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4280A -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4280A
CN114604280A CN202210297215.9A CN202210297215A CN114604280A CN 114604280 A CN114604280 A CN 114604280A CN 202210297215 A CN202210297215 A CN 202210297215A CN 114604280 A CN114604280 A CN 114604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side wall
duct structure
railwa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72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从慧
周新喜
李剑
杨兵
刘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72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42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4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36Means for heating only
    • B61D27/0045Electric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8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其中,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包括:车体侧墙;侧墙板,侧墙板位于车体侧墙的内侧下方区域,并与车体侧墙间隔设置,侧墙板与车体侧墙之间形成风道,风道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风道的上方设置有送风口;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风道内,并对风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小端面车辆空间狭小无法安装独立的送风风道和电加热器的问题。

Description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轨道车辆中的小端面车辆的客室空间一般都比较狭小,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独立的送风风道和电加热器,而现有方案中安装的风道也会占用一部分空间,使得原本狭小的空间更加狭窄,导致乘客乘车的舒适性较差。并且还存在风道的风量和风速不方便调节,安装的电加热器等电器件检修也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小端面车辆空间狭小无法安装独立的送风风道和电加热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包括:车体侧墙;侧墙板,侧墙板位于车体侧墙的内侧下方区域,并与车体侧墙间隔设置,侧墙板与车体侧墙之间形成风道,风道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风道的上方设置有送风口;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风道内,并对风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与车体侧墙的内壁连接,并向侧墙板延伸,加热装置安装在安装座上。
进一步地,安装座的下表面倾斜设置并形成导风面,沿靠近加热装置的方向导风面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调风挡板,调风挡板与安装座和侧墙板之间形成走风间隙,调风挡板可活动设置,并能够调整走风间隙的大小。
进一步地,调风挡板包括多个板件,各板件彼此叠置且可移动设置。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防寒层,防寒层与车体侧墙的内壁连接,并与侧墙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侧墙板还具有检修口,风道结构还包括检修盖,检修口与加热装置对应设置,检修盖盖设在检修口处。
进一步地,侧墙板纵向延伸,并具有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风道自上而下形成小径段、变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变径段和大径段由第一段、折弯段和第二段依次形成,加热装置设置在大径段内。
进一步地,送风口位于风道的顶端,送风口形成有冲孔结构。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与侧墙板连接并设置在送风口处,导流板倾斜设置,沿靠近车体侧墙的方向导流板向上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侧墙板,侧墙板和车体侧墙之间形成风道,从而形成了内装一体化的风道,加热装置安装在风道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车辆设置风道进行加热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一体化的设计降低了风道占用的空间大小,使得风道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从而节省了车辆内部的空间,而且一体化设置还节省了独立设置风道和电加热外罩的成本,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同时还对风道的走向进行了重新设置,将进风口设置在风道下方,送风口设置在风道上方,实现由下而上送风的效果,上述设置方式针对小端面车辆等车辆客室空间较小的情况对风道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节省了客室空间,保证了乘客乘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在轨道车辆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风道结构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2中调风挡板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3中调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送风口处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体侧墙;20、侧墙板;21、第一段;22、折弯段;23、第二段;30、风道;31、送风口;40、加热装置;50、安装座;60、调风挡板;61、走风间隙;62、板件;63、调节孔;70、防寒层;80、检修盖;90、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小端面车辆空间狭小无法安装独立的送风风道和电加热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其中,轨道车辆具有下述的风道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包括车体侧墙10、侧墙板20和加热装置40,侧墙板20位于车体侧墙10的内侧下方区域,并与车体侧墙10间隔设置,侧墙板20与车体侧墙10之间形成风道30,风道30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风道30的上方设置有送风口31;加热装置40设置在风道30内,并对风道30内的气体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侧墙板20,侧墙板20和车体侧墙10之间形成风道30,从而形成了内装一体化的风道30,加热装置40安装在风道30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车辆设置风道30进行加热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一体化的设计降低了风道30占用的空间大小,使得风道30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从而节省了车辆内部的空间,而且一体化设置还节省了独立设置风道和电加热外罩的成本,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同时还对风道30的走向进行了重新设置,将进风口设置在风道30下方,送风口31设置在风道30上方,实现由下而上送风的效果,上述设置方式针对小端面车辆等车辆客室空间较小的情况对风道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节省了客室空间,保证了乘客乘车的舒适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包括安装座50,安装座50与车体侧墙10的内壁连接,并向侧墙板20延伸,安装座50用于安装固定加热装置40,即加热装置40安装在安装座50上,这样,将加热装置40安装固定在风道30内,即可通过加热装置40对风道30内的气体气流进行加热。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40采用翅片型电加热器,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加热装置。
本实施例的安装座50不仅起到安装固定加热装置40的作用,还起到导风作用。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安装座50的下表面倾斜设置并形成导风面,沿靠近加热装置40的方向导风面向上倾斜,这样,从下方进风口进入风道30的气流在导风面的作用下调整流动方向,从而避免安装座50对气体流动产生阻挡,保证气流顺畅地从送风口31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包括调风挡板60,调风挡板60设置在与导风面大致平齐的位置处,并且调风挡板60与安装座50和侧墙板20之间均形成走风间隙61,即在调风挡板60的两侧形成有两个走风间隙61,气流通过走风间隙61向上流动。调风挡板60采用可活动设置的设置方式,当调风挡板60活动时,调风挡板60即可调整走风间隙61的大小,从而对风道30的送风口31的风速进行调节,保证整车送风的均匀性,同时通过走风间隙61的送风方式可以降低侧墙板20加热的温度,避免侧墙板20加热区域的温度过高而烫伤乘客,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的调风挡板60包括多个板件62,各板件62彼此叠置且可横向移动设置,从而使得调风挡板60在纵向上形成分节设置的方式。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板件62上开设有长圆形的调节孔63,相应地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设在调节孔63内,从而将各板件62之间、板件62与车体结构之间连接在一起,需要调节板件62的位置时,将螺栓拧松即可改变板件62的位置,从而改变走风间隙61的大小尺寸,调整完毕后将螺栓拧紧即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调风挡板60使得在对风道30的风力参数调节时,不再需要做风道配套试验对风道30送风均匀性进行调节,而是可以现车对风道30的送风均匀性进行调节,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当然,调风挡板60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一个整体件或者采用其他设置方式实现走风间隙61的大小调整。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包括防寒层70,防寒层70位于风道30内,防寒层70的一边与车体侧墙10的内壁连接,实现防寒层70的安装固定,而另一边与侧墙板20间隔设置,以供气流通过。本实施例的防寒层70设置在安装座50的上方,并且防寒层70的下表面与导风面的形状相配合,并且贴合在安装座50上与导风面相对的一面上,配合与车体侧墙10之间的连接实现防寒层70的安装固定。防寒层70的具体材料可以根据需要相应选择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侧墙板20还具有检修口,风道结构还包括检修盖80,检修口与加热装置40对应设置,即检修口开设在可以操作加热装置40的位置,本实施例将检修口设置在与加热装置40横向对齐的位置。检修口便于对风道30内的加热装置40进行检修和维护以及对风道30进行清洁等操作。检修盖80可拆卸地盖设在检修口处,对检修口进行遮挡和密封,避免随意操作。
本实施例的侧墙板20纵向延伸,侧墙板20具有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段21、折弯段22和第二段23,其中,第一段21与车体侧墙1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段23与车体侧墙10之间的距离,这样,侧墙板20与车体侧墙10之间形成的风道30并非是大小相同的,而是使得风道30自上而下形成小径段、变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变径段和大径段分别对应由侧墙板20的第一段21、折弯段22和第二段23依次形成,风道30整体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形式,一方面进一步降低风道30占用的空间大小,更加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下部大径段的空间较大,便于将加热装置40和安装座50等部件安装放置到大径段内。变径段起到为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的改变进行过渡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进风口与轨道车辆车架底部的空调对接,空调气流经过车辆地梁部分和进风口通入至风道30内。本实施例的送风口31位于风道30的顶端端面,并且送风口31形成有冲孔结构,冲孔结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的使用、美观等需求。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包括导流板90,导流板90与侧墙板20的顶端连接并设置在送风口31处,也就是设置在靠近客室乘客座椅的位置,导流板90倾斜设置有一定的角度,并且导流板90沿靠近车体侧墙10的方向向上倾斜。这样一方面导流板90将送风口31送出的风导到窗区,避免送风直吹乘客,另一方面从乘客视觉角度可以隐藏送风口31,避免乘客将杂物塞入送风口31中堵塞风道3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小端面车辆空间狭小无法安装独立的送风风道和电加热器的问题;
2、一方面可以满足车辆设置风道进行加热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一体化的设计降低了风道占用的空间大小,使得风道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从而节省了车辆内部的空间,保证了乘客乘车的舒适性;
3、一体化设置还节省了独立设置风道和电加热外罩的成本,实现了成本的节约;
4、调风挡板即可调整走风间隙的大小,从而对风道的送风口的风速进行调节,保证整车送风的均匀性;
5、走风间隙的送风方式可以降低侧墙板加热的温度,避免侧墙板加热区域的温度过高而烫伤乘客,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6、调风挡板使得在对风道的风力参数调节时,不再需要做风道配套试验对风道送风均匀性进行调节,而是可以现车对风道的送风均匀性进行调节,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7、检修口便于对风道内的加热装置进行检修和维护以及对风道进行清洁等操作;
8、风道整体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形式,一方面进一步降低风道占用的空间大小,更加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便于加热装置和安装座等部件的安装放置;
9、导流板将送风口送出的风导到窗区,避免送风直吹乘客,同时从乘客视觉角度可以隐藏送风口,避免乘客将杂物塞入送风口中堵塞风道。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侧墙(10);
侧墙板(20),所述侧墙板(20)位于所述车体侧墙(10)的内侧下方区域,并与所述车体侧墙(10)间隔设置,所述侧墙板(20)与所述车体侧墙(10)之间形成风道(30),所述风道(30)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30)的上方设置有送风口(31);
加热装置(40),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风道(30)内,并对所述风道(30)内的气体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安装座(50),所述安装座(50)与所述车体侧墙(10)的内壁连接,并向所述侧墙板(20)延伸,所述加热装置(40)安装在所述安装座(5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0)的下表面倾斜设置并形成导风面,沿靠近所述加热装置(40)的方向所述导风面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调风挡板(60),所述调风挡板(60)与所述安装座(50)和所述侧墙板(20)之间形成走风间隙(61),所述调风挡板(60)可活动设置,并能够调整所述走风间隙(61)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风挡板(60)包括多个板件(62),各所述板件(62)彼此叠置且可移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防寒层(70),所述防寒层(70)与所述车体侧墙(10)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侧墙板(20)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20)还具有检修口,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检修盖(80),所述检修口与所述加热装置(40)对应设置,所述检修盖(80)盖设在所述检修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20)纵向延伸,并具有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第一段(21)、折弯段(22)和第二段(23),所述风道(30)自上而下形成小径段、变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小径段、所述变径段和所述大径段由所述第一段(21)、所述折弯段(22)和所述第二段(23)依次形成,所述加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大径段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31)位于所述风道(30)的顶端,所述送风口(31)形成有冲孔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还包括导流板(90),所述导流板(90)与所述侧墙板(20)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送风口(31)处,所述导流板(90)倾斜设置,沿靠近所述车体侧墙(10)的方向所述导流板(90)向上倾斜。
1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
CN202210297215.9A 2022-03-24 2022-03-24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Pending CN114604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7215.9A CN114604280A (zh) 2022-03-24 2022-03-24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7215.9A CN114604280A (zh) 2022-03-24 2022-03-24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4280A true CN114604280A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64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7215.9A Pending CN114604280A (zh) 2022-03-24 2022-03-24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428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16854U (zh) * 2009-09-24 2010-06-30 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铁路车辆客室电加热装置
JP2013163522A (ja) * 2013-05-30 2013-08-22 Nippon Sharyo Seizo Kaisha Ltd 鉄道車両
CN208101987U (zh) * 2018-02-23 2018-11-16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
CN213008117U (zh) * 2020-06-01 2021-04-2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侧墙组成及轨道车辆
CN112977513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16854U (zh) * 2009-09-24 2010-06-30 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铁路车辆客室电加热装置
JP2013163522A (ja) * 2013-05-30 2013-08-22 Nippon Sharyo Seizo Kaisha Ltd 鉄道車両
CN208101987U (zh) * 2018-02-23 2018-11-16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底风道结构
CN112977513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
CN213008117U (zh) * 2020-06-01 2021-04-2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侧墙组成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9105B1 (en) Moving vehicle
CN101903247B (zh) 具有空调设施的登机桥
CN110065508B (zh) 一种双层列车车厢和列车
CN211281182U (zh) 具有出风结构的车辆立柱和车辆
KR20130064393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공기토출 시스템
CN114786974A (zh) 汽车用细长型通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
JP4017141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JP3828543B2 (ja) 換気手段
CN114604280A (zh) 轨道车辆的风道结构和轨道车辆
DE102006009162A1 (de) Heizungs-, Lüftungs- und Klimatisierungsanlage für Kraftfahrzeuge
KR960005532B1 (ko) 철도 차량용 공기 조절 장치
KR20100049772A (ko) 냉난방 공기 덕트 어셈블리가 설치된 철도차량 중천장 구조
RU20923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воздуха в салоне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вагона
JP2011162085A (ja)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システムを搭載する車両
KR100765270B1 (ko) 허니컴 적용 대각형 에어컨 덕트 모듈
CN211280551U (zh) 车内出风结构
KR20100016742A (ko) 차량용 공기조화장치
CN110920340B (zh) 车辆座舱出风结构
TW201325961A (zh) 空調系統、及具備其之鐵道列車
RU211223U1 (ru) Вентилятор отопителя салона автомобиля
KR20100094718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220809078U (zh) 车载空调导风板
RU2721150C1 (ru) Воздухораздаточный короб воздушной тепловой завесы и воздушная тепловая завеса с ним
CN211280550U (zh) 车辆空调控制机构及车辆空调系统
JPH01186463A (ja) 車両の空調ダク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