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7558B -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7558B
CN114537558B CN202210216248.6A CN202210216248A CN114537558B CN 114537558 B CN114537558 B CN 114537558B CN 202210216248 A CN202210216248 A CN 202210216248A CN 114537558 B CN114537558 B CN 1145375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luggage case
vehicle body
suitcas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62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37558A (zh
Inventor
徐晖
赵娜
杨波
胡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62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7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7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37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上;将装配有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的行李箱置于车身尾部;将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和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第一工装的限位块位于行李箱的第一侧与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第二工装的限位块位于行李箱的第二侧与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将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将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并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本申请在安装完成后,无需再通过人工调整来改善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效果。

Description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背景技术
车辆行李箱也可以称为后备箱,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储物空间。
相关技术中,对于行李箱的安装,一般是先将行李箱安装至工装上,继而利用工装上的定位件与车身定位,使得行李箱安装到车身上,最后将工装拆除,并人工调整行李箱和车身的位置关系。
然而,该安装方法需要在拆除工装后对行李箱和车身的位置关系进行进一步调整,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利用位于行李箱自身的侧面与车身侧围的配合,实现行李箱与车身的连接,在安装完成后,无需再通过人工调整来改善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效果,安装的精准度较高、节省了人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上,其中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均包括连接块、至少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固定块上,并且所述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均与所述行李箱的第一侧贴合,所述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与所述行李箱的第二侧贴合,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
将装配有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的行李箱置于车身尾部;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分别与所述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所述第一工装的限位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第一侧与所述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所述第二工装的限位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第二侧与所述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
将所述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所述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
将所述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
将所述行李箱与所述车身连接,并移除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块对称贴合到所述行李箱的上表面上;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贴合到所述第一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上表面;
将所述第二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贴合到所述第二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上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均还包括拉紧件,所述拉紧件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所述将所述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所述车辆后围板贴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拉紧件和所述第二工装的拉紧件分别与车身的定位件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行李箱与所述车身连接,并移除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包括:
将所述行李箱与所述车身连接;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拉紧件和所述第二工装的拉紧件与所述车身的定位件拆离;
安装行李箱扭簧;
移除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工装,所述工装包括连接块、至少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
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块相互平行地位于所述连接块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块间隔设置,且所述固定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块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限位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块的延伸方向平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块中的一个位于所述连接块的端部。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限位块在所述连接块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块内。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固定块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块的宽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为磁吸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装还包括拉紧件,所述拉紧件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首先,利用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的至少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然后,利用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将行李箱置于车身的尾部;接着,将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和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第一工装的限位块位于行李箱的第一侧与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第二工装的限位块位于行李箱的第二侧与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从而实现行李箱在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定位;再下来,将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实现车辆在沿车身高度方向的定位;继而将行李箱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实现车辆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定位;最后,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并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以完成行李箱在车身上的安装。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借助于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利用位于行李箱上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车辆后围板的配合,实现行李箱与车身的连接,在安装完成后,无需再通过人工调整来改善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效果,安装的精准度较高、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连接块;2、固定块;3、限位块;4、拉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下”、“侧”等,一般以图1中所示方位的相对关系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在产品以不同姿态摆放时,方位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上”、“下”可能互换。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工装”一般指的是安装汽车行李箱时使用的专用工具,能够减轻工人安装车辆行李箱时的工作量,同时能够保证行李箱安装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三厢车的“三厢”是指汽车的发动机箱、驾驶箱、行李箱,三个箱相互分隔独立。三厢车的行李箱也可以称为后备箱,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储物空间,行李箱是汽车尾部外观匹配的重要零件,其与周边件的匹配直接影响到整车美观及质量要求,行李箱与尾灯、侧围、后保险杠等零件的外观匹配效果是用户最重要的关注区域之一,也是整车匹配中重点和难点。
相关技术中,对于行李箱的安装,一般是先将行李箱安装至工装上,继而利用工装上的定位件与车身定位,使得行李箱安装到车身上,最后将工装拆除,并人工调整行李箱和车身的位置关系。
然而,该安装方法需要在拆除工装后对行李箱和车身的位置关系进行进一步调整,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其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包括了两个工装,在使用时,一般是两个工装配合使用。
参见图1,每个工装包括连接块1、至少两个固定块2和至少一个限位块3。
其中,至少两个固定块2相互平行地位于连接块1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固定块2间隔设置,且固定块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块1的延伸方向垂直;
限位块3一一对应地位于固定块2上,限位块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块1的延伸方向平行。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装,可以辅助行李箱安装,且借助该工装对行李箱进行安装,在行李箱安装完成后,可以无需再通过人工调整来改善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效果,安装的精准度较高、节省了人力。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装的结构进行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少两个固定块2中的一个位于连接块1的端部。
位于连接块1端部的固定块2用于贴合到行李箱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工装在沿车辆长度方向在行李箱上的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工装具有三个固定块2,其中一个固定块2位于连接块1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限位块3在连接块1上的正投影位于连接块1内。也就是说,限位块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块1的延伸方向。
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一侧与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或位于行李箱的第二侧与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用于实现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限位块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块1的延伸方向,有助于行李箱与车身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固定块2的长度大于连接块1的宽度。
固定块2的长度大于连接块1的宽度,便于固定块2与定位块的连接,从而便于将工装安装至行李箱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块2为磁吸件。
由于绝大多数行李箱的材质为金属或合金,例如钢,磁吸件可以吸附于行李箱的表面,因此将固定块2设置为磁吸件便于固定块2安装与行李箱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装还包括拉紧件4,拉紧件4位于连接块1的一端。
通过在工装的一端设置拉紧件4,以便于将行李箱与车身在沿车身长度方向上拉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该方法使用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其方法流程图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上。
其中,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例如为图1示出的两个工装,均包括连接块1、至少两个固定块2和至少一个限位块3,其中至少两个固定块2位于连接块1上,限位块3一一对应地位于固定块2上,并且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均与行李箱的第一侧贴合,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与行李箱的第二侧贴合,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
步骤202,将装配有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的行李箱置于车身尾部。
步骤203,将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和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第一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一侧与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第二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二侧与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
步骤204,将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
步骤205,将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
步骤206,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并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块对称贴合到行李箱的上表面上;
将第一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2一一对应地贴合到第一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2贴合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2位于行李箱的上表面;
将第二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2一一对应地贴合到第二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2贴合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2位于行李箱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还包括拉紧件4,拉紧件4位于连接块1的一端,将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贴合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工装的拉紧件4和第二工装的拉紧件4分别与车身的定位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并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包括:
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
将第一工装的拉紧件4和第二工装的拉紧件4与车身的定位件拆离;
安装行李箱扭簧;
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首先,利用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上的至少两个固定块2和至少一个限位块3,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然后,利用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将行李箱置于车身的尾部;接着,将其中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和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其中第一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一侧与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第二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二侧与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从而实现行李箱在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定位;再下来,将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实现车辆在沿车身高度方向的定位;继而将行李箱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实现车辆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定位;最后,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并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以完成行李箱在车身上的安装。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借助于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利用位于行李箱上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车辆后围板的配合,实现行李箱与车身的连接,在安装完成后,无需再通过人工调整来改善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效果,安装的精准度较高、节省了人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该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将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块对称贴合到行李箱的上表面上。
通过在行李箱的上表面安装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块,可以为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在行李箱上的安装固定提供初步的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均为磁吸块。也就是说,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具有磁性,可以通过磁性吸附于行李箱的上表面。
步骤302,将一个第一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2一一对应地贴合到第一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2贴合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2位于行李箱的上表面。
在这里,涉及到的第一工装包括连接块1、至少两个固定块2和至少一个限位块3,其中至少两个固定块2位于连接块1上,限位块3一一对应地位于固定块2上。
通过将一个第一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2一一对应地贴合到第一定位块上,可以实现第一工装在行李箱上的初步定位;通过将一个固定块2贴合到行李箱的上表面,可以实现第一工装沿车辆长度方向在行李箱上的定位。
步骤303,将一个第二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2一一对应地贴合到第二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2贴合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2位于行李箱的上表面。
在这里,与第一工装类似,涉及到的第二工装包括连接块1、至少两个固定块2和至少一个限位块3,其中至少两个固定块2位于连接块1上,限位块3一一对应地位于固定块2上。
通过将一个第二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2一一对应地贴合到第二定位块上,可以实现第二工装在行李箱上的初步定位;通过将一个固定块2贴合到行李箱的上表面,可以实现第二工装沿车辆长度方向在行李箱上的定位。
步骤304,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上。
其中,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均与行李箱的第一侧贴合,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与行李箱的第二侧贴合,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
通过将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均与行李箱的第一侧贴合,可以实现第一工装在沿车辆宽度方向在行李箱上的定位;通过将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与行李箱的第二侧贴合,可以实现第二工装在沿车辆宽度方向在行李箱上的定位。因此,可以实现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上。
步骤305,将装配有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的行李箱置于车身尾部。
由于通过前述步骤,已经实现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在行李箱上,因此通过吊装起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将可以将与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在一起的行李箱置于车身尾部,以便于将行李箱安装至车身尾部。
步骤306,将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和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第一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一侧与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第二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二侧与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
由于限位块3沿车身宽度方向的长度与行李箱的第一侧和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缝隙的宽度、行李箱的第二侧和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缝隙的宽度均相同,因此通过将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和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即可实现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3沿第一工装或第二工装的长度方向长度的取值范围为3mm~8mm,沿第一工装或第二工装的宽度方向长度的取值范围为3mm~5mm,沿第一工装或第二工装的高度方向长度的取值范围为8mm~12mm。
举例来说,限位块3沿第一工装或第二工装的长度方向长度的取值为5mm、沿第一工装或第二工装的宽度方向长度的取值为4mm、沿第一工装或第二工装的高度方向长度的取值为10mm。
步骤307,将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
通过将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利用行李箱自身的结构与车身的两个侧围进行连接,可以实现行李箱在沿车身高度方向上与车身的匹配连接。
步骤308,将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
其中,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指的是当行李箱安装至车身上时,行李箱上靠近车辆尾部的一侧。
通过将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利用行李箱本身具有的结构与车辆后围板连接,可以实现行李箱在沿车身长度方向上与车身的匹配。
步骤309,将第一工装的拉紧件4和第二工装的拉紧件4分别与车身的定位件连接。
其中,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均包括拉紧件4,拉紧件4位于连接块1的一端。
将第一工装的拉紧件4和第二工装的拉紧件4分别于车身的定位件连接,可以实现在沿车身长度方向上,行李箱与车身的拉紧,便于行李箱与车身的固定连接。
步骤310,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并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
对于该步骤,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3101,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行李箱与车身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具体地,行李箱上和车身上均具有安装用的螺栓孔,连接时,将螺栓依次穿过行李箱和车身上的螺栓孔,然后将螺母旋拧在螺栓上,以实现螺栓连接。
步骤3102,将第一工装的拉紧件4和第二工装的拉紧件4与车身的定位件拆离。
在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后,无需再利用拉紧件4将行李箱与车身拉紧,为了便于后续拆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此处将第一工装的拉紧件4和第二工装的拉紧件4拆除。
步骤3103,安装行李箱扭簧。
通过在行李箱上安装行李箱扭簧,可以在启动行李箱开启装置后,使得行李箱能够自动弹起,方便驾乘人员使用。
步骤3104,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
由于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仅仅为辅助安装的作用,因此在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完成后,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即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首先,利用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上的至少两个固定块2和至少一个限位块3,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然后,利用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将行李箱置于车身的尾部;接着,将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和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3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第一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一侧与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第二工装的限位块3位于行李箱的第二侧与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从而实现行李箱在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定位;再下来,将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实现车辆在沿车身高度方向的定位;继而将行李箱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实现车辆沿车身长度方向的定位,最后,将行李箱与车身连接,并移除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以完成行李箱在车身上的安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借助于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利用位于行李箱上的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三侧与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车辆后围板的配合,实现行李箱与车身的连接,在安装完成后,无需再通过人工调整来改善行李箱与车身的匹配效果,安装的精准度较高、节省了人力。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4)

1.一种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工装和第二工装装配到行李箱上,其中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均包括连接块、至少两个固定块和至少一个限位块,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固定块位于所述连接块上,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固定块上,并且所述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均与所述行李箱的第一侧贴合,所述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与所述行李箱的第二侧贴合,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
将装配有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的行李箱置于车身尾部;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工装的每个限位块分别与所述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贴合,使得所述第一工装的限位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第一侧与所述车身的一个侧围之间,所述第二工装的限位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第二侧与所述车身的另一个侧围之间;
将所述行李箱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所述车身相对的两个侧围接触;
将所述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车辆后围板接触;
将所述行李箱与所述车身连接,并移除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块对称贴合到所述行李箱的上表面上;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贴合到所述第一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上表面;
将所述第二工装的至少一个固定块一一对应地贴合到所述第二定位块上、一个固定块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其中贴合到所述行李箱上的固定块位于所述行李箱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均还包括拉紧件,所述拉紧件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所述将所述行李箱的与第一侧和第二侧均相邻的第三侧与所述车辆后围板贴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拉紧件和所述第二工装的拉紧件分别与车身的定位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行李箱与所述车身连接,并移除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包括:
将所述行李箱与所述车身连接;
将所述第一工装的拉紧件和所述第二工装的拉紧件与所述车身的定位件拆离;
安装行李箱扭簧;
移除所述第一工装和所述第二工装。
CN202210216248.6A 2022-03-07 2022-03-07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Active CN114537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6248.6A CN114537558B (zh) 2022-03-07 2022-03-07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6248.6A CN114537558B (zh) 2022-03-07 2022-03-07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558A CN114537558A (zh) 2022-05-27
CN114537558B true CN114537558B (zh) 2023-07-28

Family

ID=81662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6248.6A Active CN114537558B (zh) 2022-03-07 2022-03-07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755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64323B1 (ko) * 1995-12-28 1999-02-01 김태구 자동차의 트렁크 패널 교정 지그
CN105922185B (zh) * 2016-05-20 2017-09-1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行李箱铰链定位安装方法及定位工装
CN105946979B (zh) * 2016-05-26 2018-03-1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李箱定位安装方法及定位工装
CN210361059U (zh) * 2019-04-04 2020-04-21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车顶平台定位工装
CN212861280U (zh) * 2020-07-22 2021-04-02 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车顶平台定位装置及运载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558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31222B1 (en) Snorkel roof drip attachment
US9428227B2 (en) Vehicle bodywork
CN204750045U (zh) 机动车辆车门面板以及用于车辆的车门把手组件
EP04993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panels to space frames
US9745007B2 (en) Fender mirror mount
CN109110007A (zh) 一种发盖和翼子板装配定位辅助工装
US20200164923A1 (en) Vehicle with removable outer body panel and detachable tail lamp suppor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209037677U (zh) 车辆前端总成与车辆
CN114537558B (zh) 行李箱的安装方法及工装
US6698821B2 (en) Vehicle door mounting
US669879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vehicle having the structure, method for mounting steering column on vehicle body, and vehicle manufactured using the mounting method
US8353381B2 (en) Transmission cross-member
WO2018188219A1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1287125U (zh) 用于机动车外部隐藏门把手的公差调节装置
JPH06278468A (ja) トランクリッド構造
JPH11310043A (ja) トラック用lpg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CN220315123U (zh) 安装支架和车辆
KR101645876B1 (ko) 자동차용 배터리 고정구조
JP2751524B2 (ja)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の支持構造
CN211617395U (zh) 一种车门和车辆
CN215097199U (zh) 一种自卸工程车车身环保盖的连接结构
JPH0413238Y2 (zh)
KR0123500Y1 (ko) 차량의 리어 트림 마운팅용 횡부재 구조
US10017079B2 (en) Seat attachment structure in a motor vehicle
KR20190079989A (ko) 자동차의 배터리 고정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