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3609U -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3609U
CN217013609U CN202220421323.8U CN202220421323U CN217013609U CN 217013609 U CN217013609 U CN 217013609U CN 202220421323 U CN202220421323 U CN 202220421323U CN 217013609 U CN217013609 U CN 217013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way
supply assembly
water supply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13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棋荣
覃生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13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3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3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3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水供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供水组件及饮水机,供水组件包括转接水路板和杀菌部件,转接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汇水水路以及多个导水水路,每个所述导水水路均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不同的所述进水口适于连接至不同的供水口,所述汇水水路连通于全部的所述出水口且形成有取水口;杀菌部件内部形成有杀菌管路,所述杀菌管路连通于所述取水口。供水组件通过一个取水口就可以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取水口连接于杀菌部件的杀菌管路,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杀菌,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进而确保饮用水的健康与卫生。

Description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水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冷、热功能的饮水机也得以广泛地应用。饮水机的基础功能包括制冷、制热与出水的功能,由于不同组件之间没有明确的强连接关联性,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只能通过软管进行水路系统的连接。相关技术中,饮水机的冷罐和热罐通过水路系统连通,水路系统内空气不流通,是细菌良好的生长环境。在长时间下容易导致饮水机细菌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供水组件,转接水路板上形成有导水水路和汇水水路,汇水水路连通于全部的出水口且形成有取水口,取水口处设置有杀菌部件,可以对水路系统的饮用水进行杀菌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饮水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包括:
转接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汇水水路以及多个导水水路,每个所述导水水路均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不同的所述进水口适于连接至不同的供水口,所述汇水水路连通于全部的所述出水口且形成有取水口;
杀菌部件,内部形成有杀菌管路,所述杀菌管路连通于所述取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循环水路,连通于所述多个导水水路中的至少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导水水路至少包括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所述循环水路连通于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且适于使所述热水水路内的液体向所述冷水水路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循环水泵,连通于所述循环水路和所述热水水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循环水泵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循环水路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一一对应的安装口,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插接于所述安装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循环水路与所述转接水路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导水水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抽水泵安装件,连接于所述转接水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接水路板上形成有限位件,所述循环水泵插设在所述限位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包括机壳、水路组件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所述水路组件和所述供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水路组件形成有多个供水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包括转接水路板和杀菌部件,转接水路板内部形成有多个导水水路,每个导水水路均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不同的进水口适于连接不同的供水口,不同的出水口适于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转接水路板内还形成有汇水水路,汇水水路连通于全部的出水口且形成有取水口,供水组件通过一个取水口就可以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取水口连接于杀菌部件的杀菌管路,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杀菌,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进而确保饮用水的健康与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以及供水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立体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的立体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的立体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托与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托和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托和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立体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板的A-A剖面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一;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二;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存水弯的防串温水路的角度设置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
100、转接水路板;102、导水水路;1022、热水水路;1024、冷水水路;1026、温水水路;1028、汇水水路;104、进水口;106、出水口;108、取水口;
110、循环水路;
120、循环水泵;122、限位件;124、进水管;126、出水管;128、密封圈;
130、抽水泵;132、抽水泵安装件;
140、阀门;
150、杀菌部件;
200、机壳;202、第一壳体;2022、定位孔;2024、触压开关;2026、卡扣件;204、第二壳体;2042、容纳腔;2044、扣位;
210、水路组件;212、供水口;220、水龙头;
0100、中托;0102、第一顶面;
0110、支撑件;0112、容纳区;0114、第二顶面;0116、顶板;01162、通孔;01164、避让缺口;01166、电控盒预留扣位;0118、侧板;01182、线扣;
0120、水路板;0122、第三水路;01222、第三进水口;01224、第四出水口;0124、第四水路;01244、第四进水口;01242、第四出水口;0126、第五水路;01262、第五进水口;01264、第五出水口;0128、第六水路;01282、第六进水口;01284、第六出水口;
0130、冷罐;
0140、热罐;
0150、存水弯;0152、第一支口;0154、第二支口;0156、第三支口;0158、防串温水路;
0160、电控盒;
017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请参阅图1至图6,包括转接水路板100和杀菌部件150。
饮水机包括但不限于是立式饮水机、壁挂式饮水机以及管线饮水机等,饮水机包括水龙头220、机壳200、供水组件以及水路组件210等。
需要说明的是,供水组件直接连通于水龙头220以及水路组件210的供水口212,水路组件210和水龙头220之间不需要通过软管连接,可以避免出现漏接、错接、打折以及高温异味的情况,而且转接水路板100不需要人工绑扎或者紧固,使用时密封性较好。
与此同时,转接水路板100可以安装在饮水机的前壳上,在组装饮水机的前壳和侧壳时,可以使供水组件与水路组件210以及侧壳快速连接,装配效率较高,且自动化程度较高。
转接水路板100内部形成有多个导水水路102,每个导水水路102均形成有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6。水路组件210形成有多个供水口212,不同的供水口212可以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多个导水水路102的进水口104适于一一对应连接至水路组件210的供水口212。转接水路板100的出水口106适于连通至水龙头220,可以将不同温度的饮用水输送至水龙头220处,用户可以在水龙头220处根据需要取水。
供水组件还包括杀菌部件150,杀菌部件150内部形成有杀菌管路,杀菌管路连通于出水口106。
可以理解的是,在供水组件上设置杀菌部件150,可以对出水口106流出的饮用水进行杀菌,进而提升饮用水的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杀菌部件150可以是超声波杀菌部件,也可以是UV杀菌部件,利用超声波气泡的破裂压力或者光能对饮用水进行杀菌,提升了饮用水的品质。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杀菌部件150设置在导水水路102上,杀菌管路与出水口106连通,导水水路102内的饮用水经过杀菌部件150后,再流动至出水口106处排出。在该实施例中,杀菌部件150的数量与导水水路102的数量相同。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杀菌部件150设置在出水口106处,导水水路102内的饮用水到达出水口106后,再流动至杀菌管路内,饮用水经过杀菌之后流出。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转接水路板100内还形成有汇水水路1028,汇水水路1028连通于全部的出水口106,可以将不同导水水路102内的饮用水汇集在一起。汇水水路1028形成有取水口108,杀菌管路连通于取水口108。汇水水路1028内的饮用水流经取水口108之后,再进入杀菌管路,然后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三种实施例中,每个导水水路102上均设置有阀门140,根据用户的选择,每次只允许一个导水水路102导通,流入汇水水路1028的液体温度是单一的,不存在串温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140均为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电控的形式使导水水路102在导通状态和封堵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还包括循环水路110,循环水路110连通于多个导水水路102中的至少两个。
可以理解的是,水路系统内部相互连通,部分水路上可能设置有阀门等结构,调整阀门的工作状态,可以使水路系统内部保持畅通。
循环水路110可以使一个或者多个导水水路102内的液体流向其它导水水路102,能够形成自循环的水路系统。循环水路110可以使水路系统内部的液体循环流动,可以对水路系统进行全面冲洗,进而避免水路系统内滋生细菌,有助于提升饮用水的洁净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循环水路110的通断可以进行控制,能够在导通状态和封堵状态下进行切换。
在封堵状态下,多个导水水路102之间的液体不能互相流通,导水水路102实现基本的供水功能。
在导通状态下,可以形成自循环的水路系统,导水水路102不向水龙头220供水,只进行水路系统内部的冲洗,冲洗结束后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出水口106排出循环液体。当然,在冲洗频率较高时,水路系统没有细菌滋生,循环用水可以继续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水路110与转接水路板100一体成型,第一方面可以降低供水组件的生产成本,第二方面可以提升供水组件的装配效率,第三方面减少了管路间的连接结构,能够避免供水组件出现漏水现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水路110为独立的管路,循环水路110设置在转接水路板100的一侧,循环水路110连接于不同导水水路102。当然,循环水路110可以包括多个支口,从而连接于多个导水水路102。
可以理解的是,循环水路110是软硅胶管或者塑料管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导水水路102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水水路102至少包括热水水路1022、冷水水路1024以及温水水路1026等,热水水路1022用以向用户提供热水,水温在70摄氏度至90摄氏度之间,冷水水路1024用于向用户提供冷水,水温在2摄氏度至10摄氏度之间,温水水路1026用于向用户提供温水,水温在冷水和热水之间。
循环水路110连通于热水水路1022和冷水水路1024,可以使热水水路1022内的液体向冷水水路1024内流动,利用热水进行水路系统的冲洗和杀菌。
可以理解的是,循环水路110在冲洗水路系统时,热水的流动方向是确定的,高温热水可以消灭水路系统内的细菌,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循环水路110将热水水路1022内的热水抽出,热水沿着循环水路110流动至冷水水路1024,然后回流至冷罐,冷罐内的液体再次流动至温水水路1026以及热罐,水路系统利用热水形成自循环杀菌,充分提升了水路系统的干净与卫生。
需要说明的是,水路系统内循环的热水可以重复利用,也可以在出水口106处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组件还包括循环水泵120,循环水泵120设置在循环水路110上。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循环水泵120的启闭状态,可以使循环水路110在导通状态和封堵状态之间切换。启动循环水泵120时,循环水路110导通,且循环水路110内的液体流动方向是确定的,例如将热水抽向冷水水路1024。关闭循环水泵120时,循环水路110堵塞,不同导水水路102之间不进行液体流动,可以避免出现串温现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水泵120连通于循环水路110和热水水路1022,可以将热水水路1022内的热水抽向循环水路11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水泵120连通于循环水路110和冷水水路1024,可以将循环水路110内的热水抽向冷水水路1024。
由上述可知,循环水泵120不局限于设置在循环水路110上,还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水路之间,此时循环水泵120的功能依旧可以得到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水路110上形成有安装口,循环水泵120包括进水管124和出水管126,安装口的数量与进水管124和出水管126的总数量相同,进水管124和出水管126一一对应插接于安装口。
可以理解的是,循环水泵120通过插接的形式连接于循环水路110,装配效率较高。与此同时,进水管124、出水管126与循环水路110之间不需要设置多余的软管,不需要进行人工绑扎,可以避免出现漏水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124、出水管126与安装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128,密封圈128可以增加供水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密封圈128可以为硅胶圈、橡胶圈等,采用柔性过盈配置以及端面密封的双重密封设计,可以增加公差容错性及密封性,能够满足多接杆的自动化生产作业。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口向上开口设置,进水管124和出水管126设置在循环水泵120的下方,循环水泵120自上至下插接在循环水路110上,装配过程较为简单。
与此同时,在循环水泵120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更换循环水泵120,有助于降低检修的难度,操作时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水路板100上形成有限位件122,循环水泵120插设在限位件122内,限位件122可以增加循环水泵12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件122形成有插槽,插槽可以支撑循环水泵120的外侧壁。限位件122可以在装配循环水泵120时起到定位作用,还可以在使用时起到支撑循环水泵120的作用。
在循环水泵120插接于循环水路110时,通过螺钉或者其他易于拆卸的结构将循环水泵120固定在限位件122内,一方面可以提升循环水泵12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更换循环水泵12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循环水路110连通于转接水路板100的至少两个导水水路102,可以形成自循环冲洗的水路系统,可以抑制水路系统内细菌滋生,进而提升饮用水的品质。
在导水水路102包括热水水路1022、冷水水路1024以及温水水路1026的情况下,饮水机的机壳200上设置有多个触压开关,多个触压开关一一对应连接于阀门140,分别控制热水水路1022、冷水水路1024以及温水水路1026出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还包括抽水泵安装件132,抽水泵安装件132连接于转接水路板100,适于对抽水泵130进行固定。
在相关技术中,抽水泵130吊装在水路组件210的中托上,工人在装配饮水机时需要弯腰安装抽水泵130,工作时较为辛苦,且装配效率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接水路板100上设置有抽水泵安装件132,可以将抽水泵130固定在转接水路板100上,降低了工人组装时的难度,提升了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水泵安装件132为水泵罩,水泵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扣合连接之后形成具有空腔的水泵罩。第一罩体连接于转接水路板100,第二罩体通过螺丝连接于第一罩体,抽水泵130设置在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抽水泵130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转接水路板100上连接有硅胶密封圈,抽水泵130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插接于硅胶密封圈,可以实现自动化组装,装配效率较高,而且抽水泵130使用时的噪音较小。
相关技术中,密封圈分为O型圈和环形硅胶圈。其中,O型圈适合与塑料杆连接,在具有一定壁厚时可以设计成凹槽装配O型圈,环形硅胶圈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硬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涉及抽水泵塑料连接杆,无法优选O型圈凹槽设计,只能选用硅胶圈过盈装配的方式。然而,硬件过盈连接对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在单接杆使用硅胶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制程管控勉强达到公差要求,在多接杆的使用环境下,公差叠加,难以精确管控,因此极易发生密封不良而漏水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柔性过盈配置以及端面密封的双重密封设计,可以增加公差容错性及密封性,能够满足多接杆的自动化生产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请参阅图1至图6,包括机壳200、水路组件21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
供水组件和水路组件210均设置在机壳200内,水路组件210形成有多个供水口212,多个进水口104一一对应连接于多个供水口212,进而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引用水。
可以理解的是,饮水机包括供水组件,多个导水水路102通过出水口106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循环水路110连通于至少两个导水水路102时,可以形成自循环的水路系统,能够使一个或者多个导水水路102内的液体流向其它导水水路102,无需借助外部管路就可以实现水路系统的自循环冲洗,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滋生,进而确保饮用水的健康与卫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200包括第一壳体202和第二壳体204,第一壳体20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04。
第一壳体202上形成有定位孔2022,定位孔2022用于安装水龙头220,定位孔2022的形状、尺寸以及数量与水龙头220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2022的数量为一个,此时第一壳体202上仅安装一个水龙头220,通过对转接水路板100进行设计,可以向用户提供一种或者多种温度的饮用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202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壳体202上安装有多个水龙头220,不同水龙头220可以释放不同水温的饮用水。
供水组件连接于第一壳体202,转接水路板100的出水口106连通于水龙头220。
机壳200还包括第二壳体204,第二壳体204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2042,第一壳体202可拆卸连接于开口,用于封闭容纳腔204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202和第二壳体204构成机壳200的主体结构,第一壳体202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壳体204的开口位置,容纳腔2042内适于放置水路组件130和储水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4沿开口的边缘设有端板,第一壳体202的边缘与端板卡扣连接。在第一壳体202的边缘处设置有卡扣件2026,端板上形成有扣位2044,卡扣件2026与扣位2044装配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口212向上设置,进水口104向下设置,第一壳体202与第二壳体204自上至下扣合,扣位2044形成有竖向的限位槽,卡扣件2026向外伸出,装配连接于扣位2044。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件2026以及扣位2044的数量均为多个,卡扣件2026与扣位2044一一对应设置,以保证第一壳体202和第二壳体204的稳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水机,水龙头220安装在第一壳体202上,用于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2背向转接水路板100的一侧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和底部,顶部形成有定位孔2022,水龙头220安装在顶部处,水龙头220的出水口向底部所在的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底部形成支撑平台,用户在取水时将水杯放在底部处,顶部处的水龙头220释放不同温度的饮用水。水杯放置在底部处,用户取水时不用时时刻刻握持水杯,提升了使用时的舒适性。与此同时,供水口212可以向水龙头220提供热水,用户在获取热水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水杯放置在底部处,用户获取热水时不需要用手握持,提升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还形成有凹槽,凹槽用于容纳水杯的杯底,可以对杯底形成限位作用,可以避免水杯在接水过程中出现滑动,提升了饮水机的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接水件,接水件设置在底部靠近顶部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接水件的顶部形成有接水槽,接水槽用以接收水杯内溅出或者溢出的饮用水,避免饮用水直接洒落在室内,提升了饮水机的干净与卫生。
需要说明的是,接水件的接水槽与上文提到的凹槽可以同时设置,两者具有兼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2的壳顶形成有避让槽,饮水机还包括触压开关2024,触压开关2024设置在避让槽内,可以通过触压开关2024控制导水水路102的导通与封堵状态。
相关技术中,水龙头220的出水口向下或者倾斜向下设置,水龙头220的位置较低时,用户需要弯腰才能启闭水龙头220,取水时身体负担较大。在第一壳体202的壳顶设置有触压开关2024,用户正常站立就可以对触压开关2024进行操作,使用时较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210,请参阅图7至图18,还包括中托0100、支撑件0110、水路板0120、冷罐0130以及热罐0140。
为了方便对技术方案的描述,本实施例中定义竖直方向为水路组件210底部至顶部之间的方向,横向方向为水路组件210左侧至右侧之间的方向,纵向方向为水路组件210前侧至后侧之间的方向。
中托0100形成有第一顶面0102,第一顶面0102相对平整或者具有安装位置,用于固定热罐0140以及压缩机0170等结构。中托0100为板状结构或者至少顶部平整的其它异形结构。
支撑件0110设置在中托0100的上方且连接于第一顶面0102,支撑件0110和第一顶面0102之间形成有容纳区0112。支撑件0110背向中托010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顶面0114,第二顶面0114处可以安装冷罐0130等其它结构。
冷罐0130连接于第二顶面0114,热罐0140设置在容纳区0112内,冷罐0130和热罐0140设置在支撑件0110的不同侧。同时,水路板0120内部形成有多条水路,冷罐0130和热罐0140之间通过水路连接,可以使水在冷罐0130以及热罐0140内出入。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0130设置在第二顶面0114处,支撑件0110可以确保冷罐0130与热罐0140之间具有高度差,进而确保冷罐0130内的水在自重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出水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罐0130与冷罐的出水口之间具有至少50cm的高度差,可以使冷罐0130的出水流量达到1.2L/min。
中托0100和支撑件0110组成主体框架结构,支撑件0110可以确定冷罐0130与热罐0140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水路组件210的模块化组装。同时,中托0100和支撑件0110有助于增加水路组件210的体积,可以预留更多部件的安装位置。
冷罐0130与热罐0140之间通过水路板0120连接,减少了水管的设置,不仅提升了水路组件的密封性,还提升了组装过程的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支撑件0110设置在中托0100的上方且连接于第一顶面0102,支撑件0110与第一顶面0102之间形成的容纳区0112,容纳区0112可以用于放置热罐0140等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0110包括顶板0116和侧板0118,侧板01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于顶板0116的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顶板0116和两个侧板0118形成拱形的结构,两个侧板0118和顶板0116之间的位置形成容纳区0112,热罐0140以及下文提到的压缩机0170设置在容纳区0112内。顶板0116远离第一顶面0102的一侧形成第二顶面0114,冷罐0130安装在顶板0116的上方。
支撑件0110包括顶板0116以及侧板0118,可以将冷罐0130和热罐0140按照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组装时较为方便。冷罐0130和热罐0140之间通过水路板0120连接,组装效率较高,提升了水路组件的防漏水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0120内形成有第三水路0122、第四水路0124、第五水路0126和第六水路0128。
第三水路0122形成有第三进水口01222和第三出水口01224,第三出水口01224连通于热罐0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0140补充水源。
第四水路0124形成有第四进水口01244和第四出水口01242,第四进水口01244连通于冷罐0130的出水口,用以接收冷罐0130内的饮用水。
第五水路0126形成有第五进水口01262和第五出水口01264,第五进水口01262连通于热罐0140的出水口,热水沿着第五出水口01264流出。
第六水路0128形成有第六进水口01282和第六出水口01284,第六进水口01282连通于冷罐0130的出水口,冷水沿着第六出水口01284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冷罐0130具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四进水口01244,用于向热罐0140补充饮用水,其中另一个出水口连通于第六进水口01282,用以向第六水路0128提供冷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0120还包括其它水路,以实现冷水和热水的流动以及循环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第三出水口01224连通于热罐0140的进水口,第四进水口01244连通于冷罐0130的出水口,第三进水口01222和第四出水口01242相邻设置且连接于存水弯0150。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0130接收外部饮用水,饮用水一部分留在冷罐0130的冰胆内,另一部分沿着第四水路0124流入存水弯0150内。第三进水口01222连通于存水弯0150,进而向热罐0140内补充饮用水。存水弯0150可以避免冷罐0130与热罐0140直接连接,进而避免两者之间出现串温,有助于降低水路组件的能耗。同时,第三进水口01222和第四出水口01242相邻设置,可以使水路组件的供水管线更加精简,有助于模块化组装以及缩小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水弯0150形成有第一支口0152、第二支口0154以及第三支口0156,第一支口0152、第二支口0154和第三支口0156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支口0152连通于第三进水口01222,第二支口0154连通于第四出水口01242,第三支口0156适于释放温水,第一支口0152和第二支口0154之间形成有防串温水路0158。
可以理解的是,在防串温水路0158内,饮用水暂时蓄积,可以阻挡热罐0140内的热量向冷罐0130内传递,可以避免冷罐0130内的温度升高,进而降低了水路组件的能耗。与此同时,在存水弯0150处,饮用水接收来自热罐0140内的热量形成温水,温水可以沿着第三支口0156释放,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水温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串温水路0158为迂回水路,防串温水路0158在第一支口0152和第二支口0154之间形成U型管结构,U型管内形成U型水柱,可以避免热量在第三进水口01222和第四出水口01242之间传递,进而防止热罐0140和冷罐0130之间出现串温。
需要说明的是,存水弯0150设置在顶板0116的一侧,不会增加支撑件0110的高度,可以保持水路组件的结构紧凑。
以下内容对存水弯0150设计的必要性、工作原理以及角度设置进行详细描述:
存水弯0150设计的必要性:第三水路0122形成有第三进水口01222和第三出水口01224,第三出水口01224连通于热罐0140的进水口,用于向热罐0140补充水源。热罐0140内的水温升高时,热水的体积会发生膨胀,水的温度加热到90摄氏度以上时,热水膨胀系数在5%至10%之间。因此,在热罐0140内注满水时,加热后膨胀的热水将会沿着第三水路0122倒流,导致第三水路0122、第四水路0124以及冷罐0130内的水温上升,即出现串温现象,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增加了不必要的能耗。
存水弯0150的工作原理:在热罐0140的进水水路上设置具有一定容积的存水弯0150,热水升温膨胀后,膨胀的部分可以进入存水弯0150内暂存,热水不会沿着热罐0140的进水水路倒流至冷罐0130,可以避免出现串温现象。
假设存水弯0150的容量为Q1,热罐0140的容量为Q2,水加热后的膨胀系数为K,水的温度加热到90摄氏度以上时,膨胀系数K在5%至10%之间。热罐0140内的水加热升温时,为了避免热水倒流,则需要满足以下关系:
Q1≥K*Q2
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存水弯0150的容量Q1可以更大一些,优选:
Q1≥2*K*Q2
即,存水弯0150预留2倍的膨胀容量。
存水弯0150的角度设置:在热罐0140的容量为1000ml,防串温水路0158的容量为80ml以及进水温度为25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在第一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6,防串温水路0158与热罐0140的进水水路水平连通,即不存在防串温结构,第四水路0124内的进水温度可以达到53摄氏度,存在严重的串温现象。
在第二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7,防串温水路0158与热罐0140的进水水路呈45°连通,即防串温水路0158倾斜设置,第四水路0124内的进水温度可以达到35摄氏度,存在串温现象。
在第三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8,防串温水路0158与热罐0140的进水水路呈90°连通,即防串温水路0158为U型水路时,第四水路0124内的进水温度为26摄氏度,与初始进水温度25摄氏度相比,基本不存在串温现象,因此优选具有竖直结构的U型防串温水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串温水路0158为设置有单向阀的水路,能够避免热罐0140内的热量传递至冷罐0130内。
水路板0120连接于第二顶面0114,冷罐0130连接于水路板0120背向第二顶面0114的一侧,热罐0140连接于水路板0120背向冷罐0130的一侧,进而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在水路板0120连接于第二顶面0114的情况下,顶板0116对应于热罐0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形成有通孔01162和避让缺口01164。热罐014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形成有导管,导管穿设于通孔01162或者避让缺口01164,然后连接于水路板0120,此时不需要设置多余的供水管线。
可以理解的是,在顶板0116上形成有通孔01162或者避让缺口01164的情况下,水路板0120、冷罐0130以及热罐0140之间的组装效率更高,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水路组件的自动化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组件上还设置有电控盒0160,电控盒0160用于对水路组件的进出水以及温度进行控制。顶板0116上形成有电控盒预留扣位01166,可以实现电控盒0160的组装,电控盒预留扣位01166可以充分利用顶板0116上的空闲区域,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精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0110的一侧设置有线扣01182,在顶板0116上安装有电控盒0160的情况下,电控盒0160内的排线插设在线扣01182内,线扣01182可以使水路组件更加简洁。
可以理解的是,线扣01182靠近电控盒0160所在的位置设置,能够使连接电控盒0160的排线集中布设在一起,避免排线凌乱,有助于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
支撑件0110用以维持冷罐0130和热罐01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障冷罐0130的出水量。冷罐0130和热罐0140之间通过水路板0120连接,可以在热罐0140的下方设置引脚或者支腿等,确保热罐0140与水路板0120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支撑件0110与中托0100的总高度为H1,热罐的高度为H2,H1与H2的比值在1~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0110与中托0100构成了水路组件的主框架,在主框架的高度确定时,可以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横向方向,中托0100的长度为L1,支撑件0110的长度为L2,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水路组件的主框架由支撑件0110的侧板0118与中托0100的两侧固定形成,为了方便中托0100与侧板0118的自动化装配,避免组装时产生干涉,支撑件0110的整体长度要小于中托0100的长度。同时,支撑件0110的下方形成有放置热罐0140的容纳区0112,支撑件0110的整体长度还要满足容纳区0112的尺寸要求,因此L1与L2的比值在1~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纵向方向,中托0100的宽度为W1,两个侧板0118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的宽度为W2,第二侧板的宽度为W3,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冷罐0130连接于第四进水口01244,用于向热罐0140内补充饮用水。冷罐0130还连接于第六进水口01282,用于将冷罐0130内冷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热罐0140连接于水路板0120上的第五进水口01262,用以将热罐0140内的热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热罐0140还连接于水路板0120上的第三出水口01224,用以接收外部饮用水。
为了提高水路组件整体模块的强度以及实现冷罐0130与热罐0140之间的连接,中托0100需要覆盖上述进、出水口所处的孔位,进而提高水路组件整体模块的连接强度。
防串温水路0158是上下迂回设置的水路,顶板0116需要避开该结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支撑件0110的一侧宽度较小。因此,W1与W2的比值在1~10之间,W2与W3的比值在1~5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包括冷罐0130以及热罐0140,第五出水口01264形成热水的供水口212,第六出水口01284形成冷水的供水口212,第三支口0156形成温水的供水口212,不同的供水口212连接于转接水路板100,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组件包括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0170、蒸发器以及冷凝器等。蒸发器和冷凝器连接于压缩机0170,压缩机0170工作时对冷媒施加压力,冷媒受到挤压后温度上升,热量沿着冷凝器向外部辐射。散热后的空气体积再次增大时,温度急剧降低,在蒸发器处形成低温循环。蒸发器设置在冷罐0130内,可以降低冷罐0130内的水温。冷凝器包括迂回设置的冷凝管等,设置在支撑件0110的一侧,压缩机0170设置在容纳区0112内,冷凝器和压缩机0170均不会增加水路组件的体积,在模块化组装后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路组件210,第六出水口01284用于向用户提供冷水,适于冷水水路1024,第五出水口01264用于向用户提供热水,适于连通热水水路1022,第三支口0156用于向用户提供温水,适于连通温水水路1026。为了实现水路组件的模块化组装,第五出水口01264、第六出水口01284以及第三支口0156同向设置,方便了转接水路板100以及水龙头的安装,提升了水路组件210的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出水口01264、第六出水口01284以及第三支口0156均向上开口设置,转接水路板100自上至下扣合在第五出水口01264、第六出水口01284以及第三支口0156上。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水组件和饮水机,供水组件包括转接水路板100和杀菌部件150,转接水路板100内部形成有多个导水水路102,每个导水水路102均形成有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6,不同的进水口104适于连接不同的供水口212,不同的出水口106适于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转接水路板100内还形成有汇水水路2028,汇水水路2028连通于全部的出水口106且形成有取水口108,供水组件通过一个取水口108就可以提供不同温度的饮用水。取水口108连接于杀菌部件150的杀菌管路,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杀菌,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进而确保饮用水的健康与卫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接水路板,内部形成有汇水水路以及多个导水水路,每个所述导水水路均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不同的所述进水口适于连接至不同的供水口,所述汇水水路连通于全部的所述出水口且形成有取水口;
杀菌部件,内部形成有杀菌管路,所述杀菌管路连通于所述取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水路,连通于所述多个导水水路中的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水水路至少包括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所述循环水路连通于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且适于使所述热水水路内的液体向所述冷水水路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水泵,连通于所述循环水路和所述热水水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循环水路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一一对应的安装口,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插接于所述安装口。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路与所述转接水路板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水水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抽水泵安装件,连接于所述转接水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水路板上形成有限位件,所述循环水泵插设在所述限位件内。
10.一种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水路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供水组件,所述水路组件和所述供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水路组件形成有多个供水口。
CN202220421323.8U 2022-02-28 2022-02-28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Active CN217013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1323.8U CN217013609U (zh) 2022-02-28 2022-02-28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1323.8U CN217013609U (zh) 2022-02-28 2022-02-28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3609U true CN217013609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1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1323.8U Active CN217013609U (zh) 2022-02-28 2022-02-28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36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7011A (zh) * 2022-02-28 2022-06-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WO2023159632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7011A (zh) * 2022-02-28 2022-06-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WO2023159632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CN114607011B (zh) * 2022-02-28 2023-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013609U (zh) 供水组件及饮水机
US8341975B2 (en) Water dispenser
CN114607011B (zh)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CN217013607U (zh) 供水组件、机壳及饮水机
CN210408115U (zh) 饮水机的冰胆组件和饮水机
WO2023159632A1 (zh)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CN114601336B (zh) 饮水设备
CN114601333B (zh) 饮水设备
CN217013600U (zh) 饮水机
CN215190942U (zh) 上水器
CN114561999B (zh) 机壳及供水设备
CN217013597U (zh) 饮水机
CN217013580U (zh) 饮水机
CN217243789U (zh) 饮水机
WO2023159628A1 (zh) 机壳及供水设备
CN114788644B (zh) 饮水设备
CN217031691U (zh) 安装组件、水路组件及供水机
CN114158927A (zh) 多功能饮水机
CN114557602B (zh) 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WO2023159629A1 (zh) 饮水设备
WO2023159600A1 (zh) 饮水设备
WO2023159626A1 (zh) 水路组件及供水装置
WO2023159623A1 (zh) 饮水设备
CN217447412U (zh) 饮水机门体及饮水机
CN112137539B (zh) 一种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