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5810C -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显示记录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数据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显示记录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数据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5810C
CN1255810C CNB001304399A CN00130439A CN1255810C CN 1255810 C CN1255810 C CN 1255810C CN B001304399 A CNB001304399 A CN B001304399A CN 00130439 A CN00130439 A CN 00130439A CN 1255810 C CN1255810 C CN 125581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uxilliary
record
file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04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0008A (zh
Inventor
广安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RAM LL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0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0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58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581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04N21/4331Caching operations, e.g. of an advertisement for later insertion during playb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1/00Arrangements for the associated working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related apparatu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for continuous data, e.g. digitised analog information signals, pulse code modulated [PCM]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4Indicat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7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for managing gaps between two recordings, e.g. control data in linking areas, run-in or run-out fields, guard or buffer zo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11B2220/2529Mini-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数据记录/再现设备经符合预定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接至数据通信系统,从而在二者之间实现数据通信。在处理能记录伴有辅数据的主数据的迷你盘系统方面,除了记录音频数据的耗用量外,还能显示记录辅数据的耗用量,让用户识别出实际有效的记录量而便于操作。即根据主辅数据控制信息,利用比率显示可逐一显示出记录主辅数据的实际耗用量。

Description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显示记录媒体信息的方法 及数据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记录媒体作记录和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所述媒体用于记录音频数据等主数据和图像信息或字符信息等辅数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数据或信息通信系统,它通过符合预定通信格式的数据总线接至该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诸如个人计算机等数据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关于能记录和再现音乐音频信号的记录和再现设备,有一种已知的利用记录媒体的记录和再现设备,所述媒体例如由能以数字格式记录音频信号的光磁盘或磁带组成。
在应用光磁盘(称为“迷你盘”商标)的这种记录和再现系统中,用户不仅能把一段乐曲的音频信号记录和再现成一个节目,还能按正在记录的乐曲节目把该盘的盘标题(盘名)与音乐标题(迹名)记录为字符信息。例如在再现模式中,编排时可将盘标题、音乐标题和艺术家姓名显示在装在该记录和再现系统中的显示器上。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节目”用于把记录在记录盘上的乐曲等音频数据单元表达为主数据。例如,经调谐的音频数据组成一档节目。通过表达与节目相同的意思,该说明书也指术语“迹名”。
以前曾提出过一种上述迷你盘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一个能记录伴随主音频数据的辅数据的记录域,记录域与记录主音频数据的记录域无关。辅数据域能记录静止图像数据与字符数据(包括符号与标记等)。
例如,甚至在任何一种常规迷你盘系统中,通过对应于“用户目录”(U-TOC)中各个节目作记录,也能记录盘名与迹名一类的字符信息。然而,由于U-TOC本身不包含很大的容量,所以如上所述,U-TOC仅记录对应于标题尺寸的这类字符尺寸。
另一方面,通过提供记录辅数据的域,不仅可记录字符信息,还能容易地记录例如静止图像等图像数据而无需很大的容量。
在上述仅能记录和再现音频数据的迷你盘系统中,进行如此编排,以便通过迄今已耗用的总记录时间显示在记录盘上记录音频数据所耗用的记录容量。相应地,用户能知道盘片的剩余记录量,从而能估算出此后可在记录盘上记录的数据量(节目数量)。
考虑到上述的编排情况,在构制这样一种能记录主音频数据与辅数据的迷你盘系统时,为了充分利用该迷你盘系统,最好不仅显示出记录音频数据实际耗用的容量,也能显示出记录辅数据实际耗用的容量,让用户心中有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处理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和再现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所述媒体能记录以下内容:主数据,包括单个节目或多个节目;主数据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与包含单个节目或多个节目的主数据有关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辅数据,包括单个数据文件或多个数据文件,且与起主数据作用的各个节目无关;以及辅数据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与包含单个数据文件成多个数据文件的辅数据有关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
与本发明相关的再现设备包括:第一容量计算装置,它根据主数据控制信息,计算出完成记录主数据所耗用的容量,它对应于实际记录在记录装置上的主数据容量;第二容量计算装置,它根据辅数据控制信息,计算出完成记录辅数据所耗用的容量,它对应于实际记录在记录装置上的辅数据容量;以及显示装置,它根据第一容量计算装置算出的完成记录主数据的容量和第二容量计算装置算出的完成记录辅数据的另一容量,在外部显示出主数据和辅数据的记录容量。
根据本发明,通过符合预定格式的数据总线把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接至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它能在与本发明有关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之间作数据互通信。
该记录和/或再现设备能记录和/或再现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数据,所述媒体能记录以下内容:主数据,包括单个或多个节目;主数据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上述主数据的记录或再现或编辑操作;辅数据,它包括单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且与组成主数据的各个节目无关;以及辅数据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对单个或多个组成辅数据的数据文件进行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还包括:第一容量计算装置,它根据主数据控制信息,计算出完成记录主数据所耗用的容量,它对应于实际记录在记录装置上的主数据容量;第二容量计算装置,它根据辅数据控制信息,计算出完成记录辅数据所耗用的容量,它对应于实际记录在记录装置上的辅数据容量;以及显示装置,它根据第一容量计算装置算出的完成记录主数据的容量和第二容量计算装置算出的完成记录辅数据的另一容量,在信息处理系统部分上外部显示出主数据和辅数据的记录容量。
根据上述的结构安排,就能根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主数据和辅数据控制信息,以预定的显示模式在外部显示出完成记录主数据和辅数据所耗用的容量。结果,用户能看出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主数据和辅数据的容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显示主数据和辅数据在记录媒体上的已记录量和可记录量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总体方框图,举例说明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实用方案的数字制式卫星广播接收系统的组成;
图2是一简化方框图,举例说明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实用方案的数据接收系统(AV(声像)系统)的结构;
图3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实用方案的记录和/或再现系统的总体方框图;
图4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记录盘区段格式示例的方框图;
图5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记录盘地址格式示例的方框图;
图6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形成于记录盘中的地址示例的方框图;
图7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形成于记录盘中的区域结构示例的方框图;
图8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U-TOC区段“O”示例的方框图;
图9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U-TOC区段“O”之联接形式示例的方框图;
图10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U-TOC区段“1”示例的方框图;
图11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U-TOC区段“2”示例的方框图;
图12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U-TOC区段“4”示例的方框图;
图13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UXU-TO区段“0”示例的方框图;
图14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UXU-TO区段“1”示例的方框图;
图15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UXU-TOC区段“2”示例的方框图;
图16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UXU-TOC区段“3”示例的方框图;
图17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UXU-TOC区段“4”示例的方框图;
图18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AUXU-TOC区段“5”示例的方框图;
图19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文件区段示例的方框图;
图20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文本文件区段示例的方框图;
图21是对应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制状态与复制状态更新表的示图;
图22是图像(文本)信息文件数据之组成的示图;
图23是文本模式定义之内容的示例方框图;
图24是在有记时打印机情况下与文本文件有关的数据之组成的示例方框图;
图25是举例说明个人计算机结构的方框图;
图26是在异步通信中指定基本处理规则的过程瞬态图;
图27是举例说明MD控制窗之实用显示模式的具体方框图;
图28是举例说明记录容量显示区之实用显示模式的示图;
图29是举例说明读设置状态指定窗之实用显示模式的示图;
图30是举例说明读状态指定窗之实用显示模式的示图;
图31是过程瞬态图,当个人计算机请求DiscInfo时在MD录放机之间指定处理;
图32是对显示记录容量显示区指定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33是对个人计算机部分指定处理操作以读取AUX数据的流程图;及
图34是一流程图,示出了响应于从个人计算机发送AUX数据的请求,对MD录放机部分指定处理操作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以下列出的顺序,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用方案。
主题1:数字格式卫星广播接收系统
1-1:总体组成
1-2:迷你盘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1-2-1:MD录放机的组成
1-2-2:区段格式和地址格式
1-2-3:区组成
1-2-4:U-TOC
1-2-4-1:U-TOC区段0
1-2-4-2:U-TOC区段1
1-2-4-3:U-TOC区段2
1-2-4-4:U-TOC区段4
1-2-5:AUX-TOC
1-2-5-1:AUX-TOC区段0
1-2-5-2:AUX-TOC区段1
1-2-5-3:AUX-TOC区段2
1-2-5-4:AUX-TOC区段3
1-2-5-5:AUX-TOC区段4
1-2-5-6:AUX-TOC区段5
1-2-6:数据文件
1-2-6-1:图像文件区段
1-2-6-2:文本文件区段
1-3:个人计算机
2:按照符合IEEE-1394标准的本发明实用模式实现的数据通信
2-1:概述
2-2:处理规则
3:编辑窗
3-1:显示形式
3-2:读取AUX数据
3-3:处理操作
3-3-1:显示记录容量显示区
3-3-2:选择读文件
主题1:数字格式卫星广播接收系统
1-1:总体组成
规定把与本发明实用实施例有关的编辑单元装在MD录放机上,所述录放机能利用基本上是一种光磁盘的迷你盘(MD)记录和再现音频数据。
还规定上述的MD录放机形成这样的AV系统,它利用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1394数据总线传输与接收数据信号。上述的AV(声像)系统包括一种能接收数字制式卫星广播数据信号并下载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系统。
下面首先描述数字制式卫星广播数据发送与接收系统的概况,所述系统包括上述AV系统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用形式。
图1是数字制式卫星广播数据发送与接收系统的总体方框图,它作为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实用方案。如图1所示,各种数据信号发送给用于接收数据制式卫星广播数据的地面广播站101,其中包括TV节目资料服务器106提供的用于播放TV节目的数据资料、来自乐段资料服务器107的乐段数据资料、来自音频辅数据资料服务器108的音频辅数据以及GUI数据服务器109提供的GUI(图示用户接口)数据资料。
这样的TV节目资料服务器106为组成常规广播节目而提供数据资料。TV节目资料服务器106发送的音乐广播数据资料包括活动图像与音频信号。例如,利用包含活动图像与音频信号的数据资料,在播放TV节目数据资料服务器106发送的音乐节目时,也能播放活动图像与音频数据以利于譬如新的调谐。
乐段资料服务器107利用音频信道提供音频节目。音频节目的数据资料只包含音频信号。乐段资料服务器107通过覆盖多个音频信道,向地面广播站101提供音频节目资料。
在经音频信道播放音频节目时,根据预定的时间单位反复地广播同样的曲调。音频信道各自独立,因而可用各种方法加以利用。例如,可以如此安排,使一条音频信道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播放若干首日本流行曲调,而另一条音频信道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播放若干首例如最新的外国流行曲调。
音频辅数据服务器108提供正由乐段数据资料服务器107提供的乐段的时间信息。
GUI数据服务器109提供“GUI数据”以形成GUI图像供用户操作使用。例如,在这种GUI图像属于下载乐段(下面将描述)的情况下,GUI数据服务器109提供的数据用于形成组成待分配的乐段目录页或各乐段信息页所必需的图册封套的图像数据、文本数据与静止图片。此外,GUI数据服务器109还提供EPG(电气节目指南),用于在AV接收系统103部分上显示EPG节目表。
例如,为了组成“GUI数据”,引用于MHEG格式(多媒体超媒体信息编码专家组)。为了实施MHEG格式,经安排确保使多媒体信息、步骤、操作及其组合成为一个目标,然后在限定为组成例如GUI图像的标题必需的剧情描述国际标准之前,对该目标编码。规定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用形式引用了“MHEG-5”格式。
在传输复用数据信号之前,地面广播站101先复用以上述TV节目资料服务器106、乐段资料服务器107、音频辅数据资料服务器108和GUI数据服务器109发送的所有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用形式,首先把TV节目资料服务器106发送的视频数据压缩编码成MPEG-2格式,而把音频数据信号压缩编码成MPEG-2音频格式,其中的术语MPEG表示“活动图像专家组”。另外,将乐段资料服务器107发送的音频数据信号相对于对应的音频信道压缩编码成MPEG-2音频格式或ATRAC(商标)格式,其中的术语ATRAC表示“自适应转换声学编码”。
在复用时,上述所有数据均运用键信息服务器110提供的键信息译成密码。
下面描述地面广播站101的一例内部结构。
地面广播站101发送的AV信号经卫星站102被装在每家中的AV接收系统103接收。多个转发器装在卫星站102上,每个转发器都拥有30Mbps的传输能力。在家中的AV接收系统103部分上,配备了抛物面天线111、IRD(集成接收机译码器)112、TV监视单元114、MD录放机1和个人计算机113。
图1中,分别设置了控制IRD 112操作的遥控器64和另一个控制MD录放机1操作的遥控器32。
AV数据信号广播经卫星站102被抛物面天线111接收,并在提供给IRD112之前由LNB(低噪声成组下转换器)115转换成预定的频率。
简短地说,根据接收的数据信号,IRD 112选择预定信道的信号,再根据信道选择的信号,IRD 112解调编程的视频与音频数据,然后连同音频数据信号一起输出视频信号。另外,根据连同编程数据一起复用的输入GUI数据信号,IRD 112输出GUI图像提供给例如TV监视器114。结果,就能通过TV监视器114显示和听到经选择的广播站接收的某个节目的图像与音频信号。此外,通过后面要描述的用户的操作,还可将GUI图像显示在TV监视器114上。
经安排,MD录放机1能在加载的迷你盘上记录和再现音频数据信号。另外,经安排,MD录放机能在MD盘上记录音频数据(乐段数据)信号、诸如与乐段数据有关的图册封套等静止图像数据(图像文件)和诸如文字与衬套注释等文本数据(文本文件),而且能够再现记录的数据,诸如准备通过与音频数据再现时间同步而输出的图像文件与文本文件等。
为便于说明,在与后面要描述的MD录放机1的处理相符的以后执行的处理操作方面,诸如伴随上述音频数据的图像文件与文本文件等数据,在下文描述中将作为“AUX数据”。
个人计算机113能利用经IRD 112输入的数据或经MD录放机1再现的数据执行各种必需的编辑处理。此外,还能通过来自用户操作的个人计算机113的指令控制IRD 112与MD录放机1的操作。
如图2所示,在符合实施本发明的产用方案的AV接收系统103中,经安排,上述的IRD 112、MD录放机1和个人计算机113通过IEEE-1394格式数据总线116相互连接。
换言之,上述的IRD 112、MD录放机1和个人计算机113联合形成的AV接收系统103分别配有完全对应于规定数据传输标准的IEEE-1394格式的数据接口。
由于上述的安排,基于本发明实用方案的AV系统可以根据经ATRAC系统压缩的状态,直接输入经IRD 112接收的乐段的音频数据(下载数据)。此外,AV接收系统103还能与经下载的上述音频数据一起记录从发射机上载的AUX数据。
例如如图1所示,IRD 112安排成经电话线104能与统计服务器105通信。正如以后将描述的,将存贮了各种信息和IC(集成电话)卡插入IRD 112。例如,在某个乐段的音频数据信号下载时,把属于该下载乐段的历史信息存在IC卡中,然后根据预定的时机与时序将IC卡信息经电话线104发送给统计服务器105。根据提供的历史信息,统计服务器105累加应付金额,并令用户结帐。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符合本发明实用形式的AV接收系统103中,通过复用视频与音频数据信号为TV节目资料服务器106提供的广播音乐节目建立资料,地面广播站101发送各种视频与音频数据信息号,其中覆盖音频信道的音频数据信号由乐段资料服务器107提供,音频数据由音频辅数据服务器108提供,而GUI数据由GUI数据服务器109提供。
通过经装在家里的AV接收系统103接收上述复用的广播数据信号,就能通过TV监视器114经选择的站收视广播节目的图像并收听音频信息。另外,最初利用与节目数据一起发送的GUI数据将“电气节目指南”EPG帧显示成GUI帧,还能搜索任何一档节目。其次,在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中,利用除普通广播节目以外适用或特定服务的GUI帧作预定的操作,可以接受观看和收听广播系统播出的普通节目以外的服务。
例如,在显示适用于下载组成乐段的音频数据的GUI帧图像的同时,利用GUI帧图像作操作,能下载用户需要的音频数据,然后通过MD录放机1记录下载的音频数据,从而能妥善保存下来。
1-2:迷你盘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1-2-1:MD录放机的组成:
在图2所示的AV接收系统103中,MD录放机1和个人计算机113独立地表征着实施本发明的形式。下面首先描述MD录放机1的组成。
图3是一简明方框图,指定了AV接收系统103为实施本发明而提供的记录和再现设备(即MD录放机)1的内部结构。
记录音频数据信号的光磁盘(迷你盘)90由主轴电机2旋转驱动。在记录和再现模式期间,光头3以激光束照射光磁盘90。
为了将记录轨迹加热到居里点温度,光头3在记录模式中输出高能级激光束。另一方面,为了利用Karr磁效应经反射光检测数据,光头3在记录模式中输出较低能级激光束。
为了保证上述作用,光头3配备了作为激光输出装置的激光二极管、包含偏振光分束器与物镜的光学系统以及检测反射光的检测器。由于双轴机构4,物镜3a可以置于光磁盘90的径向和同盘90分开与接近接触的方向。
磁头6a置于跨过盘90与光头3相对的位置,它将被提供的数据信号调制的磁场加到磁光盘90。
滑板机构5使光头3与磁头6a的整个单元以盘90的径向移动。
在再现模式期间,信息经光头3从光磁盘90中检出,再提供给射频(RF)放大器7。RF放大器7对提供的信息作计算处理,然后提取各种信号,其中包括:再现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TE、聚焦误差信号FE和槽信息GFM,其中GFM包含记录在光磁盘90上作为预制槽(摆动槽)的绝对定位信息。
提取的再现信号RF提供给编/译码器单元8。另一方面,把跟踪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供给伺服电路9,槽信息GFM供给地址译码器10。
伺服电路9根据收到的跟踪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并且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11(包括微计算机)的中跳迹指令与访问指令,还响应于有关主轴电机2的速度检测信息而产生各种伺服驱动信号,据此控制双轴机械4和滑板机构5正确地控制聚焦与跟踪操作,而且伺服电路9还控制主轴电机2以恒线速度(CLV)自动旋转。
地址译码器10对提供的槽信息GFM译码,并提取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供给系统控制器11,其中利用地址信息执行各种控制操作。
在编/译码器单元8中,再现的RF信号作EFM(8-14调制)解调和CIRC(循环冗余码)译码处理。同时,地址数据和子代码数据提取后供给系统控制器11。
音频数据(区段数据)信号经编/码器单元8作EFM解调和CIRC译码处理后,暂时由存储器控制器12写入缓冲存储器13。经光头3从光磁盘90读数据和通过系统将再现的数据从光头3传送至缓冲存储器13,都是以每秒1.41Mbit的速度按间歇原则正常执行的。
读出写入缓冲存储器13的数据所依据的时序,对应于每秒0.3Mbit的再现数据传递速度,然后把读出的数据供给另一个编/译码器单元14。编/译码器单元14在将码的再现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包含44.1Khz的采样频率和16位的量子数)之前,先相对于音频信号压缩处理对再现的信号作译码处理。然后,数字转换的音频信号经D/A(数/模)转换器15转换成模拟信号,接着将模拟转换的信号经输出处理器16接受输出电平调节与阻抗调节。调节后的信号再以模拟音频信号Aout的形式从线路输出端子17供给外部设备。与此同时,调节后的信号还以耳机输出HPout的形式提供给耳机输出端27,之后输出到与之连接的耳机。
根据编/译码器单元14的译码条件,数字音频信号在供给数字接口单元22以后,也能以数字音频信号Dout的形式从数字输出端子21提供给外部设备。例如,数字音频信号Dout经光缆传输输出到该外部设备。
在对光磁盘90作记录操作时,提供给线路输入端子18的记录信号(模拟音频信号Ain)被A/D(模/数)转换器19转换成数字音频信号,再将数字转换的音频信号供给编/译码器单元14,在其中作音频压缩编码处理。
另一方面,当数字音频信号Din经外部设备提供给数字输入端子20时,数字接口单元22提取控制代码,然后把控制代码提取的数字音频信号提供给编/译码器单元14,再作音频压缩编码处理。
经编/译码器单元14压缩后,存储器控制器12将要存贮的记录数据暂时写入缓冲存储器13,然后按预定的数据量读出记录数据,再提供给编/译码器单元。编/译码器单元和CIRC编码与EFM解调过程处理后,记录数据就提供给磁头驱动电路6。
根据完成编码处理的记录数据,磁头驱动电路6向磁头6a提供磁头驱动信号。换言之,磁头驱动电路6令磁头6a在光磁盘90上加N或S磁场。同时,系统控制器11向光头3提供控制信号,使它能输出对应于记录电平的激光束。
操作板23让用户通过各种采取操作键与被盘形式的操作元件操纵AV整个系统103,操作元件包括:与例如再现、记录、暂停、停止、FF(快进)、REW(倒退)、AMS(自动音乐传感器)模式等记录和再现操作有关的那些操作元件;与再现、节目再现、混合再现等播放模式有关的那些操作元件;用于操作显示模式以在显示器单元24中切换显示状态的那些操作元件;以及用于节目编辑操作(例如包括分迹(节目)、迹间连接、消迹、输入迹名与盘名)的那些操作元件。
经操作键与被盘操作的信息发送给系统控制器11,后者根据收到的操作信息作控制操作。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中,设置了数据接收设备30。例如,在通过遥控器32发射的红外线接收到指令信号后,数据接收设备30译码收到的信号,并将译码的指令代码(操作信息)输出给系统控制器11。即使在接收数据接收设备30输出的指令代码时,系统控制器11仍根据建立操作信息的收到的指令代码执行控制操作。
显示器单元24的显示操作也由系统控制器11控制。每当驱动显示器操作,系统控制器11就向置于显示器单元24内部的显示驱动器发送作显示的数据。根据提供的数据,显示驱动器驱动包括LCD(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显示器单元作显示操作,例如显示要求的数字、字母、标记等。
显示器单元24在作记录或回放操作的情况下,显示实际的操作模式,迹号、盘90的记录与再现时间,而且还可显示编辑操作的状态。
在盘90上可以记录伴随节目(包括主数据)的字符信息,诸如要作控制的迹名等。此时,也可显示字符信息输入端的输入字符,并显示从盘90读出的字符信息。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将AUX数据(辅数据)记录在盘90上组成数据文件而与形成节目的乐段数据无关。
以AUX数据形式的数据文件可以形成字符与静止图像等信息。字符与静止图像可从显示器单元24输出作显示。
根据实施本发明的实用形式,对记录和再现系统设置了JPEG译码器26,用于显示共享部分AUX数据的字符与静止图像,术语JPEG表示“联合摄影代码专家组”。
根据实施本发明的实用形式,包含AUX数据文件的静止图像经JPEG译码处理压缩的文件格式作记录。例如,经过盘90从存储器控制器12再现后,JPEG译码器26接收存在缓冲器13里的静止图像的文件,然后用扩展处理法处理静止图像的输入文件,再将它们送给显示器单元24。结果,在显示器单元24上显示出包含AUX数据的静止图像数据。
然而在许多场合中,各自能产生较大尺寸图像并能自由使用屏幕的全点式显示器或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较适于输出字符信息和包含AUX数据的静止图像。为此,可以通过接口单元25用外部TV监视器显示AUX数据。
用户还能在盘90上记录AUX数据文件。此时,必须用图像扫描仪、个人计算机和键盘作为输入装置,由此可通过接口单元25从这些单元输入包含AUX数据文件的信息。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该实用形式引入了IEEE-1394格式接口单元25。因此,以下描述用“IEEE-1394接口25”表示接口单元25,这样IEEE-1394接口25经IEEE-1394总线116联接有各种外部设备。
系统控制器11包括一台装有例如CPU(中央处理单元)与内部接口单元的微计算机,可执行各种上述的控制操作。
程序ROM(只读存储器)28存贮的程度可实现各种操作,使与本发明实用形式有关的记录和再现设备1起作用。工作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9妥善地保留着使系统控制器11正确地执行预定的操作所需的各种数据与程度。
每当对盘90记录和再现数据时,就要读出记录在盘90上的控制信息,包括P-TOC(预原版制作的内容表)和U-TOC(用户内容表)。根据读出的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器11识别出应记录在盘90上的区域的地址和应从盘90再现的区域的地址。上述控制信息保留在缓冲存储器13中。
每当盘90装入MD记录和再现设备1时,系统控制器11通过激励保持有记录控制信息的盘90最里面周边部分的再现操作而读出上述控制信息。读出的控制信息存入缓冲存储器13,以后对盘90执行记录、再现和程序编辑时作参照。
根据记录的程序数据和各种准备执行的编辑处理,可以重写U-TOC。每当执行记录和编辑操作时,系统控制器11就对存在缓冲存储器13里的U-TOC信息作更新,而且根据重写操作,系统控制器11还根据预定的时序重写盘90中U-TOC区时的信息。
与程序无关的AUX数据文件记录在盘90上。为了管理记录的AUX数据文件,在盘90上形成了AUX-TOC。
在读U-TOC的同时,系统控制器11还读AUX-TOC,然后把它存入缓冲存储器13。当认为需要时,系统控制器11就参照AUX数据的实际控制状况。
按要求,系统控制器11根据预定的时序或读AUX-TOC数据的同时读AUX数据文件,再把读出的数据存入缓冲存储器13。之后,根据AUX-TOC数据控制的输出时序,系统控制器11经IEEE-1394接口25激励显示器单元24或外部单元的输出操作,以便显示字符和图像。
即使在执行上述操作时,根据IEEE-1394接口的格式,也能发送和接收音频数据。换言之,基于本发明实用形式的MD录放机1可以接收经IEEE-1394接口25传输的音频数据,再把接收的音频数据记录在盘90上。
如果发送的音频数据包括的数字音频数据包含例如44.1KHz的采样频率和16位的量子数,则接收的数字音频数据就经系统控制器11转输到编/译码器单元14,再用数据压缩处理法处理数字音频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发送的音频数据包括的压缩音频数据是以基于与从属于本发明的MD录放机1兼容的格式的压缩处理法处理时,则该压缩音频数据就经系统控制器11传到存储器控制器12。
1-2-2:区段格式和地址格式
参照图4,下面描述称为区段与组的数据单位。
如图4所示,组CL连续形成在迷你盘系统的每条记录迹上。在运行记录模式时,一个组相当于最小单位,它对应于二三圈轨迹。
每组CL包括一个小数据区(联接区)和一个主数据据区,前者包含4个区段(SFC~SFF),后者包含32个区段(SOO-S1F)。
一个区段由2352字节形成的数据单位。
在子数据区的4个区段中,区段SFF对应于可记录子数据的子数据区段,而4个区段中的3个区段SFC~SFE不用于记录数据。
另一方面,TOC数据、音频数据和AUX数据的记录均在对应于32个区段的主数据区上执行。
地址被记录于每个区段。
另外,每个区段分成多个声群单位,其中把两个区段分成11个声群。
换言之,如图4所示,声群SGOO~SGOA包含在一对连续的区段内,该对区段包括一个偶数区段(如区段SOO)和一个奇数区段(如区段SO1)。每个声群由424字节形成,它产生的音频数据量要持续11.61毫秒。
音频数据通过分为Z(左)通道和R(右)通道记录在单个声群SG上。例如,声群SGOO由L通道数据LO与R通道数据RO组成,而声群SGO1由L通道数据L1与R通道数据R1组成。
相当于212字节用于组成L通道或R通道数据区的部分称为声帧。
下面参照图5描述迷你盘系统的地址格式。
地址在每个区段中用组地址与区段地址指定。如图5所示,在上面一排,组地址符合16位,对应于1字节的数值。
每个区段内声群的地址也可以用另加的4位声群地址指定。例如,指定用于控制例如U-TOC数据的声群地址,可按声群单位设置再现位置。
在处理U-TOC数据和AUX-TOC数据时,为了表示基于3字节的组地址、区段地址和声群地址,可对U-TOC数据和AUX-TOC数据应用图5下面一排所示的紧缩型地址格式。
由于每组包括36个区段,所以每个区段可用6位单位表示。因此,区段地址的上面2位可以删除。同样地,由于组可用达到盘90最外周的14位表示,所以该组地址上面2位也可删除。相应地,通过删除区段地址和组地址的上面2位,能指定到声群的地址可用3字节表示。
用于控制U-TOC数据和AUX-TOC数据的再现位置与再现时序的地址,由上述图5所示的紧缩型地址指定。除了通过绝对地址格式显示的例子以外,也可想出用补偿地址泊例子。术语“补偿地址”指定选择一种相对地址,它通过将乐段各档节目的初始位置设置成例如地址O位置来指定节目中的某一位置。补偿地址的一个例子可参照图6描述。
下面参照图7描述与乐段有关的记录节目的方法。记录节目包括盘90上的第50组。根据十六进制表示法,第50组对应于组32h。须注意,在下面描述中表示的加“h”的数指定了按十六进制表示法的某个数值。
例如,如图6(a)上面一排所示,第一节目最前面位置地址的地址值指定如下“[0000000000110010000000000000]。具体而言,地址值变为0032h、00h和0h。当按紧缩格式指定地址值时,如图6(a)中下面一排所示,地址值指定如下:[000000001100100000000000]。具体而言,地址值变为00h、C8h和00h。
根据图6(a)原来所示的最前面的地址,例如,第一节目内某些位置上呈现的组0032h、区段04h和声群0h的地址,分别对应于图6(b)所示的紧缩格式绝对地址[00h、C8h和40h]。另一方面,由于组0000h、区段04h和声群0h可用基于原来最前面的地址的差来表示,所以补偿地址变为[00h、00h和40h]。
同样地,根据图6(a)原来所示的最前面的地址,例如,在第一节目内某些位置上呈现的组0032h、区段13h和声群9h的地址,分别对应于图6(c)所示紧缩格式绝对地址的[00h、C9h和39h]。另一方面,补偿地址变为[00h、01h和39h]。例如,像上例那样,节目内特定位置可由绝对地址或补偿地址指定。
1-2-3:区组成
现在参照图7,下面描述盘90的区组成,盘90用于操作符合本发明实用形式的MD录放机1。
图7(a)指定了盘90从其最内周到最外周的整个操作区。由光磁盘组成的盘90包含对应于最内周部分的坑域,利用模压坑在其上只产生再现数据。只读P-TOC信息记录在坑域上。
离开坑域的外区对应于光磁域。光磁域本身形成了数据记录与数据再现区,其上形成有引导记录轨迹的槽。
光磁域最内周从组0到组49的部分对应于控制区。相应地,有关实际乐段的这种节目只记录在从组50到组2251的节目区内。节目区以外的外周对应于引出区。
图7(b)指定了控制区详细的组成,其中区段以水平方向指定,而组以垂直方向指定。
在控制区中,组0和1对应于相对坑区的缓冲区。组2对应于功率校正区PCA,后者用于调节激光束的功率输出电平。
组3、4和5分别启动U-TOC数据在其上的记录。下面描述U-TOC数据的内容。对包含在每一组中的每个区段都规定了数据格式。预定的控制数据记录在每个区段上。这种包含形成U-TOC数据区段的组在组3、4、和5上重复记录三次。
组6、7和8分别启动AUX-TOC数据在其上记录。下面描述AUX-TOC的内容。对包含在每组中的每个区段规定了数据格式。预定的控制数据记录在每个区段上。这种包含形成AUX-TOC数据的区段的组在组6、7和8上重复记录三次。
这种从组9到组46的域形成在其上记录AUX数据的域。AUX数据文件按区段为单位形成,从而下面逐一描述包含静止图像的图像文件区段、包含字符数据文件的文本文件区段以及包含这种与节目同步的字符文件的“karaoke”文本文件区段的启动形成。
AUX数据区内的AUX数据文件和AUX数据文件的域启动记录分别接受AUX-TOC数据的控制。
在考虑纠错格式2的应用时,AUX数据区中每个数据文件可以配以2.8兆字节的记录容量。
另外,还可设法在对应于节目区后半部分的域中或节目区外面(例如引出部分)的域中形成第二AUX数据区,扩展每个数据文件的记录容量。
组47、48和49分别形成相对于节目区的缓冲区。根据ATRAC数据压缩格式,把包含单一曲调或多个乐段的音频数据记录在远离组50(=32h)的节目区上。
记录的节目和记录启动域受U-TOC数据控制。
注意,如前所述,区段FFh可用来记录节目域中呈现的各组中的任何子数据信息。
在迷你盘系统中,也可使用只再现盘,这种盘记录的节目采取包含只再现数据的坑形式。这种只再现盘的整个表面只包括坑区。通过大体上与后面要描述的U-TOC数据的控制形式相同的一种形式,记录的节目接受P-TOC(只读)数据控制。此时,不形成U-TOC数据。
注意,在记录有关AUX数据的只再现数据文件时,也记录了控制只再现数据文件的AUX-TOC数据。
1-2-4:U-TOC
1-2-4-1:U-TOC区段0
如前所述,为了对盘90记录和再现节目数据(迹数据),系统控制器11就读出控制数据,包括事先信息在盘90上的P-TOC和U-TOC数据,每当需要时,就参照这些数据。
下面描述U-TOC区段。U-TOC区段形成这样一种控制信息,它可对盘90的轨迹(乐段)记录和再现加以控制。
如参照图7所描述的,P-TOC数据包括形成在盘90最里面坑区上的只读数据。盘90中的可录用72区、引出区和U-TOC区分别受P-TOC数据控制。注意,在完全包含坑形式记录数据的只再现光盘的情况中,也能控制经ROM记录在其上能被P-TOC数据操作的乐段,因而不形成U-TOC数据。
对P-TOC不作详述。下面描述设置在光磁盘90上能执行记录的U-TOC区段。
图8指定了U-TOC区段0的数据格式。注意,U-TOC区段可设置区段0到最大的区段32。在这些区段中,区段1和4分别形成记录字符数据的区,区段2形成记录时间和记录日期的区。
下面首先描述U-TOC区段0,该区段对盘90作数据的记录和再现是绝对需要的。
U-TOC区段0本身形成包含控制数据的数据域和可在其上记录新节目的自由区,所述控制数据按主要由用户记录的音乐而记录。
例如,当将某一乐段记录到盘90上时,系统控制器11从U-TOC区段0检测出盘90上的自由区,接着开始将音频数据记录在检测出的自由区上。当进入再现模式时,控制器11识别在其上已参照U-TOC区段0记录了再现乐段的区,然后在回放指定乐段之前访问识别的区。
U-TOC区段0中数据域(4字节×588=2352字节)最前面的位置记录了同步图案,它由完全包含0或1的字节数据的阵列形成。
接着,跨过3字节记录组成上下组地址(组h与组L)的地址和区段地址(Sector)。另外,对模式数据(MODE)加1字节,从而形成“头部”。上述的3字节地址对应于区段本身的地址。
对P-TOC区段、AUX-TOC区段、AUX文件区段和节目区段不仅设置了上述的U-TOC区段0,还设置了记录有同步图案与地址的头部。注意,省去了距图10较远的图中所示的有关各区段头部的描述(将在后面描述)。然而,仍按区段记录了相关区段的地址和同步图案。
成为区段本身地址的组地址分别用包含上地址(组h)与下地址(组L)的2字节指定,区段地址(Sector)则用1字节指定。这表示该地址不是紧缩形式。
接着将预定的数据记录在预定的字节位置上,其中记录的数据包括:标记码、模型码、首迹号(第一TNO)、末迹号(最后TNO)、区段使用状态(使用的区段)、盘序号和盘识别。
除此以外,还准备了一个记录各种指针的域(包括P-DFA,P-EMPTY,P-FRA,P-TNO-1~P-TNO-255),以便识别诸域用用户在其上参照下面要描述的表格作记录的迹自由区(例如包含乐段)。
为了应付指针(P-DFA~P-TND-255),设置了从(01h)到(FFh)的总计255单元的部分表。每张部分表包含如下的记录:成为某些部分起点的开始地址、终止结束地址及相关部分的迹模式信息。另外,由于可能出现各部分表列出的部分能与其它部分联接的情况,所以经编排,为了指定其中记录了联接部分的开始地址与结束地址的特定部分表,还记录了联接信息。注意,术语“部分”对应于在其上连续记录了时间连续数据的迹部分。
用开始地址与结束地址指定的地址变成一种用以指定单个单位或多个部分以组成单个乐段(迹)的地址。
这类地址以紧缩格式记录,分别限定组、区段和声群。
在这类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即使在以物理方法断续地记录单曲调数据(节目/迹)时,换言之,即使在断续地记录覆盖多个部分时,也可以通过访问各部分来再现而不会造成再现操作的障碍,这样,对于用户记录的乐段,为了有效地利用可录区,可将所述区分成几部分记录。
由于上述原因,设置了联接信息。例如,可以这样编排,即限定应该相互连接的部分表,诸部分表可通过对各部分表规定的编号(01h)~(FFh)相互联接起来。
换言之,关于处理U-TOC区段0的控制表,每张部分表表示单个部分单位,例如,对于包含三个联接部分的乐段,可用以联接数据相互联接的三张部分表控制各部分位置。
在实际情况下,联接数据通过预定的算术操作用对应于U-TOC区段0内字节位置的数值指定。具体而言,部分表的位置按公式[304+(联接数据)×8]规定。
如下所述,存贮在U-TOC区段0中各部分表(01h)~(FFh)里的部分内容由指针(P-DFA,P-EMPTY,P-FRA和P-TNO1~P-TNO225)显示。
在表明由于损坏等造成缺陷区的迹部分(即部分)的单个单位或多个部分表中间,通过限定最前面的部分表,指针P-DFA指出光磁盘90上的缺陷区。换言之,每当缺陷部分时,指针P-DFA就记录任一部分组(01h)~(FFh),而且还在对应的部分表中用开始地址与结束地址示出该缺陷部分。如果出现另一个缺陷部分,就在相应的部分表中把另一部分表指定为联接信息。在这张部分表中限定了缺陷部分。如果没有其它缺陷部分,联接数据变成[(00h)],识别出以后无联接。
指针P-EMPTY在单个单位或多个部分表中间(还未应用于控制表部分)指出最前面的部分表。如果有任何还未用过的部分表,指针P-EMPTY就记录下任何一个部分组(01h)~(FFh)。
如果有多个部分还未用过,则用指针P-EMPTY的这些部分表以外的联接信息依次指定这些部分表,使所有未用过的部分表在控制表部分上相互联接起来。
指针P-FRA指出自由区(包括数据消除部分),将数据写在光磁盘90上。指针P-FRA在表示变成自由区的迹部分(即部分)的单个单位或多个部分表中间限定最前面的部分表。换言之,当出现自由区时,指针P-FRA就记录任一部分组(01h)~(FFh)。在对应的部分表中,用开始与结束地址限定对应于自由区的部分。如果有多张部分表,这些表就用联接信息依次指定,直到使联接信息最终变成[(00h)]的最后一张表。
图9指出控制部分的状态,控制部分能利用部分表形成自由区。图9指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分别为自由区的部分(03h)(18h)(1Fh)(2Bh)(E3h)的状态用这些部分之间连续到指针P-FRA的联接表示。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控制上述缺陷区和未用过部分表的形式。
指针P-TNO1~P-TNO255分别指定用户记录在光磁盘90上的乐段的轨迹。例如,指针TO1限定这样一部分表,该表显示的部分在记录有首迹数据的一外或多个部分中间按时间变为最前面。
例如,在用单个部分记录限定为首迹(即第一节目)的乐段而不使该轨迹在盘90上分裂的情况下,在指针P-TNO1显示的部分表中把首迹记录区记录为开始与结束地址。
另外,在例如将限定为第二迹(即第二节目)的乐段分散记录在盘90上多个部分的情况下,则按时序指定限定第二迹记录位置的各部分。换言之,从指针P-TNO2指定的部分表开始,利用基于时序的联接信息依次指定其它部分表,然后将这些部分表相互联接起来,直到使联接信息最终变为[(00h)]的最后一张部分表。上述处理形式类似于图9的处理形式。
如上所述,由于记录有组成第二曲调的数据在所有部分都已例如通过依次指定而记录,所以在应用U-TOC区段0的数据经标题再现第二曲调或在第二曲调域上记录时,能令光头3和磁头6a访问数据,以便从分散的部分提取连续的音乐信息并通过有效地利用记录区作记录。
如上所述,通过应用P-TOC(只读数据)来控制可重写数据的光磁盘90上的区域,而通过应用U-TOC(用户内容表)来控制记录在用户可录区上的乐段和自由区。
1-2-4-2:U-TOC区段1
图10指定了U-TOC区段1的格式。当对每条记录轨迹提供组成盘本身标题数据的迹名或盘名时,U-TOC区段1就起到用于记录输入字符信息的数据区的作用。
U-TOC区段1备有对应于记录轨迹的指针P-TNA1~P-TNA255。指针P-TNA1~P-TNA255指定的槽部分备有255单位的槽(01h)~(FFh),每条槽包含8字节,单条槽(00h)包含8字节。U-TOC区段1根据基本上与上述U-TOC区段0相同的格式控制字符数据。
利用“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码”,将盘名与迹名等字符数据记录在从(01h)至(FFh)的槽上。
例如,用户输入的字符数据记录在由指针P-TAN1根据首迹指定的槽上。另外,由于诸槽通过联接信息相互起来,所以即使对应于单迹的输入字符在7字节(7字符),也能正常地予以管理。
形成槽(00h)的8字节组成了记录盘名的专用区,其中槽(00h)不受指针P-TNA(x)指定。
即使在U-TOC区段1中,指针P-EMPTY也控制着任何一条未使用的这些槽。
1-2-4-3:U-TOC区段2
图11指定了U-TOC区段2的格式。U-TOC区段2组成的数据域主要让用户记录自己记录某一乐段的日期与时间。
U-TOC区段2配备的指针P-TRD1~P-TRD255对应于记录的轨迹。另外,还为U-TOC区段2设置了准备由指针P-TRD1~P-TRD255指定的槽部分。该槽部分设置了总计255单位的槽(01h)~(FFh),每条槽包含8字节。槽部分根据基本上与上述U-TOC区段0相同的格式控制着日期与时间数据。
在每条槽(01h)~(FFh)上,按6字节记录乐段(迹)的记录日期与时间。在6字节数据中,按字节记录对应于年、月、日、时、分和秒的数值。其余2字节分别记录制造商码与型号码。具体而言,分别记录了限定用于记录有关乐段的记录单元的制造商的代码数据和另一个限定操作的记录单元的种类的代码数据。
例如,在记录第一曲调轨迹时,就在指针P-TRD1指定的槽上记录下记录日期与时间、有关记录单元的制造商代码以及该记录单元的型号代码。通过参照内置的时钟,系统控制器11自动地记录该次记录的日期与时间数据。
组成槽(00h)的8字节对应于按盘单元记录日期与时间的专用区,其中的槽(00h)不受指针P-TRD(x)指定。
即使在U-TOC区段2中,槽指针P-EMPTY仍控制着未使用的那些槽。代替型号码,联接信息记录未使用的那些槽。从槽指针P-EMPTY开始,所有未使用的槽都与联接信息有关地予以控制。
1-2-4-4:U-TOC区段4
图12指定了U-TOC区段4。像上述的U-TOC区段1那样,在将曲名(迹名)放到用户记录的轨迹上或将盘名放到盘90上的情况下,U-TOC区段4组成的数据区用于记录输入字符数据,通过图10与图12的比较,可知U-TOC区段4的格式基本上与U-TOC区段1的格式相同。
然而,U-TOC区段4设计成记录双字节代码,能处理汉字和罗马字母。如区段1所做的那样,U-TOC区段4经指针P-TNA1~P-TNA255控制着字符数据和指针P-TNA1~P-TNA255限定的255单位的槽(01h)~(FFh)。
有关本发明的记录和再次设备1能处理无U-TOC数据的只再现盘。然而,在处理这种只再现盘时,根据P-TOC(只读数据),记录和再现设备1也能记录包括盘名与迹名的字符数据。具体而言,准备了这样一个区段,它起到P-TOC区段的作用,且结构基本上与U-TOC区段1和4一样,从而让盘制造商预告将盘名与迹名记录在P-TOC区段里。
1-2-5:AUX-TOC
1-2-5-1:AUX-TOC区段0
如参照图7所描述的那样,对有关本发明的盘90设备了这样一个域,它用于记录AUX数据文件和AUX-TOC(辅数据内容表)。这就使盘90可记录包括字符数据与图像数据的AUX数据文件,而与乐段轨迹(节目)无关。
AUX数据文件由AUX-TOC控制。AUX-TOC数据跨越了组重复记录三次。相应地,像U-TOC一样,控制数据结构能利用每一组中的32区段。
在本实施例中,如后面将描述的,通过设置AUX-TOC区段0到区段5,可以控制AUX数据文件。
首先参照图13,下面描述AUX-TOC区段0的格式。
AUX-TOC区段0定义为区分配表,可控制整个AUX数据域中的自由区(空白区)。
如图13所示,在连续到头部(包括区段地址Sector=00h和模式数据(MODE)=02h),根据ASCII代码,利用对应于4字节的域,将包括“M”、“D”、“A”和“D”的四个字符记录到AUX-TOC区段0预定的字节位置上。上述四个字符“M”、“D”、“A”、“D”指定了格式的标识。这四个字符也记录在与后面要描述的AUX-TOC区段一样的同等字节位置上。
另外,制造商码与型地连续到上述格式标识的预定字节位置,此外,使用的区段数据也记录于后接格式标识的预定字节位置。
上述使用的区段数据中示出了AUX-TOC中区段的利用状况。
用于形成使用的区段0的8位(d8~a1)数据分别处理区段0~8。同样地,形成使用的区段1的8位数据(d8~d1)分别处理区段8到15。同样地,形成使用的区段2的8位(d8~d1)数据分别处理区段16到23。形成使用的区段3的8位(d8~d1)数据分别处理区段24到31。
在AUX-TOC区段0中,指针P-EMPTY与指针P-BLANK共同组成指针部分。
在表部分中形成总计99单位的部分表,每张表包含字节,以便在其上记录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和联接发数据。根据类似于上述U-TOC区段0的形式,表部分控制AUX-数据区。然而,此时对表部分仅利用了从(01h)~(63h)的那些部分表,不使用其余的部分表(64h)~(FFh),从而蚵输入全“0”(零)状态。
远离部分表(64h)的那些部分表也可用于表部分。然而,实际上,总计99单位的部分表足以满足控制操作了。在上述场合中,有效表部分仅包括部分表(01h)~(63h)。为了处理缓冲存储器13特定的存储容量,已确定了这一范围。
在相互联接的条件下,指针P-EMPTY控制着AUX-TOC区段0中未使用的部分表。
指针P-BLANK控制着AUX数据区中的自由区,换言之,如指针P-ERA在U-TOC区段0中执行的那样,指针P-BLANK控制着在其上通过相互联接部分表记录AUX数据文件的空白区。
开始与结束地址分别符合紧缩形式,故能将地址指定到声群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AUX-TOC区段0根据组单位指定地址,因而把全“0”置于指定区段中声群单位、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的数据位置。
在表部分或后面要描述的AUX-TOC区段1到区段5槽部分中,跨越3字节记录的开始与结束地址的最大数据单位范围的规则可以所有不同,因此按要求说明如下。
在只再现盘上形成AUX-TOC数据时,从使用中删去部分表的联接数据。
1-2-5-2:AUX-TOC区段1
AUX-TOC区段1、2和3分别用于控制包含静止图像数据的静止图像文件。
图14所示的AUX-TOC区段1变为图像分配表形式的控制区段1从而把记录在AUX数据区中各个数据文件当作图像文件来控制。
通过使格式符合类似于U-TOC区段0的格式,AUX-TOC区段1控制该图像文件。
根据本实施例形式,记录在AUX数据区上的一个静止图像,不具体规定如图像文件等的文件长度。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形式中,如将要的那样,包括封面图像在内,可控制地组成最大为100单位的图像文件。因此,大体上可记录最大为100单位的图像文件。
例如经编排,可将封面图像形成为盘封套。
在AUX-TOC区段1的情况下,把区段地址(Sector)=01h和模式数据(MODE)=02h记录在头部上。
为了起到像指针P-PNO(x)那样的作用以控制99单位的图像文件而不是封面图像,在AUX-TOC区段1中形成了指针P-PN01~P-PN099。[00h]记录在从指针P-PN099到表部分前某一位置的各个字节位置上。
然而,为了应付通过潜在扩展AUX数据区并修改文件尺寸而变成能记录更多图像的情况,可在从后接指针P-PN01~P-PN099的字节位置到指针P-P0255之前的字节位置的范围内,提供起到指针PN0(x)作用的指针P-PN0100~P-PN255(用图14的括号表示)。
后接制造商码与型号码的双字节域包括指针First PN0和Last PN0。在指针PN01~P-PN099中间使用的起始指针P-PN0(x)的数x记录在First PN0上,在指针PN01~P-PN099中间使用的最后指针P-PN0(x)的数x记录在Last PN0上。例如,假设在指针P-PN01~P-PN099中间使用指针P-PN01~P-PN05,此时就将指针First PN0=01h和另一指针Last PN0=05h记录在上述的2字节域上。
另外,指针P-PFRA与指针P-EMPTY也形成在指针部分中。将分别对应于各根指针的总计99单位的8字节部分表(01h)~(63h)形成在表部分中,以便将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和图像模式(S.Pict.模式)记录在00张部分表上。像AUX-TOC区段0那样,此时假设其余的部分表(64h)~(FFh)已取消使用,全“0”代码置位。
部分表(00h)不受指针指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表(00h)只用于控制定位成封面图像的图像文件的地址。对适用于封面图像的该部分表(00h)还设置了上述的图像模式(S.Pict.模式)。
通过指定特定的部分表,指针P-PN01~P-PN099分别控制在其上记录了各个图像文件的域。例如,由指针P-PN01指定的这种部分表,含有记录的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和适用于图像文件的图像模式(S.Pict.模式),所述图像文件变成初始段图像数据。
AUX-TOC区段1省去了文件控制,否则要通过联接数据(Link-p)把部分表相互联接起来。换言之,通过把各图像文件分成的部分,不必对它作记录。
然而,在AUX-TOC区段1中还未用过的任何部分表,要从指针P-EMPTY开始通过联接而予以控制(每张部分瑶第八字节对应于联接数据)。
相对于AUX数据区内部的一组域,AUX-TOC区段1中的指针P-PFRA包含不到一组记录的数据。另外,在一组内记录图像数据而删除任一域对应于未记录(记录使能)域即自由区的情况下,指针P-PFRA就控制该自由区。换言之,将区分该自由区的地址记录在指针P-PFRA指定的部分表上。
AUX-TOC区段1中各部分表里的图像模式(S.Pict模式)指定了模式,信息其中包括有关记录在各部分表指定地址的图像文件的复制状态。
图像模式(S.Pict)定义为例如图21(a)所示的一种模式。
该图像模式包括8位数据(d1~d8)。复制状态由包含d1与d2位的2位数据指定。“复制状态”表示这样一个数据,它设置成确定是否准许复制相应的图像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当复制状态被识别为(0h)时,表示准许复制,使相应的图像文件复制无限次。
当复制状态被识别为(1h)时,表示相应图像文件史准许复制剩下的一次。
当复制状态被识别为(2h)时,表示通过核准的数据总线史准许复制一次相应的图像文件。换言之,如果通过未经核准的数据总线发送相应的图像文件,则不准复制。
当复制状态被识别为(3h)时,表示根本上复制相应的图像文件。
关于d3~d8的其余6位,还未作规定。
在针对某一图像文件数据作复制的情况下,这与处理位于接受这种复制操作的图像文件前面的图像文件规定的复制状态内容相一致,必须如图21(b)所示那样对指定给接着作复制操作的图像文件的复制状态予以更新。
换言之,在复制图像文件之前将复制状态置成(0h)的情况下,即使在复制操作之后,也对该图像文件给出复制状态(0h),从而无限次作复制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在复制操作之前使复制状态保持(1h)或(2h),则在完成复制操作后,复制状态就变为(3h),表示禁止上再次复制操作。
1-2-5-3:AUX-TOC区段2
图15表示AUX-TOC区段2格式的方框图,定义为图像信息表。在放置图像名时,记录数据与时间、用于同记录的图像文件作因特网通信的URL(均一资源定位器)数据(在本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这类数据指“图像”)、信息用作数据域的AUX-TOC区段2,都可把各种图像信息数据记录为字符数据。
在说明AUX-TOC区段2之前,先参照图22描述记录在AUX-TOC区段2中表部分里的图像信息文件的组成。该图像信息文件定义为对应于单个图像帧的图像信息数据。
如图22所示,首先应用“ASCII”代码与其它字符代码处理含图像名的数据单元。这种图像码符合记录在图12所示U-TOC区段4中槽上的字符数据的格式。
在图像名数据单元后面,设置指定数据单元之间部分的代码[1Fh],接着在代码[1Fh]后面设置记录日期与时间的数据单元。记录日期与时间数据符合记录在图11所示U-TOC区段2中槽上的日期与时间格式,其中的日期与时间应用上述的6字节记录。
在记录日期与时间数据单元后面,也设置了上述的代码[1Fh]。URL形式的字符代码置于代码[1Fh]后面。可以应用“ASCII”代码从MSB(最高有效位)开始记录URL字符代码,无须应用后面要描述的“字符代码”。文件末尾用代码[00h]结束。
在任何一个含图像名、记录日期与时间及URL的数据单元中失去大部分内容的情况下,也记录[00h]以代替该数据单元。
在经因特网显示的主页中可通过下载得到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可将该主页的URL加到图像文件。
下面再参照图15描述AUX-TOC区段2的功能。
首先,将区段地址(Sector)=02h和模式(MODE)=02h记录在AUX-TOC区段2的头部中。
为了处理该记录的图像文件,对AUX-TOC区段2设置包含指针P-PIF1~P-PIF99的指针部分,其中的指针范围可扩充到指针P-PIF255。另一方面,槽部分按8字节单位设有255单元的槽(01h)~(FFh)和另一槽(00h)棕些槽都可用指针P-PIF1~P-PIF99指定。
制造商码与型号码后面的双字节域分别包括指针First PIF与指针Last PIF。在指针P-PIF1~P-PIF99当中,使用的第一指针P-PIF的编号记录在指针FirstPIF上,最后指针P-PIF的编号记录在指针Last PIF上。
以图像信息文件形式的字符数据,用“ASCII”代码和其它字符代码记录在槽(00h)~(FFh)上。可记录字符的种类由记录在AUX-TOC区段2上预定字节位置的字符代码(“字符码”示于图15)规定。
本发明的实用形式定义了有效的字符代码,如包括:按“ASCII”代码的[00h];按修改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8859-1的[01h];按乐曲变调的JIS(日本工业标准)的[02h];按KS-C-5601-1989(朝鲜语)的[03h];及按GB2312-80(汉语)的[04h]。
指针P-PIF1~P-PIF99指定记录了图像信息文件的特定部分表,其文件号对应于各指针号。例如,将对应于第一图像文件图像的字符记录在指针P-PIF1指定的槽上。起到槽(00h)作用的7字节定义为专用区,用于记录对应于封面图像的图像信息文件。
经编排,通过联接数据将各槽相互联接起来,即使在对应于某一图像文件的某个图像信息文件大于7字节时,每条槽也能正常地记录。
指针P-EMPTY经联接控制任何不使用的这些槽。
通过建立相互不同的对应的AUX-TOC区段,实际上也能逐个控制图像名、日期和记录时间。然而,如图15和22所示,通过联合控制各种AUX-TOC区段2作为图像信息文件提供的有关图像文件的字符数据,作为控制数据所需的数据量(即TOC区段)就变成少于逐个控制图像名、记录日期与时间以及URL情况的数据量,办法是建立相互不同的对应的AUX-TOC区段,从而有效利用了盘90的记录区。
1-2-5-4:AUX-TOC区段3
图16所示的AUX-TOC区段3定义为图像回放顺序表。
图像回放顺序表组成的控制数据与再现例如包含乐段的节目同步地执行输出操作(换言之,显示图像)。
AUX-TOC区段3的头部记录有区段地址(Sector)=03h和模式信息(MODE)=02h。
为了处理记录的图像文件,对指针部分设置了总共99指针,包括指针P-TNP1~P-TNP99(可扩展到最大为P-PIF255)。这些指针P-TNP1~P-TNP99分别对应于按迹单位记录在节目区上的音频数据的迹号。换言之,这些指针逐个对应于第一互第九十九迹。
表部分设有以8字节单元为基础的99单元的部分表(01h)~(63h)和基于8字节单元的其它部分表(00h),分别由指针P-TNP1~P-TNP99指定。对不使用的那些部分表(64h)~(FFh)记录了代码全“0”。在这些指针P-TNP1~P-TNP99中,分别在制造商码与型号码后面的指针First TNP与另一指针LastTNP,记录有使用的初始指针P-TNP号与使用的最后指针P-TNP号。
根据来自相应轨迹初始定位地址的补偿地址形式,把开始与结束地址记录在指针P-TNP1~P-TNP99指定的各部分表上。在AUX-TOC区段3中,指定了直到声群单位的地址。
对应于指针P-TN0j的特定图像文件示于各部分表的第四字节。指针P-PN0j变成对应于受AUX-TOC区段1控制的那些图像文件(P-PN01~P-PN99)的值。另外,指针P-PN0j令其它部分表应用联接数据相互联接。换言之,可以控制以同一条轨迹显示多个图像文件。
例如,在再现对应于首迹的乐段时,如果在再现模式期间希望根据特定的时序输出第一图像文件的图像,就在对应于首迹的指针P-TNP1指定的部分表上记录限定图像输出持续时间的开始与结束地址。另外,由于该图像要输出,指针P-PN0j显示特定的图像文件。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从首迹再现激励到首迹开始再现过了90秒钟以后现经过90秒钟这一点的周期内,第一图像文件的图像应该输出代显示,利用补偿地址将对应于从开始再现首迹60秒钟的这一地址点和对应于从开始再现首迹90秒钟的这一地址,分别记录在指针P-TNP1指定的部分表上作为开始与结束地址。为了指定第一图像文件,指针P-PN0j提出指针P-PN01的值。
另外,在继续再现单个轨迹的同时通过切换显示多个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就将诸部分表相互联接起来,以便既控制要输出的图像文件,也控制输出持续时间。
图16所示的部分表(00h)处理封面图像,然而,从原理上讲,在封面图像情况下,图像数据输出与音频tack数据再现不作同步,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把代码全“0”记录成该部分表(00h)的开始与结束地址。
在将对应于某一轨迹的部分表中的开始与结束地址分别假定为全“0”的情况下,编排成可以显示在输出该轨迹的音频数据信号期间所指定的图像文件(由指针P-PN0j表示)的图像。
如果单单将结束地址假定为全“0”代码,则编排成可以输出由指针P-PN0j指定且在再现相应迹数据周期内再次显示的图像文件。
在将开始与结束地址都不指定为全“0”且这两个地址为同值的情况下,则禁止从外部显示图像文件。
应用从指针P-EMPTY馈送的联接数据,上述AUX-TOC区段3也控制着不使用的那些部分表。
1-2-5-5:AUX-TOC区段4
AUX-TOC区段4和5各自控制文本文件。图17所示的AUX-TOC区段4,通过控制记录在AUX数据区内的数据文件,变成了用作文本分配表的控制中心。
通过符合与引入U-TOC区段4的同样格式,这些AUX-TOC区段4控制着文本文件。
假设AUX数据区完全用于记录文本文件,就能记录对应于38组×32区段×2324字节的文本数据。记录的数据可被AUX-TOC区段控制成最大为255单元的文件。然而就注意,如后面要描述的,AUX-TOC区段4编排成能控制包括一张封面图像在内的最多100个文件。文本文件中每个文件的长度根据区段单元。
一个特定的文本文件定位成对应于封面图像的文本文件(封面文本)。
AUX-TOC区段4的头部记录有区段地址(Sector)=04h和模式(MODE)=02h。
指针P-TXN01~P-TXN099(指针可扩展至P-TXN0255)形成在AUX-TOC区段4里面,作为指针P-TXN0(x)用于控制各个文本文件。这些指针P-TXN01~P-TXN099分别对应于音频轨迹的迹号。换言之,在AUX-TOC区段4中,可以控制除封面图像外对应于第一至第九十九音迹的最多为99文本文件。
另外,还在指针部分内形成指针P-PFRA和P-EMPTY。
对表部分设置了总共99单元的部分表(01h)~(63h),每个部分表由对应于上述指针的8字节组成,以在其上记录开始与结束地址及文本模式。
通过限定分别保持不用的部分表(63h)~(FFh)把代码全“0”存贮在上述部分表(01h)~(63h)中。下面描述定义文本模式的内容。
部分表(00h)不受指针指定。在AUX-T04区段4中,部分表(00h)仅用来文本文件的地址和定位成封面图像文本的文本模式。
通过指定特定的部分表,指针P-TXN01~P-TXN099分别控制记录有文本文件的域。例如,指针TXN01指定的部分表记录有开始与结束地址以及作为文件号的第一文件的文本模式。
如上所述,由于文本文件以区段单元为基础,所以上述的开始与结束地址都根据区段单元来描述。代码[0h]设置的数据位置根据声群单元指定地址。
AUX-TOC区段4省去了通过联接数据把部分表相互联接起来对文件的控制。换言之,对单个文本文件不通过分成分散的部分而作记录操作。
在AUX-TOC区段4里保持不使用的这些部分表,以把指针P-EMPTY作为起点开始联接的形式而予以控制,其中每张部分表的第八字节对应于联接数据。
相对于AUX数据区中的1组域,AUX-TOC区段4的指针P-PFRA记录有对应于少于1组的文本文件的数据,而且指针P-PFRA还控制着自由区,该自由区包含一个在其上的一个组内不记录数据的域(即记录使能域)。具体而言,划分自由区的地址记录在指针P-PFRA指定的部分表上。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即该部分表起到联接数据作用的第八字节能让部分表联接起来,从而能控制包含多个分离部分的自由区。
现在参照图23,下面描述定义文本模式的内容,文本模式设置到AUX-TOC区段4中各个部分表里。
文本模式对应于每张部分表中第四字节位置的域,其中文本模式以8位(d1~d8)形成,即以1字节数据形成。在d1~d8位中,包含d1与d2的2位指定复制状态。由于复制状态与有关先前参照图21(a)描述的图像的先前复制状态(S.Pict模式)相同,不再作描述。
另一方面,d3与d4的2位指定文本文件的目录。此时,如果d3与d4对应于[0h],就表示lyvics文本。换言之,这一文本文件代表相应音迹乐段的文字文本。如果d3与d4对应于[1h],它表示该文本描述表演相应音迹乐段的艺术家的艺术信息(包括艺术家姓名等)。如果识别出[2h],表示该文本描述所谓的背景节拍。如果识别出[3h],表示该文本与其它信息相关。
包含d5的一位指定是否已将记时打印机插入文本文件。如果识别出[0],表示无记时打印机。如果识别出[1],表示有记时打印机。下面将参照图24描述记时打印机。
包含d6、d7、d8的三位指定字符码。例如,按如下定义字符码。字符码[0h]指定“ASCII”码,字符码[1]指定修正的ISO 8859-1,[2h]指定音乐转调JIS,[3h]指定KSC5601-1989(朝鲜语),[4h]指定GB2312-80(汉语),[5h]与[6h]为保留。[7h]指定“简明文本”,它能通过把文本文件定义为简明文本而使字符码能扩展。
1-2-5-6:AUX-TOC区段5
图18规定了AUX-TOC区段5的格式。AUX-TOC区段5起到文本信息表的作用,形成的数据域在为记录的文本文件提供文本名的情况下,用于记录包含文本信息的各种字符数据,记录日期与时间以及因特网通信的URL。信息根据本发明,上述这些数据指文本信息。
记录在图18所示AUX-TOC区段4表部分上的广西信息文件的组成符合图22所示的图像信息文件。换言之,AUX-TOC区段5的文本信息文件在结构上与图22所示的图像信息文件相同。
图18中AUX-TOC区段5的头部记录有区段地址(Sector)=05h和模式(MODE)=02h。
为了处理记录的文本文件,对AUX-TOC区段5的指针部分设置了指针P=TXIF1~P-TXIF99(指针可扩展至最大为P-TXIF255)。另外,对AUX-TOC区段5的槽部分按8字节设置了255单元的槽(01h)~(FFh)和一条8字节槽(00h),所有的槽均由指针P-TXIF1~P-TXIF99指定。
在上述指针P-TXIF1~P-TXIF99中,把使用的初始指针P-TXIF的编号记录在制造商码与型号码后面的指针First TXIF上。在使用的最后指针P-TXIF的编号记录在指针Last TXIF上。
应用“ASCII”代码与其它字符码,把包含文本信息文件的字符数据记录在表部分的槽(00h)~(FFh)上。在其上要记录的字符种类,由记录在AUX-TOC区段5预定字节位置的字符码(chara.code)规定。
像对AUX-TOC区段2定义的那样,也按下述方法定义该字符码。例如,[00h]“ASCII”码,[01h]符合修正的ISO 8859-1,[002]符合乐曲变调JIS,[03h]符合KSC 5601-1989(朝鲜语),[04h]符合GB2312-80(汉语)。
上述指针P-TXIF1~P-TXIF99分别指定记录了文本信息文件(文件号对应于各指针号)的特定部分表。例如,指针P-TXIF1指定的槽记录了对应于第一文本文件图像的字符。组成槽(00h)的8字节定义为专用区,用于记录对应于封面图像文本的封面图像文本信息,而槽(00h)不受指针P-TXIF(x)指定。
经联接数据相互接起来,即使在对应于单个文本文件的文本信息文件大于7字节时,也能将每条槽安排得能正确地处理文本信息文件。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提供相互不同的AUX-TOC区段,也能逐一控制文本名、记录日期与时间以及URL。像控制信息文件那样,通过把字符数据处理成文本信息文件,使AUX-TOC区段5集中控制提供的有关图像文件的字符数据,对此已作了研究,以便减少控制信息所需的数据量(即TOC区段数)。
1-2-6:数据文件
下面描述两类数据文件的组成,这些文件包括的图像与文本文件分别是各AUX-TOC区段控制的AUX数据文件。
对于图像文件,为一个静止图像每段的文件设置任选的长度。规定静止图像的图像尺寸符合640×480点,图像文件符合JPEG格式基线。为使AUX-TOC能控制图像文件,规定每个文件和位流范围为从JPEG规定的SOI(图像开始)标记到EOI(图像结束)标记。
区段格式符合模式-2。为了删除第三层ECC(纠错与校正),将2343字节安排成有效地满足每个区段的图像数据容量。例如,假定JPEG格式图像文件包括一个组(=32区段),则实际数据尺寸为72045字节(=2323×31+1)到74368字节(=2324×32)。
例如,图19举例说明了组成图像文件的各个区段的格式。
包含同步方式、组地址(组H、L)、区段地址(Sector)和模式信息(02h)的16字节头部设置在最前面的位置。然而,下一个8字节保留备用。
接着如图所示,通过数据DP0~DP2323,设置一个起数据区作用的域,在其上记录2324字节的图像数据。
最后四个字节分别录有代码[00h]。此外,还可记录检错奇偶性。
1-2-6-2:文本文件区段
利用文本文件,可记录ASCII码、修正的ISO 8859-1码、乐曲变调JIS码和AUX-TOC区段4的文本模式规定的其它文本数据。
图20列举了组成文本文件的区段的格式。像图像文件一样,从顶部开始,文本文件区段分别存贮了含16字节的头部、8字节的备用域和记录2324字节文本文件(由数据DTO~DT2323指定)的数据区。
码[00h]记录在最后4字节上。还可在其中记录检奇偶性。
图24规定了记录在文本文件区段上的文本文件的数据组成。注意,图24的文本文件包括这样一种数据结构,它能处理这样一种情况,即设置的“有记时打印机(d5=“1”)码作为AUX-TOC区段4的文本模式之一。
如图24所示,起初利用文本文件设置按文本文件指定部分的码[1Eh],后接指定记时打印机的数据单元(3字节纯二进制)。
“记时打印机”控制文本文件的显示输出时序与相应音迹的再现同步。记时打印机用相应音迹的补偿地址指定。
接着安排这样一个数据单元(3字节纯二进制),其段长指定3段数据单元的数据长度(包括大部分字符数据)。最后,在1Fh数据后面安排该段的数据单元。
1-3:个人计算机
下面参照图25描述个人计算机113的内部结构,计算机113是有关本发明实用形式的AV接收系统103的共享部分。
图25的个人计算机113配有与外部资源收发数据的IEEE-1394格式的接口209。将该接口209接至IEEE-1394格式的用作外部数据总线的数据总线116,可与外部设备相互通信。
IEEE-1394格式的接口209对经IEEE-1394格式数据总线116接收的包解调,从解调的包中提取数据。接着应用与内部数据通信兼容的数据格式,将提取的数据转换成该数据格式,再经内部总线210输出给CPU 201。
经CPU 201控制,IEEE-1394格式接口209接收输出数据,然后执行符合诸如包处理的IEEE-1394格式的解调处理,最后将解调的数据经数据总线116发送给外部资源。
CPU 201按例如存贮在ROM 202中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按IEEE-1394格式标准收发各种数据,在ROM 202中存入3控制IEEE-1394格式接口209必需的这种程序。个人计算机113配有能收发符合IEEE-1394格式的数据的软硬件。
按要求,在RAM 203中存入了CPU 201作各种处理所需的数据与程序。
输入/输出接口204接至键盘205和鼠标206,将键盘205和鼠标206馈送的操作信号供给CPU 201。
配有包含硬盘的存储媒体的硬盘驱动单元207接至输入/输出接口204。CPU201对装在硬盘驱动单元207里的硬盘记录或读取数据或程序。显示监视器208接至输入/输出接口204用于显示图像。
内部总线210包括例如PCI(外围元件互连)或本地总线,用于连接各种内置的功能电路。
即使在上述IRD(集成接收机译码器)112和MD录放机1的情况下,单元112和1两者所配备的IEEE-1394格式接口组成基本上与个人计算机113所配备的组成相同。
具体而言,例如在图3的MD录放机1的情况下,程序存贮在程序ROM 28中,使系统控制器11能控制IEEE-1394格式接口25。
主题2:按照本发明实用模式经IEEE-1394标准实现的数据通信
2-1:概述
下面简短描述按照本发明实用模式实现符合IEEE-1394标准的数据通信。
IEEE-1394格式已被规定为串行数据通信系统的标准之一。符合IEEE-1394格式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定期执行通信的“等时”通信系统和异步执行与周期不相关通信的其它“异步”通信系统。通常,等时通信系统应用于民发数据,而异步通信系统应用于收发各种控制指令。利用上述两类通信系统,把数据编排成可通过单根电缆收发。
如前所述,根据符合本发明实用模式的AV系统,变成能经IEEE-1394格式数据总线收发各种用户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含压缩的音频数据)和伴随音频数据的辅数据,而辅数据包括图像文件(即JPEG格式静像数据)和文本文件。
音频数据包括能按再现时间轴可听输出的时序数据,因而要求实时特性,且数据量大于辅数据。另一方面,辅数据包含的数据量小于音频数据量。虽然存在辅数据再现与音频数据再现同步的情况,但是辅数据并不非要求实时特性,这与音频数据不同。
相应地,在经IEEE-1394接口与数据总线收发音频数据和辅数据时,实施本发明的实用形式规定,应用上述的“等时”通信系统来收发音频数据信号,而应用“异步”通信系统通过IEEE-1394格式接口与数据总线来收发所有的辅数据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也能经IEEE-1394接口分开发送音频数据信号与辅数据信号。另外,也能根据等时循环完全同时发送音频数据信号与辅数据信号,即经时分复用通信系统发送这而种信号。
2-2:处理规则
图26的过程转接图规定了异步通信基本的处理规则。该处理规则由FCP(功能控制规约)规定。
在IEEE-1394格式的应用中,利用规定成AV/C指令“AV/C数字接口指令组”的控制指令,把FCP安排成能控制各种AV设备的指令。
如图26(a)所示,进入步骤S11时,请求者(发射机)向响应者(接收机)发一请求信号。接着进入步骤S12,其中响应者接收该请求。在下一步S13中,响应者向请求者送回一确认信号。收到确认信号后,进入步骤S14,其中发射机识别接收机已经收到该请求。
接着进入步骤S15,其中响应于在步骤S12中接收的请求,接收机向发射机发出响应。接着进入步骤S16,发射机接收该响应。于是进入步骤S17,发射机回答时接收机发出确认信号。最后,根据接收该确认信号,接收机识别出该响应信号已被发射机接收。
主题3:编辑窗
3-1:显示形式
从以上描述可知,还规定通过重写U-TOC内容,符合本发明实用形式的MD录放机1可对记录在迷你盘上的轨迹作各种编辑操作。
在符合图2的本发明实用形式的AV接收系统103的情况下,可以组成AV接收系统103,具体而言,通过经IEEE-1394格式数据接口25与遥控,通过个人计算机113正常地执行有关轨迹的编辑、记录和再现等各种操作。
为此,将能对MD录放机1控制操作的操作应用软件装在个人计算机113中。该应用软件例如可经GUI作各种操作。换言之,可通过鼠标的拉动操作与点击操作执行各种操作。
根据图像,字符可经键盘操作输入。接着,根据对GUI操作上述的操作应用软件,产生有关指令。于是,按IEEE-1394格式经IEEE-1394格式数据总线116向MD录放机1发送该指令。
根据收到指令的内容,MD录放机1部分上的系统控制器11作各种控制操作。例如,根据计算机113内置的CPOU 201的处理操作,当用户在操作应用软件的GUI上作再现所需的操作时,就主生PLAY指令,并将该指令发级MD录放机1。根据收到的指令,控制器111驱动操作以控制MD录放机1开始回放盘90,从而实现遥控操作。
下面介绍一例在遥控操作和遥控编辑操作时显示GUI图像的操作应用软件的格式。
当计算机113驱动应用软件时,与应用软件程序相一致,计算机113内置的CPU 201要求从MD录放机1传输U-TOC与P-TOC数据,让MD录放机1发送的TOC数据例如保持在RAM 203中,接着,参照保持在RAM 203中的TOC数据的内容,使图27的MD控制窗例如显示在显示监视器208上。
主条区A1显示在MD控制窗WD1的上部,其中例如设置了12只按钮BT1~BT12。这些按钮各自起着遥控MD录放机所需的操作键的作用。
POWER钮BT1对馈给MD录机1的电源作开/关操作。EJECT钮BT℃将迷你人MD录放机1中退出。PLAYBACK钮BT3对录放机1作回放操作。PAUSE钮BT4临时停止记录与回放操作。STOP钮BT5停止录放操作。REC钮BT6驱动记录音频数据信号。
INDEX钮BT7检测特定轨迹偏离记录音频数据信号的初始位置。FF/RWD钮BT8快进和快倒回放操作的音频数据信号。
SET-UP钮BT9建立各种设置录放机1所需的项目。例如,在操作SET-UP钮BT9时,显示与上述MD控制窗WD1无关的建立窗(未图示),于是通过操作建立窗可设置任何要求的项目。
PLAY-MODE钮BT10设置记录音频数据信号的回放模式。例如,当操作钮BT10时,就显示出播放模式设置窗(未图示),于是通过操作播放模式设置窗可设置回放模式。例如,回放模式包括按曲调反复回放、反复回放全部曲调以及根据随意选择再现任一迹号的随意回放。
REPEAT钮BT11设置重放模式。例如,当操作BT11时,利用举例的顺序(单曲重放→全曲回放→不重放),按点击操作经触发可转变重放模式。
在对LABEL钮BT12点击操作时,根据以轨迹或盘为基础,形成可加标记的标记形成窗。例如,利用标记形成窗可作标记形成和编辑。
此外,与钮BT9~BT12一起,设置了文本文件编辑图标Ic1和辅数据观众图标Ic2。
在记录在装入MD录放机1的盘上的这些AUX数据中间,操作文本文件编辑图标IC1可编辑文本文件。例如,当点击操作文本文件编辑图标IC1时,尽管没有示明,但是显示的文本文件编辑窗与MD控制窗WD1无关。于是,操作文本文件编辑窗,可作编辑处理,诸如输入和重写有关当前选择的某一轨迹的图像文件和文本文件。
另一方面,当点击操作AUX数据观众图标Ic2时,显示的AUX数据观众窗与MD控制窗WD1无关辅数据显示在AUX数据观众窗上,其中包括有关选择的或回放的某一轨迹的图像文件和文本文件。
再现数据区A2显示在主条区A1中。将有关MD录放机1当前选择的音频数据轨迹的各种数据提供给再现数据区A2。
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实际选择的迹号与迹标题均显示在主条区A1中。此外,还显示出有关回放时间的数据。还有,MD录放机1实际设置的重放模式和随意回放模式也显示在主条区A1中。再现数据区A2的左侧区显示辅数据,包括要与在其上再现的音频数据信号同步再现的图像文件与文本文件。
再现音频数据时,随着再现过程的进展,把记录轨迹实际的回放状态显示在再现数据区A2上。此时,通过水平单元显示计指示出回放模式下音频数据信号的实际电平。时间显示随回放模式进展而移动。
上述再现数据区A2与迹监视区A10(下面将描述)的显示内容随MD录放机1实际的回放状态而变化。为此,虽然通过录放机1回放音频数据信号,但是将指示实际回放状态所需的数据安排成可从录放机1经IEEE-1394格式数据总线116发给计算机113。接收到指示实际回放状态的数据后,通过参照接收的数据内容,还通过按需要例如应用保持在RAM 203里的TOC数据,以便移动再现区A2内的显示内容,计算机113作绘图处理,即为显示产生图像数据的处理。
盘编辑表TB1和迹编辑表TB2分别显示在主条区A1的左下方。
在MD控制窗WD1中,把指示盘编辑区的图像与指示迹编辑A3的其它图像(以后描述)安排成能相对主条区A1下部显示。在点击操作盘编辑表TB1时,虽然未示出,但是显示了盘编辑区的图像。可以在指定盘编辑区的图像上按盘单元作编辑操作。另一方面,点击迹编辑表TB2,就显示出迹编辑区A3。
在迹编辑区A3上面一排设置各种供显示的图标,包括图像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1、文本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2、A-B部分取消图标Ic13和分迹图标Ic14。
图像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1设置的模式用于设置与包含轨迹的音频数据信号同步。当点击操作图像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1时,就在形成于轨迹监视区A10(后面描述)内部的图像同步区A14中新显示出指定图像文件同步位置的标志A16。
文本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2设置的模式用于设置与包含轨迹的音频数据信息同步的文本文件。当点击操作文本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2时,就在轨迹监视器A10(后面描述)内的文本同步区A15中新指定用于指定文本文件的同步位置的标志A16。
A-B部分取消图标Ic13用于取消含轨迹的音频数据信号部分。当点击操作A-B部分取消图标Ic13时,就显示出取消A-B部分的操作窗。操作该操作窗,可以用户规定的点A与B之间作取消。
分迹图标Ic14用于编辑,以控制由原始单迹分为两部分的两条轨迹。
在回放模式下,特定轨迹的实际状态显示在轨迹编辑区A3的迹监视区A10中。
数据再现时间区A11显示在迹监视区A10的上面一排。数据再现时间在该区A11上。再现时间安排成自左至右以水平方向开始。
电平表A13显示在迹监视区A10上排的下面。再现音频数据信号时,信号的实际电平由电平表A13的垂向条指示。
图像同步区A14与文本同步区A15分别显示在电平表A13显示部分的下面。
图像同步区A14相对音频数据信号显示图像文件同步的再现时序,而且把该时序置该区。例如,如前所述,操作图像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1,就相对图像同步区A14显示新标志A16,并在图像显示区A18中显示出空白帧。再例如,在选择未图示的像板窗中显示的图像后,通过拉动操作,可设置对应于该新标志A16的图像文件。之后,沿再现时轴拉动标志A16,可有选择地设置同步时序。标志A16显示的位置(时间)指定了输出对应于标志A16的AUX数据文件的时间。
文本同步区A15相对音频数据信号显示图像文件同步的再现时间,而且在该区中设置同步再现时序。
操作文本文件同步设置图标Ic12,可相对于文本同步区A15显示新标志A16。另外,与未图示的文本编辑窗相一致地显示文本同步点。相对于选用文本部分在文本编辑窗上设置文本同步点,可将选用文本部分设置成对应于新显示的椟志A16的文本部分。如上述那样,拉动标志A16,可设置选用的同步时序。
标志A16显示的位置(时间)指出输出对应于标志A16的AUX数据的时间。
在迹监视区A10中显示为垂向虚线的再现位置指定条A12,使迹编辑区A3以时间方向(水平方向)与实际再现位置相一致地移动。
例如,当通过MD录放机1再现轨迹时,随着再现时间的进动,再现位置指定条A13本身从右到左。同时,随着再现位置指定条A12的移动,电平表A13连续地显示再现数据信号的实际电平。
滚条A17沿时间方向(即水平方向)滚动显示迹监视区A10的内容。
图像显示区A18显示于迹监视区A10的下面。利用所谓的“姆指甲”图像PCT的分图像,以阵列形式将伴随实际选择的轨迹的图像文件显示在图像显示区A18。通过操作设置在该显示区A18右边的滚条,安排成可以滚动图像显示区A18的显示内容。
在迹编辑区A3(即盘编辑区)外面左侧上设置了各种供显示的图标,其中包括:像板图标Ic3、AUX数据读取图标Ic4、取消图标Ic5、移动图标Ic6、组合图标Ic7、抹迹图标Ic8和同步点抹除图标Ic9。
像板图标Ic3操作时调用供显示的像板窗。
在把记录在装在MD录放机1里的MD盘90上的AUX数据读入个人计算机113时,操作AUX数据读取图标Ic4。具体情况后面描述。
操作取消图标Ic5,可取消刚执行的任何操作。
移动图标Ic6、组合图标Ic7与抹迹图标Ic8用于编辑包含音频数据信号的轨迹。
操作移动图标Ic6,显示移动轨迹的对话框。操作对话框,可移动轨迹。
操作组合图标Ic7,显示联接轨迹的对话框。操作对话框,可将多条联接轨迹组合成单迹。
操作抹迹图标Ic8,显示抹迹对话框。操作对话框,可消除指定的轨迹。
听任同步点取消图标Ic9,可在图像同步区A14或迹编辑区A4内的文本同步区A15中抹去同步点(上述的标志A16)。
用户可随意选择图像同步区A14或文本同步区A15中的同步点(标志A16),然后点击操作同步点抹除图标Ic9。结果,显示的取消同步点对话框可取消选择的同步点。
在实践中,在通过选择迹编辑表TB2而显示迹编辑区A3的情况下,换言之,当操作屏为编辑轨迹单元而保持显示时,在图标Ic3~Ic9中,显示出佝板图标Ic3、取消图标Ic5和同步点取消图标Ic9。
另一方面,在通过选择盘编辑表TB1而显示盘编辑区的情况下,换言之,当操作屏为编辑记录在盘90上的全部内容而保持显示时,在上述图标IC3~IC9中,分别显示出像板图标IC3、AUX数据读取图标IC4、取消图标IC5、移动图标IC6、组合图标IC7和抹迹图标IC8。
在迹编辑区A3外部下边设置了供显示的记录容量显示区A20。该显示区A20按下述方法显示记录在装入MD录放机的盘90上的数据容量。
图28是记录容量显示区A20的放大图。如图28所示,设置在记录容量显示区A20中的音频数据区A21,用于指定有关音频数据信号的实际容量。此外,在音频数据区A21下面设置了AUX数据区A22,用于指定有关辅数据的实际数据容量。
音频数据区A21和AUX数据区A22分别指定成有大体上水平方向长度的条形。
在音频数据区A21中,将条形显示的水平方向总长度排成对应于能记录在盘90上的音频数据信号的总容量。在实践中,例如通过对条形音频数据区A21的预定的着色效果,完成音频数据记录的容量由记录容量指示条A31指定。此时,通过使记录容量指示条A31本身在内部从条形音频数据区A21的左侧扩展至右侧,可用扩展的长度指明实际的容量。
记录容量指示条A31左侧标以[0%],右侧标以[100%]。这表明记录指示条A31显示的实际容量用相对于记录音频数据信号总容量的比率(份额)代表。
由记录容量指示条A31保持不占用的那部分指定为空白容量指示条A32,从而以相对记录音频为数据总容量的比率指定空白容量。实践中,空白容量指示条A32显示的色彩不同于记录容量指示条A31的色彩。
辅数据包括图像与文本文件。相应地,完成记录图像文件的容量和完成记录文本文件的另一容量,按下述方法相对条形AUX数据区A22分别指定。
在图28中,条形AUX数据区A22的总长对应于能在盘90上记录辅数据的总容量,即AUX数据的总容量。
图像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1通过从左端延伸至右侧,显示在条形AUX数据区A22的里面。一直到图像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1右端的结束位置,都指定文本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2。AUX数据区A22内侧保持不占用的那部分表示为空白容量指示条A43。实践中,逐条显示出图像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1、文本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2和空白容量指示条A43,以便让它们能以不同色彩用肉眼区分。
图像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1和文本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2的各自长度,指示完成图像文件和文本文件记录的容量。记录容量通常显示成相对AUX数据总容量的比率。
即使把图像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1置成与文本文件记录容量指示条A42相反的顺序,AUX数据区A22中的显示形也无问题。
如上所述,通过让用户观看MD控制窗WD1中显示的记录容量区A21,用户能看明白在装入MD录放机1中盘90上完成音频与辅数据记录的容量。
根据符合本发明的迷你盘系统,记录了包括图像文件与文本文件的音频与辅数据信号、如参照图28所述,由于可利用有关本发明的记录容量区A21中分离的条分别显示完成音频与辅数据记录的容量,故能更容易地识别出完成音频与辅数据信号记录的各个容量。
另外,关于辅数据,由于可用不同的条显示完成图像与文本文件记录的容量,有用肉眼识别完成图像与文本文件记录的容量。
3-2:读取AUX数据
由上述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实用形式,通过参照图27描述的对MD控制窗WD1作预定的操作,可根据记录在光磁盘90上的数据作各种编辑操作。
例如,如果先参照图27描述的那样,像利用图像同步区A14对音频数据信号编辑图像文件的同步再现时序和利用文本同步区A15对音频数据信号编辑文本文件的同步再现时序的情况一样,当通过处理包含图像与文本文件的辅数据作编辑操作时,一定要将辅数据事先保持在计算机113中。
例如,关于图像文件,在图27的图像显示区A18中,将伴随有关实际选择的轨迹的图像文件显示为“姆指甲”图像。此时,例如根据存入RAM 203或装入计算机113的硬盘里的这种图像文件,就在图像显示区A18上示出该图像文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为了从装入MD录放机1中光磁盘90把上述辅数据发给计算机113,可点击操作先前参照图27描述的MD控制窗WD1里面的AUX数据读取图标IC4。
下面描述在显示监视器208上选择AUX数据与相关显示所需的操作。
当点击操作AUX数据读取图标IC4时,读取设置窗WD2就显示为图29所示。WD2窗起对话框作用,确定应读入计算机113的辅数据。
作为对话,窗WD2显示三种选择,包括“是否读取图像与文本?”,“是否只读图像”、或“是否只读取文本?”。根据这三种选择,显示检查框CB1、CB2和CB3。“图像”指定图像文件,“文本”指定文本文件。换言之,用户能随意选择上述三种对话的任何一种来限定(1)读图像与文本两种文件;(2)只读图像文件;或只读文本文件。
在三种选择中,用户可根据选择的对话操作任何一个检查框CB1、CB2和CB3。当操作OK钮BT21时,在装入MD录放机1的盘90上记录的AUX数据群中,经操作任一检查框(CB1、CB2和CB3)而选择的特定文件就发给计算机113。
换言之,当用户操作对应于对话“是否读图像与文本?”的检查框CB1时,就从MD录放机1中同时输出图像与文本文件。
另一方面,当用户操作对应于对话“只读图像?”的检查框CB2时,除了文本文件外,即从MD录放机1中只输出图像文件。
再一方面,当用户操作对应于对话“只读文本文件?”时,除图像文件外,从MD录放机1中只输出文本文件。
如上所述,在AUX数据从MD录放机1发给计算机113,然后计算机113将收到的AUX数据写入RAM 203的连续处理中,如图30所示,就显示出坊状态显示窗WD#,表明读AUX数据的状态。当进入这一状态时,即抹去图29所示的读—设置窗WD2。
当操作图29显示的读—设置窗WD2的取消钮BT22时,就抹去读—设置窗WD2的显示,取消传输AUX数据。
图30显示的读状态显示窗WD3还显示出这样的状态,例如应用任意一种图案将辅数据从MD录放机1传输给计算机113的状态。在该显示的下面有另一种显示,用于指示文件提供给计算机113先前的状态。
图30举例说明指定[图像02/54]与[文本00/10]的显示。其中,[图像02/54]指定在盘90上其记录54个图像文件的状态,其中的2供给计算机113。另一种显示[文本00/10]表明在盘90上其记录10个文本文件的状态,但不把它们供给计算机113。
注意,当操作读状态显示窗WD3显示的取消钮BT31时,就使文件读操作停止。
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使用户随意选择应提供给计算机113的AUX数据文件的种类。
举例说明了这样一种常见的情况,其中在画出AUX数据时,假定已固定设置了包含图像与文本文件的AUX数据的所有,种类即使用户想只读取图像文件,也同时读出文本文件。这样在读取例如文件时花费了更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实用形式,由于用户能随意只选择需要的AUX数据,所以能缩短读文件的时间,即传递AUX数据文件的时间。
3-3:处理操作
3-3-1:显示记录容量显示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社用形式具有如下特征:利用记录容量显示区A20,MD控制窗WD1能目视显示图像文件和音频数据与AUX数据的文本文件的记录容量,另外,在AUX数据读入计算机113的过程中,可按种类随意选择图像文件与文本文件。
下面逐一描述显示记录容量显示区A20所需的过程和响应于按种类选择文件的操作实现文件读操作所需的过程。首先描述显示记录容量显示区A20的过程。
在描述显示记录容量显示区A20的处理操作之前,下面先描述诸必要条件。
为了在记录容量显示区A20中显示音频数据和辅数据信号中图像与文本文件的记录容量,计算机113必须获得有关装在MD录放机1中盘片的这些数据,包括:
(A)可记录的音频数据总量          a1
(B)音频数据的记录量              a2
(C)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           a3
(D)图像文件数据记录量            a4
(E)文本文件数据记录量            a5
注意,下面把上述数据统称为“盘容量数据”。
在实施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中,把上述盘容量数据安排成由MD录放机1计算成一特定数值,根据要求从计算机113发送。
接着描述计算盘容量数据的方法。
(A)可记录的音频数据总量    a1
可记录的音频数据量a1指可在其上记录音频数据的区的“尺寸”,它对应于图7(b)中节目区的尺寸。
例如,将对应于读出开始地址与节目区开始地址的用户可录区开始地址的数据记录在P-TOC区段0,而记录在盘90的读入部分上。
通过指定读出开始地址=ALOS和用户可录区开始地址=ARUS,每当计算可记录的音频数据总量a1时,就按公式(1)计算。
a1=ALOS-ARUS                      (1)
将计算值a1直接加到节目区占用的地址。如前面参照图5所描述的,由于地址是按组、区段和声群为单位指定的,所以可认为地址总数被处理为按组、区段与声群为单位的数据尺寸。
实际计算数据尺寸时,建议在加到总计值之前,应把每组数据尺寸、每区段数据尺寸和每声群数据尺寸分别乘上组号、区段号和声群号作为经上述公式(1)算出的地址总数。对于后面要描述的其它容量,该方法适用于计算实际数据尺寸的情况。
但要指出,在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中,由于记录容量显示区A20中的记录量是用相对于可录量的比率显示的,所以建议将地址号作为数据容量不计算比率,这在后面再描述。
(B)音频数据记录容量    a2
音频数据记录量a2变成节目区上把受控制的数据记录为记录数据的域的总量。参照图8中U-TOC区段0指针部分中示出的各轨迹的部分表,各轨迹占用的地址总数算出后加到各轨迹的地址总数。换言之,把各轨迹的地址总数处理为音频数据记录量a2。
如参照图8和9的那样,在跨过多个分离部分作记录的情况下,多张部分表经联接数据相互联接起来,由此指定各迹的记录区。此时通过跟随联接数据加上各部分表的地址总数,就能统计出各轨迹的地址总数。
(C)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    a3
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a3对应于图7(b)中AUX数据区某一域总量,在该域上可实际记录AUX数据。一般在识别时与盘可录时间差无关。
如图7(b)所示,AUX数据区包括对应于35组的一个域。由于单个组对应于32区段,而且AUX数据中每个区段的有效数据尺寸对应于2324字节,因此可用公式(2)表示AUX数据可录总量a3。
a3=35×32×2324        (2)
规定录放机1内部留有AUX数据可录总量为a3。注意,由于AUX数据可录总量值a3指定了实际数据尺寸,所以在本发明的实用形式中,录放机1把数据尺寸值a3转换成地址数。因而规定,把地址数指定的a3处理为盘容量数据。
(D)图像文件记录容量    a4
在AUX数据区中完成记录的AUX数据中,把图像文件数据记录容量a4处理为记录图像文件数据所耗用的容量。
参照有关图14所示图像分配表的AUX-TOC区段1,计算音频数据记录量。根据这一计算,也能算出图像文件数据记录量。
具体地说,通过参照AUX-TOC区段1指针部分所示相应图像文件的部分表,算出各图像文件占用的地址总数,再加上各图像文件占用的地址数。换言之,把各图像文件占用的地址总数处理为音频数据记录量a4。
如参照图14所描述的,现在对图像文件数据已规定,不应将单个文件记录在多个分离部分。相应地,与U-TOC区段0的情况不同,为了寻找每个文件的地址总量,不执行通过跟随联接数据加上各部分表地址总数的处理。
(E)文本文件记录量    a5
在AUX数据区完成记录的AUX数据中,将文本文件记录量a5定义为完成文本文件数据记录的容量。
参照图17所示有关文本分配表的AUX-TOC区段4,计算音频数据记录量。根据计算结果,也可算出文本文件数据记录量a5。
具体而言,参照AUX-TOC区段4指针部分所示的各文本文件的部分表,计算地址总数,然后加上各文本文件占用的地址总数。换言之,把各文本文件占用的地址总数作为音频数据记录量a5。
如图24所示,目前还对文本数据规定,单个文件不应记录在多个分离部分上。因此,为了查找每个文件的地址总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执行通过跟随联接数据加上各部分表地址总数的处理。
通过上述处理,可看到上述五种盘容量数据。盘容量数据可以计算如下:首先,从装入MD录放机1中的光磁盘90读出TOC(目录)数据,包括P-TOC数据、U-TOC数据和AUX-TOC数据。读出的数据然后存入缓存器13。接着,从存入缓存器13的TOC数据中参照需要的数据,由系统控制器11算出盘容量数据。接下来,把计算的盘容量数据保存在例如工作RAM 29或缓存器13中。最后,如前面描述的那样,每当计算机113要求传送盘容量数据,就将该数据提供给计算机113。
根据有关上述盘容量数据的描述,下面描述显示记录容量的操作。
当计算机113从MD录放机1接收盘容量数据时,计算机经IEEE-1394数据总线116与MD录放机1联系。由于这种通信是通过传输与接收指令和响应进行的,因此异步执行通信。
在获取盘过程中,图31指出了计算机113与MD录放机1之间的处理顺序。图31所示的处理符合对图26所示异步通信的处理规则。
IEEE-1394格式规定发射机方为控制器,接收机方(受控方)为目标。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请求者(发射机)定为控制器,响应者(接收机)定为目标。
在此情况下,在计算机113部分上被激励的MD操作实应用软件定为控制器,MD录放机1定为目标。在下面参照图31描述量,MD操作应用软件作为控制器,MD录放机1作为目标。
为了处理根据本发明实用形式的AV系统,把:“Getdiscinfo”定为可经IEEE-1394数据格式传输的AV/C指令。指令“Getdiscinfo”是请求“Discinfo”必需的,而“Discinfo”包含的数据与例如最初显示MD控制窗WD1所需的盘相关。还规定,数据“Discinfo”包括前面描述的五种盘容量数据。
例如,在显示MD控制窗WD1要求最初通过驱动MD操作应用软件来驱动的情况下,就进入操作步骤S21,让控制器发出“Getdiscinfo”指令。接着进入步骤S222,目标接收指令“Getdiscinfo”。然后进入步骤S23,目标向控制器送回“确认”信号。当控制器收到“确认”信号时,控制器识别出目标收到了该指令。
之后,目标方也把上述盘容量数据包括在内,制作出定为“Discinfo”的数据内容。
接着进入步骤S25,目标方发送制作的“Discinfo”。换言之,目标方响应指令“Getdiscinfo”发送“Setdiscinfo”。
接着进入步骤S26,控制器接收响应。在下一步骤S27中,为了回答接收的响应,控制器向目标方发出“确认”信号。目标方收到“确认”信号后,识别出控制器已收到了响应。
下面参照图32描述计算机113显示记录量显示区A20所需的过程操作。
规定图32所示的过程操作由CPU 201根据操作应用软件的程序执行。在实际过程操作中,显示是通过产生MD控制窗WD1的全部图像数据执行的。但为了便于说明,只描述绘图过程(即图像数据的产生),以在MD控制窗WD1内显示记录量显示区A20。
绘图过程经步骤S101启动,让计算机113向目标(即MD录放机)改善指令“Getdiscinfo”。该过程对应于图31中的步骤S21。
响应于步骤S101,录放机1向计算机113改善数据内容“Discinfo”。与收到数据内容“Discinfo”的同时,进入步骤S102,计算机113得到包含盘内容数据的数据内容“Discinfo”,包括“可记录的音频数据总量a1”、“音频数据记录量a2”、“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a3”、“图像文件记录量a4”和“文本文件记录量a5”,如图32所示。
在参照图28描述的记录量显示区A20中,音频数据的记录量相对于可记录的音频数据总量按比例显示指定。另一方面,AUX数据由完成记录的数据(包括图像文件与文本文件数)量相对于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按比例显示指定。
为实现上述比例显示,安排成通过步骤S103以后的处理,对于音频与辅数据,计算记录量相对于可录总量的份额。
进入步骤S103时,计算记录量相对于可记录的音频数据总量的实际份额。为计算记录量份额,在五种盘容量数据中,利用可记录的音频数据总量a1和音频数据记录完成量a2,通过公式(3)计算份额(比率1):
比率1=a1/a2              (3)
当进入下一步骤S104时,为计算图像文件数据记录量相对于记录的AUX数据总量实际份额,利用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a3和图像文件数据记录量a4,用公式(4)计算份额(比率2):
比率2=a4/a3              (4)
当进入下一步骤S105时,为计算文本文件数据记录量相对于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的实际份额,利用可记录的AUX数据总量a3和文本文件数据记录量a5,用公式(5)计算份额(比率3):
比率3=a5/a3              (5)
经上述计算处理得出的份额“比率1”、“比率2”和“比率3”分别存入例如RAM 203中。
当进入步骤S106时,利用份额“比率1”、“比率2”和“比率3”,执行在MD控制窗WD1内将图像数据显示在记录量显示区A20上的处理。
接着参照有关音频数据量的份额“比率1”,假定记录量显示区A20中音频数据区A21的长度为“1”,它对应于记录量指示条A31的长度。相应地,在参照份额“比率1”的值确定记录量指示条A31的实际长度后,通过绘制在音频数据区A21中产生图像部分,可显示出份额“比率1”所反射的音频数据区A2的实际容量。
对于通过参照份额“比率2”和“比率3”确定图像文件记录量指示条A41与文本文件记录量指示条A42的各自长度,再在音频数据区A21中最终画出上述条图像的AUX数据的情况,这种方法也适用。
3-3-2:选择读文件
下面描述根据参照图29与30描述的AUX数据的图像文件与文本文件之间选择操作的文件读操作。
图33和34的流程图分别描述在读AUX数据过程中对计算机113和MD录放机1的处理。图33描述的处理由CPU 201按应用软件的程序执行。另一方面,图34的处理由录放机1内置的控制器11执行。
在执行图33的处理时,MD控制窗WD1保持显示,准备模式继续下去,同时等候点击操作AUX数据读图标IC4。在识别出点击操作AUX数据读图标IC4时,进入步骤S202,显示图29的读模式设置窗WD2。
进入步骤S203时,根据准备对显示在读模式设置窗WD2中任何一个检查框CB1、CB2和CB3执行的操作,换言之,响应于组合要读的文件所需的选择操作,在内部选择要读的文件。同时,与操作任一检查框CB1、CB2和CB3相一致,也要执行在相关检查框中显示和消除检查标记所需的绘图处理。
进入步骤S204时,识别是否操作显示在读模式设置窗WD2上的OK钮BT21。若回答为否定,则进入步骤S209,识别是否操作取消钮BT22。
若识别出已经操作了取消钮BT22,就进入步骤S210,取消准备通过子程序处理对读模式设置窗WD2的显示。反之,若识别出未操作过取消钮BT22,则子程序返回步骤S203。
接着进入步骤S204,若识别出操作了OK钮BT21,则进入步骤S205,取消显示读模式设置窗WD2。
接着进入步骤S206,计算机113发出指令,经IEEE-1304数据总线116向MD录放机1请求经步骤S203选出的特定AUX数据文件。具体而言,在通过操作读模式设置窗WD2将图像与文本文件选作读文件的情况下,计算机113发出一指令,请求传输只含图像文件的数据。反之,在只选文本文件的情况下,计算机112发出指令请求传输只含文本文件的数据。
此时,计算机113与录放机1异步通信。具体而言,与图26规定的处理规则相一致,以这样一种形式作通信,其中计算机113起控制器(请求者)的作用,录放机1起目标方(响应者)的作用。
一旦通过有关上述步骤S206的处理接收到发射机的指令,如后面参照图34描述的,录放机1就发出对应于接收指令规定种类的AUX数据。
另一方面,计算机113经步骤S207接收发达的AUX数据文件,再将接收的AUX数据文件写入RAM 203存贮。
此时规定,根据数据文件接收状态,还作这样一种处理,即绘制图像,并对参照图30描述的读状态显示窗WD3显示绘制的图像。
连续地接收和读取经步骤S207处理的AUX数据,直到数据读取结束,换言之,直到识别出所有要读的数据文件都已写入了RAM 203。此时规定,还要向计算机113发一通知信息,说明完成了从录放机1的数据文件传输,在识别经步骤S208完成数据读取时,在接收到说明完成数据传输的通知信息后,CPU201识别出将不再对其发送可接收的数据文件。在完成最后将发送的数据文件写入RAM 203时,CPU 201同时经步骤S208获得肯定的结果。
规定在经步骤S208获得肯定结果的瞬间,已将用户选择的各种AUX数据文件读入计算机113。接着进入步骤S209,切断读状态显示窗WD的显示内容,结束子程序处理。
图34表明根据收到的从计算机113发送的请求AUX数据的指令,录放机1发送AUX数据文件的操作。
为执行上述处理,在起始步骤S301中,备用模式保持到接收请求传输图33所示经步骤S206发射的AUX数据文件的指令。接收该指令后,处理模式进入步骤S302。
处理步骤S302时,参照接收指令的内容,识别传输的AUX数据文件的种类。若该指令请求传输图像与文本两种文件,处理模式就进到S303后面的一个步骤。
在处理步骤S303时,通过装入录放机1的光磁盘90作回放操作。首先,从AUX数据区连续读出图像文件数据,然后执行经IEEE-1394数据总线116向计算机113发送图像文件数据所需的控制处理。
例如,录放机1的控制器11参照AUX-TOC区段0(即区分配表)与AUX-TOC区段1(即图像分配表),然后访问读出AUX数据区里的图像文件数据,实际步骤S303的处理。
在步骤S304中连续作上述处理,直到识别出读出了AUX数据区里的全部图像文件数据。
在完成读出全部图像文件数据的同时,处理模式进到步骤S305。
在处理步骤S305时,从AUX数据区依次读出文本数据文件,系统控制器11执行将文本文件数据经IEEE-1394数据总线116发给计算机113的控制操作。
在上述处理中,控制器11参照AUX-TOC区段0(即区分配表)与AUX-TOC区段4(即文本分配表),然后连续访问和读出AUX数据区里的文本文件数据,实现步骤S305的处理。
连续执行步骤S305规定的处理,直到控制器经后一步骤S306识别出从光磁盘90读出了AUX数据区里的全部文本文件数据并将全部文本文件数据传输给计算机113。在经步骤S306得到肯定结果时,处理模式进到步骤S311。
处理步骤S302时,如果指令要求在AUX数据文件中只传输要传输的图像文本数据,处理模式就进行到步骤S307。
步骤S307的处理子程序基本上类似于先前参照步骤S303描述的子程序,故不再描述。在下一步骤S308中,控制器11识别是否分别完成了读取全部记录在AUX数据区的图像文件数据和向计算机113传输读出的图像文件数据。在保持否定回答时,重复步骤S307规定的处理,当得到回答时,处理模式进到步骤S311。
处理步骤S302时,如果要传输的AUX数据的种类对应于只要求传输的文本文件,处理模式进到步骤S309。
由于执行步骤S309和S310的处理类似于先前有关步骤S305和S306描述的处理,不再描述。若在执行步骤S310过程中不产生结果,处理模式就进到步骤S311。
处理步骤S311时,作这样的通信处理,它通知计算机113已完成了传输特定AUX数据文件的要求。这一通信处理也通过IEEE-1394数据总线116异步进行。
在进入下一步骤S312时,停止光磁盘90回放,结束子程序处理。
作上述处理时,安排成在外部发送AUX数据文件的过程中从光磁盘90读出要传输的数据文件。例如,可以组成这样的系统,它从保持在缓存器13中的AUX数据文件里读出对应于要求传输种类的特定AUX数据文件,无须从光磁盘90读出数据。该系统适用于这种情况,即录放机1中缓存器13含有很大的容量,而且记录在AUX数据区的部分文件都能存入缓存器13且从中读出。在引入这种系统时,光磁盘90可以省去再现处理,从而能缩短传输AUX数据文件所需的时间。
应该理解,作为操作应用软件的显示GUI图像的模式不只限于图27、28、29所示的模式。尤其是,利用显示记录量显示区A20的形式,可提供一种让用户目视识别音频数据记录量和每类AUX数据的记录量的形式。适用的形式不止图28所示的一种。例如,设想把条显示安排成垂直方向。还可设想用圆表示记录总量,而用圆里的扇形图表示递减的记录量。另外,并非总是要求以记录量相对于总记录量的比率来显示。例如,根据情况,也可设想成以数字指示数据尺寸。然而,从目视感觉来看,利用记录量相对于总记录量的比率显示记录量显示区A20的方法,确实更容易识别。
上述关于实施本发明实用形式的描述,举例说明了利用GUI屏上记录量显示区A20对记录盘容量的显示,所述GUI屏起着计算机113部分的操作应用软件的作用。应该理解,本发明范围不只限于这种方法,还包括相对于提供给录放机1的显示,根据记录量显示区A20实际的显示模式来显示有关数据的记录量。此时,即使计算机113假定不配备遥控录放机1的装置,录放机1本身也能识别各个数据记录在光磁盘90上的实际容量。
上述描述参照的录放机1只受计算机113遥控。还应理解,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能处理特定记录媒体的驱动系统,所述记录媒体包含主数据(含音频数据与记录在其上的其它辅数据),还包含控制音数据与辅数据的记录与回放所需的控制数据。
本发明不只限定适于控制本发明范围内目标数据再现设备的这类数据处理器。例如,还可设想通过提供任何一种具有特定功能(例如像操作应用软件)的这类包括IRD(集成接收机译码器)的AV设备,遥控MD录放机。
在上述本发明实用形式中,规定数据再现设备与相应数据处理器之间的通信经IEEE-1394格式数据总线执行。然而,通信格式的范围不只限于IEEE-1394格式,例如可用任何RS232C格式等相应的格式来代替。
正如已经详细描述的那样,实施本发明时,在其数据再现设备与记录媒体兼容的一种数据通信系统中(记录媒体包含的主数据(含音频数据)与辅数据(AUX数据)分别受控制数据控制),或者在其上述数据再现设备通过接至数据处理器而相互联系起来的数据通信系统中,可以安排成逐一显示出主数据和辅数据的记录用量供目视检查。
通过让用户目视检查记录两种数据实际耗用的量,用户不仅能目视识别记录主音频数据实际耗用的量,还能识别记录辅数据实际耗用的量,还对用户更为便利。
另外,在包括数据再现设备和数据处理器的数据通信系统中,当将记录量安排成可在数据处理器部分上外部显示时,则在利用例如数据处理器操作数据再现设备的情况下,可在外部把记录数据量显示成操作图像部分,这对用户观看操作图像而操作系统提供了方便。
为了显示记录主数据耗用的量,执行显示,以便能显示记录量相对于主数据可录量的比率(份额),而且,通过同时显示记录量相对于辅数据可录量的比率(份额),经目视比较,用户更便于知道相对于空白量的记录量。
再者,在有多种不同类辅数据(包含图像与文本文件)数据文件的情况下,通过显示记录量而按种类指定记录量,用户能识别按文件种类的辅数据记录量,从而便于识别实际的记录量和操作上的便利性。
特别在有关数据通信系统的本发明中,在描述中规定在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辅数据中出现多种不同数据文件,例如图像与文本文件的情况下,就安排数据处理器能选择从数据再现设备发送的这类的这类辅数据文件。
根据这一安排,在向数据处理器提供辅数据文件时,能选择符合用户方要求的特种数据文件。这样又便利了提取辅数据的操作。此外,与对数据处理器固定提供各类辅数据的情况相反,当从多种数据文件中选择某一特种数据文件时,可以节省向数据处理器提供有关数据民需的通信时间,减少打扰用户。

Claims (9)

1.一种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用于将主数据和辅数据记录在一记录媒体上,和/或再现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主数据和辅数据,其中所述主数据包含至少单个音频节目和用于控制有关所述单个节目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的主数据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主数据控制信息包括与主数据记录量相关的信息,而所述主数据记录量是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主数据的容量;所述辅数据至少包含一个图像数据文件和一个文本数据文件,它们与所述主数据中包含的所述节目无关,所述辅数据还包含用于控制有关所述图像数据文件和所述文本数据文件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的辅数据控制信息,其中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包括与辅数据记录量相关的信息,而所述辅数据记录量是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辅数据的容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包括:
系统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主数据控制信息,计算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主数据记录量和主数据可录量,并且根据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计算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辅数据记录量和辅数据可录量;
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主数据记录量和所述主数据可录量,显示所述主数据记录量相对于所述主数据可录量的实际份额,并且根据所述辅数据记录量和所述辅数据可录量,显示所述辅数据记录量相对于所述辅数据可录量的实际份额,其中所述图像数据文件和所述文本数据文件的记录量作为所述辅数据记录量而被分立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
为所述辅数据设置了多种互不相同的数据文件;
所述多种辅数据文件单独地受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控制;
对每种辅数据文件计算记录量;及
所述显示装置在显示辅数据记录量时,显示每种所述辅数据文件的记录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数据文件至少包括一种图像文件和一种文本文件,作为所述多种辅数据文件。
4.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它包括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数据处理单元以及用于将所述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相连的数据总线,所述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用于将主数据和辅数据记录在一记录媒体上,和/或再现来自所述记录媒体的主数据和辅数据,其中所述主数据包含至少单个音频节目和用于控制有关所述单个节目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的主数据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主数据控制信息包括与主数据记录量相关的信息,而所述主数据记录量是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主数据的容量;所述辅数据至少包含一个图像数据文件和一个文本数据文件,它们与所述主数据中包含的所述节目无关,所述辅数据还包含用于控制有关所述图像数据文件和所述文本数据文件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的辅数据控制信息,其中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包括与辅数据记录量相关的信息,而所述辅数据记录量是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辅数据的容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信系统还包括:
系统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主数据控制信息,计算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主数据记录量和主数据可录量,并且根据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计算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辅数据记录量和辅数据可录量;
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主数据记录量和所述主数据可录量,显示所述主数据记录量相对于所述主数据可录量的比率份额,并且根据所述辅数据记录量和所述辅数据可录量,显示所述辅数据记录量相对于所述辅数据可录量的比率份额,其中所述图像数据文件和所述文本数据文件的记录量作为所述辅数据记录量而被分立显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为所述辅数据设置了多种互不相同的辅数据文件;
所述多种辅数据文件单独地受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控制;
对每种辅数据文件计算记录量,及
所述显示装置在显示辅数据记录量时,显示每种所述辅数据文件的记录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数据文件至少包括一种图像文件和一种文本文件,作为所述多种辅数据文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文件选择装置,它内置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并且被构造成依次执行以下处理:
响应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请求,从所述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把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辅数据经所述数据总线传输给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将记录在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辅数据的数据文件编排成多种互不相同的数据文件,使得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能够控制所述数据文件;以及
从所述多种辅数据文件中有选择地设定至少一种数据文件,其中所述辅数据文件是从所述数据记录和/或再现设备送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数据文件至少包括一种图像文件和一种文本文件,作为所述多种辅数据文件。
9.一种显示记录媒体信息的方法,所述记录媒体用于存储主数据和辅数据,其中所述主数据包含至少单个音频节目和用于控制有关所述单个节目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的主数据控制信息;所述辅数据至少包含一个图像数据文件和一个文本数据文件,它们与所述主数据中包含的所述节目无关,所述辅数据还包含用于控制有关所述图像数据文件和所述文本数据文件的记录、再现或编辑操作的辅数据控制信息;
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主数据控制信息,计算所述记录媒体上的主数据记录量和主数据可录量;
根据所述辅数据控制信息,计算所述记录媒体上的辅数据记录量和辅数据可录量;及
根据所述主数据记录量和所述主数据可录量,显示所述主数据记录量相对于所述主数据可录量的实际份额,并且根据所述辅数据记录量和所述辅数据可录量,显示所述辅数据记录量相对于所述辅数据可录量的实际份额,其中所述图像数据文件和所述文本数据文件的记录量作为所述辅数据记录量而被分立显示。
CNB001304399A 1999-09-24 2000-09-25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显示记录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数据通信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2558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0585/99 1999-09-24
JP27058599A JP3826632B2 (ja) 1999-09-24 1999-09-24 再生装置及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JP270585/1999 1999-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0008A CN1290008A (zh) 2001-04-04
CN1255810C true CN1255810C (zh) 2006-05-10

Family

ID=1748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0439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55810C (zh) 1999-09-24 2000-09-25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显示记录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数据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58527B1 (zh)
JP (1) JP3826632B2 (zh)
KR (1) KR100697138B1 (zh)
CN (1) CN1255810C (zh)
GB (1) GB2356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5836B2 (en) * 2001-06-28 2005-12-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broadcasting system, receiving terminal device, contents providing server, and contents providing method
JP4934923B2 (ja) * 2001-08-09 2012-05-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3716920B2 (ja) 2001-10-16 2005-1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733061B2 (ja) * 2001-12-18 2006-01-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N1204489C (zh) * 2002-04-03 2005-06-01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可同步播放相关联的语音及文字的方法
JP4039158B2 (ja) 2002-07-22 2008-0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005470B2 (ja) * 2002-10-09 2007-11-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4134984A (ja) * 2002-10-09 2004-04-30 Olympus Corp データ編集装置、データ編集方法及びデータ編集プログラム
JP2004134985A (ja) * 2002-10-09 2004-04-30 Olympus Corp データ編集装置及びデータ編集プログラム
JP4661047B2 (ja) * 2003-05-30 2011-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51277B2 (ja) 2003-11-13 2011-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M253035U (en) * 2004-02-20 2004-12-11 Carry Computer Eng Co Ltd Storage volume information display enabled storage related devices
CN101261865B (zh) * 2007-04-20 2012-07-04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媒体电子文件的制作方法、装置及其播放设备及方法
US9053073B1 (en) * 2011-04-18 2015-06-09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Use of timestamp logic in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6580B1 (ko) 1989-05-26 1993-07-21 샤프 가부시끼가이샤 기록재생장치
US5576840A (en) * 1991-07-18 1996-11-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JP3355649B2 (ja) * 1992-05-20 2002-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JP3433757B2 (ja) * 1993-02-26 2003-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H07326175A (ja) 1994-05-30 1995-12-12 Sony Corp 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JP2785869B2 (ja) * 1996-07-29 1998-08-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接続域自動切替システム
US6288990B1 (en) * 1997-10-21 2001-09-11 Sony Corpor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H11232849A (ja) * 1997-10-21 1999-08-27 Sony Corp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826632B2 (ja) 2006-09-27
KR100697138B1 (ko) 2007-03-21
GB2356485B (en) 2001-11-14
GB0022863D0 (en) 2000-11-01
KR20010050624A (ko) 2001-06-15
CN1290008A (zh) 2001-04-04
GB2356485A (en) 2001-05-23
US6658527B1 (en) 2003-12-02
JP2001093266A (ja) 200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269C (zh) 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媒体
CN1255810C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显示记录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数据通信系统
CN1275253C (zh) 信息传输和处理方法,信息传输系统及数据处理装置
CN1196130C (zh) 半导体存储器卡、重放装置、记录装置、重放方法、记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97080C (zh) 半导体存储器卡、播放装置、记录装置、播放方法、记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724C (zh) 用于写入和再生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CN1208930A (zh) 数据发送和接收系统
CN1286024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606781A (zh) 编辑装置和编辑方法
CN1777950A (zh) 再现装置,程序,集成电路
CN1957333A (zh) 再现装置、再现方法、程序、程序存储介质、数据传送系统、数据结构和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150540C (zh) 转录装置
CN1507266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节目广播系统、存储媒体及程序
CN1466724A (zh) 搜索设备和搜索方法
CN1538444A (zh)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和其控制方法
CN1879170A (zh) 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方法、记录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程序
CN1596433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232949C (zh)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N1871850A (zh) 再现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295698C (zh) 复制设备和复制方法
CN1144221C (zh) 记录设备和带接收功能的记录设备
CN1192389C (zh)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CN1816986A (zh) 显示器、显示方法和显示控制程序
CN1302391C (zh) 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56731C (zh) 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再现方法和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Sra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oratio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