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2710B -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2710B
CN114542710B CN202210441165.7A CN202210441165A CN114542710B CN 114542710 B CN114542710 B CN 114542710B CN 202210441165 A CN202210441165 A CN 202210441165A CN 114542710 B CN114542710 B CN 114542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working
oil
oil guid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11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42710A (zh
Inventor
姜良荣
王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chger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chger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chger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chger Hydraul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11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2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2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2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42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2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23Component par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5B15/1447Pistons; Piston to piston rod assembl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5/00Fluid-actuated devices for displacing a member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Gearing associated therewith
    • F15B15/08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 F15B15/14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or unit of the straight-cylinder type
    • F15B15/149Fluid interconnections, e.g. fluid connectors,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00Pistons; Trunk pistons; Plungers
    • F16J1/09Pistons; Trunk pistons; Plunger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包括壳体和活塞组件,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两个工作活塞;活塞杆滑动连接在壳体上,两个工作活塞并列套设在活塞杆上,并将空腔分割为三个工作腔体;两个工作活塞之间设有限位结构;工作活塞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环绕分布的导油孔,导油孔与工作活塞的内径连通;导油孔内设有橡胶轮,橡胶轮的轴线与活塞的轴向平行设置,并且橡胶轮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橡胶轮的表面沿周向设有外环槽,橡胶轮转动时其外露表面略微突出活塞的表面或与活塞的表面平齐。本发明活塞移动阻力小,换挡顺畅自然,并且活塞磨损量低,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挡操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得到广泛关注。新能源车对变速器的采用对车辆的整体性能有着显著的作用;电机的运行曲线对于传统发动机来说有着明显的优势。动力换挡过程具有更优的换挡品质,其控制过程较非动力换挡过程更为复杂,电机转速同步过程要求电机调速快速、准确、稳定,电机的调速性能直接影响换挡时间及换挡的平顺性;变速箱摘挡和挂挡过程要求电机绝对零扭矩输出;换挡规律和变速箱速比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及平顺性。新能源车自动变速系统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离合器和同步器,依靠电机的调速功能实现换挡过程中电机转速与下一挡位齿轮转速的同步。
申请号为201210351450.6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段式换挡执行气缸,包括:活塞杆、前端盖、缸体、前平衡活塞、限位隔套、主活塞、后平衡活塞、后端盖,缸体左腔内设置有前端盖、前平衡活塞、限位隔套,且套设于活塞杆上,活塞杆与主活塞通过螺母机构连接为一体;缸体右腔内设置有后平衡活塞、后端盖;缸体左、右腔上方设置有进气口。该申请采用的是一种多腔动态平衡原理,利用各气腔的断面积差,实现活塞的内部平衡,控制活塞杆输出行程。
申请号为CN201922086150.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包括壳体一和连接在壳体一右侧的壳体二,壳体一和壳体一内滑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周面的右端设有磁铁,壳体二的外侧面设有与磁铁相配合的电磁式传感器,壳体一的上端面设有两位三通电磁阀一和两位三通电磁阀二,壳体一内设有空腔一和空腔二,该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通过活塞一、活塞二、活塞三、两位三通电磁阀一和两位三通电磁阀二之间的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气缸执行机构档位不够的问题,并大大简化了多档位气缸的结构复杂化问题,使新能源车实现自动精确控制,通过密封圈一和密封圈二便于提高连接轴与壳体一和壳体二连接处的密封性,使用较为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精度高、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包括:
壳体,壳体的内部设有空腔,壳体上设有三个与空腔连通的工作通孔,工作通孔与电磁阀相配合;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两个工作活塞;活塞杆滑动连接在壳体上,两个工作活塞并列套设在活塞杆上,并将空腔分割为并排设置的工作腔体a、工作腔体b和工作腔体c,工作腔体a、工作腔体b和工作腔体c与三个工作通孔一一对应连接;两个工作活塞之间设有限位结构;工作活塞的侧面通过密封环与空腔的内壁相连;
工作活塞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环绕分布的导油孔,导油孔与工作活塞的内径连通;导油孔内设有橡胶轮,橡胶轮的轴线与活塞的轴向平行设置,并且橡胶轮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橡胶轮的表面有沿周向设置的外环槽,橡胶轮转动时其外露表面略微突出活塞的表面或与活塞的表面平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工作活塞左右设置,将空腔分割为左、中、右并排设置的工作腔体a、工作腔体b和工作腔体c。当气缸处于空挡位置时,在电磁阀的操控下,工作腔体a和工作腔体c通过工作通孔进气,工作腔体b通过工作通孔排气,再利用右侧工作通孔的进气压强高于左侧工作通孔,从而使两个工作活塞运动,右侧工作活塞在接触限位结构时,左侧工作活塞处于中间位置,活塞杆带动其连接的拨叉轴实现空挡的变换。当挂入高档后,通过电磁阀控制中间的工作通孔进气,左右两个工作通孔排气,使得工作腔体b内的压强大于工作腔体a内的压强,左侧活塞带动活塞杆在工作腔体b的内部压强作用下向左运动,直至左侧活塞与空腔的左侧壁接触停止,活塞杆带动其连接的拨叉轴实现高档位的变换。当挂入抵挡时,同理,左侧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右移动到与限位结构接触,即挂入低挡。
而工作活塞的外侧壁设置橡胶轮,在工作活塞与空腔的内壁接触过程中橡胶轮的表面受挤压而保持与活塞表面平齐的状态。在活塞平行滑移状态下,导油孔的设置、橡胶轮的存在以及其圆轮状的外形可降低导油孔区域范围内工作活塞与空腔内壁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提高工作活塞的滑移效果、保证工作活塞运作的灵敏度,降低工作活塞的表面磨损,另一方面导油孔的设置,使得橡胶轮与工作活塞之间的间隙可以存储润滑油,有利于降低工作活塞的磨损量,保持工作活塞与空腔内壁之间的润滑效果。此外,润滑油通过导油孔以及橡胶轮上的外环槽流动到工作活塞与空腔内部的接触面,可提高工作活塞移动的灵敏性。
此外,在工作腔体a、工作腔体b和工作腔体c内气压差的驱动下工作活塞移动的过程中,橡胶轮能够驱动工作活塞相对于活塞杆适当的转动,并利用橡胶轮的惯性以及橡胶轮与空腔内壁之间的摩擦控制工作活塞的转动量,避免因工作活塞相对于活塞杆的旋转形变过大而造成工作活塞外壁与空腔内壁之间空隙过大,防止出现工作活塞失效等不良。工作活塞失效的情况往往会导致活塞组件晃动、活塞位移精度下降等,从而导致换挡异响、卡顿或换挡不稳等不良。
而在橡胶轮上开设外环槽,可以存储少量的润滑油,并在工作活塞的运作过程中将润滑油送入工作活塞与空腔内壁之间,从而保证工作活塞的运作顺畅,可防止工作活塞在气压的作用下变形、偏移、移动不稳等,从而保证气缸运作的精准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工作活塞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出油通孔;出油通孔与导油孔一一对应设置,出油通孔的一端与导油孔相连通,出油通孔的另一端与工作活塞的内径相连通。
由此,活塞杆与工作活塞内径之间的润滑油可通过出油通孔输送到导油孔内,进而在橡胶轮的表面起到润滑作用,或是存储在外环槽内。在工作活塞运作的过程中,通过橡胶轮的运作可将润滑油带出,实现对工作活塞与空腔内壁之间的润滑作用,保证工作活塞运动顺畅、移动精准,提高换挡的平稳度。另一方面,在工作活塞运作过程中润滑油均匀分散,可降低工作活塞的磨损程度,延长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工作活塞的内径环绕布设有若干各个导油内环槽,多个导油内环槽沿工作活塞的轴向并列设置,相邻两个导油内环槽之间通过导油内斜槽连通;出油通孔远离导油孔的一端与导油内环槽相连。
由此,工作活塞的内壁与活塞杆贴合设置,润滑油可进入导油内环槽,而工作活塞的内壁上并列设置多个导油内环槽,又通过导油内斜槽将多个导油内环槽彼此连通,如此,润滑油能够通过导油内斜槽的导向作用向侧方的导油内环槽输送,从而使保证润滑在工作活塞的内壁上分布均匀,扩大润滑面积,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保证润滑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导油内斜槽与多个导油内环槽的配合,实现润滑油的多方向分流,可避免润滑油过于集中聚集,可调控润滑油的流量,防止润滑油流动性过高或过低,提高润滑油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导油内环槽可存储少量润滑油的设置,也有利于润滑油沿出油通孔向工作活塞外表面的导油孔流动,进一步促进润滑油的流动和分散。多个出油通孔以及导油孔均沿周向分散设置,有利于润滑油沿多方向流动,进一步促进润滑油的分散,降低油温,提高润滑油分布的均匀程度,保证润滑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导油孔为锥形孔洞,导油孔开口较大的一端位于工作活塞的外壁上;导油孔内设有控油板,控油板的长度方向沿导油孔的内壁倾斜设置。
控油板为之字形结构,控油板的一个末端为连接端,另一末端为封口端;连接端与工作活塞的外侧壁平齐,并且连接端与导油孔的内壁相连接,封口端与出油通孔活动配合。
控油板的连接端与导油孔侧壁的上边沿固定连接,封口端与出油通孔的末端相配合,如此,润滑油在通过出油通孔进入导油孔的过程中冲击控油板的板体,当导油孔内部存在较多的润滑油时,控制板受其上表面的润滑油的压力作用促使控油板封口端下压,并对出油通孔的开口处进行部分的或完全的封堵。当导油孔内油压下降后,控油板的封口端从出油通孔的末端开口处移开。如此,可通过控油板自动控制导油孔内的油量,保证润滑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工作活塞的两端均配置有驱动环,互相配合连接的驱动环以及工作活塞具有相等的内径和外径;驱动环上背离工作活塞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沿周向环绕分布的驱动孔洞,驱动孔洞内设有驱动件。
由此,通过驱动孔洞能够扩大工作活塞侧面的驱动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工作腔体a、工作腔体b或工作腔体c的气压发生变化时,驱动环的受力面积增大,有助于提高工作活塞的灵敏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驱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主轴、过渡件和接受件;驱动主轴的一端与驱动孔洞的内底面相接触,驱动主轴的另一端通过过渡件与接受件相连。
进一步的,过渡件为一直型套筒结构,与驱动主轴同轴设置;接受件为一喇叭状的套筒结构,并且接受件上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驱动环的外侧壁设置。
由此,通过驱动件的设置,尤其是通过接受件喇叭状的结构设置可进一步扩大驱动环侧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接受件喇叭状的机构对于瞬间输入的过大气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在工作腔体a、工作腔体b或工作腔体c内反复发生气压瞬时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驱动孔洞端部的接受件首先承受瞬时输入的气压,接受件的喇叭口发生形变并对驱动孔洞的端部进行封闭,可避免气压输入到驱动孔洞内造成驱动孔洞的内壁被撑大,可以大幅降低驱动环内壁变形或破裂等不良发生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壳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主壳体和副壳体,主壳体与副壳体之间交错布设有若干个支撑斜板,支撑斜板的一端与主壳体或副壳体相连接,支撑斜板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支撑斜板连接的壳体不同,并且倾斜方向也不同。
由此,通过支撑斜板的设置在主壳体与副壳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具有隔音降噪、消除外界干扰的作用。另一方面,支撑斜板交错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支撑斜板的倾斜方向不同、连接的壳体位置也不同。例如,相邻的两个支撑斜板中,一个支撑斜板的左端与主壳体相连,并且向下倾斜,而另一个支撑斜板的右端与副壳体相连,并且向上倾斜;多个支撑斜板间隔交错设置,在主壳体与副壳体之间形成枝节交叉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可以提高壳体的抗震性能,增强对内部结构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副壳体的外部设有若干辅助板,辅助板与副壳体之间设有空隙。
若干个辅助板间隔设置贴合在副壳体的外部,由此,可以提高壳体的刚性,保持壳体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辅助板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壳体的隔音效果,降低外界干扰,并且可以防止发生共振,提高换挡气缸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工作活塞的外侧壁设置橡胶轮,可降低工作活塞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保证其运作的灵敏度;橡胶轮配合工作活塞内部的润滑通道,可将润滑油带到工作活塞的外表面,提高工作活塞移动的灵敏度,进一步降低工作活塞的磨损,防止工作活塞失效;驱动环的设置可通过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工作活塞运作的灵敏度。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操控精度高、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的工作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工作活塞的橡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工作活塞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工作活塞的控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的工作活塞与驱动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驱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驱动环上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壳体10;台阶部11;工作腔体a 12;工作腔体b 13;工作腔体c 14;工作通孔15;主壳体16;副壳体17;支撑斜板18;辅助板19;活塞杆21;工作活塞22;密封环23;橡胶轮30;外环槽31;导油孔41;导油内环槽42;导油内斜槽43;出油通孔44;控油板50;连接端51;封口端52;凸起部53;限位活塞60;轴肩61;驱动环70;驱动孔洞71;驱动件72;驱动主轴73;过渡件74;接受件7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图1~图7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的空腔与活塞组件相配合。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21和两个同轴设置的工作活塞22;活塞杆21套设在壳体10上,一端深入壳体10的空腔内部,另一端暴露在壳体10外部用于与其他换挡组件的连接,活塞杆21在工作活塞22的作用下能够左右滑动。如图1所示,两个工作活塞22一左一右的并列套设在活塞杆21上,工作活塞22的外壁设有凹槽,并通过密封环23与空腔的内壁相连。左右两个工作活塞22将空腔分割为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工作腔体a 12、工作腔体b 13和工作腔体c 14。壳体10上还开设有三个工作通孔15,三个工作通孔15与工作腔体a 12、工作腔体b13以及工作腔体c 14一一对应设置,工作通孔15与电磁阀一一对应配合,用于操控换挡过程中空腔的进气和排气。
两个工作活塞22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设于壳体10空腔内壁上的台阶部11以及限位活塞60,限位活塞60为阶梯轴结构,限位活塞60位于左侧的工作活塞22的右侧,并同轴的套设在右侧的工作活塞22的外侧,左侧的工作活塞22与限位活塞60以及右侧的工作活塞22之间形成工作腔体b 13。限位活塞60上设有出气口,用于保证工作腔体b 13与中间一个工作通孔15的连通。左侧的工作活塞22的外壁与空腔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活塞60的外壁设有凹槽,通过密封环23与空腔的内壁相连,右侧的工作活塞22的外壁也设有凹槽,通过密封环23与限位活塞60的内壁相连。在两个工作活塞22向左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活塞60的轴肩61与空腔内壁上的台阶部11贴合实现限位的效果。左侧的工作活塞22向右移动时,与限位活塞60的左侧末端抵接,实现限位。另外,活塞杆21上位于壳体10内部的末端设有磁铁,并能够与设于壳体10外的电磁传感器相配合。
当气缸处于空挡位置时,在电磁阀的操控下,工作腔体a 12与工作腔体c 14通过工作通孔15进气,工作腔体b 13通过工作通孔15排气,再利用右侧工作通孔15的进气压强高于左侧工作通孔15,从而使两个工作活塞22运动,限位活塞60的轴肩61与空腔的台阶部11贴合时,左侧的工作活塞22处于中间位置,活塞杆21带动其连接的拨叉轴实现空挡的变换。当挂入高档后,通过电磁阀控制中间的工作通孔15进气,左右两个工作通孔15排气,使得工作腔体b 13内的压强大于工作腔体a 12内的压强,左侧的工作活塞22带动活塞杆21在工作腔体b 13的内部压强作用下向左运动,直至左侧的工作活塞22与空腔的左侧壁接触停止,活塞杆21带动其连接的拨叉轴实现高档位的变换。当挂入抵挡时,同理,左侧的活塞带动活塞杆21向右移动到与限位活塞60的左侧末端接触,即挂入低挡。
参照图2、图3和图5,工作活塞22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导油孔41,导油孔41分左右两侧在工作活塞22的外表面沿周向环绕分布,导油孔41与工作活塞22的内径通过润滑通道连通。
润滑通道包括导油内环槽42和出油通孔44。其中,导油内环槽42沿工作活塞22的内径环绕布设,出油通孔44设置在工作活塞22的内壁,并且出油通孔44与导油孔41一一对应设置,出油通孔44的一端与导油孔41相连通,出油通孔44远离导油孔41的一端与导油内环槽42相连。由此,导油内环槽42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润滑油,润滑油还可以通过导油内环槽42、出油通孔44输送到导油孔41内,如此,工作活塞22的内壁与外壁均可接受润滑油的润滑作用,降低工作活塞22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降低磨损量,延长使用寿命。
工作活塞22的内径上三个导油内环槽42沿工作活塞22的轴向并列设置,相邻两个导油内环槽42之间通过导油内斜槽43连通。如此,润滑油能够通过导油内斜槽43的导向作用向侧方的导油内环槽42输送,从而使保证润滑在工作活塞22的内壁上分布均匀,扩大润滑面积,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保证润滑效果。通过导油内斜槽43与多个导油内环槽42的配合,实现润滑油的多方向分流,可避免润滑油过于集中聚集,可调控润滑油的流量,防止润滑油流动性过高或过低,提高润滑油的稳定性,保证工作活塞22移动的灵敏度。
导油孔41内设有橡胶轮30,橡胶轮30的轴线与工作活塞22的轴线平行设置,并且橡胶轮30的表面有沿周向设置的外环槽31。如此,外环槽31能够存储一定量的润滑油,活塞杆21外侧壁与工作活塞22内径之间的润滑油可通过润滑通道输送到导油孔41内,进而在橡胶轮30的表面起到润滑作用,或是存储在外环槽31内。在工作活塞22移动的过程中,橡胶轮30可以将润滑油带出到工作活塞22外壁与空腔内壁之间,扩大润滑油的分布范围,提高润滑效果。
另外,橡胶轮30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橡胶轮30转动时其外露表面略微突出活塞的表面或与活塞的表面平齐。如此在橡胶轮30转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润滑油分布的均匀程度,防止润滑油局部聚集,降低油温。
在工作活塞22与空腔的内壁接触过程中橡胶轮30的表面受挤压而保持与活塞表面平齐的状态。在活塞平行滑移状态下,橡胶轮30的存在以及其圆轮状的外形可降低其区域范围内工作活塞22与空腔内壁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提高工作活塞22的滑移效果、保证工作活塞22运作的灵敏度,降低工作活塞22的表面磨损,另一方面导油孔41的设置,使得橡胶轮30与工作活塞22之间的间隙可以存储润滑油,有利于降低工作活塞22的磨损量,保持工作活塞22与空腔内壁之间的润滑效果。此外,润滑油通过导油孔41以及橡胶轮30上的外环槽31流动到工作活塞22与空腔内部的接触面,或是流动到工作活塞22与限位活塞60内壁的接触面,可提高工作活塞22移动的灵敏性。
此外,在工作腔体a 12、工作腔体b 13、工作腔体c 14内气压差的驱动下工作活塞22移动的过程中,橡胶轮30能够驱动工作活塞22相对于活塞杆21适当的转动,并利用橡胶轮30的惯性以及橡胶轮30与空腔内壁之间的摩擦控制工作活塞22的转动量,避免工作活塞22相对活塞杆21的旋转形变过大而造成工作活塞22外壁与空腔内壁之间空隙过大,防止出现工作活塞22失效等不良,以免出现换挡异响、卡顿或换挡不稳等不良。
导油孔41为锥形孔洞,导油孔41开口较大的一端位于工作活塞22的外壁上;导油孔41内设有控油板50,控油板50为之字形结构,其长度方向沿导油孔41的内壁倾斜设置。控油板50的一个末端为连接端51,另一末端为封口端52;连接端51与工作活塞22的外侧壁平齐,并且连接端51与导油孔41的内壁相连接,控油板50的中间部分,在靠上的位置折弯形成凸起部53,凸起部53朝向导油孔41的内壁设置。
润滑油在通过出油通孔44进入导油孔41的过程中冲击控油板50的板体,当导油孔41内部存在较多的润滑油时,控油板50受其上表面的润滑油的压力作用促使控油板50的封口端52下压,并可以封堵住出油通孔44,限制经由出油通孔44流出的油量。此时,控油板50上的凸起部53能够对控油板50的下半段起到支撑作用。当导油孔41内油压下降后,控油板50的封口端52在凸起部53的支撑作用下,从出油通孔44的末端开口处移开。如此可实现导油孔41内油量的自动调节,一方面可以保证导油孔41内有足够的润滑油,保证润滑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导油孔41内润滑油大量聚集,避免油温过高,防止橡胶轮30因油量过大而移位。
由此,通过橡胶轮30以及润滑通道的设置可以保证工作活塞22的内壁与外壁均接受润滑油的润滑,并且可以保证润滑油的分布均匀,油量适中。从而工作活塞22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减弱,提高工作活塞22运作的灵敏度,降低磨损量,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图8~图10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的壳体10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工作活塞22的左右两端均配置有驱动环70,驱动环70和与之配合连接的工作活塞22具有相等的内径和外径,并且驱动环70上背离工作活塞22的一侧设有多个驱动孔洞71。多个驱动孔洞71沿驱动环70的周向均匀环绕分布。驱动孔洞71向工作活塞22一侧凹陷设置,从而使驱动环7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如此,工作腔体a 12、工作腔体b 13、工作腔体c 14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时,驱动环70承受气压的受力面积增大,有助于提高工作活塞22的灵敏度。
驱动孔洞71内部还设有驱动件72,进一步保证工作活塞22的灵敏度。驱动件72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主轴73、过渡件74和接受件75;驱动主轴73的一端与驱动孔洞71的内底面相接触,驱动主轴73的另一端通过过渡件74与接受件75相连;过渡件74为一直型套筒结构,与驱动主轴73同轴设置;接受件75为一喇叭状的套筒结构,接受件75上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驱动环70的外侧壁设置,可进一步扩大驱动环70侧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此外,在工作腔体a 12、工作腔体b 13、工作腔体c 14内反复发生气压瞬时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驱动孔洞71端部的接受件75首先承受瞬时输入的气压,接受件75的喇叭口发生形变并对驱动孔洞71的端部进行封闭,可避免气压输入到驱动孔洞71内造成驱动孔洞71的内壁被撑大,可以大幅降低驱动环70内壁变形或破裂等不良发生的可能性。
实施例3
图11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壳体10为多层结构,具体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主壳体16和副壳体17,主壳体16与副壳体17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主壳体16与副壳体17之间的空隙内交错布设有若干个支撑斜板18,支撑斜板18的一端与主壳体16或副壳体17相连接,支撑斜板18的另一端悬空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斜板18中,一个支撑斜板18的左端与主壳体16相连,并且向下倾斜,而另一个支撑斜板18的右端与副壳体17相连,并且向上倾斜;多个支撑斜板18间隔交错设置,在主壳体16与副壳体17之间形成枝节交叉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壳体10的抗震性能,增强对内部结构的保护作用。
副壳体17的外部设有若干辅助板19,辅助板19与副壳体17之间设有空隙。若干个辅助板19有间隔的设置贴合在副壳体17的外部,由此,可以提高壳体10的刚性,保持壳体10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辅助板19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壳体10的隔音效果,降低外界干扰,并且可以防止发生共振,提高换挡气缸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壳体(10)上设有三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工作通孔(15),所述工作通孔(15)与电磁阀相配合;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21)和两个工作活塞;所述活塞杆(21)滑动连接在壳体(10)上,两个所述工作活塞并列套设在所述活塞杆(21)上,并将所述空腔分割为并排设置的工作腔体a(12)、工作腔体b(13)和工作腔体c(14),所述工作腔体a(12)、工作腔体b(13)和工作腔体c(14)与三个所述工作通孔(15)一一对应连接;两个所述工作活塞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工作活塞的侧面通过密封环(23)与所述空腔的内壁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活塞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沿周向环绕分布的导油孔(41),所述导油孔(41)与所述工作活塞的内径连通;所述导油孔(41)内设有橡胶轮(30),所述橡胶轮(30)的轴线与所述活塞的轴向平行设置,并且所述橡胶轮(30)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橡胶轮(30)的表面沿周向设有外环槽(31),所述橡胶轮(30)转动时其外露表面略微突出所述活塞的表面或与所述活塞的表面平齐;
所述工作活塞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出油通孔(44);所述出油通孔(44)与所述导油孔(4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出油通孔(44)的一端与所述导油孔(41)相连通,所述出油通孔(44)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活塞的内径相连通;
所述工作活塞的内径环绕布设有若干各个导油内环槽(42),多个所述导油内环槽(42)沿所述工作活塞的轴向并列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导油内环槽(42)之间通过导油内斜槽(43)连通;所述出油通孔(44)远离所述导油孔(41)的一端与所述导油内环槽(42)相连;
所述导油孔(41)为锥形孔洞,所述导油孔(41)开口较大的一端位于所述工作活塞的外壁上;所述导油孔(41)内设有控油板(50),所述控油板(50)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导油孔(41)的内壁倾斜设置;
所述控油板(50)为之字形结构,所述控油板(50)的一个末端为连接端(51),另一末端为封口端(52);所述连接端(51)与所述工作活塞的外侧壁平齐,并且所述连接端(51)与所述导油孔(4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封口端(52)与所述出油通孔(44)活动配合;
所述工作活塞的两端均配置有驱动环(70),互相配合连接的驱动环(70)以及工作活塞具有相等的内径和外径;所述驱动环(70)上背离所述工作活塞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沿周向环绕分布的驱动孔洞(71),所述驱动孔洞(71)内设有驱动件(72);
所述驱动件(72)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主轴(73)、过渡件(74)和接受件(75);所述驱动主轴(7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孔洞(71)的内底面相接触,所述驱动主轴(7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过渡件(74)与所述接受件(75)相连;所述过渡件(74)为一直型套筒结构,与所述驱动主轴(73)同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主壳体(16)和副壳体(17),所述主壳体(16)与所述副壳体(17)之间交错布设有若干个支撑斜板(18),所述支撑斜板(18)的一端与所述主壳体(16)或所述副壳体(17)相连接,所述支撑斜板(18)的另一端悬空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斜板(18)连接的壳体(10)不同,并且倾斜方向也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壳体(17)的外部设有若干辅助板(19),所述辅助板(19)与所述副壳体(17)之间设有空隙。
CN202210441165.7A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Active CN114542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1165.7A CN114542710B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1165.7A CN114542710B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2710A CN114542710A (zh) 2022-05-27
CN114542710B true CN114542710B (zh) 2022-10-11

Family

ID=81667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1165.7A Active CN114542710B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27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0993A (en) * 1976-09-13 1978-03-28 Aqueduct, Inc. In-line flow-control valve
CN2154922Y (zh) * 1993-02-02 1994-02-02 丰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打气筒的活塞止漏环
CN103671889A (zh) * 2012-09-20 2014-03-26 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式换挡执行气缸
CN112049723A (zh) * 2020-09-30 2020-12-08 王芳华 四冲程直线发动机
CN213360351U (zh) * 2020-01-09 2021-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压缩机用活塞
CN214331398U (zh) * 2020-12-11 2021-10-01 新昌县金鹰齿轮箱有限公司 高精度耐磨前桥齿轮
CN113653686A (zh) * 2020-05-12 2021-11-1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缸系统及控制方法、amt换挡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700853A (zh) * 2021-09-07 2021-11-26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同步器换挡油缸、换挡方法及拖拉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19931A1 (de) * 2007-04-27 2008-10-30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rfahren zum Verschrauben zweier Metallteile
US10215229B2 (en) * 2013-03-14 2019-02-26 Etagen, Inc. Mechanism for maintaining a clearance gap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0993A (en) * 1976-09-13 1978-03-28 Aqueduct, Inc. In-line flow-control valve
CN2154922Y (zh) * 1993-02-02 1994-02-02 丰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打气筒的活塞止漏环
CN103671889A (zh) * 2012-09-20 2014-03-26 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式换挡执行气缸
CN213360351U (zh) * 2020-01-09 2021-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压缩机用活塞
CN113653686A (zh) * 2020-05-12 2021-11-1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活塞缸系统及控制方法、amt换挡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049723A (zh) * 2020-09-30 2020-12-08 王芳华 四冲程直线发动机
CN214331398U (zh) * 2020-12-11 2021-10-01 新昌县金鹰齿轮箱有限公司 高精度耐磨前桥齿轮
CN113700853A (zh) * 2021-09-07 2021-11-26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同步器换挡油缸、换挡方法及拖拉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2710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84676A2 (en) Belt type continuous reduction gear mechanism
JP4449441B2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JPWO2013076878A1 (ja) 車両用電動駆動装置
CN101535684B (zh) 车辆变速箱
CN103195766A (zh) 控制液力缓速器的阀组及方法以及包括该阀组的液力自动缓速器
CN112431807B (zh) 一种电液执行器中的摆动液压缸
US6810772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6704567B (zh) 一种动力不间断液压换挡装置
CN114542710B (zh) 一种新能源车换挡气缸执行机构
CA2269515C (en) A transmission
CN208565526U (zh) 一种新型重型多挡变速器前副箱换挡气缸总成
CN107830126B (zh) 电液控制动力输出装置
KR100616798B1 (ko) 작업기계용 유압구동장치
CN211145250U (zh) 变速箱和龙门加工中心
CN209469857U (zh) 具有导向结构的气动插装阀
CN219062380U (zh) 一种无换挡拨叉机构的分动箱
CN217355493U (zh) 一种具有润滑功能的变速箱
CN220505770U (zh) 一种新型取力器
CN117869544B (zh) 一种电驱用动力换挡箱
CN201190775Y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整体式动力换档液力变速器的传动机构
CN109027197A (zh) 一种取力器
CN218670531U (zh) 具有单输入双输出的换挡齿轮箱
CN218818090U (zh) 一种变速箱换档缓冲机构及变速箱
KR102519192B1 (ko) 오일 처닝에 의한 오일 순환 메커니즘을 갖는 차량용 전동 구동 장치
CN219388285U (zh) 整体式方向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