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1334B - 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饮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1334B
CN114601334B CN202210186608.2A CN202210186608A CN114601334B CN 114601334 B CN114601334 B CN 114601334B CN 202210186608 A CN202210186608 A CN 202210186608A CN 114601334 B CN114601334 B CN 1146013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ort
waterway
assembly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6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1334A (zh
Inventor
覃生浩
黄仁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66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1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1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1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1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1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8Pump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2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with an intermediate liquid storage ta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饮水机,包括机体、支撑件和泵组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适于将所述机体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适于放置水桶;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本发明提出的饮水机,泵组件与水桶分处于两个腔室内,通过支撑件隔开,使泵组件远离水桶,第二腔室内没有线束和水路接口,有效避免用户更换水桶时意外触碰,导致漏水或者线束脱落,接触不良,无法工作的风险。本发明的泵组件采用竖立式连接的形式设置在支撑件上进行,支撑件上部的连接位置便于机械手装配操作,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装配生产。

Description

饮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饮水机。
背景技术
饮水机主要指将一种可直接饮用的水,通过消耗电能的方法进行加热、制冷并进行分发的器具。目前该类产品的按使用形式主要分为上置式(水桶在顶部)和下置式(水桶在底部)两种。
下置式饮水机因为水桶在底部,一般需要抽水泵将水抽入到顶部水箱或者冷罐储水容器中进行分发。抽水泵因会产生震动噪音,所以传统的饮水机一般将抽水泵悬挂在水桶处,防止震动,抽水泵裸露在机器下部,当用户更换水桶时,会有以外触碰到抽水泵的风险,导致接头松脱漏水,或者线束松脱接触不良无法工作的风险。而且由于抽水泵工作时会产生震动,故四周都不允许距离抽水泵太近,造成零部件在饮水机内部空间占用量大的问题。
另外,饮水机的抽水泵一般为水平放置,且通过抽水泵本身的减震橡胶垫固定在底盘或者支撑分隔板上,该种结构组成难以实现饮水机生产装配的流水线自动生产装配,而且因橡胶柔软无法精准定位和抓取,也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饮水机,解决了饮水机的泵组件装配位置与水桶取放位置相冲突,容易造成碰撞导致接头松脱漏水,或者线束松脱接触不良无法工作的风险,以及悬挂设置的泵体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饮水机,包括:
机体;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适于将所述机体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适于放置水桶;
泵组件,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支撑件将饮水机的机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泵组件位于第一腔室内,水桶位于第二腔室内,泵组件将水从水桶抽入到冷罐中进行分发。泵组件与水桶分处于两个腔室内,通过支撑件隔开,使泵组件远离水桶,第二腔室内没有线束和水路接口,有效避免用户更换水桶时意外触碰,导致漏水或者线束脱落,接触不良,无法工作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通过对进行抽水工作的泵组件进行模组化,能够快速装配在支撑件上,节省泵组件在机体内的占用空间。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抽水泵挂式连接的形式,本发明的泵组件采用竖立式连接的形式设置在支撑件上进行,支撑件上部的连接位置便于机械手装配操作,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装配生产。提高了泵组件在支撑件上安装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饮水机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泵组件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泵体,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泵组件还包括:
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套设于所述泵体的外侧,且所述减震部件与所述支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震部件包括:
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套设于所述泵体的泵头端,且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震件朝向所述支座的一侧设有定位筋,多个所述定位筋之间构造出减震腔,所述定位筋与所述支座嵌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震部件还包括:
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套设于所述泵体的电机端,且所述第二减震件与所述支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减震件设有所述电机端的散热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包括:
底座,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立柱,多根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多根所述立柱围设于所述第一减震件的外侧,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二减震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震件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泵体的出水管与所述立柱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减震件的底面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泵体的进水管与所述底座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件包括: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适于分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第一支撑板,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隔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定位柱,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座设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定位柱适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
螺钉,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支座设有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螺钉适于将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水路组件,所述水路组件包括:
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面;
热罐,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
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包括:
第一水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
第二水路,形成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第三水路,形成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出水口;
第四水路,形成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支撑件将饮水机的机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泵组件位于第一腔室内,水桶位于第二腔室内,泵组件将水从水桶抽入到冷罐中进行分发。泵组件与水桶分处于两个腔室内,通过支撑件隔开,使泵组件远离水桶,第二腔室内没有线束和水路接口,有效避免用户更换水桶时意外触碰,导致漏水或者线束脱落,接触不良,无法工作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通过对进行抽水工作的泵组件进行模组化,能够快速装配在支撑件上,节省泵组件在机体内的占用空间。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抽水泵挂式连接的形式,本发明的泵组件采用竖立式连接的形式设置在支撑件上进行,支撑件上部的连接位置便于机械手装配操作,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装配生产。提高了泵组件在支撑件上安装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饮水机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泵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泵组件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泵组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一;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二;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水路板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水路板的A-A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一;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二;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0100、机体;0110、第一腔室;0120、第二腔室;
110、支撑件;100、分隔板;116、第一支撑板;118、第二支撑板;0221、第一连接孔;0231、第三连接孔;
0300、泵组件;0310、支座;0320、泵体;0330、减震部件;0311、底座;0312、立柱;0321、泵头端;0322、电机端;0323、出水管;0324、进水管;0331、第一减震件;0332、第二减震件;03311、定位筋;03312、减震腔;03313、第一凸起;03314、第二凸起;03321、散热孔;
0400、定位柱;0500、螺钉;0600、水桶;0700、快速接头;
102、第一顶面;112、容纳区;114、第二顶面;1162、通孔;1164、避让缺口;1166、电控盒预留扣位;1182、线扣;
120、水路板;122、第一水路;1222、第一进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4、第二水路;1244、第二进水口;1242、第二出水口;126、第三水路;1262、第三进水口;1264、第三出水口;128、第四水路;1282、第四进水口;1284、第四出水口;
130、冷罐;140、热罐;
150、存水弯;152、第一支口;154、第二支口;156、第三支口;158、防串温水路;
160、电控盒;17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包括机体0100、支撑件110和泵组件0300;支撑件110设置于机体0100内部,适于将机体0100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室0110和第二腔室0120,第二腔室0120适于放置水桶0600;泵组件0300设置于支撑件110上,且位于第一腔室0110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支撑件110将饮水机的机体0100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0110和第二腔室0120,第一腔室0110位于第二腔室0120的上方,泵组件0300位于第一腔室0110内,水桶0600位于第二腔室0120内,泵组件0300将水从水桶0600抽入到冷罐130中进行分发。泵组件0300与水桶0600分处于两个腔室内,通过支撑件110隔开,使泵组件0300远离水桶0600,第二腔室0120内没有线束和水路接口,有效避免用户更换水桶0600时意外触碰,导致漏水或者线束脱落,接触不良,无法工作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的饮水机,通过对进行抽水工作的泵组件0300进行模组化,能够快速装配在支撑件110上,节省泵组件0300在机体0100内的占用空间。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抽水泵挂式连接的形式,本发明的泵组件0300采用竖立式连接的形式设置在支撑件110上进行,支撑件110上部的连接位置便于机械手装配操作,能够实现流水线自动化装配生产。提高了泵组件0300在支撑件110上安装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饮水机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泵组件0300需要固定在强度可靠的支撑件110上,支撑件110可采用金属加工而成。泵组件0300与支撑件110的连接可通过插接、紧固件连接、卡接和粘接等形式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泵组件0300包括支座0310和泵体0320,支座0310与支撑件110连接;泵体0320设置于支座0310上。本实施例中,泵体0320主要起抽水作用,将水从水桶0600抽入到冷罐130中进行分发,支座0310主要为承接泵体0320与支撑件110的结构固定作用。自动化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泵体0320预先安装装在支座0310上,再将泵体0320与支座0310组成的泵组件0300整体安装在支撑件110上,即实现泵组件0300的模组化,提高装配效率,竖直装配节省空间。
在其它实施例中,自动化装配的过程中,还可先将支座0310装配至支撑件110上,再将泵体0320装配到支座0310上,适应流水线装配对泵组件0300进行自下而上依次装配,无需预先对泵体0320和支座0310进行整装,简化装配步骤和流水线装配设备。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连接结构的强度,以及泵体0320震动的减振降噪效果,支座0310可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泵组件0300还包括减震部件0330,减震部件0330套设于泵体0320的外侧,且减震部件0330与支座0310连接。泵体0320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噪音,传统的饮水机一般将抽水泵悬挂在水桶0600处,防止震动。本实施例中,由于泵体0320在支撑件110上竖立设置,因此在泵体0320上套设减震部件0330减轻泵体0320的震动,降低噪音。通过减震部件0330的设置,防止泵体0320产生震动影响泵体0320周围的零部件设置和工作,泵体0320周围的零部件无需再与泵体0320保持一定的安装距离,节省了饮水机内部的零部件安装空间,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部件0330可为整体设置,即一整个减震部件0330包覆于泵体0320的外侧,减震部件0330也可为分体设置,即多个减震部件0330分区域包覆与泵体0320的外侧。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减震部件0330包括第一减震件0331,第一减震件0331套设于泵体0320的泵头端0321,且第一减震件0331设置于支座0310上。本实施例中,泵体0320的泵头端0321嵌入第一减震件0331内侧,第一减震件0331嵌入支座0310与支座0310连接,第一减震件0331将泵体0320与支座0310隔开,减轻泵体0320的泵头端0321的震动,避免产生噪音的同时,也防止由于泵体0320震动引起支座0310的震动,确保支座0310与支撑件11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化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第一减震件0331和泵体0320预先安装装在支座0310上,再将第一减震件0331、泵体0320与支座0310组成的泵组件0300整体安装在支撑件110上,即实现泵组件0300的模组化。还可先将支座0310装配至支撑件110上,再将第一减震件0331嵌入支座0310上,最后将泵体0320装配到第一减震件0331内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0331与支座0310嵌合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0331可与支座0310通过螺钉0500、螺栓等紧固件连接,还可通过粘接等形式连接。第一减震件0331为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软套结构,柔性材料可为橡胶或硅胶。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减震件0331朝向支座0310的一侧设有定位筋03311,多个定位筋03311之间构造出减震腔03312,定位筋03311与支座0310嵌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0331与支座0310接触的一侧设置定位筋03311,支座0310上设置于定位筋03311相对应的定位部,定位筋03311与定位部对位后,可对第一减震件0331在支座0310上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安装位置的准确。
本实施例中,定位筋03311自泵体0320向支座0310的方向延伸设置,具有一定长度,多个定位筋03311围设构造出减震腔03312,减震腔03312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减震件0331对泵体0320的减振降噪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减震部件0330还包括第二减震件0332,第二减震件0332套设于泵体0320的电机端0322,且第二减震件0332与支座0310连接。本实施例中,泵体0320的电机端0322嵌入第二减震件0332内侧,第二减震件0332与支座0310连接,第二减震件0332减轻泵体0320的电机端0322的震动,第二减震件0332与第一件减震件配合自上而下对泵体0320进行套设,第二减震件0332与支座0310连接,防止泵体0320向上移动由支座0310脱出,同时提高泵组件03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和集成度,避免产生噪音的同时,也防止由于泵体0320震动引起支座0310的震动,确保支座0310与支撑件11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化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第二减震件0332、第一减震件0331和泵体0320预先安装装在支座0310上,再将第二减震件0332、第一减震件0331、泵体0320与支座0310组成的泵组件0300整体安装在支撑件110上,即实现泵组件0300的模组化。还可先将支座0310装配至支撑件110上,再将第一减震件0331嵌入支座0310上,再将泵体0320装配到第一减震件0331内侧,最后将第二减震件0332盖设于泵体0320上,并将第二减震件0332于支座0310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0332与支座0310通过螺钉0500、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0332可与支座0310还可通过插接、粘接等形式连接。第二减震件0332为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软盖结构,柔性材料可为橡胶或硅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减震件0332设有电机端0322的散热孔03321。本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0332上构造散热孔03321,用于对泵体0320的电机端0322进行散热降温,避免泵体0320工作过程中电机端0322的温度过高,保证泵体032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0332为具有镂空部的盖状结构,盖设于泵体0320的电机端0322,作为散热孔03321的镂空部在第二减震件0332整体上占比较大,减震固定的同时,能够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座0310包括底座0311和立柱0312,第一减震件0331设置于底座0311上;多根立柱0312设置于底座0311上,且多根立柱0312围设于第一减震件0331的外侧,立柱0312与第二减震件0332连接。本实施例中,立柱0312垂直设置于底座0311上,多根立柱0312配合第一减震件0331的外侧形状分布,使第一减震件0331安装时为嵌入多根立柱0312之间固定,因此无需额外的连接固定结构。立柱0312的底端与底座0311连接,立柱0312沿泵体0320的泵头端0321至电机端0322的方向延伸,立柱0312的顶端与第二减震件0332连接,以此将第二减震件0332与支座0310整合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内侧固定第一减震件0331和泵体0320,从而形成泵组件0300安装的模组化,实现快速安装,有效提高装配效率,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立柱0312与第二减震件0332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立柱0312与第二减震件0332还可通过粘接、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减震件033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起03313,第一凸起03313位于泵体0320的出水管0323与立柱0312之间。本实施例中,泵体0320的出水管0323为水平设置,出水管0323为管体与快速接头0700的组合,便于出水管0323与冷罐130的进水管0324连接。第一减震件0331在对应出水管0323的位置设置第一凸起03313,第一凸起03313自第一减震件0331的外侧面向外凸起形成。泵体0320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带动出水管0323震动,出水管0323由于与立柱0312距离较近,容易因震动引发出水管0323与立柱0312之间的撞击,第一凸起03313将出水管0323与立柱0312隔开,有效避免出水管0323与立柱0312接触,防止出水管0323与立柱0312撞击产生震动和噪音。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03313为条状,并且第一凸起03313的延伸方向为立柱0312的延伸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起03313的形状可为环状,套设在出水管0323的外侧,避免出水管0323周向与其它结构部件接触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减震件0331的底面设有第二凸起03314,第二凸起03314位于泵体0320的进水管0324与底座0311之间。本实施例中,泵体0320的进水管0324为竖直设置,进水管0324为管体与快速接头0700的组合,便于进水管0324与水桶0600的出水管0323连接。第一减震件0331在对应进水管0324的位置设置第二凸起03314,第二凸起03314自第一减震件0331的底面向下凸起形成。泵体0320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带动进水管0324震动,进水管0324由于其四周与底座0311距离较近,容易因震动引发进水管0324与底座0311之间的撞击,第一凸起03313将进水管0324与底座0311隔开,有效避免进水管0324与底座0311接触,防止进水管0324与底座0311撞击产生震动和噪音。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03314为环状,套设在进水管0324的外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起03314的形状可为条状,并且第二凸起03314的延伸方向为进水管0324的延伸方向。避免进水管0324周向与其它结构部件接触即可。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110包括分隔板100、第一支撑板116和第二支撑板118,分隔板100适于分隔第一腔室0110和第二腔室0120;泵组件030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16上;第二支撑板118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16连接,另一端与分隔板100连接。本实施例中,分隔板100将机体0100内部分隔为两个腔室,第一腔室0110用于容纳饮水机冷罐130、泵体0320等出水零部件,第二腔室0120用于容纳水桶0600,第一支撑板116通过第二支撑板118的支撑设置于分隔板100上,即第一支撑板116与其两侧的第二支撑板118围成拱形结构设置在分隔板100上,第一支撑板116与第二支撑板118均位于第一腔室0110内,泵组件0300、冷罐130等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6上,第二支撑板118、第一支撑板116与分隔板100之间的空间可利用作为线束、管路等容纳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6、第二支撑板118与隔板可为分体式板件,通过后期拼装组合形成完整的支撑件110,也可为整体的一体成型。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饮水机还包括定位柱0400和螺钉0500,第一支撑板116设有第一连接孔0221,支座0310设有对应第一连接孔0221的第二连接孔,定位柱0400适于将第一连接孔0221和第二连接孔连接;第二支撑板118设有第三连接孔0231,支座0310设有对应第三连接孔0231的第四连接孔,螺钉0500适于将第三连接孔0231和第四连接孔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便于自动化装配,预先在底座0311和第一支撑板116、第二支撑板118上设置相对应的连接孔,定位柱0400将对应的第一连接孔0221和第二连接孔连接,以此先将支座0310定位到支撑件110上,起到核心定位作用。再通过螺钉0500将对应的第三连接孔0231和第四连接孔连接,进一步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同时定位柱0400还能够防止运输或者工作时固定仅螺钉0500受力,增强连接固定的稳定性,还可以起到辅助自动化安装的定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18垂直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6的边缘,因此第一连接孔0221与第三连接孔023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定位柱0400实现泵组件0300与支撑件110在水平方向的限位固定,螺钉0500实现泵组件0300与支撑件110在竖直方向的限位固定。而且为保证支座0310与第一支撑件110的连接牢固,在底座0311与第一支撑件110上还设有连接孔,通过螺钉0500等紧固件连接。
供水装置的基础功能包括制冷、制热与进出水的功能,制冷系统包括冷罐、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干燥过滤管等部件,制冷系统零部件较多,且与热罐之间需要保持相应的高度、距离等位置关系,在模块化设计时是最难攻克的难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请参阅图7至图18,包括水路板120、冷罐130以及热罐140。
为了方便对技术方案的描述,本实施例中定义竖直方向为水路组件底部至顶部之间的方向,横向方向为水路组件左侧至右侧之间的方向,纵向方向为水路组件前侧至后侧之间的方向。
分隔板100形成有第一顶面102,第一顶面102相对平整或者具有安装位置,用于固定热罐140等结构。分隔板100为板状结构或者至少顶部平整的其它异形结构。
第一支撑板116设置在分隔板100的上方且连接于第一顶面102,第一支撑板116和第一顶面102之间形成有容纳区112。第一支撑板116背向分隔板10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114,第二顶面114处可以安装冷罐130等其它结构。
冷罐13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热罐14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冷罐130和热罐140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6的不同侧。同时,水路板120内部形成有多条水路,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连接,可以使水在冷罐130以及热罐140内出入。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设置在第二顶面114处,第一支撑板116可以确保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具有高度差,进而确保冷罐130内的水在自重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出水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罐130与冷罐130的出水口之间具有至少50cm的高度差,可以使冷罐130的出水流量达到1.2L/min。
分隔板100和第一支撑板116组成主体框架结构,第一支撑板116可以确定冷罐130与热罐140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同时,分隔板100和第一支撑板116有助于增加水路组件的体积,可以预留更多部件的安装位置。
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减少了水管的设置,不仅提升了水路组件的密封性,还提升了组装过程的便捷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第一支撑板116设置在分隔板100的上方且连接于第一顶面102,第一支撑板116与第一顶面102之间形成的容纳区112,容纳区112可以用于放置热罐140等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支撑板118,第二支撑板1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16的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116和两个第二支撑板118形成拱形的结构,两个第二支撑板118和第一支撑板116之间的位置形成容纳区112,热罐140以及下文提到的压缩机17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第一支撑板116远离第一顶面102的一侧形成第二顶面114,冷罐130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16的上方。
第一支撑板116以及第二支撑板118可以将冷罐130和热罐140按照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组装时较为方便。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组装效率较高,提升了水路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120内形成有第一水路122、第二水路124、第三水路126和第四水路128。
第一水路122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一出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罐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140补充水源。
第二水路124形成有第二进水口1244和第二出水口1242,第二进水口1244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用以接收冷罐130内的饮用水。
第三水路126形成有第三进水口1262和第三出水口1264,第三进水口1262连通于热罐140的出水口,热水沿着第三出水口1264流出。
第四水路128形成有第四进水口1282和第四出水口1284,第四进水口1282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冷水沿着第四出水口1284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冷罐130具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二进水口1244,用于向热罐140补充饮用水,其中另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四进水口1282,用以向第四水路128提供冷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120还包括其它水路,以实现冷水和热水的流动以及循环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罐140的进水口,第二进水口1244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二出水口1242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150。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接收外部饮用水,饮用水一部分留在冷罐130的冰胆内,另一部分沿着第二水路124流入存水弯150内。第一进水口1222连通于存水弯150,进而向热罐140内补充饮用水。存水弯150可以避免冷罐130与热罐140直接连接,进而避免两者之间出现热量交换,有助于降低水路组件的能耗。同时,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二出水口1242相邻设置,可以使水路组件的供水管线更加精简,有助于模块化组装以及缩小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水弯150形成有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以及第三支口156,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和第三支口156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支口152连通于第一进水口1222,第二支口154连通于第二出水口1242,第三支口156适于释放温水,第一支口152和第二支口154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158。
可以理解的是,在防串温水路158内,饮用水暂时蓄积,可以阻挡热罐140内的热量向冷罐130内传递,可以避免冷罐130内的温度升高,进而降低了水路组件的能耗。与此同时,在存水弯150处,饮用水接收来自热罐140内的热量形成温水,温水可以沿着第三支口156释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水温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串温水路158为迂回水路,防串温水路158在第一支口152和第二支口154之间形成U型管结构,U型管内形成U型水柱,可以避免热量在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二进水口1244之间传递,进而防止热罐140和冷罐130之间出现串温。
需要说明的是,存水弯150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6的一侧,不会增加支撑件110的高度,可以保持水路组件的结构紧凑。
以下内容对存水弯150设计的必要性、工作原理以及角度设置进行详细描述:
存水弯150设计的必要性:第一水路122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一出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罐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140补充水源。热罐140内的水温升高时,热水的体积会发生膨胀,水的温度加热到90摄氏度以上时,热水膨胀系数在5%至10%之间。因此,在热罐140内注满水时,加热后膨胀的热水将会沿着第一水路122倒流,导致第一水路122、第二水路124以及冷罐130内的水温上升,即出现串温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能耗。
存水弯150的工作原理:在热罐140的进水水路上设置具有一定容积的存水弯150,热水升温膨胀后,膨胀的部分可以进入存水弯150内暂存,热水不会沿着热罐140的进水水路(即第一水路122和第二水路124)倒流至冷罐130,可以避免出现串温现象。
假设存水弯150的容量为Q1,热罐140的容量为Q2,水加热后的膨胀系数为K,水的温度加热到90摄氏度以上时,膨胀系数K在5%至10%之间。热罐140内的水加热升温时,为了避免热水倒流,则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Q1≥K*Q2
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存水弯150的容量Q1可以更大一些,优选:
Q1≥2*K*Q2
即,存水弯150预留2倍的膨胀容量。
存水弯150的角度设置:在热罐140的容量为1000ml,防串温水路158的容量为80ml以及进水温度为25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在第一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0,防串温水路158与热罐140的进水水路水平连通,即不存在防串温结构,第二水路124内的进水温度可以达到53摄氏度,存在严重的串温现象。
在第二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1,防串温水路158与热罐140的进水水路呈45°连通,即防串温水路158倾斜设置,第二水路124内的进水温度可以达到35摄氏度,存在串温现象。
在第三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2,防串温水路158与热罐140的进水水路呈90°连通,即防串温水路158为U型水路时,第二水路124内的进水温度为26摄氏度,与初始进水温度25摄氏度相比,基本不存在串温现象,因此优选具有竖直结构的U型防串温水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串温水路158为设置有单向阀的水路,能够避免热罐140内的热量传递至冷罐130内。
水路板12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冷罐130连接于水路板120背向第二顶面114的一侧,热罐140连接于水路板120背向冷罐130的一侧,进而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在水路板12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板116对应于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1162和避让缺口1164。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形成有导管,导管穿设于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然后连接于水路板120,此时不需要设置多余的供水管线。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支撑板116上形成有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的情况下,水路板120、冷罐130以及热罐140之间的组装效率更高,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水路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组件上还设置有电控盒160,电控盒160用于对水路组件的进出水以及温度进行控制。第一支撑板116上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实现电控盒160的组装,电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支撑板116上的空闲区域,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精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10的一侧设置有线扣1182,在第一支撑板116上安装有电控盒160的情况下,电控盒160内的排线插设在线扣1182内,线扣1182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简洁。
可以理解的是,线扣1182靠近电控盒160所在的位置设置,能够使连接电控盒160的排线集中布设在一起,避免排线凌乱,有助于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支撑件110用以维持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障冷罐130的出水量。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可以在热罐140的下方设置引脚或者支腿等,确保热罐140与水路板120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支撑件110的总高度为H1,热罐的高度为H2,H1与H2的比值在1~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110构成了水路组件的主框架,在主框架的高度确定时,可以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横向方向,分隔板100的长度为L1,支撑件110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水路组件的主框架由支撑件110的第二支撑板118与分隔板100的两侧固定形成,为了方便分隔板100与第二支撑板118的自动化装配,避免组装时产生干涉,第一支撑板116的整体长度要小于分隔板100的长度。同时,第一支撑板116的下方形成有放置热罐140的容纳区112,第一支撑板116的整体长度还要满足容纳区112的尺寸要求,因此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纵向方向,分隔板的宽度为W1,两个第二支撑板11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的宽度为W2,第二侧板的宽度为W3,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连接于第二进水口1244,用于向热罐140内补充饮用水。冷罐130还连接于第四进水口1282,用于将冷罐130内冷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热罐140连接于水路板120上的第三进水口1262,用以将热罐140内的热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热罐140还连接于水路板120上的第一出水口1224,用以接收外部饮用水。
为了提高水路组件整体模块的强度以及实现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的连接,分隔板100需要覆盖上述进、出水口所处的孔位,进而提高水路组件整体模块的连接强度。
防串温水路是上下迂回设置的水路,第一支撑板116需要避开该结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第一支撑板116的一侧宽度较小。因此,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包括冷罐130以及热罐140,可以为用户提供冷水、温水和热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组件包括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170、蒸发器以及散热器等。蒸发器和散热器连接于压缩机170,压缩机170工作时对空气施加压力,空气受到挤压后温度上升,热量沿着散热器向外部辐射。散热后的空气体积再次增大时,温度急剧降低,在蒸发器处形成低温循环。蒸发器设置在冷罐130内,可以降低冷罐130内的水温。散热器包括迂回设置的散热管等,设置在支撑件110的一侧,压缩机17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散热器和压缩机170均不会增加水路组件的体积,在模块化组装后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第四出水口1284用于向用户提供冷水,第三出水口1264用于向用户提供冷水,第三支口156用于向用户提供温水,为了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第三出水口1264、第四出水口1284以及第三支口156同向设置,方便了转接水路板以及水龙头的安装,提升了水路组件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出水口1264、第四出水口1284以及第三支口156均向上开口设置,转接水路板自上至下扣合在第三出水口1264、第四出水口1284以及第三支口156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装置,包括机壳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机壳内形成机仓,水路组件设置在机仓内。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130设置在第二顶面114处,第二支撑板118可以确保冷罐130与热罐140之间具有高度差,进而确保冷罐130内的水在自重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出水量。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组装效率较高,提升了水路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和供水装置,水路组件包括冷罐130、热罐140以及水路板120,分隔板100上形成有第一顶面102,第一支撑板116安装在第一顶面102处,第一支撑板116和第一顶面102之间形成有容纳区112,第一支撑板116背向第一顶面10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114。热罐140安装在第一顶面102上且位于容纳区112内,冷罐安130装在第一支撑板116的第二顶面114,热罐140和冷罐130之间采用水路板120连接。通过在分隔板100上设置第二支撑板118,可以保持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的高度差,确保冷罐130顺利出水,水路板120连接于冷罐130和热罐140,减少了水管连接时的漏水情况,不仅可以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还可以使水路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二支撑板1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16的边缘。第一支撑板116和两个第二支撑板118形成拱形的结构,两个第二支撑板118和第一支撑板116之间的位置形成容纳区112,热罐140以及下文提到的压缩机170设置在容纳区112内。第一支撑板116远离第一顶面102的一侧形成第二顶面114,冷罐130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16的上方。支撑件110包括第一支撑板116以及第二支撑板118,可以将冷罐130和热罐140按照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组装时较为方便。冷罐130和热罐140之间通过水路板120连接,组装效率较高,提升了水路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在水路板120内形成有第一水路122、第二水路124、第三水路126和第四水路128的情况下,第一水路122形成有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一出水口1224,第一出水口1224连通于热罐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140补充水源。第二水路124形成有第二进水口1244和第二出水口1242,第二进水口1244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用以接收冷罐130内的饮用水。第三水路126形成有第三进水口1262和第三出水口1264,第三进水口1262连通于热罐140的出水口,热水沿着第三出水口1264流出。第四水路128形成有第四进水口1282和第四出水口1284,第四进水口1282连通于冷罐130的出水口,冷水沿着第四出水口1284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冷罐130具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二进水口1244,用于向热罐140补充饮用水,其中另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四进水口1282,用以向第四水路128提供冷水。
在存水弯150形成有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以及第三支口156的情况下,第一支口152、第二支口154和第三支口156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支口152连通于第一进水口1222,第二支口154连通于第二出水口1242,第三支口156适于释放温水,第一支口152和第二支口154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158。在防串温水路158内,饮用水暂时蓄积,可以阻挡热罐140内的热量向冷罐130内传递,可以避免冷罐130内的温度升高,进而降低了水路组件的能耗。与此同时,在存水弯150处,饮用水接收来自热罐140内的热量形成温水,温水可以沿着第三支口156释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水温选择。
在防串温水路158为上下迂回设置的水路的情况下,防串温水路158在第一支口152和第二支口154之间形成U型管结构,U型管内形成U型水柱,可以避免热量在第一进水口1222和第二进水口1244之间传递,进而防止热罐140和冷罐130之间出现串温。需要说明的是,存水弯150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6的一侧,不会增加支撑件110的高度,可以保持水路组件的结构紧凑。
在防串温水路158为设置有单向阀的水路的情况下,单向阀能够避免热罐140内的热量传递至冷罐130内。
在水路板120连接于第二顶面114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板116对应于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热罐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形成有导管,导管穿设于通孔1162或者避让缺口1164的位置,然后连接于水路板120。水路板120、冷罐130以及热罐140之间的组装效率更高,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水路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在水路组件上还设置有电控盒160的情况下,电控盒160用于对水路组件的进出水以及温度进行控制。第一支撑板116上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实现电控盒160的组装,电控盒预留扣位1166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支撑板116上的空闲区域,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精简。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适于将所述机体内部自上而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适于放置水桶;
泵组件,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所述泵组件包括支座和泵体,所述支座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泵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所述泵组件还包括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套设于所述泵体的外侧,且所述减震部件与所述支座连接;
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套设于所述泵体的泵头端,且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所述支座上;
所述减震部件还包括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套设于所述泵体的电机端,且所述第二减震件与所述支座连接;
所述支座包括底座和立柱,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多根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多根所述立柱围设于所述第一减震件的外侧,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二减震件连接;
所述第一减震件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泵体的出水管与所述立柱之间;
所述第一减震件的底面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泵体的进水管与所述底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朝向所述支座的一侧设有定位筋,多个所述定位筋之间构造出减震腔,所述定位筋与所述支座嵌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设有所述电机端的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适于分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第一支撑板,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隔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柱,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支座设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定位柱适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
螺钉,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支座设有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螺钉适于将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路组件,所述水路组件包括:
冷罐,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背向所述分隔板的一侧面;
热罐,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
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水路,所述水路连通于所述冷罐和所述热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包括:
第一水路,形成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
第二水路,形成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第三水路,形成有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于所述热罐的出水口;
第四水路,形成有第四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于所述冷罐的出水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
CN202210186608.2A 2022-02-28 2022-02-28 饮水机 Active CN114601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6608.2A CN114601334B (zh) 2022-02-28 2022-02-28 饮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6608.2A CN114601334B (zh) 2022-02-28 2022-02-28 饮水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1334A CN114601334A (zh) 2022-06-10
CN114601334B true CN114601334B (zh) 2023-10-27

Family

ID=81859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6608.2A Active CN114601334B (zh) 2022-02-28 2022-02-28 饮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133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00199U (zh) * 2015-03-30 2015-09-02 林�建 一种水桶下放式饮水机
CN207821670U (zh) * 2017-07-11 2018-09-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台式直饮机
CN209733550U (zh) * 2019-01-18 2019-12-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1820738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1820741A (zh) * 2020-07-06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4027703A (zh) * 2021-09-15 2022-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和净饮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9317B1 (ja) * 2013-03-26 2014-06-25 株式会社コスモライフ 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00199U (zh) * 2015-03-30 2015-09-02 林�建 一种水桶下放式饮水机
CN207821670U (zh) * 2017-07-11 2018-09-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台式直饮机
CN209733550U (zh) * 2019-01-18 2019-12-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1820738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1820741A (zh) * 2020-07-06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4027703A (zh) * 2021-09-15 2022-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和净饮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1334A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539054A (ja) 冷熱および/または温熱蓄熱器
CN217013609U (zh)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CN114601334B (zh) 饮水机
CN217013600U (zh) 饮水机
CN217013607U (zh) 供水组件、机壳及饮水机
CN114601333B (zh) 饮水设备
CN114601336B (zh) 饮水设备
CN217243816U (zh) 泵组件及饮水机
CN217447412U (zh) 饮水机门体及饮水机
CN106196345B (zh) 用于多联机空调的切换装置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空调
CN114607011B (zh)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WO2023159620A1 (zh) 饮水机
CN114562835B (zh) 冷凝器、水路组件及饮水设备
CN114557602B (zh) 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CN217031691U (zh) 安装组件、水路组件及供水机
CN114557599A (zh) 饮水设备
CN217013580U (zh) 饮水机
CN114561999B (zh) 机壳及供水设备
CN217013597U (zh) 饮水机
CN217243789U (zh) 饮水机
CN114788644B (zh) 饮水设备
WO2023159626A1 (zh) 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CN217685884U (zh) 供热水箱设备
WO2023159600A1 (zh) 饮水设备
WO2023159628A1 (zh) 机壳及供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