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6964B - 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16964B CN114516964B CN202011307787.8A CN202011307787A CN114516964B CN 114516964 B CN114516964 B CN 114516964B CN 202011307787 A CN202011307787 A CN 202011307787A CN 114516964 B CN114516964 B CN 1145169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on battery
- octafluorobiphenyl
- lithium ion
- negative electrode
- containing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2/00 - C08G81/00
- C08G83/008—Supramolecular polym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虚线表示式I所示的结构在二维平面上无限延伸。本发明所涉及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为含八氟联苯单元和环己三酮单元通过亚胺连接而成的新型材料,其具有规则有序的二维结构、均一的微孔结构以及八氟联苯和环己三酮亚胺活性储锂结构。其拥有与石墨类似的宏观片层结构,使得锂离子能很好地嵌入,且每单位八氟联苯和环己三酮亚胺单元能够提供15个储锂活性位点;此外,其具有形状大小规则可控的微孔结构,为锂离子和电解液的扩散提供了理想的通道,能提高材料活性位点的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提升比容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池负极材料、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动交通工具蓬勃发展。作为为这些设备提供动力的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需能够满足这些设备日益提高的供能需求。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此外,便携以及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又需锂离子电池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有多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开发新型锂离子电池所需的电极材料。
目前,最主流的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石墨。商品化石墨负极实际容量都低于350mAh g-1,其理论比容量也仅为372.07mAh g-1。因此,石墨负极很难满足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要求。为了获得高比容量的负极,各种硅材料被相继开发出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硅具有高达4209.7mAh g-1的比容量,但是硅负极在电池工作过程中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膨胀问题,使得电池的循环寿命非常短,且会引发电池安全问题。虽然以抑制硅膨胀问题的多种策略已被报道,但是目前这一问题在实际使用中仍没有被有效地缓解,因而硅负极还不能很好地用于锂离子电池。
另一种折中的策略是将硅与石墨掺杂制成复合负极材料,以获得具有相对较高比容量和循环寿命的负极活性材料。例如CN107507972A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硅碳负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包括以下步骤:以硅合金粉末为原料,经酸洗处理,除去硅合金粉末中除硅以外的其余金属后,得到多孔硅;将多孔硅放入碳前躯体中,进行碳包覆处理,形成带有碳包覆层的硅碳复合材料;将硅碳复合材料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易操作,制得的硅碳负极材料同时具备硅类材料的高储锂特性和碳类材料的高循环稳定性,比容量高,导电性好,循环性能好。
然而,当前市场上,大规模应用的商品化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大都低于600mAhg-1。因此,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循环寿命,研发新型负极活性材料是当前锂离子电池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且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能显著提高电池负极比容量、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提供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电池负极材料、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虚线表示式I所示的结构在二维平面上无限延伸。
本发明所涉及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为含八氟联苯单元和环己三酮单元通过亚胺连接而成的新型材料,其具有规则有序的二维结构、均一的微孔结构以及八氟联苯和环己三酮亚胺活性储锂结构。其拥有与石墨类似的宏观片层结构,其能很好地使得锂离子嵌入,且每单位八氟联苯和环己三酮亚胺单元能够提供15个储锂活性位点,使得此材料具有高达1778mAh g-1理论比容量;此外,其具有形状大小规则可控的微孔结构,为锂离子和电解液的扩散提供了理想的通道,能提高材料活性位点的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提升比容量。将其应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能显著提高电池负极比容量、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宏观形态为纳米级片层堆叠的层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层状结构的层间距为0.33-0.34nm,例如0.33nm、0.332nm、0.335nm、0.338nm或0.34nm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4,4'-二氨基八氟联苯和三醛基间苯三酚为原料,在保护性气体保护下反应,得到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
本发明所涉及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优选地,所述4,4'-二氨基八氟联苯与三醛基间苯三酚的摩尔比为(1-2):1,例如2:1、3:2或1:1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优选3:2。
优选地,所述反应在溶剂介质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甲苯、邻二甲苯、氯苯、均三甲苯、DMSO或1,4-二氧六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甲苯和DMSO的组合、邻二甲苯和1,4-二氧六环的组合、氯苯和DMSO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优选均三甲苯和1,4-二氧六环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均三甲苯与1,4-二氧六环的体积比为(2-4):1,例如2:1、3:1或4:1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反应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所述催化剂包括酸。
优选地,所述酸包括醋酸和/或磷酸。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80-200℃,例如80℃、100℃、120℃、150℃、180℃或200℃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不具体限定上述反应的反应时间,该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生成目标产物,反应时间越长,产物的片层结构越丰富。
优选地,所述反应结束后对产物冷却、过滤、洗涤和干燥,所述洗涤包括用四氢呋喃、甲醇和水依次洗涤;所述干燥使用真空干燥。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如上所述的含八氟联苯材料。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包括导电剂、粘结剂和如上所述的含八氟联苯材料。
优选地,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9%,例如50%、55%、60%、65%、70%、75%、80%、85%、90%、95%或99%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优选80-98%。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乙炔黑、350G、碳纤维、碳纳米管、科琴黑、导电石墨或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炭黑和乙炔黑的组合、350G和碳纤维的组合、碳纳米管和科琴黑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30%,例如0.5%、1%、3%、5%、8%、10%、15%、18%、20%、25%或30%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优选5-15%。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偏四氟乙烯、聚丙烯酸、海藻酸钠或聚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至少两种的组合例如聚乙烯醇和聚四氟乙烯的组合、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偏四氟乙烯的组合、海藻酸钠和聚酰亚胺的组合等,其他任意的组合方式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0%,例如0.1%、1%、3%、5%、8%、10%、15%、18%、20%、25%或30%等,上述数值范围内的其他任意具体点值均可选择,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优选1-6%。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为含八氟联苯单元和环己三酮单元通过亚胺连接而成的新型材料,其具有规则有序的二维结构、均一的微孔结构以及八氟联苯和环己三酮亚胺活性储锂结构。其拥有与石墨类似的宏观片层结构,其能很好地使得锂离子嵌入,且每单位八氟联苯和环己三酮亚胺单元能够提供15个储锂活性位点,使得此材料具有高达1778mAh g-1理论比容量;此外,其具有形状大小规则可控的微孔结构,为锂离子和电解液的扩散提供了理想的通道,能提高材料活性位点的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提升比容量。将其应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能显著提高电池负极比容量、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所涉及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红外光谱检测图;
图2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图3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
图4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5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热重分析图;
图6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
图7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孔径分布测试图;
图8是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等温吸附测试图;
图9是制备例2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图10是制备例2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
图11是实施例1制得的2325型扣式半电池的循环伏安扫描测试图;
图12是实施例1制得的2325型扣式半电池随循环圈数的放电比容量变化图;
图13是实施例1制得的2325型扣式半电池在0.5C倍率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制备例1
本制备例制备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其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其中虚线表示式I所示的结构在二维平面上无限延伸。
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4,4'-二氨基八氟联苯(0.011mmol)和三醛基间苯三酚(0.0073mmol)加入到3mL均三甲苯、1mL 1,4-二氧六环和1mL醋酸的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封管120℃下反应三天。混合液冷却到20℃,过滤,并用四氢呋喃、甲醇和水依次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得到黄色的固体粉末,即如上式所示的含八氟联苯材料。
(1)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2)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其为4,4'-二氨基八氟联苯和三醛基间苯三酚聚合后形成二维片层状的结构。
(3)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为层状堆积结构,层间距约为0.333nm。
(4)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4所示,材料宏观形貌为颗粒状聚集体。
(5)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热重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说明材料在400℃以下是稳定的。
(6)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其为具有均一孔的层状堆积结构,且层间距约为0.334nm与高分辨透射电镜测试结果吻合。
(7)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进行孔径分布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其具有均一的孔分布(孔径2.1nm),为锂离子和电解液的扩散提供了理想的通道。
(8)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进行等温吸附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353m2/g),这能为电解液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发挥材料的性能,是材料高比容量的保证。
制备例2
本制备例制备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其分子结构与制备例1同。
其制备方法如下:
将4,4'-二氨基八氟联苯(0.011mmol)和三醛基间苯三酚(0.073mmol)加入到3mL甲苯、1mL DMSO和1mL磷酸的混合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封管150℃下反应两天。混合液冷却到20℃,过滤,并用四氢呋喃、甲醇和水依次洗涤,最后真空干燥,得到黄色的固体粉末,即如上式所示的含八氟联苯材料。
(1)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9所示,材料为二维片层堆积结构。
(2)对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如图10所示,其为层状堆积结构,层间距约为0.333nm。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利用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操作如下:
将100mg含八氟联苯材料(85%)、11.8mg炭黑(10%)和9.8mg聚偏四氟乙烯(PVDF,60%水溶液)(5%)混合,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氮甲基吡咯烷酮(NMP),将混合物制成混合均一的浆料;将制备的浆料用玻璃棒涂敷于干净的铝箔上,制成约25mm厚的薄膜。此薄膜在70℃下真空干燥过夜后,切成直径12mm的薄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每片的质量约1mg。
进一步制备组装扣式半电池:
以直径16mm厚度0.5mm的金属锂片作为负极,以制备的含负极活性材料极片为正极,以含1M LiFP6的1,3-二氧戊环和乙二醇二甲醚混合液(v/v=1:1)为电解液,组装得到2325型扣式半电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利用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操作如下:
将212.8mg含八氟联苯材料(80%)、39.9mg炭黑(15%)和13.3mg聚偏四氟乙烯(PVDF)(5%)混合,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氮甲基吡咯烷酮(NMP),将混合物制成混合均一的浆料;将制备的浆料用玻璃棒涂敷于干净的铝箔上,制成约25mm厚的薄膜。此薄膜在70℃下真空干燥过夜后,切成直径12mm的薄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每片的质量约1mg。
进一步制备组装扣式半电池:
以直径16mm厚度0.5mm的金属锂片作为负极,以制备的含负极活性材料极片为正极,以含1M LiFP6的1,3-二氧戊环和乙二醇二甲醚混合液(v/v=1:1)为电解液,组装得到2325型扣式半电池。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利用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操作如下:
将212.8mg含八氟联苯材料(80%)、39.9mg导电石墨(15%)和13.3mg聚偏四氟乙烯(PVDF)(5%)混合,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氮甲基吡咯烷酮(NMP),将混合物制成混合均一的浆料;将制备的浆料用玻璃棒涂敷于干净的铝箔上,制成约25mm厚的薄膜。此薄膜在70℃下真空干燥过夜后,切成直径12mm的薄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每片的质量约1mg。
进一步制备组装扣式半电池:
以直径16mm厚度0.5mm的金属锂片作为负极,以制备的含负极活性材料极片为正极,以含1M LiFP6的1,3-二氧戊环和乙二醇二甲醚混合液(v/v=1:1)为电解液,组装得到2325型扣式半电池。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利用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操作如下:
将239.4mg含八氟联苯材料(90%)、13.3mg导电石墨(5%)和13.3mg聚偏四氟乙烯(PVDF)(5%)混合,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氮甲基吡咯烷酮(NMP),将混合物制成混合均一的浆料;将制备的浆料用玻璃棒涂敷于干净的铝箔上,制成约25mm厚的薄膜。此薄膜在70℃下真空干燥过夜后,切成直径12mm的薄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每片的质量约1mg。
进一步制备组装扣式半电池:
以直径16mm厚度0.5mm的金属锂片作为负极,以制备的含负极活性材料极片为正极,以含1M LiFP6的1,3-二氧戊环和乙二醇二甲醚混合液(v/v=1:1)为电解液,组装得到2325型扣式半电池。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利用制备例1制得的含八氟联苯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操作如下:
将244.7mg含八氟联苯材料(90%)、10.6mg科琴黑(5%)和10.6mg聚偏四氟乙烯(PVDF)(5%)混合,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氮甲基吡咯烷酮(NMP),将混合物制成混合均一的浆料;将制备的浆料用玻璃棒涂敷于干净的铝箔上,制成约25mm厚的薄膜。此薄膜在70℃下真空干燥过夜后,切成直径12mm的薄片,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每片的质量约1mg。
进一步制备组装扣式半电池:
以直径16mm厚度0.5mm的金属锂片作为负极,以制备的含负极活性材料极片为正极,以含1M LiFP6的1,3-二氧戊环和乙二醇二甲醚混合液(v/v=1:1)为电解液,组装得到2325型扣式半电池。
性能评价:
对实施例1制得的2325型扣式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比电容、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进行如下测试(所有测试方法均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方法进行):
(1)对扣式半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测试,如图11所示,在0-3.0V(相对于锂)电压窗口内,在不同扫描速度下,此材料都显示出氧化还原峰。这说明,八氟联苯和环己三酮亚胺单元在不同电压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并结合/释放锂离子,是此材料高比容量的来源。
(2)测试扣式半电池随循环圈数的放电比容量变化图,以考察电池的倍率性能,测试结果如图12所示。由图可知:在经过多圈不同倍率充电后,在2C的充放电倍率下电池的比容量仍高于900mAh g-1,说明此材料具有极佳的倍率性能,即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功率密度。
(3)对扣式半电池在0.5C倍率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如图13所示。由图可知:在0.5C充/放电倍率下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710mAh g-1。这说明材料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在0.5C倍率下进行500圈充/放电循环后,电池仍具有1577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大于92%。这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含八氟联苯材料具有优秀的电化学稳定性。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实施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8)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包括导电剂、粘结剂和含八氟联苯材料;
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99%;
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虚线表示式I所示的结构在二维平面上无限延伸;
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宏观形态为纳米级片层堆叠的层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结构的层间距为0.33-0.34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4,4'-二氨基八氟联苯和三醛基间苯三酚为原料,在保护性气体保护下反应,得到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4,4'-二氨基八氟联苯与三醛基间苯三酚的摩尔比为(1-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4,4'-二氨基八氟联苯与三醛基间苯三酚的摩尔比为3:2。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在溶剂介质中进行,所述溶剂包括甲苯、邻二甲苯、氯苯、均三甲苯、DMSO或1,4-二氧六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均三甲苯和1,4-二氧六环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所述催化剂包括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包括醋酸和/或磷酸。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80-20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八氟联苯材料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98%。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包括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导电石墨或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3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5%。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包括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偏四氟乙烯、聚丙烯酸、海藻酸钠或聚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0%。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在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
18.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7787.8A CN114516964B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7787.8A CN114516964B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16964A CN114516964A (zh) | 2022-05-20 |
CN114516964B true CN114516964B (zh) | 2023-09-15 |
Family
ID=81595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07787.8A Active CN114516964B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169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04036B (zh) * | 2023-09-20 | 2024-08-06 | 奥盖尼克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八氟-[1,1'-联苯]-4,4'-二胺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2168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改性方法 |
CN105348303A (zh) * | 2015-11-13 | 2016-02-24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卟啉二维共价有机框架共轭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8192106A (zh) * | 2017-12-29 | 2018-06-22 | 南开大学 | 一种含f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CN109119617A (zh) * | 2018-08-30 | 2019-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器件 |
CN109524652A (zh) * | 2018-11-16 | 2019-03-26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石墨烯复合有机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在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CN110862551A (zh) * | 2019-12-06 | 2020-03-06 | 吉林大学 | 孔道含氟基团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小分子烷烃吸附中的应用 |
-
2020
- 2020-11-19 CN CN202011307787.8A patent/CN1145169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12168A (zh) * | 2005-01-26 | 2006-08-02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改性方法 |
CN105348303A (zh) * | 2015-11-13 | 2016-02-24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卟啉二维共价有机框架共轭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8192106A (zh) * | 2017-12-29 | 2018-06-22 | 南开大学 | 一种含f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CN109119617A (zh) * | 2018-08-30 | 2019-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器件 |
CN109524652A (zh) * | 2018-11-16 | 2019-03-26 | 华南师范大学 |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石墨烯复合有机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在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
CN110862551A (zh) * | 2019-12-06 | 2020-03-06 | 吉林大学 | 孔道含氟基团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小分子烷烃吸附中的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hemically Stable Multilayered Covalent Organic Nanosheets from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via Mechanical Delamination;Suman Chandra等;《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第135卷;第17853-17861页 * |
Suman Chandra等.Chemically Stable Multilayered Covalent Organic Nanosheets from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via Mechanical Delamin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3,第135卷第17853-1786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16964A (zh) | 2022-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i et al. | Nitrogen, phosphorus co-doped carbon cloth as self-standing electrode for lithium-iodine batteries | |
Tang et al. | An aqueous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of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based on a nanocomposite of MoO 3 coated with PPy and LiMn 2 O 4 | |
Li et al. | A dual coaxial nanocable sulfur composite for high-r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 |
CN108565464B (zh) | 一种载硫mof@导电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Huang et al. | Calix [6] quinone as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 |
CN104176721A (zh) | 一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2002033249A (ja) |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活性炭 | |
Li et al. | A new metallic composite cathode originated from hyperbranched polymer coated MOF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 |
Pan et al. | High-performanc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core/shell cobalt oxide/carbon nanowire arrays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 |
Ali et al. | Photo cured 3D porous silica-carbon (SiO2–C) membrane as anode material for high performance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ies | |
Song et al. | 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 oxide with naphthalenediimide diamine for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 |
Ruan et al. | Ultrafine red P nanoconfined between expanded graphene sheet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 |
Li et al. | The comparison of carbon conductive additives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FePO4 cathode | |
Liao et al. | An exquisite electrode material using aramid nanofibers with enhanced discharge capacity and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polysulfides | |
CN111848892A (zh) | 碳纳米管负载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4613613A (zh) | 聚多巴胺/石墨烯复合材料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 |
Li et al. | Distinctive slit-shaped porous carbon encapsulating phosphorus a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batteries | |
Zhang et al. | Shaddock wadding created activated carbon as high sulfur content encapsulator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 |
Sahu et al. | Tamarind seed skin-derived fiber-like carbon nanostructures as novel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 |
Li et al. | Chitosan-derived graphitic carbon@ Fe 3 C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 |
CN114516964B (zh) | 一种含八氟联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382759B (zh) |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包覆硅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 |
Hu et al. | Lithium-ion modified cellulose as a water-soluble binder for Li-O2 battery | |
CN107845798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办法 | |
CN113321199B (zh) | 聚苯并恶嗪-共甲酚基聚合物衍生的硬碳微球、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