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7323A -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7323A
CN114537323A CN202210210519.7A CN202210210519A CN114537323A CN 114537323 A CN114537323 A CN 114537323A CN 202210210519 A CN202210210519 A CN 202210210519A CN 114537323 A CN114537323 A CN 114537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image
vehicle
belt
per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05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帅帅
吕晓江
潘如杨
郑海岩
祝贺
陈震
王鹏翔
周大永
顾鹏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05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7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7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40/00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 B60W40/08Estimation or calculation of non-directly measurable driving parameter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 unit, e.g. b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related to drivers or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66Displaying or indicating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2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verall vehicle dynamics
    • B60W2520/10Longitudinal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223Posture, e.g. hand, foot, or seat position, turned or incli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该安全带包括:带体和设置于带体上的可识别标识;可识别标识包括: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第一标识和/或具有红外透射功能的第二标识。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使得安全带状态的判断不受人员上衣颜色以及车内光线的影响,减少了误判,并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乘车安全技术,尤指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对安全带状态的识别主要是依靠锁扣传感器,当安全带锁舌插入锁扣时,触发锁扣内的传感器,从而辨别已系安全带。然而该方法存在一种缺陷:如果乘员使用一个单独的锁舌(没有连接安全带的锁舌)插入锁扣,传感器仍然会发出安全带已系的信号,此时汽车会误判断乘员已系安全带。
目前还存在一种通过图片识别驾驶员是否已系安全带的方法,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1.如果安全带颜色和驾驶员胸前衣服颜色相近,则很难根据图片判断出驾驶员胸前是否有安全带;2.如果车内光线阴暗或夜间驾驶,则拍摄出的图片可能由于光线过暗无法反映出车内真实景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能够使得安全带状态的判断不受人员上衣颜色以及车内光线的影响,减少误判,并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可以包括:带体和设置于所述带体上的可识别标识;
所述可识别标识包括: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第一标识和/或具有红外透射功能的第二标识。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可以包括:红外反射颜料或者带体本身设置的能够反射红外线的预设颜色;
所述第二标识可以包括:红外透射颜料。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反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或者,
所述红外透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所述红外反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底面;或者,
所述红外透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所述带体的底面可以设置有所述预设颜色。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带体上未设置所述可识别标识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颜色;
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具有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所述第二颜色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预设图案、文字、数字、字母以及几何图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用于识别所述的安全带,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启动后,通过预先设置有固定拍摄角度的红外摄像头拍摄车内图像;所述固定拍摄角度设置为使得所述红外摄像头朝向车内座椅位置;
检测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所述预设图像包括所述安全带上设置的可识别标识的图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存在所述预设图像时,判定所述安全带已佩戴;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未存在所述预设图像时,判定所述安全带未佩戴。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检测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预设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人物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中存在人物图像时,开始检测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所述预设区域包括所述人物图像所在区域;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中不存在人物图像时,忽略所述车内图像。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判定所述安全带已佩戴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车速阈值;
当检测出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所述车速阈值时,检测所述人物图像对应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当检测出所述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所述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提醒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提醒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第二预设时长以后,再次检测所述人物图像对应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当再次检测出所述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所述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安全带收缩拉紧和/或控制座椅后移,以强制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带佩戴识别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可以包括:带体和设置于所述带体上的可识别标识;所述可识别标识包括: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第一标识和/或具有红外透射功能的第二标识。通过该实施例方案,使得安全带状态的判断不受人员上衣颜色以及车内光线的影响,减少了误判,并降低了成本。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佩戴识别装置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1,可以包括:带体11和设置于所述带体上的可识别标识12;
所述可识别标识12包括: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第一标识121和/或具有红外透射功能的第二标识122。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识别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时,为了避免识别结果受到人员上衣颜色以及车内光线的影响,减少误判,本申请实施例方案利用了红外反射和红外投射技术,可以在安全带的带体上设置相应功能的第一标识121和/或第二标识122。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121可以包括:红外反射颜料或者带体本身设置的能够反射红外线的预设颜色;
所述第二标识122可以包括:红外透射颜料。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安全带的带体上可以涂有红外反射颜料或红外透射颜料,或两种的组合。也可以不采用特定的红外反射颜料,可以将带体上的特定区域设置为明显具有反射红外线功能的颜色(如白色)。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红外反射颜料在带体上的可见区域可以呈现一定的色彩,并且具有反射红外光的性能;同理,红外透射颜料在带体上的可见区域可以呈现一定的色彩,并且具有透射红外光的性能。红外透射颜料可以对红外光具有很低的吸收率,但具有很高的透射率。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红外反射颜料可以为红外反射无机颜料,该红外反射无机颜料可以由多种固体原料(如金属氧化物、硝酸盐、醋酸盐,甚至氧化物)混合后经1000℃高温煅烧,使得固体原料本身开始发生反应而生成。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反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或者,
所述红外透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所述红外反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底面;或者,
所述红外透射颜料可以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所述带体的底面可以设置有所述预设颜色。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带体的表面可以是指用于朝向外侧,供红外摄像头拍摄的一面,带体的底面可以是指用于朝向内侧,与佩戴安全带的人员身体接触的一面。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带体上未设置所述可识别标识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颜色;
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具有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所述第二颜色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可以是指带体本身的颜色,作为可识别标识的背景颜色。该第一颜色作为背景颜色可以设置为色彩亮度较低的颜色,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黑色。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颜色作为可识别标识的颜色可以设置为色彩亮度较高的颜色,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红色、黄色、橙色等,以与背景颜色具有比较大的反差,从而易于识别。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和/或所述第二标识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预设图案、文字、数字、字母以及几何图形。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预设图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公司logo(商标)、自定义图案等;该文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名称、预设的警示语等;该几何图形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条纹。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识和/或所述第二标识的设置数量、组合形式等均可以根据需求或喜好自行定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安全带的带体上可以设置一种或多种条纹(可识别标识),条纹数量可以是一条、两条,也可以是三条或四条等;背景颜色可以设置为黑色,条纹可以设置为红色或其它与黑色具有明显区别的颜色;条纹所在区域的带体上可以具有红外反射颜料。总之,安全带上具有条纹、撞色特征,易与衣服颜色进行区别,更易于摄像头对安全带进行标定、捕捉和识别。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安全带上可以印有公司logo这种具有标志性的图案,有助于红外摄像头快速捕捉和快速识别判断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安全带上的logo,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安全带被系上,logo的位置在乘坐人员的上身范围,保证出现在红外摄像头的视场角范围内;logo的颜色可以是红色,可以是其它颜色;logo部分所在的带体上可以具有红外反射颜料。总之,logo的存在,便于红外摄像头捕捉和识别,从而有利于准确判断安全带是否已被佩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用于识别所述的安全带,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
S101、在车辆启动后,通过预先设置有固定拍摄角度的红外摄像头拍摄车内图像;所述固定拍摄角度设置为使得所述红外摄像头朝向车内座椅位置;
S102、检测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所述预设图像包括所述安全带上设置的可识别标识的图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S103、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存在所述预设图像时,判定所述安全带已佩戴;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未存在所述预设图像时,判定所述安全带未佩戴。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在车内设置红外摄像头,该红外摄像头可以为红外2D(二维)和/或3D(三维)摄像头。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车内设置的红外摄像头可以预先固定好拍摄角度,以使得摄像头正好对准需要识别的安全带所在的座椅位置。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乘坐人员系安全带时,安全带在摄像头视场角范围内。由于安全带具有红外反射功能,因此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红外摄像头都可以轻松、准确地捕捉到安全带的图像,捕捉到安全带上的可识别标识的存在,从而判断安全带是否已被佩戴。安全带可以未被红外反射颜料处理,但安全带上鲜艳的或标志性的图案也易于被摄像头捕捉和识别。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可以包括:将所述车内图像输入预先建立并经过训练的第一检测模型中,通过该第一检测模型可以直接输出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该第一检测模型可以包括:预先获取红外摄像头拍摄的大量车内图像,将该大量车内图像作为训练数据;该大量车内图像可以包含预设区域不存在预设图像的车内图像,也可以包含预设区域存在预设图像的车内图像;预先建立具有图像识别检测功能的深度学习网络,通过上述的得训练数据对该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获取该第一检测模型。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检测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预设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人物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中存在人物图像时,开始检测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所述预设区域包括所述人物图像所在区域;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中不存在人物图像时,忽略所述车内图像。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启动后,启动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拍摄车内图像后可以首先判断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人物图像,即,判断座椅上是否有人,如果红外摄像头捕捉到座椅上有人,则可以进一步判断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例如,乘坐人员的身体部位(如胸前部位、肩膀部位等)所在区域是否存在该预设图像,如,是否存在公司logo,或是否存在红色条纹等,从而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乘坐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如果确定乘坐人员已佩戴安全带,则可以正常行驶,如果确定乘坐人员未佩戴安全带,则可以启动相应的声光提醒,以提醒乘坐人员佩戴安全带。如果一开始红外摄像头捕捉到座椅上无人,则不需要检测是否佩戴安全带,因此,可以忽略当前拍摄的车内图像,并等待下一个拍摄周期,以重新获取车内图像,并再次判断安全带的佩戴情况。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人物图像可以包括:将所述车内图像输入预先建立并经过训练的第二检测模型中,通过该第二检测模型可以直接输出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人物图像。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该第二检测模型可以包括:预先获取红外摄像头拍摄的大量车内图像,将该大量车内图像作为训练数据;该大量车内图像可以包含具有人物图像的车内图像,也可以包含不具有人物图像的车内图像;预先建立具有人像识别功能的深度学习网络,通过上述的得训练数据对该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获取该第二检测模型。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判定所述安全带已佩戴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车速阈值;
当检测出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所述车速阈值时,检测所述人物图像对应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当检测出所述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所述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提醒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车速阈值、距离阈值和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自行定义,在此对于车速阈值、距离阈值和第一预设时长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通过红外摄像头捕捉到乘坐人员已经佩戴安全带以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以对乘坐人员的坐姿进行实时检测,尤其是在车速大于一定数值时(如上述的车速阈值),在车速过快的情况下出现事故的几率较大,如果乘坐人员的坐姿不正确,在车险交通事故时对乘坐人员造成伤害的几率也较大,因此,有必要对乘坐人员的坐姿是否正确进行监测。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检测乘坐人员的坐姿是否正确可以通过检测所述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来实现,其中,当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时,可以确定乘坐人员身体前倾严重,并确定乘坐人员的坐姿不正确;当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可以确定乘坐人员的坐姿正确。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在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设置测距装置,当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半身或胸前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方向盘、仪表盘和/或车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时,测距装置可以发出警报信号,如果测距装置未发出警报信号可以默认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如上半身或胸前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车速阈值时触发该测距装置开始工作,在当前车速小于预设的车速阈值时控制该测距装置停止工作。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预先设置好红外摄像头的焦距,根据红外摄像头拍摄的车内图像中人物图像的预设身体部位的图像大小比例来确定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乘坐人员可能会偶尔调整坐姿,从而使得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但该情况为偶然情况,为了避免将该情况判定为乘坐人员坐姿不正确,造成误判,可以在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增加乘坐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该乘坐人员前方车体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距离阈值这一情况的持续时长的判断,可以判断该持续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其中,当判定该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确认乘坐人员一直保持不正确坐姿,当判定该持续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时,确认乘坐人员当前的不正确坐姿为偶然情况。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提醒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第二预设时长以后,再次检测所述人物图像对应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当再次检测出所述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所述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安全带收缩拉紧和/或控制座椅后移,以强制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经过第二预设时长后,乘坐人员的坐姿没有明显改善,则可以控制安全带自动收紧或座椅自动后移,强迫乘坐人员恢复正常坐姿,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乘坐人员造成严重伤害,从而提高了乘车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带佩戴识别装置1,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处理器11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2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11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
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前述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实施例中的任意实施例均可以适用于该安全带佩戴识别装置实施例中,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和设置于所述带体上的可识别标识;
所述可识别标识包括: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第一标识和/或具有红外透射功能的第二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包括:红外反射颜料或者带体本身设置的能够反射红外线的预设颜色;
所述第二标识包括:红外透射颜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反射颜料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或者,
所述红外透射颜料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所述红外反射颜料设置于所述带体的底面;或者,
所述红外透射颜料设置于所述带体的表面,所述带体的底面设置有所述预设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上未设置所述可识别标识的区域设置有第一颜色;
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具有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与所述第二颜色不同;
所述第二颜色包含一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或所述第二标识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预设图案、文字、数字、字母以及几何图形。
6.一种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识别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启动后,通过预先设置有固定拍摄角度的红外摄像头拍摄车内图像;所述固定拍摄角度设置为使得所述红外摄像头朝向车内座椅位置;
检测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所述预设图像包括所述安全带上设置的可识别标识的图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存在所述预设图像时,判定所述安全带已佩戴;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未存在所述预设图像时,判定所述安全带未佩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预设图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车内图像中是否存在人物图像;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中存在人物图像时,开始检测所述车内图像的预设区域是否存在预设图像;所述预设区域包括所述人物图像所在区域;
当检测到所述车内图像中不存在人物图像时,忽略所述车内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所述安全带已佩戴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当前车速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车速阈值;
当检测出当前车速大于或等于所述车速阈值时,检测所述人物图像对应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当检测出所述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所述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提醒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提醒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第二预设时长以后,再次检测所述人物图像对应人员的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持续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当再次检测出所述预设身体部位与人员前方车体部位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并且所述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安全带收缩拉紧和/或控制座椅后移,以强制所述人员恢复正确坐姿。
10.一种安全带佩戴识别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
CN202210210519.7A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537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0519.7A CN114537323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0519.7A CN114537323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323A true CN114537323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6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0519.7A Pending CN114537323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732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86A (zh) * 2016-05-06 2016-09-21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安全带规范佩戴的检测方法、提醒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494349A (zh) * 2016-10-25 2017-03-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未系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08032856A (zh) * 2017-12-28 2018-05-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主被动集成的多级预紧式安全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0476194A (zh) * 2017-03-28 2019-11-19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 驾驶员状态探测装置
JP2019209908A (ja) * 2018-06-07 2019-1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着状態判定装置
CN111251950A (zh) * 2020-02-13 2020-06-09 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乘员分类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1860A (zh) * 2020-04-08 2020-07-10 安徽洲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驾驶行为分析的方法
CN113223270A (zh) * 2021-04-26 2021-08-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预警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86A (zh) * 2016-05-06 2016-09-21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安全带规范佩戴的检测方法、提醒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494349A (zh) * 2016-10-25 2017-03-15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未系报警方法及装置
CN110476194A (zh) * 2017-03-28 2019-11-19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业大学 驾驶员状态探测装置
CN108032856A (zh) * 2017-12-28 2018-05-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主被动集成的多级预紧式安全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JP2019209908A (ja) * 2018-06-07 2019-1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着状態判定装置
CN111251950A (zh) * 2020-02-13 2020-06-09 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乘员分类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91860A (zh) * 2020-04-08 2020-07-10 安徽洲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驾驶行为分析的方法
CN113223270A (zh) * 2021-04-26 2021-08-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预警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雷玉堂: "光电检测技术", 中国计量出版社, pages: 204 - 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9393B2 (en) Vehicular control system with trailering assist function
US11485358B2 (en) Vehicular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EP2485899B1 (en) High contrast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and license plates
EP3109117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ning trunk of car,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rding program for executing method
US2016029744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alertness of a vehicle driver
EP2987688B1 (en) Seatbelt interlock using video recognition
CN102951062B (zh) 用于改变车辆的至少一个大灯的光发射的方法与设备
US7574315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n image sensor
US7772991B2 (en) Accident avoidance during vehicle backup
US20090157268A1 (en) Method of detecting an object near a vehicle
CN105946786A (zh) 一种安全带规范佩戴的检测方法、提醒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09966A (zh) 即将到来的车辆的主动检测和增强的可视化
US8072350B2 (en) Vehicl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vehicles located in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vehicle
JP2011525005A (ja) 車両と歩行者との衝突を回避するための運転者援助システム
CN114537323A (zh) 一种安全带及其安全带佩戴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2699862B (zh) 图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106059A1 (e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indicator
CN108564001A (zh) 红外线人脸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
JP2021060676A (ja) 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等
US11820452B2 (en) Bicycle handlebar mounted automobile proximity sensing, warning and reporting device
KR102310433B1 (ko) 보행자를 감지하여 운전자에게 경고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289748B1 (ko) 트레일러 정상 견인 확인 방법
JPH05300601A (ja) 車輌用安全確認指示装置
US20230339427A1 (en) Seatbelt device of vehicle
CN113071469B (zh) 一种基于rfid的机动车转向刹车警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