醚(市售)加入200克乙二醇溶剂中,在0~5℃恒定温度下、机械搅拌下充分溶解,4,4'-二氨基二苯醚完全溶解后再分批、缓慢加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市售),4,4'-二氨基二苯醚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按照摩尔比1:1.1进行加料,反应后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溶液稀释至固含量为1%后,在搅拌下,加入提前烘干的氯化钠,前驱体和氯化钠的质量比约为1:1,初步搅拌后通过超声分散得到前驱体/氯化钠分散液体系。
(3)将前驱体/氯化钠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进入到600℃左右的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结束后收集热解产物。
(4)将热解产物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抽滤,烘干后得到最终产物。
二、产物形貌分析及性能测试。
本实施例所得产物形貌与实施例1相似,产物的粒径约为2-4μm,呈多孔微球形态,产物同样具有疏松的组织结构,微球内形成大量微通道,表面富含氮氧元素。
将所得产物、粘结剂聚四氟乙烯乳液和导电剂炭黑以8:1:1的比例调制电极片浆料,均匀涂抹在石墨板上,烘干之后装在电容去离子装置上对指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脱盐测试,记录脱盐效果。
本实施例制备的吸附电极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和2000 mg/L的NaCl溶液中分别具有17.8 mg/g 和29.8 mg/g 的吸附容量,与实施例一样,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也展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3:
一、制备吸附电极材料。
(1)将10克4,4'-二氨基二苯醚(市售)投入到200克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0~5℃恒定温度下、机械搅拌下充分溶解,待4,4'-二氨基二苯醚完全溶解后再分批、缓慢加入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市售)。4,4'-二氨基二苯醚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按照摩尔比1:1进行加料,反应后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稀释至固含量为1.5%后,在搅拌下,加入提前烘干的氯化锂,前驱体和氯化锂的质量比为1:2,初步搅拌后通过超声分散得到前驱体/氯化锂分散液体系。
(3)将前驱体/氯化锂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进入到650℃左右的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结束后收集热解产物。
(4)将热解产物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抽滤,烘干后得到最终产物。
(5)将所得产物与聚四氟乙烯乳液(粘接剂)、炭黑(导电剂)以8:1:1的比例调制电极片浆料,均匀涂抹在石墨板上,烘干之后装在电容去离子装置上对指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脱盐测试,记录脱盐效果。
二、产物形貌分析及性能测试。
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产物粒径为2-5μm,呈多孔微球形态,产物具有疏松的组织结构,微球内形成大量微通道,表面富含氮氧元素。
本实施例制备的吸附电极,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和2000 mg/L的NaCl溶液中分别具有15.8 mg/g 和28.5 mg/g 的吸附容量,同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展示出了类似于实施例1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4:
一、制备吸附电极材料。
(1)将10克4,4'-二氨基二苯醚投入到200克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0~5℃恒定温度下机械搅拌下使其充分溶解,待4,4'-二氨基二苯醚完全溶解后再分批、缓慢加入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市售)。4,4'-二氨基二苯醚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按照摩尔比1:1.02进行加料,反应后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稀释至固含量为1%后,在搅拌下,加入提前烘干的氯化钾。前驱体和氯化钾的质量比为1:2,初步搅拌后经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体系。
(3)将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进入到650℃左右的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结束后收集热解产物。
(4)将热解产物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抽滤,烘干后得到最终产物。
二、产物形貌分析及性能测试。
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产物粒径为3-7μm,呈多孔微球形态,产物具有疏松的组织结构,微球内形成大量微通道,表面富含氮氧元素。
将所得产物、粘结剂聚四氟乙烯乳液和导电剂炭黑以8:1:1的比例调制电极片浆料,均匀涂抹在石墨板上,烘干之后装在电容去离子装置上对指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脱盐测试,记录脱盐效果。
本实施例制备的吸附电极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和2000 mg/L的NaCl溶液中分别具有21.6 mg/g 和29.8 mg/g 的吸附容量,与实施例1-3一样,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同样展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5:
一、制备吸附电极材料。
(1)将10克4,4'-二氨基二苯醚加入200克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0~5℃恒定温度下、机械搅拌下充分溶解,待4,4'-二氨基二苯醚完全溶解后再分批、缓慢加入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市售)。4,4'-二氨基二苯醚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按照摩尔比1:1.02进行加料,反应后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用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固含量为1%后,在搅拌下,加入提前烘干的氯化钾,前驱体和氯化钾的质量比为1:0.5,初步搅拌后经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体系。
(3)将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进入到700℃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结束后收集热解产物。
(4)将热解产物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抽滤,烘干后得到最终产物。
二、产物形貌分析及性能测试。
本实施例制得的产物粒径为5-10μm,呈多孔微球形态,产物具有疏松的组织结构,微球内形成大量微通道,表面富含氮氧元素。
将所得产物、粘结剂聚四氟乙烯乳液和导电剂炭黑以8:1:1的比例调制电极片浆料,均匀涂抹在石墨板上,烘干之后装在电容去离子装置上对指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脱盐测试,记录脱盐效果。
本实施例制备的吸附电极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和2000 mg/L的NaCl溶液中分别具有17.3 mg/g 和30.0 mg/g 的吸附容量,同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展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6:
一、制备吸附电极材料。
(1)将5克4,4'-二氨基二苯醚加入200克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在0~5℃恒定温度下,机械搅拌下使其充分溶解,待4,4'-二氨基二苯醚完全溶解后再分批、缓慢加入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4,4'-二氨基二苯醚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按照摩尔比1:1.02进行加料,反应后得到前驱体。
(2)将前驱体用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固含量为1%后,在搅拌下,加入提前烘干的氯化钠,前驱体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1.5,搅拌均匀后得到分散液体系。
(3)将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进入到600℃左右的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结束后收集热解产物。
(4)将热解产物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抽滤,烘干后得到最终产物。
二、产物形貌分析及性能测试。
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产物粒径为4-10μm,产物呈多孔微球形态,具有疏松的组织结构,微球内形成大量微通道,表面富含氮氧元素。
将所得产物、粘结剂聚四氟乙烯乳液和导电剂炭黑以8:1:1的比例调制电极片浆料,均匀涂抹在石墨板上,烘干之后装在电容去离子装置上对指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脱盐测试,记录脱盐效果。
本实施例制备的吸附电极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和2000 mg/L的NaCl溶液中分别具有15.8 mg/g 和21.0 mg/g 的吸附容量,同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展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总的来说,上述实施例中制备目标产物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试剂少,且各实施例中通过一步固化、热解最终制备得到了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该工艺可宏量拓展,符合工业化生产对于高效、低成本的要求。由于本发明合成得到的吸附电极材料具有多孔、大比表面积、氮/氧元素双掺杂的特点,加之材料的导电性、亲水性能好,并具有丰富吸附位点和盐离子传输通道,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同时在再生循环实验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实施例1中制备的电极材料颗粒的粒径更小,在同等体积条件下,所制备的吸附电极的吸附容量将显著高于其它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

Claims (8)

1.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适量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通过有机溶剂溶解,再分批缓慢加入适量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并在0-5℃条件下恒温反应,得到前驱体,所述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与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的摩尔比为1:(1~1.1);
二、将前驱体用有机溶剂稀释至固含量为1%~1.5%,加入适量氯化钠,再经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体系;
三、将分散液体系雾化并在600-700℃条件下一步固化热解,收集热解产物并用稀盐酸和去离子水洗涤,即得到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二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分散液体系中前驱体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5~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2,2-双(3-氨基-4-羟基苯基)丙烷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20-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将所述分散液体系加入到超声雾化装置,雾化后的分散液以液滴形式通过石英导管送入到高温炉中进行固化热解。
6.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7.包含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的电容去离子电极。
8.权利要求7所述电容去离子电极用于对含氯化钠的溶液进行电容去离子脱盐。
CN202210361355.8A 2022-04-07 2022-04-07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634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1355.8A CN114634229B (zh) 2022-04-07 2022-04-07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1355.8A CN114634229B (zh) 2022-04-07 2022-04-07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4229A CN114634229A (zh) 2022-06-17
CN114634229B true CN114634229B (zh) 2023-08-18

Family

ID=8195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1355.8A Active CN114634229B (zh) 2022-04-07 2022-04-07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4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7790A (zh) * 2022-10-25 2022-12-2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废旧塑料制备吸附脱盐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3419A1 (en) * 2004-08-16 2006-03-02 Jing Wang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onolithic porous carbon disks from aromatic organic precursors
CN106449130A (zh) * 2016-11-10 2017-02-22 重庆文理学院 多级孔碳氮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546137A (zh) * 2018-12-14 2019-03-29 中南民族大学 碳基支撑聚酰亚胺阵列及其制备方法与储能应用
CN112047664A (zh) * 2020-09-14 2020-12-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氮掺杂花状活性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的应用
CN112194795A (zh) * 2020-10-16 2021-01-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应用
CN112864382A (zh) * 2020-07-03 2021-05-28 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 一种超声喷雾热解制备微纳结构普鲁士蓝钠电池正极材料方法
CN112919449A (zh) * 2021-02-08 2021-06-0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硼氮共掺杂多孔碳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8228B (zh) * 2019-11-26 2020-09-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沸石/聚酰亚胺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3419A1 (en) * 2004-08-16 2006-03-02 Jing Wang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onolithic porous carbon disks from aromatic organic precursors
CN106449130A (zh) * 2016-11-10 2017-02-22 重庆文理学院 多级孔碳氮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546137A (zh) * 2018-12-14 2019-03-29 中南民族大学 碳基支撑聚酰亚胺阵列及其制备方法与储能应用
CN112864382A (zh) * 2020-07-03 2021-05-28 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 一种超声喷雾热解制备微纳结构普鲁士蓝钠电池正极材料方法
CN112047664A (zh) * 2020-09-14 2020-12-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氮掺杂花状活性炭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的应用
CN112194795A (zh) * 2020-10-16 2021-01-08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应用
CN112919449A (zh) * 2021-02-08 2021-06-0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硼氮共掺杂多孔碳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4229A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4646B2 (en) Carbon and carbon composites with highly ordered mesosize pores
US6064560A (en) Active carbon and process for its production
CN102941042B (zh) 一种石墨烯/金属氧化物杂化气凝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71576A (zh) 碳纳米管-MXene复合三维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u et al. Efficient removal of bisphenol pollutants on imine-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Zhao et al. A green, rapid, scalable and versatile hydrothermal strategy to fabricate monodisperse carbon spheres with tunable micrometer size and hierarchical porosity
CN102381697A (zh) 一种球形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41674A (zh) 用喷雾干燥或喷雾热解制备中孔炭结构的方法及其组合物
CN103253740A (zh) 三维分级结构石墨烯/多孔碳复合电容型脱盐电极的制备方法
WO2003020639A1 (en) Material for chromatography_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material
CN105668552A (zh) 一种易分散氮掺杂石墨烯粉末的制备方法
KR100280996B1 (ko)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탄소재 활물질
CN114634229B (zh) 具有多孔微球形貌的吸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Venkateshalu et al. Heterogeneous 3D graphene derivatives for supercapacitors
CN106395802B (zh) 一种石墨烯多孔膜的制备方法
KR101393493B1 (ko) 구형의 탄소 입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4183243A1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材料的方法及其在化学储能和/或转化中的用途
He et al. Molecular‐Based Design of Micro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CN112121774A (zh) 一种亲水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8706568B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中空碳纳米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材料
CN111318305B (zh) 一种非贵金属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62772A (zh) 一种无溶剂法微米碳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KR20210128176A (ko) 그래핀-탄소나노튜브 복합체의 제조방법
Xie et al. Interfacial assembly of nanowire arrays toward carbonaceous mesoporous nanorods and superstructures
Zhang et al. Synthesis of morphology-controlled carbon hollow particles by carbonization of resorcinol–formaldehyde precursor microspheres and application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OL01 Intention to license decla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