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1764A -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1764A
CN111561764A CN201910112950.6A CN201910112950A CN111561764A CN 111561764 A CN111561764 A CN 111561764A CN 201910112950 A CN201910112950 A CN 201910112950A CN 111561764 A CN111561764 A CN 111561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fresh air
indoor
air system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29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永伟
孙强
潘玉琪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29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17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1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1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20Feedback from u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空气质量调节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目标CO2浓度;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本发明实施例中综合多种参数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综合室内活动空间人数对室内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提高了新风系统对室内环境参数调节的精确度,同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质量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普通空调,为保证其空调效果,要求调节空间必须封闭,以家用空调为例,在空调运行过程中,为保证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效率,主要保持门窗封闭。门窗封闭导致的结果是室内的微尘、烟雾、细菌、病毒、废气不断增加,氧气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近年来,随着“空调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开始要求大家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间里,而且要通过开窗通新风或者是通过室内排风形成负压由门、窗缝隙渗漏的方式给房间补新风,改善室内的环境。
目前,市场上出现多种新风系统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人体舒适感。现有对新风系统放入自控部分设计较差,风机不能根据室内外参数及时调整新风处理状态,使得进入房间的新风难以很好的满足人员使用的要求,舒适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目标CO2浓度;
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室内图像信息;
解析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指令;
解析所述用户设定指令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室内红外传感器数据;
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数据确定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新风系统运行设定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时,再次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获取到门状态的转变时,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根据所述浓度差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或者,根据所述浓度差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一风速运行;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二风速运行;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浓度值。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根据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越大,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越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
降低所述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所述新风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综合参数获取单元、目标CO2浓度确定单元和控制策略确定单元;
所述综合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
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目标CO2浓度;
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图像获取单元和图像解析单元;
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综合参数获取单元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之前,获取室内图像信息;
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指令获取单元和指令解析单元;
所述指令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综合参数获取单元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之前,获取用户设定指令;
所述指令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用户设定指令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红外线数据获取单元和红外线数据解析单元;
所述红外线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综合参数获取单元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之前,获取室内红外传感器数据;
所述红外线数据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数据确定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综合参数获取单元,还用于当新风系统运行设定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时,再次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状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门状态的变化;
所述综合参数获取单元,还用于当获取到门状态的转变时,再次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包括:第一浓度差确定单元、目标参数确定单元和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
所述第一浓度差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所述目标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浓度差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所述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或者,所述目标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浓度差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所述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包括:第二浓度差确定单元和第二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
所述第二浓度差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所述第二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一风速运行;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二风速运行;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浓度值。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根据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越大,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越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降低所述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所述新风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任一前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前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综合多种参数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综合室内活动空间人数对室内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提高了新风系统对室内环境参数调节的精确度,同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如图1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101,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
其中,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新风系统的设置方式不同。
可选的,新风机系统单独设置,便于对新风机系统进行单独控制,提高对新风机系统调节的精确度。
可选的,新风机系统装载在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设备上,降低新风机系统的制作成本,简化家用电器的结构,降低多个家用电器占用的家庭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系统单独设置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系统装载在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设备上,与所述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共用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系统包括通信模块,新风机系统通过通信模块与具有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的一个或其他家用电器连接,以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获取当前活动人数的方式不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
获取室内图像信息;
解析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其中,室内图像由摄像装置获取,该摄像装置可单独设置、设置在空调器上、设置在空气净化器设备上或设置在新风机系统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定指令;
解析所述用户设定指令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其中,当前活动人数由用户通过新风机系统的控制面板设置、由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由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置。在用户设置活动人数的数量后,生成用户设定指令。其中,用户设定指令中包含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室内红外传感器数据;
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数据确定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新风系统运行设定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时,再次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间隔设定时间间隔获取当前活动人数,避免人数变化降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获取到门状态的转变时,再次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实时的根据门窗台的改变确定室内活动人数的变化,提高对新风系统调节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其中,门状态的转变可根据实时图像信息确定或根据声音信息等方式确定。
步骤S102,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目标CO2浓度。
在实际的生活中,对密闭空间内CO2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活动人数,人体呼吸需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呼出CO2,本事实例中,为提高对室内CO2浓度调节的精确度,综合考虑当前活动人数对新风系统进行控制。
具体的,当室内当前活动人数数量越多时,所述目标CO2浓度越低,保证室内氧气含量越大,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步骤S103,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中综合多种参数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综合室内活动空间人数对室内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提高了新风系统对室内环境参数调节的精确度,同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其中,对新风系统的控制状态的改变主要处于室内CO2浓度大于目标CO2浓度条件下。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根据所述浓度差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或者,根据所述浓度差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具体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1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ν=a*(Vol2-Vol1)+Δν1 公式1
其中,所述ν为新风系统的风机的目标转速;所述a为目标转速调节系数;所述Vol2为室内CO2浓度;所述Vol1为目标CO2浓度;所述Δν1为目标转速修正值。
具体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2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ν=(b+cN)*(Vol2-Vol1)+Δν2 公式2
其中,所述ν为新风系统的风机的目标转速;所述b和所述c为目标转速调节系数;所述N为当前活动人数;所述Vol2为室内CO2浓度;所述Vol1为目标CO2浓度;所述Δν2为目标转速修正值。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一风速运行;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二风速运行;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浓度值。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根据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越大,所述第一风速和所述第二风速越大。
浓度差与第一风速之间,浓度差与第二风速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预存在新风系统中,或者预存在服务器中,当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时,服务器根据所述浓度差确定与浓度差对应的风速,并将该风速值发送至新风系统,控制新风系统以该风速运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降低所述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所述新风系统。
当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室内环境舒适度满足用户需求。可选的,当CO2浓度小于目标CO2浓度,降低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新风系统。可选的,当室内CO2浓度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降低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新风系统。优选的,当室内CO2浓度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降低新风系统的风速。避免关闭新风系统导致室内CO2浓度快速上升,降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如图2所示,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综合参数获取单元201、目标CO2浓度确定单元202和控制策略确定单元203。
其中,综合参数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
其中,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新风系统的设置方式不同。
可选的,新风机系统单独设置,便于对新风机系统进行单独控制,提高对新风机系统调节的精确度。
可选的,新风机系统装载在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设备上,降低新风机系统的制作成本,简化家用电器的结构,降低多个家用电器占用的家庭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系统单独设置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该综合参数获取单元201包括: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系统装载在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设备上,与所述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共用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该综合参数获取单元201包括: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新风机系统包括通信模块,新风机系统通过通信模块与具有CO2浓度获取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湿度检测单元和人数检测单元的一个或其他家用电器连接,以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可选的,该综合参数获取单元201为通信模块。可选的,该综合参数获取单元201为与通信模块连接的数据获取单元。
目标CO2浓度确定单元202,用于根据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确定目标CO2浓度。
在实际的生活中,对密闭空间内CO2浓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活动人数,人体呼吸需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呼出CO2,本事实例中,为提高对室内CO2浓度调节的精确度,综合考虑当前活动人数对新风系统进行控制。
具体的,当室内当前活动人数数量越多时,所述目标CO2浓度越低,保证室内氧气含量越大,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控制策略确定单元203,用于根据室内CO2浓度和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中综合多种参数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综合室内活动空间人数对室内环境参数进行调节,提高了新风系统对室内环境参数调节的精确度,同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获取当前活动人数的方式不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装置还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图像信息。
图像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其中,室内图像由摄像装置获取,该摄像装置可单独设置、设置在空调器上、设置在空气净化器设备上或设置在新风机系统上。
或者,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设定指令;
指令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用户设定指令确定所述当前活动人数。
其中,当前活动人数由用户通过新风机系统的控制面板设置、由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由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置。在用户设置活动人数的数量后,生成用户设定指令。其中,用户设定指令中包含当前活动人数。
或者;
红外线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红外传感器数据;
红外线数据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数据确定当前活动人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当新风系统运行设定时长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长时,再次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间隔设定时间间隔获取当前活动人数,避免人数变化降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装置还包括:状态确定单元,用于获取到门状态的转变。
当获取到门状态的转变时,再次获取所述当前活动人数。实时的根据门窗台的改变确定室内活动人数的变化,提高对新风系统调节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其中,门状态的转变可根据实时图像信息确定或根据声音信息等方式确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控制策略确定单元203,用于当室内CO2浓度大于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新风系统;当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新风系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策略确定单元203包括:第一浓度差确定单元2031、目标参数确定单元2032和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2033。
第一浓度差确定单元2031,用于当室内CO2浓度大于目标CO2浓度时,确定室内CO2浓度减去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目标参数确定单元2032,用于根据浓度差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2033,用于确定控制新风系统以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或者,目标参数确定单元2032,用于根据浓度差和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2033,用于确定控制新风系统以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具体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1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ν=a*(Vol2-Vol1)+Δν1 公式1
其中,所述ν为新风系统的风机的目标转速;所述a为目标转速调节系数;所述Vol2为室内CO2浓度;所述Vol1为目标CO2浓度;所述Δν1为目标转速修正值。
具体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2确定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ν=(b+cN)*(Vol2-Vol1)+Δν2 公式2
其中,所述ν为新风系统的风机的目标转速;所述b和所述c为目标转速调节系数;所述N为当前活动人数;所述Vol2为室内CO2浓度;所述Vol1为目标CO2浓度;所述Δν2为目标转速修正值。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策略确定单元203包括:第二浓度差确定单元2034和第二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2035。
第二浓度差确定单元2034,用于当室内CO2浓度大于目标CO2浓度时,确定室内CO2浓度减去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第二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2035,用于当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确定控制新风系统以第一风速运行;当浓度差大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确定控制新风系统以第二风速运行。
其中,第二设定浓度值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根据当前活动人数确定;当前活动人数越大,第一风速和第二风速越大。
浓度差与第一风速之间,浓度差与第二风速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预存在新风系统中,或者预存在服务器中,当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时,服务器根据所述浓度差确定与浓度差对应的风速,并将该风速值发送至新风系统,控制新风系统以该风速运行。
在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还包括:
第三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当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目标CO2浓度时,确定降低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新风系统。
当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室内环境舒适度满足用户需求。可选的,当CO2浓度小于目标CO2浓度,降低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新风系统。可选的,当室内CO2浓度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降低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新风系统。优选的,当室内CO2浓度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降低新风系统的风速。避免关闭新风系统导致室内CO2浓度快速上升,降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前文所述的方法。上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带和光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属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目标CO2浓度;
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包括: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根据所述浓度差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或者,根据所述浓度差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一风速运行;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二风速运行;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浓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
降低所述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所述新风系统。
6.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参数获取单元、目标CO2浓度确定单元和控制策略确定单元;
所述综合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CO2浓度、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当前活动人数;
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目标CO2浓度;
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室内CO2浓度和所述目标CO2浓度确定新风系统的控制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根据第二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新风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包括:第一浓度差确定单元、目标参数确定单元和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
所述第一浓度差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所述目标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浓度差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所述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或者,所述目标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浓度差和所述当前活动人数确定所述新风系统的目标运行参数;
所述第一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所述目标运行参数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包括:第二浓度差确定单元和第二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
所述第二浓度差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大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所述室内CO2浓度减去所述目标CO2浓度的浓度差;
所述第二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一设定浓度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一风速运行;
当所述浓度差大于第二设定浓度值时,确定控制所述新风系统以第二风速运行;
其中,所述第二设定浓度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浓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控制策略确定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CO2浓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CO2浓度时,确定降低所述新风系统的风速或关闭所述新风系统。
11.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12.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1910112950.6A 2019-02-13 2019-02-13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561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950.6A CN111561764A (zh) 2019-02-13 2019-02-13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950.6A CN111561764A (zh) 2019-02-13 2019-02-13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1764A true CN111561764A (zh) 2020-08-21

Family

ID=7207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2950.6A Pending CN111561764A (zh) 2019-02-13 2019-02-13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176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5073A (zh) * 2020-12-23 2021-04-16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154658A (zh) * 2021-03-25 2021-07-23 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465141A (zh) * 2021-06-11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43312A (zh) * 2022-02-08 2022-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介质
CN114791141A (zh) * 2021-01-25 2022-07-26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791142A (zh) * 2021-01-25 2022-07-26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4590A (ja) * 1998-03-18 1999-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1346590A (zh) * 2005-12-23 2009-01-1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基于室内人数的通风系统
CN106225147A (zh) * 2016-07-25 2016-1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60087A (zh) * 2017-09-18 2018-0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家居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592335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换新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92285A (zh) * 2018-06-29 2018-09-28 淄博黎明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室内新风除尘系统及除尘方法
CN108917114A (zh) * 2018-08-01 2018-11-30 成都博特曼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新风机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4590A (ja) * 1998-03-18 1999-09-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1346590A (zh) * 2005-12-23 2009-01-1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基于室内人数的通风系统
CN106225147A (zh) * 2016-07-25 2016-1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60087A (zh) * 2017-09-18 2018-01-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家居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592335A (zh) * 2018-04-27 2018-09-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换新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92285A (zh) * 2018-06-29 2018-09-28 淄博黎明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室内新风除尘系统及除尘方法
CN108917114A (zh) * 2018-08-01 2018-11-30 成都博特曼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新风机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学来等: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技术》", 31 October 2016,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杜传梅: "《建筑环境学》", 30 August 2017,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5073A (zh) * 2020-12-23 2021-04-16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管道通风接力送风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4791141A (zh) * 2021-01-25 2022-07-26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791142A (zh) * 2021-01-25 2022-07-26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791142B (zh) * 2021-01-25 2023-12-05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791141B (zh) * 2021-01-25 2024-03-15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154658A (zh) * 2021-03-25 2021-07-23 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465141A (zh) * 2021-06-11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43312A (zh) * 2022-02-08 2022-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1764A (zh) 用于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186657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climate in a building
CN107023943B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CN100385178C (zh) 空调器的睡眠运行模式
CN111059720B (zh) 一种室内物理环境综合控制系统
JP6410187B2 (ja) 空気環境調整システム、制御装置
WO2023035678A1 (zh)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存储介质
CN110500723A (zh) 空调器的新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5540114A (zh) 一种室内环境优化提升暖通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015106B (zh) 一种智慧家居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KR102101024B1 (ko) 미세먼지 저감 빌딩자동제어 시스템
CN107883521A (zh)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新风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74599A (zh)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23337A (zh) 一种风机的净化控制方法
CN112050441A (zh) 新风空调的净化控制方法
CN108151215A (zh) 基于空气检测器的智能窗户
CN110941189A (zh) 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KR102101023B1 (ko) 미세먼지 저감을 통해 내부 공기질을 향상시키는 빌딩자동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819592A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2050443B (zh) 新风空调的净化控制方法
JP2011101201A (ja)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なら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CN112212481A (zh) 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控制环境舒适度的系统及其方法
JP2008121994A (ja) 季節判定方法
CN110864437A (zh) 一种联动湿度调节的家电系统
CN211293655U (zh) 一种联合温度调节的智能家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