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0095A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0095A
CN114590095A CN202110315484.9A CN202110315484A CN114590095A CN 114590095 A CN114590095 A CN 114590095A CN 202110315484 A CN202110315484 A CN 202110315484A CN 114590095 A CN114590095 A CN 114590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urrent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determ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54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54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00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0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0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71Air directing means, e.g. blades in an air outl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方法通过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在确定该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该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这样,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不仅能够提升车辆用户体验,也有助于降低车辆空调能耗。

Description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舒适度的要求逐渐提高。车辆空调的舒适性作为衡量车辆整体舒适性的重要维度,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发明人发现,目前的车辆空调的控制策略通常都是基于车辆空调降温装置(或升温装置)的启动过程以及启动之后的研究,而针对空调降温装置(或升温装置)开启的前期缺少关注,例如,夏季车辆在太阳下暴晒,车辆乘员舱内温度较高,车辆用户在急需用车辆时,会因为车内温度高,无法立马进入车内,再或者,用户勉强进入车内后,由于当前车内温度较高,车辆空调在较高的能耗下依然无法实现快速降温。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用于解决目前车辆空调控制策略不能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车辆乘员舱时,乘员舱内温度的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
在确定所述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
可选地,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风口和鼓风机,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包括:
控制所述外循环风口打开,并控制所述鼓风机以目标转速进行吹风。
可选地,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的目标差值;
在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在确定所述空调当前处于所述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直至在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可选地,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的持续时间;
在确定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可选地,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目标控制指令,则执行所述目标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策略,所述目标控制指令为对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指令。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应用于车辆,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
可选地,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风口和鼓风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
控制所述外循环风口打开,并控制所述鼓风机以目标转速进行吹风。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的目标差值;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在确定所述空调当前处于所述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直至在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的持续时间;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目标控制指令,则执行所述目标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策略,所述目标控制指令为对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指令。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与当前车内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并在确定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情况下,若车辆空调处于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从而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能够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车辆乘员舱时,乘员舱内的温度舒适,提升用户体验。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详细介绍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首先对本公开的应用场景进行以下说明,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在启动车辆空调进行降温或者升温之前,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温度调节的过程。相关技术中,对车辆空调的控制策略通常都是基于车辆空调降温装置(或升温装置)的启动过程以及启动之后的研究,而针对空调降温装置(或升温装置)启动的前期缺少关注,例如,夏季车辆在太阳下暴晒,车辆乘员舱内温度较高,车辆用户在急需用车辆时,会因为车内温度高,无法立马进入车内,即使用户勉强进入车内后,由于当前车内温度较高,车辆空调在较高的能耗下依然无法实现快速降温。也就是说,目前相关技术中的车辆空调控制策略并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车辆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方法通过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在确定该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该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这样,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与当前车内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并在确定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情况下,若车辆空调处于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从而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能够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车辆乘员舱时,乘员舱内的温度舒适,从而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
其中,该车辆解锁信号可以由车辆钥匙遥控器中的解锁按键触发,也可以由预先设置在该车辆钥匙遥控器中的其他按键触发。在该车辆解锁信号由该辆钥匙遥控器中的解锁按键触发的情况下,该车辆在接收到车辆解锁信号时,不仅会执行本步骤,还会使车辆解锁。
步骤102,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
其中,该车辆空调的控制模式可以包括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和非预设自动控制模式,该预设自动控制模式为可以根据当前车内温度自动触发用于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相关控制指令的模式,该相关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开启、关闭,调档等指令,该非预设自动控制模式为需要人为手动触发该相关控制指令的模式。该预设环境温度阈值可以根据车辆所处地区温度设置为18℃,20℃,25℃或者28℃等,优选地,该预设环境温度阈值可以为28℃;该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可优选为28℃。
步骤103,在确定该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该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
其中,该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风口和鼓风机,本步骤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为:控制该外循环风口打开,并控制该鼓风机以目标转速进行吹风。该目标转速可以是该鼓风机的最大转速,通过控制该鼓风机以最大转速进行吹风,能够提升车内外空气的换气效率,有利于实现快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降温。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与当前车内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并在确定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情况下,若车辆空调处于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从而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能够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车辆乘员舱时,乘员舱内的温度舒适,从而能够有效提升车辆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
其中,该车辆解锁信号可以由车辆钥匙遥控器中的解锁按键触发,也可以由预先设置在该车辆钥匙遥控器中的其他按键触发。这样在用户解锁车辆的过程中,通过触发该车辆解锁信号,可以实现对该空调控制方法对应的控制功能的触发。
本步骤中,该当前环境温度可以通过探头设置在车辆外部的温度传感器获取,也可以通过接收温度采集装置发送的该当前环境温度,获取该当前车内温度可以通过设置该车辆乘员舱内的预设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
步骤202,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
本步骤中,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03,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13。
步骤203,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
其中,该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可以与该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相等,也可以不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本步骤中,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执行步骤204;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执行步骤215。
步骤204,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
其中,该车辆空调的控制模式可以包括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和非预设自动控制模式,该预设自动控制模式为可以根据当前车内温度自动触发用于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相关控制指令的模式,该相关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开启、关闭,调档等指令,该非预设自动控制模式为需要人为手动触发该相关控制指令的模式。
步骤205,确定该控制模式是否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
本步骤中,在确定该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06;在确定该控制模式为非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步骤215。
步骤206,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是否大于该当前环境温度;
本步骤中,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该当前环境温度,则执行步骤207;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小于或者等于该当前环境温度,则执行步骤215。
步骤207,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
本步骤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该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风口和鼓风机,控制该外循环风口打开,并控制该鼓风机以目标转速进行吹风。该目标转速可以是该鼓风机的最大转速,通过控制该鼓风机以最大转速进行吹风,能够提升车内外空气的换气效率,有利于实现快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气循环系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车辆空调对应的空气循环系统,由于现有技术中该空气循环系统较多,获取该空气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也比较方面,因此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通过以上步骤201至步骤207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在步骤207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之后,可以通过以下步骤208至步骤212实现关闭该空气循环系统。
步骤208,获取该当前环境温度与该当前车内温度的目标差值。
步骤209,确定该目标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
本步骤中,在确定该目标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12;在确定该目标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10。
这样,在确定该目标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关闭该空气循环系统,能够在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该车辆乘员舱内时的舒适性,也能够有效节约空调能耗。
步骤210,获取该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的持续时间;
步骤211,确定该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
其中,该预设时间阈值可以是45秒,50秒,56秒,60秒等。
本步骤中,在确定该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12;在确定该持续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10。
通过在确定该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关闭该空气循环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车辆用户在车辆解锁之后,长时间不进入车辆乘员舱而导致该空气循环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造成能源浪费的现象。
步骤212,关闭该空气循环系统。
以上步骤203至步骤212能够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乘员舱时的舒适性,而在该当前环境温度小于该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213至步骤214实现对车辆乘员舱内温度的调节。
步骤213,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
其中,该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大于或者等于该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该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可以优选为30℃。
本步骤中,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执行步骤214;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小于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执行步骤215。
步骤214,在确定该空调当前处于该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直至在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本步骤中,控制该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关系该车辆空调中的鼓风机,以及使该车辆空调中的内外循坏风口恢复预设默认状态,该预设默认状态可以是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例如,该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是大于20℃小于28℃的范围。
步骤215,空调控制流程结束。
另外,在执行步骤208至步骤214的过程中,该空调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若确定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目标控制指令,则执行该目标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策略,该目标控制指令为对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指令。
其中,该目标控制指令可以是由车辆用户手动操作预设按键而触发的控制指令,例如,通过按下暂停键,使该空气循环系统暂停运行;通过转动该鼓风机对应的调速旋钮,调节鼓风机转速。
这样,能够在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若接收到用户手动触发的该目标控制指令,则执行该目标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策略,从而能够实现人为控制优先,从而能够提升该空调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与当前车内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并在确定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情况下,若车辆空调处于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从而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能够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车辆乘员舱时,乘员舱内的温度舒适,从而不仅能够提升车辆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也能够降低车辆空调能耗。
图3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框图;参见图3,应用于车辆,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303,用于在确定该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该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
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与当前车内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并在确定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情况下,若车辆空调处于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从而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能够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车辆乘员舱时,乘员舱内的温度舒适,从而不仅能够提升车辆用户体验,也有助于降低车辆空调能耗。
可选地,该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风口和鼓风机,该第一控制模块303用于:
控制该外循环风口打开,并控制该鼓风机以目标转速进行吹风。
图4是根据本公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的框图;参见图4,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304,用于获取该当前环境温度与该当前车内温度的目标差值;
第二控制模块305,用于在确定该目标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关闭该空气循环系统。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306,用于在确定该当前环境温度小于该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在确定该空调当前处于该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直至在确定该当前车内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307,用于获取该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的持续时间;
第四控制模块308,用于在确定该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控制该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309,用于若确定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目标控制指令,则执行该目标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策略,该目标控制指令为对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指令。
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与当前车内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并在确定需要启动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情况下,若车辆空调处于预设自动控制模式,则控制该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从而能够在车辆用户进入车辆之前,预先通过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对车辆乘员舱内进行换气,从而达到以较小的能耗实现对车内降温的效果,能够保证车辆用户在进入车辆乘员舱时,乘员舱内的温度舒适,从而不仅能够提升车辆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也能够降低车辆空调能耗。
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图3或者图4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
在确定所述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风口和鼓风机,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包括:
控制所述外循环风口打开,并控制所述鼓风机以目标转速进行吹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的目标差值;
在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在确定所述空调当前处于所述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直至在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的持续时间;
在确定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停止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目标控制指令,则执行所述目标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策略,所述目标控制指令为对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指令。
7.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车辆解锁信号,获取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和车辆乘员舱内的当前车内温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车内温度阈值,则获取车辆空调当前的控制模式;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控制模式为预设自动控制模式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大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则控制所述车辆空调的空气循环系统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外循环风口和鼓风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
控制所述外循环风口打开,并控制所述鼓风机以目标转速进行吹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的目标差值;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空气循环系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CN202110315484.9A 2021-03-24 2021-03-24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Pending CN1145900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5484.9A CN114590095A (zh) 2021-03-24 2021-03-24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5484.9A CN114590095A (zh) 2021-03-24 2021-03-24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0095A true CN114590095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1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5484.9A Pending CN114590095A (zh) 2021-03-24 2021-03-24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00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412474A1 (en) * 2022-06-10 2023-12-21 Celon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ED for Private Enterprise Network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275A (zh) * 2014-11-28 2015-03-11 深圳如果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智能空调装置和方法以及机动车
CN107839436A (zh) * 2016-09-18 2018-03-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压缩机的自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车辆
CN108528167A (zh) * 2018-03-29 2018-09-1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内气候预调节方法及车内气候预调节系统
US20200276878A1 (en) * 2017-09-11 2020-09-03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Wuhan) Co., Ltd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N111845262A (zh) * 2020-07-09 2020-10-30 广州小鹏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275A (zh) * 2014-11-28 2015-03-11 深圳如果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智能空调装置和方法以及机动车
CN107839436A (zh) * 2016-09-18 2018-03-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压缩机的自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系统及车辆
US20200276878A1 (en) * 2017-09-11 2020-09-03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Wuhan) Co., Ltd Control Method f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N108528167A (zh) * 2018-03-29 2018-09-14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内气候预调节方法及车内气候预调节系统
CN111845262A (zh) * 2020-07-09 2020-10-30 广州小鹏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412474A1 (en) * 2022-06-10 2023-12-21 Celon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ED for Private Enterprise Networks
US11979299B2 (en) * 2022-06-10 2024-05-07 Celon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ED for private enterprise network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6937A (zh) 汽车温度预调节控制系统及调节车厢内温度的控制方法
US991958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onditioning a heating and/or cooling unit in a motor vehicle
JP2008273332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13771585A (zh) 提高空调舒适性的方法、空调控制器、空调系统及汽车
JP492494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85951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원격 제어 방법
CN114590095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07878141B (zh) 用于车载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载空调
CN108016404B (zh) 挡风玻璃除雾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除雾系统
JP591028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7916504U (zh) 一种汽车通风系统及汽车
CN116101022A (zh) 一种车辆空调控制系统及车辆空调系统的启动方法
CN103818213A (zh) 用于调节电动/混合动力车辆的车载空调动力电池的温度的方法
CN110194046B (zh) 一种基于车载空调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KR101158681B1 (ko) 차량용 공기조화장치의 냉방기동 제어방법
CN105291767B (zh) 自动调节汽车室内空气量的控制方法
CN111645485A (zh) 一种汽车空调开启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KR101659879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200602165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823816A (zh) 轿车远程控制降温方法、轿车远程控制降温系统和轿车
JP2005349854A (ja) 車両換気装置
KR102129436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68248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623308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2440662B (zh)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