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3963B -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3963B
CN114503963B CN202210082998.9A CN202210082998A CN114503963B CN 114503963 B CN114503963 B CN 114503963B CN 202210082998 A CN202210082998 A CN 202210082998A CN 114503963 B CN114503963 B CN 114503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value
data
modul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29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3963A (zh
Inventor
朱乃豪
郑士彬
巫景华
张世龙
张学忠
唐雅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Xinxin Agricultur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o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o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o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29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3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3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3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3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3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1Crawling ins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4Measuring fun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方,步骤为:1:选择工作模式,2:延时T1;3: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转到步骤4,否则转到步骤2;4:设置变量T姿态等于当前时间;5:延时T2;6: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7,否则转到步骤2;7:判断T姿态+T0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5;8:按步骤1选择的工作模式开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工作。装置设置有装置主体和诱集区外罩,装置主体的纵截面呈匚字形,该装置底板和顶部之间通过第一电气安装腔连接,装置底板和装置顶部之间为诱集区空腔;装置主体底板的内表面开设有诱饵放置凹槽。

Description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虫类捕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红火蚁被列为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对人体、农林业、公共安全和地区生态多样性都具有危害。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公共设施、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入侵害虫,属于一种杂食性的土栖蚁类,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红火蚁有趋向电磁波和散发热量地方的习性,尤其在冬季低温时,红火蚁喜欢在路灯、交通信号灯箱、程控交换机箱等内部筑巢,啃食电线胶皮,导致设施破坏、功能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对电力、通讯、交通信号系统等公共设施造成损害。
鉴于此,我国各地政府对红火蚁疫情监测高度重视,在未发现红火蚁之前对辖区内草坪、绿化带、苗木场、公园、废旧物回收站等高危区域进行大范围普查、监测,在发现红火蚁之后及时制定、实施防控或根除方案。
当前有两类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一类是无电气元件的传统诱集装置,一类是电气诱集装置。无电气元件的传统诱集装置,如诱集管、诱集瓶等,操作方式是将诱饵放入诱集装置内,放置在预监测区域,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回诱集装置,分析诱集到的蚂蚁数量,进而评估该区域的蚁害程度。但该类监测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诱集过程中存在蚂蚁逃逸的情况,导致实际诱集的蚂蚁数量不准确,进而影响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二是无法有效记录与评估从放置到回收过程中蚂蚁数量的变化,而过程中蚂蚁数量的变化对蚁害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诱集装置内采集的蚂蚁数量需要人工确定,人工计数或者按容积估算都存在较大误差;四是数据的上传、获取、记录的方式复杂,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存在由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错误。电气诱集类装置,如基于红外线、基于影像识别的诱集装置,实现了诱集到的红火蚁的自动计数。但该类监测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基于红外线计数的诱集装置,存在红火蚁折返、进出导致的计数误差,进而影响蚁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二是基于影像识别的诱集装置,基于4G/5G等蜂窝通信的方式把影像传输至云端进行识别,传输质量与信号强弱直接相关,易出现信号弱导致数据传输缓慢,从而阻塞周期性的数据采集进程,进而导致影像采集失败,致使当前诱集监测活动失败;三是该类装置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放置引诱的诱饵或诱剂操作不方便,同时不利于监测结束后装置上红火蚁的快速、有效清理;四是在红火蚁发生区没有明显蚁巢的,在整个调查区域需每隔10米设置一个诱集器,多个诱集器同时放置以提高监测效率,而该类装置的复杂结构致使装置的体积过大,一次监测需要携带多个诱集器导致监测工作量繁重;五是通过采集的位置、诱饵区影像、识别的数量无法判定监测的实际环境,比如装置不放在地面,或阻止蚂蚁的正常进入,从而产生该位置红火蚁疫情为零的假象,存在舞弊的漏洞。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体积小巧,工作方法模式多样,可自动对红蚁进行计数,数据传输高效的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S1:通过模式切换开关选择工作模式,具体为采集模式、数据传输模式和自动模式;
S2:延时T1
S3: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4,否则转到步骤S2;
S4:设置变量T姿态等于当前时间;
S5:延时T2
S6: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7,否则转到步骤S2;
S7:判断T姿态+T0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8,否则转到步骤S5,其中T0是预设的装置连续静止时长;
S8:按步骤S1选择的工作模式开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工作。
作为优化:所述数据传输模式的具体方法为:
S101: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初始化为0;
S102:判断数据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是否有记录,如果有则转到步骤S103,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S103: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Wifi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4;
S104: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5;
S105: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累加1;
S106:判断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通过灯组提示连接失败,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3后转到步骤S103;
S107: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初始化为0;
S108:从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读取一条记录R1;
S109: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0;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S1010:将记录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写入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
S1011:在存储模块中查找名称为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值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
S1012:判断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是否查找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4;
S1013: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读取一条记录R2,转到步骤S1015;
S1014:从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删除记录R1,转到步骤S108;
S1015:判断记录R2是否读取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7;否则转到步骤S1016;
S1016:从存储模块中删除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转到步骤S1014;
S1017: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S1018: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1017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9;
S1019: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累加1;
S1020:判断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的值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则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4,转到步骤S1017;
S1021:传输工作结束。
作为优化:所述采集模式具体为:
S201:设置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为0;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在数据存储模块中创建以当前时间为名称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向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写入记录R1,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为FR2名称;
S20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203:向补光模块发送补光指令;补光模块打开补光灯,补光延时时长T5
S204:向诱集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
S205: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
S206:诱集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诱集区影像Fi_1,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1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
S207: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诱集影像、光照度、温湿度、诱集区影像Fi_1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208:判断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与T6的和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2013,否则转到步骤S209;
S209:判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否则转到步骤S2010;
S2010:产生随机数;
S2011:判断步骤S2010所产生的随机数是否在约定的采集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12,否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
S201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延时T9后转到步骤S203;
S2013: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2014:采集工作结束。
作为优化:所述自动模式具体为:
S301:设置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当前时间,C环境影像计数器=0,变量V传输标志=true,C传输失败计数器=0,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当前时间;在数据存储模块中创建以当前时间为名称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该名称同时写入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向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写入记录R1,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为FR2名称;
S30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303:发起一次数据采集;
S304:设置变量T采集间隔的值为当前时间;
S305:判断变量V传输标志的值是否为true,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6,否则转到步骤S308;
S306:发起一次数据传输;
S307:判断C传输失败次数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设置V传输标志的值为false,转到步骤S308;否则直接转到步骤S308;
S308:判断变量T采集间隔加上T7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9;否则转到步骤S3010;
S309:判断T采集开始时间加上T6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11;否则转到步骤S303;
S3010:延时T8,转到步骤S308;
S3011: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3012:按传输模式进行工作;
S3013:自动模式工作结束。
作为优化:所述自动模式具体为:
所述步骤S303:发起一次数据采集,具体为;
S3031:向补光模块发送补光指令;
S3032:补光模块打开补光灯,补光延时时长T5
S3033:向诱集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
S3034: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
S3035:诱集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诱集区影像Fi_1,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1命名,保存到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
S3036: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诱集影像、光照度、温湿度、诱集区影像Fi_1文件名称、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3037:判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311;否则转到步骤S3038;
S3038:产生随机数;
S3039:步骤S3038所产生的随机数是否在约定的采集范围内,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310,否则转到步骤S30311;
S30310: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30311:一次数据采集活动结束。
作为优化:所述自动模式具体为:
所述步骤S306:发起一次数据传输,具体为;
S3061:从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里读取一条记录R1;
S3062: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3063;否则转到步骤S3065;
S3063: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S3064: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3063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3066;否则转到步骤S3065;
S3065: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累加1;
S3066:一次数据传输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诱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利于诱饵的放置以及诱集结束后诱饵与红火蚁的快速、便捷的清理,以及有效降低了携带多个装置进行同步监测需求的工作量;2、基于影像识别实现红火蚁识别及诱集数量的自动计数;3、可以基于当前4G/5G数据传输质量,自动切换数据传输模式,当监测到通信信号弱导致数据传输缓慢时,自动暂停数据传输线程,从而规避了阻塞周期性的数据采集进程情况的发生,有效提升了诱集监测活动的成功率及装置的强壮性;4、可以手动切换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自动三种模式,操作模式更灵活;5、可以选择延时数据传输模式,实现数据先采集,再到WIFI环境下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减少4G/5G数据传输流量,降低数据传输成本;6、有诱集环境影像监测模块,实现诱集装置实际环境的监测,规避了舞弊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数据采集、传输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部分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部分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数据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自动模式下的数据采集、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模式下的一次数据采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自动模式下的一次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诱集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8所示: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在存储模块中动态维护一个采集数据总表以及零个或多个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表名以12位数字命名,格式:2位年+2位月+2位日+2位时+2位分+2位秒;属性:日期时间、位置、温湿度、光照、影像文件名、影像类型(包含环境影像、诱集影像两种类型);所述采集数据总表,表名固定不变,属性: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
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设置有采集、传输、自动三种工作模式,通过所述模式切换开关进行选择切换。在所述采集模式下所述装置只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在所述传输模式下所述装置只进行采集数据的传输工作;在所述自动模式下所述装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传输过程中会自动判断传输质量,如果传输失败次数超过阈值,则自动切换为单一采集过程;待采集过程结束后接续进行单一的传输过程。
具体步骤为:
S1:通过模式切换开关选择工作模式,具体为采集模式、数据传输模式和自动模式;
S2:延时T1
S3: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4,否则转到步骤S2;
S4:设置变量T姿态等于当前时间;
S5:延时T2
S6: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7,否则转到步骤S2;
S7:判断T姿态+T0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8,否则转到步骤S5,其中T0是预设的装置连续静止时长;
S8:按步骤S1选择的工作模式开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工作。
其中数据传输模式的具体方法为:
S101: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初始化为0;
S102:判断数据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是否有记录,如果有则转到步骤S103,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S103: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Wifi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4;
S104: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5;
S105: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累加1;
S106:判断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通过灯组提示连接失败,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3后转到步骤S103;
S107: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初始化为0;
S108:从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读取一条记录R1;
S109: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0;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S1010:将记录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写入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
S1011:在存储模块中查找名称为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值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
S1012:判断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是否查找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4;
S1013: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读取一条记录R2,转到步骤S1015;
S1014:从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删除记录R1,转到步骤S108;
S1015:判断记录R2是否读取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7;否则转到步骤S1016;
S1016:从存储模块中删除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转到步骤S1014;
S1017: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S1018: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1017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9;
S1019: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累加1;
S1020:判断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的值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则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4,转到步骤S1017;
S1021:传输工作结束。
其中采集模式具体为:
S201:设置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为0;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在数据存储模块中创建以当前时间为名称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向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写入记录R1,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为FR2名称;
S20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203:向补光模块发送补光指令;补光模块打开补光灯,补光延时时长T5
S204:向诱集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
S205: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
S206:诱集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诱集区影像Fi_1,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1命名,保存到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
S207: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诱集影像、光照度、温湿度、诱集区影像Fi_1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208:判断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与T6的和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2013,否则转到步骤S209;
S209:判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否则转到步骤S2010;
S2010:产生随机数;
S2011:判断步骤S2010所产生的随机数是否在约定的采集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12,否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
S201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延时T9后转到步骤S203;
S2013: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2014:采集工作结束。
其中自动模式具体为:
S301:设置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当前时间,C环境影像计数器=0,变量V传输标志=true,C传输失败计数器=0,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当前时间;在数据存储模块中创建以当前时间为名称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该名称同时写入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向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写入记录R1,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为FR2名称;
S30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303:发起一次数据采集;
S304:设置变量T采集间隔的值为当前时间;
S305:判断变量V传输标志的值是否为true,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6,否则转到步骤S308;
S306:发起一次数据传输;
S307:判断C传输失败次数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设置V传输标志的值为false,转到步骤S308;否则直接转到步骤S308;
S308:判断变量T采集间隔加上T7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9;否则转到步骤S3010;
S309:判断T采集开始时间加上T6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11;否则转到步骤S303;
S3010:延时T8,转到步骤S308;
S3011: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3012:按传输模式进行工作;
S3013:自动模式工作结束。
其中自动模式具体为:
所述步骤S303:发起一次数据采集,具体为;
S3031:向补光模块发送补光指令;
S3032:补光模块打开补光灯,补光延时时长T5
S3033:向诱集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
S3034: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
S3035:诱集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诱集区影像Fi_1,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1命名,保存到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
S3036: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诱集影像、光照度、温湿度、诱集区影像Fi_1文件名称、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3037:判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311;否则转到步骤S3038;
S3038:产生随机数;
S3039:步骤S3038所产生的随机数是否在约定的采集范围内,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310,否则转到步骤S30311;
S30310: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30311:一次数据采集活动结束。
其中自动模式具体为:
所述步骤S306:发起一次数据传输,具体为;
S3061:从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里读取一条记录R1;
S3062: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3063;否则转到步骤S3065;
S3063: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S3064: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3063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3066;否则转到步骤S3065;
S3065: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累加1;
S3066:一次数据传输结束。
如图9和图10所示:上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工作方法的装置,设置有装置主体1和诱集区外罩2,所述装置主体的纵截面呈匚字形,该装置主体的一条直边为装置底板3,另一条直边为装置顶部4,装置底板3和装置顶部4之间通过第一电气安装腔5连接,所述装置底板3和装置顶部4之间为诱集区空腔6;装置主体顶部4和底板3横截面呈小写n字形;
所述装置主体底板3的内表面开设有诱饵放置凹槽7;
所述装置主体顶部4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气安装腔8;
在所述诱集区空腔6上可拆卸罩设有诱集区外罩2,该诱集区外罩2的底部分布设置有进出口9,该进出口9为梳齿状进出口;
所述第一电气安装腔5内侧的两边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扣槽10,所述诱集区外罩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动扣槽11,该第二滑动扣槽11与第一滑动扣槽10垂直滑动连接,其中第二滑动扣槽11采用诱集区外罩的两端部卷边形成。
在所述装置底板3上表面的边沿设置水平限位槽12,该水平限位槽12与所述诱集区外罩2底部边沿配合,实现对诱集区外罩2底部固定。
设置有中央控制器,该中央控制器采集端分别连接有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姿态检测模块和电量检测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的影像采集端分别连接有环境影像模块和诱集影像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有补光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的定位端连接有位置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的时钟端连接有时钟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的通信端连接有通信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的存储端连接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光敏模块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所述温湿度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气安装腔8的侧壁上,所述环境影像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气安装腔8的外侧,在所述诱集区外罩2的侧壁上开设有影像采集孔,该影像采集孔与所述环境影像模块中镜头配合;所述诱集影像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气安装腔8的底部,且该诱集影像模块正对所述诱饵放置凹槽7;所述补光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气安装腔5的外壁上,该补光模块朝向所述诱集区空腔6。
在向上拉开所述诱集区外罩2后,可以在诱饵放置凹槽7内放置火腿肠等诱饵,再向下放入诱集区外罩2对诱集区实现密封;装置主体1在中央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所述诱集区的补光控制及所述诱集区内的影像、图片数据的采集。在诱集活动结束后,向上拉开所述诱集区外罩2后,能方便实现诱集区内的蚂蚁、灰尘等的清理。

Claims (5)

1.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S1:通过模式切换开关选择工作模式,具体为采集模式、数据传输模式和自动模式;
S2:延时T1
S3: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4,否则转到步骤S2;
S4:设置变量T姿态等于当前时间;
S5:延时T2
S6: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7,否则转到步骤S2;
S7:判断T姿态+T0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8,否则转到步骤S5,其中T0是预设的装置连续静止时长;
S8:按步骤S1选择的工作模式开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工作;
所述采集模式具体为:
S201:设置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为0;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在数据存储模块中创建以当前时间为名称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向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写入记录R1,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为FR2名称;
S20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203:向补光模块发送补光指令;补光模块打开补光灯,补光延时时长T5
S204:向诱集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
S205: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
S206:诱集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诱集区影像Fi_1,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1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
S207: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诱集影像、光照度、温湿度、诱集区影像Fi_1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208:判断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与T6的和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2013,否则转到步骤S209;
S209:判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否则转到步骤S2010;
S2010:产生随机数;
S2011:判断步骤S2010所产生的随机数是否在约定的采集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12,否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
S201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延时T9后转到步骤S203;
S2013: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2014:采集工作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式的具体方法为:
S101: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初始化为0;
S102:判断数据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是否有记录,如果有则转到步骤S103,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S103: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Wifi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4;
S104: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5;
S105: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累加1;
S106:判断计数器变量C连接失败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通过灯组提示连接失败,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3后转到步骤S103;
S107: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初始化为0;
S108:从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读取一条记录R1;
S109: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0;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S1010:将记录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写入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
S1011:在存储模块中查找名称为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值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
S1012:判断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是否查找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4;
S1013: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读取一条记录R2,转到步骤S1015;
S1014:从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删除记录R1,转到步骤S108;
S1015:判断记录R2是否读取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7;否则转到步骤S1016;
S1016:从存储模块中删除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转到步骤S1014;
S1017: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S1018: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1017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9;
S1019: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累加1;
S1020:判断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的值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则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4,转到步骤S1017;
S1021:传输工作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模式具体为:
S301:设置变量:T采集开始时间=当前时间,C环境影像计数器=0,变量V传输标志=true,C传输失败计数器=0,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当前时间;在数据存储模块中创建以当前时间为名称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该名称同时写入变量V待传输详细记录表;向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写入记录R1,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为FR2名称;
S30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303:发起一次数据采集;
S304:设置变量T采集间隔的值为当前时间;
S305:判断变量V传输标志的值是否为true,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6,否则转到步骤S308;
S306:发起一次数据传输;
S307:判断C传输失败次数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设置V传输标志的值为false,转到步骤S308;否则直接转到步骤S308;
S308:判断变量T采集间隔加上T7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9;否则转到步骤S3010;
S309:判断T采集开始时间加上T6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11;否则转到步骤S303;
S3010:延时T8,转到步骤S308;
S3011: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3012:按传输模式进行工作;
S3013:自动模式工作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模式具体为:
所述步骤S303:发起一次数据采集,具体为;
S3031:向补光模块发送补光指令;
S3032:补光模块打开补光灯,补光延时时长T5
S3033:向诱集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
S3034:设置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为当前时间;
S3035:诱集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诱集区影像Fi_1,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1命名,保存到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
S3036: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诱集影像、光照度、温湿度、诱集区影像Fi_1文件名称、变量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
S3037:判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311;否则转到步骤S3038;
S3038:产生随机数;
S3039:步骤S3038所产生的随机数是否在约定的采集范围内,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30310,否则转到步骤S30311;
S30310: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当次采集开始时间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环境影像计数器的值累加1;
S30311:一次数据采集活动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模式具体为:
所述步骤S306:发起一次数据传输,具体为;
S3061:从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里读取一条记录R1;
S3062: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3063;否则转到步骤S3065;
S3063: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S3064: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3063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3066;否则转到步骤S3065;
S3065:计数器变量C传输失败计数器累加1;
S3066:一次数据传输结束。
CN202210082998.9A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503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998.9A CN114503963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2998.9A CN114503963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3963A CN114503963A (zh) 2022-05-17
CN114503963B true CN114503963B (zh) 2023-06-16

Family

ID=8154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2998.9A Active CN114503963B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396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33288A1 (de) * 1977-07-22 1979-02-08 Stahl Karl Heinz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chaedlingsbekaempfung
CN103853894B (zh) * 2014-03-26 2017-04-12 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 基于rbf算法的诱饵弹延时投放时间精度计算方法
US9891142B2 (en) * 2014-11-21 2018-02-1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Time-stamping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single-wire safety communication
CN104950082A (zh) * 2015-06-22 2015-09-3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一种病虫害预测系统
JP6028839B1 (ja) * 2015-07-16 2016-1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1257265B2 (en) * 2020-03-04 2022-02-22 Fm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st pressure heat maps
CN113207831B (zh) * 2021-04-21 2022-11-25 杭州卫康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49068A (zh) * 2021-08-13 2021-12-07 广州隆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火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3837144B (zh) * 2021-10-25 2022-09-13 广州微林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的智能化图像数据采集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3963A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9969B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和害虫远程识别监控系统
US11417197B2 (en) Pest control system having event monitoring
US10588306B2 (en) Wireless smart mosquito and insect trap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of counting a population of the mosquitoes or insects
US20050097808A1 (en) Humane tubular trap, remote trap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and programs for monitoring multiple traps
CN105411491A (zh) 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家庭智能清洁系统及方法
Tirelli et al.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pest insects traps by Zigbee-based wireless networking of image sensors
CN203324781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和害虫远程识别监控系统
CN111642478B (zh) 一种害虫识别系统
CN112931456B (zh) 一种大田作物昆虫采集设备及虫害监测预警方法
CN114503963B (zh)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CN110122449A (zh) 具有人工智能预测害虫的智能杀虫灯
KR102326665B1 (ko) 인공새집 및 그 관리 시스템
CN113749068A (zh) 一种红火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1973097A (zh) 扫地机控制方法、装置、扫地机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454853U (zh) 一种便携式昆虫诱捕分类计数装置
CN114431773B (zh) 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N214546729U (zh) 一种大田作物昆虫采集设备
CN113384196B (zh) 基于扫地机器人诱捕蟑螂的方法、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112106748B (zh) 一种虫情监测装置和监测方法
Conte et al. Nearshore and pelagic abundances of Artemia monica in Mono Lake, California
CN217958425U (zh) 一种飞行类昆虫识别及计数装置
CN114747361B (zh) 控制割草机器人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711671B (zh) 一种可对动作行为进行判断的机器人防护系统
CN215913036U (zh) 虫情测报装置
Findlay Optimisation of monitoring using camera-traps and field evidence when identifying Eurasian otter Lutra lutra resting or breeding si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10

Address after: 500 meters south of Zhongheng Building, Zone P, Ma'an Tianzi Industrial Park, Nan'an, Gaoyao District,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oom 201, Office Building of Guangyi Food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aoqing Xinxin Agricultu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0665 room 5, No. 201 and 212, North District, 2nd floor, No. 62, Jianzho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LO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