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7116A - 电池组搭载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搭载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7116A
CN114537116A CN202111203674.8A CN202111203674A CN114537116A CN 114537116 A CN114537116 A CN 114537116A CN 202111203674 A CN202111203674 A CN 202111203674A CN 114537116 A CN114537116 A CN 114537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battery
vehicle
battery pack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36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立脇正章
安井健
川辺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37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1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22Arrangement under the front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3Arrangement under the rear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增加车身的重量而能够抑制电池组的变形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电池组搭载车辆(Ve)在车辆的地板下包括电池组(20)。在电池组(20)中配设有电池模块(82)。电池模块(82)中,多个电池(85)将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纵置地配置。电池(85)是由多个电池单元沿车身前后方向重叠而形成。电池组(20)的组重心(Gi)较车辆整体的车辆重心(Gb)配置在车身后方。

Description

电池组搭载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搭载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电池组搭载车辆,例如已知有下述车辆:车身的纵框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电池沿着纵框架而纵置地配置,在电池的上方,车身的横梁(cross member)以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状态而固定于纵框架。根据所述电池组搭载车辆,通过将横梁固定于纵框架,从而能够确保车身的刚性、强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10780923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组搭载车辆中,纵框架与电池的空间少,因此,例如有可能在因侧面碰撞而对纵框架输入的载荷下,纵框架发生变形(压坏)而导致电池产生损伤。作为其对策,例如考虑通过对纵框架进行加强,从而抑制因侧面碰撞的载荷造成的纵框架的变形。但是,因对纵框架进行加强,车身的重量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增加车身的重量而能够抑制电池组的变形的电池组搭载车辆。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在车辆(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搭载车辆Ve)的地板下,包括电池组(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0),所述电池组具有将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纵置地配置的多个电池(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85),所述电池组的组重心(例如实施方式的组重心Gi)较车辆整体的车辆重心(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辆重心Gb)配置在车身后方。
根据所述结构,将多个电池的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纵置。因而,能够将包含多个电池的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的宽度抑制得小。由此,能够在纵框架(左侧框架104、右侧框架103)与电池(85)之间设定变形容许空间(也有时称作碰撞行程的空间)。例如,在因侧面碰撞而对车辆的侧部输入有载荷(以下称作侧方碰撞载荷)时,通过将侧方碰撞载荷的变形容许空间(碰撞行程的空间)设定得大而使纵框架(左侧框架104、右侧框架103)变形,从而能够吸收冲击能量。
进而,通过加长包含多个电池的电池模块的车身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而将电池组的组重心(Gi)较车辆整体(包含车身、马达、电池等车辆的所有部件)的车辆重心(Gb)配置在车身后方。由此,能够将针对电池模块的、由输入至车辆侧部的侧方碰撞载荷所造成的的转矩设定得小。
通过像这样将碰撞行程的空间设定得大,且将侧方碰撞载荷造成的转矩设定得小,从而例如能够削减车身的加强,因此不会增加车身的重量而能够抑制电池组的变形。
(2)也可包括:前侧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左右侧的前侧框架36),较所述电池组设在车身前方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左右侧的后框架41),较所述电池组设在车身后方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池组包括包含所述多个电池的电池模块(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82),所述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右侧外端部82c、左侧外端部82d)配置在所述前侧框架以及所述后框架的至少一者的延长线(例如实施方式的延长线151、延长线152)。
根据所述结构,将电池模块中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配置在前侧框架以及后框架的至少一者的延长线上。因而,例如在因小面积重叠(small overlap)碰撞而输入的载荷(以下称作小面积碰撞载荷)下前轮或后轮朝向电池组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前侧框架、后框架来保护电池模块。
由此,能够抑制因前轮或后轮的移动而变形的车身或电池组的外框(电池壳体)干涉到电池模块(即,电池)。
(3)也可包括:纵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纵框架94、第二纵框架95),在所述电池组的底面(例如实施方式的壳体底部108)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而支撑所述电池;以及分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左右侧的分支部38),从所述前侧框架的后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弯折部36a)朝向车身后方延长,所述分支部结合于所述纵框架的前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前端部94a)。
根据所述结构,在电池组的底面包括纵框架。而且,从前侧框架的后端部使分支部延长而结合于纵框架的前端部。因而,能够经由分支部而利用纵框架来支撑因前面碰撞输入至前侧框架的载荷(以下称作前方碰撞载荷)。由此,例如能够使设在车身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梁等的车身框架(骨架构件)轻量化。
(4)也可包括:纵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纵框架95),在所述电池组的底面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而支撑所述电池,所述纵框架的后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后端部95a)配置在所述后框架的延长线(例如实施方式的延长线151、延长线152)上。
根据所述结构,将纵框架的后端部配置在后框架的延长线上。因而,能够经由后框架而利用纵框架来支撑因后面碰撞输入至后框架的载荷(以下称作后方碰撞载荷)。由此,例如能够使设在车身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梁等的车身框架(骨架构件)轻量化。
(5)所述电池组也可包括:电池模块(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82),包含所述多个电池;外侧的纵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纵框架94、第二纵框架95),在所述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外侧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支撑所述电池模块;以及易变形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易变形部161),较所述外侧的纵框架设在车宽方向外侧,能在侧面碰撞的载荷(例如实施方式的侧方碰撞载荷F1)下发生变形。
根据所述结构,在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外侧使外侧的纵框架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进而,较外侧的纵框架而在车宽方向外侧包括易变形部。因而,在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下使易变形部发生变形,从而能够利用易变形部来吸收侧方碰撞能量。
由此,例如能够不需要设在车身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梁等的对车身框架(骨架构件)的加强,从而能够使车身框架轻量化。
(6)所述易变形部也可朝下方变形。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易变形部朝下方变形,例如能够避免易变形部干涉到收纳在电池组内部的电池。
(7)所述电池组也可包括:框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壳体框部91),覆盖包含所述多个电池的电池模块(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82)的外周;壳体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壳体部92),在所述框部的内部设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下方;前侧的纵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纵框架94)以及后侧的纵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纵框架95),沿着所述壳体部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设置;以及横梁(例如实施方式的下横梁93),设在所述前侧的纵框架以及所述后侧的纵框架之间,朝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所述结构,沿着壳体部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使前侧的纵框架以及后侧的纵框架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设置。进而,在前侧的纵框架以及后侧的纵框架之间设有横梁。因而,在横梁的车身前后的壳体区域,能够沿着前侧的纵框架以及后侧的纵框架而将纵长的电池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纵置地配置。由此,能够高效地纵置纵长的电池,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续航里程。
(8)所述电池组也可包括:上横梁(例如实施方式的上横梁96),在被载置于所述前侧的纵框架以及所述后侧的纵框架的所述多个电池的上方沿着所述横梁而设,从上方固定所述多个电池。
根据所述结构,将多个电池载置于前侧的纵框架以及后侧的纵框架。进而,利用上横梁来从上方固定多个电池。由此,能够稳定地固定纵长的电池。
(9)也可包括:地板面板(例如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23),配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上方;以及地板纵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在所述地板面板中的所述组重心的车身前后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组重心而沿车宽方向排列的位置,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而固定所述电池组。
根据所述结构,在相对于组重心而沿车宽方向排列的位置,使地板纵框架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延伸设置,并利用地板纵框架来固定电池组。由此,能够利用地板纵框架来支撑相对于电池组的组重心而沿车宽方向排列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地板面板的刚性、强度。
(10)所述地板纵框架也可在所述地板面板中,在车宽方向其中一个第一地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地板部33)与车宽方向另一个第二地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地板部34),朝车宽方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所述地板面板在所述电池组的车身前方的部位以及所述地板纵框架之间的部位中的至少一处,具有就坐于座椅的乘员(例如实施方式的乘员66~乘员69)的搁脚处(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前搁脚处61、第二前搁脚处63、第一后搁脚处62、第二后搁脚处64)。
根据所述结构,将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搁脚处设在地板面板中的、电池组的车身前方的部位以及地板纵框架之间的部位中的至少一处。
此处,能够使电池组的车身前方的部位较电池组朝下方下降。而且,能够使地板纵框架之间的部位下降至接近电池组的位置。由此,通过将电池组的车身前方的部位、地板纵框架之间的部位设为乘员的搁脚处,即便是小型车,也能够有效活用室内空间,从而能够确保宽敞的室内空间。
(11)也可包括:侧梁(例如实施方式的左右侧的侧梁31),设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外侧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电池组搭载车辆也可包括:地板横梁(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地板横梁45,第三地板横梁46),结合于所述地板纵框架,端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右端部45a、横梁右端部45a、左端部45c、横梁左端部45c、右端部46c、横梁右端部46a、左端部46c、横梁左端部46c)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朝下方倾斜至所述侧梁为止;以及倾斜梁(例如实施方式的倾斜梁48),以与所述地板横梁的所述端部一同夹着所述地板面板的方式而设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所述倾斜梁与所述地板面板一同形成闭合剖面(例如实施方式的倾斜闭合剖面49)直至所述侧梁为止。
根据所述结构,将地板横梁结合于地板纵框架而延伸至侧梁为止,使地板横梁的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朝下方倾斜。进而,在地板面板的下方设置倾斜梁,由倾斜梁以及地板面板形成延伸至侧梁为止的闭合剖面。因而,能够利用地板横梁以及倾斜梁来加强地板面板中的侧梁的附近部位。
对地板面板中的侧梁的附近部位进行加强的理由如下。即,例如为了使乘员便于上下车,优选使地板面板沿着侧梁的上端形成。但是,若使地板面板沿着侧梁的上端形成,则相对于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难以确保侧梁的附近部位的刚性、强度。
因此,对于地板面板中的侧梁的附近部位,对地板横梁以及倾斜梁进行加强,以确保刚性、强度。
由此,例如即便在为了使乘员便于上下车而使地板面板沿着侧梁的上端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地板横梁、倾斜梁来支撑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并且,即便将承受乘员体重的座椅靠近侧梁的附近而安装至地板横梁,倾斜梁也能由侧梁的内侧面予以支撑。
(12)由所述倾斜梁以及所述地板面板所形成的所述闭合剖面也可比由所述地板横梁与所述地板面板所形成的闭合剖面(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大。
根据所述结构,使倾斜梁的闭合剖面大于地板横梁的闭合剖面。因而,能够使倾斜梁在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下,以相对于地板横梁而朝下方弯折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利用倾斜梁来吸收因侧面碰撞带来的侧方碰撞能量。
(13)所述电池组也可包括:电池模块(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82),沿车宽方向配置有多个电池(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85),所述电池是由多个电池单元沿车身前后方向重叠而成且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以及电池辅助设备(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辅助设备83),配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中央的上部。
根据所述结构,将电池辅助设备配置在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中央的上部。因而,不会损害电池的容量,而能够将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抑制得小。由此,例如能够将容许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所造成的变形的碰撞行程的空间设定得大。
(14)所述电池组也可包括:电池模块(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82),沿车宽方向配置有多个且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有至少一对电池(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池85),所述电池是由多个电池单元沿车身前后方向重叠而成且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以及电气配线(例如实施方式的电气配线84),在所述电池模块中,配置在所述电池之间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界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边界部121)、以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界部(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二边界部122)的至少一者的空间内,在所述第一边界部的车身前后方向设有所述地板横梁。
根据所述结构,在电池模块中,在所述电池之间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界部、以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界部的至少一者的空间内配置电气配线。
此处,例如在电池沿车宽方向配置有多个且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有一对的电池模块中,能够使电池的端子朝向第一边界部配置。因而,在第一边界部的空间内,能够一边使布线朝向车宽方向的中央来连接各电池,一边穿过车宽方向而使各端子集中在电池组的中心。
进而,在第一边界部的车身前后方向设有地板横梁。因而,能够保护配置在第一边界部的端子或电气配线等电子零件不受例如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破坏。
由此,不需要在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电气配线或端子,因此例如能够将容许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造成的变形的碰撞行程的空间设定得大。
此处,例如电池组在第一边界部的上方配设有上横梁。因而,能够将集中在电池组中心的各端子引出至上横梁的上方,一边连接于设在车身前后方向的电池辅助设备等的高压零件,一边朝车身前方进行布线而配置高压配线,由此,能够缩短布线。通过缩短布线,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或轻量化。而且,由于布线至电池组中的配设有上横梁的刚性高的部位,因此能够在车身(具体而言为电池组)的振动时抑制对配线的损伤(damage)。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碰撞行程的空间设定得大,且将侧方碰撞载荷变为转矩,由此,不会增加车身的重量而能够抑制电池组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侧方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的概略图。
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的底面图。
图4是以IV-IV线切剖图2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的剖面图。
图5是以V-V线切剖图2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从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拆除了壳体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在电池组的第一边界部切剖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的立体图。
图9是在第二边界部切剖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10是以X-X线切剖图2的电池组搭载车辆的剖面图。
图11是在第一边界部切剖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易变形部的剖面图。
图13是将图12的XIII部放大的剖面图。
图14是说明使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易变形部进行变形的示例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Ve:电池组搭载车辆(车辆)
10:车辆本体(车身)
20:电池组
23:地板面板
31:左右侧的侧梁(侧梁)
33:第一地板部
34:第二地板部
36:左右侧的前侧框架(前侧框架)
36a:弯折部(前侧框架的后端部)
38:左右侧的分支部(分支部)
38a:后端部
41:左右侧的后框架(后框架)
45:第二地板横梁(地板横梁)
45a:右端部、横梁右端部(端部)
45c:左端部、横梁左端部(端部)
46:第三地板横梁(地板横梁)
46a:右端部、横梁右端部(端部)
46c:左端部、横梁左端部(端部)
47:横梁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
48:倾斜梁
49: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
55~58:第一地板纵框架~第四地板纵框架(地板纵框架)
61、63:第一前搁脚处、第二前搁脚处(搁脚处)
62、64:第一后搁脚处、第二后搁脚处(搁脚处)
66~69:乘员
82:电池模块
82c:右侧外端部(外端部)
82d:左侧外端部(外端部)
83:电池辅助设备
84:电气配线
85:电池
91:壳体框部(框部)
92:壳体部
93:下横梁(横梁)
94:第一纵框架(前侧的纵框架、纵框架、外侧的纵框架)
94a:前端部
95:第二纵框架(后侧的纵框架、纵框架、外侧的纵框架)
95a:后端部
96:上横梁
108:壳体底部(电池组的底面)
121:第一边界部
122:第二边界部
151、152:延长线
161:易变形部
F1:侧方碰撞载荷(侧面碰撞的载荷)
Gb:车辆重心
Gi:组重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搭载车辆。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侧方。而且,电池组搭载车辆为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因而,以下,对左右的构成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车辆本体>
如图1至图3所示,电池组搭载车辆Ve包括车辆本体(以下也有时称作车身10)10与电池组20。以下,也有时将电池组搭载车辆Ve简称作“车辆Ve”。
车辆本体10包括侧梁单元22、地板面板23、地板通道(floor tunnel)24、前侧框架单元25、后框架单元26、地板横梁单元27以及地板纵框架单元28。
侧梁单元22包括右侧的侧梁(侧梁)31与左侧的侧梁(侧梁)31。右侧的侧梁31形成为闭合剖面,是构成车身10的骨架的一部分的刚性高的构件。右侧的侧梁31被设在车宽方向右外侧,沿着地板面板23的车宽方向右外侧部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左侧的侧梁31形成为闭合剖面,是构成车身10的骨架的一部分的刚性高的构件。左侧的侧梁31被设在车宽方向左外侧,沿着地板面板23的车宽方向左外侧部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在左侧的侧梁31与右侧的侧梁31之间设有地板面板23。地板面板23为俯视大致矩形状的板状构件,形成车身10的地板部。地板面板23包括第一地板部33与第二地板部34。
第一地板部33被设在右侧的侧梁31与地板通道24之间的车宽方向右侧(车宽方向其中一侧)。第二地板部34被设在左侧的侧梁31与地板通道24之间的车宽方向左侧(车宽方向另一侧)。
在第一地板部33以及第二地板部34之间,地板通道24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地板通道24从地板面板23朝向上方隆起。
前侧框架单元25包括右侧的前侧框架(前侧框架)36与左侧的前侧框架(前侧框架)36。
右侧的前侧框架36以及左侧的前侧框架36较电池组20设在车身前方。
右侧的前侧框架36从右侧的侧梁31的前部31a朝向车身前方延伸,俯视形成为大致V字状。右侧的前侧框架36形成为闭合剖面,是构成车身10的骨架的一部分的刚性高的构件。
右侧的前侧框架36的弯折部(右侧的前侧框架36的后端部)36a利用右侧的悬臂梁(outrigger)37而连结于右侧的侧梁31的前端部31b。右侧的分支部(分支部)38接合于右侧的弯折部36a。
右侧的分支部38随着朝向车身后方而朝车宽方向内侧呈倾斜状延长。右侧的分支部38的后端部38a结合于电池组20右侧的前支撑支架135(后述)。
左侧的前侧框架36从左侧的侧梁31的前部31a朝向车身前方延伸,形成为俯视大致V字状。左侧的前侧框架36形成为闭合剖面,是构成车身10的骨架的一部分的刚性高的构件。左侧的前侧框架36的弯折部(左侧的前侧框架36的后端部)36a利用左侧的悬臂梁37而连结于左侧的侧梁31的前端部31b。左侧的分支部(分支部)38接合于左侧的弯折部36a。
左侧的分支部38随着朝向车身后方而朝车宽方向内侧呈倾斜状延长。左侧的分支部38的后端部38a结合于电池组20的左侧的前支撑支架135(后述)。
后框架单元26包括右侧的后框架(后框架)41与左侧的后框架(后框架)41。右侧的后框架41以及左侧的后框架41较电池组20设在车身后方。
右侧的后框架41从右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形成为俯视大致J字状。右侧的后框架41形成为闭合剖面,是构成车身10的骨架的一部分的刚性高的构件。
左侧的后框架41从左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形成为俯视大致J字状。左侧的后框架41形成为闭合剖面,是构成车身10的骨架的一部分的刚性高的构件。
地板横梁单元27被配置在右侧的侧梁31与左侧的侧梁31之间,沿着地板面板23的上表面而接合。
地板横梁单元27包括右侧的第一地板横梁44、左侧的第一地板横梁44、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地板横梁)45、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地板横梁)45、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地板横梁)46以及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地板横梁)46。
右侧的第一地板横梁44在右侧的侧梁31的前部31a附近与地板通道24的前部24a之间的第一地板部33沿车宽方向延伸。右侧的第一地板横梁44从第一地板部33的上表面隆起,与第一地板部33一同形成闭合剖面。
左侧的第一地板横梁44在左侧的侧梁31的前部31a与地板通道24的前部24a之间的第二地板部34沿车宽方向延伸。左侧的第一地板横梁44从第二地板部34的上表面隆起,与第二地板部34一同形成闭合剖面。
如图2、图4所示,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在右侧的侧梁31的中央31d与地板通道24的中央24b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从第一地板部33的上表面隆起,与第一地板部33一同形成闭合剖面。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的右端部(端部)45a中的顶部45b朝向车宽方向右外侧而朝下方倾斜至右侧的侧梁31的中央31d为止。以下,也有时将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的右端部45a称作“横梁右端部45a”。
由横梁右端部45a与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33a形成横梁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7。
在横梁右端部45a的下方配设有倾斜梁48。倾斜梁48以与横梁右端部45a一同夹着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侧梁31的附近部位)33a的方式而设在第一地板部33(具体而言为右端部33a)的下方。
倾斜梁48与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33a一同形成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9直至右侧的侧梁31的中央31d为止。因而,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33a通过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以及倾斜梁48得到加强。此处,倾斜闭合剖面49形成得大于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
以下,对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横梁倾斜闭合剖面、倾斜梁以及倾斜闭合剖面,为了方便,标注与以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进行说明的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倾斜梁48以及倾斜闭合剖面49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在左侧的侧梁31的中央31d与地板通道24的中央24b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从第二地板部34的上表面隆起,与第二地板部34一同形成闭合剖面。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的左端部(端部)45c中的顶部45d朝向车宽方向左外侧而朝下方倾斜至左侧的侧梁31的中央31d为止。以下,也有时将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的左端部45c称作“横梁左端部45c”。
由横梁左端部45c与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34a形成横梁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7。
在横梁左端部45c的下方配设有倾斜梁48(未图示)。倾斜梁48以与横梁左端部45c一同夹着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侧梁31的附近部位)34a的方式而设在第二地板部34(具体而言为左端部34a)的下方。
倾斜梁48与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34a一同形成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9(未图示)直至左侧的侧梁31的中央31d为止。因而,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34a通过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以及倾斜梁48得到加强。此处,倾斜闭合剖面49形成得大于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
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在右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附近与地板通道24的后端部24c附近之间的第一地板部33沿车宽方向延伸。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从第一地板部33的上表面隆起,与第一地板部33一同形成闭合剖面。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的右端部(端部)46a中的顶部46b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朝下方倾斜至右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附近为止。以下,也有时将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的右端部46a称作“横梁右端部46a”。
由横梁右端部46a与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33a形成横梁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7。
在横梁右端部46a的下方配设有倾斜梁48(未图示)。倾斜梁48以与横梁右端部46a一同夹着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侧梁31的附近部位)33a的方式而设在第一地板部33(具体而言为右端部33a)的下方。
倾斜梁48与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33a一同形成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9(未图示)直至右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附近为止。因而,能够通过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倾斜梁48来加强第一地板部33的右端部33a。此处,倾斜闭合剖面49形成得大于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
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在左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附近与地板通道24的后端部24c附近之间的第二地板部34沿车宽方向延伸。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从第二地板部34的上表面隆起,与第二地板部34一同形成闭合剖面。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的左端部(端部)46c中的顶部46d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朝下方倾斜至左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附近为止。以下,也有时将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的左端部46c称作“横梁左端部46c”。
由横梁左端部46c与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34a形成横梁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7。
在横梁左端部46c的下方配设有倾斜梁48(未图示)。倾斜梁48以与横梁左端部46c一同夹着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侧梁31的附近部位)34a的方式而设在第二地板部34(具体而言为左端部34a)的下方。
倾斜梁48与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34a一同形成倾斜闭合剖面(闭合剖面)49(未图示)直至左侧的侧梁31的后端部31c附近为止。因而,能够利用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倾斜梁48来加强第二地板部34的左端部34a。此处,倾斜闭合剖面49形成得大于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
另外,在左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以及左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的说明中,对于使倾斜闭合剖面49大于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的理由将在后文详细说明。
地板纵框架单元28在地板面板23朝向车宽方向隔开间隔而设有多个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地板纵框架)。具体而言,地板纵框架单元28包括:设在第一地板部33的第一地板纵框架55及第二地板纵框架56、以及设在第二地板部34的第三地板纵框架57以及第四地板纵框架58。
第一地板纵框架55以及第二地板纵框架56是在第一地板部33朝车宽方向隔开间隔而设,与第一地板部33一同形成闭合剖面。第一地板纵框架55以及第二地板纵框架56的各前端部接合(结合)于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各后端部接合(结合)于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另外,设在第一地板部33的地板纵框架的个数可任意选择。
第三地板纵框架57以及第四地板纵框架58是在第二地板部34朝车宽方向隔开间隔而设,与第二地板部34一同形成闭合剖面。第三地板纵框架57以及第四地板纵框架58的各前端部接合(结合)于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各后端部接合(结合)于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另外,设在第二地板部34的地板纵框架的个数可任意选择。
如图1、图2所示,在第一地板部33,具有第一前搁脚处(搁脚处)61与第一后搁脚处(搁脚处)62。
第一前搁脚处61较电池组20配置在车身前方的部位。就坐于右侧的前座椅(座椅,未图示)的乘员66的脚66a放置在第一前搁脚处61。第一后搁脚处62是配置在电池组20的上方且第一地板纵框架55以及第二地板纵框架56之间的部位。就坐于右侧的后座椅(座椅,未图示)的乘员67的脚67a放置在第一后搁脚处62。
而且,在第二地板部34,具有第二前搁脚处(搁脚处)63与第二后搁脚处(搁脚处)64。
第二前搁脚处63较电池组20配置在车身前方的部位。就坐于左侧的前座椅(座椅,未图示)的乘员68的脚68a放置在第二前搁脚处63。第二后搁脚处64是配置在电池组20的上方且第三地板纵框架57以及第四地板纵框架58之间的部位。就坐于左侧的后座椅(座椅,未图示)的乘员69的脚69a放置在第二后搁脚处64。
另外,实施方式中,对在地板面板23设有第一前搁脚处61、第二前搁脚处63以及第一后搁脚处62、第二后搁脚处64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作为其他示例,例如也可在地板面板23设置第一前搁脚处61、第二前搁脚处63以及第一后搁脚处62、第二后搁脚处64的其中一者。
而且,地板面板23在电池组20的车身前方的部位形成有前地板部72,在电池组20的上方的部位形成有主地板部73。前地板部72具有第一前搁脚处61以及第二前搁脚处63。
主地板部73具有第一后搁脚处62以及第二后搁脚处64。主地板部73接合于右侧的侧梁31以及左侧的侧梁31的各上端31e(左侧的上端31e未图示)。通过将主地板部73接合于右侧的侧梁31以及左侧的侧梁31的各上端31e,从而能够在主地板部73与右侧的侧梁31的边界消除上下方向的阶差而平坦地形成。而且,能够在主地板部73与左侧的侧梁31的边界消除上下方向的阶差而平坦地形成。由此,例如,乘员66至乘员69能够容易地上下电池组搭载车辆Ve。
如图1、图2、图4所示,为了便于乘员66至乘员69上下车,在右侧的侧梁31以及左侧的侧梁31的各上端31e接合有主地板部73。因此,相对于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载荷(以下称作侧方碰撞载荷)F1,难以确保左右侧的侧梁31的附近部位的刚性、强度。
因此,对于主地板部73中的、右侧的侧梁31的附近部位(右端部),利用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以及倾斜梁48来进行加强,并利用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倾斜梁48来进行加强。
同样,对于主地板部73中的、左侧的侧梁31的附近部位(左端部),利用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以及倾斜梁48来进行加强,并利用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倾斜梁48来进行加强。
因而,能够确保主地板部73中的、右侧的侧梁31侧的右端部以及左侧的侧梁31侧的左端部的刚性、强度。由此,例如能够利用左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左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倾斜梁48等来支撑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因此,能够使主地板部73沿着右侧的侧梁31以及左侧的侧梁31的各上端31e而形成,从而能够便于乘员66至乘员69上下车。
并且,即便使承受乘员体重的座椅靠近至右侧的侧梁31或左侧的侧梁31的附近而安装于左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或左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倾斜梁48也能够由各侧梁31的内侧面予以支撑。
进而,在主地板部73,在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二地板纵框架56之间设有第一后搁脚处62,在第三地板纵框架57、第四地板纵框架58之间设有第二后搁脚处64。由此,能够将第一后搁脚处62以及第二后搁脚处64朝下方降低至靠近电池组20的位置为止。
而且,在前地板部72,设有第一前搁脚处61以及第二前搁脚处63。前地板部72是在较电池组20为车身前方,较主地板部73而配置在下方。因而,第一前搁脚处61以及第二前搁脚处63较第一后搁脚处62以及第二后搁脚处64而设在下方。
这样,第一后搁脚处62以及第二后搁脚处64降低至靠近电池组20的位置为止。而且,第一前搁脚处61以及第二前搁脚处63较第一后搁脚处62以及第二后搁脚处64而设在下方。由此,例如即便是小型车也能够有效活用室内空间75,从而能够确保宽敞的室内空间75。
<电池组>
如图5至图7所示,电池组20被设在主地板部73的下方(即,车辆Ve的地板下)。电池组20包括电池壳体81、电池模块82、电池辅助设备83以及电气配线84。
(电池壳体)
电池壳体81包括壳体本体86与壳体罩87。壳体本体86包括壳体框部(框部)91、壳体部92、下横梁(横梁)93、第一纵框架(前侧的纵框架、纵框架)94、第二纵框架(后侧的纵框架、纵框架)95、上横梁96以及上甲板(upper deck)97。
壳体框部91包括前框架101、后框架102、右侧框架103、左侧框架104、右倾斜框架105以及左倾斜框架106。
前框架101相对于电池模块82的前边而朝车身前方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后框架102是相对于电池模块82的后边而朝车身后方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右侧框架103相对于电池模块82的右侧边而朝车宽方向右侧隔开间隔地配置,且从前框架101的右端部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右侧框架103以及后框架102利用右倾斜框架105而连结。
左侧框架104相对于电池模块82的左侧边而朝车宽方向左侧隔开间隔地配置,且从前框架101的左端部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左侧框架104以及后框架102利用左倾斜框架106而连结。
如图3、图8所示,壳体框部91是由前框架101、后框架102、左侧框架104、右侧框架103、右倾斜框架105以及左倾斜框架106而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框状。壳体框部91形成为,相对于电池模块82的外周而隔开间隔地覆盖。
右侧框架103从下方安装至右侧的侧梁31的内板31f。左侧框架104从下方安装至左侧的侧梁31的内板31f。
返回图5至图7,壳体框部91被安装在壳体部92的外周。壳体部92被安装在壳体框部91的内部,且设在电池模块82的下方。
具体而言,壳体部92具有壳体底部(电池组20的底面)108与壳体周壁109。壳体底部108被配置在电池模块82的下方,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状。壳体底部108形成电池壳体81的底部。沿着壳体底部108的外周而形成有壳体周壁109。壳体周壁109具有壳体前壁112、壳体后壁113、壳体右壁114以及壳体左壁115。在壳体部92,设有下横梁93、多个第一纵框架94以及多个第二纵框架95。
下横梁93在壳体部92被配置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且朝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下横梁93的例如右端部93a接触至壳体右壁114,左端部93b接触至壳体左壁115。
在壳体底部108中的、下横梁93的车身前方,沿车宽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纵框架94。在壳体底部108中的、下横梁93的车身后方,沿车宽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二纵框架95。
多个第一纵框架94以及多个第二纵框架95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在同一线上。在多个第一纵框架94与多个第二纵框架95之间设有下横梁93。
实施方式中,作为下横梁93,例示了一根,但下横梁93的根数可适当选择。而且,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第一纵框架94,例示了五根,作为多个第二纵框架95,例示了五根,但第一纵框架94以及第二纵框架95的根数可适当选择。
第一纵框架94的前端部94a通过第一安装支架117,经由壳体底部108而安装于前框架101。而且,第一纵框架94的后端部94b被安装于下横梁93。
在相邻的一对第一纵框架94之间纵置地配置有电池85,纵置地配置的电池85由一对第一纵框架94予以支撑。
第二纵框架95的后端部95a通过第二安装支架118,经由壳体底部108而安装于后框架102。而且,第二纵框架95的前端部95b被安装于下横梁93。
在相邻的一对第二纵框架95之间纵置地配置有电池85,纵置地配置的电池85由一对第二纵框架95予以支撑。
电池85是将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沿长边方向重叠而形成为纵长的矩形体。以下,也有时将纵长的电池85称作“纵长电池85”。
而且,所谓纵置地配置纵长电池85,是指将电池85的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纵方向)而配置。
这样,在壳体部92的壳体底部108沿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设有多个第一纵框架94以及多个第二纵框架95。进而,在多个第一纵框架94以及多个第二纵框架95之间设有下横梁93。
因而,在下横梁93的车身前方以及车身后方的壳体区域,能够沿着多个第一纵框架94以及多个第二纵框架95而将多个纵长电池85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纵置地配置。由此,能够高效地纵置多个纵长电池85,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续航里程。
(电池模块)
在下横梁93的车身前方,通过多个第一纵框架94来纵置地支撑着多个前侧的电池85。在下横梁93的车身后方,通过多个第二纵框架95来纵置地支撑着多个后侧的电池85。由前侧的多个电池85构成前电池单元,由后侧的多个电池85构成后电池单元。
前电池单元以及后电池单元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有一对。由前电池单元(即,前侧的多个电池85)与后电池单元(即,后侧的多个电池85)构成例如驱动用的电池模块82。
电池模块82是在多个电池85将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纵置的状态下,由多个第一纵框架94以及多个第二纵框架95予以支撑。
实施方式中,对将前侧的多个电池85与后侧的多个电池85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有一对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作为其他示例,也可将前侧的多个电池85与后侧的多个电池85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三列以上。
电池模块82具有多个电池85之间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界部121以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界部122(车宽方向中央的第二边界部122未图示)。第一边界部121沿着下横梁93而沿车宽方向延伸。第二边界部122沿着第一纵框架94、第二纵框架95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在电池模块82的上方,在相当于第一边界部121的位置配置有上横梁96。
如图8至图10所示,上横梁96是沿着下横梁93而设。上横梁96利用安装螺栓125而结合于上下连结套环(collar)124的上端部124a。上下连结套环124的下端部124b结合于下横梁93。因而,上横梁96经由安装螺栓125以及上下连结套环124而结合于下横梁93。
在此状态下,上横梁96的凸缘96a通过安装螺栓127而结合于电池85。由此,多个电池85由上横梁96从上方予以固定。具体而言,上横梁96在电池模块82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将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的多个电池85予以连结,且将沿车宽方向配置的多个电池85予以连结。
而且,在电池模块82的前端部82a,沿车宽方向配置的多个电池85利用前连结支架131(还参照图7)而连结。进而,在电池模块82的后端部82b中,沿车宽方向配置的多个电池85利用后连结支架132(参照图7)而连结。
这样,将多个电池85载置于多个第一纵框架94以及多个第二纵框架95。进而,利用上横梁96从上方固定多个电池85(即,电池模块82)。
具体而言,通过上横梁96,多个电池85在车身前后方向与车宽方向上从上方连结电池模块82的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而且,通过前连结支架131,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电池模块82的前端部82a。进而,通过后连结支架132,在车宽方向上连结电池模块82的后端部82b。
由此,能够稳定地固定多个纵长电池85(即,电池模块82),除此以外,能够在确保电池模块82的刚性的状态下一体地连结。
(电池辅助设备)
在多个电池85的上方,在多个第二边界部122中的车宽方向中央的第二边界部122(未图示)设有上甲板97。在上甲板97,配设有高压连接板(junction board)或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控制设备)等电池辅助设备83。
高压连接板例如是将驱动用电池模块82的电供给至驱动用马达(未图示)的辅助设备。ECU例如是对驱动用电池模块82与驱动用马达之间的放电、充电进行控制的电池管理单元。
这样,在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中央的上部且多个电池85之间(即,车宽方向中央的第二边界部122(未图示))配置有电池辅助设备83。因而,不会损害电池模块82的容量,而能够将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尺寸W1抑制得小。
由此,能够在右侧框架103与电池85之间设定例如容许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造成的变形的碰撞行程的空间W2。而且,能够在左侧框架104与电池85之间设定碰撞行程的空间W2。因此,例如通过将容许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造成的变形的碰撞行程的空间W2设定得大,使右侧框架103或左侧框架104发生变形,从而能够吸收冲击能量。
(电气配线)
如图6所示,在电池模块82的第一边界部121的空间以及车宽方向中央的第二边界部122的空间配置有电气配线84。
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边界部121的空间以及第二边界部122的空间配置电气配线84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作为其他示例,也可在第一边界部121的空间以及第二边界部122的空间的其中一者配置电气配线84。
如图5、图6、图11所示,在壳体本体86中收容有电池模块82、电池辅助设备83以及电气配线84的状态下,从上方将壳体罩87安装至壳体框部91。由此,组装好电池组20,并安装到车辆Ve的地板下。
此处,例如在电池85沿车宽方向配置有多个且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有一对的电池模块82中,能够将电池85的端子朝向第一边界部121而配置。因而,在第一边界部121的空间内,能够一边使布线朝向车宽方向的中央连接各电池85,一边穿过车宽方向而使各端子集中在电池组20的中心。
进而,在第一边界部121的车身前方向设有左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在第一边界部121的车身后方向设有左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因而,能够保护配置在第一边界部121的端子或电气配线84等电子零件不受例如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破坏。
由此,不需要在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电气配线84或端子,因此例如能够将容许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造成的变形的碰撞行程的空间W2设定得大。
此处,例如电池组20在第一边界部121的上方配设有上横梁96。因而,能够将集中在电池组20中心的各端子引出至上横梁96的上方,一边连接于设在车身前后方向的电池辅助设备83等的高压零件,一边朝车身前方布线而配置电气配线(高压配线)84,由此,能够缩短布线。通过缩短布线,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或轻量化。而且,由于布线至电池组20中的配设有上横梁96的刚性高的部位,因此能够在车身(具体而言为电池组)的振动时抑制对配线的损伤(damage)。
(将电池组20组装到车辆的地板下)
如图3、图8所示,壳体本体86的右侧框架103从下方安装至右侧的侧梁31。壳体本体86的左侧框架104从下方安装至左侧的侧梁31。壳体本体86的前框架101经由一对前支撑支架135(还参照图7)而连结于一对分支部38。壳体本体86的后框架102经由一对后支撑支架136(还参照图7)而连结于框架后横梁138。
如图2、图10所示,安装螺栓125的头部125a贯穿壳体罩87的贯穿孔141而接触至上方的地板面板23。而且,设于头部125a的橡胶构件142贯穿壳体罩87的贯穿孔141而接触至上方的地板面板23。
头部125a的母螺纹144对准地板面板23的安装孔145而配置在下方。安装螺栓146经由地板面板23的安装孔145而螺合于头部125a的母螺纹144。安装螺栓146的头部146a从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的顶部的贯穿孔55a~贯穿孔58a突出至上方。
此处,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的左右的凸缘接合于地板面板23。因而,电池组20经由地板面板23而固定于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
由此,电池组20被组装到车辆Ve的地板下。在此状态下,收纳在电池组20中的电池模块82的多个电池85配置成将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纵置的状态(还参照图6)。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搭载车辆Ve,如图8所示,能够将包含多个电池85的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的宽度W1抑制得小。因此,例如在因侧面碰撞而对车辆的侧部输入有侧方碰撞载荷F1时,将因侧方碰撞载荷F1造成的碰撞行程的空间(也有时称作变形容许空间)W2设定得大,使右侧框架103或左侧框架104发生变形,从而能够吸收冲击能量。
进而,如图3、图6所示,电池组20的组重心Gi位于俯视为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且车身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此处,电池组20使包含多个电池85的电池模块82的车身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得长。因而,电池组20的组重心Gi较车辆整体的车辆重心Gb配置在车身后方。所谓车辆整体的车辆重心Gb,是指包含车身10、马达(未图示)以及电池组20等的全部的重心。
通过将电池组20的组重心Gi较车辆重心Gb配置在车身后方,从而能够将输入至车辆侧部的侧方碰撞载荷F1对电池模块82造成的、以车辆重心Gb为中心的转矩M1设定得小。
通过像这样将碰撞行程的空间W2设定得大,且将侧方碰撞载荷F1造成的转矩M1设定得小,从而能够例如削减车身10的加强,因此不会增加车身10的重量而能够抑制电池组20的变形。
除此以外,如图2所示,电池组20经由地板面板23而固定于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是在组重心Gi的车身前后之间且相对于组重心Gi而沿车宽方向排列的位置,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因而,能够利用第一地板纵框架55~第四地板纵框架58来支撑相对于电池组20的组重心Gi而沿车宽方向排列的位置。由此,能够确保地板面板23相对于因侧面碰撞而输入至车辆侧部的侧方碰撞载荷F1的刚性、强度。
如图3、图11所示,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的右侧外端部(外端部)82c配置(沿轴心排列)在右侧的前侧框架36以及右侧的后框架41的延长线151上。而且,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的左侧外端部(外端部)82d配置(沿轴心排列)在左侧的前侧框架36以及左侧的后框架41的延长线152上。
因而,例如在因小面积重叠碰撞而输入的小面积碰撞载荷F2下前轮155、后轮156朝向电池组20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左右侧的前侧框架36、左右侧的后框架41来保护电池模块82。
由此,能够抑制因前轮155或后轮156的移动而变形的车身10或电池组20的电池壳体81(电池组20的外框)干涉到电池模块82(即,多个电池85)。
实施方式中,对将电池模块82的右侧外端部82c以及左侧外端部82d配置在两侧的前侧框架36以及两侧的后框架41的延长线151、延长线152上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作为其他示例,例如,也可将电池模块82的右侧外端部82c以及左侧外端部82d配置在两侧的前侧框架36以及两侧的后框架41的其中一者的延长线上。
如图3、图7所示,在多个第一纵框架94中的、从车宽方向右外侧朝向内侧为第二根第一纵框架94(以下称作第二根右侧第一纵框架)上,经由前框架101而结合有右侧的前支撑支架135。右侧的前支撑支架135结合于右侧的分支部38的后端部38a。
由此,第二根右侧第一纵框架94的前端部94a经由前框架101以及右侧的前支撑支架135而结合于右侧的分支部38的后端部38a。
此处,第二根右侧第一纵框架94相对于多个第二纵框架95中的、从车宽方向右外侧朝向内侧为第二根第二纵框架95(以下称作第二根右侧第二纵框架)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线上。
而且,在多个第一纵框架94中的、从车宽方向左外侧朝向内侧为第二根第一纵框架94(以下称作第二根左侧第一纵框架),经由前框架101而结合于左侧的前支撑支架135。左侧的前支撑支架135结合于左侧的分支部38的后端部38a。
由此,第二根左侧第一纵框架94的前端部94a经由前框架101以及左侧的前支撑支架135而结合于左侧的分支部38的后端部38a。
此处,第二根左侧第一纵框架94相对于多个第二纵框架95中的、从车宽方向左外侧朝向内侧为第二根第二纵框架95(以下称作第二根左侧第二纵框架)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线上。
因而,能够经由右侧的分支部38而利用第二根右侧第一纵框架94以及第二根右侧第二纵框架95来支撑因前面碰撞输入至右侧的前侧框架36的载荷(以下称作前方碰撞载荷)F3。而且,能够经由左侧的分支部38而利用第二根左侧第一纵框架94以及第二根左侧第二纵框架95来支撑因前面碰撞输入至左侧的前侧框架36的前方碰撞载荷F3。
由此,例如能够使设在车身1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右侧的侧梁31、左侧的侧梁31等车身框架(骨架构件)轻量化。
多个第二纵框架95中的、车宽方向右外侧的第二纵框架95(以下称作第一根右侧第二纵框架)的后端部95a配置(排列)在右侧的后框架41的延长线151上。
此处,第一根右侧第二纵框架95相对于多个第一纵框架94中的、从车宽方向右外侧朝向内侧为第一根第一纵框架94(以下称作第一根右侧第一纵框架)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线上。
而且,多个第二纵框架95中的、车宽方向左外侧的第二纵框架95(以下称作第一根左侧第二纵框架)的后端部95a配置(排列)在左侧的后框架41的延长线152上。
此处,第一根左侧第二纵框架95相对于多个第一纵框架94中的、从车宽方向左外侧朝向内侧为第一根第一纵框架94(以下称作第一根左侧第一纵框架)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线上。
因而,能够经由右侧的后框架41而利用第一根右侧第二纵框架95来支撑因后面碰撞输入至右侧的后框架41的载荷(以下称作后方碰撞载荷)F4。而且,能够经由左侧的后框架41而利用第一根左侧第二纵框架95来支撑因后面碰撞输入至左侧的后框架41的后方碰撞载荷F4。
由此,例如能够使设在车身1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右侧的侧梁31、左侧的侧梁31等的车身框架(骨架构件)轻量化。
如图3、图12、图13所示,第一根右侧第一纵框架94以及第一根右侧第二纵框架95在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的右侧外端部82c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根右侧第一纵框架94以及第一根右侧第二纵框架95支撑电池模块82的车宽方向的右侧外端部82c。
在电池壳体81的壳体底部108,较第一根右侧第一纵框架(外侧的纵框架)94以及第一根右侧第二纵框架(外侧的纵框架)95而在车宽方向外侧设有易变形部161。
易变形部161是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而形成为突珠状,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易变形部161形成为,可在侧面碰撞的侧方碰撞载荷F1(参照图14)下变形。
因而,如图14所示,能够在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下使易变形部161变形,从而利用易变形部161来吸收侧方碰撞能量。由此,例如能够不需要设在车身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右侧的侧梁31等的对车身框架(骨架构件)的加强,从而能够使车身框架轻量化。
此处,如图13、图14所示,易变形部161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为突珠状。因而,能够使易变形部161朝向下方变形。由此,例如能够避免易变形部161干涉到收纳在电池组20的电池壳体81内部的电池模块82(即,多个电池85)或水冷配管163等。
而且,在电池壳体81的壳体底部108中的左侧,与右侧同样地,较第一根左侧第一纵框架(外侧的纵框架)94以及第一根左侧第二纵框架(外侧的纵框架)95而在车宽方向外侧设有易变形部(未图示)。
因而,在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下,能够使易变形部朝向下方变形。由此,能够利用易变形部来吸收侧方碰撞能量,因此能够不需要左侧的侧梁31等的对车身框架(骨架构件)的加强,从而能够使车身框架轻量化。
进而,通过使易变形部朝向下方变形,从而能够避免易变形部161干涉到电池模块82(即,多个电池85)或水冷配管等。
除此以外,如利用图2、图4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在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的右端部45a的下方设置倾斜梁48,从而倾斜闭合剖面49形成得比横梁倾斜闭合剖面47大。因而,例如能够使倾斜梁48在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下相对于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而以朝下方弯折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利用倾斜梁48来吸收侧面碰撞带来的侧方碰撞能量。
对于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也与右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同样地,在下方设有倾斜梁48。因而,例如能够在因侧面碰撞而输入的侧方碰撞载荷F1下,相对于左侧的第二地板横梁45、右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以及左侧的第三地板横梁46而使倾斜梁48以朝下方弯折的方式变形。由此,能够利用倾斜梁48来吸收侧面碰撞带来的侧方碰撞能量。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将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置换为周知的构成元件,而且也可将所述的变形例适当组合。

Claims (14)

1.一种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的地板下,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具有将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而纵置地配置的多个电池,
所述电池组的组重心较车辆整体的车辆重心配置在车身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侧框架,较所述电池组设在车身前方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
后框架,较所述电池组设在车身后方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电池组包括包含所述多个电池的电池模块,
所述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部配置在所述前侧框架以及所述后框架的至少一者的延长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框架,在所述电池组的底面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而支撑所述电池;以及
分支部,从所述前侧框架的后端部朝向车身后方延长,
所述分支部结合于所述纵框架的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框架,在所述电池组的底面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而支撑所述电池,
所述纵框架的后端部配置在所述后框架的延长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包括:
电池模块,包含所述多个电池;
外侧的纵框架,在所述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外侧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支撑所述电池模块;以及
易变形部,较所述外侧的纵框架设在车宽方向外侧,能在侧面碰撞的载荷下发生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变形部是朝下方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包括:
框部,覆盖包含所述多个电池的电池模块的外周;
壳体部,在所述框部的内部设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下方;
前侧的纵框架以及后侧的纵框架,沿着所述壳体部而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朝向车身前后方向设置;以及
横梁,设在所述前侧的纵框架以及所述后侧的纵框架之间,朝向车宽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是在被载置于所述前侧的纵框架以及所述后侧的纵框架的所述多个电池的上方沿着所述横梁而设,从上方固定所述多个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面板,配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上方;以及
地板纵框架,在所述地板面板中的所述组重心的车身前后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组重心而沿车宽方向排列的位置,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而固定所述电池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纵框架是在所述地板面板中,在车宽方向其中一个第一地板部与车宽方向另一个第二地板部,朝车宽方向隔开间隔而设置多个,
所述地板面板在所述电池组的车身前方的部位以及所述地板纵框架之间的部位中的至少一处,具有就坐于座椅的乘员的搁脚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梁,设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外侧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且所述电池组搭载车辆包括:
地板横梁,结合于所述地板纵框架,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外侧而朝下方倾斜至所述侧梁为止;以及
倾斜梁,以与所述地板横梁的所述端部一同夹着所述地板面板的方式而设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
所述倾斜梁与所述地板面板一同形成闭合剖面直至所述侧梁为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倾斜梁以及所述地板面板所形成的所述闭合剖面比由所述地板横梁与所述地板面板所形成的闭合剖面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包括:
电池模块,沿车宽方向配置有多个电池,所述电池是由多个电池单元沿车身前后方向重叠而成且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以及
电池辅助设备,配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车宽方向中央的上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组搭载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包括:
电池模块,沿车宽方向配置有多个且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有至少一对电池,所述电池是由多个电池单元沿车身前后方向重叠而成且长边方向朝向车身前后方向;以及
电气配线,在所述电池模块中,配置在所述电池之间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界部、以及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边界部的至少一者的空间内,
在所述第一边界部的车身前后方向设有所述地板横梁。
CN202111203674.8A 2020-11-11 2021-10-15 电池组搭载车辆 Pending CN1145371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8169 2020-11-11
JP2020188169A JP7369681B2 (ja) 2020-11-11 2020-11-11 電池パック搭載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116A true CN114537116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45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3674.8A Pending CN114537116A (zh) 2020-11-11 2021-10-15 电池组搭载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7089B2 (zh)
JP (1) JP7369681B2 (zh)
CN (1) CN1145371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6543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7317B3 (de) * 2020-07-01 2021-11-1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Schweller-Rahmen-Anordnung sowie eine Fahrzeugkarosserieanordn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Schweller-Rahmen-Anordnung
JP2022081322A (ja) * 2020-11-19 2022-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7361673B2 (ja) * 2020-11-19 2023-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搭載車両
KR20220086056A (ko) * 2020-12-16 2022-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차체 연결 구조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26439A (ja) * 2009-12-18 2011-06-30 Toyota Motor Corp バッテリ搭載車両の構造
US20110297467A1 (en) * 2009-02-24 2011-12-08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CN102452308A (zh) * 2010-10-26 2012-05-1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JP2012091636A (ja) * 2010-10-26 2012-05-17 Mazda Motor Corp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WO2013047266A1 (ja) * 2011-09-26 2013-04-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US20130229030A1 (en) * 2010-11-10 2013-09-05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tive floor structure
CN104114438A (zh) * 2012-02-13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下部构造
CN105936303A (zh) * 2015-03-06 2016-09-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JP2017196952A (ja) * 2016-04-26 2017-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07444093A (zh) * 2016-04-21 2017-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蓄电池搭载构造
CN108454371A (zh) * 2017-02-17 2018-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的下部构造
US20180290531A1 (en) * 2017-04-05 2018-10-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JP2018203029A (ja) * 2017-06-02 2018-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US20190009662A1 (en) * 2017-07-05 2019-01-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CN110077469A (zh) * 2018-01-25 2019-08-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10395099A (zh) * 2018-04-20 2019-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6131B2 (ja) 2007-12-05 2009-12-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
JP5403290B2 (ja) 2011-03-31 2014-01-2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03975459B (zh) * 2011-12-09 2015-07-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用蓄电池组
EP3360759B1 (de) * 2017-02-14 2019-04-03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Fahrzeug mit einem elektrischen antriebsmotor
US10780923B2 (en) 2018-07-13 2020-09-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platform
JP7177615B2 (ja) 2018-07-23 2022-11-24 株式会社Subaru バッテリ保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97467A1 (en) * 2009-02-24 2011-12-08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JP2011126439A (ja) * 2009-12-18 2011-06-30 Toyota Motor Corp バッテリ搭載車両の構造
CN102452308A (zh) * 2010-10-26 2012-05-1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电池搭载结构
JP2012091636A (ja) * 2010-10-26 2012-05-17 Mazda Motor Corp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20130229030A1 (en) * 2010-11-10 2013-09-05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otive floor structure
WO2013047266A1 (ja) * 2011-09-26 2013-04-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N104114438A (zh) * 2012-02-13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下部构造
CN105936303A (zh) * 2015-03-06 2016-09-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CN107444093A (zh) * 2016-04-21 2017-12-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蓄电池搭载构造
JP2017196952A (ja) * 2016-04-26 2017-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08454371A (zh) * 2017-02-17 2018-08-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的下部构造
US20180290531A1 (en) * 2017-04-05 2018-10-1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JP2018203029A (ja) * 2017-06-02 2018-12-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US20190009662A1 (en) * 2017-07-05 2019-01-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CN110077469A (zh) * 2018-01-25 2019-08-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10395099A (zh) * 2018-04-20 2019-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6543A1 (zh) * 2022-08-18 2024-02-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7353A (ja) 2022-05-23
US20220144064A1 (en) 2022-05-12
JP7369681B2 (ja) 2023-10-26
US11827089B2 (en)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37116A (zh) 电池组搭载车辆
JP4306783B2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取付構造
JP4917631B2 (ja) 車両用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車両搭載用フレーム構造体
JP5061941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1181393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7361673B2 (ja) 電池パック搭載車両
US20210221239A1 (en) Electric vehicle structure
JP7372228B2 (ja) 電池パック搭載車両
JP4592366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JP7204721B2 (ja) 車両搭載用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14851822B (zh) 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
JP7392584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保護構造
CN114516369A (zh) 车身下部结构
CN113147901B (zh) 车辆的底板构造
US11479087B2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battery unit
US20240010080A1 (en) Fuel cell vehicle
US11701958B2 (en) Electric powered vehicle
JP2005247064A (ja) 蓄電機構の搭載構造
CN111164006B (zh) 混合动力车辆
JP7476080B2 (ja) 車体構造
CN114987179B (zh) 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
US20220379707A1 (en) Low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20240034141A1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US20230101105A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220402346A1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