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9929A -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9929A
CN114619929A CN202210306097.3A CN202210306097A CN114619929A CN 114619929 A CN114619929 A CN 114619929A CN 202210306097 A CN202210306097 A CN 202210306097A CN 114619929 A CN114619929 A CN 114619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roller
slide
retainer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60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燕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060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99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9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99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7559 priority patent/WO202317928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22Constructive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包括上滑轨、下滑轨和保持架,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为侧向非对称结构;所述上滑轨的上轨第一侧通过至少一滚轮机构和至少一第一保持架的组合结构与所述下滑轨相接触,使得上滑轨与下滑轨在保证侧向刚度的前提下降低其运动摩擦系数。通过将滑柱保持架和滚轮机构以非对称承载结构的方式布置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在满足滑轨系统侧向刚度的同时,降低其摩擦损耗,提升耐久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滑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滑轨系统中,上轨道和下轨道间的承载方式主要分为,钢球/滚柱、滚轮和滑柱三种形式。
钢球/滚柱形式承载系统(图1)的特点是,当上轨道10相对于下轨道20进行调节时,滚动承载机构1会同时相对于上轨道10和下轨道20发生位移。受到设计行程配比关系的影响,滑轨系统的行程取决于上轨道10的长度L1和承载机构1的长度L2,其最大行程为L=(L1-L2)*2,除此以外还受到下轨道20的长度限制。同时,随着承载机构1相对于上轨道10后端的距离变化还会影响座椅的模态试验评价。例如,当上轨道10位于其行程最后位置时,此时滑轨系统的悬臂a最大,其模态试验结果最差。反之位于最前位置时,悬臂b最小。
滚轮形式承载系统(图2)则是通过与上轨道10同步运动滚轮2使上轨道10相对于下轨道20移动,但这种承载结构侧向上无法对上轨道10提供支撑,导致侧向刚度较差。若添加额外支撑结构又会导致滑轨结构过于复杂。
普通对称结构的滑柱形式承载系统(图3至图5)虽然解决了钢球/滚柱承载形式下悬臂过长,滚轮承载形式下侧向刚度差等问题。但因其滑柱承载机构3与上轨道10和下轨道20的接触摩擦形式为滑动摩擦,导致其摩擦系数较大。同时因其接触面积较大,在同等负载耐久下,润滑油脂很容易被推至滑轨行程的两侧,造成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加剧轨道系统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包括上滑轨、下滑轨和保持架,
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为侧向非对称结构;
所述上滑轨的上轨第一侧通过至少一滚轮机构和至少一第一保持架的组合结构与所述下滑轨相接触,使得上滑轨与下滑轨在保证侧向刚度的前提下降低其运动摩擦系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提供运动支撑;
所述第一保持架设置在上轨第一侧外侧与下轨第一侧之间,为上轨第一侧上方提供运动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机构由滚轮,轴设在所述滚轮中的滚轮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滚轮轴和滚轮之间的轴套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在上轨第一内侧和上轨第一外侧下部的至少一滚轮轴固定孔,所述滚轮机构通过所述滚轮轴安装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于所述下滑轨上的下轨第一支撑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持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接触并提供支撑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二外侧与所述下轨第二侧之间的至少一第二保持架;
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二外侧上的至少一对第二止动端,所述第二保持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止动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持架上部和下部设置有至少二个滑柱,所述第二保持架通过所述滑柱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接触并提供运动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持架下部通过所述滑柱与所述下滑轨的下轨第二支撑面接触,所述下轨第二支撑面侧向宽度小于所述下轨第一支撑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轨第一支撑面、轨支架与所述下轨第一侧之间设置有线束腔,所述线束腔用于收纳座椅线束。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轨第一外侧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止动端,所述第一保持架布置在所述第一止动端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通过将滑柱保持架和滚轮机构以非对称承载结构的方式布置在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在满足滑轨系统侧向刚度的同时,降低其摩擦损耗,提升耐久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中钢球/滚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滚轮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对称结构下滑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一。
图4是现有技术中对称结构下滑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二。
图5是现有技术中对称结构下滑柱承载形式的滑轨系统示意图三。
图6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滚轮机构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的滚轮机构装配后轴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线束腔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与现有技术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纵向(X向)”“侧向(Y向)”“垂向(Z向)”为汽车领域空间坐标系术语,是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的专业术语,以上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6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主要包括:侧向非对称的上滑轨100和下滑轨200;设置在上滑轨100的上轨第一侧120的滚轮机构400,使得上滑轨100与下滑轨200的其中一个接触面通过滚轮机构400进行接触;设置在上滑轨100和下滑轨200之间的第一保持架300和第二保持架350。
上轨第二外侧170以常规的方式使用第二保持架350通过布置在第二保持架350上部和下部的滑柱301与下轨第二侧260的上部和下部相接触。当上滑轨100相对于下滑轨200移动时,第二保持架350相对于上滑轨100的移动位置被设置其两端位于上轨第二外侧170上的第二止动端172所限制。
结合参考图7和图8,上轨第一侧110和上轨第一外侧111的底部侧向对应的开设有一对滚轮轴固定孔130。滚轮机构400由滚轮轴420、滚轮410和轴套430组成。滚轮轴420从滚轮410的中央穿过后,滚轮轴420的两端卡入滚轮轴固定孔130中,使得滚轮轴420被置于上轨第一内侧110和上轨第一外侧111之间。滚轮轴420和滚轮410之间设置有轴套430,从而降低滚轮410与滚轮轴420之间的摩擦。上轨第一外侧111与下轨第一侧210之间布置有第一保持架300,第一保持架300上同样布置有滑柱301,并被上轨第一外侧129上的第一止动端122所限制移动。上轨第一外侧111仅有其上部与下轨第一侧210的上部通过第一保持架300进行接触。第一保持架300与第二保持架350是非对称的。上轨第一外侧111的下部通过滚轮410与下滑轨200底部的下轨第一支撑面230相接触。
参考图9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滑轨100的一侧通过滑柱301与下滑轨200相接触,而另一侧采用滑柱301复合滚轮410相接触,因此,下与滚轮410相接触的下轨第一支撑面230的侧向尺寸大于通过滑柱301相接触的下轨第二支撑面280。使得轨支架40与下轨第一侧210之间的空间尺寸变大,得以布置侧向截面尺寸小于22mm*15mm的线束腔201,用于容纳长滑轨线束从中穿过。
参考图10,当上滑轨100的一侧通过滚轮410与下轨第一支撑面230相接触时,其接触面的摩擦形式为滚动摩擦,摩擦系数约为0.01。而通过滑柱301进行接触时,其接触面的摩擦形式为滑动摩擦,摩擦系数约为0.05。若采用本发明上述非对称结构的上滑轨100和下滑轨200,其一侧采用滑柱301复合滚轮410的方式,能将其摩擦系数降低至0.03。同时,配合在滑柱301中设置储油槽的结构特征,在满足滑轨系统侧向刚度的同时,降低其摩擦损耗,提升耐久度。

Claims (10)

1.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包括上滑轨、下滑轨和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为侧向非对称结构;
所述上滑轨的上轨第一侧通过至少一滚轮机构和至少一第一保持架的组合结构与所述下滑轨相接触,使得上滑轨与下滑轨在保证侧向刚度的前提下降低其运动摩擦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提供运动支撑;
所述第一保持架设置在上轨第一外侧与下轨第一侧之间,为上轨第一侧上方提供运动支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机构由滚轮,轴设在所述滚轮中的滚轮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滚轮轴和滚轮之间的轴套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轨第一内侧和上轨第一外侧下部的至少一滚轮轴固定孔,所述滚轮机构通过所述滚轮轴安装在所述上轨第一侧的下方并于所述下滑轨上的下轨第一支撑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滑柱,所述滑柱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接触并提供支撑作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二外侧与所述下轨第二侧之间的至少一第二保持架;
设置在所述上轨第二外侧上的至少一对第二止动端,所述第二保持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止动端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持架上部和下部设置有至少二个滑柱,所述第二保持架通过所述滑柱与所述上滑轨和所述下滑轨接触并提供运动支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持架下部通过所述滑柱与所述下滑轨的下轨第二支撑面接触,所述下轨第二支撑面侧向宽度小于所述下轨第一支撑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第一支撑面、轨支架与所述下轨第一侧之间设置有线束腔,所述线束腔用于收纳座椅线束。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第一外侧上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止动端,所述第一保持架布置在所述第一止动端之间。
CN202210306097.3A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Pending CN1146199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097.3A CN114619929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PCT/CN2023/077559 WO2023179281A1 (zh) 2022-03-25 2023-02-22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6097.3A CN114619929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9929A true CN114619929A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04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6097.3A Pending CN114619929A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9929A (zh)
WO (1) WO20231792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281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45653B4 (de) * 2008-10-18 2023-11-16 Keiper Seating Mechanisms Co., Ltd. Schiene einer Längsführung mit einem Lagerbock und einer schwenkbaren Klappe
JP2011102061A (ja) * 2009-11-10 2011-05-26 Shiroki Corp シートレール装置
CN202944224U (zh) * 2012-11-26 2013-05-22 长春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的滑轨导向件
DE202020002786U1 (de) * 2020-06-28 2021-09-29 Axel Speck Schienensystem zur Sitzlängsverstellung über lange Verstellwege in Fahrzeugen
CN215590540U (zh) * 2021-06-24 2022-01-21 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滑轨承载系统
CN114619929A (zh) * 2022-03-25 2022-06-14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CN217396308U (zh) * 2022-03-25 2022-09-09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281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9281A1 (zh)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96308U (zh)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CN114619929A (zh) 一种滚轮滑柱复合滑轨承载系统
US7530615B2 (en) Console-sliding structure
CN101707903A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GB2122272A (en) Linear ball bearing unit
CN101734543B (zh) 一种自动扶梯扶手带运转装置
JP4051845B2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US4809939A (en) Longitudinal seat sliding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s
US4390215A (en) Ball bearing slide unit for linear motion
US6200032B1 (en) Seat suspension with dual roller assembly
CN100592992C (zh) 汽车座椅的纵向导轨装置
US6109789A (en) Linear slide
US5809896A (en) Running gear for chain hoists
CN2806045Y (zh) 径向重载滚动直线导轨副
US20140131542A1 (en)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With Conical Roller Stabilized Isolator
CN216545850U (zh) 滑动保持块、滑动保持架及滑轨机构
JP4357272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を有する台車及び車体を備えた鉄道模型車両
CN215244455U (zh)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减摩结构
JP3064452U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H05296241A (ja)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CN213231401U (zh) 一种顶升式移载机用导向装置
KR101465011B1 (ko) 철도차량용 볼스터의 사이드 베어링 구조
CN220976460U (zh) 一种带有复合滚轮的提升装置
CN103043389A (zh) 汽车驱动桥装配线中有轨小车滚动导向装置
CN219093380U (zh) 一种高钢性无限行程六角导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