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6688A -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6688A
CN114506688A CN202210135784.3A CN202210135784A CN114506688A CN 114506688 A CN114506688 A CN 114506688A CN 202210135784 A CN202210135784 A CN 202210135784A CN 114506688 A CN114506688 A CN 114506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edplate
belt wheel
lithium battery
gear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57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伟宏
卞海波
张明德
程增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a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a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a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a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57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66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6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66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9/026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with a stepwise upward movement of the sta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包括台板、设于台板上的旋转模块以及穿插设置在台板中并与旋转模块相互配合的升降模块,旋转模块包括分别固定在台板顶部和底部的变速箱和第一电机、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一电机转动轴和变速箱输入轴上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穿插设置在台板中并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的第一同步带、以及横向固定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托盘;本发明实现了锂电池绝缘片的自动上料,无需借助人工手动完成,进而使得锂电池生产装配线能持续加工并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以从根本上提高了锂电池生产装配线的工作效率,而且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均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绝缘片是安装在锂电池中以使电路保持断路状态的薄片,随着自动化加工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目前的锂电池生产装配线大都趋向于自动化,但是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却借助人工手动完成,导致生产装配线长时间的处于停工待料状态且时长不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为了配合生产装配线的不间断运行,操作人员也必须长时间的守候在生产装配线上,劳动强度较大,若采用多人轮岗,又会导致人工成本较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从根本上提高了锂电池生产装配线的工作效率,而且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均较低的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板、设于台板上的旋转模块以及穿插设置在台板中并与旋转模块相互配合的升降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分别固定在台板顶部和底部的变速箱和第一电机、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一电机转动轴和变速箱输入轴上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穿插设置在台板中并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的第一同步带、以及横向固定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托盘,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以及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均横向设置并位于同侧,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托盘的顶部还固定有多个可拆卸并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的料仓;所述料仓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板、四个固定在底板顶部并两两对称设置的挡板、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底板顶部并位于四个挡板之间的垫块;所述底板中开设有第一腔孔,所述第一腔孔设于垫块的正下方;所述底板中至少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对应地,所述托盘的顶部还固定有相同数量的第一定位销,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销均活动插入在对应的每个第一定位孔中;所述托盘中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的第二腔孔,所述第二腔孔的数量与料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二腔孔均设于对应的一个料仓中的底板中的第一腔孔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模块包括竖直穿插固定在台板的立架、固定在立架底部一侧的第二电机、竖直并可转动的固定在立架上的螺杆、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二电机转动轴和螺杆下端的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套设在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上的第二同步带、套设螺接在螺杆上的升降座、以及固定在升降座上并穿插设置在台板中的顶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顶杆的上端还固定有与第一腔孔和第二腔孔均相互配合的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还至少固定有两个第二定位销,对应地,所述垫块中开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定位孔,每个所述第二定位销均活动插入在同个料仓中的垫块中的对应的每个第二定位孔中。
优选地,所述立架的一侧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导轨,每个所述导轨上还均套设有若干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均固定在升降座上。
优选地,所述台板的顶部还固定有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上还均固定有一个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上还均固定有一个感应器,两个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分别对称设于任意一个料仓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的任意一端还同心固定有弧形感应环,对应地,所述变速箱的外壁上还固定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弧形感应环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升降座的一侧还固定有感应片,对应地,所述立架的一侧还固定有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三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与感应片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实现了锂电池绝缘片的自动上料,无需借助人工手动完成,进而使得锂电池生产装配线能持续加工并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以从根本上提高了锂电池生产装配线的工作效率,而且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右前侧局部分解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升降模块和料仓的右后侧局部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前侧局部分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包括台板1、设于台板1上的旋转模块2以及穿插设置在台板1中并与旋转模块2相互配合的升降模块3,旋转模块2包括分别固定在台板1顶部和底部的变速箱21和第一电机22、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一电机22转动轴和变速箱21输入轴上的第一带轮23和第二带轮24、穿插设置在台板1中并套设在第一带轮23和第二带轮24上的第一同步带25、以及横向固定在变速箱21输出轴上的托盘26,第一电机22的转动轴以及变速箱21的输入轴均横向设置并位于同侧,变速箱2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托盘26的顶部还固定有多个可拆卸并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的料仓4;料仓4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板41、四个固定在底板41顶部并两两对称设置的挡板42、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底板41顶部并位于四个挡板42之间的垫块43;底板41中开设有第一腔孔411,第一腔孔411设于垫块43的正下方;底板41中至少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412,对应地,托盘26的顶部还固定有相同数量的第一定位销27,每个第一定位销27均活动插入在对应的每个第一定位孔412中;托盘26中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的第二腔孔261,第二腔孔261的数量与料仓4的数量相同,每个第二腔孔261均设于对应的一个料仓4中的底板41中的第一腔孔411的正下方;升降模块3包括竖直穿插固定在台板1的立架31、固定在立架31底部一侧的第二电机32、竖直并可转动的固定在立架31上的螺杆33、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二电机32转动轴和螺杆33下端的第三带轮34和第四带轮35、套设在第三带轮34和第四带轮35上的第二同步带36、套设螺接在螺杆33上的升降座37、以及固定在升降座37上并穿插设置在台板1中的顶杆310;第二电机32的转动轴竖直向下设置,顶杆310的上端还固定有与第一腔孔411和第二腔孔261均相互配合的顶块311,顶块311的顶部还至少固定有两个第二定位销312,对应地,垫块43中开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定位孔431,每个第二定位销312均活动插入在同个料仓4中的垫块43中的对应的每个第二定位孔431中。
立架31的一侧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导轨39,每个导轨39上还均套设有若干个滑块38,每个滑块38均固定在升降座37上。
台板1的顶部还固定有两个立柱5,两个立柱5上还均固定有一个连接片6,两个连接片6上还均固定有一个感应器7,两个感应器7的感应端分别对称设于任意一个料仓4的两侧。
变速箱21的输入轴的任意一端还同心固定有弧形感应环28,对应地,变速箱21的外壁上还固定有第一位置传感器29,第一位置传感器29的感应端与弧形感应环28相互配合。
升降座37的一侧还固定有感应片313,对应地,立架31的一侧还固定有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314,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314均与感应片313相互配合。
使用方法:
(1)向上提起一个料仓4以使该料仓4中的底板41中的每个第一定位孔412均脱离每个第一定位销27,然后将多个堆叠好的锂电池绝缘片放入到料仓4中的垫块43顶部并位于四个挡板42之间,最后再将装有锂电池绝缘片的料仓4装回到托盘26上;接着,按照相同方法将其余几个料仓4均装入多个锂电池绝缘片。
(2)启动第一电机22以使其转动轴旋转,进而借助第一带轮23、第一同步带25和第二带轮24带动变速箱21的输入轴转动,从而借助变速箱21的输出轴带动托盘26转动,当弧形感应环28的缺口转动到第一位置传感器29的感应端处时,转动停止,其中一个料仓4正好转动到机械手的抓取工位上。
(3)启动第二电机32以使其转动轴旋转,进而借助第三带轮34、第二同步带36和第四带轮35带动螺杆33在升降座37中转动,从而依据螺纹连接的原理带动升降座37向上移动,进而借助顶杆310带动顶块311向上依次穿过第二腔孔261和第一腔孔411,直到感应片313随升降座37移动到中间的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314的感应端位置处,此时的顶块311上的每个第二定位销312均插入在上述料仓4中的垫块43中的对应的每个第二定位孔431中。
(4)继续驱动第二电机32的转动轴旋转以借助垫块43向上托起多个锂电池绝缘片,当最上方的一个锂电池绝缘片上升到两个感应器7之间时,第二电机32暂时停止,外部机械手将最上方的一个锂电池绝缘片夹住并取走,接着,再次启动第二电机32以按照同理继续抬升剩余的多个锂电池绝缘片,以此形成一个循环,直到锂电池绝缘片均被取走,最后,驱动第二电机32的转动轴反向旋转以带动顶块311下降,直到垫块43重新搁置在底板41顶部,继续驱动第二电机32的转动轴反向旋转以使顶块311上的每个第二定位销312均离开上述料仓4中的垫块43中的对应的每个第二定位孔431,直到顶块311依次穿过第一腔孔411和第二腔孔261并位于托盘26的下方。
(5)再次启动第一电机22以按照同理带动托盘26继续转动,当弧形感应环28的缺口再次转动到第一位置传感器29的感应端处时,托盘26转动停止,另一个相邻并装有锂电池绝缘片的料仓4正好转动到机械手的抓取工位上,之后就可按照相同方法抬升锂电池绝缘片以完成上料。
(6)最下方的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314与感应片313相互配合决定了升降座37下降的极限位置;最上方的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314与感应片313相互配合决定了升降座37上升的极限位置;中间的一个第二位置传感器314与感应片313相互配合决定了升降座37抬升起始位置。
本发明实现了锂电池绝缘片的自动上料,无需借助人工手动完成,进而使得锂电池生产装配线能持续加工并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以从根本上提高了锂电池生产装配线的工作效率,而且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均较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5)

1.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板、设于台板上的旋转模块以及穿插设置在台板中并与旋转模块相互配合的升降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分别固定在台板顶部和底部的变速箱和第一电机、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一电机转动轴和变速箱输入轴上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穿插设置在台板中并套设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的第一同步带、以及横向固定在变速箱输出轴上的托盘,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以及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均横向设置并位于同侧,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托盘的顶部还固定有多个可拆卸并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的料仓;所述料仓包括横向设置的底板、四个固定在底板顶部并两两对称设置的挡板、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底板顶部并位于四个挡板之间的垫块;所述底板中开设有第一腔孔,所述第一腔孔设于垫块的正下方;所述底板中至少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对应地,所述托盘的顶部还固定有相同数量的第一定位销,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销均活动插入在对应的每个第一定位孔中;所述托盘中开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均匀设置的第二腔孔,所述第二腔孔的数量与料仓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第二腔孔均设于对应的一个料仓中的底板中的第一腔孔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模块包括竖直穿插固定在台板的立架、固定在立架底部一侧的第二电机、竖直并可转动的固定在立架上的螺杆、分别套设固定在第二电机转动轴和螺杆下端的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套设在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上的第二同步带、套设螺接在螺杆上的升降座、以及固定在升降座上并穿插设置在台板中的顶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下设置,所述顶杆的上端还固定有与第一腔孔和第二腔孔均相互配合的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还至少固定有两个第二定位销,对应地,所述垫块中开设有相同数量的第二定位孔,每个所述第二定位销均活动插入在同个料仓中的垫块中的对应的每个第二定位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的一侧还固定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导轨,每个所述导轨上还均套设有若干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均固定在升降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的顶部还固定有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上还均固定有一个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上还均固定有一个感应器,两个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分别对称设于任意一个料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的任意一端还同心固定有弧形感应环,对应地,所述变速箱的外壁上还固定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的感应端与弧形感应环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的一侧还固定有感应片,对应地,所述立架的一侧还固定有三个第二位置传感器,三个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与感应片相互配合。
CN202210135784.3A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Withdrawn CN1145066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5784.3A CN114506688A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5784.3A CN114506688A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6688A true CN114506688A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52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5784.3A Withdrawn CN114506688A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66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6074A (zh) * 2022-09-16 2022-10-18 江苏精益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取代人工紧箍钢卷的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6074A (zh) * 2022-09-16 2022-10-18 江苏精益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取代人工紧箍钢卷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14742U (zh) 一种锂电池pack线分选段上壳上料机
CN108787501B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的分选设备
CN103972590A (zh) 卷绕机的自动收料和装盘装置
CN111063927A (zh) 一种可变距电池模组自动装配系统
CN114506688A (zh) 一种锂电池绝缘片的上料机构
CN114919796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生产装配线的自动码垛机
CN110654884A (zh) 电池模组堆叠旋转装置
CN112213067A (zh) 一种对锂电池挤压碰撞性能进行检测的装置
CN106629089B (zh) 一种码垛系统及码垛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10439894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铸焊用全自动供给装置
CN110745567A (zh) 一种堆垛装置
CN114346204B (zh) 一种轮毂散热设备
CN206335236U (zh) 一种壳体与螺柱的全自动焊接生产线
CN211868716U (zh) 热压设备
CN210359896U (zh) 一种管式电池翻转焊接设备及焊接入壳一体化装置
CN215248190U (zh) 新能源电池极柱埋入整列机的上料机构
CN117293432B (zh) 一种锂电池化成分容智能自动化生产线
CN212291880U (zh) 齿轮齿条旋转式上下料装置
CN211629227U (zh) 一种可变距电池模组自动装配系统
CN212711736U (zh) 一种拆垛翻料机
CN220127433U (zh) 一种适于生产钣金件的冲床用辅助装置
CN213184391U (zh) 新能源锂电芯与固定架装配设备
CN209493057U (zh) 固态电容含浸多载架同时抓取机构
CN220222701U (zh) 一种电芯自动堆叠机构
CN220975842U (zh) 一种物料运输用中转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