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6191B -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6191B
CN114506191B CN202210093942.3A CN202210093942A CN114506191B CN 114506191 B CN114506191 B CN 114506191B CN 202210093942 A CN202210093942 A CN 202210093942A CN 114506191 B CN114506191 B CN 114506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irculation mode
intelligent
internal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39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6191A (zh
Inventor
林锦浩
郝义国
张江龙
赵春平
史冬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rove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rove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rove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39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6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6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6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6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6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by detection of the vehicle occupants' presence; by detection of conditions relating to the body of occupants, e.g. using radiant heat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64Ventilators and damper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车辆上下电信号,进而获取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以及人员信息,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此时车辆智能匹配通风框、鼓风机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实现对整车驾驶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主动控制,以满足驾驶室短时快速换气,达到气密NVH舒适性的目的。智能交替循环模式下,车辆换气时四门内外压差越小,则通过四门换气的不可控漏气量占比越小,即新鲜空气气流短路的比例越小,而且通过通风框主动式换气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高,则换气效率高。有效保证了车内快速充分换气,车内空气新鲜,达到车内NVH舒适性目的。

Description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车通风框一般采用被动式,通过车内静压变化,与车外气压形成压差,依靠压差来自动控制通风框上胶皮开闭。整车正常关闭车门时,由于被动式通风框上述特性(开启的滞后性)的原因,其他门窗密闭的情况下会产生高于1000Pa的瞬间车内气压,对人耳造成压迫感,严重时可引发耳鸣,使司乘人员产生不适。由此需要整车能在关门前提前打开通风框协助泄压,在车内压力恢复常态后(几秒后),关闭通风框,保证整车正常行车时的静谧性。同时,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出于对新鲜空气的需求,都需要打开通风框进行换气,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及时排出车外,但是同时又要对换气时引起的漏热进行控制,故需要对通风框换气时长进行精确控制,但被动式通风框却无法做到这样的主动精确的控制,易因通风框换气不足造成司乘人员困乏,或高速行驶时长时间外循环通风换气,过度换气造成车内噪音困恼及车内冷热量损失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匹配主动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实现对整车驾驶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主动控制,以满足驾驶室短时快速换气,达到舒适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获取车辆上下电信号;
当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时,执行步骤:
步骤S2,获取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以及人员信息;
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3,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其中,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31,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S32,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内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3,车辆继续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持续运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4,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外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5,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S36,车辆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持续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重复执行步骤S31至步骤S36,直至获取的信号为下电信号,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为止。
进一步的,步骤S32之前还包括步骤:
S31a,判断所述目标通风量是否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
当所述目标通风量是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时,执行步骤S32:
当所述目标通风量是不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时,执行步骤S31。
进一步的,当所述目标通风量是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
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时,所述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满足以下条件:
(1)
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内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进一步的,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
满足以下条件:
(2)
其中,为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后时间/>内的平均车速,单位为km/h,/>和/>的单位相同,且/>;/>为当前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其取值范围为自然数;/>、/>、/>为参数,根据整车情况标定整车情况标定。
进一步的,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有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4,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无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5,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使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6,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使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当获取的信号为下电信号时,执行步骤:
步骤S7,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所述目标通风量满足以下条件:
(3)
其中,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所述人员信息的人员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
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满足以下条件:
(4)
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外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进一步的,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满足以下条件:
(5)
其中,为车辆切换至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前的某段时间的平均车速,单位为km/h,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的单位相同,且/>;/>为车辆由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切换至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其取值范围为自然数;/>、/>、/>为参数,根据整车情况标定。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4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341,获取车辆运行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至内循环持续时间时所对应的鼓风机的风量档位;
S342,基于公式(5)获取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
S343,判断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是否大于至设定值;
当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大于至设定值时,则将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代入公式(5)获取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当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不大于至设定值时,执行步骤:
S344,依次提高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并获取每次调高后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直至其大于至设定值,并以此刻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代入公式(5)获取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配置为实现上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车辆上下电信号,进一步获取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以及人员信息,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此时车辆智能匹配通风框、鼓风机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实现对整车驾驶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主动控制,以满足驾驶室短时快速换气,达到气密NVH舒适性的目的。智能交替循环模式下,车辆换气时四门内外压差越小,则通过四门换气的不可控漏气量占比越小,即新鲜空气气流短路的比例越小,而且通过通风框主动式换气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高,则换气效率高。这样既保证车内空气快速充分换气,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车内NVH舒适性,同时保证车内空气新鲜健康,可保护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适用于本发明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一种车辆的通风换气时新风进口及通风框出风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车辆上下电信号;
当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时,执行步骤:
步骤S2,获取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以及人员信息;
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3,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其中,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S31,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S32,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内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3,车辆继续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持续运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4,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外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5,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S36,车辆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持续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重复执行步骤S31至步骤S36,直至获取的信号为下电信号,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窗处于关闭状态但车内无人为止。
通过获取车辆上下电信号,进一步获取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以及人员信息,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此时车辆智能匹配通风框、鼓风机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实现对整车驾驶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主动控制,以满足驾驶室短时快速换气,达到气密NVH舒适性的目的。智能交替循环模式下,车辆换气时四门内外压差越小,则通过四门换气的不可控漏气量占比越小,即新鲜空气气流短路的比例越小,而且通过通风框主动式换气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高,则换气效率高。这样既保证行车过程中车内空气快速充分换气,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车内NVH舒适性,同时保证车内空气新鲜健康,可保护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选为空气调节控制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获取车辆上电信号或下电信号时,对应的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也会上电或下电,此时,可根据空气调节控制器控制车辆的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工作。
根据上述步骤的描述,当获取车辆上电信号时,获取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以及人员信息,若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控制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本实施例的智能交替循环模式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1,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S32,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内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3,车辆继续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持续运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4,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外循环持续时间;
步骤S35,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S36,车辆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持续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重复执行S31至步骤S36,直至获取的信号为下电信号,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为止。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S32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a,判断所述目标通风量是否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
当所述目标通风量是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时,执行步骤S32:
当所述目标通风量是不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时,执行步骤S31,并优选重新对下文中的开始计时。
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换气工况,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内循环持续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车内空间体积的取值范围为满员时车辆的空间体积≤/>≤车辆为空车时的空间体积,此时/>为设定值。当然,还可是根据实际人员数量,/>,其中/>为车辆为空车时的空间体积;/>为当前人员体积所占空间,此时/>为动态值。具体/>为设定值还是动态值,可根据实际应用根据车辆配置进行限定,如舒适度较低的车采用设定值,而舒适度较高的车采用动态值;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所有的车均为设定值或动态值,这里不再赘述。当/>为动态值时,优选的,在步骤S2且步骤S32之前,还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其中/>,所述车内空间体积/>满足以下条件:
式中,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车辆为空车时的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当前人员体积所占空间,单位为m3;/>为标准人体体积,可根据标准来或根据经验人为设定,单位为m3;/>为所述人员信息的人员数量。
由空气调节控制器中预存的车内空间体积可知,车内新鲜空气可供使用的时间=/>//>。计算/>时间内,整车的平均车速/>,根据空气内循环模式下车速和鼓风机风量与新风量的关联式计算出平均新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的取值可按照公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获取,此时/>中的n为步骤S2中的人员信息中的人员数量(即实际人数),为动态值;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取值/>≤/>//>下的某一定值,此时/>得到的数值是基于公式中的n为车辆满员时得到的,则此时的/>为设定值。
即得到:
式中,为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后时间/>内的平均车速,单位为km/h,/>和/>的单位相同,且/>;/>为当前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其取值范围为自然数(具体以实际车辆档位为准);/>、/>、/>为参数,根据整车情况标定。
则迭代后结果重新计算实际时间,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内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如图1所示,根据实际车况需求,为了更好实现车内NVH舒适性的目的,本发明的还给出了如下车况情形下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有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4,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无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5,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使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时,执行步骤:
步骤S6,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使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当获取的信号为下电信号时,执行步骤:
步骤S7,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以上车况对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的控制,均保证了当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之前,车辆目标通风量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所述人员信息的人员数量。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满足应下条件:,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在上述模型下,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应下条件:,其中,/>为车辆切换至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前的某段时间/>的平均车速,单位为km/h,/>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的单位相同,且;/>为车辆由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切换至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其取值范围为自然数(具体以车辆档位为准);/>、/>为参数,根据整车情况标定。
需要说明的是,同的设定原理一样,/>可为设定值或动态值,优选地,当/>为动态值时,其满足以下条件:/>=/>-/>;当然,/>为设定值时,取值/>≤/>//>下的某一定值,此时/>得到的数值是基于公式/>中的n为车辆满员时得到的,则此时的/>为设定值。值得说明的是,/>也可根据比例关系与/>进行关联,如/>,其中,/>取值范围为/>。/>也可根据其他函数关系与/>进行关联,如/>,其中,/>取值范围为/>,且/>为正整数。综上可知,/>取值方式较多,因此,/>对应的取值方式较多。综上,根据/>和/>的设定原理可知,/>、/>的取值可理解为车速平均值或车速瞬时值。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智能交替循环模式在由内循环模式进入外循环模式时需对外循环持续时间进行计算,由于此过程较短,可忽略不计,因此,内外循环模式的持续时间可为连续值,即步骤S34和步骤S35可视为同步进行;当然,也可为间断值,内外循环切换过程的耗时不计入/>和/>,具体计时模式以实际设定为准;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步骤S34可在步骤S35之后执行,综上可知,步骤S34和步骤S35的先后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样的,步骤S32和步骤S33的先后顺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除非其有明确的先后顺序限定;以上原理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其他步骤。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中步骤S34具体包括步骤:
S341,获取车辆运行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至内循环持续时间时所对应的鼓风机的风量档位;
S342,基于获取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
S343,判断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是否大于至设定值;
当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大于至设定值时,则将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代入公式获取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当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不大于至设定值时,执行步骤:
S344,依次提高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并获取每次调高后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直至其大于至设定值,并以此刻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代入/>获取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鼓风机的档位的调节还可受人为输入信号或机器输入信号被调节,当本发明的调节鼓风机的优先级低于其他控制方法时,则鼓风机为变值,基于此种情况,为了提高本发明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模型更加贴近实车运行工况,在切换至外循环模式之前,对鼓风机进行再次取值,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自协调性和智能化。大于/>至设定值中的设定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并不唯一,不同车型设定值也可不同。由于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是基于其对应的/>获得的,因此,车辆处于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除了保持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以外,鼓风机的档位也应为外循环持续时间/>对应的/>所对应鼓风机的档位。在实际应用中,外循环持续时间/>对应的/>大于/>至设定值中的设定值为正数即可,优选为大于30 m³/h。实际应用中,根据公式/>和/>可知,当外循环模式时间短了,则对应的内循环模式的时间就会变长,内循环的噪音舒适性比外循环舒适性高,因此,为了保证噪音舒适性的时长,设定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当然,也可以根据综合舒适性(气味、噪音、温度、气压等)进行设定。若鼓风机的档位在计算/>有调高时,由外循环模式切换至内循环模式时,则将其再次调回至调高前的原档位;若鼓风机的档位在计算/>无需调高时,则鼓风机的档位继续以该档位进入内循环模式。
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下电信号可以获知车辆是处于上电状态还是下电状态;通过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可以获知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通过人员信息可以获取车内是否有人,有几个人、甚至分别位于哪些位置等。上下电信号、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人员信息获取的流程与步骤可以为同步或不同步,先后顺序具体依据实车应用来,本发明并不对每一步骤的先后顺序进行限定,除非其具有明确的先后顺序限定。因此,虽本发明中的智能交替循环模式中的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限定了其先后顺序,是因为在本发明整车为下电状态时,整车处于纯外循环模式,因此整车上电后且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时限定整车先进入内循环模式再进入外循环模式,如此反复,直到其终止。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若在实现本发明同样目的的情况下,内外循环模式的顺序可适应调整,但应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客体。
此外,本发明公开的模型中的公式还可替换成其他公式,由于不同实验条件或环境,得到的模型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实车实况标定出来的公式与通过整车模拟软件得到的公式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如不同车型得到的公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只要是基于本发明逻辑得到的模型及对应的控制方法应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执行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程序,能够实现获取车辆上电信号或下电信号,对应的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也会上电或下电,此时,可根据空气调节控制器控制车辆的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工作。获取上电信号时,检测门窗关闭锁止信号,并通过座椅重量传感器判断车内乘员人数,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有人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无人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可帮助车辆在空晒时驾驶室内保持一定的通风量,降低车内空晒温度。同时可避免人员上车关门时,关门力过大对人产生压耳感。获取下电信号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可保证整车空晒时,依靠车内外冷热空气由于温差自然形成的流动,使车内温度较一般汽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执行程序,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处理器执行程序,能够实现获取车辆上电信号或下电信号,对应的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也会上电或下电,此时,可根据空气调节控制器控制车辆的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工作。获取上电信号时,检测门窗关闭锁止信号,并通过座椅重量传感器(当然,人员信息还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等其他方式获取)判断车内乘员人数,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有人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无人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可帮助车辆在空晒时驾驶室内保持一定的通风量,降低车内空晒温度。同时可避免人员上车关门时,关门力过大对人产生压耳感。获取下电信号时,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可保证整车空晒时,依靠车内外冷热空气由于温差自然形成的流动,使车内温度较一般汽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换气控制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换气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适用于本发明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一种车辆的通风换气时新风进口及通风框出风口示意图。
以一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为例来详细说明智能换气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1,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终端设备获取车辆上电信号;
执行步骤S2,终端设备执行检查检测车门窗关闭锁止信号,并通过座椅重量传感器判断车内乘员人数;
终端设备的处理结果为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
执行步骤S3,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
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运行按以下步骤执行:
步骤S31,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S32,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内循环持续时间;
此时,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下车速(单位km/h)和当前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与新风量/>(单位m³/h)的关联式为:
步骤S33,车辆继续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持续运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
内循环持续时间由模型获得,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内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步骤S34,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外循环持续时间;
外循环模式下车速(单位km/h)和该车由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切换至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与新风量/>(单位m³/h)的关联式为:
式中,为车辆由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切换至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其值为0、1、2、3、4、5、6、7之一,具体根据实际档位确定。/>
终端设备可以从以上信息判断是否执行步骤S35开启空气外循环模式进行换气,如果≥/>,则保持通风框关闭及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状态,如果/></>,/>时间后,将通风框打开并将空调内外循环风门控制到空气外循环模式,进行新鲜空气的补充。
步骤S35,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步骤S36,车辆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持续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外循环持续时间由模型获得;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外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终端设备还可以同时判断当前-/>≥50 m³/h是否满足,如不满足,从低到高提高鼓风机档位,直到/>-/>≥50 m³/h后,维持该鼓风机档位,维持时间/>后,切换回空气内循环模式,通风框关闭状态,并将鼓风机档位切换回原档位。
如果换气时车速和鼓风机风量提供的新风量不足以在10分钟内完成换气,则需要自动加大鼓风机档位,使换气时长小于10分钟。如果未换气时实际新风量已高于需求新风量,则不需要启动换气模式,一直保持空气内循环模式和通风框关闭状态,保证整车气密相关的NVH性能。
整车进行换气时,四门内外压差越小,则通过四门换气的不可控漏气量占比越小,即新鲜空气气流短路的比例越小,而通过后围通风框换气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高,则换气效率高。这样既保证车内空气快速充分换气,也能最大限度保证车内NVH舒适性。整车目标换气量为每人30m³/h,实际换气量与车速,外循环开启时长,及空调鼓风机风量相关。由于整车通风泄压阀一般布置在后部行车负压区,当空调开启外循环后,外循环新风进风口处于车头的行车正压区,驾驶室内空间又有前后行车压差的存在,形成空气流动,实现车内空气的通风置换。同时空调鼓风机开启后,可加大新风进气全压,提高实际换气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获取车辆上下电信号;
当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时,执行步骤:
S2,获取车辆门窗关闭锁止信号以及人员信息;
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有人时,执行步骤:
S3,车辆进入智能交替循环模式;其中,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步骤:
S31,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S32,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内循环持续时间;
所述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
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满足以下条件:
(1)
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内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S33,车辆继续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持续运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
S34,基于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获取外循环持续时间;
所述目标通风量、车内空间体积和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
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的模型满足以下条件:
(4)
其中,为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外循环持续时间,单位为h;/>为所述车内空间体积,单位为m3;/>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单位为m3/h;
S35,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
S36,车辆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持续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重复执行S31至步骤S36,直至获取的信号为下电信号,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或获取的信号为上电信号但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2之前还包括步骤:
S31a,判断所述目标通风量是否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
当所述目标通风量是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时,执行步骤S32;
当所述目标通风量是不大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时,执行步骤S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满足以下条件:
(2)
其中,为车辆进入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后时间/>内的平均车速,单位为km/h,/>和/>的单位相同,且/>;/>为当前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其取值范围为自然数;、/>、/>为参数,根据整车情况标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有人时,执行步骤:
S4,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当车辆门窗处于开启状态且车内无人时,执行步骤:
S5,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使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当车辆门窗处于关闭状态且车内无人时,执行步骤:
S6,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使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当获取的信号为下电信号时,执行步骤:
S7,车辆进入纯外循环模式,通风框和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均处于开启状态;或,
所述目标通风量满足以下条件:
(3)
其中,为所述目标通风量,单位为m3/h;/>为所述人员信息的人员数量。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满足以下条件:
(5)
其中,为车辆切换至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前的某段时间/>的平均车速,单位为km/h,/>和所述内循环持续时间/>的单位相同,且/>;/>为车辆由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切换至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其取值范围为自然数;/>、/>、/>为参数,根据整车情况标定。
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4具体包括步骤:
S341,获取车辆运行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内循环模式至内循环持续时间时所对应的鼓风机的风量档位;
S342,基于公式(5)获取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
S343,判断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是否大于至设定值;
当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大于至设定值时,则将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代入公式(5)获取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当该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对应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不大于至设定值时,执行步骤:
S344,依次提高鼓风机的风量档位并获取每次调高后的所述车辆处于所述智能交替循环模式的外循环模式时的新风量,直至其大于至设定值,并以此刻鼓风机的风量档位代入公式(5)获取所述外循环持续时间。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执行程序,所述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93942.3A 2022-01-26 2022-01-26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506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3942.3A CN114506191B (zh) 2022-01-26 2022-01-26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3942.3A CN114506191B (zh) 2022-01-26 2022-01-26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6191A CN114506191A (zh) 2022-05-17
CN114506191B true CN114506191B (zh) 2023-08-08

Family

ID=8155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3942.3A Active CN114506191B (zh) 2022-01-26 2022-01-26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619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4937A (zh) * 2016-07-07 2016-08-31 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汽车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116184A (zh) * 2016-11-29 2018-06-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JP2019188972A (ja) * 2018-04-24 2019-10-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816205A (zh) * 2019-10-08 2020-02-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智能通风功能控制方法
WO2020078436A1 (zh) * 2018-10-15 2020-04-23 3M创新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滤网的使用寿命检测方法和设备、存储介质
CN111572412A (zh) * 2020-04-16 2020-08-25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低温启动能量需求获取系统及方法
WO2021179913A1 (zh) * 2020-03-10 2021-09-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N113771585A (zh) * 2021-08-25 2021-12-10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提高空调舒适性的方法、空调控制器、空调系统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4937A (zh) * 2016-07-07 2016-08-31 南京协众汽车空调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型汽车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116184A (zh) * 2016-11-29 2018-06-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JP2019188972A (ja) * 2018-04-24 2019-10-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0078436A1 (zh) * 2018-10-15 2020-04-23 3M创新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滤网的使用寿命检测方法和设备、存储介质
CN110816205A (zh) * 2019-10-08 2020-02-2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智能通风功能控制方法
WO2021179913A1 (zh) * 2020-03-10 2021-09-1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空调系统的操作方法
CN111572412A (zh) * 2020-04-16 2020-08-25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低温启动能量需求获取系统及方法
CN113771585A (zh) * 2021-08-25 2021-12-10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提高空调舒适性的方法、空调控制器、空调系统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6191A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1019B (zh) 换新风控制方法
US5755378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 automotive HVAC system to prevent formation of cabin thermal stratification
CN110500723A (zh) 空调器的新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023955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WO2019242275A1 (zh) 用于空气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128946A (zh) 电梯轿厢的环境调节方法以及电梯空调器
WO2010066076A1 (zh) 基于平均热感觉指数的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506338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CN109458692A (zh) 一种控制智能电器的方法及智能电器
CN111561764A (zh)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06191B (zh) 氢能汽车的智能换气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196484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818213B (zh) 用于调节车载空调动力电池的温度的方法
CN108237866A (zh) 一种车辆的空调通风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车辆
CN110816210B (zh)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017892B (zh) 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203713476U (zh) 一种车内换气装置
JP2002039596A (ja) 空調制御装置
CN114688699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3819592A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4590095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3548073A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空调送风系统及方法
CN112706576A (zh) 车辆的空气调节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17146388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2015094541A (ja) 環境制御装置および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000 Building 1, No. 99, Weilai Thir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Building 1, No. 99, Weilai Thir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LUOGEFU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Intelligent ventilation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for hydrogen powered vehic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808

Pledgee: Jinan Luneng Kaiyuan Group Co.,Ltd.

Pledgor: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