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4131B -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4131B
CN114524131B CN202210317512.5A CN202210317512A CN114524131B CN 114524131 B CN114524131 B CN 114524131B CN 202210317512 A CN202210317512 A CN 202210317512A CN 114524131 B CN114524131 B CN 114524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film
connecting rod
laminat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75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4131A (zh
Inventor
丁欢
王耀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75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4131B/zh
Priority to TW111113737A priority patent/TWI805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4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4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4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4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3/00Packaging articles by applying removable, e.g. strippable, coatings
    • B65B33/02Packaging small articles, e.g. spare part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贴膜装置,用于将贴合膜贴合到待贴物上,其包括:预贴合部,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移动或可伸缩,用于作用所述贴合膜使所述贴合膜的部分接触所述待贴物上的预设位置;贴合部,包括开设有封闭的环形空腔的环形弹性体,所述环形弹性体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环形空腔环绕所述连接杆;以及流体控制装置,连通所述环形空腔,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或抽取流体,以用于控制所述环形弹性体至少沿径向膨胀或收缩;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时,所述环形弹性体向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膨胀,以使所述贴合膜从所述预设位置开始逐渐贴附至所述待贴物。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贴膜方法。

Description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贴膜装置,在应用于曲面贴合时,通常只能利用滚轮贴合可展曲面,即能展开成平面的曲面。对于不可展曲面,通常会额外制备与所述不可展曲面轮廓相匹配的贴合治具进行贴合,然而贴合治具无法很好的控制贴合过程,因此会导致贴合膜与待贴产品之间存在气泡,并且贴合膜边缘残存的应力会造成进行后续的质量检测时产生额外的气泡。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贴膜装置,用于将贴合膜贴合到待贴物上,其包括:
预贴合部,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移动或可伸缩,用于作用所述贴合膜使所述贴合膜的部分接触所述待贴物上的预设位置;
贴合部,包括开设有封闭的环形空腔的环形弹性体,所述环形弹性体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环形空腔环绕所述连接杆;以及
流体控制装置,连通所述环形空腔,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或抽取流体,以用于控制所述环形弹性体至少沿径向膨胀或收缩;
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时,所述环形弹性体向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膨胀,以使所述贴合膜从所述预设位置开始逐渐贴附至所述待贴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杆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柔性探头,所述柔性探头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待贴物的一端,用于使所述预设位置上的所述部分贴合膜贴合到所述待贴物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位移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连接杆是否将所述贴合膜贴合到所述待贴物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待贴物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流体储存装置、流体泵和至少一根软管;所述流体储存装置用于存储所述流体,所述软管用于连通所述环形空腔和所述流体储存装置,所述流体泵用于控制所述流体在所述软管中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从而实现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或抽取所述流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多根所述软管,每一所述软管分别从所述流体储存装置连通到所述环形空腔的不同位置,所述流体泵分别控制每一所述软管中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从而控制所述环形弹性体不同位置处膨胀或收缩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流体的温度,从而调节所述环形弹性体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用于支撑所述待贴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载物台为铁磁性材料,所述流体为带有磁性的流体,所述载物台用于在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所述流体时,通过磁力吸引所述流体,以增加所述环形弹性体与所述待贴物之间的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和所述预贴合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杆的移动并用于控制所述流体流入所述环形空腔的体积和速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部还包括温度感测器,用于感测位于所述环形空腔中的所述流体的温度。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贴膜方法,其包括:
提供上述贴膜装置和贴合膜,并将贴合膜固定于待贴物与所述连接杆之间;
移动所述连接杆,以使所述贴合膜部分接触所述待贴物上的预设位置;
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使所述环形弹性体沿径向膨胀,以使所述贴合膜从所述预设位置开始逐渐贴附至所述待贴物。
在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的步骤还包括:调节所述流体注入或所述环形空腔的速率,从而控制所述环形弹性体的膨胀或收缩的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的步骤还包括:调节所述流体的温度,从而控制所述贴合膜贴附所述待贴物时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通过设置贴合部包括具有环形空腔的环形弹性体,并通过向所述环形空腔中注入流体,可以使所述环形弹性体膨胀,并以待贴物上的所述预设位置为起点向四周延伸,从而带动贴合膜贴附到待贴物上,可以避免根据所述待贴物的曲面形状额外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贴合治具,有利于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膜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膜装置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膜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膜装置工作时的状态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贴膜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贴膜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贴膜装置工作过程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贴膜装置 100
预贴合部 10
连接杆 11
机械臂 13
柔性探头 15
图像传感器 17
位移传感器 19
贴合部 30
环形弹性体 31
环形空腔 310
温度传感器 33
流体控制装置 50
流体储存装置 51
流体泵 53
软管 55
温度调节装置 57
载物台 71
支撑架 73
控制器 90
待贴物 A、A1、A2
贴合膜 B
流体 L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步骤 S10、S20、S3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装置,用于将贴合膜贴合到待贴物上。请参阅图1,贴膜装置100包括:预贴合部10、贴合部30和流体控制装置50。预贴合部10包括一连接杆11,连接杆11可移动,用于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作用(抵顶)于贴合膜B,从而将部分贴合膜B贴合到待贴物A上的预设位置。贴合部30包括开设有封闭的环形空腔310的环形弹性体31,环形弹性体31套设于连接杆11上,环形空腔310环绕连接杆11。流体控制装置50连通环形空腔310,用于向环形空腔310中注入或抽取流体L,以用于控制环形弹性体31至少沿径向(即图1中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所在的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膨胀或收缩,当流体控制装置50向环形空腔310内注入流体L时,环形弹性体沿着径向向远离连接杆11的方向膨胀并挤压贴合膜,以使贴合膜B从预设位置开始逐渐贴附至待贴物A上。
在本实施例中,预贴合部10还包括机械臂13、柔性探头15、图像传感器17以及位移传感器19。机械臂13用于夹持连接杆11,以用于控制连接杆11相对于待贴物A位移。具体来说,机械臂13可以控制连接杆11在靠近或远离待贴物A的第二方向Y上移动,以及控制连接杆11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移动,也即第一方向X与第三方向Z所在的平面。因此,连接杆11在机械臂13的控制下可以相对于待贴物A进行移动,使得连接杆11靠近待贴物A的一端可以对准待贴物A上的任一位置,以便于将连接杆11对准所述预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臂13可以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如依靠摩擦力或齿轮等,使得连接杆11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待贴物A。在另一实施例中,机械臂13与连接杆11之间可以固接,通过控制机械臂13在第二方向Y上的移动同步带动连接杆11靠近或远离待贴物A。在又一实施例中,连接杆11本身还可以为一长度可变的伸缩杆,通过连接杆11自身的收缩,实现连接杆11靠近待贴物A的一端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本申请对此不过限制,只要是可以实现连接杆11靠近待贴物A的一端可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的结构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臂13可以为多轴机械手,如四轴机械手,从而使连接杆11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机械臂13还可以包括机械传动装置,通过机械传动使连接杆11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机械臂13还可以为其他使连接杆11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的机械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探头15设于连接杆11靠近待贴物A的一端,当连接杆11带动贴合膜B部分接触待贴物A上的预设位置时,柔性探头15将贴合膜B压合到待贴物A上,并使预设位置上的部分贴合膜B与待贴物A的形状匹配。具体来说,柔性探头15可以为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在连接杆11向待贴物A移动的过程中,柔性探头15先与贴合膜B接触,并对贴合膜B产生朝向待贴物A的压力,使得贴合膜B与柔性探头15一同向待贴物A移动,直至贴合膜B被柔性探头15覆盖的部分与待贴物A上的预设位置接触,此时柔性探头15受到连接杆11传递的压力而发生形变,从而使其靠近待贴物A的部分匹配待贴物A表面的轮廓,并使柔性探头15与待贴物A之间的部分贴合膜B同样产生形变,从而贴合到待贴物A上,实现贴合膜B的预贴合。本实施例中,预贴合的状态为贴合膜B对应柔性探头15的部分与待贴物A的预设位置接触,但贴合膜B的其他部分并未贴附至待贴物A上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17设置于机械臂13上,用于获取连接杆11相对于待贴物A的位置。具体来说,图像传感器17设置于机械臂13用于夹持连接杆11的位置上,且朝向待贴物A以采集待贴物A的图像,当机械臂13控制连接杆11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时,图像传感器17与连接杆11同时移动,使得图像传感器17接收的图像发生变化,进而可以判断连接杆11相对于待贴物A的位置变化。图像传感器17可以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者其他图像采集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17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并同时采集连接杆11与待贴物A的图像,从而确定连接杆11与待贴物A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于调整连接杆11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19设置于机械臂13上,用于感测连接杆11是否带动贴合膜B接触到待贴物A上。具体来说,当连接杆11向待贴物A的方向移动时,位移传感器19可以检测到连接杆11移动的状态,而当柔性探头15将贴合膜B压合到待贴物A上时,连接杆11的移动停止,此时位移传感器19可以检测到连接杆11停止移动,从而可以判断连接杆11已经带动贴合膜B部分贴合到待贴物A的预设位置上,从而可以发出感测信号,以停止驱动连接杆11并进行后续的贴合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位移传感器19还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直接设置于连接杆11上,通过感测连接杆11靠近待贴物A的一端与机械臂13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判断位移。位移传感器19还可以为光探测器,通过设置于与待贴物A的预设位置表面平行的平面上,来检测连接杆11是否带动贴合膜B贴合到预设位置上。也即,其他可以检测到连接杆11是否通过位移带动贴合膜B部分贴合到待贴物A的预设位置上的装置均可以认为是位移传感器19,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100,通过设置预贴合部10包括连接杆11以及配合连接杆11的其他部件,可以在正式贴合前,将贴合膜B部分贴合到待贴物A的预设位置上,从而提供一贴合的起始点,便于进行后续的贴合操作。其中,所述预设位置可以为待贴物A表面上的任意位置,其优选方案为最有利于进行贴合的位置,如待贴物A在第二方向Y上的最高点(即在第二方向Y上距离柔性探头15最近的电),或者待贴物A在第二方向Y上投影的几何中心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部30包括环形弹性体31。具体来说,环形弹性体31可以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其内部开设的环形空腔310与环形弹性体31同心。当向环形空腔310内注入流体L时,由于环形弹性体31具有弹性,因此会在流体L的压力作用下沿径向膨胀,也即环形弹性体31的内径和外径均会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弹性体31套设在连接杆11靠近待贴物A的一端,当连接杆11带动贴合膜B部分贴合到待贴物A上时,向环形空腔310内注入流体L,即可使环形弹性体31膨胀,并从连接杆11上脱落至贴合膜B上,继续注入流体L,环形弹性体31即可从预设位置向远离连接杆11的方向继续膨胀,从而带动贴合膜B进行贴合流程,而当流体L从环形空腔310中被抽出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环形弹性体31会沿径向收缩,最终重新套设在连接杆11上。
在本实施例中,流体控制装置50包括流体储存装置51、流体泵53、至少一根软管55以及温度调节装置57。其中流体储存装置51用于存储流体L,软管55用于连通流体储存装置51和环形空腔310,流体泵53用于控制流体L在软管55中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从而实现向环形空腔310内注入或抽取流体L。
在本实施例中,流体储存装置51设置于连接杆11远离待贴物A的一侧,温度调节装置57设置于流体储存装置51中,用于调节流体L的温度,从而调节环形弹性体31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软管55的一端与流体储存装置51连接,另一端与环形弹性体31连接,并与环形空腔310连通,从而连通流体储存装置51和环形空腔310。
在本实施例中,流体泵53设置于软管55上,以控制流体L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流体泵53还可以设置于流体储存装置51中,并与软管55连通;流体泵53还可以设置于其他可以控制流体L注入或抽出环形空腔310的任意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1为中空结构,以用于容纳部分软管55,软管55从连接杆11远离待贴物A的一端连入连接杆11中,并延伸到连接杆11靠近待贴物A的一端,从而与套设于连接杆11上的环形弹性体3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软管55还可以设置于连接杆11的外侧,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软管55的数量为四根,每根软管55分别从流体储存装置51连接到环形弹性体31上的不同位置,从而与环形空腔310的不同位置连通。流体泵53分别控制每一软管55中流体L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从而控制环形弹性体31不同位置处膨胀或收缩的速度。具体来说,与软管55连通的部分环形空腔310处最先被流体L填充,与之对应的部分环形弹性体31会最先膨胀,因此,通过设置环形空腔310的不同位置分别与软管55连通,便可以控制环形弹性体31各个位置的膨胀程度。其中,设置四根软管55且软管55与环形空腔310的连通处将环形空腔310平分为四段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软管55的数量还可以为两根或以上的任意数量,多个软管55分别与环形空腔310的不同位置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贴合部3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3,温度传感器33用于感测位于环形空腔310内的流体L的温度,以便于监测贴膜时的温度。温度传感器33可以设置于环形空腔310中,或设置于环形弹性体31上,或设置于其他可以感测环形空腔310中流体L温度的位置,例如红外线测温装置,可以在不与环形弹性体31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测温,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流体L的比热容较大时,流体L从流体储存装置51注入到环形空腔310后的温度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温度传感器33还可以设置于软管55中或流体储存装置51中。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贴膜装置100还包括载物台71和支撑架73,载物台71用于支撑待贴物A,支撑架73用于支撑贴合膜B。支撑架73支撑的贴合膜B在距离待贴物A表面一定距离的位置展开,且贴合膜B在载物台71上的投影覆盖待贴物A。
在本实施例中,载物台71为铁磁性材料,如铁、钴、镍等,流体L为带有磁性的流体,载物台71用于在环形空腔310内填充有流体L时,可以通过磁力吸引环形空腔310,以增加环形弹性体31与待贴物A之间的压力。其中,流体L可以为混有磁铁砂的液体,或磁流体等。在另一实施例中,载物台71也可以具有磁性,从而增强与环形空腔310中的流体L的磁力。在又一实施例中,流体L也可以不具磁性,环形弹性体31可通过流体L的重力来对待贴物A产生压力。通过提升环形弹性体31在膨胀时与待贴物A之间的压力,可以将贴合膜B更好的贴合在待贴物A上,从而提升贴膜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贴膜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90,控制器90分别与流体控制装置50和预贴合部10电连接,用于控制连接杆11的移动并用于控制流体L流入环形空腔310的体积和速率。具体来说,控制器90分别与机械臂13、图像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33、流体泵53以及温度调节装置57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90用于接收图像传感器17发出的图像信号,并根据所述图像信号判断连接杆11与待贴物A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识别待贴物A的图像并选取出进行预贴合的预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90还用于控制机械臂13的移动,从而控制连接杆11的位置。位移传感器19通过感测连接杆11的位移,从而判断贴合膜B是否在连接杆11的带动下与待贴物A上的预设位置部分贴合,若贴合膜B已经部分贴合到待贴物A上,则位移传感器19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90,控制器90将停止机械臂13的移动,并执行贴合流程,也即控制流体泵53向环形空腔310中注入流体L。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90还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33传输的流体L的温度信号,并根据温度信号向温度调节装置57传输电信号,对流体L的温度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装置100,通过设置预贴合部10,可以对待贴物A进行预贴合,以便于后续的贴合步骤。通过设置贴合部30包括环形弹性体31,且通过向环形空腔310内注入流体,可以使环形弹性体31沿径向膨胀,从而带动贴合膜B贴合到待贴物A上,此过程无需考虑待贴物A表面的形状,也即贴合部30不需要与待贴物A表面的形状相匹配,因此,贴膜装置100可以用于对多种表面形状不同的待贴物进行贴膜,有利于节约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膜方法,请参阅图3,其包括:
步骤S10:提供上述贴膜装置和贴合膜,并将贴合膜固定于待贴物与所述连接杆之间;
步骤S20:移动所述连接杆,以使所述贴合膜部分接触所述待贴物上的预设位置;
步骤S30: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使所述环形弹性体沿径向膨胀,以使所述贴合膜从所述预设位置开始逐渐贴附至所述待贴物。
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步骤S20具体包括:
S21:获取连接杆11相对于待贴物A的位置,并设置一预设位置;
S22: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连接杆11,使其对准待贴物A上的所述预设位置;
S23:在第二方向Y上移动连接杆11,使其向待贴物A的方向移动;
S24:在柔性探头15将贴合膜B压合到待贴物A上之后,停止移动连接杆11。
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步骤S30具体包括:
S31:向环形空腔310中注入流体L,使环形弹性体31在连接杆11上开始膨胀并与贴合膜B接触;
S32:继续向环形空腔310中注入流体L,使环形弹性体31沿径向膨胀,以将贴合膜B逐渐贴附至待贴物A上。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之后,还包括:从环形空腔310中抽出流体L,使环形弹性体31逐渐收缩至重新套设于连接杆11上,并移动连接杆11,使其向远离待贴物A的方向移动。也即,在贴膜结束后,还包括将贴膜装置100还原的过程,以利于再次进行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还包括:调节流体L的温度,使得环形弹性体31达到最适贴合温度。具体来说,当贴合膜B与待贴物A贴合时,不同的贴合温度会对贴合后的光学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当贴合时温度低于最适贴合温度时,贴合后的产品上会产生波纹,影响产品的光学表现。因此,最适贴合温度即为贴合后产品光学表现最好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30还包括:调节流体L的温度,使得环形弹性体31达到预收缩温度。具体来说,当贴合膜B贴合到待贴物A后进行质量检测时,在高温的环境下,贴合膜B会发生收缩,从而使得贴合后的产品失效。因此,当产品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可以在贴膜过程中将环形弹性体31的温度设置为贴合膜B会发生收缩的温度,从而在贴合到待贴物A上之前进行预收缩,进而避免在贴合后收缩影响产品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两种调节流体L温度的步骤均为可选的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调整流体L的温度,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还包括:调节流体L填充进环形空腔310内的速度,从而控制环形弹性体31膨胀的速度,进而控制贴合膜B贴合到待贴物A上时的速度。具体来说,当贴合膜B贴合至待贴物A的边缘时,由于贴合膜B中会残存有贴合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因此若贴合速度过快,则应力无法释放,容易在贴合后产生边缘气泡。因此,通过控制环形弹性体31的膨胀速度,可以在贴合至待贴物A的边缘时释放贴合膜B中的应力,从而降低贴合后产生气泡的风险。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待贴物A1为一凹型表面,此时环形弹性体31同样可以通过径向膨胀将贴合膜B贴合到待贴物A1的表面上,其流程与本实施例中的流程相同。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待贴物A2为一异形曲面,也即其表面的延伸方向不连续。在将贴合膜B贴合到待贴物A2的表面时,可以先向环形空腔310内注入流体L,使环形弹性体31膨胀;再从环形空腔310中抽出部分流体L,使环形弹性体31收缩,从而将贴合膜B完全贴合到待贴物A2上。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膜方法,通过改变环形弹性体31的温度,可以根据产品的需要来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改变环形弹性体31形变的速度,可以减小贴合膜B中残存的应力,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改变环形弹性体31形变的方向(膨胀或收缩),可以使贴膜装置100应用于不同外形的待贴物,有利于节约成本。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贴膜装置,用于将贴合膜贴合到待贴物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贴合部,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移动或可伸缩,用于作用所述贴合膜使所述贴合膜的部分接触所述待贴物上的预设位置;
贴合部,包括开设有封闭的环形空腔的环形弹性体,所述环形弹性体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环形空腔环绕所述连接杆;以及
流体控制装置,连通所述环形空腔,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或抽取流体,以用于控制所述环形弹性体至少沿径向膨胀或收缩;
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时,所述环形弹性体向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膨胀,且所述环形弹性体的内径和外径均增大,以使所述贴合膜从所述预设位置开始逐渐贴附至所述待贴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杆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柔性探头,所述柔性探头设置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待贴物的一端,用于使所述预设位置上的部分贴合膜贴合到所述待贴物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位移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连接杆是否将所述贴合膜贴合到所述待贴物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贴合部还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待贴物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流体储存装置、流体泵和至少一根软管;
所述流体储存装置用于存储所述流体,所述软管用于连通所述环形空腔和所述流体储存装置,所述流体泵用于控制所述流体在所述软管中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从而实现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或抽取所述流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多根所述软管,每一所述软管分别从所述流体储存装置连通到所述环形空腔的不同位置,所述流体泵分别控制每一所述软管中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从而控制所述环形弹性体不同位置处膨胀或收缩的速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流体的温度,从而调节所述环形弹性体的温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用于支撑所述待贴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为铁磁性材料,所述流体为带有磁性的流体,所述载物台用于在所述环形空腔内填充有所述流体时,通过磁力吸引所述流体,以增加所述环形弹性体与所述待贴物之间的压力。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和所述预贴合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连接杆的移动并用于控制所述流体流入所述环形空腔的体积和速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还包括温度感测器,用于感测位于所述环形空腔中的所述流体的温度。
13.一种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贴膜装置和贴合膜,并将贴合膜固定于待贴物与所述连接杆之间;
移动所述连接杆,以使所述贴合膜部分接触所述待贴物上的预设位置;
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使所述环形弹性体沿径向膨胀,以使所述贴合膜从所述预设位置开始逐渐贴附至所述待贴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的步骤还包括:调节所述流体注入或所述环形空腔的速率,从而控制所述环形弹性体的膨胀或收缩的速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贴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环形空腔内注入流体的步骤还包括:调节所述流体的温度,从而控制所述贴合膜贴附所述待贴物时的温度。
CN202210317512.5A 2022-03-29 2022-03-29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Active CN114524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7512.5A CN114524131B (zh) 2022-03-29 2022-03-29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TW111113737A TWI805317B (zh) 2022-03-29 2022-04-11 貼膜裝置和貼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7512.5A CN114524131B (zh) 2022-03-29 2022-03-29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4131A CN114524131A (zh) 2022-05-24
CN114524131B true CN114524131B (zh) 2023-08-25

Family

ID=8162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7512.5A Active CN114524131B (zh) 2022-03-29 2022-03-29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4131B (zh)
TW (1) TWI805317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5021A (ja) * 1988-01-29 1989-08-04 Toyota Motor Corp 張り込み成形方法
JPH10241216A (ja) * 1997-02-27 1998-09-1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JP2002056579A (ja) * 2000-08-09 2002-02-22 Ricoh Co Ltd 薄型基板の貼合方法と貼合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JP2014136322A (ja) * 2013-01-15 2014-07-28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シート体の貼合せ装置及び物品の表面にシート体が貼り合わされた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6873201A (zh) * 2017-04-21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附装置
CN208602772U (zh) * 2018-07-26 2019-03-15 深圳鼎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膜机构
CN10953218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非翌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装置的立体贴合器件
JP2019077180A (ja) * 2017-10-19 2019-05-23 陽程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曲面貼合装置及びその貼合方法
CN110588131A (zh) * 2019-10-21 2019-12-2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
CN209904177U (zh) * 2019-03-22 2020-01-07 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付型贴膜装置
CN111924177A (zh) * 2020-07-27 2020-11-1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贴膜方法和贴膜设备
CN112060741A (zh) * 2020-09-17 2020-12-1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1194B2 (ja) * 2007-01-31 2012-04-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表皮材の接着装置、及び、表皮材の接着方法
CN107984868A (zh) * 2017-12-26 2018-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装置及压合方法
EP4336092A3 (en) * 2018-05-23 2024-06-05 Nu Flow Technologies 2000 Inc. Liner assembly for pipelines and relate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5021A (ja) * 1988-01-29 1989-08-04 Toyota Motor Corp 張り込み成形方法
JPH10241216A (ja) * 1997-02-27 1998-09-1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JP2002056579A (ja) * 2000-08-09 2002-02-22 Ricoh Co Ltd 薄型基板の貼合方法と貼合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JP2014136322A (ja) * 2013-01-15 2014-07-28 Nissha Printing Co Ltd シート体の貼合せ装置及び物品の表面にシート体が貼り合わされた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6873201A (zh) * 2017-04-21 2017-06-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附装置
CN10953218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非翌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装置的立体贴合器件
JP2019077180A (ja) * 2017-10-19 2019-05-23 陽程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曲面貼合装置及びその貼合方法
CN208602772U (zh) * 2018-07-26 2019-03-15 深圳鼎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膜机构
CN209904177U (zh) * 2019-03-22 2020-01-07 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付型贴膜装置
CN110588131A (zh) * 2019-10-21 2019-12-2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
CN111924177A (zh) * 2020-07-27 2020-11-1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贴膜方法和贴膜设备
CN112060741A (zh) * 2020-09-17 2020-12-1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环形气囊抛光非均匀性的研究;王新海;马瑾;;航空精密制造技术(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4131A (zh) 2022-05-24
TWI805317B (zh) 2023-06-11
TW202337769A (zh) 202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1785B1 (en) Ultrasonic vibration bonding machine
EP2815870B1 (en) Device for welding thermoplastic resin material
CN114524131B (zh) 贴膜装置和贴膜方法
US81292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onding electrical devices us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WO2011159035A2 (ko) 다이 본딩 장치의 본드 헤드
KR101765299B1 (ko) 곡면 합착기
CN110977750A (zh) 一种压力控制装置和化学机械抛光装置
US20240044369A1 (en) Projection-bearing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rojection-bearing body manufacturing device
CN113916111A (zh) 一种适用于液压管件生产用内平整度检测装置
TW202317386A (zh) 貼合裝置及貼合模組
CN109841761B (zh) 面板承载装置及贴合设备
TWI443428B (zh) 基板結合設備及基板結合方法
WO2002049094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montage de microcircuit
CN113803565B (zh) 基于智能材料驱动的软体管道探测机器人
JP5412617B2 (ja) 加圧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用いた接合装置並びに加圧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た接合方法
JP4666546B2 (ja) 加圧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バンプボンディング装置、貼り付け装置、及び圧着装置
CN210116170U (zh) 一种折叠屏幕贴合装置
EP346666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ttaching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to tire inner face
CN211916462U (zh) 一种柔性凝胶砂轮加工平台
JP2000269267A (ja)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及び装置
CN114131934A (zh) 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大型壁板-长桁构件自适应成型工艺
CN115464873B (zh) 一种保压装置、贴附保压装置以及保压方法
CN114310983B (zh) 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表面粘附力可控的抓取装置及方法
CN220004751U (zh) 一种电池模组胶黏剂加压、加热快速固化装置
CN115008765B (zh) 一种拾取贴装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2

Address after: 518109, Building E4, 101, Foxconn Industrial Park, No. 2 East Ring Seco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merly 1st floor, Building 1, G2 District), and H3 Factory Building, K2 District, Shencha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Minqing Road North,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atentee after: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No.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atentee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Patentee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Patentee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