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8384A -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8384A
CN101778384A CN200910000439A CN200910000439A CN101778384A CN 101778384 A CN101778384 A CN 101778384A CN 200910000439 A CN200910000439 A CN 200910000439A CN 200910000439 A CN200910000439 A CN 200910000439A CN 101778384 A CN101778384 A CN 101778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ayer
physical layer
communication uni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0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奇
陈永芳
吴孝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O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O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O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O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00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78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78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8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之无线通讯方法,运用一物理层操作一无线传输接收器,在一特定频道中选择一频率,接收外界一数据帧,使用该物理层之一物理层帧处理机制拆解该数据帧,而取得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经由一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传送该协议数据帧至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并使用一媒体层帧处理机制,处理该协议数据帧并取得一应用层帧,该应用层帧,经由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之一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向一应用层传送。当通讯频道出现拥塞时更换通讯频道,故能降低无线通讯时传输数据碰撞造成传输数据遗失的问题,且本方法预留扩充栏位能依据不同之实施环境加以扩充,可实现提升无线感测系统之相容性、通讯品质与稳定性。

Description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通讯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之通讯协议的媒体访问层协议。
背景技术
科技进步为日常生活增加许多的便利,举如一张智能卡可以让你购物、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及在各代收据点支付各项费用,又或是一只智能型手机可以兼具手机及PDA的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收发e-mail,上网浏览所需信息,或是根据经济局势操作股票,尤有甚者某些通讯服务业者,提供结合智能卡与手机SIM卡的方案,让上述所有的动作只要一只智能型手机就能达成,在过去这些需要以不同方法与工具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经过各项科技的整合能以一张卡或一个智能型手机完成,然而上述的情况除了相关硬件科技整合以外,也需要无线通讯技术的配合才能达成。
在满足个人行动便利的需求下,电子、信息及通讯各项科技大行整合之道,因此也加速了相关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其中无线通讯领域即为一例,自美国电器电子技术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EEE)在1997年制订的IEEE 802.11标准后,无线通讯相关领域随着个人行动通讯与无线上网的需求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已见成熟的举如IEEE 802.11与无线高传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即为取代有线区域网络技术所发展之网络技术,IEEE802.16与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主要系用于城市型区域网络,提供最后一公里无线宽频接入,以提供实体网络以外之选择;目前在无线IEEE 802.XX族众多规范中以IEEE802.15.4与ZigBee最受市场瞩目,因为该项技术标准系定义在低速个人无线区域网络,其中IEEE 802.15.4与ZigBee之间的关系,就如同TCP/IP与802.11的相对关系,IEEE 802.15.4定义了网络层以下的部分包含: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以及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而ZigBee则定义网络层(Network Layer,NWK)、安全层(Security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AP)以及各种应用产品的设定档,其技术特性在于:
低传输数据速率:仅10k字节/秒至250k字节/秒,致力于低传输速率环境之应用;
低耗能:在待机模式下的耗电量只有1μW,而在一般短距离通讯工作耗电量则是30mW,且在待机模式下,普通碱性电池可维持6个月到2年以上的使用时间,免除使用者充电或者频繁更换电池的次数;
低成本:因为低传输数据速率及简化的协议架构,得以降低相关软硬件的要求大幅降低成本。
网络容量大:在无线传输感测网络中,理论上可以有将近65535个ZigBee设备存在同时存在。
安全:ZigBee提供传输数据完整性检查及鉴权功能,且加密算法采用AES-128,因此能应用在具有高规格安全性需求的环境。
多工作频道选择:ZigBee提供三种可使用的频道分别为2.4GHz、868MHz及915MHz,其中2.4GHz为全球共通免执照频道,868MHz为欧洲免执照频道,915MHz为北美地区免执照频道。
IEEE802.15.4与ZigBee之标准是以感测与控制为主要应用方向,定义出简单、成本低、易实现的无线通讯标准,根据ZigBee联盟目前预设的目标市场,主要有PC外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各类游戏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上的遥控装置,举如:电视机、音响、冷气...等,其他举如电子宠物、车用感测器、医疗照护设备、工程监控设备...等领域。
然而在上述诸多特性的背后,却存在着IEEE802.15.4与ZigBee的各项更新标准间有相容性的隐患,且软硬件运作所需通讯协议也有不足,将导致使用者在实际运用上,有其相容性及数据传输漏失或不全的疑虑,亟需加以改善。
发明内容
为有效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相容性及资料传输漏失或不全的隐忧,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尤其是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通讯协议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方法,通过重新定义该媒体访问层协议,同时简化相关之各层级,由原ISO-OSI标准拟定的七层级简化为三层级架构,该三层级架构由上到下分别为上层、媒体层及物理层,以实现感测与控制的效能。
为能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包含:
运用一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的一物理层管理服务实体(PLME,PHY Layer Management Entity),操作一无线传输接收器;
该无线传输接收器,通过一监测机制对一特定频道的状态进行监测,而在该特定频道中选择一区段;
利用该物理层之一物理层属性资料库(PHY Information Base,PIB),存取该物理层的属性;
利用无线传输接收器,接收外界一数据帧,该数据帧经过该物理层管理服务实体传送至该物理层;
使用该物理层的一物理层帧处理机制,拆解该数据帧,而取得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s,MPDU);
经过一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PHY data service,PD-SAP),传送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至一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使用一媒体层帧处理机制,处理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并取得一上层帧;及
该上层帧,经由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之一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MAC SubLayer Management Entity,MLME-SAP),向一上层(Upper Layer)传送。
此外,本发明也包含:
一上层,经由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共同部份子层存取点(MAC Common PartSubLayer Service Access Point,MCPS-SAP),传送一上层帧至一媒体访问控制层;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使用一媒体层帧处理机制,将该上层帧,组合成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与一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相连结;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经由该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传送至一物理层,该物理层使用一物理层帧处理机制组合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s,PPDU);及
经由该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通过该物理层操作一无线传输接收器,向外界传送该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
故,一通讯单元根据上述方法,能接收并辨识外界所传送的一数据帧,以完成该数据帧所指定的工作,也可接收一上层数据帧,经由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及物理层向外界发送该数据帧,以完成与另一通讯单元间的通讯。
除此之外,本创作更加包含:
所述特定频道为868~868.6MHz、902~928MHz或2400~2483.5MHz。
所述特定频道为免执照频道。
所述监测机制指一频道空闲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用以监测目前使用的频道状态,并依据下列三种模式进行频道判定:
模式1:能量超过门限值(Threshold);
模式2:侦测到使用相同调制及扩频特性的信号;
模式3:侦测到使用相同调制及扩频特性的信号,且其能量超过门槛值。
所述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连结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与该上层,该上层能通过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取用该媒体访问控制层的管理服务。
所述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包含提供二对等媒体访问控制层的子层实体,及由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在该二对等媒体访问控制层的子层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由一同步报头(SHR,Synchronizationheader)、一物理层报头(PHR,PHY header)及一物理层数据单元(PHY ServiceData Unit,PHY Payload)组成。
所述同步报头更加包含:
一前导字符,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且以二进位数值填入,填入值为全为‘0’;及
一帧起始分界点(Start-of-Frame Delimiter),并以一特定的字符10100111,代表帧的起点。
所述该物理层报头之数据长度为8比特,该8比特分为一7比特的一帧长度(frame length)及1比特的一保留比特,该帧长度代表后续物理层数据单元的数据长度。
所述物理层数据单元之数据长度范围为0至127字节单位,包含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所述物理层属性数据库之属性包含目前被装置使用的频道号码、该特定频道被使用的状况、无线收发器的使用功率状况及频道空闲评估模式状态。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由一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MHR,MAC header)、一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MAC ServiceData Unit,MAC Payload)及一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MFR,MAC footer)组成。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更加包含一帧控制栏位(Frame Control Field)、一序列号栏位(Sequence Number)、一地址栏位(Addressing Field)及一帧计数器栏位(Frame Counter)。
所述该序列号栏位,用以辨识帧的顺序。
所述地址栏位,为一选择性栏位,供一通讯单元辨识帧的目的地或来源。
所述帧计数器栏位,供安全校验机制演算时使用。
所述帧控制栏位格式更加包含一帧类型(Frame Type)比特、一确认要求控制比特(Ack Request)、一连续数据控制比特(Continue)、一安全机制控制比特、一待传送数据控制比特(Pending)及一保留比特。
所述帧类型比特,系定义通讯协议之帧类型。
所述确认要求控制比特,当比特值设为‘1’,表示该帧要求接收者使用一确认帧回应。
所述连续数据控制比特,当比特值设为‘1’,表示发送者仍有后续的数据待送,接收者应在该帧结束后,延续听取一预设时间。
所述安全机制控制比特,当比特值设为‘1’,表示启动校验安全机制。
所述待传送数据控制比特,当比特值设为‘1’,表示一主通讯单元具有一待传送数据要给一副通讯单元。
所述连续数据控制比特,当接收之一帧同时要求接收者以一确认帧(Ackframe)回应,则延续时间从回应该确认帧后起算。
所述预设时间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一帧间隔时间]+[一连续帧等待时间]
(式中:帧间隔时间:表示在传送帧给同一通讯单元的二个帧之间,所必须至少间隔一段时间;连续帧等待时间:表示发送者仍有后续的数据待送所需的时间,接收者应在接收帧结束后再延续听取的时间)。
所述安全机制控制比特,当比特值存在且启动校验安全机制,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必须有该帧计数器栏位,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必须具有一签证标签,该签证标签的数据长度为8字节,供校验安全机制计算,用以确认传送帧来源装置身份及内容正确性。
所述待传送数据控制比特,仅适用于主通讯单元传送的一信标帧,且该帧具有一待传送公告(Pending List)栏位。
所述保留比特供扩充定义使用。
所述校验安全机制的演算方法,采用AES-CCM*转换程序。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内容,为帧检查码(Frame Check Sequence,FCS),用以校验收到的帧的正确性,该帧检查码构成内容系采用IEEE802.15.4-2006,7.2.1.9节所构成。
所述帧类型包含一信标帧(Beacon Frame)、一命令帧(Command Frame)、一确认帧(Ack frame)、一数据帧(Data Frame)或至少一保留帧。
所述帧类型包含一信标帧、一命令帧、一确认帧、一数据帧及一保留帧。
所述保留帧供扩充定义使用。
所述信标帧格式包含: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包含:一帧控制栏、一信标序号栏(Beacon SequenceNumber)、一地址栏及一帧计数器栏;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包含一待传送公告栏、一信标负载(Beacon Payload)及一签证标签栏;及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包含一帧检查码。
所述该帧控制栏位之确认要求栏位值设为‘0’,每传送5个主要信标帧,至少有一个必须使用安全校验保护,使用安全校验之帧,该帧之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设为‘1’。
所述帧控制栏,在该主通讯单元具有一待传送数据要给该副通讯单元,该信标帧之帧控制栏的待传送数据控制比特,栏位值设为‘1’。
所述信标序号栏内的序号,依时间规划得时隙数逐次累加1。
所述信标序号栏内之序号,在发送一主要信标时,该主要信标之信标序号为时隙序号的倍数。
所述地区址栏,为填入该主通讯单元的地址,代表发出该信标的装置。
所述帧计数器栏,于该信标帧之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值为‘1’时,该帧计数器存在并计数。
所述待传送公告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包含第0至第7字节,每一个字节代表一相对应的副通讯单元;于该信标帧的帧控制栏的待传送数据控制字节值为1时存在。
所述信标负载,依上层要求传送。
所述签证标签栏,在该信标帧之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值为‘1’时,则填入签证标签。
所述待传送公告栏,为该主通讯单元传送一命令帧至该副通讯单元前,将该命令帧储存在该待传送公告栏内,成为一待传送数据。
所述命令帧,为该主通讯单元传送该命令帧,发送一信标帧,且设定该信标框讯的帧控制栏的待传送数据控制字节,该字节值设为‘1’,表示一主通讯单元具有一待传送数据要给一副通讯单元,未发送该信标信号公告,不可直接传送该命令帧。
所述待传送公告栏,为该主通讯单元传送一数据帧至该副通讯单元前,将该数据帧储存在该待传送公告栏内,成为一待传送数据。
所述数据帧,为该主通讯单元传送该数据帧前,发送一信标帧,且设定该信标框讯之帧控制栏的待传送数据控制字节,该字节值设为‘1’,表示一主通讯单元具有一待传送数据要给一副通讯单元,未发送该信标信号公告,不可直接传送该数据帧。
所述命令帧格式包含: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包含一帧控制栏、一数据序号栏(Data SequenceNumber,DSN)、一地址栏及一帧计数器栏;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包含一命令栏(Command Field)、一命令负载栏位(Command Payload)及一签证标签栏;及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包含一帧检查码。
所述帧控制栏内具有一依据该命令帧的种类而定的设定值。
所述数据序号栏,依据命令帧个数逐次累加1。
所述数据序号栏,依据数据帧个数逐次累加1。
所述地址栏(Addressing Field)内储存该依据该命令帧得种类而定的设定值。
所述帧计数器栏,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值为‘1’时,则执行帧计数。
所述帧计数器栏,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值为‘0’时,则不执行帧计数。
所述命令栏,具一命令识别栏位(Command ID),代表该帧所含的命令帧种类。
所述命令负载栏位,依据该命令帧的种类而定设定值。
所述签证标签栏,在该命令帧之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值为‘1’时,则填入签证标签。
所述签证标签栏,在该命令帧之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值为‘0’时,则无数据。
所述签证标签,数据长度为8字节,供校验安全机制计算,用以确认传送帧来源装置身份及内容正确性。
所述命令帧的种类,更加包含一信标请求命令(Beacon Request)帧、一数据请求(Data Request)帧、一更改频道请求命令(Channel Change Request)帧、一停止更改频道命令(Channel Change Cancel)帧、一更改频道宣告命令(Channel Change Notification)帧或至少一保留帧。
所述命令帧之种类,更加包含一信标请求命令(Beacon Request)帧、一数据请求(Data Request)帧、一更改频道请求命令(Channel Change Request)帧、一停止更改频道命令(Channel Change Cancel)帧、一更改频道宣告命令(Channel Change Notification)帧及至少一保留帧。
所述保留帧系供扩充定义使用。
所述信标请求命令帧,为请求该主通讯单元传送一信标帧。
所述信标请求命令帧,为主通讯单元或副通讯单元发送,并在通讯系统时间内直接传送。
所述信标请求命令帧,只有主通讯单元需具备接收及处理该该信标请求帧的能力。
所述信标请求命令帧,为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General Beacon Request)。
所述信标请求命令帧,为限制型信标请求命令帧(Limited Beacon Request)。
所述帧的负载值设为‘0’。
所述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之地址栏设为0xFFFFFFFF,该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0’,校验栏位值设为‘0’。
所述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代表广播(broadcast),所有收到该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的主通讯单元,皆必须在下二个时隙边界的起点,发送不使用安全校验机制的信标帧。
所述限制型信标请求命令帧的地址栏,设为特定主通讯单元的地址,该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校验栏位值设为‘0’。
所述主通讯单元收到该限制型信标请求命令帧后,回应一确认帧,并在下二个时隙边界的起点发送使用安全校验机制之信标帧。
所述数据请求帧之地址栏,填入该副通讯单元之地址,代表来源地址。
所述数据请求帧,当数据请求帧的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则接收端以一确认帧回应。
所述数据请求帧,当其校验栏位值设为‘1’,则启动安全校验机制,以确保发送者身份为真。
所述数据请求帧的负载值设为‘0’。
所述数据请求帧,为该副通讯单元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请求传送数据于该副通讯单元,经过一信标帧的待传送数据控制字节,得知该主通讯单元有待传送帧,待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触发。
所述数据请求帧,为该副通讯单元,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请求传送数据,经过下列事件触发:
对于该上层请求,该副通讯单元主动探询,该副通讯单元所属该主通讯单元的待传送数据,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之地址栏,填入该副通讯单元之地址,代表来源地址。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在该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的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则接收端以一确认帧回应。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当校验栏位值设为‘1’,则启动安全校验机制,以确保发送者身份为真。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的负载值,依据一预设事件。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是该副通讯单元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请求更改频道,在该副通讯单元,连续漏失一主要信标帧达到一预设次数时触发。
所述预设次数系由设计者自行设定。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系该上层请求时触发。
所述预设事件系一丧失信标事件、一频道拥塞事件或一保留事件。
所述预设事件系一丧失信标事件、一频道拥塞事件及一保留事件。
所述保留事件系供扩充定义使用。
所述停止更改频道请求帧之地址栏,系填入该副通讯单元之地址,代表来源地址。
所述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于该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之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时,接收端须以一确认帧回应。
所述该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于该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之校验栏位值设为‘1’时,启动安全校验机制,以确保发送者身份为真。
所述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之负载值设为‘0’。
所述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系该副通讯单元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请求中止更改频道,于该副通讯单元,侦测出更改频道请求命令之原因已消灭时触发。
所述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系该上层请求时。
所述更改频道宣告命令帧,系该主通讯单元,藉由该更改频道宣告,通知该副通讯单元即将改变发送一主要信标的频道或时间。
所述更改频道宣告命令帧,于该主通讯单元,自行侦测到频道冲突事件,因而进行更改频道流程,且在该流程成功时触发。
所述更改频道宣告命令帧,于该主通讯单元,收到该副通讯单元因侦测出频道冲突事件,而发出的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因而进行更改频道程序成功时触发。
所述确认帧格式包含: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包含一帧控制栏及一序号栏;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包含一帧检查码。
所述序号栏内之序号,必须与确认接收之帧的数据序号栏内之序号相同。
所述确认帧,系用來回应一传送端,确认已收到该传送端所传送之一特定帧,且该帧内容正确无误。
所述确认帧之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0’。
所述确认帧之安全机制控制字节之栏位值设为‘0’。
所述确认帧之一接收端,必须在接收该确认帧后一预设时间内传送。
所述预设时间定义为:
[一转换时间][预设时间][一转换时间]+[UBF]
(式中:转换时间系为:物理层之参数,代表TX/RX转换时,所允许的最大切换处理时间;UBF系为CSMA-CA机制中之一Backoff的基本单位)。
所述数据帧格式包含: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包含一帧控制栏、一数据序号栏、一地址栏及一帧计数器栏;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包含一数据负载栏位(Data Payload)及一签证标签栏;及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包含一帧检查码。
所述数据帧系经一确认帧回应,且帧控制栏之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
所述数据帧须安全校验保护,且该数据帧之帧控制栏之安全机制控制字节设为‘1’。
所述数据序号栏内之序号,依据命令帧个數逐次累加1。
所述数据序号栏内之序号,依据数据帧个數逐次累加1。
所述地址栏,当主通讯单元接收一帧,该地址栏为该帧来源之地址,代表传送该帧的副通讯单元地址。
所述地址栏,当主通讯单元传送一帧,该地址栏填入该帧传送目的地之地址,代表应接收该数据帧的副通讯单元地址。
所述地址栏,当副通讯单元接收一帧,该地址栏为该帧传输目的之地址,代表应接收该帧的副通讯单元地址。
所述地址栏,当副通讯单元传送一帧,该地址栏填入该帧来源之地址,代表传送该帧的副通讯单元地址。
所述帧计数器栏,于该数据帧须安全校验保护,则该数据帧之帧计数器栏系存在,以供安全校验运算时使用。
所述数据负载栏位(Data Payload),依据上层之请求传送。
所述签证标签栏,于该数据帧须安全校验保护,则该数据帧之签证标签栏系存在,以供安全校验运算时使用。
所述命令帧,系经由该副通讯单元在一特定时间区段内,直接传送至该主通讯单元。
所述数据帧,系经由该副通讯单元在一特定时间区段内,直接传送至该主通讯单元。
所述特定时间区段,系为一时间规划所定义之一执行周期。
所述命令帧经由该主通讯单元发送时,须遵循下列步骤:
该主通讯单元向外界发送一信标信号,内含待传送公告;
所属副通讯单元接收该信标并拆解帧,确认待传送公告里注记主通讯单元,有一待传送命令帧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副通讯单元系等待至一执行周期后,发出一数据请求命令帧,请求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之命令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主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副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数据请求命令帧;
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之命令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及
所属副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主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待传送之命令帧。
所述数据帧经由该主通讯单元发送时,须遵循下列步骤:
该主通讯单元向外界发送一信标信号,内含待传送公告;
所属副通讯单元接收该信标并拆解帧,确认待传送公告里注记主通讯单元,有一待传送数据帧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副通讯单元系等待至一执行周期后,发出一数据请求命令帧,请求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之数据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主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副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数据请求命令帧;
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之数据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及
所属副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主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待传送之数据帧。
所述主通讯单元,向外界发出一信标信号,供该副通讯单元同步,并听取该副通讯单元的请求命令,以提供适当的服务,且1个主通讯单元最多可服务8个副通讯单元。
所述副通讯单元,利用该信标信号与所属该主通讯单元同步,并能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提出请求命令请求服务,且该副通讯单元必须编号。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依帧类型而设定有相对之帧负载,用以放置该上层之数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一通讯单元根据上述方法,能接收与传送一数据帧,完成与另一通讯单元间之通讯,并能回应外界通讯环境之状态,当通讯频道出现拥塞时更换通讯频道,故能降低无线通讯时传输数据碰撞造成传输数据遗失的问题,且本方法预留扩充栏位能依据不同之实施环境加以扩充,以实现提升无线感测系统之相容性、通讯品质与稳定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副通讯单元提出一数据请求帧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通讯单元接受一数据请求帧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媒体控制层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应用层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单元开始服务程序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同步模式一程序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同步模式二程序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同步模式三程序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移动单元的同步模式四程序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警示宣告程序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控制单元接收车辆控制请求程序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移动单元提出车辆控制请求程序流程图;
图14为特定频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示意图;
图17为帧检查码的实施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主要信标负载一车辆状态信息封包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主要信标负载一警示讯息封包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主要信标负载一数据封包种类与控制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揭示出本发明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在本实施例上应用于一车辆防盗系统,且该无线通讯方法的实施环境定义为三个层级,由上至下分别为一上层10、一媒体访问控制层11及一物理层12,运用该物理层12的一物理层管理服务实体,操作一无线传输接收器13,该无线传输接收器13,通过一监测机制对一特定频道的状态进行监测,而在该特定频道中选择一区段,利用该物理层12的一物理层属性数据库,存取该物理层12的各项属性,利用无线传输接收器13,接收外界接收一数据帧,该数据帧经由该物理层管理服务实体传送至该物理层12,使用该物理层12的一物理层帧处理机制,拆解该数据帧,而取得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经由一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传送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至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使用一媒体层帧处理机制,处理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并取得一上层帧,及该上层帧,经由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之一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向该上层10传送。
在更加具体的实施上,本发明也包含:
该上层10,经由一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传送一上层帧至一媒体访问控制层11,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使用一媒体层帧处理机制,将该上层帧,组合成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与一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相连结,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经由该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传送至一物理层12,该物理层12使用一物理层帧处理机制,组合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及经由该物理层数据服务存取点,透过该物理层12操作一无线传输接收器13,向外界传送该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
据此,一通讯单元依据上述方法,与另一通讯单元完成无线数据传输。
所述特定频段系可为868 868.6MHz、902 928MHz、2400 2483.5MHz...等公用免执照频道,在本实施例上系采用工业、科学和医用频段(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band)2400至2483.5MHz,每个频道频宽5MHz,共16个频道,如图14所示。
该频道计算方式如下所述:
FC=2405+5(k-11)MHz,k=11至26
所述监测机制指一频道空闲评估用以监测目前使用的频道状态,并依据下列三种模式进行频道判定:
模式1:能量超过门限值;
模式2:侦测到使用相同调制及扩频特性的信号;
模式3:侦测到使用相同调制及扩频特性的信号,且其能量超过门限值。
被监测频道以上述特定模式进行一频道监测,当被监测频道的状态符合该特定模式的判别条件,即判定该频道属于忙碌,例如当以模式一进行监测时,当被监测频道之能量值超过门限值则判定被监测频道忙碌,即使该被监测频道没有侦测到使用相同调制及扩频特性的信号,仍判定被监测频道不适用。
所述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连结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与该上层10,且上层10能通过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取用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管理服务。
所述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包含提供二对等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子层实体,及由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在该二对等媒体访问控制层的子层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由一同步报头、一物理层报头及一物理层数据单元组成,如图15所示。
所述同步报头更加包含一前导字符,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且以二进位数值填入,填入值全为0;及一帧起始分界点,并以一特定的字符10100111,代表帧的起点。
所述物理层报头的数据长度为8比特,即1字节,该8比特分为一7比特的一帧长度及1比特的一保留字节,该帧长度代表后续物理层数据单元的数据长度。
所述物理层数据单元之数据长度,范围为0至127字节(octet)单位,包含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所述物理层属性数据库的属性包含目前被装置使用的频道号码、该特定频道被使用的状况、无线收发器的使用功率状况及频道空闲评估模式状态。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为由一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一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及一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组成,如图16所示。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更加包含一帧控制栏位,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一序列号栏位,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用以辨识帧的顺序;一地址栏位,该栏位为一选择性栏位,该栏位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供一通讯单元,辨识帧的目的地或来源;及一帧计数器栏位,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供校验机制演算时使用。
所述帧控制栏位格式,更加包含(如表1所示):第零至二比特(Bit0~2)为一帧类型,该帧类型以该第零至二比特值定义;第三比特(Bit3)为一确认请求,该第三比特值设为‘1’表示该帧请求接收者必须使用一确认帧回应;第四比特(Bit4)为一连续值,该第四比特值设为‘1’表示发送者仍有后续的数据待送,接收者应在该帧结束后,需再延续听取一预设时间,且当该帧同时请求接收者需以一确认帧回应,则延续时间从回应该确认帧后起算;第五比特(Bit5)为一认证码,该第五比特值设为‘1’表示启动校验机制,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必须有该帧计数器栏位,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必须具一签证标签,该第五比特值设为‘0’表示该帧不须启动校验机制;第六比特(Bit6)为一待传送数据控制比特,仅适用于主通讯单元传送的一信标帧,该第六比特值设为‘1’表示一主通讯单元具有一待传送数据要给一副通讯单元,且该帧必须具有一待传送公告栏位,该第六比特值设为‘0’表示无待传送数据;第七比特(Bit7)为一保留比特供扩充定义使用。
  Bit0~2   Bit3   Bit4   Bit5   Bit6   Bit7
  帧类型   确认请求   连续值   认证码   待传送   保留比特
(表1帧控制栏位格式)
所述预设时间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一帧间隔时间]+[一连续帧等待时间]
(式中:帧间隔时间:表示在传送帧给同一通讯单元的二个帧之间,必须至少间隔一段时间;连续帧等待时间:表示发送者仍有后续的数据待送所需的时间,接收者应在接收帧结束后再延续听取的时间)。
所述校验机制的演算方法,采用AES-CCM*转换程序。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依帧类型而定的帧负载,用以放置该上层10的数据。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内容,为帧检查码,用以校验收到的帧的正确性,该帧检查码构成内容为采用IEEE 802.15.4-2006,7.2.1.9节所构成。
该帧检查码为16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CRC data,Cyclic RedundancyCheck data),为计算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MHR,MAC Header)及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MAC Payload)所得的结果,可以用來检查收到的帧是否正确,帧检查码的计算流程如下:
A.以M(x)代表被计算的检查码(sequence),即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MHR,MAC Header)及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MAC ServiceData Unit,MAC Payload)形成的检查码,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M(x)=b0xk-1+b1xk-2+…+bk-2x+bk-1              方程式1
B.计算P(x),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P(x)=M(x).x16                                 方程式2
C.计算P(x)除以G16(x)(modulo 2)所得余式R(x),R(x)以下式表示:
G16(x)=x16+x12+x5+1                    方程式3
R(x)=r0x15+r1x14+…+r14x+r15           方程式4
D.所得r0 r1...r14 r15即为帧校验序列(FCS sequence,Field ChecksumSequence)的检查码。
在本实施例上利用一位移暂存器(Shift Register)取得该帧检查码,流程如下所示(如图17所示):
A.该位移暂存器(Shift Register)初值r0至r15全部设‘0’。
B.将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MHR,MAC Header)及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MAC Payload)依序送入该暂存器。
C.当最后一个比特(bit)送入后,该暂存器的内容值(r0~r15)即为帧检查码之检查码。
D.帧检查码会加在帧的尾部,r0为最小权重比特(Least Significant Bit,LSB)。
所述帧类型更进一步包含(如表2所示):一信标帧,该信标帧之帧识别栏位值b2b1b0为000;一命令帧,该命令帧之帧识别栏位值b2b1b0为001;一确认帧,该确认帧之帧识别栏位值b2b1b0为010;及一数据帧,该数据帧之帧识别栏位值b2b1b0为011。
  帧识别栏位b2b1b0   帧类型
  000   信标帧
  001   命令帧
  010   确认帧
  011   数据帧
  else   保留帧
(表2帧类型)
其中,b2、b1及b0分别代表区分帧类型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比特,且b2b1b0之比特值介于100至111之间是帧识别栏位保留值,供扩充定义使用。
所述信标帧格式如下所述(如表3所示):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MHR,MAC header),包含一帧控制栏(FCF,Frame Control Field)、一信标序号栏(BSN,Beacon Sequence Number)、一地址栏(Addressing)及一帧计数器栏(Frame Counter);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MACPayload),包含一待传送公告栏(Pending List)、一信标负载(Beacon Payload)及一签证标签栏(Auth.Tag);及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MFR,MAC footer),包含一帧检查码(FCS,FieldChecksum Sequence)。
该帧控制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传送一信标帧不需确认帧回应,该帧控制栏位的确认请求栏位值需设为‘0’,每传送5个主要信标帧,至少有一个必须使用安全校验保护,使用安全校验的帧,该帧之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需设为‘1’,否则设为‘0’;当该主通讯单元具有一待传送数据要给该副通讯单元,该信标帧之帧控制栏的待传送数据控制字节栏位值需设为‘1’,否则设为‘0’。
该信标序号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该栏位依时隙数逐次加1,且主要信标帧的信标序号,必须为时隙序号的倍數。
该地址栏,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必须填入该主通讯单元之地址,代表发出该信标之装置。
该帧计数器栏,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值为‘1’时,该帧计数器才存在并计数,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该帧的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值为‘0’时,则不执行帧的计数。
该待传送公告栏,当帧控制栏的待传送比特值为‘1’时,该待传送公告栏存在,该待传送比特值为‘0’时,无该待传送公告栏。
该信标负载,依上层10请求传送;
该签证标签栏,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之值为‘1’时,则填入签证标签,数据长度为8个字节,该帧之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之值为‘0’时,则该签证标签栏位不存在。
该帧检查码,该数据长度为2个字节。
Figure G2009100004393D0000181
(表3信标帧格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信标负载报头的格式如下表4所示。
Figure G2009100004393D0000191
(表4信标负载报头之格式)
其中,该车辆状态(Vehicle Status)栏位包含:第零比特(Bit 0),为车辆上锁;第一比特(Bit 1),为启动车辆引擎;第二比特(Bit 2),为启动车辆警报系统;第三至五比特(Bit 3~5),共2个比特(bits),为保留比特供未来扩充使用;一控制码(Control bits)栏位包含:第六比特(Bit 6),为车辆警示;第七比特(Bit 7),为保留比特供扩充使用。
该控制码栏位,用以控制后续栏位的存在与否,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码仅有一警示码,只有当该警示码的值为‘1’时,该信标负载报头后面才存在该警示讯息,数据长度则为1个字节。
该信标负载的格式如下表5所示。
  负载报头   警示讯息
  1字节   0/1字节
(表5信标负载的格式)
其中,该信标负载报头之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为强制性存在;一警示讯息为可选择性存在,必须在该信标负载报头的控制码的警示码的值为‘1’时才存在;该警示讯息之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组,供警示宣告使用。
所述待传送公告栏,为该主通讯单元传送一命令帧或一数据帧至该副通讯单元前,必须先将该命令帧或该数据帧储存成为一待传送数据,并发送一信标帧,且设定该信标框讯的帧控制栏的待传送数据控制比特,该比特值设为‘1’,表示一主通讯单元具有一待传送数据要给一副通讯单元,未发送该信标信号公告,不可直接传送该命令帧;该待传送公告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分别为0至7比特,每一个比特代表一相对之副通讯单元。
所述命令帧格式如下所述(如表6所示):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MHR,MAC header),包含一帧控制栏(FCF)、一数据序号栏(Data Sequence Number,DSN)、一地址栏(Addressing Field)及一帧计数器栏(Frame Counter);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MACPayload),包含一命令栏(Command Field)、一命令负载栏位(CommandPayload)及一签证标签栏(Auth.Tag);及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MFR,MAC footer),包含一帧检查码(FCS)。
该帧控制栏内,具有一依据该命令帧的种类而定的设定值,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该数据序号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该数据序号栏内的序号依据命令帧或数据帧个数逐次累加1;该地址栏内,储存该依据该命令帧的种类而定的设定值,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
该帧计数器栏,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的值设为‘1’时,则执行帧的计数,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的值为‘0’时,则不执行帧的计数。
该命令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具一命令识别栏位,代表该帧所含的命令帧种类。
该命令负载栏位,依据命令帧的种类而定的设定值,有对应的命令负载值。
该签证标签栏,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的值设为‘1’时,则填入签证标签,数据长度为8个字节,供校验安全机制计算,用以确认传送帧来源装置身分及内文正确性;当帧控制栏的安全机制控制比特的值为‘0’时,则无数据。
该帧检查码,该数据长度为2个字节。
Figure G2009100004393D0000201
(表6命令帧格式)
所述命令帧的种类如下所述(如表7所示),一信标请求帧,该信标请求帧的命令识别栏位值b3b2b1b0为0001;一数据请求帧,该数据请求帧的命令识别栏位值b3b2b1b0为0010;一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该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的命令识别栏位值b3b2b1b0为0011;一停止更改频道请求帧,该停止更改频道请求帧的命令识别栏位值b3b2b1b0为0100;及一更改频道宣告帧,该更改频道宣告帧的命令识别栏位值b3b2b1b0为0101。
  命令识别栏位值b3b2b1b0 命令帧种类
  0001   信标请求
  0010   数据请求
  0011   更改频道请求命令
  0100   停止更改频道请求
  0101   更改频道宣告
  else   保留帧
(表7命令帧的种类)
其中,b3、b2、b1及b0分别代表区分命令帧种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字节,且b3b2b1b0的比特值介于0110至1111的间为该命令帧识别栏位的保留值,供扩充定义使用。
所述信标请求帧,为请求该主通讯单元传送一信标帧,且主通讯单元或副通讯单元皆能发送该信标请求帧,并可在系统时间内直接传送,但只有主通讯单元须具备接收及处理该这个信标请求帧的能力。
所述信标请求帧,系分为一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及一限制型信标请求命令帧,该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及该限制型信标请求命令帧的负载值设为‘0’。
所述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地址栏设为0xFFFFFFFF,该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0’,校验栏位值设为‘0’;该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代表广播(broadcast),所有收到该通用型信标请求命令帧的主通讯单元,皆必须在下二个时隙边界的起点,发送不使用安全校验机制的信标帧。
所述限制型信标请求命令帧的地址栏,设为一特定主通讯单元的地址,该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校验栏位值设为‘0’;该特定主通讯单元,收到该限制型信标请求命令帧后,回应一确认帧,并在下二个时隙边界的起点,发送使用安全校验机制的信标帧。
所述数据请求帧的地址栏,应填入该副通讯单元的地址,代表来源地址;当数据请求帧的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接收端须以一确认帧回应;当数据请求帧的校验栏位值设为‘1’,启动安全校验机制,以确保发送者身份为真;该数据请求帧的负载值设为‘0’。
所述数据请求帧,系该副通讯单元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请求传送数据,经由下列二事件触发:
A.该副通讯单元,经由一信标帧的待传送公告得知,该主通讯单元有待传送帧待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
B.该上层10请求,该副通讯单元主动探询,该副通讯单元所属该主通讯单元的待传送数据,并请求该主通讯单元传送该待传送数据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副通讯单元提出该数据请求帧的流程(如图2所示)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201,令副通讯单元等待至一执行周期;
(2)步骤202,令副通讯单元经一CSMA-CA机制传送数据请求帧的,步骤203,判断该CSMA-CA机制是否执行成功,当该CSMA-CA机制执行成功则执行步骤(3);当该CSMA-CA机制执行失败则结束本流程;
(3)步骤204,令副通讯单元传送一数据请求帧,步骤205,等待所属主通讯单元一确认帧回应;
(4)步骤206,判断该副通讯单元是否接收到该确认帧,当该副通讯单元接收到该确认帧,则执行步骤(5);当该副通讯单元未收到该确认帧,则结束本流程;
(5)步骤207,判断该确认帧的该帧控制栏位的连续值是否为‘1’。当该确认帧的该帧控制栏位的连续值为‘1’的,则执行步骤(6);当该确认帧的该帧控制栏位的连续值不为‘1’,则结束本流程;
(6)步骤208,令副通讯单元再继续听取一预设时间,该预设时间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预设时间]=[一帧间隔时间]+[连续帧等待时间]
(式中:帧间隔时间:表示在传送帧给同一通讯单元的二个帧之间,必须至少间隔一段时间;连续帧等待时间:表示发送者仍有后续的数据待送所需的时间,接收者应在接收帧结束后再延续听取的时间)。
(7)步骤209,判断是否接收到一数据帧,当接收到一数据帧,则令副通讯单元执行步骤(5);当未接收到一数据帧,则令副通讯单元结束本流程。
该主通讯单元接受该数据请求帧的流程(如图3所示)步骤如下所示:
(1)步骤301,令主通讯单元检查判断该数据请求帧的地址栏的,,当确定发出者为所属该副通讯单元则执行步骤(2);当确定发出者非所属该副通讯单元则结束本流程;
(2)步骤302,令主通讯单元检查判断有无待传送数据的,当有待传送数据要传送至该副通讯单元则执行步骤(4);当无待传送数据执行步骤(3);
(3)步骤303,令主通讯单元回应一确认帧且连续值应设‘0’;步骤304,传送该确认帧并结束本流程;
(4)步骤305,令主通讯单元回应一确认帧且连续值应设‘1’的,步骤306,传送该确认帧;
(5)步骤307,令主通讯单元检查待传送帧数,当该待传送帧数大于1,则执行步骤3071,令主通讯单元回应一确认帧且连续值应设‘1’;当该待传送帧数小于1,则执行步骤3072,令主通讯单元回应一确认帧且连续值应设‘0’;
(6)步骤308,令主通讯单元执行一CSMA-CA机制;步骤309判断该CSMA-CA机制是否执行成功;当该CSMA-CA机制执行成功则执行步骤(7);当该CSMA-CA机制执行失败则结束本流程;
(7)步骤310,令主通讯单元传送该待传送数据,步骤311,等待该副通讯单元一确认帧回应;
(8)步骤312,该主通讯单元判断是否接收到该确认帧,当接收到该确认帧的,则执行步骤(9);当该主通讯单元未收到该确认帧,则结束本流程;
(9)步骤313,令主通讯单元检查判断有无后续待传送数据,当有后续待传送数据要传送至该副通讯单元则执行步骤(5);当无后续待传送数据,则结束本流程。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之地址栏,应填入该副通讯单元之地址,代表来源地址;当该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的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时,则接收端须以一确认帧回应;于该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的校验栏位值设为‘1’时,则启动安全校验机制,以确保发送者身份为真;该数据请求帧的负载值,为依据一预设事件而定的设定值,有对应的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的负载值。
所述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帧,为该副通讯单元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请求更改频道,经由下列二事件触发:
A.该副通讯单元,连续漏失一主要信标帧达到2次;
B.该上层10请求所属该主通讯单元更改频道。
所述预设事件如下所述(如表8所示):一丧失信标事件,该丧失信标事件之负载值b7b6b5b4为0001;及一频道拥塞事件,该频道拥塞事件之负载值b7b6b5b4为0010。
其中,b7、b6、b5及b4分别代表区分该事件种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比特,且b7b6b5b4之比特值介于0011至1111之间为负载值的保留值,供扩充定义使用。
  负载值b7b6b5b4   事件
  0001   丢失信标
  0010   频道拥塞
  else   保留
(表8预设事件)
所述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之地址栏,为填入该副通讯单元之地址,代表来源地址;该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当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设为‘1’时,则接收端须以一确认帧回应;于该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之校验栏位值设为‘1’时,则启动安全校验机制,以确保发送者身份为真;该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之负载值设为‘0’。
所述停止更改频道命令帧为该副通讯单元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请求中止更改频道,由下列二事件触发:
A.该副通讯单元,侦测出更改频道请求命令的原因已消灭;
B.该上层10请求,所属该主通讯单元中止更改频道。
所述更改频道宣告命令帧,为该主通讯单元,通过该更改频道宣告通知该副通讯单元,即将改变发送一主要信标的频道或时间,由下列二事件触发:
A.该主通讯单元,自行侦测到频道冲突事件,因而进行更改频道流程,在该流程成功时。
B.该主通讯单元,收到该副通讯单元因侦测出频道冲突事件,而发出的更改频道请求命令,因而进行更改频道程序成功时。
所述确认帧格式如下所述(如表9所示):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包含一帧控制栏;一序号栏,必须与确认接收的帧的序号栏相同,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该确认帧用以回应一传送端,确认已收到该传送端所传送之一特定帧,且该帧内容正确无误;及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包含一帧检查码,该数据长度为2个字节。
Figure G2009100004393D0000251
(表9确认帧格式)
所述确认帧不需被另一确认帧回应,也不须使用安全校验机制保护,因此该确认帧之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及安全机制控制字节的栏位值皆必须设为‘0’,且序号栏内的序号,必须与确认接收的一帧的数据序号栏内的序号相同,该确认帧,系用來回应一传送端,确认已收到该传送端所传送的一特定帧,且该帧内容正确无误,在正确接收到一请求确认回应的帧后,必须在一预设时间内传送该确认帧,且不经过CAMA-CA机制。
所述预设时间之定义如下所示:
[一转换时间][预设时间][一转换时间]+[UBF]
(式中:转换时间系为:物理层之参数,代表TX/RX转换时,所允许的最大切换处理时间;UBF系为CSMA-CA机制中之一Backoff的基本单位)。
所述数据帧格式如下所述(如表10所示):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包含一帧控制栏、一数据序号栏、一地址栏及一帧计数器栏;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包含一数据负载栏位及一签证标签栏;及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尾,包含一帧检查码。
该帧控制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该数据帧须一确认帧回应及安全校验保护,因此该帧控制栏的确认请求栏位值,及安全机制控制比特值设为‘1’。
该述数据序号栏,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该数据序号栏内的序号,依据命令帧个数逐次累加1,或依据数据帧个数逐次累加1。
该地址栏,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当该主通讯单元接收一帧时,该地址栏代表该帧来源之地址;当该主通讯单元传送一帧时,该地址栏填入该帧传送目的地之地址,代表应接收该数据帧的副通讯单元地址;当该副通讯单元接收一帧时,该地址栏为该帧传输目的地之地址,代表应接收该帧的副通讯单元地址;当该副通讯单元传送一帧时,该地址栏填入该帧来源之地址,代表传送该帧的副通讯单元地址。
该帧计数器栏,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当该数据帧须安全校验保护时,则该帧计数器栏存在,以供安全校验运算时使用。
该数据负载栏位依据上层10之请求传送。
该签证标签栏,数据长度为8个字节,该数据帧需安全校验保护,则该签证标签栏需存在,以供安全校验运算时使用。
该帧检查码,该数据长度为2个字节。
Figure G2009100004393D0000261
(表10数据帧格式)
所述命令帧可经由该副通讯单元在一特定时间区段内直接传送至该主通讯单元。
所述数据帧可经由该副通讯单元在一特定时间区段内直接传送至该主通讯单元。
所述特定时间区段为一时间规划所定义的一执行周期。
所述命令帧经由该主通讯单元发送时,需遵循下列步骤:
该主通讯单元向外界发送一信标信号,内含待传送公告;
所属副通讯单元接收该信标并拆解帧,确认待传送公告里注记主通讯单元,有一待传送命令帧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副通讯单元等待至一执行周期后,发出一数据请求命令帧,请求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之命令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主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副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数据请求命令帧;
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之命令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及
所属副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主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待传送之命令帧。
所述数据帧经过该主通讯单元发送时,须遵循下列步骤:
该主通讯单元向外界发送一信标信号,内含待传送公告;
所属副通讯单元接收该信标并拆解帧,确认待传送公告里注记主通讯单元,有一待传送数据帧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副通讯单元系等待至一执行周期后,发出一数据请求命令帧,请求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的数据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
该主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副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数据请求命令帧;
该主通讯单元,将该待传送的数据帧传送给该副通讯单元;及
所属副通讯单元,发送一确认帧至该主通讯单元,确认接收到该待传送之数据帧。
所述主通讯单元,向外界发出一信标信号,供该副通讯单元同步,并听取该副通讯单元的请求命令,以提供适当的服务,且1个主通讯单元最多可服务8个副通讯单元。
所述副通讯单元,利用该信标信号与所属该主通讯单元同步,并能向所属该主通讯单元提出请求命令请求服务,且该副通讯单元必须编号。
该主通讯单元对外界一特定的频道搜集信息,并以一时间规划方法对该频道进行时间结构划分,该时间规划方法系以一预设时间单位,均分该频道之时间为多个时隙,16个时隙构成一主要信标发送时间间隔单位,每一主要信标时间之第一时隙内发送一次一主要信标,且连续发送之5个主要信标中,至少有一个系使用一数据加密机制保护,以防制假冒的信号。
此外,同步通讯需在一媒体控制层运作,而因通讯单元的身分与不同的状态,该媒体控制层的状态以A、B、C与D四个状态对应所需,该媒体控制层的四状态如下所述(如图4所示):
待机状态:一通讯装置开机完成,或该副通讯单元失去与所属该主通讯单元间的同步通讯,而进入该待机状态;此时尚无法与其它通讯装置进行沟通,为等待该上层10指令请求工作。
开启状态:该主通讯单元在待机状态下,启动一开启服务流程,而后即进入开启状态,该主通讯单元在此时选择最适当的一频道及一时间,准备发送一主要信标信号;若开启成功即进入服务状态,开启失败即回到待机状态。
搜寻状态:该副通讯单元在待机状态下,启动一服务搜寻流程后即进入搜寻状态,该副通讯单元在此时搜寻,所属该主通讯单元发送的一主要信标信号的频道及时间;若搜寻成功即进入服务状态,搜寻失败则回到待机状态。
服务状态:该主通讯单元在开启成功后,即进入服务状态,此时该主通讯单元,为定期发送一主要信标信号,并开始轮巡各周期。
该副通讯单元在搜寻成功后,即进入服务状态,此时该副通讯单元为定期接收一主要信标信号,据此校正时隙边界时间,维持与该所属主通讯单元同步,并开始轮巡各周期;若该副通讯单元无法维持与所属主通讯单元同步,则必须回到待机状态。
其中,各通讯单元进入服务状态后,该时隙更可切割为一执行周期、一休眠周期、一信标周期及一准备周期四种(如图4所示)且依据下列A至D顺序轮巡各周期:
A.信标周期113:为该主通讯单元,在信标周期内发送信标信号,该副通讯单元在此周期内接收信标信号。
B.执行周期114:为主通讯单元在执行周期内,接收副通讯单元传送的数据或命令帧,反之,副通讯单元在执行周期内,可视需要传送数据或命令帧,当执行周期内无数据需传送,可提早进入节能模式以节省电源消耗。
C.休眠周期115:当无特别事件待处理,该主通讯单元与该副通讯单元,皆可在休眠周期内进入节能模式,以节省电源消耗。
D.准备周期116:当主通讯单元在下一个时隙不传送信标信号,主通讯单元在准备周期内提早开启,以接收副通讯单元传送的数据,反之,当下一个时隙有信标信号要传送,副通讯单元应在准备区间提早开启,该提前开启之动作,为克服该主通讯单元与该副通讯单元之间,因其振荡元件差异所引起的时间误差,接收端在该接收信号的时隙边界之前,提前开启接收器以免漏失数据,此提前开启的区间长度为一前置时间;若下个信标周期无信标信号需接收,则副通讯单元可进入节能模式以节省电源消耗。
在本实施例上,应用于一车辆防盗系统,依据功能及用途不同,区分为一控制单元(Controller)及一移动单元(Remoter)两种角色,其中,该控制单元为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所定义的该主通讯单元,在本实施例是将该主通讯单元安装于车辆上,透过CAN bus或UART link与一引擎管理(EMS)系统连接,掌控车辆防盗及引擎信息通讯系统;该移动单元系为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所定义的该副通讯单元,该副通讯单元的编号为0,在本实施例系将该副通讯单元视为一遥控器,且遥控器具备一使用者界面例如:液晶显示器、按键...等,用以显示车辆的状态警示信息,并接受一使用者下达的车辆控制命令,并将该控制命令传送给该控制单元。
该控制单元及该移动单元必须进入一工作状态,才能执行车辆防盗系统的相关运作,故该控制单元及该移动单元必须在不同之状态下,启动一应用层对应的流程以进入工作状态,该应用层的四状态(如图5所示)的描述如下所述:
待机状态:该控制单元在开机后尚未开始对该移动单元提供服务、该控制单元重新开机;移动单元开机完成后尚未与所属控制单元完成同步通讯,或该移动单元失去与所属控制单元间的同步通讯,而进入该待机状态。
启动状态:该控制单元在待机状态下,启动开始服务程序,立即进入启动状态,此时该控制单元在选择最适当的频道及时间,准备对所属该移动单元提供各项服务。
同步状态:该移动单元在待机状态下启动同步程序,立即进入同步状态,此时该移动单元在搜寻所属该控制单元提供服务的频道及时间,并尝试与所属该控制单元同步。
工作状态:该控制单元在开始服务成功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此时该控制单元需定期广播发送一车辆状态,并听取所属该移动单元发出的各项服务请求,当有警示事件发生,也需发出相关的宣告通知移动单元。
该移动单元在同步成功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此时该移动单元定期接收该车辆状态,据此更新车辆状态信息,必要时也可对所属该控制单元发出车辆控制命令。
当该移动单元收到所属该控制单元发送的宣告,应通过适当的使用者界面例如液晶显示器,向该使用者显示。
以下分别为各状态中该控制单元及该移动单元,在各个状态中,所能执行的工作流程及其条件,首先,开始服务程序,只有该控制单元支持此程序,启动的时机为开机或重新开机后。
其中,当控制单元因开机或重新开机后,启动开始服务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401,初始SLPE值设为‘0’;
(2)步骤402,令控制单元进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开启服务程序;
步骤403,判断开启是否成功;当开启服务程序成功则执行步骤407,令控制单元进入工作状态,并结束此程序;当开启服务程序失败,则执行步骤(3);
(3)步骤404,判断是否满足SLPE>2;当满足SLPE>2时,则执行步骤408,开始服务失败,令控制单元回到待机状态,并结束此程序;当不满足SLPE>2时,则执行步骤(4),
(4)步骤405,休息等待10*2SLPE秒;
(5)步骤406,SLPE加1;
(6)回步骤2再次进行一开启服务程序。
上述SLPE值为一休息指数,为设定该控制单元休息等待的时间。
其次,在同步状态中,该移动单元在待机状态下启动同步程序,该同步程序只有该移动单元支持此程序,以使该移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依据启动时机不同,可分为下列四种程序:
模式一:开机或重新开机之后。
模式二:失去同步之后;当该移动单元接到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传来的一丧失同步讯息时,应先回到待机状态,并立即执行此程序。
模式三:扫描请求时;当该移动单元接收到该使用者请求扫描频道时,即执行此程序。
模式四:待机状态时;当该移动单元位处在待机状态且无其它工作进行时,即进行此程序。
以下依序为模式一至四的程序步骤详述。
同步模式一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501,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C一次;步骤502,判断服务搜寻流程C是否成功;当判断服务搜寻流程C成功,则执行步骤(6);当判断服务搜寻流程C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2);
(2)步骤503,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A二次;步骤504,判断服务搜寻流程A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A成功则执行步骤(6);当服务搜寻流程A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3);
(3)步骤505,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D一次;步骤506,判断服务搜寻流程D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D成功则执行步骤(6);当服务搜寻流程D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4);
(4)步骤507,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B二次;步骤506,判断服务搜寻流程B二次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B成功则执行步骤(6);当服务搜寻流程B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5);
(5)步骤51,步骤(1)至(4)皆失败,则同步失败,令移动单元回到待机状态,结束此程序;
(6)步骤52,同步成功,令移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结束此程序。
同步模式二程序流程步骤如下所述(如图8所示):
(1)步骤510,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C一次;步骤511,判断服务搜寻流程C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C成功则执行步骤(5);当服务搜寻流程C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2);
(2)步骤512,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A二次;步骤513,判断服务搜寻流程A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A成功则执行步骤(5);当服务搜寻流程A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3);
(3)步骤514,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D一次;步骤515,判断服务搜寻流程D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D成功则执行步骤(5);当服务搜寻流程D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4);
(4)步骤51,步骤(1)至(3)皆失败,则同步失败,令移动单元回到待机状态,结束此程序;
(5)步骤52,同步成功,令移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结束此程序。
同步模式三程序流程(如图9所示)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520,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D一次;步骤521,判断服务搜寻流程D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D成功则执行步骤(5);当服务搜寻流程D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2);
(2)步骤522,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A二次;步骤523,判断服务搜寻流程A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A成功则执行步骤(5);当服务搜寻流程A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3);
(3)步骤524,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B一次;判断服务搜寻流程B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B成功则执行步骤(5);当服务搜寻流程B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4);
(4)步骤51,步骤(1)至(3)皆失败,则同步失败,令移动单元回到待机状态,结束此程序;
(5)步骤52,同步成功,令移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结束此程序。
同步模式四程序流程(如图10所示)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530,等待10秒;步骤531,每10秒令移动单元执行媒体访问控制层11服务搜寻流程C一次;步骤532,判断服务搜寻流程C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C成功则执行步骤(4);当服务搜寻流程C失败则执行步骤(2);
(2)步骤533,则令移动单元判别执行服务搜寻流程C总搜寻时间,当该服务搜寻流程C总搜寻时间低于360秒,则令移动单元继续执行步骤(1);当该服务搜寻流程C总搜寻时间等于360秒,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3);
(3)步骤534,等待360秒;步骤535,每360秒的,令移动单元执行媒体访问控制层11服务搜寻流程A一次;步骤536,判断服务搜寻流程A是否成功,当服务搜寻流程A成功则执行步骤(4);当服务搜寻流程A失败,则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1);
(4)步骤52,同步成功,进入工作状态,结束此程序。
此外,同步模式四程序中,媒体访问控制层11服务搜寻流程进行中为同步状态,当服务搜寻失败而该移动单元休息时为待机状态。
其中上述该移动单元之同步程序中,所述服务搜寻流程分别为下列A、B、C与D四种:
A:在该副通讯单元进入待机状态前,最后设定的使用频道开启一单位时间接收该信标信号。
B:依频道搜寻的顺序,在各频道开启一单位时间接收该信标信号。
C:在该副通讯单元进入待机状态前,最后设定的使用频道进行一频道搜寻流程。
D:依频道搜寻的顺序,在各频道进行该频道搜寻流程。
当控制单元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后,必须将目前的该车辆状态信息,通过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之一主要信标定期广播传送给该移动单元,当移动单元收到该车辆状态信息后,发现该车辆状态信息有更新,则必须透过该使用者介面之一显示器显示给该使用者。
车辆状态的信息封包在一主要信标负载之一负载报头里,如图18所示。
该车辆状态使用之格式如下表11所示:
  Bit 0   Bit 1   Bit 2   Bit 3~5
  Lock   Running   Alarm   保留
(表11车辆状态之格式)
车辆状态共6比特(bits),除比特(bit)3至5保留供未来使用外,其余各比特代表意义如下所述:
A.锁定比特(Lock bit):‘1’表示车辆上锁,‘0’表示車辆未上锁。
B.运行比特(Running bit):‘1’表示引擎运转中,‘0’表示引擎未发动。
C.警报比特(Alarm bit):‘1’表示警报喇叭鸣叫,‘0’表示警报喇叭未鸣叫。
该控制单元必须永久记忆锁定比特(Lock bit)的状态,不可因失去电源或重新开机而改变其状态值;其它车辆状态的状态值可通过CAN Bus或UART link与引擎管理系统连线取得。
当控制单元侦测到下列任一事件发生时,必须执行警示宣告程序,将相关的警示讯息传送给移动单元知道。
A.振动:在上锁状态时,侦测到车辆位置改变。
B.非法启动:侦测到尚未解锁即尝试发动引擎。
C.黑客入侵:接收到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传來的骇客入侵讯息。
当移动单元收到警示宣告时,必须透过该移动单元上之该显示器显示给使用者知道。
该警示讯息透过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之该主要信标帧传送,其信息封包在该主要信标负载里,如图19所示。
警示讯息的格式如下表12所示:
 Bit 0 Bit 1   Bit 2   Bit 3~7
 振动(Vibration) 非法启动(Illegal Ignition)   黑客入侵(Hacker Intrusion)   保留
(表12警示信息格式)
该警示信息,只有该信标负载报头之警示码的值为‘1’才存在,数据长度为1个字节,除比特(bit)3至7保留供未来使用外,其余各字节代表意义如下所述:
A.振动比特(Vibration bit):该Vibration bit设定为‘1’时,表示警告车辆有振动发生,可能有人在移动车辆。
B.非法启动比特(Illegal Ignition bit):该Illegal Ignition bit设定为‘1’时,表示警告车辆尚未解锁即尝试发动引擎,可能有窃盗事件发生。
C.黑客入侵比特(Hacker Intrusion bit):该Hacker Intrusion bit设定为‘1’时警告有人发送未通过安全机制校验的命令,可能有骇客入侵。
警示宣告之程序流程(如图11所示)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601,判断控制单元是否进入工作状态;当控制单元未进入工作状态,即控制单元尚在待机状态,则执行步骤602;当进入工作状态成功,则执行步骤(3);步骤602,令控制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开启服务程序一次。
(2)步骤603,判断控制单元是否进入工作状态;当控制单元进入工作状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当控制单元进入工作状态成功,则执行步骤(3);步骤61,结束此程序。
(3)步骤604,令控制单元发送一主要信标广播传送相关的警示信息;该信标负载报头之警示控制码设为‘1’,该负载报头后面紧接着1字节的警示信息。
(4)步骤605,令控制单元连续发送带有相关警示信息的主要信标一预设之次数;步骤62,完成本流程。
其中,上述流程中该预设次数系可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除此之外,当使用者通过遥控器按键请求控制車辆时,该移动单元即透过车辆控制请求程序,传送请求控制的项目给该控制单元,当控制单元收到车辆控制请求后回应一确认帧,并判断接受该项请求与否,处理后之结果需反应在车辆状态上,并透过车辆状态宣告程序回传给该移动单元,一车辆控制请求透过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数据帧传送,其信息封包在一数据负载的控制项(ControlItem)里,如图20所示。
车辆控制请求帧的格式如下表13所示。
Figure G2009100004393D0000341
(表13车辆控制请求帧的格式)
(1)令控制单元,在该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之帧控制栏位的帧种类填入“011”;
(2)令控制单元,在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之帧控制栏位的确认请求和认证码设为‘1’,为一确认帧回应;
(3)令控制单元,在媒体访问控制层报头之地址栏填入该移动单元的地址;
(4)具有一帧计数器栏位及一签证标签栏位,无一应用层负载栏位;
(5)一数据种类(Data Type)栏位,该栏位值设为“000”,表示请求控制车辆;
(6)一负载报头之控制栏位由四个比特的控制项及一个比特的保留字节所组成;其中,控制项的格式如下表14所示。
其中,b6、b5、b4及b3分别代表区分该控制项种类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比特,且b6b5b4b3之比特值介于0111至1111之间为控制项保留值,供扩充定义使用:
  b6b5b4b3   控制项
  0001   Lock
  0010   Unlock
  0011   Ignition
  0100   Key off
  0101   Alarm
  0110   Mute
  Else   Reserved
(表14控制项格式)
各项控制项代表的意义如下所述:
(1)Lock:表示车辆上锁。
(2)Unlock:表示车辆解锁。
(3)Ignition:表示遥控起动。
(4)Key off:表示遥控熄火。
(5)Alarm:表示启动警报喇叭。
(6)Mute:表示关闭警报喇叭。
车辆控制请求的程序流程(如图12所示)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610,令移动单元确认是否进入工作状态,当移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3),当移动单元未进入工作状态,令移动单元执行步骤(2);
(2)步骤611,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的服务搜寻流程D程序一次,步骤612,判断是否进入工作状态,当进入工作状态成功则执行步骤(3);当移动单元进入工作状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令移动单元结束此程序,步骤613,通知使用者;
(3)步骤614,令移动单元组成所需之一车辆控制请求数据帧;
(3)步骤615,令移动单元执行该媒体访问控制层11之一通用传送数据流程;
(4)步骤616,判断传送是否成功,当传送成功,则执行步骤62,完成此流程;当传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令移动单元结束此程序;执行步骤613,令移动单元通知使用者,并在结束此程序的步骤61后,启动步骤617,媒该体存取控制层11的一更改频道请求命令流程;该更改频道请求命令的负载值应填入“0010”,表示发生一频道拥塞事件-。
当移动单元接收到使用者请求将车辆上锁,即进行本程序流程(如图13所示),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1)步骤620令移动单元组合一数据帧且控制项设为0x01,并进行步骤621,执行车辆控制请求程序;
(2)步骤622,判断传送传送该数据帧给所属一控制单元是否成功;当传送失败,则进行步骤61,结束此程序;当传送成功,则进行步骤(3);
(3)步骤623,在一预设等待时间1内,收到相关的一车辆状态宣告;步骤624,判断接收是否成功;当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的后,执行步骤64令移动单元通过使用者界面显示成功讯息的;当未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则执行步骤63令移动单元显示失败警示讯息。
当移动单元接收到使用者请求将车辆解锁,即进行本程序,详细步骤如下所述(如图13所示):
(1)步骤620,令移动单元组合一数据帧且控制项设为0x02,步骤621,执行车辆控制请求程序;
(2)步骤622,判断是否成功传送该数据帧给所属一控制单元,当传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结束此程序;当传送成功,则执行步骤(3);
(3)步骤623,在一预设等待时间1内,收到相关的一车辆状态宣告的;步骤624,判断是否成功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当接收成功,则执行步骤64,令移动单元通过使用者界面显示成功讯息;当未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则执行步骤63,令移动单元显示失败警示讯息。
当移动单元接收到一使用者请求启动一警报喇叭,即进行本程序,详细步骤如下所述(如图13所示):
(1)步骤620,令移动单元组合一数据帧且控制项设为0x05,步骤621,执行车辆控制请求程序;
(2)步骤622,判断是否成功传送该数据帧给所属一控制单元,当传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结束此程序;当传送成功,则执行步骤(3);
(3)步骤623,在一预设等待时间1内,收到相关的一车辆状态宣告的;步骤624,判断是否成功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当接收成功,则执行步骤64,令移动单元通过使用者界面显示成功讯息;当未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则执行步骤63,令移动单元显示失败警示讯息。
当移动单元接收到使用者请求关闭该警报喇叭,即进行本程序,详细步骤如下所述(如图13所示):
(1)步骤620,令移动单元组合一数据帧且控制项设为0x06,步骤621,执行车辆控制请求程序;
(2)步骤622,判断是否成功传送该数据帧给所属一控制单元,当传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结束此程序;当传送成功,则执行步骤(3);
(3)步骤623,在一预设等待时间1内,收到相关的一车辆状态宣告的;步骤624,判断是否成功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当接收成功,则执行步骤64,令移动单元通过使用者界面显示成功讯息;当未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则执行步骤63,令移动单元显示失败警示讯息。
其中,该预设时间1,为使用者通过移动单元,启动一车辆控制请求,该车辆控制请求传送至所属该控制单元并取得回应所需之通讯时间,且该预设时间1可由设计者依需求预设。
当移动单元接收到使用者请求起动一引擎,即进行本程序,详细步骤如下所述(如图13所示):
(1)步骤620,令移动单元组合一数据帧且控制项设为0x03,步骤621,执行车辆控制请求程序;
(2)步骤622,判断是否成功传送该数据帧给所属一控制单元,当传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结束此程序;当传送成功,则执行步骤(3);
(3)步骤623,在一预设等待时间1内,收到相关的一车辆状态宣告的;步骤624,判断是否成功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当接收成功,则执行步骤64,令移动单元通过使用者界面显示成功讯息;当未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则执行步骤63,令移动单元显示失败警示讯息。
该控制单元收到车辆启动引擎请求时如为上锁状态,必须自动进行解锁,不得发出非法启动的警示讯息。
当移动单元接收到使用者请求引擎熄火,即进行本程序,详细步骤如下所述(如图13所示):
(1)步骤620,令移动单元组合一数据帧且控制项设为0x04,步骤621,执行车辆控制请求程序;
(2)步骤622,判断是否成功传送该数据帧给所属一控制单元,当传送失败,则执行步骤61,结束此程序;当传送成功,则执行步骤(3);
(3)步骤623,在一预设等待时间1内,收到相关的一车辆状态宣告的;步骤624,判断是否成功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当接收成功,则执行步骤64,令移动单元通过使用者界面显示成功讯息;当未收到该车辆状态宣告,则执行步骤63,令移动单元显示失败警示讯息。
其中,该预设时间2,系为使用者通过移动单元启动一车辆控制请求,该车辆控制请求传送至所属该控制单元并取得回应所需的通讯时间,其中,包括车辆处理该项要求所需时间,且该预设时间2可由设计者依需求预设。
据此,本发明在IEEE802.15.4标准之既有基础上力求简化通讯协议的架构,并重新设计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同时保留通讯协议的扩充性及增加系统的容错能力,在本实施例的车辆防盗系统中,本发明能确保该移动单元与所属该控制单元进行无线通讯,并有效克服公用免执照频道噪声及干扰过多的问题,进而提增系统整体运作的性能与稳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运用一物理层的一物理层管理服务实体,操作一无线传输接收器;
该无线传输接收器,通过一监测机制对一特定频道的状态进行监测,而在该特定频道中选择一区段;
利用该物理层之一物理层属性数据库,存取该物理层之属性;
利用该无线传输接收器,接收外界一数据帧,该数据帧经过该物理层管理服务实体传送至该物理层;
使用该物理层之一物理层帧处理机制,拆解该数据帧,而取得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经过一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传送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至一媒体访问控制层;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使用一媒体层帧处理机制,处理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并取得一上层帧;及
该上层帧,经过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之一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向一上层传送。
2.一种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上层,经由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共同部份子层存取点,传送一上层帧至一媒体访问控制层;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使用一媒体层帧处理机制,将该上层帧,组合成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与一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相连结;
该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经由该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传送至一物理层,该物理层使用一物理层帧处理机制组合一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及
经由该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通过该物理层操作一无线传输接收器,向外界传送该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特定频道为868~868.6MHz、902~928MHz或2400~2483.5MHz。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特定频道为免执照频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机制指一频道空闲评估,用以监测目前使用的频道状态,并依据下列三种模式进行频道判定:
模式1:能量超过门限值;
模式2:侦测到使用相同调制及扩频特性的信号;
模式3:侦测到使用相同调制及扩频特性的信号,且其能量超过门限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为连结该媒体访问控制层与该上层,该上层能通过媒体层子层管理实体服务存取点,取用该媒体访问控制层的管理服务。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存取点提供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所述物理层数据收送服务,包含提供二对等媒体访问控制层的子层实体,及由一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在该二对等媒体访问控制层之子层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格式,由一同步报头、一物理层报头及一物理层数据单元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同步报头更加包含:
一前导字符,数据长度为4个字节,且以二进位数值填入,填入值为全为0;及
一帧起始分界点,并以一特定的字符10100111,代表帧的起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物理层报头之数据长度为8比特,该8比特分为一7比特之一帧长度及1比特之一保留比特,该帧长度代表后续物理层数据单元的数据长度。
CN200910000439A 2009-01-13 2009-01-13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Pending CN101778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0439A CN101778384A (zh) 2009-01-13 2009-01-13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0439A CN101778384A (zh) 2009-01-13 2009-01-13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8384A true CN101778384A (zh) 2010-07-14

Family

ID=42514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0439A Pending CN101778384A (zh) 2009-01-13 2009-01-13 低速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通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783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030A (zh) * 2020-12-02 2022-06-0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030A (zh) * 2020-12-02 2022-06-0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4585030B (zh) * 2020-12-02 2024-03-05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周边装置的数据传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9285B (zh) 用于在集群选择中的跳数使用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9438332B2 (en) Low cost proximity pairing mechanism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JP384964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3491569B (zh) 用于无线短距离通信断开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282213B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安全数据聚合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127980A1 (en) Wireless Network Notification, Messaging and Access Device
CN102325322B (zh) 支持无线网络的多方式接入网关设备及认证方法
KR102134445B1 (ko) 무선 개인 영역 네트워크에서 로우 레이턴시 결정성 네트워크에 대한 전력 절약
KR101470747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도어락 시스템 구현 방법 및 장치
CN103841628B (zh) 通信装置与降低通信装置的功率耗损的方法
CN104247551B (zh) 用于基本服务集关联的系统和方法
US20080089519A1 (en) Secure key exchange algorithm for wireless protocols
US2006011486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hannel among coordinator-based wireless networks
CN1713760B (zh) 无线装置
CN103945507A (zh) 用于叠接连接的省电控制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2461325A (zh) 用于医院和医疗应用的识别和连接性网关腕套
CN101477720A (zh) 门禁系统
EP2861031B1 (en) Fast initial link setu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12399394A (zh) 一种基于蓝牙通讯的智能电能表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9327808A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03533596A (zh) 多跳跃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904784A (zh) 一种基于433无线收发模块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
CN112399393A (zh) 一种智能电能表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09816830A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7534927A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