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63C - 编辑设备与编辑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编辑设备与编辑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963C CN1145963C CNB971205787A CN97120578A CN1145963C CN 1145963 C CN1145963 C CN 1145963C CN B971205787 A CNB971205787 A CN B971205787A CN 97120578 A CN97120578 A CN 97120578A CN 1145963 C CN1145963 C CN 11459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editor
- editing
- channel data
- particular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2465 Methanethiol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710134383 Methanethiol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2907 Acrosin-binding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42536 Apis mellifera Venom serine protease 3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56551 Homo sapiens Acrosin-binding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33868 Homo sapiens EVA1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1798 Protein eva-1 homolog 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10674 Tenebrio molitor SP2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6—Insert-edit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9—Table of content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 G11B2020/10592—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ultichannel signal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sector, i.e. the minimal addressable physical data unit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11B2220/2529—Mini-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5—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indexing information or metadata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编辑录在记录媒体多声道数据的编辑设备,在针对特定声道数据执行编辑处理时,再现包括特定声道数据的预定数据单位长度并把它存入存储器,在存储器上执行编辑操作,从存储器读出编辑操作后的预定数据单位长度,并把它再录到记录媒体上,由此可针对预定数据单位长度较短或更短的数据执行复制、移动、交换、擦除等编辑处理。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辑设备。例如,本发明适用于编辑已录制在磁光盘设备上的音频数据的场合。本发明通过从记录媒体读取编辑前部分的音频数据并在处理后把数据记录在编辑后部分,能编辑多声道之间的音频数据。
通常,在磁光盘设备中,以簇为单元记录连续的音频数据,而以用户目录(UTOC)控制被录的音频数据。
图1A、1B、1C与1D是表示簇结构的简图。磁光盘设备对音频压缩电路输入连续输入的左右声道音频数据,并分别以预定周期(11.61毫秒)使音频数据成块。此外,在以块为单位相对时间轴压缩音频数据后,如图1D所示多路复用左右声道的音频数据(L和R)。此后,把相对于时间轴压缩的、双声道周期为11.61毫秒的音频数据称为声频组。
如图1C所示,磁光盘设备用连续的11个声频组形成一个声频帧。如图1D所示,把一个声频帧分配给两个扇区。此外,如图1A所示,把三个连接扇区L和一个分扇区S加到配有音频数据的32个扇区,由36个扇区组成一个簇。顺便说一下,连接扇区L是连接配有预定数据(无意义,用于代替音频数据)的簇的扇区,而分扇区S是配有分数据的扇区。
在图2所示的表格形式中,每个扇区由2352字节的数据和一个区构成,区用纵向地址“0”-“3”表示,分配给标题。就标题而言,12字节的纵向地址“0”-“2”的区分配给同步(sync)结构,而簇地址分配给连续的纵向地址“3”的第一和第二字节。另外,还要分配扇区的某个地址并记录磁光盘的模式。紧接标题形成2336字节的主数据区,把相对于时间轴压缩的音频数据以声频组为单位分配给该区。
根据这类磁光盘设备,以上述方法把连续输入的音频数据连续分配给某个簇,在未录区内连续记录音频数据,并在可擦区中连续重写和记录音频数据。这样,当难以将一连串音频数据记录到一个连续区时,就要以簇为单位把剩余的音频数据记录在其它可录区或可擦区里。
以簇为单位的音频数据记录,根据该磁光盘,在磁光盘内周侧形成记录区,用记录在控制区的控制数据控制音频数据。
根据该磁光盘,把UTOC数据分配给控制数据。在装载磁光盘时,磁光盘设备得访问UTOC数据,若因切断电源、卸下磁光盘等要求重写UTOC时,则必须重写UTOC数据。
在UTOC数据中,第一到第四扇区像音频数据那样以扇区为单位来设置,而它们之间的第二到第四扇区则以任选方式设置。在图3的第一扇区(即扇区0)中,把簇地址连续分配给标题,之后把数据00h、记录设备制造商、记录模型代码(厂商代码、型号代码)、被录节目的开始号和结束号(第一TNO、最后TNO)等予以连续分配。
第一扇区相继配有盘标识数据(DISC.ID)、相对于槽表示节目区中缺陷区位置前面一条槽的指针(缺陷区指针:P-DFA)、表示空槽前面一条槽的指针(空槽指针:P-EMPTY) 以及表示节目区中可录区前面一条槽的指针(自由区指针:P-FRA)。
接着继续分配各指针(P-TNO1,……,P-TNO255),并在纵向地址“76”或后面的区中以8字节为单位分配各槽。这里,各槽都录有开始地址、结束地址、跟踪模式和连接指针(Link-p)。
这里,各指针(P-TNO1,……,P-TNO255)都对应于录在磁光盘上的乐曲并指定相应的槽地址。此外,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用簇地址、扇区地址和声频组指定连续音频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与记录结束位置。之后,把由开始和结束地址指定的记录单位作为部分。当把连续的音频信号划分记录到磁光盘的其它区时,连接指针(Link-p)指定一条对应于连续音频信号(包括连续部分)的槽。顺便捉一下,模式数据(跟踪模式)记录每个部分的一种模式。模式数据记录了禁止/许可复制、音频数据/计算机数据等等的标识数据。
因此,例如图4所示,当首先在未录音频数据的磁光盘上记录音频数据时,通过形成对应于各个音乐播放的P1、P2、P3和P4部分,把音频数据录在磁光盘上,从而通过指定代表可录区前面位置的指针(P-FRA),相继连续地播放第一、第二乐曲。在相依关系方面,在各别槽内连续记录了各部分P1、P2、P3与P4的开始和结束地址,并由各指针P-TNO1、P-TNO2、P-TNO3和P-TNO4指定各播放的槽。
顺便提一下,当在连续记录的音频数据中擦除第二乐曲时,磁光盘设备就把对应于擦除节目的槽连接到由P-FRA连接的最后一条槽。即指针(P-FRA)类似于指针(P-FRA,P-TNO1,……P-TNO255)指定一条相应的槽。因此,根据该磁光盘设备,例如想擦除第二和第四乐曲,则相对于直到此时由指针(P-TNO1、P-TNO2,……)指定与部分P2和P4相一致的槽,根据连接指针连续地搜索其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和连接指针被记录在由P-FRA指定的可录区里的每条槽,并把这些槽连续接到最后槽。让可录区最后槽的连接指针指定控制第二和第四乐曲的槽来实现连接操作。
根据连接操作,被LINK-P搜索的最后槽的连接指针记录有零数据,重写该零数据以指定与被擦除第二乐曲相一致的槽,重写对应于第二乐曲的槽的连接指针以指定与想擦除的第四乐曲相一致的槽,而与第四乐曲相一致的槽的连接指针被记录有零数据。
在连接指针里记录零数据表示不存在连续的连接槽。
这样,根据磁光盘设备,以簇为单位记录音频数据,用UTOC控制被录的音频数据,即使进行反复录、擦,UTOC的重写也与录、擦相一致,因而可不连续地记录连续的音频数据并再现不连续记录的音频数据。这就是说,可以有效地利用磁光盘的节目区。
相反地,在编辑中,通过重写指针(P-TNO1,P-TNO2,……)或重写分别由指针(P-TNO1,P-TNO2,……)指定的槽,磁光盘设备改变了录在磁光盘中音频数据的播放次序。
如图5A和5B所示,例如若把图5A的第一乐曲的P1一分为二,就执行把第一乐曲分为两个乐曲的处理,结束地址由S2改为S3,但不变更由P-TNO1指定的槽的开始地址。由于无连续的槽,所以连接指针录有零数据。
此外,P-TNO2指定槽的开始地址由S2变为S3,结束地址由S4变为S2。由于无连续的槽,所以连接指针录有零数据。
图5A中。因只记录两首乐曲,故P-TNO3不指定某特定槽。然而,根据表示划分处理后状况的图5B,P-TNO3经编辑指定一条新槽,由此将S2记录到P-TNO3指定槽的开始地址,而把S4记录到其结束地址。因无连续的槽,故连接指针录有零数据。
通过像上述那样对U-TOC进行编辑,可对乐曲作划分处理。
顺便提一下,P-TNO2指定槽的开始与结束地址等于编辑后第三乐曲的开始与结束地址,所以通过,P-TNO3的指定经编辑后可指定P-TNO2指定的槽,P-TNO2经编辑可指定新槽,把S3录为P-TNO2新指定槽的开始地址,并把S2录为其结束地址。
附带说一下,在此情况下,P-TNO1指定槽的开始地址不变,但结束地址当然由S2变为S3。
这样,根据磁光盘设备,通过简单的重写UTOC处理,即能方便地以声频组为单位编辑音频数据。
能以这种方法通过UTOC控制执行的编辑处理,是一种以声频组为单位同时重排列双声道(左右声道)音频数据的处理。这样,当在常规磁光盘设备的诸声道间执行编辑处理时,必须相对于时间轴通过解压缩来编辑再现的音频数据,之后重录。
这样看来,能像在UTOC控制下执行编辑处理那样简便地执行声道间的编辑处理,故能进一步提高这类磁光盘设备的使用便利性。同时,通过增加若干可编辑的声道,用多声道编辑音频数据也是合适的。
本发明业已考虑了上述问题,而其一个目的正是提供一种能对多条声道之间的音频信号进行简单编辑的编辑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编辑设备,其中在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使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时分多路复用后予以记录,并相对于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所述编辑设备包括:
操作装置,用于指定第一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即用户指定的编辑前部分和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位置,即用户指定的编辑后部分;
再现装置,用于根据操作装置指定的编辑前部分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范围的多声道数据,并根据操作装置指定的编辑后部分的指定编辑位置,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后部分的多声道数据;
第一存贮装置,用于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装置再现的多声道数据存贮在编辑前部分:
第二存贮装置,用于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装置再现的多声道数据存贮在编辑后部分;
重写装置,用于从第一存贮装置读出构成用户指定的编辑前部分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并从对应于第二存贮装置存贮的编辑后部分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位置重写读出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及
记录装置,用于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贮装置后,把存到第二存贮装置的多声道数据再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之前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编辑方法,其中在把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把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时分多路复用予以记录,并针对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所述编辑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指定第一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即构成用户指定的编辑前部分和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位置即构成用户指定的编辑后部分:
根据指定的编辑前部分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范围的多声道数据,并根据指定步骤指定的指定编辑后部分的编辑位置,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编辑后部分的多声道数据;
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的编辑前部分的多声道数据存到第一存储器;
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的编辑后部分的多声道数据存到第二存储器;
从第一存储器读出构成用户指定编辑前部分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并从相应于存到第二存储器的编辑后部分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位置重写读出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及
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储器后,再把存到第二存储器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编辑设备,其中在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使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时分多路复用后予以记录,并针对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所述编辑设备包括:
操作装置,用于指定用户指定的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
再现装置,用用于根据操作装置指定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针对编辑范围再现多声道数据;
存贮装置,用于存贮已被再现装置以每个写数据单位再现的多声道数据;
擦除装置,用于从存贮装置擦除由用户指定其编辑范围的特定声道数据;及
记录装置,用于在存贮装置上擦除特定声道数据后,再把存到存贮装置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编辑方法,其中在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使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受时分多路复用而予以记录,并针对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所述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指定用户指定的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
根据指定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范围的多个声道数据;
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的多声道数据存到存储器;
从该存储器擦除用户指定其编辑范围的特定声道数据;及
在存储器中擦除特定声道数据后,再把存到存储器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图1A是解释一个簇的示意图,簇是记录在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写数据单位;
图1B是解释扇区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1C是解释声频组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1D是解释双声道数据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2是应用于本发明的扇区的构成图;
图3是表示U-TOC数据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控制数据;
图4是一个示意图它表示录制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节目;
图5A是一个示意图它表示录制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两首乐曲的节目;
图5B是对节日中两首乐曲的第一首乐曲执行划分处理后的示意图:
图6是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外观图;
图7是装在记录设备上的UNDO/REDO键的外观图;
图8是方框图,它解释应用于本发明的4声道记录与再现设备中的时分多路复用记录和再现:
图9A是示意图,它表示输入根据本发明记录设备的四声道中的第一声道;
图9B是示意图,它表示输入根据本发明记录设备的四声道中的第二声道;
图9C是示意图,它表示输入根据本发明记录设备的四声道中的第三声道:
图9D是示意图,它表示输入根据本发明记录设备的四声道中的第四声道;
图9E是表示对四声道输入信号执行时分多路复用的示意图;
图9F是示意图,它表示使时分多路复用信号对应于图1C所示声频组;
图9G是解释扇区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9H是解释簇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写数据单位;
图10A是示意图,它表示输入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双声道的第一声道;
图10B是示意图,它表示输入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的双声道的第二声道;
图10C是示意图,它表示对双声道输入信号执行时分多路复用;
图10D是示意图,它表示使分多路复用信号对应于图1C所示声频组:
图10E是解释扇区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10F是解释簇的示意图,它是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写数据单位:
图11A是示意图,它表示对一条声道的输入信号执行时分多路复用;
图11B是示意图,它表示使时分多路复用信号对应于图1C所示的声频组;
图11C是解释扇区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11D是解释放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写数据单位;
图12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两首乐曲的节目;
图12B是示意图,它表示对节目中两首乐曲的第一首执行复制处理;
图13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首乐曲的节目;
图13B是示意图,它表示对三首乐曲节目执行移动处理后的状况;
图14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首乐曲的节目;
图14B是示意图,它表示执行交换处理(交换节目中三首乐曲的第一与第三乐曲)后的状况;
图15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首乐曲的节目;
图15B是示意图,它表示对节目中三首乐曲第一乐曲执行擦除处理后的状况;
图16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首乐曲的节目;
图16B是示意图,它表示执行组合处理(把节目中三首乐曲的第一与第二首组合起来)后的状况;
图17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首乐曲的节目;
图17B是示意图,它表示对节目中三首乐曲的第一首执行划分处理后状况;
图18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个部分;
图18B是示意图,它表示执行插入处理(把划分P2插在三部分中两个部分P11与P12之间)后的状况;
图19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个部分;
图19B是示意图,它表示执行移动处理(在四个部分中移动两个部分P2与P3)后的状况;
图20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个部分;
图20B是示意图,它表示执行交换处理(在四个部分中交换两个部分P1与P3)后的状况;
图21A是示意图,它表示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三个部分;
图21B是示意图,它表示执行擦除处理(擦除三部分中间一部分P2)后的状况;
图22是编辑处理流程图,用于把根据本发明的多声道数据中一条声道数据的一部分移动或复制到其它声道数据;
图23A是解释簇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写数据单位;
图23B是解释扇区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23C是解释声频组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23D是解释4声道数据的示意图,它是记录在应用于本发明的记录媒体上的数据结构;
图23E是示意图,它表示按时序连续地重排4声道数据;
图24A是示意图,它表示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道数据中指定编辑前部分和编辑后部分;
图24B是示意图,它表示存储器在存贮了编辑前部分数据和编辑后部分数据后的内部状况;
图24C是示意图,它表示把存储器内部所示的编辑前部分1声道数据复制到编辑后部分3声道数据;
图24D是示意图,它解释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道数据中,把编辑前部分1声道数据复制到编辑后部分3声道数据的操作;
图25A是示意图,它表示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道数据中指定编辑前部分和编辑后部分;
图25B是示意图,它表示存储器在存贮了编辑前部分数据和编辑后部分数据后的内部状况;
图25C是示意图,它表示所谓的移动处理,即把存储器内部示意图所示的编辑前部分的1声道数据复制到编辑后部分的3声道数据,并在复制操作后擦除编辑前部分的1声道数据;
图25D是示意图,它解释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道数据中,把编辑前部分的1声逆数据移到编辑后部分的3声道数据;
图26是表示交换处理的流程图,用于将根据本发明的多声道数据的一声道数据的一部分同其它声道数据的一部分交换;
图27A是示意图,它表示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道数据中指定第一声道数据与第二声道数据;
图27B是示意图,它表示存储器在存贮了第一声道数据与第二声道数据后其内部的状况;
图27C是表示交换处理的示意图,其中由存储器内部示意图表示的第一声道数据同第二声道数据进行交换;
图27D是解释移动的示意图,其中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道数据中,第一与第二声道数据可相互交换;
图28是表示擦除处理的流程图,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多声道数据中擦除一部分一声道数据;
图29A示意性表示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道数据中指定准备擦除的声道数据;
图29B示意性表示存储器中存贮了被擦除与被指定声道数据时其内部的状况;
图29C是表示擦除处理的示意图,其中在存储器中把无声数据记录在准备擦除的一部分声道数据处;
图29D足示意图,它表示把以簇为单位在存储器上擦除的部分写在按时序连续排列的4声逆数据里;
图30是逃逸数据流程图,用于在执行UNDO/REDO处理过程中找机会恢复UNDO;
图31A是示意图,它表示编辑后部分数据逃逸到逃逸区;
图31B是示意图,它表示在逃逸处理后执行从编辑前部分到编辑后部分的编辑处理;
图31C是示意图,它表示返回编辑操作前已出现在编辑前部分的数据和已移到编辑后部分的数据,并返回在指定UNDO操作时在逃逸区逃到原来编辑后部分的数据;及
图32是表示指定UNDO处理时处理内容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总体构成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磁光盘设备的透视图。根据箭头A所示的磁光盘设备1,从侧面盘插口2插入盘盒3,盘盒3内的磁光盘上记录音频信号,并编辑和再现录在磁光盘上的音频信号。
这里,根据应用于磁光盘设备1的磁光盘,形成一种引导激光束的预制纹槽,在信息记录面上迂回向前,盘经驱动以预定孰速旋转,并以迂回向前的频率作基准可以检测激光束照射位置的地址。此外,以同心方式划分信息记录面,把外缘侧分配给节目区录制音频信号,而把内缘侧分配给控制区。按照该磁光盘,把控制数据录在控制区。控制数据由P-TOC(预控目录)和U-TOC构成,用于控制节目区:磁光盘被形成能以作为基准的UTOC数据访问PTOC区,UTOC利用上述参照图3的格式形成。
此外,把磁光盘设备1的顶面设置成操作面板,至少1声道的音频信号通过装在操作面板上部的连接器4而输入并记录在磁光盘中,再输出录制的音频信号。在磁光盘设备1中,在操作面板左侧对各声道设置主操作器5,操纵操作器5可调节音量等。
根据磁光盘设备1,在操作器5附近设置各种操作器7,在操作器7下边设置转盘(jog dial)8,在操作器7的上部设置显示面板9,这样,例如通过转盘8可以设置输入点、输出点等,同时确认显示面板9的显示内容。在转盘8旁边设置用于再现等功能的操作器10,操纵操作器10可记录和再现音频信号。
根据磁光盘设备1设置用于以这种方式设置输入点等的一个操作器7设置成Undo和Redo的操作器,反复按该操作器可执行Undo和Redo处理。
图7是一个平面图,它表示Undo和Redo的操作器7A,在用手指按压的操作器7A的上表而形成指示该操作器功能的“UNDO”显示,左上方转角部分形成窗口7B。窗口7B用装在其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照明为绿色,磁光盘设备1必要时把窗口7B照明成能向用户传递各种信息。
图8是方框图,它表示磁光盘设备1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构成。根据磁光盘设备1,模/数转换电路(A/D)12以输出数字音频信号的预定采样频率,让从连接器4输入的最大为4声道的音频信号SA1-SA4经受模//转换处理。
数据压缩电路13使模/数转换电路12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成块,即让它们经受频率为11.61毫秒的时分处理,并以每个块为单位运用数据压缩法压缩数字音频信号。
时间校正电路14把数据压缩电路13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一个数字音频信号DA1,并在系统控制电路15控制下相对于操作把它输出给数据总线BUS。
下面将说明以一个簇为单位使4声道输入的音频信号成块的步骤。如图9A-9H所示,在记录山连接器4输入的4声道音频信号SA1-SA4的过程中,时间校正电路14以11.61毫秒的频率让各个块经受连续循环的时分多路复用处理,从而形成图9E所示的数字音频信号DA1。
如图9F所示,磁光盘设备1用连续的两块数字音频信号DA1形成一个声频组,把连续的11个声频组分配给2个扇区。此外,如图9H所示,在32个连续扇区的前后加上成组的三个连接扇区L和一个分扇区S,由此构成1簇。顺便提一下,此时用22个声频组形成一个声频帧。
相反地,如图10A-10F所示,在记录2声道的音频信号SA1和SA2时,时间校正电路14同样以11.61毫秒的周期让各个块经受连续循环的时分多路复用处理,山此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
下面说明以一簇为单位使2声道输入的音频信号成块的步骤。
如图10D所示,类似于4声道的情况,磁光盘设备1用连续的2块形成一个声频组,且如图10E所示,把11个声频组分配给2个扇区。如图10F所示,在32个连续扇区的前后加上成组的连接扇区L和一个分扇区S,组成1簇。顺便说一下,像参照图1A-1D描述的立体声一样,此时也由11个声频组构成一个声频帧。
如图11A-11D所示,在记录1声道音频信号SA1时,通过连续在时间上以11.61毫秒周期排列各块,时间校正电路14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
此时也类似于4声道的情况,磁光盘设备1用连续的2块形成1个声频组,把11个声频组分配给2个扇区,如图11C所示。另外,在32个连续扇区的前后加上成组连接扇区L和一个分扇区S,构成一簇。此时同样类似于上述参照图1A-1D的立体声情况,由11个声频组构成一声频帧。附带说一下,关于声道数,分配给各个UTOC槽的模式数据(跟踪模式)由系统控制电路15设置,记录在磁光盘上。
相反地,在再现操作中,时间校正电路14把数据总线BUS连续输入的数字音频信号DA1解调成原来的数字音频信号,根据录在磁光盘上的音频信号格式,这是一种同记录相逆的操作,并在系统控制电路15控制下输出数字音频信号。
在再现操作时,数据解压缩电路18对时间校正电路14压缩并对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解压缩,这是对数据压缩电路13的逆操作。数/模转换电路(D/A)19让数据解压缩电路18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作数/模转换处理并输出音频信号SA1-SA4。
存储器20由各大容量存贮电路构成,在存储器控制电路21控制下工作,在记录操作中,输入和保持由时间校正电路14经数据总线BUS输出的数字音频信号DA1。此外,存储器20利用存储器控制电路21存贮了连接扇区L、分扇区S、各扇区标题、簇地址等内容,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1把这些数据加到上述参照图9A-9H、图10A-10F和图11A-11D的数字音频信号DA1,形成具有上述簇结构的记录数据。存储器20按与磁光盘旋转同步的时序以簇为单位把记录数据输出到数据总线BUS。
再现操作时,存储器20以簇为单位输入信号处理电路23经数据总线BUS输出的解码数据并作暂存。此外,通过除去解码数据里的标题等附加数据,输出数字音频信号DA1。
编辑操作时,在存储器控制电路21控制下,存储器20以簇为单位输入信号处理电路23输小的解码数据并作暂存。而且,通过以块为单位切换数字音频信号DA1的地址,根据编辑处理内容用存储器控制电路21输出的数据对它修正,可修正暂存的解码数据。此外,存储器20经数据总线BUS向信号处理电路23输出暂存解码数据。
盘单元22驱动旋转盘盒3内的磁光盘,此时用一光学头辐射激光束。此外,盘单元22用光学头接收激光束的反射光,并以磁光盘的预制纹槽作基准,根据接收的光量以预定转速驱动旋转磁光盘,检测激光束辐照位置的地址。
盘单元22以接收的反射光量作基准,执行跟踪控制和聚焦控制,并以激光束辐照位置的地址为基准,使光学头搜索系统控制电路15指定的记录与再现位置。通过搜索,盘单元22在装卸磁光盘时访问PTOC与UTOC,在记录、再现和编辑时访问节目区。
为了偏转反射光,盘单元22形成一再现信号,信号电平随偏转面的变化而变化,并由该再现信号形成一二进制信号。此外,盘单元22以二进制信号形成再现时钟,并通过再现时钟连续锁存二进制信号而形成再现数据。
记录时,盘单元22在系统控制电路15指定的记录与再现位置间歇地增大激光束光量。此时盘单元22用信号处理电路23输出的调制数据驱动调制线圈,在激光束辐照位置施加由调制线圈形成的调制磁场。这样,盘单元22应用热磁记录法记录调制的数据。
编辑时,盘单元22按需要重复上述的再现操作处理和记录操作处理,由此把再现数据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23,把信号处理电路23输出的调制数据记录到磁光盘。
在解码了盘单元22输出的再现数据后,信号处理电路23执行纠错处理,由此以再现数据形成PTOC与UTOC数据及解调数据,并输出到数据总线BUS。相反地,记录操作时,信号处理电路23把纠错码加到输出给数据总线BUS的记录数据,之后执行编码处理,由此形成调制数据并输出到盘单元22。此外,编辑操作时按需要重复上述的再现与记录操作处理,据此把解码数输出到存储器20,并由存储器20输出的记录数据形成调制数据后输出。
装载磁光盘时,TOC存储器24输入并保持信号处理电路23输出的PTOC与UTOC数据,必要时把保护的数据输出到系统控制电路15。而且,在记录和编辑操作中,在系统控制电路15的请求下,把保持的数据输出到系统控制电路15,修正保持的数据。此外,卸下磁光盘时,TOC存储器24把保持的UTOC数据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23,用UTOC数据修正磁光盘的UTOC。
系统控制电路15由微计算机构成,用于控制整个磁光盘设备1的操作,根据各操作器5、7、8和10的操作进行切换,并切换显示面板9的显示内容。
装上盘盒后,系统控制电路15通过驱动盘单元22把PTOC数据装入TOC存储器24。此外,根据装入TOC存储器24的PTOC数据驱动盘单元22,把连续的UTOC数据装入TOC存储器24。
此时通过操纵各操作器设置记录模式,用UTOC指针(P-FRA)连续搜索各槽,不断检测可录区的开始与结束地址,并用开始与结束地址驱动盘单元22。通过把时间校正电路14等的操作设置到记录操作的操作模式,系统控制电路(下称控制电路)15连续访问磁光盘的可录区,不断把输入的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上。此时,控制电路15驱动显示面板9显示记录时间周期、剩余可录时间周期等内容。
此外,记录操作结束后,控制电路15相对于音频信号的一个乐曲修正贮存在TOC存储器24里的UTOC数据。即,相对于记录音频信号一首乐曲的部分,修正指针(P-TNO1,…,P-TNO255)和对应的槽,由此把音频信号一首乐曲登录到UTOC。而且,还修正指定可录范围的指针(P-FRA),以从可录范围里删除记录音频信号的部分。
反之,若设置再现模式,就不断搜索指针(P-TNO1,…,P-TNO255)指定的各槽,检测连续对应各槽的开始与结束地址,并用检出地址驱动盘单元22。接着,控制电路15把时间校正电路14等的操作置成再现操作模式,从而连续再现录到磁光盘的音频信号并输出到外部设备。
此时,根据由存贮在TOC存储器24里的UTOC数据录到预定UTOC的内容,控制电路15在显示面板9上显示再现乐曲的曲名、乐曲号、再现时间周期等内容,选择地再现用户指定的乐曲与声道。
通过用户对转盘8和操作器7的操作,控制电路15接收诸如输入点、输出点等编辑点的设定,在指定了根据编辑点的再现后,选择地再现由编辑点指定的音频信号。
(1-1)编辑处理
用户选择编辑操作模式后,相对于乐曲一部分的编辑处理和声道间编辑操作,控制电路15根据用户操作执行以乐曲为单位的编辑处理。
以乐曲为单位的编辑处理就是由UTOC指针(P-TNO1,…,P-TNO255)单元执行的所谓UTOC编辑处理,在用户指定乐曲并选定编辑模式后执行。在以乐曲为单位的编辑操作中,控制电路15根据用户选择的操作执行复制、移动、交换、擦除、组合或划分等处理。
如图12A与12B所示,复制处理是把用户选择的乐曲复制到磁光盘可录区的处理,当指定了乐曲后,控制电路15用相应的指针(P-TNO1)访问TOC存储器24并检测被复制部分的开始地址S1与结束地址E1。此外,控制电路15把开始地址S1和结束地址E1作基准驱动单元22,在可存入存储器20的范围内以簇为单位再现磁光盘,把从信号处理电路23获得的解调数据存入存储器20。
如图12B所示,控制电路15根据指针(P-FRA)检测可录区,并以复制部分的地址S3作基准把存储器20保持的解压缩数据录到复制部分。控制电路15针对用户指定的乐曲重复再现与记录处理,此时把第一乐曲复制为第三乐曲。若存储器20的容量足够大,则不必重复再现与记录处理。
控制电路15接着访问TOC存储器24,把第三乐曲的开始地址S3和结束地址E3登录到指钊(P-TNO3)指定的槽中。
之后是图13A与13B所示的乐曲移动处理。移动处理是移动指定乐曲位置的处理,在指定乐曲后,控制电路15访问TOC存储器24,并重写由指定乐曲的指针(P-TNOX:(X=1-255))指定部分的地址。即,在第一、二、三指针P-TNO1、P-TNO2和P-TNO3连续指定了第一、二、三槽后,用第一、二、三指针P-TNO1、P-TNO2和P-TNO3重写地址以指定第二、三和一槽,并切换乐曲的次序。此时要注意,构成各槽内容的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和连接数据并不重写,但录在P-TNO里的槽号要重写。
之后如图14A与14B所示,交换处理是交换指定乐曲的处理,这同移动处理相似,控制电路15通过相对于指定乐曲重写由指针(P-TNOX:(X=1-255))指定的部分的地址,交换各乐曲的次序。
在图14A与14B情况中,交换并重写P-TNO1指定的槽号和P-TNO3指定的槽号。
如图15A与15B所示,擦除处理是擦除指定乐曲的处理,控制电路15执行TOC存储器24修正处理的逆处理,而修正处理是针对指定乐曲在复制操作中执行的。
即,控制电路15访问TOC存储器24,放弃由指针(P-TNO1,…,P-TNO255)指定的部分,这些指针用于指定第一乐曲部分(包括开始地址S1和结束地址E1),并把包括开始与结束地址S1和E1的槽加到可录区指针(P-FRA)所指定的槽。
如图16A与16B所示,组合处理是组合指定乐曲的处理,在指定了第一和第二乐曲后,控制电路15访问TOC存储器24,并把指定第二乐曲槽的地址设置到由第一乐曲指针P-TNO1指定的槽的连接指针LINK-P。修正第二乐曲指针P-TNO2,从而指定由P-TNO3所指定的槽。
此外,避免因把零数据录入P-TNO3而指定该槽。
如图17A与17B所示,划分处理是把一首乐曲分成多首乐曲的处理,在指定了第一乐曲后,控制电路15访问TOC存储器24,通过操纵转盘8,相对于第一乐曲槽修正输入编辑点的地址作为结束地址E11。
另外,把录到相应于第三乐曲的指针P-TNO3的槽号复制到P-TNO4,把录到相应于第二乐曲的指针P-TNO2的槽号复制到P-TNO3。此外,把P-EMPTY指定的空槽指定给相应于第二乐曲的指针P-TNO2,由此把划分处理形成的S11连续到E11记录为由指针P-TNO2指定的新槽的开始地址,而把E1记录为结束地址。尽管上述说明的处理相对于以一首乐曲为单位的各种编辑处理,但也可针对乐曲的细小部分执行各种编辑处理。
上述相对于乐曲一部分的编辑处理是所谓的UTOC编辑处理,用于以声频组(包括录在磁光盘中的单位)为单位编辑音频信号。在用户选定编辑模式后,通过以一首乐曲中的声频组为单位设定输入点IN、输出点OUT等,执行该处理。控制电路15按用户的选择操作执行插入、移动、交换或擦除处理。
如图18A与18B所示,在此情况下,插入处理是把独立的新部分插到一首乐曲里的处理,控制电路15通过操纵转盘8预先接收表示插入位置的指定处理点DEST,并把准备插入的乐曲播放录到磁光盘的可录区。控制电路15按录在磁光盘里的乐曲播放预先形成部分P2,并修正TOC存储器24的内容,从而把一首乐曲的部分P1分成两部分P11与P12,以处理点DEST为分界。此外,修正相应于部分P11与P12的连接指针,从而可连续搜索部分P11、P2和P12。
这里,相应于部分P11的槽控制着开始与结束地址S1和E1,连接指针指定相应于部分P2的槽。此外,相应于部分P2的槽控制着开始与结束地址S3和E3,连接指针指定相应于部分P12的槽。再者,相应于部分P12的槽控制着开始与结束地址S2和E2,对连接指针记录零。
顺便说一下,虽然根据图18B,P2似乎要插入,而部分P12似乎要移位,但实际上,它们都田在图18A所示的位置,只是按上述方法简单地重写U-TOC信息。
之后,图19A与19B示意表示执行移动处理。
移动处理是在一首乐曲中移动被去掉和移动的一部分的处理,此时控制电路15也通过操纵转盘8,预先接收表示输入点IN、输出点OUT和移动终点的指定处理点DEST。控制电路15把一首乐曲的一部分分成四部分P1、P2、P3和P4,以输入点IN、输出点OUT和处理点DEST为界,并在TOC存储器24里登录各个部分。此外,把连接指针置于各部分之间,从而可把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的部分连续再现到处理点DEST。
如图20A与20B所示,交换处理是在一首乐曲中交换各部分的处理,此时控制电路15也修正TOC存储器24的内容,执行类似移动处理的交换处理。
如图21A与21B所示,擦除处理是擦除一首乐曲中一部分的处理,此时,控制电路15也预先接收表示擦除开始与结束位置的输入点IN和输出点OUT的终点。控制电路15把一首乐曲的该部分分为三部分P1、P2和P3,并以输入点IN和输出点OUT为界,在TOC存储器24里登录各个部分。此外,相对于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的该部分,设置相应插口的连接指针,从而可搜索表示可录区的指针(P-FRA),并把连接指针置于各部分P1与P3之间,通过省略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的该部分执行再现操作。虽然示意性叙述了要在图21B中移位的部分P3,但实际上,部分P3仍留在图21A所示的位置,只把部分P2作为自由区登录到P-FEA。
(1-2)声道间的编辑处理
当在磁光盘中记录4声道音频信号时,声道间的编辑处理是以声频组为单位在4声道音频信号间用某一间隔执行的编辑处理,当用户以一首乐曲或乐曲间的声频组为单位设置输入点IN、输出点OUT等而选定编辑模式时,就执行该处理。例如,在分别向各声道分配各乐器的乐曲演奏并对其它乐曲重复、交换或添加各乐曲演奏部分时,就执行编辑处理。
当把2声道或1声道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时,在声道间执行的编辑处理类似于把4声道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的处理状况。
如图9A-9H所示,在把4声道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时,根据磁光盘设备1,通过让4声道音频信号经受时分多路复用而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并连续循环地把数字音频信号DA1的各个块分配给声频组。反之,当如图10A-10F所示把2声道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时,根据磁光盘设备1,通过让2声道音频信号经受时分多路复用而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并连续循环地把数字音频信号DA1的各个块分配给声频组。此外,当如图11A-11D所示把1声道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时,根据磁光盘设备1,用时分法把1声道音频信号成块来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并连续循环地把数字音频信号DA1的各个块分配给声频组。
磁光盘设备1根据把4声道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的状况,执行声道间的编辑处理。此外,当把2声道或1声道音频信号录到磁光盘时,类似于相对数字音频信号DA1把4声道信号录到磁光盘的状况,即经受时间轴多路复用(即时分),由此提高了使用上的便利性。
就声道间的编辑处理而言,控制电路15执行同用户选择操作相一致的复制、移动、交换或擦除处理。
像上述参照图9A-9H说明的一样,如图23A所示,从盘内缘向外缘,在盘上以簇为单位记录压缩的音频信号。
如图23B所示,1簇包括36个扇区,前4扇区用于连接区,在后32扇区记录分数据和压缩的主音频数据。
如图23C所示,在一对2扇区处形成11个声频组,可把2声道数据录到1个声频组。那么在考虑4声道记录时,以图23D所示的形式在盘上录制数据。
现在,分配给1簇主音频数据的扇区包括32个扇区,所以可记录每簇(每条声道的块)32 2 11(SG)2=88数据。
为便于后面的说明,如图23E所示,把各个声道数据分配为纵向的数据行,由此示出像时间上依次连续再现的图像(所谓的带状记录媒体像)。
下面,图23E的图像相应于图24A、25A、27A和28A。
当用户在声道间的编辑处理中选择复制或移动模式时,控制电路15执行图22所示的处理步骤。顺便提一下,复制处理是在用户指定声道处理点DEST及以后用户所指定的某一声道的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复制音频信号的处理,而移动处理则是在用户指定声道的处理点DEST及以后用户所指定的某条声道的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复制音频信号并擦除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相应声道的处理。
下面参照图22的流程图和图24A-24D说明执行声道间复制或移动处理的步骤。
用户利用转盘等工具指定输入点IN(即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即编辑前部分声道的编辑完成点),并按下述方法以指定编辑点为基准确定存入存储器的数据的开始点与完成点。
例如,若用户指定的输入点IN(编辑开始点)位于第48簇地址、第12扇区地址、第2声频组(以后定为(48、12、2)),作为基准存在存储器里(48,00,01),即再现第48簇、0扇区地址、第1声频组的数据,并存入该存储器里。由于写入存储器的单位是簇的单位,故执行这一操作。
同样地,例如当用户指定的输出点OUT(编辑完成点)位于第49簇地址,第11扇区地址、A声频组(以后定为(49,11,A))作为存入存储器的基准时,数据达到(49,36,0A),即再现第49簇、第36扇区地址和A声频组并存入存储器。
根据上述例子,2簇(对应于图24A的n簇)数据被累积在存储器里(参照图22的SP2和SP3以及图24A与24B)。
接着用户利用转盘等工具在编辑后部分指定DEST(即处理点),以指定处理点作为基准,按下述方法确定存入存储器的数据的开始与完成点。
开始与完成点的设置取决于由输入点IN(即指定编辑前部分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即指定编辑前部分的编辑完成点)确定的数据量。
因此,这样来确定设置,从而可保证0簇、31扇区地址与8声频组的数据对应于完成点(位于第49簇地址、第11扇区地址与A声频组)与开始点(位于第48簇地址、第12扇区地址与2声频组)之差。
根据上述例子,虽然看起来可在存储器里存储最大为1簇的数据,因为数据量不到1簇,但是实际上,把DEST点置于该簇结束附近。必须存贮连续处理的簇。
这样,集中到DEST,在编辑后部分产生读开始簇和读完簇(对应于图24A的m簇),从而能充分确保由输入点IN(即编辑前部分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即编辑完成点)确定的数据量,以读开始与读完簇作基准,执行再现操作,并把再现的数据存入存储器20(参照图22的SP4、SP5及图24A与24B)。
在上述处理中,有一点须引起注意,虽然用户仅针对某特定声道指定了作为编辑前部分数据的范围,但是对存储器的数据扩展还包括了用户指定特定声道而伴随的其它声道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把写数据单位确定为簇的单位,因此准备编辑其长度短于簇长度的数据时,要在存储器上一次存贮包括编辑前部分短数据的整簇。
在把短数据存入存储器后,在存储器里执行对它的编辑操作,完成编辑操作后,再次执行以簇为单位的写操作。
在存入存储器20的编辑前部分的数据中间,从存储器读出用户指定复制部分的声道数据,并被复制到复制部分的声道数据里(参见图22的SP6和图24C)。
复制处理后,m簇由存储器读出并重写到盘上它原来所居的位置(图22的SPT)。
应当理解,执行上述处理的结果是,只把声道3的数据重写到编辑前部分,的声道1的数据,相对于图24D所示的其它声道数据不作改变。
在上述复制处理中,虽然只执行读操作而相对于编辑前部分的数据不执行写操作,但在执行移动处理时,可通过擦除编辑前部分的数据来实现移动处理。
根据图22的步骤SP8,确定用户是指定复制处理还是移动处理,若确定是复制处理,则在SP9步确定是否完成了全部编辑操作。当用户在图22的SP8步指定移动处理时,就用零数据替代某一位置的全部数据,而该位置对应于存储器上的输入点IN(即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即编辑完成点)(图24C的阴影部分),由此仪该部分变得无声。
附带说一下,在复制处理的情况下,若由输入点IN(即指定编辑前部分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即其编辑完成点)确定的数据量远远超过存储器22的容量,就执行上述图22的步骤SP2、SP3、SP4、SP5、SP6、SP7、SP8与SP9,直到相对于全部簇连续完成了复制处理。
顺便提一下,尽管针对4声道数据说明了编辑处理,但也可针对2声道和1声道的音频信号执行类似的编辑处理,即把编辑前与编辑后部分的数据累加到存储器里,以声频组为单位在存储器中执行实际的编辑操作,并在编辑处理后以簇为单位重录数据。
下面参照图26的流程图和图27A-27D的示意图说明执行声道间交换处理的步骤。
用户用转盘等工具把输入点IN(声道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编辑完成点)指定为第一声道数据,并以指定编辑点作基准设置存入存储器的数据的开始点与完成点。
根据输入点IN(指定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指定编辑完成点)确定要在记录媒体上读的开始点与完成点,再现数据,并把再现的数据存入存储器22。
此时不仅是第一声道数据而且多路复用的第二到第四声道数据都随之存入(图26的SP22、SP23和图27B)。
接着,用户用转盘等工具把处理点DEST指定为第三声道数据,以指定处理点作基准,按下述方法设置存入存储器的该数据的开始点与完成点。
根据开始点与完成点的设置,确保某个区域相当于由输入点IN(指定第一声道数据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其编辑完成点)确定的数据量。顺便提一下,存储器上确保的数据区取决于DEST的位置,即上述的处理点。
确定根据DEST(处理点)要在记录媒体上读的开始点与完成点,再现数据,并把再现的数据入存储器22。
此时不仅第一声道数据,且连多路复用的第二到第四声道数据都随之存入存储器22(图26的SP24与SP25步及图27B)。
在存入存储器20的第一声道数据之间从该存储器读出用户指定的所需声道数据,使之逃逸到第一寄存器(未示出),而且第三声道数据也由该存储器逃逸到第二寄存器(未示出)。
用图27C所示的逃逸数据在存储器上执行交换处理(参见图26的SP26和图27C)。
执行交换处理后,以簇为单位从存储器读出对应于第一声道数据的数据,并重录在原来位置上,且以簇为单位从存储器读出对应于第三声道数据的数据,重录在原来的位置(参见图26的SP27和图27D)。
附带说一下,看起来记录操作似乎是仅针对图27D中阴影部分进行的,实际上包含在同一块里的所有声道数据都重写(图27D中用粗线包围的所有部分)。
顺便提一下,在输入点IN(设置第一声道数据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编辑完成点)确定了数据量后,按交换处理执行图26的步骤SP22-SP28,直到相对于所有簇连续完成交换处理。
顺便提一下,虽然相对于4声道数据说明了编辑处理,但自然可以同样以簇为单位也对2声道和1声道的音频信号实行交换处理。
下面参照图28的流程图和图29A-29D的示意图说明执行某预定声道擦除处理的步骤。
用户用转盘等工具指定输入点IN(准备执行擦除处理的声道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其编辑完成点),以指定编辑点为基准,设置要存入存储器的数据的再现开始点与完成点。
根据输入点IN(设置编辑开始点)与输出点OUT(设置编辑完成点)确定要在记录媒体上读出的再现开始点与完成点,再现数据,并把再现数据存入存储器22(图28的SP32、SP33步和图29A)。
此时不仅是指定擦除的第一声道数据,而且连相应于多路复用第一声道数据的第二到第四声道数据都被存贮。
在存入存储器20的第一声道数据中间,把零数据写到用户指定的所需声道数据里(图29C和图28的SP34步)。
在零数据记录处理后,以簇为单位从存储器读出对应于第一声道数据的数据,把它录在原来位置上(参见图28的SP35步和图29D)。
顺便提一下,虽然记录操作似乎仅对图29D中阴影部分执行的,但实际上包含在同一块内的所有声道数据都被重写(图27D用粗线包围的所有部分)。
顺便说一下,若山输入点IN(擦除设定范围内第一声道数据的编辑开始点)和输出点OUT确定的数据量远远超过存储器22的容量,则根据交换处理执行图28的步骤SP32-SP36,直到相对于所有簇连续完成了交换处理。
(1-3)Undo处理
根据系统控制电路15,当在执行各种编辑处理后操纵图7所示Undo操作器7A按下时,则与按压操作一致地重复Undo与Redo处理。
根据图12A与12B-21A与21B所示的编辑处理,在上述编辑处理之间不执行重写操作,所以当保持在UTOC存储器24中编辑前面的UTOC临时逃逸到设在UTOC存储器24中的逃逸区且操纵按压Undo操作器7A时,则控制电路15再现操作前的即时状态,并通过用编辑后UTOC交换编辑前逃逸的UTOC来执行Undo与Redo处理。
在多声道间交换处理中,通过在编辑前部分与编辑后部分之间重复交换处理来执行Undo与Redo处理。
反之,在多声道间编辑操作的复制、移动与擦除处理中,录到磁光盘的音频信号因执行重写操作而丢失,控制电路15在盘上编辑前以簇为单位预先让音频信号逃逸,并在用逃逸簇操作前再现即时状态,由此执行Undo与Redo处理。
当用户在声道间编辑操作中选择复制、移动或擦除处理时,控制电路15以预定时间周期执行图30所示的处理步骤,预先通知用户可否执行Undo处理。
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从SP41步进到SP42步,检查盘上有无可逃逸区容量A。如图31A所示,控制电路15访问TOC存储器24,根据指定可录区的指针(P-FRA)连续搜索诸槽并搜索可录区,由此选出与要逃逸的数据量相一致的槽。
关于可逃逸区,搜索指示P-FRA指定可录区的槽,并在UTOC存储器上扩展各槽的可录容量(图30的SP43)。
此外,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进到SP44步,通过检测用户设置的从输入点IN和输出点OUT因编辑而丢失的数据声频组数,检测编辑设定区的容量B。
接着,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进到SP45步,相应于编辑丢失的数据声频组,确定可逃逸区容量A是否大于数据量B,若得到肯定结果,则操作进到SP46步,因为编辑丢失的数据能以声频组为单位逃到可逃逸区,此时接通装在Undo操作器7A上的发光二极管。这样,控制电路15以绿光照明操作器7A的窗口7B,通知用户可执行Undo处理了。
反之,若在SP45步得到否定结果,则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进到SP47步并关闭装在Undo操作器7A上的发光二极管。这样,控制电路15停止照明窗口7A,通知用户不可执行Undo处理。
若以这种方式通知用户,则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从SP46或SP47步进到SP48步,由此完成处理步骤。这样,用户在确认能否执行Undo处理后就可执行编辑处理了,并能在磁光盘设备1中以该容量适当地执行编辑处理。
此外,根据以乐曲为单位或相对于UTOC编辑形成的乐曲中某部分(以声频组为单位)的编辑操作,像在声道间编辑操作一样,编辑操作并不丢失音频信号,所以控制电路15总以绿光照明操作器7A的窗口7B,通知用户可执行Undo处理。这样,根据磁光盘设备1,即使用户选择任一种编辑处理,也能以同样的操作感觉执行Undo与Redo处理。
即,根据控制电路15,若用户在设置编辑操作条件后操纵该操作器,就执行图32的处理步骤。这时,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从SP51步进到SP52步,确定逃逸区容量A是否大于容量B,若得到肯定结果,则操作进行SP53步。
此时控制电路15访问TOC存储器24并重写UTOC内容,若有以前逃逸的音频信号部分,则把它置入可录区。这样,控制电路15执行相应于把逃逸音频信号容量加到可录区容量的处理,由此设置逃逸区容量A。P-TNO搜索有无逃逸的音频信号,并确定是否把后备标志置于跟踪模式。
接着,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进到SP54步,如图31A所示,把编辑操作丢失的数据以声频组为单位记录到可录区。此时控制电路15驱动盘单元22,通过再现自处理点DEST开始的信号,把对应于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间数据量的音频信号保存到存储器20,把保持在存储器20里的解调数据记录到可录区。此外,若要逃逸的数据量大于存储器20的容量,就重复再现与记录处理,让编辑操作丢失的数据逃逸。顺便提一下,在擦除处理中,准备在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擦除的数据逃逸后由处理点DEST及后面的数据取代。
此外,控制电路15访问TOC存储器24,把逃逸音频信号的部分设置到相应于由预定P-TNO指定槽的开始与结束地址。此时,控制电路15设置模式数据(跟踪模式)的后备标志,由此登录该槽是逃逸音频信号的槽。通过完成上述处理,当用户简单地操纵再现操作器时,控制电路15就控制整个操作,因而相对于设置后备标志的部分不执行再现,且在显示面板9上不显示曲名、曲号等内容,故逃逸的音频信号不能被用户识别,用户不为逃逸的音频信号所困惑。
在所有丢失的数据如此逃逸后,根据控制电路15,操作进到SP55步,执行用户设定的编辑操作并进行SP56步,从而完成处理步骤。这样,根据控制电路15若用户在完成该处理后操纵Undo操作器7A,就利用逃逸的音频信号把编辑前和编辑后部分恢复到操作前的即时状态(图25C)。
反之,若在SP52步得到相反结果,用户识别出不能执行Undo处理,就操纵执行操作器让操作从SP52步直接进到SP55步,在执行编辑处理(无需逃逸音频信号)后进到SP56步。
此外,在卸下盘盒3时的UTOC修正处理和写请求中,控制电路15可搜索用表明可录区的指针(P-FRA)设置后备标志的部分,并在修正TOC存储器24后修正磁光盘的UTOC,因而难以用指定该乐曲的指针(P-TNO1,…,P-TNO255)作搜索。
(2)实施例操作
按上述结构,将盘盒3装到磁光盘设备1后,用盘单元22再现磁光盘的控制部分,把控制区的PTOC和UTOC存入TOC存储器24。
之后,若把磁光盘设备1置成记录模式,从外部设备输入的音频信号SA1-SA4在模/数转换电路12中被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之后输入到数据压缩电路13,经时分处理以11.61毫秒为单位使信号成块,再用数据压缩法相对于时间轴压缩各个块。
在连续时间校正电路14中,数据压缩数字音频信号以块为单位连续循环地经受时分多路复用处理,形成1声道的数字音频信号DA1。此时在记录4声道音频信号SA1-SA4过程中,以块为单位连续循环地切换其时间轴被压缩的4声道数字音频信号,从而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而且,在记录2声道音频信号SA1与SA2时,以块为单位连续并交替地切换其时间轴被压缩的2声道数字音频信号,据此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此外,在记录1声道音频信号时,从单纯经受时分与数据压缩的1声道音频信号形成数字音频信号DA1。
把上述形成的数字音频信号DA1经总线BUS输入存储器20,把信号排列成用4块数字音频信号DA1组成2个声频组,并加上地址、标题等组成扇区数据结构。此时再排列数字音频信号DA1,用11个声频组构成2个扇区,在对1簇形成扇区后,把数字音频信号DA1连同连接扇区、分扇区、标题等数据一起作为记录数据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23,在时序上与磁光盘的旋转同步。
此时对记录数据加上经编码处理而转换成调制数据的纠错码,并由调制数据形成调制磁场,通过热磁记录把音频信号SA1-SA4录到磁光盘。
根据如此录到磁光盘的音频信号,根据用户修正存入TOC存储器24的UTOC的操作,在显示面板9上示出曲名、曲号等内容。
此时根据磁光盘设备,针对相应于指针(P-TNO1,…,P-TNO255)的槽,由控制电路15检测模式数据(跟踪模式),并针对把后备标志置到模式数据(跟踪模式)的音频信号,停止显示曲名、曲号等内容。从而在录到磁光盘的音频信号中间保持了设置后备标志的逃逸的音频信号,使用户无法识别出来,故能有效防止用户的慌乱。
用户在这种状态下选择乐曲和再现模式时,用从磁光盘得到的再现信号形成再现数据,并在信号处理电路23中解码再现数据。把经解码获得的解码数据暂存入存储器20,去掉标题等附加数据,再用数字音频信号DA1把解码数据输入到时间校正电路14。
此时,按照模式数据(跟踪模式)把数字音频信号DA1转换成具有原来声道数的数字音频信号,即与记录操作正相反,之后在连续数据解压缩电路18中作数据解压缩。此外,作过数据解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在数/模转换电路19中被转换成模拟信号后输出。
同样地,在磁光盘上录制的音频信号再现时,设置后备标志的音频信号不予再现而离去,因而用户无法看出或听到设置后备标志的逃逸的音频信号,有效地避免用户的慌乱。
当用户通过指定乐曲来选择编辑操作模式时就执行以乐曲为单位的编辑处理,并用所谓的UTOC编辑执行复制、移动、交换、擦除、组合、划分等处理,此时要修正存入TOC存储器24的UTOC。
此外,当用户通过以声频组为单位设置输入点IN、输出点OUT等来选择编辑操作模式时,就通过类似的UTOC编辑操作执行一部分乐曲的编辑处理(以声频组为单位的编辑处理),并执行用户选择的插入、移动、交换或擦除等处理。
根据以乐曲和声频组为单位的编辑处理,当在TOC存储器24中把编辑开始的UTOC存到逃逸区时,执行编辑处理,之后由用户操纵Undo操作器7A而无需执行连续编辑处理,由存到逃逸区的UTOC再现直接位于开始处理前的UTOC。这样,由再现的UTOC再现编辑开始前的即时状态,并执行Undo处理。
此外,在再现处理开始前的即时UTOC时,其时UTOC仍被存到逃逸区,在用户再次操纵操作器7A后,由存到逃逸区的UTOC再现编辑处理后的UTOC。这样,就由再现的UTOC再现编辑处理后的状态,并执行Redo处理。
同时,当用户以声频组为单位通过在一首乐曲中或各乐曲之间设置输入点IN、输出点OUT等来选择编辑操作模式时,执行声道间编辑处理。
根据声道间编辑处理,在指定了复制处理后,磁光盘以簇为单位按预定量再现编辑后部分(包括在处理点DEST及其后的复制部分)的音频信号,并把它存到存储器20,且磁光盘以相应的数据量再现编辑前部分(包括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信号,并把它存到存储器20。
此时,存储器20以录在磁光盘上的扇区结构保存这些音频信号,以声频组为单位从编辑前部分选出用户指定的一声道音频信号,并由该音频信号修正编辑后的扇区。这样在存储器20中,以声频组为单位在诸声道间把编辑前部分的音频信号复制到编辑后部分,并把复制的编辑后部分录在磁光盘原来的记录位置。在编辑前与编辑后部分,以必要的次数重复再现与记录处理,并把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间的音频信号复制到编辑后部分。
在移动操作中,除了用复制操作在编辑后部分作修正处理外,还要把无声解码数据录到存储器20上的编辑前部分声道。此外,在磁光盘上记录编辑后部分时,编辑前部分也随之录在磁光盘原来的记录位置上。这样,根据磁光盘,在存储器20中,在声道间以声频组为单位把编辑前部分的音频信号转到编辑后部分,编辑前与编辑后部分都录在磁光盘原来的记录位置,并以必需的次数重复再现与记录处理,据此把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之间的音频信号转移到编辑后部分。
在交换操作中,不是在移动处理中记录无声信号,而是在存储器20上把编辑后部分的音频信号录到编辑前部分。这样,根据磁光盘,在存储器20中,在声道间以声频组为单位交换编辑前与编辑后部分的音频信号,之后把编辑前与编辑后部分都录到磁光盘原来的记录位置,再以必需的次数重复再现与记录处理,从而用编辑后部分的音频信号在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间交换音频信号。
在擦除操作中,从磁光盘只再现编辑前部分的音频信号并把它存入存储器20,并把无声信号录到用户在存储器20上选定的声道。此外,把编辑前部分录到磁光盘原来的区域,并按必需的次数重复再现与记录处理。这样,就以声频组为单位擦除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间所需的声道。
通过声道间的如此编辑处理,磁光盘设备1就能执行例如这样的编辑操作,其中把音乐播放各别录到4条声道,按需要重复并记录各个音乐播放部分,又如一种交换其它部分的编辑操作等,由此能以该量简便地执行用户期望的编辑操作。
根据声道间编辑处理,当用户通过设置输入点IN与输出点OUT而选择复制、移动和擦除处理时,系统控制电路15就以恒定的时间周期检测编辑处理所丢失的音频信号数据量B和能逃逸音频信号的区域容量A。根据检测的数据量B与容量A的比较结果,确定编辑处理丢失的音频信号能否逃逸,若能逃逸,就以绿光照明Undo操作器7A,若难以逃逸,则关闭照明。
由此磁光盘设备1预先通知用户能否执行Undo处理并等候用户决断。即,对需要Undo的用户而言,若难以执行Undo操作,就擦除不必要的乐曲来加强可录区,之后再继续编辑操作,从而能顺利继续编辑处理。此外,对于不需要Undo操作的用户而言,即便难以执行Undo操作,仍可继续编辑操作,故可顺利进行编辑处理。
根据磁光盘,当用户与其选择相一致地操纵执行编辑操作的操作器时,确定编辑处理所丢失的音频信号能否逃逸,若能逃逸,就把编辑处理丢失的音频信号预录到逃逸区,其后再执行编辑处理。同时,若它们难以逃逸,则直接执行编辑处理。
在逃逸音频信号时,根据磁光盘设备1,通过设置后备标志把逃逸音频信号部分登录到UTOC,由此把该逃逸的音频信号同其它音频信号区分开来,这样在再现操作中显示曲名。曲号等内容时可有效地避免用户发生慌乱。
此外,在逃逸音频信号时,通过操作UTOC擦除以前逃逸的音频信号,这样在重复逃逸处理时,可有效地避免可录区的缩减。
此外,在卸下盘盒3时,若请求对其写操作,就把逃逸的音频信号部分登录到作为可录区的UTOC,这样即便用其它磁光盘设备再现和记录盘盒3,仍保存着逃逸的音频信号,故用户根本无法辨识出它们。
(3)实施例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以簇为单位从磁光盘读出编辑前部分的音频信号,在存储器上以声频组为单位修正它们,并把它们录到编辑后部分,就能在多个声道间简便地编辑音频信号。
(4)其他实施例
附带说一下,尽管上述诸实施例叙述了通过处理解码数据执行声道间编辑处理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情况,而是广泛适用于在解压缩数据级执行处理和执行混响等处理的场合。
另外,在此类声道间编辑操作中,可在存储器20上增加指定输入点的标志声等内容。顺便捉一下,即使如此增加了标志声,仍把原来的音频信号保持在磁光盘设备上,可有效地避免因增加标志声而减少原来的部分。
还有,虽然上述的实施例叙述了以声频组为单位逃逸编辑操作所丢失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但木发明并不限于此,能以簇为单位逃逸编辑操作丢失的音频信号,或可以只逃逸丢失音频信号的那个声道。顺便提一下,在这些情况下,可通过执行声道间父制处理逃逸音频信号,或者只用逃逸的音频信号形簇。
另外,虽然上述的实施例叙述了针对逃逸的音频信号把后备标志置到扇区0或模式数据的UTOC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通过设置类似的标志等识别逃逸的音频信号。
再者,虽然上述的实施例叙述了让编辑操作丢失的音频信号逃逸到磁光盘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让音频信号逃逸到磁光盘、硬盘设备、存储器等供操作使用,这样可省略设置后备标志的处理。
还有,虽然上述的实施例叙述了把4声道、2声道和1声道的音频信号在磁光盘上成块和记录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广泛适用于以各种声道数记录音频信号的场合。
此外,虽然上述的实施例叙述了编辑录在磁光盘上的音频信号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是广泛适用于编辑录在诸如光盘、硬盘设备、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各种记录媒体上的音频信号的场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从记录媒体读出编辑前部分的音频信号,在预定的存贮装置上进行修正,再把这些音频信号录到编辑后部分,就能简便地在多条声道间编辑音频信号。
Claims (10)
1.一种编辑设备,其中在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使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时分多路复用后予以记录,并相对于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设备包括:
操作装置,用于指定第一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即用户指定的编辑前部分和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位置,即用户指定的编辑后部分;
再现装置,用于根据操作装置指定的编辑前部分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范围的多声道数据,并根据操作装置指定的编辑后部分的指定编辑位置,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后部分的多声道数据;
第一存贮装置,用于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装置再现的多声道数据存贮在编辑前部分;
第二存贮装置,用于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装置再现的多声道数据存贮在编辑后部分;
重写装置,用于从第一存贮装置读出构成用户指定的编辑前部分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并从对应于第二存贮装置存贮的编辑后部分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位置重写读出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及
记录装置,用于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贮装置后,把存到第二存贮装置的多声道数据再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之前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贮装置后,编辑设备把存到第一存贮装置的多声道数据再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贮装置后,针对用户指定并存到第一存贮装置的构成编辑前部分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编辑设备执行擦除处理,并在擦除处理后,再把存到第一存贮装置的多声逆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辑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三存贮装置,用于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贮装置前,让第二存贮装置中编辑后部分的第二特定声道数据逃逸;及
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贮装置后,编辑设备把从第三存贮装置读出的第二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在第一特定声道数据上,而第一特定声道数据构成用户指定并存到第一存贮装置的编辑前部分。
5.一种编辑方法,其中在把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把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时分多路复用予以记录,并针对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指定第一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即构成用户指定的编辑前部分和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位置即构成用户指定的编辑后部分;
根据指定的编辑前部分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范围的多声道数据,并根据指定步骤指定的指定编辑后部分的编辑位置,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编辑后部分的多声道数据:
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的编辑前部分的多声道数据存到第一存储器;
以每个写数据单位把再现的编辑后部分的多声道数据存到第二存储器;
从第一存储器读出构成用户指定编辑前部分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并从相应于存到第二存储器的编辑后部分第二特定声道数据的位置重写读出的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及
在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储器后,再把存到第二存储器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下的步骤:
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储器后,再把存到第一存储器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储器后,针对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即构成用户指定并存到第一存储器的编辑前部分执行擦除处理,并在第一特定声道数据经受擦除处理后,再把存到第一存储器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特定场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储器前,先将构成第二存储器中编辑后部分的第二特定声道数据逃逸到第三存储器;及
把第一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到第二存储器后,把从第三存储器读出的第二特定声道数据重写在第一特定声道数据即构成用户指定并存到第一存储器的编辑前部分上。
9.一种编辑设备,其中在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使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时分多路复用后予以记录,并针对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设备包括:
操作装置,用于指定用户指定的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
再现装置,用于根据操作装置指定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针对编辑范围再现多声道数据;
存贮装置,用于存贮已被再现装置以每个写数据单位再现的多声道数据;
擦除装置,用于从存贮装置擦除由用户指定其编辑范围的特定声道数据:及
记录装置,用于在存贮装置上擦除特定声道数据后,再把存到存贮装置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到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10.一种编辑方法,其中在其写数据单位定为预定长度的记录媒体上,使其单位声道数据长度短于写数据单位长度的多声道数据经受时分多路复用而予以记录,并针对多个声道的预定声道执行编辑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指定用户指定的特定声道数据的编辑范围;
根据指定的编辑范围从记录媒体再现针对该编辑范围的多个声道数据;
以每个写数据上单位把再现的多声道数据存到存储器;
从该存储器擦除用户指定其编辑范围的特定声道数据:及
在存储器中擦除特定声道数据后,再把存到存储器的多声道数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位于编辑处理前的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4720/96 | 1996-10-07 | ||
JP28472096 | 1996-10-07 | ||
JP284720/1996 | 1996-10-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602A CN1179602A (zh) | 1998-04-22 |
CN1145963C true CN1145963C (zh) | 2004-04-14 |
Family
ID=17682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712057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963C (zh) | 1996-10-07 | 1997-10-07 | 编辑设备与编辑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5995471A (zh) |
KR (1) | KR100282499B1 (zh) |
CN (1) | CN114596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02397A (ja) * | 1997-04-23 | 1998-11-13 | Ricoh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
JPH11203831A (ja) * | 1998-01-12 | 1999-07-30 | Hitachi Ltd | 情報記録及び管理方式 |
US7302158B1 (en) * | 1999-09-09 | 2007-11-27 | Sony Corporation | Data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6856755B1 (en) * | 1999-11-10 | 2005-02-15 | Thomson Licensing S.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diting in a forward or reverse direction on a rewriteable disc media |
US6640098B1 (en) * | 2000-02-14 | 2003-10-28 | Action Engine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obtaining service-related information for local interactive wireless devices |
JP4221873B2 (ja) * | 2000-03-24 | 2009-02-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
JP4214665B2 (ja) * | 2000-07-25 | 2009-01-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再生装置 |
JP4304888B2 (ja) * | 2000-09-04 | 2009-07-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編集装置及び編集方法 |
KR100662290B1 (ko) * | 2000-12-27 | 2007-0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 기록매체 상의 데이터 복사 및 이동 방법 |
ATE305164T1 (de) * | 2001-06-08 | 2005-10-15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Editieren von audiosignalen |
JP3855862B2 (ja) * | 2002-04-01 | 2006-12-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編集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3337596A (ja) * | 2002-05-20 | 2003-11-28 | Teac Corp | オ−ディオ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US8284638B2 (en) * | 2005-05-25 | 2012-10-0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sc drive |
CN101305425B (zh) * | 2005-11-07 | 2012-06-2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盘节目编辑方法及装置 |
US7913003B2 (en) * | 2006-02-24 | 2011-03-22 | Intel Corporation | Reclaim algorithm for fast edits in a nonvolatile file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34978A (ja) * | 1994-06-03 | 1995-12-22 | Yamaha Corp |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
US5602811A (en) * | 1994-08-11 | 1997-02-11 | Yamaha Corporation | Mus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technique for use with a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UTOC area |
-
1997
- 1997-10-03 US US08/943,902 patent/US5995471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07 CN CNB971205787A patent/CN11459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0-07 KR KR1019970051420A patent/KR10028249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
- 1999-07-29 US US09/354,758 patent/US608149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282499B1 (ko) | 2001-02-15 |
US6081495A (en) | 2000-06-27 |
US5995471A (en) | 1999-11-30 |
KR19980072216A (ko) | 1998-10-26 |
CN1179602A (zh) | 1998-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963C (zh) | 编辑设备与编辑方法 | |
CN1154978C (zh) | 记录装置、播放装置及其方法和记录/播放装置及其方法 | |
CN1232981C (zh) | 编辑方法 | |
CN1118051C (zh) | 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媒体 | |
CN1125442C (zh) | 存储媒体再现方法及装置 | |
CN1311462C (zh) |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
CN1311433C (zh)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再生装置和方法 | |
CN1134785C (zh) | 记录/重放装置、重放装置和记录装置 | |
CN1255808C (zh)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
CN101051506A (zh) | 记录装置、再现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 | |
CN1754225A (zh) | 记录介质、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再现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288642A (zh) | 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和装置及方法 | |
CN1617252A (zh) | 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和方法、程序存储介质和程序 | |
CN1879170A (zh) |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方法、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程序 | |
CN1237439C (zh) | 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再现设备和方法 | |
CN101075467A (zh) | 记录/再现设备和方法、编辑设备和方法及显示方法 | |
CN1346128A (zh) | 记录介质、编辑方法和编辑设备 | |
CN1408085A (zh) | 文件管理方法及使用它的数据记录装置、数据再生装置、数据记录再生装置、以及用该文件管理方法记录的盘 | |
CN1465069A (zh) | 再生装置和编辑装置 | |
CN1251230C (zh)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
CN1290008A (zh) |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数据通信系统 | |
CN1395249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显示介质和记录介质 | |
CN1714399A (zh) | 再现装置、再现方法、再现程序及记录再现程序的记录媒体 | |
CN1244930C (zh) | 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 |
CN100347783C (zh) | 数据记录设备及方法、数据再现设备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14 Termination date: 2013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