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5030A -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5030A
CN114585030A CN202011400767.5A CN202011400767A CN114585030A CN 114585030 A CN114585030 A CN 114585030A CN 202011400767 A CN202011400767 A CN 202011400767A CN 114585030 A CN114585030 A CN 114585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ransmission
receiving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07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5030B (zh
Inventor
林建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ax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007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5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5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5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1Cordless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其主要实施特征在于进行一换频程序时,直接以副传输频道重传送相同的无线传输数据,以降低传输延迟,并且通过该无线接收装置传送一具有可加载信息的特殊收发确认封包至该无线传送装置,以使该换频程序的主控权,从该无线传送装置转变成由该无线接收装置所主动掌控,并增加对于该无线传送装置于通信应用层次的信息控制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周边装置于换频程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各式无线周边装置(例如,可为一无线鼠标、一无线键盘、一无线麦克风、抑或为一无线耳机等等各式无线电子装置)的数据传输技术而言,往往为了避免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因多个无线周边装置同时使用同一频率区段(例如,2.4GHz)所产生的干扰,换频(frequency hopping)程序的各种方法即被提出,以祈于原本所利用的主传输频道能跳频转换到另一主传输频道,以确保无线传输数据可以被正确地传送与接收。
申言之,请参阅图1A中所示的现有无线周边装置与主系统10间的整合实施的一实施概念示例图,于其中,现有无线周边装置中的一无线接收装置81(例如,鼠标的无线接收器(dongle))与一主系统10的USB连接端11直接电连接,并通过一无线传送/接收控制软/固件101的传输控制,而使现有无线周边装置中的一无线传送装置82(例如,鼠标本体)与该无线接收装置81之间进行一无线传输数据D1的传送/接收传送动作。
再请参阅图1B,其为一种现有的无线周边装置于换频程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其包括现有的数据传送与接收方式,且至少包括下列现有实施步骤,并请搭配图1A所示者:
开始(步骤S10);
判断于一第一计时值内,该无线接收装置81是否有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82经由一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1(步骤S11);
于该无线接收装置81辨识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接收到该无线传输数据D1时,该无线接收装置81处理该无线传输数据D1,并继续以该主传输频道接收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12),且回到该步骤S11;
于该无线接收装置81未接收到该无线传输数据D1时,该无线传送装置82确认尚未被占用的另一主传输频道(步骤S13);
于该无线接收装置81未能接收到该无线传输数据D1时,该无线传送装置82以广播轮询(broadcast polling)方式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一主传输频道变更通知(notification)(步骤S14);
判断于至少一第二计时值内,该无线接收装置81是否有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82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轮流传送的该主传输频道变更通知(步骤S15);以及
于该无线接收装置81回应确收该主传输频道变更通知时,该无线传送装置82改为经由尚未被占用的其他主传输频道,重传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1或是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至该无线接收装置81(步骤S16),并回到该步骤S11。
自该步骤13至该步骤16中可以发现,前述现有作法的缺失在于,该无线传送装置82需先以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该主传输频道变更通知(notification),且等候该无线接收装置81回应确收之后,才能由该无线传送装置82再继续进行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重传(或改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但如此一来,显将会造成传输延迟的问题。
另外,前述现有作法的另一缺失在于,从该步骤13至该步骤16中可以了解其换频程序的主控权,是由该无线传送装置82所掌控与发动,然而这种现有作法对于日后想要转应用于以单一个无线接收装置同时应对于多个无线传送装置的应用领域而言,是有无法转用或困难实施的严重问题存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在其进行换频程序时,可直接以副传输频道重传送相同的无线传输数据,进而可有效降低传输延迟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在其进行换频程序时,可使换频的主控权,从该无线周边装置中的无线传送装置转变成由该无线周边装置中的无线接收装置所主动掌控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在其进行换频程序时,该无线周边装置中的无线接收装置传送具有可加载信息的收发确认封包,以增加对于该无线周边装置中的无线传送装置于通信应用层次的信息控制能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接收装置的一数据接收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判断于一第一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一无线传输数据;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一传送模式,并回传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一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另一无线传输数据;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判断于一第二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其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可包括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以供该无线传送装置因应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而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以及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改为经由尚未被占用的该另一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检查该无线传输数据的一缓冲存储空间是否已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以及当该缓冲存储空间尚未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加入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至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并使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存储于该缓冲存储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是否有来自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收发确认请求;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直接地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且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本公开又提供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接收装置的一数据接收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判断于一第一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一无线传输数据;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另一无线传输数据;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判断于一第二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以及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改为经由尚未被占用的另一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当接收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的步骤之后,还可包括下列步骤: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一传送模式,并回传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一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并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且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是否有来自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收发确认请求;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直接地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执行前述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且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检查该无线传输数据的一缓冲存储空间是否已存储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以及当该缓冲存储空间尚未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加入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至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并使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存储于该缓冲存储空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少包括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一无线接收装置的时序信息、一控制无线传送装置的应用功能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的步骤之后,还可包括下列步骤: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无线传送装置;其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可包括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以供该无线传送装置因应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而改为经由该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本公开另提供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数据传送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等候产生一触发事件;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传送一无线传输数据;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其中,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等候产生另一触发事件;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三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一门限值;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改为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因应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的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使该无线传输装置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以及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四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二门限值,以及该些副传输频道是否皆已被广播轮询;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二门限值,抑或该些副传输频道尚未已被全部广播轮询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些副传输频道中尚未被使用过的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直至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二门限值,且该些副传输频道皆已被广播轮询。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一收发确认请求;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执行前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的步骤;以及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于一第五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持续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若干次,并等候产生该另一触发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等候产生该触发事件的步骤中,还可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是否有该触发事件产生;当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执行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当没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于一第六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作为无线传输数据的用一虚拟同步封包,并执行前述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
本公开更又提供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数据传送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等候产生一触发事件;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传送一无线传输数据;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其中,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等候产生另一触发事件;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改为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以及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因应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的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使该无线传输装置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的步骤之后,还可包括下列步骤:判断于一第三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一门限值;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执行前述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执行前述使该无线传送装置改为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下列步骤: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四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二门限值,以及该些副传输频道是否皆已被广播轮询;以及当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二门限值,抑或该些副传输频道尚未已被全部广播轮询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些副传输频道中尚未被使用过的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直至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二门限值,且该些副传输频道皆已被广播轮询。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一收发确认请求;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执行前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的步骤;以及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于一第五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持续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若干次,并等候产生该另一触发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前述等候产生该触发事件的步骤中,还可包括下列步骤:判断是否有该触发事件产生;当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执行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当没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于一第六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作为无线传输数据D2之用一虚拟同步封包,并执行前述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少包括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一无线接收装置的时序信息、一控制无线传送装置的应用功能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附图说明
图1A:其为现有无线周边装置与主系统间的整合实施的一实施概念示例图。
图1B,其为现有的无线周边装置于换频程序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2:其为本公开无线周边装置与主系统间的整合实施的一优选实施概念示例图。
图3A、图3B: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接收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
图4A、图4B: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传送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
图5A、图5B: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接收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
图6A、图6B: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传送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
图7A、图7B: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三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传送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主系统
81、91:无线接收装置
82、92:无线传送装置
11、21:USB连接端
101、102:无线传送/接收控制软/固件
D1、D2:无线传输数据
ACK+:第二收发确认封包
S10、S11、S12、S13、S14、S15、S16、S17:步骤
S30、S31、S32、S33、S34、S35、S36、S37:步骤
S40、S41、S42、S43、S44、S45、S46、S47、S48:步骤
S50、S51、S521、S522、S53、S54、S55、S56、S57:步骤
S60、S61、S62、S63、S64、S65、S66、S67、S68、S69、S610:步骤S70、S711、S712、S72、S73、S74、S75、S76、S77、S78、S79、S71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公开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
本公开以下提供有关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各种优选实施说明,皆可应用于图2中所示的本公开无线周边装置与主系统20间的整合实施的一优选实施概念示例图;申言之,于图2中,本公开无线周边装置中的一无线接收装置91与一主系统20的USB连接端21直接电连接,并通过一无线传送/接收控制软/固件201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而使本公开无线周边装置中的一无线传送装置92与该无线接收装置91之间,进行一无线传输数据D2的传送/接收传送动作。本公开技术特征之一,在于进行前述无线传输数据D2的传送/接收动作时,可搭配使用一具有可加载信息的特殊收发确认封包(Acknowledgement packet,ACK+)(详如下述),以改善现有作法的缺失与提高传输数据内容的丰富性与应用的弹性。
再则,应用于本公开中的前述无线周边装置可为一无线鼠标、一无线键盘、一无线麦克风、抑或为一无线耳机等等各式无线电子装置,且本公开并不以此为限。
当然,本公开的该无线接收装置91平常皆处于一接收模式(Rx mode),但于必要时可暂时转换至一传送模式(Tx mode),同时,本公开的该无线传送装置91平常皆处于该传送模式,但于必要时可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于此即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A、图3B,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接收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并请搭配图2所示者。
申言之,如图3A、图3B所示,本公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关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的数据接收方式,其至少包括下列优选实施步骤:
开始(步骤S30);
判断于一第一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一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31);于一些实施例中,该传输频道的频道数量至少可为13个,而该第一计时值可至少为8-16毫秒(ms);
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91暂时转换至一传送模式(Tx mode),并回传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一接收模式(Rx mode)的该无线传送装置92(步骤S32);其中,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可为一般性(未加载信息)的收发确认封包;
于辨识该无线传输数据D2是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时,处理所接收到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37),且回到该步骤S31;
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之后,检查一缓冲存储空间是否已存储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步骤S33);于一些实施例中,该缓冲存储空间可设置于图2中所示的该主系统20或该无线接收装置91中的任一者;再则,于本公开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即为一具有可加载信息的特殊收发确认封包(Acknowledgement packet,ACK+),以供额外加载所需要的控制信息于其中;
当该缓冲存储空间尚未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91加入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至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中,并使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存储于该缓冲存储空间中(步骤S34);
于该缓冲存储空间已存储有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判断于一第二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35),且当未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中的任一者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回到该步骤S31;于一些实施例中,该些副传输频道的频道数量至少可为2个,而该第二计时值可至少为2-4毫秒(ms);
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91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具有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92,以供该无线传送装置92因应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而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36);以及
于辨识该无线传输数据D2来自于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时,处理所接收到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并改为由尚未被占用的该另一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该步骤S37),且回到该步骤S31。
自前述本公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关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的数据接收方式的说明可知,当该无线接收装置91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仍可直接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接收到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无需如现有作法般需先以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接收一主传输频道变更通知(notification),之后才能再继续进行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重传(或改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并因而造成传输延迟的问题。
另外,自前述优选实施例亦可知悉,本公开中当该无线接收装置91是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接收到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此时该无线接收装置91即主动通过回传具有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给该无线传送装置92,以使换频程序的主控权从现有图1A中该无线传送装置82处,转变成由图2所示的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主动掌控,这种改善作法显将有利于该无线接收装置91同时控制与管理多个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应用领域。
再则,因具有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是该无线接收装置91以预先置放于该缓冲存储空间中的方式进行所预先准备,这些提早预备做法也将明显有助于缩短该无线传输数据D2的传送/接收的转换与沟通确认时间。
当然,有关该无线接收装置91可直接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接收到该无线传输数据D2,以及换频程序的主控权转变成由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掌控的具体细节作法,可再搭配参考图4A、图4B所示,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传送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并请搭配图2与图3A、图3B所示者。
申言之,如图4A、图4B所示,本公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关于无线传送装置92用以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相互搭配的数据传送方式,其至少包括下列优选实施步骤:
开始(步骤S40);
等候产生一触发事件(步骤S41);
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42);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步骤S43);其中,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回到该步骤41,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继续等候产生另一触发事件;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三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一门限值(步骤S44);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执行该步骤42,以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继续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传送失败次数的该第一门限值可设定为8次: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改为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45);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步骤S46);
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因应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中的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使该无线传输装置92改为经由该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47),并回到该步骤41;以及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2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判断于一第四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92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二门限值,以及该些副传输频道是否皆已被广播轮询(步骤S48);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二门限值,抑或该些副传输频道尚未已被全部广播轮询时,执行该步骤S45,以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继续经由该些副传输频道中尚未被使用过的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并直至该无线传送装置92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二门限值,且该些副传输频道皆已被广播轮询;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传送失败次数的该第二门限值可设定为8次。
自前述本公开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关于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数据传送方式的说明可知,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于一段时间后若仍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即可直接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到该无线传输数据D2,而无需如现有作法般需先以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接收一换频通知。
再者,该无线传送装置92需等候该无线接收装置91主动回传具有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该无线传送装置92才能因应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而改为经由该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如此一来,本公开确实是可使换频程序的主控权从现有图1A中的该无线传送装置82处,转变成由图2中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主动掌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除至少包括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之外,也可还包括(抑或是替换成):一无线接收装置的时序信息、或一控制无线传送装置的应用功能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以增加该无线接收装置91对于该无线传送装置92于通信应用层次的信息控制的丰富性与应用弹性。
为增加数据传输的弹性,本公开尚有其他优选作法:请参阅图5A、图5B,其为本公开的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有关数据接收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流程示例图,并请搭配图2与图3A、图3B所示者。
申言之,如图5A、图5B所示,本公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关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的数据接收方式,其至少包括下列优选实施步骤:
开始(步骤S50);
判断于一第一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一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51);于一些实施例中,该传输频道的频道数量至少可为13个,而该第一计时值可至少为8-16毫秒(ms);
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判断是否有来自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一收发确认请求(步骤S521);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91直接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57),且回到该步骤S51:
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且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91暂时转换至一传送模式(Tx mode),并回传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一接收模式(Rx mode)的该无线传送装置92(步骤S522),且于辨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处理所接收到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57),且回到该步骤S51:其中,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可为一般性(未加载信息)的收发确认封包;
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之后,检查一缓冲存储空间是否已存储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步骤S53);于一些实施例中,该缓冲存储空间可设置于图2中所示的该主系统20或该无线接收装置91中的任一者;再则,于本公开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即为一具有可加载信息的特殊收发确认封包(Acknowledgement packet,ACK+),以供额外加载所需要的控制信息于其中;
当该缓冲存储空间尚未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91加入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至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中,并使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存储于该缓冲存储空间中(步骤S54);
于该缓冲存储空间已存储有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判断于一第二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55),且当未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中的任一者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回到该步骤S51;于一些实施例中,该些副传输频道的频道数量至少可为2个,而该第二计时值可至少为2-4毫秒(ms);
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91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具有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92,以供该无线传送装置92因应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而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56);以及
于辨识该无线传输数据D2来自于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时,处理所接收到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并改为由尚未被占用的该另一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该步骤S57),且回到该步骤S51。
自前述本公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关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的数据接收方式可知,其中大部分的实施步骤都是与图3A、图3B所示的实施步骤相同或均等,其中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加该步骤S521、该步骤S522,其目的即是为了多提供一个处理机制,可于该无线传送装置92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让该无线接收装置91省去回传该步骤S522中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的收发确认动作,以加快整体数据传输的效率;当然,前述优点可通过搭配以下有关图6A、图6B所示的本公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关于无线接收装置92用以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相互搭配的数据传送方式,并请搭配图2、图4A、图4B及图5A、图5B所示者,而可有一更清楚的了解。
申言之,如图6A、图6B所示,本公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关于无线传送装置92用以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相互搭配的数据传送方式,其至少包括下列优选实施步骤:
开始(步骤S60);
等候产生一触发事件(步骤S61);
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62);
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92是否传送一收发确认请求(步骤S63);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于一第五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持续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若干次(步骤S64),以等候产生另一触发事件,并回到该步骤S61;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步骤S65);其中,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继续等候产生该另一触发事件,并回到该步骤S61;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三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一门限值(步骤S66);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执行该步骤62,以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继续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传送失败次数的该第一门限值可设定为8次: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改为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步骤S67);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步骤S68);
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1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因应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中的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使该无线传输装置92改为经由该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步骤S69),并回到该步骤61;以及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92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时,判断于一第四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92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二门限值,以及该些副传输频道是否皆已被广播轮询(步骤S610);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二门限值,抑或该些副传输频道尚未已被全部广播轮询时,执行该步骤S67,以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继续经由该些副传输频道中尚未被使用过的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并直至该无线传送装置92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二门限值,且该些副传输频道皆已被广播轮询;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传送失败次数的该第二门限值可设定为8次。
自前述本公开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关于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数据传送方式的说明可知,其中大部分的实施步骤都是与图4A、图4B所示的实施步骤相同或均等,其中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为配合加快数据传输的速度,增加了该步骤63、该步骤64,其目的即是为了让该无线传送装置92有一处理机制可决定是否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且当该无线传送装置92决定没有需要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即可于一段时间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持续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D2若干次,如此一来,与该无线传送装置92相互搭配的该无线接收装置91,即可运用如图5A、图5B中所示的该步骤S521处理机制,加快两者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另外,本公开亦可有尚有其他优选作法,例如,可于无线周边装置处于一闲置状态(即,无触发事件产生的状态)时,也同时间执行前述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以进行换频程序或是利用无线周边装置处于前述闲置状态时,增加该无线接收装置91对于该无线传送装置92于通信应用层次的信息控制的丰富性与应用弹性。
当然,前述这些其他优选作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即如图7A、图7B所示,其为本公开第三优选实施例中关于无线传送装置92用以与该无线接收装置91相互搭配的数据传送方式,且因其中各步骤72至步骤710,基本上是分别延续其他图6A、图6B中大部分相同或均等的各步骤62至步骤610,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图7A、图7B所示的优选实施步骤与图6A、图6B间的差异在于:图6A、图6B中有关等候产生该触发事件的该步骤61,于本实施例中予以更改为包括下列实施步骤:
判断是否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步骤S711);其中,当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执行该步骤72,以因应该触发事件,而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续行其他步骤;以及
当没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于一第六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92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作为无线传输数据D2之用一虚拟同步封包(步骤S712),并执行该步骤73,以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92是否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并续行其他步骤。
自前述图7A、图7B所示的优选实施步骤可知,于该无线传送装置92处于该闲置状态(即,无触发事件产生的状态)时,利用让该无线传送装置92传送一虚拟同步封包作为无线传输数据D2之用,而进行一虚拟的数据传输动作,进而可由该无线接收装置91通过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ACK+而启动换频程序或是发送一些加载信息,以控制该无线传送装置92的发光效果(或调整灵敏度或声效)等等各式应用层面的控制,且本公开并不以此为限。
前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及其技术效果,以及阐释本公开的技术特征,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公开所主张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接收装置的一数据接收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于一第一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一无线传输数据;
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一传送模式,并回传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一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
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判断于一第二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
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其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可包括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以供该无线传送装置因应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而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以及
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改为经由尚未被占用的该另一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检查该无线传输数据的一缓冲存储空间是否已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以及
当该缓冲存储空间尚未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加入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至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并使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存储于该缓冲存储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是否有来自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收发确认请求;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直接地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且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4.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接收装置的一数据接收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于一第一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一无线传输数据;
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判断于一第二计时值内,是否接收到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以及
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改为经由尚未被占用的另一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当接收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的步骤之后,还可包括下列步骤:
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一传送模式,并回传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一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并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且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当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是否有来自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收发确认请求;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直接地执行前述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执行前述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该无线传送装置,且辨识及处理来自于该主传输频道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维持以该主传输频道继续接收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当未接收到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检查该无线传输数据的一缓冲存储空间是否已存储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以及
当该缓冲存储空间尚未存储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接收装置加入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至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并使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存储于该缓冲存储空间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少包括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一无线接收装置的时序信息、一控制无线传送装置的应用功能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当接收到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所传送来的该无线传输数据时的步骤之后,还可包括下列步骤:
使该无线接收装置暂时转换至该传送模式,并回传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已暂时转换至该接收模式的无线传送装置;其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可包括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以供该无线传送装置因应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而改为经由该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该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10.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数据传送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等候产生一触发事件;
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传送一无线传输数据;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其中,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等候产生另一触发事件;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三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一门限值;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改为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
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因应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的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使该无线传输装置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以及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四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二门限值,以及该些副传输频道是否皆已被广播轮询;其中,当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二门限值,抑或该些副传输频道尚未已被全部广播轮询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些副传输频道中尚未被使用过的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直至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二门限值,且该些副传输频道皆已被广播轮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一收发确认请求;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执行前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的步骤;以及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于一第五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持续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若干次,并等候产生该另一触发事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等候产生该触发事件的步骤中,还可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是否有该触发事件产生;
当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执行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
当没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于一第六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作为无线传输数据的用一虚拟同步封包,并执行前述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
13.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一无线传送装置与一无线接收装置之间,且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一数据传送方式至少包括下列步骤:
等候产生一触发事件;
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一主传输频道传送一无线传输数据;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一第一收发确认封包;其中,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等候产生另一触发事件;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改为经由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
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一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一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以及
当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因应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中的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使该无线传输装置改为经由另一主传输频道传送另一无线传输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前述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时的步骤之后,还可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于一第三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一门限值;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执行前述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的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一门限值时,执行前述使该无线传送装置改为经由该至少一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还可包括下列步骤:
当未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送包含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在内的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时,判断于一第四计时值内,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一第二门限值,以及该些副传输频道是否皆已被广播轮询;以及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尚未超过该第二门限值,抑或该些副传输频道尚未已被全部广播轮询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继续经由该些副传输频道中尚未被使用过的副传输频道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并直至该无线传送装置传送失败次数已超过该第二门限值,且该些副传输频道皆已被广播轮询。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一收发确认请求;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执行前述判断是否接收到该无线接收装置所回传的该第一收发确认封包的步骤;以及
当该无线传送装置没有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时,于一第五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持续传送相同的该无线传输数据若干次,并等候产生该另一触发事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于前述等候产生该触发事件的步骤中,还可包括下列步骤:
判断是否有该触发事件产生;
当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执行前述因应该触发事件,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该无线传输数据的步骤;以及
当没有该触发事件产生时,于一第六计时值内,使该无线传送装置经由该主传输频道传送作为无线传输数据的用一虚拟同步封包,并执行前述判断该无线传送装置是否传送该收发确认请求。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第二收发确认封包至少包括该变更主传输频道信息、一无线接收装置的时序信息、一控制无线传送装置的应用功能信息中的至少一者。
CN202011400767.5A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Active CN114585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0767.5A CN114585030B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0767.5A CN114585030B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030A true CN114585030A (zh) 2022-06-03
CN114585030B CN114585030B (zh) 2024-03-05

Family

ID=81770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0767.5A Active CN114585030B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503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594A (zh) * 2006-12-15 2008-06-1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外围装置的换频方法
CN101778384A (zh) * 2009-01-13 2010-07-14 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US20130077554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on anchor based aggregation
CN105790791A (zh) * 2014-12-23 2016-07-20 巨控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单向跳频的传送方法及其接收方法
WO2020060168A1 (ko) * 2018-09-19 2020-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2594A (zh) * 2006-12-15 2008-06-18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外围装置的换频方法
CN101778384A (zh) * 2009-01-13 2010-07-14 上海钊辉科技有限公司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US20130077554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mon anchor based aggregation
CN105790791A (zh) * 2014-12-23 2016-07-20 巨控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单向跳频的传送方法及其接收方法
WO2020060168A1 (ko) * 2018-09-19 2020-03-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030B (zh)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6200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US20240172195A1 (en)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in the uplink
CN111436044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网络丢包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835697B2 (en) Frequency agile radio system and method
KR100897289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699610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dium access on a radio channel
CN111435844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音频数据更正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JP5372640B2 (ja) Harq機能を改善する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00801749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伝送エラー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21013092A1 (zh) 旁链路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和控制节点
WO2018010497A1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处理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2672290B (zh)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主从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EP2647153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control
US10952260B1 (en) Enhancements for contention based shared preconfigured uplink resource mechanism with addi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transmissions
KR2004003832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안테나 할당 방법
EP235951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implement synchronous channel ti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530538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WO2021160093A1 (zh) 旁链路传输控制方法、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
CN105515734A (zh) 用于促进上行链路传输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US9112587B2 (en) Transmitting/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radio network
CN114585030B (zh)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547080A (zh) 多进程harq天线模式自适应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JP3235041B2 (ja) Tdd無線通信方式
TWI764400B (zh) 一種無線週邊裝置之資料傳輸方法
US741193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