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3852A - 透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3852A
CN114563852A CN202111421154.4A CN202111421154A CN114563852A CN 114563852 A CN114563852 A CN 114563852A CN 202111421154 A CN202111421154 A CN 202111421154A CN 114563852 A CN114563852 A CN 114563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barrel
seal member
image sid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211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3852B (zh
Inventor
白鸟敏男
山本明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to CN2024101826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059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3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3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3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3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2View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第一透镜起雾的透镜单元。透镜单元(1)具有:配置于光轴(L)方向的物侧(La)的第一透镜(11);包括在光轴(L)方向的像侧(Lb)与第一透镜(11)对置的第二透镜(12),配置于比第一透镜(11)靠像侧(Lb)的位置的多个像侧透镜(第二透镜(12)~第七透镜(17));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内侧保持第一透镜(11)及多个像侧透镜的透镜镜筒(20);将第一透镜(11)和透镜镜筒(20)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件(31);在比第一密封部件(31)靠径向内侧将第一透镜(11)的像侧的面(凸缘面114)和透镜镜筒(20)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部件(32)。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个透镜被保持在透镜镜筒中的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在装载于汽车、监控摄像头等上的摄像装置中,使用多个透镜被容纳在透镜架中的透镜单元。在该透镜单元中,最靠物侧的第一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从透镜架露出到外部。
这样的透镜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在同一文献中,第一透镜被收容于树脂制的透镜架中。更具体地说,透镜架的第一透镜保持用筒部从径向外侧围绕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在像侧具备小径部。在小径部的外周面和第一透镜保持用筒部之间配置有O型圈。由于第一透镜通过热铆接卡止于第一透镜保持用筒部,并且O型圈配置于第一透镜的小径部的外周面和第一透镜保持用筒部之间,所以透镜单元的内部的气密性保持恒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547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当长时间使用透镜单元时,通过了O型圈的湿气可能侵入透镜架的内部。另外,因为树脂具有吸收/放出湿气的性质,所以如果长时间使用透镜单元,湿气就有可能通过透镜架进入内部。特别是,在第一透镜保持用筒部中,湿气容易通过并侵入内部。因此,当外部的温度低于透镜架内的温度时,由于第一透镜就会露出到外部,所以侵入到透镜架内的湿气在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结露,存在透镜起雾的可能性。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第一透镜起雾的透镜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具有: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配置于光轴方向的物侧;多个像侧透镜,所述多个像侧透镜包括在所述光轴方向的像侧与所述第一透镜对置的第二透镜且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透镜靠像侧的位置;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在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径向内侧保持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多个像侧透镜;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将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透镜镜筒之间密封;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在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靠所述径向内侧将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所述透镜镜筒之间密封。
在本发明中,具有将第一透镜和透镜镜筒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件和在比第一密封部件靠径向内侧将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透镜镜筒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部件。因此,收容在透镜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由于被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密封,所以透镜镜筒内部的气密性高。另外,即使湿气在透镜镜筒中通过,由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透镜镜筒之间被第二密封部件密封,所以湿气难以进入透镜镜筒内部。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透镜单元,由于湿气难以进入透镜镜筒内部,所以能够抑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起雾。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透镜镜筒上设置有使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之间的第一空间与所述透镜镜筒的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道。如果这样构成,则在将第一透镜装配到透镜镜筒时,能够将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之间的第一空间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的外部,所以容易将第一透镜组装到透镜镜筒。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通道由第三密封部件密封。如果这样构成,则在将第一透镜组装到第一收容部之后,第一通道由第三密封部件密封,所以即使在为了将第一空间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的外部而设置有第一通道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透镜镜筒内部的气密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具有在比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靠所述径向内侧将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透镜镜筒之间密封的第四密封部件。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由第四密封部件提高了第二透镜和透镜镜筒的气密性,所以能够抑制透镜镜筒内的第二透镜以后的湿气侵入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起雾。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透镜镜筒具备从物侧覆盖所述第二透镜的外周侧端部的铆接部,所述第四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铆接部之间。如果这样构成,则容易将第四密封部件配置到第二透镜和透镜镜筒之间。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透镜镜筒中设置有使比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靠所述径向内侧的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二空间与所述透镜镜筒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道。如果这样构成,则在将第一透镜安装于透镜镜筒时,能够将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二空间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的外部,所以容易将第一透镜安装到透镜镜筒。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二通道由第五密封部件密封。如果这样构成,则将第一透镜组装到第一收容部之后,第二通道由第五密封部件密封,所以即使在为了将第二空间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的外部而设置有第二通道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透镜镜筒内部的气密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彼此的一部分汇合且与所述透镜镜筒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及所述第五密封部件一体成型且分别密封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一体成型分别密封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第三密封部件及第五密封部件,所以能够简化透镜单元的组装。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件重叠。如果这样构成,则容易将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的外部。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像侧的面上,以围绕透镜面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遮光层,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遮光层重叠。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遮光层,从外部看不到第二密封部件。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透镜镜筒具备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对置的安装面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是接合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所述安装面部的粘接剂。如果这样构成,则第二密封部件可以将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安装面部之间密封并且接合。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安装面部具备载置所述第一透镜的载置面部和位于比所述载置面部靠所述像侧的底面部。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将第一透镜稳定地载置于载置面部。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安装面部具备连接所述载置面部和所述底面部的倾斜面部。在此,在安装面具备载置面部和底面部的情况下,由载置面部和底面部形成台阶部。在该情况下,当在安装面涂布粘接剂时,粘接剂未充分涂布在台阶部,存在产生间隙的可能性。因此,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未形成台阶部,所以可以在安装面充分涂布粘接剂。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透镜镜筒内部的气密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安装面部具备向所述像侧凹陷的环状的槽部。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槽部具备环状的内周槽和在所述内周槽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槽。如果这样构成,则如果在内周槽和外周槽之间配置粘接剂(第二密封部件),则在将第一透镜组装到透镜镜筒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安装面之间的多余的粘接剂流入内周槽及外周槽。由此,在安装面上,能够限制配置粘接剂的范围。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收容在透镜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由第一密封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密封,所以透镜镜筒内部的气密性高。另外,即使湿气通过透镜镜筒,也由于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安装面部之间由第二封装部件密封,所以湿气难以侵入透镜镜筒内部。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透镜单元,湿气也难以侵入透镜镜筒内部,所以能够抑制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起雾。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透镜镜筒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透镜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透镜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透镜单元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6是变形例1的透镜镜筒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变形例1的安装面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2的透镜镜筒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变形例2的安装面部的端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单元;2…遮光片;3…光圈;4…保持架;10…广角透镜;11…第一透镜;12…第二透镜;13…第三透镜;14…第四透镜;15…第五透镜;16…第六透镜;17…第七透镜;18…接合透镜;20…透镜镜筒;21…第一收容部;22…第二收容部;23…外径筒部;24…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5…安装面部;26…第二透镜保持筒部;27…台阶部;28…凹部;29…伸出部;31…第一密封部件;32…第二密封部件;33…第三密封部件;34…第四密封部件;35…第五密封部件;36…密封部件;100…摄像元件;111…第一透镜面;112…第二透镜面;113…外周面;114…凸缘面;115…第一外周面;116…第二外周面;117…大径部;118…小径部;119…遮光层;120…凸缘部;130…凸缘部;140…凸缘部;160…凸缘部;200…通道;201…第一通道;202…第二通道;210…槽部;241…铆接部;251…载置面部;252…底面部;253…槽部;254…内周槽;255…外周槽;256…倾斜面部;261…铆接部;310…O型圈;320…粘接剂;340…粘接剂;360…粘接剂;400…气密性测试机;L…光轴;La…物侧;Lb…像侧;S1…第一空间;S2…第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图中,将各部件设为在附图上能够分辨的大小,因此各部件的数量、比例尺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光轴L延伸的光轴L方向上,在物侧标注La,在像侧标注Lb进行说明。
(透镜单元的结构)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剖视图。本方式的透镜单元1用于摄像装置等光学装置。透镜单元1具有绕光轴L大致旋转对称的结构。图1所示的透镜单元1具有沿光轴L方向配置有多个透镜的广角透镜10和将广角透镜10保持于内侧的透镜镜筒20。在透镜镜筒20的像侧Lb设置有摄像元件100。摄像元件100是CMOS等。
(广角透镜)
广角透镜10例如具备六组七个透镜结构。在本方式中,广角透镜10具备配置于最靠物侧La的第一透镜11和包括在光轴L方向的像侧Lb与第一透镜11对置的第二透镜12且配置于比第一透镜11靠像侧Lb的多个像侧透镜。更具体地说,广角透镜10从物侧La朝向像侧Lb,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1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12、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13、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14、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15以及正光焦度的接合透镜18(第六透镜16及第七透镜17)。多个像侧透镜由第二透镜12~第七透镜17构成。
第一透镜是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第一透镜11是弯月透镜。第一透镜11的物侧La的第一透镜面111是朝向物侧La突出的凸曲面,像侧Lb的第二透镜面112是朝向物侧La凹陷的凹曲面。第一透镜11具备外周面113和第一透镜11的像侧Lb的面即凸缘面114。外周面113具备大径部117的第一外周面115和位于比大径部117靠像侧Lb且直径小于大径部117的小径部118的第二外周面116。凸缘面114位于第二透镜面112的径向外侧并朝向像侧Lb。
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4是塑料透镜。第五透镜15是玻璃透镜。接合透镜18是负光焦度的塑料透镜即第六透镜16和正光焦度的塑料透镜即第七透镜17的接合透镜。透镜单元1在第二透镜12和第三透镜13之间具有圆环状的遮光片2,在第四透镜14和第五透镜15之间具有圆环状的光圈3。
第一透镜11的外径大于比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及接合透镜18的外径。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及接合透镜18的外径大致相等,在接合透镜18中,第六透镜16的外径大于第七透镜17的外径。第五透镜15的外景小于第二透镜12等的外径。
(透镜镜筒)
图2是用于说明透镜镜筒20的图,图2的(a)是透镜镜筒20的立体图,图2的(b)是从像侧Lb观察透镜镜筒20的图。
透镜镜筒20为树脂制。作为透镜镜筒20的材料,使用耐候性优异的结晶性塑料(聚乙烯、聚酰胺、聚四氟乙烯)、吸湿比较低的非结晶性塑料(聚碳酸酯等)等。透镜镜筒20为筒状。如图1及图2所示,透镜镜筒20具备收容第一透镜的第一收容部21、收容包括第二透镜12在内的多个像侧透镜的第二收容部22以及从第一收容部21的像侧Lb延伸的外径筒部23。在外径筒部23和第二收容部22之间形成有透镜镜筒20减薄用的环状的凹部28。
如图1及图2的(a)所示,第一收容部21具备围绕外周面113的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和载置凸缘面114的安装面部25。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为圆筒形状。在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的物侧La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第一透镜11的铆接部241。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的内径尺寸稍大于第一透镜11的第一外周面115的外径尺寸。
如图2的(a)所示,安装面部25是设置于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的内周侧的环状的面部。安装面部25具备载置凸缘面114的载置面部251和位于比载置面部251靠像侧Lb的底面部252。载置面部251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有四个。
如图1及图2的(a)所示,第二收容部22位于第一收容部21的内侧。第二收容部22具备围绕包括第二透镜12在内的多个像侧透镜的外周面的第二透镜保持筒部26、从第二透镜保持筒部26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伸出的台阶部27以及在第二透镜保持筒部26的像侧Lb的端部向径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29。在第二透镜保持筒部26的物侧La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第二透镜12的铆接部261。
如图1及图2所示,在透镜镜筒20设置有使后述的第一密封部件31和后述的第二密封部件32之间的第一空间S1和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道201。如图2的(a)所示,第一通道201是设置于一个载置面部251的径向外侧的孔。如图1及图2的(b)所示,第一通道201经由透镜镜筒20的凹部28与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在组装透镜单元1之后,第一通道201由第三密封部件33密封。
如图1及图2所示,在透镜镜筒20设置有使比第二密封部件32靠径向内侧的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之间的第二空间和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道202。更具体地说,如图2的(a)所示,第二通道202是设置在槽部210的侧壁上的孔,该设置在安装面部25的径向内侧。如图1及图2的(b)所示,第二通道202经由透镜镜筒20的凹部28与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在本方式中,如图2的(a)所示,第二通道202位于设置有第一通道201的载置面部251的径向内侧。如图1及图2的(b)所示,第二通道202在凹部28与第一通道201彼此的一部分汇合,形成一个通道200,通道200经由凹部28与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如图1所示,在组装透镜单元1之后,第二通道202由第五密封部件35密封。此外,第三密封部件33及第五密封部件35构成密封部件36。即,第三密封部件33及第五密封部件35成为一体。在本方式中,密封部件36是UV固化性的粘接剂360。在本方式中,密封部件36是粘接剂360。粘接剂360是UV固化性粘接剂。
(广角透镜的固定)
如图1所示,第一透镜11插入到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的内部。第一透镜11被铆接部241从物体侧La覆盖,由此,向物侧La的移动被限制。其结果是,第一透镜11被保持于第一收容部21的内部。
在第一透镜11的第二外周面116和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31。在本方式中,第一密封部件31是O型圈310。O型圈310以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第一透镜11的第二外周面116及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的内周面密接的方式设置于它们之间。这时,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第一通道201的至少一部分与O型圈310的一部分重叠。
如图1所示,在比O型圈310更靠内侧,在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和安装面部2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32。即,第二密封部件32配置于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和载置面部251及底面部252之间。在本方式中,第二密封部件32是在比第一密封部件31靠径向内侧接合凸缘面114和透镜镜筒20的粘接剂320。因此,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通过粘接剂320接合于安装面部25。粘接剂320是热固性粘接剂。
在此,在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上,以围绕第二透镜面11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遮光层119,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第二密封部件32与遮光层119重叠。因此,从外部看不到第二密封部件32。遮光层119是涂布于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上的遮光性的涂膜。
如图1所示,第六透镜16的凸缘部160从物侧La与台阶部27抵接。第五透镜被保持架4保持,保持架4从物侧La与第六透镜的凸缘部160抵接。第四透镜14的凸缘部140从物侧La与保持架4抵接。第三透镜13的凸缘部130经由光圈3从物侧La与第四透镜14的凸缘部140抵接。第二透镜12的凸缘部120经由遮光片2从物侧La与第三透镜13的凸缘部130抵接。
第二透镜12的凸缘部120被铆接部261从物侧La覆盖,由此,向第二透镜12的物侧La的移动被限制。其结果是,第二透镜12、遮光片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光圈3、第五透镜15及接合透镜18被保持于第二收容部22的内部。
如图1所示,在本方式中,在比第二密封部件32靠径向内侧设置有将第二透镜12和透镜镜筒20之间密封的第四密封部件34。在本方式中,第四密封部件34设置于第二透镜12和铆接部261之间,密封第二透镜12和铆接部261之间的间隙。在本方式中,第四密封部件34是接合第二透镜12和铆接部261的粘接剂340。粘接剂340是UV固化粘接剂。
(透镜单元的组装)
接下来,对透镜单元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图3~5是用于说明透镜单元1的组装方法的图。
如图3的(a)所示,将第二透镜12、遮光片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光圈3、第五透镜15及接合透镜18收容到第二收容部22的内部,通过热铆接形成铆接部261。之后,如图3的(b)所示,在第二透镜12和铆接部261之间涂布粘接剂340。涂布之后,朝向粘接剂340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340固化。
接着,如图4的(a)所示,将气密性测试机(真空泵)400连接到伸出部29以将第二收容部22内部减压,进行通过粘接剂340密封的气密性的测试(泄漏检验)。由此,确认第二收容部22的气密性。
接着,在安装面部25涂布粘接剂320。之后,如图4的(b)所示,在将O型圈310配置到第一透镜11的第二外周面116的状态下,将第一透镜11插入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当将第一透镜11插入到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时,O型圈310在沿径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与第一透镜11的第二外周面116及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的内周面密接,所以第一空间S1的空气未从第一透镜11和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之间排出而被压缩。但是,由于设置有第一通道201(通道200),所以第一空间S1的空气从第一通道201(通道200)排出到凹部28。同样地,第二空间S2的空气被压缩,但由于设置有第二通道202(通道200),所以第二空间S2的空气从第二通道202(通道200)排出到凹部28。由此,由于在第一空间S1及第二空间S2中压缩的空气被排出到凹部28,所以能够防止由于压缩的空气而在粘接剂320中产生间隙。另外,容易将第一透镜11插入第一透镜保持筒部24。
接着,如图5的(a)所示,通过对粘接剂320加热而使粘接剂320固化。这时,第一空间S1的空气因热而膨胀,第一空间S1的空气从第一通道201(通道200)排出到凹部28。同样地,第二空间S2的空气膨胀,第二空间S2的空气从第二通道202(通道200)排出到凹部28。由此,由于在第一空间S1及第二空间S2膨胀的空气被排出到凹部28,所以能够防止因膨胀的空气而在粘接剂320中产生间隙。
之后,将气密性测试机400与包括凹部28在内的区域连接,进行通过O型圈310密封的气密性的测试。由此,确认第一收容部21的气密性。在气密性测试合格的情况下,如图5的(b)所示,经由凹部28及通道200向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涂布粘接剂360。涂布粘接剂360zhi后,朝向粘接剂360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360固化。由此,通过粘接剂360将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密封。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本方式的透镜单元1具有:配置于光轴L方向的物侧La的第一透镜11;包括在光轴L方向的像侧Lb与第一透镜11对置的第二透镜12,且配置于比第一透镜11靠像侧Lb的多个像侧透镜(第二透镜12~第七透镜17);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径向内侧保持第一透镜11及多个像侧透镜的透镜镜筒20;将第一透镜11和透镜镜筒20之间密封的第一密封部件31;在比第一密封部件31靠径向内侧将第一透镜11的像侧的面(凸缘面114)和透镜镜筒20之间密封的第二密封部件32。
根据本方式,由于收容于透镜镜筒20的第一透镜11由第一密封部件31及第二密封部件32密封,所以透镜镜筒20内部的气密性高。另外,即使湿气通过透镜镜筒20,由于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和透镜镜筒20之间由第二密封部件32密封,所以湿气也难以侵入透镜镜筒20内部。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透镜单元1,由于湿气难以侵入透镜镜筒20内部,所以能够抑制第一透镜11的像侧Lb的第二透镜面112起雾。
在本方式中,在透镜镜筒20上设置有使第一密封部件31和第二密封部件32之间的第一空间S1和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道201。如果这样构成,则当将第一透镜11组装到透镜镜筒20时,由于能够将第一密封部件31及第二密封部件32之间的第一空间S1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20的外部排出,所以容易将第一透镜11组装到透镜镜筒20。
在本方式中,第一通道201由第三密封部件33密封。如果这样构成,则将第一透镜11安装于透镜镜筒20以后,由于第一通道201由第三密封部件33密封,所以即使在为了将第一空间S1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20的外部而设置第一通道201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透镜镜筒20内部的气密性。
在本方式中,在比第二密封部件32靠径向内侧具有将第二透镜12和透镜镜筒20之间密封的第四密封部件34。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第二透镜12和透镜镜筒20的气密性因第四密封部件34而提高,所以能够抑制透镜镜筒20内的第二透镜12以后的湿气侵入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透镜11的像侧Lb的第二透镜面112起雾。
在本方式中,透镜镜筒20具备从物侧覆盖第二透镜12的外周侧端部的铆接部261。第四密封部件34配置于第二透镜12和铆接部261之间。如果这样构成,则容易将第四密封部件34配置于第二透镜12和透镜镜筒20之间。
在本方式中,在透镜镜筒20上设置有使变第二密封部件32靠径向内侧上的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之间的第二空间S2与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道202。如果这样构成,则将第一透镜11组装到透镜镜筒20时,由于能够将第一透镜11及第二透镜12之间的第二空间S2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20的外部,所以容易将第一透镜11组装到透镜镜筒20。
在本方式中,第二通道202由第五密封部件35密封。如果这样构成,则将第一透镜11组装到透镜镜筒20之后,由于第二通道202由第五密封部件35密封,所以即使在为了将第二空间S2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20的外部而设置第二通道202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透镜镜筒20内部的气密性。
在本方式中,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彼此的一部分汇合并与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第三密封部件33及第五密封部件35一体成型且分别将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密封。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可以将分别密封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的第三密封部件33及第五密封部件35一体成型,所以能够简化透镜单元1的组装。
在本方式中,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第一通道20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密封部件31重叠。如果这样构成,则容易将第一密封部件31及第二密封部件32之间的第一空间S1的空气排出到透镜镜筒20的外部。
在本方式中,在第一透镜11的像侧的面(凸缘面114)上,以围绕第二透镜面11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遮光层119,从光轴L方向观察时,第二密封部件32与遮光层119重叠。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遮光层119,从外部看不到第二密封部件32。
在本方式中,透镜镜筒20具备与第一透镜11的像侧的面(凸缘面114)对置的安装面部25,第二密封部件32是接合第一透镜11的像侧的面(凸缘面114)和安装面部25的粘接剂。如果这样构成,则第二密封部件32将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和安装面部25之间密封并且接合。
在本方式中,安装面部25具备载置第一透镜11的载置面部251和位于比载置面部251靠像侧Lb的底面部252。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第一透镜11稳定地载置于载置面部25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6是变形例1的透镜镜筒2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是变形例1中的安装面部25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变形例1的透镜镜筒20与上述透镜镜筒20的安装面部25的结构不同,但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在变形例1的透镜镜筒20的说明中,与上述透镜镜筒20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安装面部25具备向像侧Lb凹陷的环状的槽部253。槽部253具备环状的内周槽254和在内周槽254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槽255。在本方式中,粘接剂320配置于内周槽254和外周槽255之间。将第一透镜11安装于第一收容部21时,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和载置面部251之间的多余的粘接剂流入内周槽254及外周槽255。由此,能够限制在载置面部251上配置粘接剂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8是变形例2的透镜镜筒2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9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变形例2中的安装面部25的端面的图。变形例2的透镜镜筒20与上述透镜镜筒20的安装面部25的结构不同,但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在变形例2的透镜镜筒20的说明中,与上述透镜镜筒20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安装面部25具备连接载置面部251和底面部252的倾斜面部256。在此,在不具备倾斜面部256的安装面部25涂布粘接剂320的情况下,存在在由载置面部251及底面部252形成的台阶部未被充分地涂布粘接剂而产生间隙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像本例那样构成,由于载置面部251及底面部252由倾斜面部256连接,所以能够在安装面部25无间隙地涂布粘接剂。由此,通过粘接剂320能够将第一透镜11的凸缘面114和安装面部25之间可靠地密封。此外,也可以在本例的安装面部25设置变形例1的槽部25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使第一密封部件31和第二密封部件32之间的第一空间S1与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道201、及使第一透镜11和第二透镜12之间的第二空间S2与透镜镜筒20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道202两者,但也可以采用仅设置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中的第一通道201的方式或者仅设置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中的第二通道202的方式。

Claims (15)

1.一种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配置于光轴方向的物侧;
多个像侧透镜,所述多个像侧透镜包括在所述光轴方向的像侧与所述第一透镜对置的第二透镜,且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透镜靠像侧的位置;
透镜镜筒,所述透镜镜筒在以光轴为中心的径向内侧保持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多个像侧透镜;
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将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透镜镜筒之间密封;
第二密封部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在比所述第一密封部件靠所述径向内侧将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所述透镜镜筒之间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镜筒上设置有使所述第一密封部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之间的第一空间与所述透镜镜筒的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由第三密封部件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比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靠所述径向内侧将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透镜镜筒之间密封的第四密封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镜筒具备从物侧覆盖所述第二透镜的外周侧端部的铆接部,
所述第四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铆接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镜筒上设置有使比所述第二密封部件靠所述径向内侧的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二空间与所述透镜镜筒的外部连通的第二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由第五密封部件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彼此的一部分汇合并与所述透镜镜筒的外部连通,
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及所述第五密封部件一体成型且分别密封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件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像侧的面上,以围绕透镜面的周围的方式设置有遮光层,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遮光层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镜筒具备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对置的安装面部,
所述第二密封部件是接合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和所述安装面部的粘接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面部具备载置所述第一透镜的载置面部和位于比所述载置面部靠所述像侧的位置的底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面部具备连接所述载置面部和所述底面部的倾斜面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面部具备向所述像侧凹陷的环状的槽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具备环状的内周槽和在所述内周槽的径向外侧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外周槽。
CN202111421154.4A 2020-11-27 2021-11-26 透镜单元 Active CN1145638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2614.XA CN117805997A (zh) 2020-11-27 2021-11-26 透镜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6622 2020-11-27
JP2020196622A JP2022085116A (ja) 2020-11-27 2020-11-27 レンズユニッ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2614.XA Division CN117805997A (zh) 2020-11-27 2021-11-26 透镜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3852A true CN114563852A (zh) 2022-05-31
CN114563852B CN114563852B (zh) 2024-03-08

Family

ID=8171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2614.XA Pending CN117805997A (zh) 2020-11-27 2021-11-26 透镜单元
CN202111421154.4A Active CN114563852B (zh) 2020-11-27 2021-11-26 透镜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2614.XA Pending CN117805997A (zh) 2020-11-27 2021-11-26 透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1152A1 (zh)
JP (1) JP2022085116A (zh)
CN (2) CN1178059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57150A (ja) * 2020-03-30 2021-10-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8362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機器
JP2006349752A (ja) * 2005-06-13 2006-12-2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カメラ装置
JP2014106387A (ja) * 2012-11-28 2014-06-09 Kyocera Corp 光学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JP2014223000A (ja) * 2013-05-14 2014-11-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9060943A (ja) * 2017-09-25 2019-04-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WO2020175536A1 (ja) * 2019-02-26 2020-09-03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0144307A (ja) * 2019-03-08 2020-09-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8362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機器
JP2006349752A (ja) * 2005-06-13 2006-12-2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カメラ装置
JP2014106387A (ja) * 2012-11-28 2014-06-09 Kyocera Corp 光学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JP2014223000A (ja) * 2013-05-14 2014-11-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9060943A (ja) * 2017-09-25 2019-04-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
WO2020175536A1 (ja) * 2019-02-26 2020-09-03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0144307A (ja) * 2019-03-08 2020-09-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71152A1 (en) 2022-06-02
CN114563852B (zh) 2024-03-08
JP2022085116A (ja) 2022-06-08
CN117805997A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7700B1 (en) Waterproof camera
EP2357503B1 (en) Lens unit and infrared lens unit for mounting on vehicle
US9857553B2 (en) Lens unit and imaging device
CN113534388B (zh) 透镜单元
JP4999508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685625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281042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999506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4563852B (zh) 透镜单元
US20180081143A1 (en) Imag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640457B2 (ja) 車載用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1005019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8233494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6592167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437429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7165894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364344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10698172B2 (en) Imag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296826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22550684A (ja) コンプライアント要素を有するレンズリテーナーリング
JP6437077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22007034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ing module, imaging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JP6574282B2 (ja) 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597575B (zh) 透镜单元
JP202208423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レンズの接着方法、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