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7831B -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7831B
CN113207831B CN202110430122.4A CN202110430122A CN113207831B CN 113207831 B CN113207831 B CN 113207831B CN 202110430122 A CN202110430122 A CN 202110430122A CN 113207831 B CN113207831 B CN 113207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te
termites
carbon dioxide
bait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01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7831A (zh
Inventor
金虹
何红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kang Xingya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eikang Pes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eikang Pes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eikang Pes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01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7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7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7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7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7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23Attracting insects by the simulation of a living being, i.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heat, sound waves or vib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26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monitoring insect presence, e.g. termi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0Poisoning, narcotising, or burn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本申请包括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具有更便捷地对白蚁进行监测,减小工作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监测预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白蚁是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其危害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我省的亚热带地区,由于温湿度适应,使白蚁更易生存,从而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但是,由于白蚁活动的隐蔽性给人类对白蚁的监测控制以及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困难,且在我国部分社区内,白蚁对小区房屋建筑破坏影响较大。白蚁对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砖木结构建筑的破坏,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因此,新建房屋以及老社区必须进行对白蚁的监测与灭杀。
现有技术的白蚁防治,主要依靠白蚁探测仪,在监测时需要从地表面取出探测仪,进行人工监测,需要人工经常定期检查,导致工作量巨大,操作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更便捷地对白蚁进行监测,减小工作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白蚁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包括:
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
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白蚁探测装置放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地底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情况,在该深处放置诱饵,引诱该深处的白蚁汇集,由于白蚁的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表明在预设时间内,白蚁汇集的数量过多;相较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白蚁图像,本申请判断方式更为便捷,由于白蚁数量多体积小,摄像头无法完全获取到白蚁的准确数量,而通过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更为准确,从而实现对白蚁的监测,无需人工定期检查,减小了工作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白蚁具有互相吮吸性,则通过将药粉黏附于汇集的白蚁身上,再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使白蚁相互吮舐,从而实现对白蚁的灭杀。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判定对应深处没有白蚁;
控制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不释放所述药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预设时间里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表明该深处附近没有蚁穴,则无需释放药粉,以节约药粉,避免浪费。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地底的温湿度数据,和白蚁数量,以判断白蚁更适宜生存的温湿度,更易于对白蚁进行检测并灭杀。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分析所述关系图,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与所述白蚁数量的关系式;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多;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外,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关系图获得温湿度与白蚁数量的关系结论,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关系结论对白蚁进行检测并灭杀。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与所述关系式不符;
则获取地底图像,所述地底图像包括所述诱饵;
识别所述诱饵,判断所述诱饵是否异常,获取识别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通过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该深处的温湿度数据,发现不符合关系式;则可能为诱饵损坏或未放置,通过摄像头拍摄诱饵,判断是否异常,减小监测结果由于外部因素导致不准确的几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诱饵无异常,则取出白蚁探测装置并更换诱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更换诱饵,对该深处白蚁再次进行监测,提高监测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白蚁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引诱模块,用于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
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判断模块,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用于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灭杀模块,用于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白蚁探测装置放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地底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情况,在该深处放置诱饵,引诱该深处的白蚁汇集,由于白蚁的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表明在预设时间内,白蚁汇集的数量过多;相较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白蚁图像,本申请判断方式更为便捷,由于白蚁数量多体积小,摄像头无法完全获取到白蚁的准确数量,而通过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更为准确,从而实现对白蚁的监测,无需人工定期检查,减小了工作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一种白蚁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白蚁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白蚁监测方法可以被存储到可读存储介质中,以便于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的白蚁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执行,从而实现提升了处理系统稳定性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方案中,通过监测地底不同深处二氧化碳变化量的方法,从而判断白蚁在预设时间内汇集的数量,以判断该深处白蚁数量,相较于摄像头,本方案监测更为准确,更为便捷,减小工作量;
2.本方案中,通过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灭杀白蚁的药粉,使汇集的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从而实现对白蚁的灭杀,灭杀效果好;
3.本方案中,获取地底温湿度数据,根据温湿度数据、二氧化碳变化量以及关系式,判断白蚁数量与温湿度数据是否符合关系式,若不符合,则检查诱饵,避免由于诱饵的原因导致数据监测不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第一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第二实施例中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其中第三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01、探测模块;202、引诱模块;203、获取模块;204、判断模块;205、灭杀模块;206、采集模块;301、存储器;302、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作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参考图1,包括:
101、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具体的,白蚁探测装置具体为白蚁探测仪,利用多个白蚁探测仪,分别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获取地底不同深处的白蚁数据,从而获取白蚁数量。
102、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
具体的,白蚁探测装置上设有用于放置诱饵的储存盒,储存盒包括可控制启闭的封闭门,封闭门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可控制封闭门启闭;
诱饵具体为白蚁食物,包含纤维素、萘化合物、水和可能的其他白蚁喜爱的营养物;
当白蚁探测装置伸入到地底对应深度后,处理器控制封闭门开启,将诱饵放出,以吸引附近会议汇集。
103、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具体的,白蚁探测装置上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附近的二氧化碳数据;
将二氧化碳数据传送至处理器并存储,并计算间隔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间隔时间可以为5分钟或者10分钟。
104、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具体的,通过实时获取的二氧化碳数据,对其预设时间内的变化量进行计算;
若在预设时间内,二氧化碳数据增多,且变化量大于阈值,则表明白蚁数量较多。
优选的,预先在模拟环境中对白蚁数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式进行实验;
模拟环境为地底对应深度的环境,在模拟环境中放置1只白蚁,并获取二氧化碳浓度;放置2只白蚁,并获取二氧化碳浓度……以此类推,从而获取白蚁数量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式。
根据获取到的关系式,结合获取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从而判断白蚁数量的大致增多数量。
105、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具体的,白蚁探测装置中设有用于放置药粉的储存盒,储存盒包括可控制启闭的封闭门,封闭门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可控制封闭门启闭;
药粉具体为具有延时性的白蚁粉,使白蚁黏附白蚁粉后,返回蚁穴。
由于白蚁具有互相吮吸性,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后,白蚁之间相互吮舐,使未汇集到白蚁探测装置的白蚁也随之死亡,使灭杀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判定对应深处没有白蚁;
控制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不释放所述药粉。
具体的,在预设时间里,预设时间为30分钟,在预设时间里若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没有白蚁;
则控制封闭门不开启,避免浪费白蚁粉。
106、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图。
具体的,白蚁探测装置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获取附近的温度数据;
湿度传感器获取附近的湿度数据;
将获取到的温度数据与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
根据步骤105中的二氧化碳变量和关系式,获取此时的白蚁数量;
从而获取温度数据、湿度数据以及白蚁数量的关系图,关系图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湿度为纵坐标,生成白蚁数量的曲线。
进一步的,分析所述关系图,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与所述白蚁数量的关系式;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多;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外,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少。
具体的,根据关系图,获取生成曲线的关系式;
根据关系式判断白蚁数量较多时,处于对应的温湿度范围内,获取该温湿度范围,在该温湿度范围外,则白蚁数量较少;
从而获取该温湿度范围,为白蚁适宜生存的温湿度环境;
温度一般为25到30摄氏度,湿度为含水量30%到37%。
进一步的,若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与所述关系式不符;
则获取地底图像,所述地底图像包括所述诱饵;
识别所述诱饵,判断所述诱饵是否异常,获取识别结果。
具体的,白蚁探测装置中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镜面采用防水防雾设计,摄像头朝向于诱饵处;
当发现温湿度数据为白蚁适宜生存的温湿度环境,白蚁数量却较少时;
开启摄像头,拍摄地底图像,地底图像包括诱饵;
根据图像识别算法,判断诱饵是否被封闭门放出,诱饵是否放置在恰当位置;
若诱饵未在恰当位置,则识别结果为诱饵异常。
进一步的,若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诱饵无异常,则取出白蚁探测装置并更换诱饵。
若识别结果为诱饵无异常,则继续等待30分钟,若30分钟后,白蚁数量还未增多,则取出白蚁探测装置,并更换诱饵,再次进行探测;
若两次结果一致,则表明此地该深度处无白蚁。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若干个白蚁探测装置放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地底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情况,在该深处放置诱饵,引诱该深处的白蚁汇集,由于白蚁的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通过预先在模拟环境中对白蚁数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式进行实验若,依次将白蚁放入模拟环境中,从而得出白蚁数量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式;
根据关系式,和二氧化碳的变化量判断白蚁汇集的大致数量,若白蚁汇集的数量过多,则通过释放白蚁粉,使白蚁携带白蚁粉返回蚁穴,从而对蚁穴的白蚁进行灭杀;
相较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白蚁图像,本申请判断方式更为便捷,由于白蚁数量多体积小,摄像头无法完全获取到白蚁的准确数量,而通过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更为准确,从而实现对白蚁的监测,无需人工定期检查,减小了工作量。
实施例二:
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201,用于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引诱模块202,用于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
获取模块203,用于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判断模块204,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用于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灭杀模块205,用于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进一步的,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判定对应深处没有白蚁;
控制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不释放所述药粉。
采集模块206,用于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图。
进一步的,分析所述关系图,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与所述白蚁数量的关系式;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多;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外,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少。
进一步的,若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与所述关系式不符;
则获取地底图像,所述地底图像包括所述诱饵;
识别所述诱饵,判断所述诱饵是否异常,获取识别结果。
进一步的,若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诱饵无异常,则取出白蚁探测装置并更换诱饵。
实施例三:
一种智能终端,参考图3,其包括存储器301、处理器302及存储在存储器301上并可在处理器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存储器301存储训练模型中的训练数据、算法公式以及滤波机制等。处理器3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处理器30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101、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102、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
103、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104、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105、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进一步的,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判定对应深处没有白蚁;
控制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不释放所述药粉。
106、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图。
进一步的,分析所述关系图,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与所述白蚁数量的关系式;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多;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外,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少。
进一步的,若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与所述关系式不符;
则获取地底图像,所述地底图像包括所述诱饵;
识别所述诱饵,判断所述诱饵是否异常,获取识别结果。
进一步的,若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诱饵无异常,则取出白蚁探测装置并更换诱饵。
实施例四: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302加载并执行上述白蚁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02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101、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102、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
103、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104、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105、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进一步的,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判定对应深处没有白蚁;
控制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不释放所述药粉。
106、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图。
进一步的,分析所述关系图,获取所述温湿度数据与所述白蚁数量的关系式;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多;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外,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少。
进一步的,若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与所述关系式不符;
则获取地底图像,所述地底图像包括所述诱饵;
识别所述诱饵,判断所述诱饵是否异常,获取识别结果。
进一步的,若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诱饵无异常,则取出白蚁探测装置并更换诱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白蚁监测的装置在执行白蚁监测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和设备的内部构造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白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其中,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上设有用于放置诱饵的存储盒,存储盒包括可控制启闭的封闭门,当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伸入到地底对应深度后,所述封闭门开启,将诱饵放出,引诱白蚁汇集,所述诱饵是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在模拟环境中对白蚁数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进行实验,获得所述白蚁数量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
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判定对应深处没有白蚁,所述封闭门关闭,以使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不释放所述药粉;
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基于所述白蚁数量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式;
若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和根据所述温湿度数据与所述白蚁数量的关系式判断的白蚁数量不符,获取地底图像,所述地底图像包括所述诱饵,识别所述诱饵,判断所述诱饵是否异常,获取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内,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多;
若所述温湿度在预设范围外,则所述白蚁数量较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识别结果表示所述诱饵无异常,则取出白蚁探测装置并更换诱饵。
4.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模块(201),用于将白蚁探测装置放置于地底不同深处,以探测不同深处的白蚁数量;
引诱模块(202),用于在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诱饵,引诱白蚁汇集,其中,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上设有用于放置诱饵的存储盒,存储盒包括可控制启闭的封闭门,当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伸入到地底对应深度后,所述封闭门开启,将诱饵放出,引诱白蚁汇集,所述诱饵是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获取模块(203),用于在模拟环境中对白蚁数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进行实验,获得所述白蚁数量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实时获取不同深处的二氧化碳变化量;
判断模块(204),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为0,则判定对应深处没有白蚁,所述封闭门关闭,以使所述白蚁探测装置不释放所述药粉;若在预设时间内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大于阈值,则用于判定对应深处的白蚁数量较多;
灭杀模块(205),用于在白蚁探测装置中放置用以灭杀白蚁的药粉,以使白蚁携带药粉返回蚁穴;
采集模块(206),用于实时采集并存储所述地底的温湿度数据;
将所述温湿度数据发送至处理器,基于所述白蚁数量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生成白蚁数量与所述温湿度数据的关系式;若根据所述二氧化碳变化量判断的白蚁数量和根据所述温湿度数据与所述白蚁数量的关系式判断的白蚁数量不符,获取地底图像,所述地底图像包括所述诱饵,识别所述诱饵,判断所述诱饵是否异常,获取识别结果。
5.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301)和处理器(302),所述存储器(301)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302)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302)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110430122.4A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07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0122.4A CN113207831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0122.4A CN113207831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7831A CN113207831A (zh) 2021-08-06
CN113207831B true CN113207831B (zh) 2022-11-25

Family

ID=77088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0122.4A Active CN113207831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78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3963B (zh) * 2022-01-25 2023-06-16 广州隆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69294A1 (es) * 2011-05-19 2011-11-29 Asoc. De 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En La Industria Del Mueble Y Afines (Aidima) Dispositivo automátic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detección y cuantificación de termitas a partir de co2 que emit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55092A (ja) * 2007-01-26 2008-10-23 Japan Enviro Chemicals Ltd ネオニコチノイド製剤、硬化性シロアリ防除組成物、防蟻性塗料組成物、防蟻性樹脂成形体、散布器、散布方法および処理方法
CN105230588B (zh) * 2015-11-24 2018-07-20 熊忠阳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CN107747963A (zh) * 2017-11-02 2018-03-02 河海大学 白蚁诱饵站自动监测报警系统
CN210226633U (zh) * 2019-07-04 2020-04-03 广州市建城白蚁防治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白蚁防治装置
CN212325189U (zh) * 2020-04-05 2021-01-12 广东金宏虫害防治有限公司 白蚁防治装置
CN212678131U (zh) * 2020-07-24 2021-03-12 福建迅克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白蚁防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69294A1 (es) * 2011-05-19 2011-11-29 Asoc. De 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En La Industria Del Mueble Y Afines (Aidima) Dispositivo automátic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detección y cuantificación de termitas a partir de co2 que emit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7831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5061B2 (ja) 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Bergh et al. Characterizing spring emergence of adult H alyomorpha halys using experimental overwintering shelters and commercial pheromone traps
Fukatsu et al. Field monitoring support system for the occurrence of Leptocorisa chinensis Dallas (Hemiptera: Alydidae) using synthetic attractants, Field Servers, and image analysis
Miller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lative activity of free flying bats using a new activity index for acoustic monitoring
KR101598898B1 (ko) 음향 및 영상분석을 통한 넙치 질병 예방 시스템
EP36827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unting agricultural pests inside a trap
BR112021002477A2 (pt) imagem assistida por sensor
US20190124893A1 (en) Aquatic animal identification and passage control device
CN103760847A (zh) 一种虫害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3207831B (zh)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1701906A (zh) 基于近红外超光谱成像技术的仓储害虫检测方法和装置
KR20110053762A (ko) 과수재배 현장에서 촬영된 이미지로부터 해충의 종류 및 분포를 분석하는 병해충 관리 시스템
Santos et al. Automated electronic approaches for detecting disease vectors mosquitoes through the wing-beat frequency
KR20100127473A (ko) 해충 정보 수집 시스템 및 방법
van Roy et al. Optical identification of bumblebee species: effect of morphology on wingbeat frequency
Holguin et al. Electronic traps for automated monitoring of insect populations
KR20180010718A (ko) 재선충 탐지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재선충 탐지 방법 및 재선충 탐지 시스템
Pérez et al. Soft tick sampling and collection
KR20210064157A (ko) 어류의 질병여부를 판단하고 포획할 수 있는 어류질병 감지장치
CN113469014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输电线路鸟类隐患防治方法
CN112232473A (zh) 用于蛾类害虫诱捕装置的分析评价系统及方法
Hussein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red palm weevil
KR20200079365A (ko) IoT 기반 노지 해충 인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309407B (zh) 一种天牛发生测报系统及方法
CN214431228U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分析的虫情自动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410, Jinjun Building, 341 Shuixiang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eikang Xingya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6 room 410, Jinjun building, 341 Shuixiang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Weikang Pest Contro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