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0597A - 伞套 - Google Patents

伞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0597A
CN114630597A CN202080072560.1A CN202080072560A CN114630597A CN 114630597 A CN114630597 A CN 114630597A CN 202080072560 A CN202080072560 A CN 202080072560A CN 114630597 A CN114630597 A CN 114630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heath
umbrella cover
fastening
open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25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杰·帕特尔
瑞秋·格里马尔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 QiuGelimaerdi
Sang JiePateer
Original Assignee
Rui QiuGelimaerdi
Sang JiePate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 QiuGelimaerdi, Sang JiePateer filed Critical Rui QiuGelimaerdi
Publication of CN114630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0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24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umbrellas when clos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28Drip receptacles for umbrellas; Attaching devices therefor

Abstract

一种伞套,该伞套构造成用于装伞,该伞具有刚性伞轴,刚性伞轴在一端具有手柄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尖顶,伞套包括:装伞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大致管状的护套106以及在另一端限定尖顶容纳孔的尖顶容纳部分107;和紧固带100,具有联接至伞套外表面并靠近护套106开口端的第一端,并且具有第二自由端,该第二自由端构造成选择性地移动到紧固位置,在该紧固位置,第二自由端在与第一端大致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连接至伞套,护套、尖顶容纳部分和紧固带在处于紧固位置时,一起限定装伞组件的有效长度,其中护套、尖顶容纳部分和紧固带中的至少一者在使用中在施加力时能够选择性地纵向延伸,由此增加装伞组件的有效长度,以适应其中所装的伞的长度。

Description

伞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伞套。具体地,但不一定排他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装长柄伞/杆式伞的伞套,这些伞具有长度固定的伞轴和辐条,有不同的长度、尺寸和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伞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广泛地用于保护使用者免受自然力的侵害,特别是但不限于雨、冰雹或雪。
个人用伞呈许多形状和尺寸,范围从具有铰接辐条和伸缩伞轴并在不用时能将伞刚好放入小袋中的较小的折叠伞到具有长度固定的伞轴和辐条的大伞。
本领域公知的是,在不用伞时,使用细长袋子或套子来装伞。在已经用伞来保护使用者免受雨、冰雹或雪侵害的情况下,伞套有利地允许使用者方便地存放伞,而不会有任何水流转移到衣服上或者手袋或公文包内。
这种套子专为与其同售的伞而设计,并且设计成紧紧裹住收拢的伞,而不会在伞自身周围留下很大空间。一般而言,关于长柄伞/杆式伞,通常根本不提供罩子,即使提供罩子,它也是专门为该伞所设计,并且不能收纳具有不同固定长度的伞。
此外,本领域中已知的伞套要求使用者用至少一只手始终拿着套住的伞,或者如果他们想要保持双手自由,则提供另外的装置来装它(例如绑带或合适的袋子)。
根据本发明的伞套旨在解决至少一个或多个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伞套,该伞套被构造成用于装伞,该伞具有刚性伞轴,刚性伞轴在一端具有手柄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尖顶,该伞套包括:装伞组件,该装伞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大致管状的护套以及在另一端限定尖顶容纳孔的尖顶容纳部分;和紧固带,该紧固带具有联接至伞套外表面并靠近护套开口端的第一端,并且具有第二自由端,该第二自由端被构造成选择性地移动到紧固位置,在该紧固位置,第二自由端在与第一端大致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连接至伞套,护套、尖顶容纳部分和紧固带在处于紧固位置时,一起限定装伞组件的有效长度,其中护套、尖顶容纳部分和紧固带中的至少一者在使用中在施加力时能够选择性地纵向延伸,由此增加该装伞组件的有效长度,以适应其中所装的伞的长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紧固带可以在一端联接至护套并靠近其开口端,而另一自由端被构造成选择性地移动到紧固位置,在该紧固位置,自由端在与第一端大致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连接至护套。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伞套还可包括围绕护套的防水外壳。在此情况下,紧固带可以在第一端联接至外壳并靠近护套的开口端,而自由端被构造成选择性地移动到紧固位置,在该紧固位置,自由端在与第一端大致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连接至外壳。
可选地,尖顶容纳部分和/或护套由弹性材料形成,该弹性材料被构造成在施加纵向力时弹性拉伸。
护套和/或尖顶容纳部分可以由防水或半渗透性材料形成,并且尖顶容纳部分可包括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被构造成在使用中允许水通过其排出。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紧固带包括弹性材料条,该弹性材料条在一端连接至护套的外表面并靠近开口端,并且在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分。可选地,紧固带还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其上的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被构造成:在使用中套在所述伞套中所装的伞的手柄上。保持构件还可包括从其内侧边缘和/或外侧边缘延伸的支撑圈。
尖顶容纳部分可以可选地包括被构造成在施加力时选择性地纵向延伸的大致锥形部分,所述大致锥形部分包括连接至护套或与护套一体形成的底座;以及限定所述尖顶容纳孔的截头锥体。在此情况下,可以围绕所述尖顶容纳孔来安装刚性或半刚性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环的内表面可设置有限定尖顶容纳孔的最大直径的脊以及穿插的凹槽或凹口。
可选地,紧固带可以在其第一端枢转地连接至护套的外表面。
伞套还可包括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联接至护套的开口端,并且可操作以选择性地增加和减小所述开口端的直径或宽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伞套还可包括联接至护套外表面的背带,背带的长度可选择性地调节。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如附图所示的具体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伞套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B是图1A的伞套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2是图1A的伞套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2B是图1A的伞套的示意性底视图;
图2C是图2B中由B所示的这部分伞套的放大视图;
图2A是图1A的伞套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伞套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B是图3A的伞套在使用中装着长杆式直柄伞时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C是穿过图3B的线D-D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D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伞套在使用中装着长杆式直柄伞时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E是图3B或图3D的伞套的底端视图;
图3F是图3E中由B所示的这部分伞套的放大视图;
图3G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A的伞套的保持构件和紧固带;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伞套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4A是图4B的伞套在使用中装着长杆式钩柄伞时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4C是穿过图4A中的线E-E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D是穿过图4A中的线F-F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伞套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5B是图5A的伞套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已经将紧固带基本上枢转了90°;
图5C是图5A的伞套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紧固带处于收起构型;
图5D是处于图5C所示构型的伞套的示意性放大顶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伞套的紧固带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紧固带和保持构件,保持构件在保持构件内侧上具有支撑圈;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伞套的紧固带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紧固带和保持构件,保持构件在保持构件内侧上具有支撑圈并且在其外侧上具有悬挂圈;
图6C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伞套的紧固带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紧固带和保持构件,保持构件在保持构件外侧上具有悬挂圈;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伞套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7B是图7A的伞套处于打开构型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C是图7A和图7B的伞套的护套的底部部分的示意性放大侧视图;并且
图7D是图7A和图7B的伞套在使用中装着长杆伞时的示意性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中的图1A、图1B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伞套包括大致管状的护套106,该护套示出为具有基本圆形的截面形状,但是可以是任何期望的截面形状,并且本发明不必在此方面受到限制。护套106可以由刚性材料、半刚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和/或弹性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护套106由于其形成材料的弹性和/或可伸缩构造是(至少)能够纵向延伸的,该可伸缩构造可包括用于将护套保持在多种可能的纵向构型(长度)中的一种构型(长度)的锁定或保持装置。当然,护套106可以由“可拉伸的”弹性材料形成,该材料允许通过施加适当的力,使护套在纵向和径向这两个方向上延伸。
在所示的示例中,护套106由柔性材料形成,其有利地具有防撕裂、防水和/或速干特性(如上所述,至少在纵向上,其可以是或不是可弹性变形的)。护套106可具有任何合适的长度和截面直径,这主要取决于所用的材料(例如,是否有弹性),以使其所限定的伞容纳腔能够适于容纳不同尺寸的长杆伞。
可调节型闭合装置104、105可设置在护套106的开口端处,并且被构造成:选择性地允许护套106的开口端延伸至其最大截面直径(用于容纳或取出伞),部分闭合(围绕伞的伞轴),或完全关闭(用于存放)。另外参考附图中的图2A,可调节型闭合装置以拉绳104的形式示出,该拉绳包括穿过护套106开口端处的接缝112的圈,该拉绳可拉动以拉紧或关闭开口端,并且可例如手动地或弹性地(取决于用于形成圈的材料)释放以延伸开口端,从而容纳或取出伞。例如,圈可以由绳索或弹性材料形成。调节器105围绕该圈设置,以提供紧固/释放机构,用于根据需要选择性地紧固和释放拉绳。
在护套106的与开口端纵向相对的端部处,设置有尖顶容纳部分107,该尖顶容纳部分107被构造成收纳长杆伞的尖顶。在所示的示例中,尖顶容纳部分107包括:锥形构件,该锥形构件具有形状和直径(或宽度)与护套106基本相同并且固定到护套上的底座;和截头锥体,该截头锥体由环108限定,从而提供在使用中伞的尖顶可延伸穿过的洞。环108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刚性材料或半刚性材料形成。另外参考附图中的图2B和图2C,环108的内圆周限定具有多条脊109a的尖顶容纳开口或洞。脊109a的有利之处在于:在使用中,它们作用于在伞尖顶的底座(或伞的“顶帽”)与环108之间产生间隙,并且由此允许来自伞的水从尖顶容纳部分107排出并也通过脊状间隙排出。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尖顶容纳部分107是相对于护套106的单独构件,并且在底座处连接或固定至护套。然而,在替代实施方案中,尖顶容纳部分可以与护套106一体(即,由相同材料)形成,使得其由其中具有尖顶容纳开口的护套106的封闭(“下”)端所限定。在此情况下,尖顶容纳部分可以由护套的锥形“下”段来限定,从而具有例如逐渐减小的直径并且终止于尖顶容纳开口处。脊状环可以固定在尖顶容纳开口周围,如在上文所示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一样。
在尖顶容纳部分107固定到护套106的情况下,如附图所示,其有利地(尽管不是必须地)由可弹性变形材料或“可拉伸”材料(例如可拉伸织物,诸如棉花、聚酯、尼龙或人造丝、或被设计成提供诸如防撕裂、防水、可渗透或半渗透等特性的织物的组合)形成。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尖顶容纳部分是可弹性变形的(或“可拉伸的”)和可渗透的(至少一个内部),以允许水从伞套内所存放的湿伞中流出和“流下”。在此情况下,护套106由柔性材料形成,该柔性材料可以由或也可以不由可弹性变形或“可拉伸”材料形成;并且该护套可以由或不由一种材料形成(或具有一种构型),该材料使得该护套在使用中在施加纵向力时能够选择性地延伸,以收纳不同长度的长杆伞。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所用的材料可以取决于各种设计因素,并且本发明不必在此方面受到限制。
回头参考附图中的图1A、图1B和图2,伞套还包括紧固带100,其为柔性材料的细长条形式,在一端枢转地(或以其他方式)联接至护套的外表面并靠近其开口端。紧固带可以由可弹性变形或“可拉伸”材料形成,该材料允许其在施加纵向力或拉动自由端时纵向延伸。如前所述,用于形成带100的材料是设计选择的问题,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然而,在所示的示例中,紧固带100由可拉伸的、优选地防撕裂和防水(或速干)的材料形成。紧固带100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分101a,第一连接部分可例如是任何长度、形状或尺寸的任何配合型紧固装置的一部分,诸如钩环型紧固装置、摁扣、钮扣、磁体、钩眼扣紧固装置等,并且本发明不必在此方面受到限制。配合型紧固装置的第二连接部分101b设置在护套106的外表面上,基本上与紧固带100固定到其上的表面径向相对,并且可以是任何长度、形状或尺寸。
保持构件102设置在紧固带100上,并且被构造成:其至少一个“内”表面,即面向护套106开口端的表面,容纳或支撑伞柄的端部或钩状伞柄的弯曲部分。在所示的示例中,并且如附图中的图3G中可以更清楚地所见,保持构件102是自由圈,具有任何合适材料,围绕紧固带100可滑动地安装122或“折叠”,并且限定“外”表面和相对的“内”表面,每个表面的宽度略大于紧固带100,在侧边缘处通过略宽于紧固带100厚度的较窄区域联接在一起。“内”表面(即,面向护套106的开口端的表面)可以是带软垫的或以其他方式成形并且被构造成用于支撑或覆盖竖直伞柄或钩状伞柄的弯曲部分。支撑圈103设置在自由圈(即保持构件)102的整个“内”表面上,其可以由柔性(以及可选地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实际上,并且如附图中的图6A至图6C所示,可提供单个圈103(图6A),或者可提供两个这样的圈124a和124b(图6B),自由圈102的每一侧上有一个圈,“内”圈124a用于在使用中,于钩状伞柄的弯曲部分下方绕成圈,以提供额外的支撑,而“外”圈124b用于将伞套悬挂在钩子或手柄上。最后,并且如图6C所示,可提供单个“悬挂”圈123。
背带110固定到护套106的外表面上,其中第一端(在此情况下)恰好固定到紧固带100的端部下方或枢转地固定在紧固带上方,而另一端与第一端纵向隔开,并且固定在靠近尖顶容纳部分107的底座处。第二带111a在一端固定到护套106的外表面,处于或靠近背带110的第一端,并且在另一端经由合适的调节器111连接至背带,以便提供一种装置,用于选择性地调节背带110与护套之间所限定的圈的尺寸,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偏好以及伞套中所装的伞的长度。任何合适的柔性材料,诸如皮革,都可用于形成背带110,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发明不必在此方面受到限制。
参考附图中的图3A、图3B和图3C,在使用中,使用者在远离护套106的方向上,沿绳索104滑动拉绳调节器105,以便松开拉绳,并致使或允许护套106的开口端释放和延伸至其最大直径,以便容纳穿过其中的长杆伞,首先是尖顶(118)。该伞,在此情况下为直柄伞116和115(而不是钩柄伞),通过使用者所施加的(基本上纵向的)推动力而穿行过护套106,直到尖顶118的包箍延伸/突出穿过环108在尖顶容纳部分107的截头椎体处所限定的洞,并且尖顶118的底座或伞的“开口帽”与环108的脊状内圆周109接合(参见附图中的图3E和图3F)。在此,伞进一步突出或纵向移动穿过护套106是不可能的,因为尖顶118的底座或“开口帽”的直径大于脊状洞109的内径,尽管在尖顶与环108的脊状内圆周109之间限定小间隙,由此提供可以将水排出的孔。
一旦伞的尖顶118的底座或“开口帽”与环108的内部脊状圆周接合,使用者对伞的手柄端进一步施加任何推动(或纵向)力(在朝向伞套的尖顶容纳部分107的方向上)将致使可弹性变形的尖顶容纳部分107弹性拉伸114(如图3B和图3C所示),以允许伞的整个伞面插入伞套中。在此情况下,护套106由基本上非弹性的材料形成并且保持固定长度,而尖顶容纳部分107在长度上延伸以允许伞的伞面完全容纳在伞套之内,其中伞面尖端与手柄之间的伞轴部分位于护套106的开口端处。一旦实现了这一点,使用者就可以将紧固带100拉伸覆盖手柄116(径向上横跨护套106的顶部),并通过分别设置在护套106和紧固带100上的第一连接部分101a和第二连接部分101b,将其紧固在另一侧上。如附图中的图3C所示,保持构件102搁置在直手柄116的端部上以支撑它(并保持其上的纵向力),以便将伞115和116紧固到位。沿绳索104,拉绳调节器105可以在朝向护套106的方向上移动,以在伞面尖端与手柄116之间的位置处,围绕伞的伞轴而关闭护套106的开口端。在此情况下,支撑圈103(图1A)不是必需的,并且可以不碍事地折叠,或者支撑圈123(图6C)可以定位在紧固带100的外侧上。
参考附图中的图3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替代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伞套。在此情况下,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可选地一体形成)。紧固带100可以是或不是可弹性变形的。伞套的操作在大多数方面类似于参考图3A至图3C所述的操作,不同的是:当尖顶的底座或伞118的顶帽与脊状洞109接合,并且防止伞115进一步纵向移动时,对伞115进一步施加任何纵向力(在朝向尖顶容纳部分107的方向上)致使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两者分别拉伸或拉长113和114,以适应伞的伞面的整个长度。
现在参考附图中的图4A至图4D,再次示出了与上文参考图3A至图3C所述或参考图3D所述的构造相同或相似的伞套。在此情况下,伞115具有弯曲手柄或钩状手柄117。在使用中,伞115再次经由其开口端插入护套中,直到尖顶经由脊状洞109而贯穿环108,并且伞的顶帽或尖顶的底座与之接合,使得使用者进一步施加的推动(纵向)力致使尖顶容纳部分107(和/或护套106)拉伸114和/或113,直到伞面尖端处于护套106内。有利地可弹性变形的紧固带100可朝向手柄的自由端枢转(或以其他方式成角度地变形或偏转),使得它相对于纵向轴线成(比方说)45°或更小的角度,然后拉伸覆盖钩状手柄,并且保持构件102可以沿紧固带100滑动以便搁置在钩状手柄的中央或“顶部”部分上(图4D)。如前所述,紧固带紧固在护套106的另一侧。应当理解,相对于紧固带100的角度偏移功能(即,提供一些装置,或使用合适的材料,以允许其以一定角度横跨钩状手柄而拉伸)在钩状手柄的顶部提供必要的纵向力,以将伞保持在拉伸的伞套之内。在此情况下,支撑圈103位于保持构件下方,其中钩状手柄通过支撑圈103插入,然后靠在钩状手柄的弯曲部的内表面上,用于额外的支撑。
参考附图中的图5A至图5D,在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紧固带100在一端枢转地联接(119)至护套(106)的外表面,并且第一连接部分(101a-图1A和图1B)处于相对端(面对护套106的开口端的表面)。如参考图4A所述,为了收纳具有“钩状”手柄117的长杆伞,枢转联接119使紧固带100能够枢转(相对于纵向轴线且至多360°)。回头参考附图中的图5A至图5D,当不需要使用伞套时,可以将紧固带100枢转基本上90°(相对于纵向轴线),使得它基本上正交于护套106而延伸(图5B),然后包裹住护套106的外圆周并且紧固在紧固带100外表面上的连接部分(未示出)处,如图5C和图5D所示。
现在参考附图中的图7A至图7D,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伞套的一个替代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是上述伞套的修改版本,并且其中与前述实施方案共有的相应特征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夹紧条125,该夹紧条可以由夹紧/防滑材料形成,该夹紧/防滑材料作为圈103的替代而附接到保持构件102上。夹紧条125阻止保持构件102和紧固带100从伞柄116/117滑脱。夹紧条125是比圈103更易于使用/应用的方法。保持构件102可以永久地附接在紧固带100的中间/中心长度(不包括附接至外壳128的附接部分),因为无论处于伞柄116/117的哪一侧上,保持构件102将总是相对于这种手柄的底座等距。
除非用于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的材料跟橡胶或乳胶一样在拉伸时保持它们的防水特性/质地,否则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材料的防水或半渗透特性会在拉伸后由于纤维重新对齐/分离而降低。为了减轻这个问题,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可以由固定的外壳128围绕。外壳128可以由防水或半渗透性材料形成,该材料可以是任何柔性至刚性形式(例如,织物至实心管)。插入长杆伞时,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可以从外壳128突出来。紧固带100、第二连接部分101b、背带110和第二带111a现在不是固定到护套106的外表面上,而是类似地固定到外壳128的外表面上。
上缘126附接至外壳128的顶端,并且可以由防水或半渗透性材料形成,其可使用具有相应调节器105的拉绳104打开和关闭。上缘126也可协助将伞115保持/锁定在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中。
下缘127附接至外壳128的底端,并且可以由防水或半渗透性材料形成,其可使用具有相应调节器105的拉绳104打开和关闭。下缘127也可协助保持/锁定折叠伞以防由于重力和折叠伞重量而落入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太深,从而使护套106和尖顶容纳部分107拉伸超过所需/必须。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将外壳128制作得相当具有柔性,这将使拉绳部分能够与外壳的主体一体形成。然而,外壳128的刚性越大,则如果作为外壳128的顶端和底端的一部分而一体形成,使用拉绳104来打开和关闭外壳128的端部可能变得越困难。相反,可相应地结合上缘126和下缘127以减轻该问题并允许外壳128的两端易于打开和关闭,即使外壳由基本上刚性的材料制成。
环108的替代方案可包括箍带、和向外折叠尖顶容纳部分107的材料端部,类似于将长衬衫袖子折叠并缝合/紧固到环箍129中。环箍129可具有足够的尺寸,以仅允许伞尖顶118伸出并阻止真伞115通过。
图7D示意性地示出了插入了伞115-118的图7B的截面,示出了护套106和内部固定到外壳128上的尖顶容纳部分107。图7D也示出了由于伞115-118的插入而导致的护套106的可能延伸113和尖顶容纳部分107的可能延伸114。
从前文的描述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述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和变化。例如,可以结合护肩(未示出),以在将伞套背在使用者肩上时提供舒适性。护肩下侧可以是柔软的,具有软垫感和一定的防滑质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护肩可以松弛地抓住带110/111a并且上下滑动带110/111a;并且带110/111a优选地被构造成使得:当伞套背在肩上时,一旦使用/应用了护肩,该带不易于滑动。

Claims (22)

1.一种伞套,所述伞套被构造成用于装伞,所述伞具有刚性伞轴,所述刚性伞轴在一端具有手柄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尖顶,所述伞套包括:装伞组件,所述装伞组件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大致管状的护套以及在另一端限定尖顶容纳孔的尖顶容纳部分;和紧固带,所述紧固带具有联接至所述伞套外表面并靠近所述护套开口端的第一端,并且具有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被构造成选择性地移动到紧固位置,在所述紧固位置,所述第二自由端在与所述第一端大致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伞套,所述护套、所述尖顶容纳部分和所述紧固带在处于所述紧固位置时,一起限定所述装伞组件的有效长度,其中所述护套、所述尖顶容纳部分和所述紧固带中的至少一者在使用中在施加力时能够选择性地纵向延伸,由此增加所述装伞组件的有效长度,以适应其中所装的伞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尖顶容纳部分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弹性材料被构造成在施加纵向力时弹性拉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护套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弹性材料被构造成在施加纵向力时弹性拉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护套和/或所述尖顶容纳部分由防水或半渗透性材料形成,并且所述尖顶容纳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被构造成在使用中允许水通过其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紧固带包括弹性材料条,所述弹性材料条在一端连接至所述护套的所述外表面并靠近所述开口端,并且在所述另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紧固带还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其上的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被构造成:在使用中套在所述伞套中所装的伞的所述手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保持构件还包括从其内侧边缘和/或外侧边缘延伸的支撑圈。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尖顶容纳部分包括被构造成在施加力时选择性地纵向延伸的大致锥形部分,所述大致锥形部分包括连接至所述护套或与所述护套一体形成的底座;以及限定所述尖顶容纳孔的截头锥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套,其中刚性或半刚性环安装在所述尖顶容纳孔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环的内表面设置有限定所述尖顶容纳孔的最大直径的脊以及穿插的凹槽或凹口。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紧固带在其第一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护套的所述外表面。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所述伞套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联接至所述护套的所述开口端,并且可操作以选择性地增加和减小所述开口端的直径或宽度。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所述伞套还包括联接至所述护套的所述外表面的背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背带的长度可选择性地调节。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所述伞套还包括大致同心地围绕所述管状护套的防水外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外壳在每一端都具有开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伞套,其中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端部处的所述开口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减小所述开口的半径的紧固装置。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外壳由大致同心地围绕所述管状护套所布置的非拉伸型防水材料形成,所述外壳在每一端都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中的第一开口邻近所述管状护套的所述开口端,并且所述开口中的第二开口邻近所述尖顶容纳孔,并且每一端都具有可调节型闭合装置以用于选择性地减小相应开口的所述半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背带联接至所述外壳的所述外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套,其中围绕所述尖顶容纳孔形成环箍。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紧固带的所述第一端联接至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并靠近所述护套的所述开口端,并且所述第二自由端被构造成选择性地移动到紧固位置,在所述紧固位置,所述第二自由端在与所述第一端大致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外壳。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伞套,其中所述紧固带的所述第一端联接至所述护套的外表面并靠近其开口端,并且所述第二自由端被构造成选择性地移动到紧固位置,在所述紧固位置,所述第二自由端在与所述第一端大致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护套。
CN202080072560.1A 2019-10-18 2020-09-08 伞套 Pending CN1146305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915160.4 2019-10-18
GB201915160A GB201915160D0 (en) 2019-10-18 2019-10-18 Umbrella case
PCT/GB2020/052151 WO2021074561A1 (en) 2019-10-18 2020-09-08 Umbrella ca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0597A true CN114630597A (zh) 2022-06-14

Family

ID=6872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2560.1A Pending CN114630597A (zh) 2019-10-18 2020-09-08 伞套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4044865A1 (zh)
JP (1) JP7398762B2 (zh)
KR (1) KR20220062396A (zh)
CN (1) CN114630597A (zh)
BR (1) BR112022007078A2 (zh)
CA (1) CA3154950C (zh)
GB (1) GB201915160D0 (zh)
WO (1) WO20210745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6519A1 (en) * 2022-04-08 2023-10-12 Acosta Rafael Umbrella bag with water collector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460558A (fr) * 1913-04-12 1913-12-05 Julius Braun Fourreau de parapluie ou parasol sans couture et procédé pour sa fabrication
US4558807A (en) * 1984-03-21 1985-12-17 Jackson Andre J Umbrella holder
JP2000300322A (ja) * 1999-04-26 2000-10-31 Shiro Horiuchi 携帯式傘露防止ホルダー
WO2006098598A1 (en) * 2005-03-18 2006-09-21 Seok Soo Kim Umbrella cover for preventing rainwater dripping
WO2008062497A1 (fr) * 2006-11-20 2008-05-29 Yoshiaki Okamoto Parapluie et housse pour parapluie
KR101215856B1 (ko) * 2012-07-31 2012-12-31 손권수 빗물 빠짐구를 구비한 우산 커버 시스템
CN202664507U (zh) * 2011-12-26 2013-01-16 株式会社世普劳统 伞套和伞装置
CN202722769U (zh) * 2012-03-22 2013-02-13 王连方 折叠雨伞自带防护套
CN103653597A (zh) * 2012-08-31 2014-03-26 徐燕英 一种改进的便于携带的伞
CN203608946U (zh) * 2013-10-16 2014-05-28 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伸缩伞套的雨伞
CN209489603U (zh) * 2018-08-28 2019-10-15 浙江妃儿雨具有限公司 伞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24855A1 (de) * 1985-07-12 1985-12-19 Hera-Wettermoden GmbH, 7000 Stuttgart Schirmtuelle
JPH1057129A (ja) * 1996-08-20 1998-03-03 Mitsue Yasuoka 傘カバー
JP2003225110A (ja) 2002-02-05 2003-08-12 Masato Sugimoto 携帯用傘入れ
TWM470556U (zh) 2013-10-21 2014-01-21 zheng-de Chen 具有傘套的傘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460558A (fr) * 1913-04-12 1913-12-05 Julius Braun Fourreau de parapluie ou parasol sans couture et procédé pour sa fabrication
US4558807A (en) * 1984-03-21 1985-12-17 Jackson Andre J Umbrella holder
JP2000300322A (ja) * 1999-04-26 2000-10-31 Shiro Horiuchi 携帯式傘露防止ホルダー
WO2006098598A1 (en) * 2005-03-18 2006-09-21 Seok Soo Kim Umbrella cover for preventing rainwater dripping
WO2008062497A1 (fr) * 2006-11-20 2008-05-29 Yoshiaki Okamoto Parapluie et housse pour parapluie
CN202664507U (zh) * 2011-12-26 2013-01-16 株式会社世普劳统 伞套和伞装置
CN202722769U (zh) * 2012-03-22 2013-02-13 王连方 折叠雨伞自带防护套
KR101215856B1 (ko) * 2012-07-31 2012-12-31 손권수 빗물 빠짐구를 구비한 우산 커버 시스템
CN103653597A (zh) * 2012-08-31 2014-03-26 徐燕英 一种改进的便于携带的伞
CN203608946U (zh) * 2013-10-16 2014-05-28 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伸缩伞套的雨伞
CN209489603U (zh) * 2018-08-28 2019-10-15 浙江妃儿雨具有限公司 伞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54950A1 (en) 2021-04-22
JP7398762B2 (ja) 2023-12-15
GB201915160D0 (en) 2019-12-04
KR20220062396A (ko) 2022-05-16
EP4044865A1 (en) 2022-08-24
WO2021074561A1 (en) 2021-04-22
BR112022007078A2 (pt) 2022-08-02
JP2022553271A (ja) 2022-12-22
CA3154950C (en)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58807A (en) Umbrella holder
US6015077A (en) Hands-free protective carrier for an umbrella
US20160088980A1 (en) Tissue Dispenser for Enabling Tissue Dispension for Persons with Restricted Hand Movement
US9943148B1 (en) Protector for rib tip of umbrella
CN114630597A (zh) 伞套
US5009327A (en) Towel or cloth container
KR101644026B1 (ko) 우산 내장형 배낭
JP3194174U (ja) 雨のしずく傘カバー付き一体型長傘
CN215189744U (zh) 可调节且可穿戴的装置
CN100525672C (zh) 伞套
US20150374085A1 (en) Flexible water-absorbing umbrella case
US20240130492A1 (en) Umbrella case
JP3209871U (ja) 雨傘の雨しずくカバー
US20190116949A1 (en) Umbrella anti-inversion device
US7478643B2 (en) Umbrella cover
KR20100065407A (ko) 우산
JP3186134U (ja) 傘及び傘袋
KR20100001919U (ko) 우산 또는 양산의 손잡이 구조
JP2005034278A (ja) 肩掛け用ストラップ付き傘
JP3000930U (ja) 帽 子
KR100453144B1 (ko) 모자우산
WO2002094052A1 (en) Umbrella of hat type
EP2327328B1 (en) A system for extracting a garment from a container
JP2006192050A (ja) 携行を容易にした傘並びに傘に用いる携行具
JP2024037115A (ja) 傘カバー収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