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1508B -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91508B CN114591508B CN202111483793.3A CN202111483793A CN114591508B CN 114591508 B CN114591508 B CN 114591508B CN 202111483793 A CN202111483793 A CN 202111483793A CN 114591508 B CN114591508 B CN 1145915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ified polypropylene
- double
- magnesium hydroxide
- fluid
- supercri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2/00 - C08G81/00
- C08G83/00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sequences, e.g. organic polymers grafted onto silic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丙烯、接枝单体和引发剂加入挤出机中,并向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2)将接枝改性聚丙烯和夹带剂加入挤出机中,向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本发明在接枝共聚反应后,通过超临界CO2流体对共聚产物进行萃取,脱除产物中的低聚物及小分子挥发物,提高了产品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在机械、汽车、电子电器、建筑、纺织、包装、农林渔业和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聚丙烯不具备阻燃性,限制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由于氢氧化镁具有阻燃、抑烟和填充三重特性,因此在聚丙烯中添加氢氧化镁已成为提升聚丙烯阻燃性能的重要手段。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氢氧化镁晶须改性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号CN105330967A,所述材料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组成:聚丙烯树脂100份、氢氧化镁晶须0~40份且不包括0、润滑剂0~3份且不包括0和稳定剂0~3份且不包括0。
但通过添加氢氧化镁提高聚丙烯的阻燃性能时存在以下缺陷:1、氢氧化镁的阻燃效率不佳,需要在较大的添加量下才能实现较好的阻燃效果;然而添加大量的无机填料后,会使熔体粘度增大,影响聚丙烯材料的加工性能;2、氢氧化镁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差,不易分散,直接添加会影响聚丙烯材料的力学性能。
接枝共聚作为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改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中。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对聚丙烯进行改性,可以根据需要获得不同功能的聚丙烯材料,如接上弹性组分,可改善聚丙烯的脆性;接上极性组分,可提高聚丙烯的亲水性、粘结性等。将接枝共聚改性和无机填料改性结合,可进一步提升聚丙烯的性能。然而,目前在接枝共聚反应过程中,接枝单体往往无法完全转化,残留在共聚物产品中,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后续的提纯净化处理,除去其中残留的未接枝反应单体,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接枝单体残留在共聚物中,会影响最终得到的接枝改性聚丙烯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在接枝共聚反应后,通过超临界CO2流体对共聚产物进行萃取,脱除产物中的低聚物及小分子挥发物,提高了产品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添加氢氧化镁改善聚丙烯阻燃性能时,会降低聚丙烯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用硅油及4-氨基苯乙烯对氢氧化镁表面进行修饰,并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将氢氧化镁连接在聚丙烯侧链上,可以在有效提高聚丙烯阻燃性能的同时,不影响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丙烯、引发剂和接枝单体加入挤出机中,并注入超临界CO2流体,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
(2)将接枝改性聚丙烯和夹带剂加入挤出机中,并注入超临界CO2流体,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本发明的步骤(1)先通过熔融挤出法使接枝单体和聚丙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共聚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并在挤出过程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通过超临界流体能够大幅度提高物质的扩散系数,使得接枝单体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减少接枝单体的共聚,从而增加接枝率,有利于提升改性聚丙烯材料的性能。然后再通过步骤(2),采用超临界流体净化技术,以CO2为超临界流体,并引入夹带剂,对得到的接枝改性聚丙烯进行萃取。萃取过程中,接枝改性聚丙烯中残留的低分子量的低聚物及小分子挥发物会溶于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随超临界流体在挤出机后端脱除,从而进一步提升聚丙烯材料的性能。
作为优选,步骤(1)中,超临界CO2流体的注入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10%。
作为优选,步骤(2)中,超临界CO2流体的注入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30%。
由于步骤(1)和(2)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因此超临界CO2流体的注入量也不相同,采用超临界流体进行净化时,注入量大约为接枝反应的10~15倍,才能对产物进行有效净化。
作为优选,步骤(1)和(2)中,超临界CO2流体从挤出机前端注入,在挤出机后端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CO2流体抽出。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接枝单体为经硅油和4-氨基苯乙烯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
本发明用硅油和4-氨基苯乙烯对氢氧化镁表面进行改性,有效提高了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并且通过4-氨基苯乙烯中的双键与聚丙烯的共聚反应,可以将氢氧化镁连接在聚丙烯侧链上,提高了氢氧化镁与聚丙烯基体的相容性,避免了因氢氧化镁团聚及与基体相容性差导致的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同时,本发明采用硅油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可以协同氢氧化镁起到阻燃作用,提升了阻燃效率,降低了氢氧化镁的用量,并且硅油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因此本发明在提升聚丙烯的阻燃性能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加工性能。将硅油接枝在聚丙烯上后,虽然可以提升其加工性能及韧性,但也会降低其刚性;因此本发明又将硅油与4-氨基苯乙烯连接,在侧链上引入刚性结构的苯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刚性,最终得到同时具有良好阻燃性能、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的接枝改性聚丙烯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经硅油和4-氨基苯乙烯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为:
A)将氢氧化镁分散在水中,并加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醇溶液,搅拌反应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氨基改性氢氧化镁;
B)将双端含氢硅油与环氧丁烯混合,加入催化剂反应后得到双端环氧基硅油;
C)将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环氧基硅油及4-氨基苯乙烯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催化剂,反应得到接枝单体。
本发明先通过步骤A),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氢氧化镁表面的羟基的反应,在氢氧化镁表面修饰氨基;再通过步骤B),利用含氢硅油与环氧丁烯的硅氢加成反应,在硅油两端修饰环氧基,然后通过步骤C),利用硅油两端的环氧基与氢氧化镁表面及4-氨基苯乙烯中的氨基反应,通过硅油将氢氧化镁与4-氨基苯乙烯连接,得到带双键的接枝单体。
作为优选,步骤A)中氢氧化镁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0~20:1。
作为优选,步骤B)中所述双端含氢硅油中的活泼氢与环氧丁烯的摩尔比为1:1~1.2;所述双端含氢硅油的分子量为200~400;所述的催化剂为氯铂酸,催化剂的加入量为5~10ppm;反应温度为100~120℃,反应时间2~4h。
作为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环氧基硅油、4-氨基苯乙烯的质量比为20~30:3~6:1;所述的催化剂为氯化锌,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3%;反应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6~8h。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步骤(1)中聚丙烯、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20~30:1~3。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的夹带剂选自甲醇、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步骤(2)中接枝改性聚丙烯和夹带剂的质量比为100:1~3。
作为优选,步骤(1)和(2)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80~200℃。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超临界流体净化技术,对接枝改性后的聚丙烯进行萃取,可脱除接枝改性聚丙烯中残留的低分子量的低聚物及小分子挥发物,进一步提升聚丙烯材料的性能;
(2)用硅油和4-氨基苯乙烯对氢氧化镁表面进行改性,并将氢氧化镁连接在聚丙烯侧链上,有效提高了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和与聚丙烯基体的相容性,避免了因氢氧化镁团聚及与基体相容性差导致的材料力学性能下降;
(3)用硅油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可以协同氢氧化镁起到阻燃作用,提升了阻燃效率,降低了氢氧化镁的用量,并且硅油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因此本发明在提升聚丙烯的阻燃性能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加工性能;
(4)将硅油与4-氨基苯乙烯连接,在侧链上引入刚性结构的苯环,避免了硅油对材料刚性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氧化镁粉体分散在水中,氢氧化镁粉体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6mL,并加入质量浓度为4%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氢氧化镁和加入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5:1,搅拌反应4h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氨基改性氢氧化镁;
(2)将双端含氢硅油(浙江创基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CJ-1200)与环氧丁烯混合,双端含氢硅油中的活泼氢与环氧丁烯的摩尔比为1:1.1;加入7ppm氯铂酸催化剂,110℃下反应3h后得到双端环氧基硅油;
(3)将质量比为25:5:1的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环氧基硅油及4-氨基苯乙烯加入异丙醇中,氨基改性氢氧化镁与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0mL,搅拌均匀后加入反应物总质量的2%的氯化锌催化剂,45℃下反应7h得到接枝单体;
(4)将质量比为100:25:2的均聚聚丙烯(燕山石化,PP2401)、接枝单体和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
(5)将质量比为100:2的接枝改性聚丙烯和甲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0%,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造粒、干燥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实施例2: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氧化镁粉体分散在水中,氢氧化镁粉体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5mL,并加入质量浓度为3%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氢氧化镁和加入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0:1,搅拌反应3h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氨基改性氢氧化镁;
(2)将双端含氢硅油(浙江创基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CJ-1200)与环氧丁烯混合,双端含氢硅油中的活泼氢与环氧丁烯的摩尔比为1:1;加入5ppm氯铂酸催化剂,100℃下反应4h后得到双端环氧基硅油;
(3)将质量比为20:3:1的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环氧基硅油及4-氨基苯乙烯加入异丙醇中,氨基改性氢氧化镁与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0mL,搅拌均匀后加入反应物总质量的1%的氯化锌催化剂,40℃下反应8h得到接枝单体;
(4)将质量比为100:20:1的均聚聚丙烯(燕山石化,PP2401)、接枝单体和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
(5)将质量比为100:1的接枝改性聚丙烯和甲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造粒、干燥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实施例3: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氧化镁粉体分散在水中,氢氧化镁粉体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7mL,并加入质量浓度为5%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氢氧化镁和加入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20:1,搅拌反应5h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氨基改性氢氧化镁;
(2)将双端含氢硅油(浙江创基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CJ-1200)与环氧丁烯混合,双端含氢硅油中的活泼氢与环氧丁烯的摩尔比为1:1.2;加入10ppm氯铂酸催化剂,120℃下反应2h后得到双端环氧基硅油;
(3)将质量比为30:6:1的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环氧基硅油及4-氨基苯乙烯加入异丙醇中,氨基改性氢氧化镁与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200mL,搅拌均匀后加入反应物总质量的3%的氯化锌催化剂,50℃下反应6h得到接枝单体;
(4)将质量比为100:30:3的均聚聚丙烯(燕山石化,PP2401)、接枝单体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造粒、干燥得到改性聚丙烯;
(5)将质量比为100:3的接枝改性聚丙烯和甲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0%,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造粒、干燥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对比例1(不对接枝改性聚丙烯进行超临界流体净化):
对比例1中不对步骤(4)中制得的接枝改性聚丙烯进行步骤(5)的净化,其余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
对比例2(直接将各原料共混):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氧化镁粉体分散在水中,氢氧化镁粉体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6mL,并加入质量浓度为4%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氢氧化镁和加入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5:1,搅拌反应4h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氨基改性氢氧化镁;
(2)将质量比为100:20:4:1:2的均聚聚丙烯(燕山石化,PP2401)、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含氢硅油、4-氨基苯乙烯及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
(3)将质量比为100:2的接枝改性聚丙烯和甲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0%,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造粒、干燥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对比例3(不在氢氧化镁表面修饰硅油):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氧化镁粉体分散在水中,氢氧化镁粉体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6mL,并加入质量浓度为4%的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氢氧化镁和加入的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5:1,搅拌反应4h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环氧基改性氢氧化镁;
(2)将质量比为25:1的环氧基改性氢氧化镁及4-氨基苯乙烯加入异丙醇中,环氧基改性氢氧化镁与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0mL,搅拌均匀后加入反应物总质量的2%的氯化锌催化剂,45℃下反应7h得到接枝单体;
(3)将质量比为100:25:2的均聚聚丙烯(燕山石化,PP2401)、接枝单体和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
(4)将质量比为100:2的接枝改性聚丙烯和甲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0%,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造粒、干燥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对比例4(不在侧链引入苯环):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氧化镁粉体分散在水中,氢氧化镁粉体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g:6mL,并加入质量浓度为4%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氢氧化镁和加入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5:1,搅拌反应4h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氨基改性氢氧化镁;
(2)将双端含氢硅油(浙江创基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CJ-1200)与环氧丁烯混合,双端含氢硅油中的活泼氢与环氧丁烯的摩尔比为1:1.1;加入7ppm氯铂酸催化剂,110℃下反应3h后得到双端环氧基硅油;
(3)将质量比为25:5:1的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环氧基硅油及1-氨基-5-己烯加入异丙醇中,氨基改性氢氧化镁与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150mL,搅拌均匀后加入反应物总质量的2%的氯化锌催化剂,45℃下反应7h得到接枝单体;
(4)将质量比为100:25:2的均聚聚丙烯(燕山石化,PP2401)、接枝单体和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
(5)将质量比为100:2的接枝改性聚丙烯和甲醇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区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在第11和12区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流体抽出;注入的超临界CO2流体的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0%,双螺杆挤出机各区的温度为180~200℃,熔融挤出后冷却、造粒、干燥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得到的接枝改性聚丙烯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中所示。其中,氧指数测试方法参照GB/T2406-93;垂直燃烧等级测试方法参照GB/T2408;熔体流动速度的测试方法参照ASTM D1238-2010;弯曲性能的测试方法参照ASTM D-790,实验速率10mm/min;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的测试方法参照ASTM D256-10。
表1:改性聚丙烯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制得的接枝改性聚丙烯阻燃性能好,熔体流动速度较快,易于加工,且具有较高的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材料的刚度和韧性较好。而对比例1中熔融接枝后不对产物进行超临界流体净化,由于低聚物及未反应完的4-氨基苯乙烯等小分子挥发性物质的存在,产物的力学性能与实施例1中相比有所降低。对比例2中直接将氨基改性氢氧化镁、硅油和4-氨基苯乙烯与聚丙烯共混,硅油和氢氧化镁不能连接在聚丙烯侧链上,与聚丙烯基体的相容性下降,导致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与实施例1中相比均有下降。对比例3中不在氢氧化镁表面修饰硅油,材料的阻燃性能、熔体流动性能和韧性均显著降低。对比例4中不在聚丙烯侧链上引入苯环,而用长碳链代替,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弯曲模量均有所下降。
Claims (9)
1.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丙烯、引发剂和接枝单体加入挤出机中,并注入超临界CO2流体,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接枝改性聚丙烯;
(2)将接枝改性聚丙烯和夹带剂加入挤出机中,并注入超临界CO2流体,熔融挤出后冷却得到所述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
步骤(1)中所述的接枝单体为经硅油和4-氨基苯乙烯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所述的经硅油和4-氨基苯乙烯表面改性的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为:
A)将氢氧化镁分散在水中,并加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醇溶液,搅拌反应后将产物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氨基改性氢氧化镁;
B)将双端含氢硅油与环氧丁烯混合,加入催化剂反应后得到双端环氧基硅油;
C)将氨基改性氢氧化镁、双端环氧基硅油及4-氨基苯乙烯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催化剂,反应得到接枝单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超临界CO2流体的注入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超临界CO2流体的注入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和(2)中,超临界CO2流体从挤出机前端注入,在挤出机后端采用双抽真空的方式将超临界CO2流体抽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聚丙烯、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20~30: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所述的夹带剂选自甲醇、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接枝改性聚丙烯和夹带剂的质量比为100: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和(2)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80~2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3793.3A CN114591508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3793.3A CN114591508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91508A CN114591508A (zh) | 2022-06-07 |
CN114591508B true CN114591508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1804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83793.3A Active CN114591508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9150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3946A (zh) * | 2007-09-04 | 2008-03-19 | 浙江大学 | 超临界反应挤出制备马来化聚丙烯的方法 |
CN108822467A (zh) * | 2018-04-25 | 2018-11-16 | 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超临界技术制备高纯度接枝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
CN110698600B (zh) * | 2019-10-14 | 2022-09-27 | 湖南工学院 | 一种本体阻燃型聚丙烯接枝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2021
- 2021-12-07 CN CN202111483793.3A patent/CN11459150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91508A (zh) | 2022-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1258933A (en) | Polyorganosiloxane-base graft co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
CN1147516C (zh) | 乳液聚合硅氧烷-丙烯酸酯橡胶冲击改性剂、热塑性共混物及制备方法 | |
DE2505244B2 (de) | Polyamidzusammensetz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 |
CN113862833B (zh) | 一种耐蠕变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90047185A (ko) |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243056C (zh) | 一种基于聚碳酸酯的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EP0313003B1 (en) |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vinyl chloride) blend with improved heat distortion and tensile strength | |
EP0369203A2 (en) | Polyorganosiloxane/polyvinyl based graft (meth) acrylate polymers | |
US5008145A (en) |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vinyl chloride) blend with improved heat distortion and tensile strength | |
EP0550194B1 (en) | Polystyrene modified with silicone rubber powder | |
CN113201127A (zh) |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造方法及聚碳酸酯树脂 | |
CN114605651B (zh) | 一种基于超临界接枝反应的改性聚乙烯制备方法 | |
EP0791617B1 (en) | Particulate silicone-modified acrylic rubber, particulate graft copolymer based on silicone-modified acrylic rubber,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 |
CN114591508B (zh) | 一种高纯接枝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 |
EP0369202A2 (en) | Polyester, polycarbonate and/or polyphenylene ether with polyorganosiloxane/polyvinyl-based graft (meth)acrylate polymers | |
KR20190072774A (ko) | 코어-쉘 공중합체 제조방법, 코어-쉘 공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 |
JP2787467B2 (ja) | 改質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および耐衝撃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法 | |
CN116144171B (zh) |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0643163A (zh) | 一种pc/pbt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060223943A1 (en) | Polyolefin graft copolymer obtained by using lat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
EP0691363B1 (en) | Polystyrene modified with a telechelic polyorganosiloxane | |
CA2047526A1 (en) | Resin compositions excellent in impact resistance and heat stability | |
US20070123656A1 (en) | Polyolefin graft copolymer | |
CN109320898A (zh) | 纳米蒙脱土改性pa6/abs合金及制备方法 | |
CN1300197C (zh) | 可水解交联氯乙烯/硅烷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