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5523A -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5523A
CN114595523A CN202111051328.2A CN202111051328A CN114595523A CN 114595523 A CN114595523 A CN 114595523A CN 202111051328 A CN202111051328 A CN 202111051328A CN 114595523 A CN114595523 A CN 114595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elbow
section
water outlet
shap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13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5523B (zh
Inventor
李亚林
孙海超
袁寿其
李彦军
王希坤
徐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Fluid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Fluid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Fluid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513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5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5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5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5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5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弯肘形出水流道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包括: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数学模型,基于迪恩涡理论对流道几何参数进行描述;计算流道中线沿程长度,并进行沿程三区域划分及长度初选;建立流道中线沿程坐标系,计算可知变量随流道中线沿程变化函数;基于迪恩涡理论建立变截面水力直径计算公式,获得面积比与流道中线沿程函数关系,确定过流断面形状及大小分布;基于迪恩涡理论建立流道中线曲率半径计算公式,获得曲率比与流道中线沿程函数关系,确定流道中线的几何分布,基于曲率比和面积比确定流道整体形状。该方法极大减少弯肘形出水流道设计参数,节约优化时间,具有较高的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 肘形出水流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流体机械领域,存在各种复杂的弯曲管道,比如弯肘形出水流道, 弯肘形出水流道是水泵导叶体出口至出水管进口之间的流道,在低扬程泵站中, 其结构型式对水泵装置效率影响较大,对泵轴长度、泵房高度均有影响,对工程 投资也有较大影响。在低扬程泵站中,弯肘形出水流道为渐扩形,长度较长,过 流断面由圆形渐变为方形,其水力损失对泵扬程的影响很大。因此,减小出水流 道水力损失,对提高低扬程泵站的装置效率有重要意义。
此外,典型的弯肘形出水流道与管道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根据等 径弯管内迪恩涡流动理论,断面内的迪恩涡双旋流与主流相互叠加构成螺旋状的 弯管流动,但由于弯肘形出水流道的几何边界变化较为复杂,且受到出口环量的 影响,且考虑到泵装置内出水流道的特殊性,传统设计方法涉及到的参数较多, 实际设计情况下不易控制。因此,设计出更高效可靠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模型, 对于研究低扬程泵站弯肘形出水流道内迪恩涡的演变及流动控制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设计方法 中存在的参数过多不易控制,提供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设计方 法。基于迪恩涡理论对流道几何参数进行描述,通过定义并给定过流断面面积比 和流道中线曲率比,创新了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大大降低了弯肘形出 水流道设计的参数控制,设计了相比传统设计方法更加高效可靠的弯肘形出水流 道水力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 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关于主要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基于迪 恩涡理论对流道几何参数进行描述;
步骤2,计算该弯肘形出水流道的导叶出口到流道出口的中线沿程最 大长度lc,将流道中线沿程进行3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长度进行初选;
步骤3,建立基于流道中线沿程lx的xy坐标系,计算可知变量随流 线中线沿程lx的变化规律;
步骤4,建立弯肘形流道变截面的水力直径计算公式,给出面积比 Ar关于流道中线lx的函数关系,确定垂直于流道中线各截面形状的变化规律;
步骤5,建立弯肘形流道中线的曲率半径计算公式,给出曲率比Cr 关于流道中线lx的函数关系,确定流道中线几何分布;
进一步的,若用ψ代表出水流道设计目标函数,其影响弯肘形流道 的主要几何参数可表示为:
ψ=f(R,r,He,Hc,Hd,D0,D1,L,B,θ,a,b,r')
其中,R为流道外圆弧;r为内圆弧;He为导叶出口断面和弯肘段 进口断面之间的高度;Hc为弯肘段进口断面和流道出口断面底部之间的高度; Hd为流道出口断面高度;D0为流道进口断面,在数值上等于导叶出口直径;D1为弯肘段进口断面直径;L为流道总长度;B为流道出口宽度;θ为流道扩散角, 在数值上等于导叶扩散角;a为过流断面横向宽度;b为过流断面径向宽度;r′ 为过流断面倒圆角。长度单位均为mm,角度单位为°;
基于迪恩涡理论的设计方法,可将上述目标函数简化为:
ψ=f(Cr,Ar)
其中,Cr为流道中线曲率比,Ar为流道过流断面面积比;
显然,通过创新设计方法,大大减少了弯肘形出水流道的设计参数, 能节约优化时间并提高设计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将弯肘形出水流道沿流道中线带曲率地展开俯视图,根据俯视图几 何关系,推导从导叶出口到流道出口的流道中线沿程总长度lc的计算公式;
在弯肘形出水流道主视图上,将流道沿程划分为三个区域,分析各 区域过流断面形状和流道中线曲率,并对其进行长度初选。
进一步的,所述对流道中线沿程各区域进行长度初选,具体包括:
流道中线沿程总长度lc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31
其中,B为流道出口宽度,建议选取范围为2.1~2.5D0
锥形段的设计长度为He,建议选取范围为0.4~0.6D0
弯曲段的沿程长度lR可根据迪恩涡理论的曲率变化规律给出,但需 满足条件lR>max(2He·tanθ+D0,Hd/2+He);
直管段长度lz为沿程总长度lc减去上述两部分长度,但其数值不能 超过L-He·tanθ+D0/2-r,否则将返回前面重新选取B和He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建立基于流道中线沿程lx的xy坐标系,将弯肘形出水流道沿流道中 线展开俯视图,以流道中线与导叶出口断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流道中线为x 轴,推导计算可知变量关于x轴沿程变量lx的函数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可知变量具体包括流道截面横向宽度a和截面倒圆 角r′,分别将其作为y轴变量即可获得关于lx的函数关系式,其形式可分别表示 为:
ay=2tgθ·lx+D0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3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变截面水力直径计算公式,结合俯视图及各区 域的可知变量,确定纵向宽度b为上述公式的唯一待定量;
基于可知变量和截面面积比的定义,给出面积比Ar关于流道中线沿 程lx的函数关系,确定流道的断面变化规律。
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的水力直径Dh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33
进一步的,在满足导叶出口扩散角θ在4°~5°,流道出口宽度 B=2.24~2.30D0,锥形段高度He=0.51~0.52D0等条件下,推荐Ar的变化规律采用 如下拟合公式: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4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
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的流道中线曲率半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上述 公式中的参数并基于给定的Ar变化规律,确定曲率比Cr为唯一待定量;
基于可知变量和截面面积比的定义,给出曲率比Cr关于流道中线沿 程lx的函数关系,确定流道中线的几何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弯肘形流道中线的曲率半径Rc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42
进一步的,在满足与面积比Ar变化规律条件相同情况下,推荐Cr 的变化规律采用如下拟合公式: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43
与现有设计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创新了一种更高效可 靠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并得出其数学模型,将原有的设计参数减小为 过流断面面积比和流道中线曲率比,并给出了上述两个参数的公式和变化规律, 节约优化时间并提高设计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 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2为弯肘形出水流道设计方案。
图3为流道中线俯视图。
图4为流道中线主视图沿程3区域划分。
图5为可知变量俯视图上的几何关系图。
图6为截面面积比Ar随流道中线沿程lx的变化规律。
图7为流道中线曲率比Cr随lx的变化规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 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关于主要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基于迪 恩涡理论对流道几何参数进行描述。
在本发明实例中,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模型如图2所示,在与给定 的泵段进行匹配的时候,通过设计几何参数确定弯肘段几何边界、整个流道基本 轮廓、进出口面积和出水流道变截面尺寸。因此,如果用ψ代表出水流道设计 目标函数,其影响主要几何参数可表示为:
ψ=f(R,r,He,Hc,Hd,D0,D1,L,B,θ,a,b,r') (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泵段的几何尺寸已知,D0为流道进口过流断面 直径,在数值上等于导叶出口直径;θ为流道扩散角,在数值上等于导叶扩散角, 因此D0和θ为已知量。
基于迪恩涡理论,对弯肘形出水流道几何参数进行描述。
在迪恩涡的流动理论中,描述其流动的De、Re和所涉及到的几何参 数如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51
其中Re是雷诺数,um是进口的平均速度,v是流体的运动粘度,Cr 是流道的曲率比,Dh是水力直径,Rc是流道中线曲率半径,Ar是过流断面面积 比。
步骤2,计算弯肘形出水流道的导叶出口到流道出口的中线沿程最大 长度,将流道中线沿程进行三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进行长度初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弯肘形出水流道俯视图沿流道中线沿程展开, 如图3所示。
由图3的几何关系可确定从导叶出口到流道出口的流道中线沿程lc的最大尺寸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6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B为流道出口宽度,可根据传统设计方法,即 按出口流速要求计算确定,推荐流道出口宽度B=2.24~2.30D0,根据[0055]已知 D0和θ量带入公式(3)中可得沿程长度lc
将弯肘形出水流道沿程在主视图上分为3个部分,如图4所示,分 别为锥形段、弯曲段和直管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锥形段过流断面保持圆形但面积发生渐扩;直 管段断面导流角r’逐渐减小到0且面积发生渐扩,锥形段和直管段的曲率直径均 为无穷大;弯曲段断面形状为带倒圆角的矩形且面积发生渐扩,曲率沿流道中线 路程lx可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锥形段的长度(高度)设计为He,推荐设计尺 寸为He=0.51~0.52D0,即为锥形段流道中线沿程长度;弯曲段的沿程长度为lR, 直管段的沿程长度为lz
步骤3,建立基于流道中线沿程的坐标系,计算可知变量随流线中线 沿程的变化规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弯肘形出水流道沿流道中线展开俯视图,以 流道中线与导叶出口断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流道中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 标系,推导计算可知变量关于x轴沿程变量lx的函数关系。
上述可知变量具体包括流道截面横向宽度a和截面倒圆角r′,分别 将其作为y轴变量即可获得关于lx的函数关系式,其形式可分别表示为:
ay=2tanθ·lx+D0=0.1750·lx+318 (4)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62
步骤4,建立弯肘形流道变截面的水力直径计算公式,给出面积比 Ar关于流道中线lx的函数关系,确定垂直于流道中线各截面形状的变化规律。
根据迪恩涡理论,基于公式(2)过流断面面积比计算公式并结合流 道设计变量,建立弯肘形流道变截面的水力直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7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图5可知,当截面为圆形进口时, a=b=2r′=D0,且在锥形段倒圆角半径为截面半径;当截面为矩形出口时,r′=0, 流道横向宽度a=B,流道纵向宽度b=Hd
通过倒圆角r′的变化实现了变截面形状的数学转换,流道横向宽度a 和倒圆角r′的值基于公式(4)和公式(5)获得,因此只要知道面积比Ar随lx的变化规律,即可根据公式(2)中的面积比定义确定流道纵向宽度b,从而确 定整个流道的断面变化规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目前存在的高效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模型, 若导叶出口扩散角θ在4°~5°,流道出口宽度B=2.24~2.30D0,锥形段高度 He=0.51~0.52D0,推荐Ar的变化规律采用公式(7)拟合,其变化规律采用图6 所示变化规律进行设计。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72
步骤5,建立弯肘形流道中线的曲率半径计算公式,给出曲率比关 于流道中线沿程的函数关系,可确定了弯曲段形状和长度,根据公式(3)的 沿程总长度计算公式,可确定前述直管段的长度,从而确定前述流道中线的几 何分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迪恩涡理论,基于公式(2)中的面积比 计算结合弯肘形流道设计变量,建立弯肘形流道中线的曲率半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73
由公式(8)中可以看出,曲率半径Rc与面积比Ar、曲率比Cr、流 道横向宽度a和倒圆角r′有关。其中,根据公式(4)和公式(5)可知a和r′ 的函数关系,面积比Ar变化规律已在步骤4给出。因此只要给出曲率比Cr随lx的变化规律,即可确定流道中线的几何分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目前存在的高效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模 型,在满足与步骤4所述面积比Ar变化规律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推荐Cr的变 化规律采用公式(9),其变化规律如图7所示。
Figure BDA0003252893150000081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建立的方法,在出口流道宽度B和锥形段的 高度He按照经验值给出时,公式(1)简化为:
ψ=f(Cr,Ar) (10)
公式(10)只与2个参数相关,极大简化了弯肘形出水流道参数 设计数量,同时曲率比Cr和面积比Ar正是弯管内迪恩涡流道研究的两个主要 参数,因此通过基于迪恩涡理论的Cr和Ar研究,对图6和图7,以及公式(7) 和公式(9)进行修正,确立不同雷诺数和迪恩数下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流动规 律,创新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设计出高效可靠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模型。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 的,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 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关于主要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基于迪恩涡理论对流道几何参数进行描述;
步骤2,计算弯肘形出水流道流道中线沿程最大长度,将流道中线沿程进行三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长度进行初选;
步骤3,建立基于流道中线沿程的函数关系式,推导可知变量随流线中线沿程变化规律的计算公式;
步骤4,基于迪恩涡理论建立弯肘形流道变截面的水力直径计算公式,推导面积比关于流道中线沿程的函数关系,确定垂直于流道中线各过流断面形状的变化规律;
步骤5,基于迪恩涡理论建立弯肘形流道中线的曲率半径计算公式,推导曲率比关于流道中线沿程的函数关系,确定流道中线几何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用ψ代表出水流道设计目标函数,其影响主要几何参数可表示为:
ψ=f(R,r,He,Hc,Hd,D0,D1,L,B,θ,a,b,r'):
其中,R为流道外圆弧;r为内圆弧;He为导叶出口断面和弯肘段进口断面之间的高度;Hc为弯肘段进口断面和流道出口断面底部之间的高度;Hd为流道出口断面高度;D0为流道进口断面,在数值上等于导叶出口直径;D1为弯肘段进口断面直径;L为流道总长度;B为流道出口宽度;θ为流道扩散角,在数值上等于导叶扩散角;a为过流断面横向宽度;b为过流断面径向宽度;r′为过流断面倒圆角;长度单位均为mm,角度单位为°;
基于迪恩涡理论的设计方法,可将上述目标函数简化为:
ψ=f(Cr,Ar)
其中,Cr为流道中线曲率比,Ar为流道过流断面面积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将弯肘形出水流道沿流道中线沿程方向展开俯视图,根据俯视图几何关系,推导流道中线沿程总长度lc的计算公式;然后在弯肘形出水流道主视图上,将流道沿程划分为三个区域,分析各区域过流断面形状和流道中线曲率,并对其进行长度初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道中线沿程各区域长度进行初选,具体包括:
流道中线沿程总长度lc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252893140000021
其中,D0为导叶出口直径,θ为出水流道扩散角,B为流道出口宽度,建议选取范围为2.1~2.5D0
设计锥形段的长度为He,建议选取范围为0.4~0.6D0
弯曲段的沿程长度lR可根据迪恩涡理论的曲率变化规律给出,但需满足条件lR>max(2He·tanθ+D0,Hd/2+He);
直管段长度lz为沿程总长度lc减去上述两部分长度,但其数值不能超过L-He·tanθ+D0/2-r,否则将重新选取B和He进行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建立变量基于流道中线沿程lx的xy坐标系,将弯肘形出水流道沿流道中线展开俯视图,以流道中线与导叶出口断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以流道中线沿程距离lx为x轴,推导计算可知变量关于x轴沿程变量lx的函数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知变量具体包括流道截面横向宽度a和截面倒圆角r′,分别将其作为y轴变量即可获得关于lx的函数关系式,其形式可分别表示为:
ay=2tanθ·lx+D0
Figure FDA00032528931400000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变截面水力直径计算公式,结合俯视图及各区域的可知变量,确定纵向宽度b为上述公式的唯一待定量;
基于可知变量和截面面积比的定义,给出面积比Ar关于流道中线沿程lx的函数关系,确定流道的断面变化规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的水力直径Dh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252893140000031
所述面积比Ar关于流道中线沿程lx的函数关系,其特征在于,在满足导叶出口扩散角θ在4°~5°,流道出口宽度B=2.24~2.30D0,锥形段高度He=0.51~0.52D0等条件下,推荐Ar的变化规律采用如下拟合公式:
Figure FDA00032528931400000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
建立弯肘形出水流道的流道中线曲率半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上述公式中的参数并基于给定的Ar变化规律,确定曲率比Cr为唯一待定量;
基于可知变量和截面面积比的定义,给出曲率比Cr关于流道中线沿程lx的函数关系,确定流道中线的几何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肘形流道中线的曲率半径Rc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252893140000033
所述曲率比Cr随流道中线沿程lx的变化规律,其特征在于,在满足与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积比Ar变化规律条件相同情况下,推荐Cr的变化规律采用如下的拟合公式:
Figure FDA0003252893140000041
CN202111051328.2A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Active CN114595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1328.2A CN114595523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1328.2A CN114595523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5523A true CN114595523A (zh) 2022-06-07
CN114595523B CN114595523B (zh) 2023-10-10

Family

ID=8181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1328.2A Active CN114595523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55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3146B (zh) * 2023-05-30 2023-11-17 西安理工大学 非圆形管道沿程阻力的计算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0421A (zh) * 2011-09-23 2012-04-11 扬州大学 新型90°变曲率弯管
CN103939389A (zh) * 2014-04-16 2014-07-23 江苏大学 一种导叶式离心泵多工况水力设计方法
CN106870462A (zh) * 2017-02-17 2017-06-20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一种泵站用的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WO2017217565A1 (ko) * 2016-06-14 2017-12-21 한국가스공사 비틀림 수력직경을 이용한 다공성 매질의 투과도 산출방법
US20190265149A1 (en) * 2016-10-26 2019-08-29 Korea Ga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permeability of porous medium by using analysis of friction flow characteristic variable in porous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0421A (zh) * 2011-09-23 2012-04-11 扬州大学 新型90°变曲率弯管
CN103939389A (zh) * 2014-04-16 2014-07-23 江苏大学 一种导叶式离心泵多工况水力设计方法
WO2017217565A1 (ko) * 2016-06-14 2017-12-21 한국가스공사 비틀림 수력직경을 이용한 다공성 매질의 투과도 산출방법
US20190265149A1 (en) * 2016-10-26 2019-08-29 Korea Ga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permeability of porous medium by using analysis of friction flow characteristic variable in porous medium
CN106870462A (zh) * 2017-02-17 2017-06-20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一种泵站用的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彦军;颜红勤;葛强;杨敬江;严登丰;: "大型低扬程泵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no. 09 *
谢璐;刘超;傅善题;孙玉民;刘辉;: "轴流泵装置分部结构对装置性能的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no. 0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3146B (zh) * 2023-05-30 2023-11-17 西安理工大学 非圆形管道沿程阻力的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5523B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3167B2 (en) Method of designing blade of axial flow fluid machine and blade
US10474787B2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centrifugal pump and mixed flow pump having specific speed of 150-1200
CN110727995B (zh) 叶片形状的构造方法、叶片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06682287B (zh) 一种涡扇发动机内外涵道型线设计方法
CN107654777B (zh) 弧形导流板的侧向流动三通结构
CN109918807A (zh) 一种优化曲率的局部刀轨光顺方法
US20220058305A1 (en) Modeling method for a fan assembly of an aero engine
CN106844839B (zh) 用于优化汽轮机叶片型线的方法
CN106202711B (zh) 液力变矩器流道模型的参数化方法
CN104376144A (zh) 一种透平叶片型线的设计方法
CN116430796A (zh) 一种基于几何裁剪的加工路径局部光顺方法
CN112784370A (zh) 一种多级离心泵的空间导叶的设计方法
CN112576546A (zh) 一种非等厚翼型轴流叶片的优化方法
CN114595523A (zh) 一种基于迪恩涡理论的弯肘形出水流道水力设计方法
CN108062444B (zh) 弯管参数确定方法
CN101832300A (zh) 导风管
CN106780742B (zh) 一种用于蜗壳结构的三维布筋的方法
CN106295080B (zh) 一种内燃机直气道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N110508879B (zh) 一种渐开面包络环面蜗杆的数控车削飞边和倒棱方法
US7179058B2 (en) Aerodynamically wide range applicable cylindrical blade profiles
GB1598616A (en) Diagonal-flow fan wheel with blades of developable surface shape
CN107491601B (zh) 一种波瓣混合器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13958519A (zh) 一种基于中间面的离心叶轮不同形状叶片自动生成方法
CN113221264A (zh) 海水淡化泵流道式导叶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CN103823921A (zh) 一种大涵道比发动机分开式喷管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