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0588B -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0588B
CN105230588B CN201510821618.9A CN201510821618A CN105230588B CN 105230588 B CN105230588 B CN 105230588B CN 201510821618 A CN201510821618 A CN 201510821618A CN 105230588 B CN105230588 B CN 105230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te
data
monitoring
shell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1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0588A (zh
Inventor
熊忠阳
谢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216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0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0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0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0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05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26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combined with devices for monitoring insect presence, e.g. termi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白蚁监测装置,多个白蚁监测装置放置于地下的不同深度处,每个白蚁监测装置用于存放诱饵以引诱白蚁聚集;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每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用于监测壳体内的环境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并在判断环境数据超标或者白蚁活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接收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形成连续的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并根据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征信息。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白蚁生态学研究需要的有关数据的自动获取和自动分析,大幅度提高白蚁防治效果和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蚁远程自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白蚁是破坏性极大的世界性害虫,其危害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为了控制白蚁的危害保护环境,需要更多地了解应用区域内白蚁种群的生态学特性。对白蚁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与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品种白蚁的活动和危害特点,从而破坏白蚁的生存条件,掌握最佳的灭杀时机,最优化地设计和布局各项防治措施,对开展白蚁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白蚁活动的隐蔽性给人类对白蚁的监测控制以及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困难。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有关白蚁与土壤、植物、共生物、温度、湿度、光、气体、天敌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很难监测,有关白蚁活动习性、种群密度、取食间隔、活动范围、种群迁移等可靠数据非常有限。亟需开展相关研究为监控技术在我国白蚁防治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生态学方面的基础数据。
现有技术中,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一种白蚁视频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监测系统的不足,能够直观地对白蚁活动进行观察,实现对白蚁的视频监测,但是缺乏对白蚁生态学方面的监测功能,如: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酸碱度等等对白蚁生存和活动的影响。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白蚁视频远程监测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仅适用于白蚁视频监测,而不能实现对白蚁生态学研究方面相关数据的自动采集;
(2)不能获取土壤中不同温度、湿度对白蚁生存活动影响的相关数据;
(3)不能获取二氧化碳浓度与白蚁数量之间的关系;
(4)不能获取不同的PH值土层对白蚁穿透力及取食影响的相关数据;
(5)不能获取不同光照度以及不同光源下白蚁生存能力的相关数据;
(6)不能获得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白蚁活动的差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白蚁生态学研究需要的有关数据的自动获取和自动分析,为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灭杀方案,可大幅度提高白蚁防治效果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白蚁监测装置,所述多个白蚁监测装置放置于地下的不同深度处,每个所述白蚁监测装置用于存放诱饵以引诱白蚁聚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添加有诱饵以引诱白蚁聚集,在每个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通孔和多个卡槽,其中,所述摄像头通孔用以容纳摄像头进出管,其中,所述摄像头进出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连通;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所述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分布于不同地点,每个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与所在区域内的每个所述白蚁监测装置相连,用于监测所述壳体内的环境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并在判断所述环境数据超标或者所述白蚁活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包括:
传感器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的环境数据,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温湿度数据;
二氧化碳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二氧化碳数据;
酸碱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入口处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或者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土壤的酸碱度数据;
光照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光照数据;
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摄像头进出管进入所述壳体,采集所述壳体内的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
数据采集集线器,所述数据采集集线器位于地上,与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中的每个传感器和每个所述摄像头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
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位于地上,与所述数据采集集线器相连,用于自动接收并存储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并对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在判断所述环境数据超标或者所述白蚁活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与此同时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将接收到的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自动发送至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位于地上数据中心机房,且通过互联网与每个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相连,用于接收多个不同地点的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形成连续的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并根据所述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征信息,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征信息,包括: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温湿度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白蚁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如:白蚁生存温度区间、湿度生存区间、不取食温度区、微量取食温度区、正常取食温度区、高峰取食温度区、温湿度与白蚁行动速度、活动范围的关系;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不同划定区域内白蚁的数量、密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以及白蚁密度与巢群数量的关系;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酸碱度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白蚁在不同土壤酸碱条件下的穿透力、取食能力、筑巢的影响;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光照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不同光源和光照度条件下白蚁生存、活动、取食与光照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对所述二氧化碳数据进行分析,在判断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对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在监测到有白蚁进入所述壳体内时启动移动侦测,自动控制所述摄像头对白蚁出现的区域进行拍摄。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为内窥红外或可调节光源监控摄像头,其中,所述摄像头采用全防水及防雾设计。
进一步,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环境数据、视频数据和报警信号。
进一步,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与外部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用户可通过所述外部终端设备查看所述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并发出控制信号。
进一步,所述终端设备为个人计算机PC、平板电脑或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针对白蚁地下生活的特性,通过在白蚁监测装置中设置诱饵引诱白蚁聚集,同时利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的各种传感器自动记录白蚁环境生态数据(温湿度、酸碱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变化,以及利用内嵌的摄像头对地下白蚁的视频图像进行捕捉,实现对白蚁生态学研究的有关数据的自动获取和自动分析,为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白蚁防治方法,通过对白蚁生态学的研究,破坏白蚁的生存条件,掌握最佳的灭杀时机,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灭杀方案,可大幅度提高白蚁防治效果和效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体及分布其上的传感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摄像头对地下白蚁的自然生态环境数据(温湿度、酸碱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和活动视频数据进行自动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查询等,实现对白蚁生态学研究需要的相关数据的自动获取和自动分析。适用于一切有白蚁存在的区域。
并根据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征信息。本发明可以,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白蚁监测装置1、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和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
具体地,多个白蚁监测装置1分别放置于地下的不同深度处。每个白蚁监测装置1用于存放诱饵以引诱白蚁聚集,以便监测和观测研究其活动规律。
每个白蚁监测装置1包括:壳体11,在壳体11内部设置有空腔。在空腔内添加有诱饵以引诱白蚁聚集。
其中,在每个壳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通孔和多个用于固定传感器的卡槽。其中,摄像头通孔用以容纳摄像头进出管。其中,摄像头进出管的一端与壳体11内部的空腔连通,摄像头通孔设置在壳体的不同方向上,以便于后期可以实现多壳体内区域在多个方向上采集视频图像。
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可以分布于不同地点。每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与所在区域内的每个白蚁监测装置1相连,用于采集并监测壳体11内的环境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并发送至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并且,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在判断环境数据超标或者白蚁活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具体地,参考图2,每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包括:传感器采集模块、至少一个摄像头、数据采集集线器26和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
传感器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壳体11内的环境数据。其中,传感器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22、二氧化碳传感器23、酸碱度传感器25和光照度传感器24。每个传感器固定于卡槽上,并通过壳体11上的通孔伸入到壳体内部的空腔中。
如图3所示,温湿度传感器22位于壳体11的内部且固定于卡槽上,用于采集壳体11内温湿度数据。二氧化碳传感器23位于壳体11的内部且固定于卡槽上,用于采集壳体11内二氧化碳数据。酸碱度传感器25位于壳体11的入口处或外侧且固定于卡槽上,用于采集土壤的酸碱度数据。光照度传感器24位于壳体11的内部且固定于卡槽上,用于采集壳体11内光照数据。
摄像头通过摄像头进出管进入壳体11,采集壳体11内的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具体地,摄像头的探头从摄像头通孔伸入到壳体11内部的空腔中,用于采集所伸入的壳体11内的多个划定区域的视频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摄像头可以为内窥红外或可调节光源监控摄像头,其中,摄像头采用全防水及防雾设计。
数据采集集线器26位于地上,与传感器采集模块中的每个传感器和每个摄像头相连,用于接收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并传输多路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至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
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位于地上,与数据采集集线器26相连,用于自动接收并存储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并对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在判断环境数据超标或者白蚁活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具体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对二氧化碳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在判断壳体11内白蚁达到一定数量其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自动发出白蚁数量报警信号。
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在监测到有白蚁进入壳体内时启动移动侦测,自动控制摄像头对白蚁出现的区域进行拍摄,也可以根据需要发出白蚁移动报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自动发送至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
综上,本发明可以通过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对壳体11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及视频图像的帧特征等关键数据进行分析,选择性地启动移动侦测和报警功能,实现针对白蚁移动、白蚁密度等关键事件进行自动录像和报警,使得白蚁生态学研究人员和防治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及时获得白蚁监测装置内的实际情况,可以大大提高白蚁防治监控效率,降低监控成本。
进一步,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还包括:显示模块28。其中,显示模块28与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相连,用于显示环境数据、视频数据和报警信号。
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位于地上数据中心机房,且通过互联网与每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相连,用于接收不同地点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分析,形成连续的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并根据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征信息,为研究白蚁活动规律和环境生态因素对白蚁的影响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为白蚁研究人员提供监测历史数据和各类分析,科学地了解不同季节、不同土壤酸碱度、不同光照度和温湿度等条件下环境生态因素对于白蚁活动的影响,也可以对监测地点白蚁的密度、分布、种类和蚁害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为白蚁生态学的研究和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进一步,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与外部终端设备4进行通信,其中,用户通过外部终端设备4查看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并发出控制信号。
具体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可以自动接收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3发回的各种环境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等。同时,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外部终端设备4发出监控提醒,例如,通过手机短信或邮件形式。用户可以通过外部的终端设备4对发出报警信号的自动监测装置壳体进行视频观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可以为个人计算机PC、平板电脑或移动终端。
具体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根据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性信息,包括:
(1)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根据温湿度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白蚁与温度、湿度的关系,如:白蚁的生存温度区间、生存湿度区间、不取食温度区、微量取食温度区、正常取食温度区、高峰取食温度区等信息,以及温湿度与白蚁行动速度、活动范围的关系。
本发明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22与监控摄像头21结合,用于监测在相对温度湿度条件下对白蚁生存、行为、取食的影响。
主要分析获得以下信息:
白蚁活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不同种类的白蚁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的活动规律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白蚁活动范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等数据;
自动分析出在不同温湿度、不同季节白蚁的活动规律曲线、获取壳体内白蚁的密度、移动速度、取食活动等数据;
自动分析出白蚁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与白蚁活动频繁度或速度的关系,以及对白蚁取食的影响;
监测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白蚁的活动距离和范围;
监测在不同温湿度、不同季节白蚁的活动规律,以及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白蚁活动规律的差异。
(2)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根据二氧化碳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不同划定区域内白蚁的数量、密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以及白蚁密度与巢群数量的关系。
本发明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22、二氧化碳传感器23与监控摄像头21结合,用于监测白蚁在不同季节、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白蚁的密度以及装置内白蚁密度与巢群数量的关系,获取二氧化碳浓度与装置内白蚁数量及白蚁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
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和多路视频信号图像帧的灰度值变化对每个划定区的图像进行对比,综合分析出不同划定区域内白蚁的数量、密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以及白蚁密度与巢群数量的关系。
当监测到自动监测装置壳体11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发生变化并达到预设值时,判断白蚁密度达到一定限值,自动触发录像功能对该壳体内的白蚁图像进行录制,记录该白蚁监测装置内白蚁的视频。
此外,本发明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22、二氧化碳传感器23、监控摄像头21与标记法相结合,用于监测白蚁在不同季节、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活动距离与活动范围。
具体来说,以一个距离蚁巢最近的白蚁自动监测装置1为中心,装置中的饵料加入红色标记,从而如果有白蚁捕食饵料,则会被染成红色标记。根据接收到视频数据显示白蚁已经被染色时,以该装置为中心在不同的半径安装多个白蚁监测装置1和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2,除中心白蚁监测装置内饵料使用红色标记外,其余处饵料均不使用标记。当在其他白蚁监测装置中发现进入红色白蚁时,便可以确定白蚁的活动距离与范围,以及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等。
(3)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根据酸碱度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白蚁在不同土壤酸碱条件下的穿透力、取食能力、筑巢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22、二氧化碳传感器23、酸碱度传感器25与监控摄像头21结合,用于监测自动监测装置外土壤酸碱度、酸碱度变化,以及装置内白蚁密度、取食量、种群数量等数据的自动采集。
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白蚁在不同土壤酸碱条件(不同的PH值土层)下的穿透力、取食能力、筑巢的影响,获取对白蚁穿透力及取食影响的相关数据,以及土壤PH值的变化对白蚁活动的影响。
(4)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根据光照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白蚁密度、白蚁活动、取食与光照度之间的关系。
本发明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22、二氧化碳传感器23、光照度传感器24与可调节光源监控摄像头21结合,用于监测白蚁在不同光源或光照度环境下白蚁的活动及对取食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光源或调节不同的光源照度,通过视频观察白蚁活动情况和取食情况,从而获得白蚁活动、取食与光照度之间的关系,不同光照度以及不同光源下白蚁生存能力的相关数据。
综上,本发明可以获取白蚁生存的温度区间、湿度区间、土壤PH值区间、光照度区间、白蚁种群数量、不同季节白蚁活动范围,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基础数据,从而科学、准确地观察研究白蚁活动规律,研究分析白蚁生态学特性,预测蚁害发展趋势,科学地指导白蚁防治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不仅适用于对白蚁的研究,通过在白蚁监测装置1放置不同饵料,也可以适用于蚂蚁、红火蚁等地下害虫的生态学特性的监测。
本发明可以在指定区域(全国/省/市/县等不同行政区域)建立多级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立体的白蚁等虫害实时监测,科学界定蚁害地区,全面掌握区域白蚁的活动规律、种类分布和发展趋势,为白蚁生态学研究人员指导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将引诱饵料放置于白蚁监测装置1内,将红外摄像头21的探头从安装摄像头端口伸入到壳体11内部的空腔中,使其探头与饵料之间的距离约5~10cm,采集所伸入的壳体11内的多个划定区的视频信号。红外摄像头21进入白蚁监测装置1的端口并固定好。
同时,将温湿度传感器22、二氧化碳传感器23、光照度传感器24放置于壳体11内并固定在卡槽上,将土壤酸碱度传感器25固定在壳体11入口处或外侧。
然后,将白蚁监测装置1埋设于白蚁活动迹象明显的地下,并将该装置横放埋入坑中,顶盖在上,顶盖距离地表下约5-10cm深。在白蚁监测装置1周围及上方仔细用土覆实。
红外摄像头21、温湿度传感器22、二氧化碳传感器23、光照度传感器24、土壤酸碱度传感器25与数据采集集线器26相连接,可以有多路白蚁监测装置1接入到数据采集集线器26。通过数据采集集线器26连接至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将多路实时视频信号传送至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进行存储和分析处理。
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通过有线或者3G/4G接入互联网。启动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开始运行,自动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开始进行记录和存储。当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检测到有白蚁进入时,启动移动侦测功能,并自动触发录像功能和报警功能进行录像和报警。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在接收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的报警信息时,向监测人员发出监控指令,接收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27发送的多路数据信号以由监测人员观察白蚁在监测装置内的活动情况和取食情况。
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3对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和传感器数据进行记录,并按照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在自然环境下对白蚁生态学方面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例如:白蚁活动随季节变化的差异、温湿度对白蚁活动范围的影响、白蚁取食量与季节变化、温湿度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白蚁活动的差异、白蚁巢群数量与取食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针对白蚁地下生活的特性,通过在白蚁监测装置中设置诱饵引诱白蚁聚集,同时利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的各种传感器自动记录白蚁环境生态数据(温湿度、酸碱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变化,以及利用内嵌的摄像头对地下白蚁的视频图像进行捕捉,实现对白蚁生态学研究的有关数据的自动获取和自动分析,为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白蚁防治方法,通过对白蚁生态学的研究,破坏白蚁的生存条件,掌握最佳的灭杀时机,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灭杀方案,可大幅度提高白蚁防治效果和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极其等同限定。

Claims (7)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白蚁监测装置,所述多个白蚁监测装置放置于地下的不同深度处,每个所述白蚁监测装置用于存放诱饵以引诱白蚁聚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添加有诱饵以引诱白蚁聚集,在每个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摄像头通孔和多个卡槽,其中,所述摄像头通孔用以容纳摄像头进出管,其中,所述摄像头进出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连通;
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所述多个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分布于不同地点,每个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与所在区域内的每个所述白蚁监测装置相连,用于监测所述壳体内的环境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并在判断所述环境数据超标或者所述白蚁活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每个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包括:
传感器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的环境数据,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温湿度数据;
二氧化碳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二氧化碳数据;
酸碱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入口处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或者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土壤的酸碱度数据;
光照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卡槽上,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光照数据;
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摄像头进出管进入所述壳体,采集所述壳体内的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
数据采集集线器,所述数据采集集线器位于地上,与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中的每个传感器和每个所述摄像头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
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位于地上,与所述数据采集集线器相连,用于自动接收并存储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并对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在判断所述环境数据超标或者所述白蚁活动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自动发送至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
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位于数据中心机房,且通过互联网与每个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相连,用于接收多个不同地点的所述环境数据和视频数据,形成连续的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并根据所述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征信息,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对白蚁活动的影响、分析白蚁的生态学特征信息,包括: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温湿度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白蚁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与白蚁活动频繁度、速度或活动范围的关系,以及对白蚁取食的影响,包括:白蚁生存的温度区间、湿度区间、不取食温度区、微量取食温度区、正常取食温度区、高峰取食温度区、温湿度与白蚁行动速度、活动范围的关系;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不同划定区域内白蚁的数量、密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以及白蚁密度与巢群数量的关系;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酸碱度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出白蚁在不同土壤酸碱条件下的穿透力、取食能力、筑巢的影响;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光照数据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分析在不同光源和不同光照度条件下白蚁生存、活动、取食与光源及照度之间的关系;
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根据所述添加不同的诱饵和白蚁活动的视频数据,开展高效、持久的白蚁引诱材料和饵剂的研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对所述二氧化碳数据进行分析,在判断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发出报警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对所述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在监测到有白蚁进入所述壳体内时启动移动侦测,自动控制所述摄像头对白蚁出现的区域进行拍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为内窥红外或可调节光源监控摄像头,其中,所述摄像头采用全防水及防雾设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处理器相连,用于显示所述环境数据、视频数据和报警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自动监测子系统与外部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用户可通过所述外部终端设备查看所述白蚁监测历史数据,并发出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为移动终端。
CN201510821618.9A 2015-11-24 2015-11-24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30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1618.9A CN105230588B (zh) 2015-11-24 2015-11-24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1618.9A CN105230588B (zh) 2015-11-24 2015-11-24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0588A CN105230588A (zh) 2016-01-13
CN105230588B true CN105230588B (zh) 2018-07-20

Family

ID=5502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161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30588B (zh) 2015-11-24 2015-11-24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0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7582A (zh) * 2016-10-12 2017-04-26 杭州市萧山区白蚁防治管理中心 一种白蚁监测控制装置的饵木防腐剂及饵木防腐方法
CN106331171B (zh) * 2016-10-17 2019-11-08 王卫斌 一种基于病虫害联网监测系统的监测控制方法
CN106546700A (zh) * 2016-10-25 2017-03-29 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实时白蚁监测系统
CN107047482B (zh) * 2017-03-23 2019-09-20 杭州植物园 一种黑翅土白蚁染色方法
CN108419775A (zh) * 2018-04-04 2018-08-21 芜湖乐锐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白蚁检测监测分析系统和使用方法
CN111990363A (zh) * 2020-08-25 2020-11-27 武汉朗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潮型白蚁监测自动灭杀装置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CN113207831B (zh) * 2021-04-21 2022-11-25 杭州卫康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一种白蚁监测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111986A (zh) * 2021-05-13 2021-07-13 金华市恒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红火蚁调查监测结果呈现的方法
CN114698613B (zh) * 2022-04-13 2023-02-2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 一种红火蚁防效评估方法
CN114868714B (zh) * 2022-04-21 2023-07-04 河南引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林业病虫害监测系统
CN117598265A (zh) * 2024-01-08 2024-02-27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蚁监测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506A (zh) * 2012-07-17 2012-10-17 杭州时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白蚁检测系统
CN103760847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害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3632704U (zh) * 2013-11-26 2014-06-04 上海建为建筑修缮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古建筑白蚁的物联网系统
CN203968270U (zh) * 2014-06-30 2014-11-26 谢声 一种白蚁视频远程监测及诱杀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2774A (en) * 1994-02-10 1997-01-14 Nisus Corp. Termite activity remote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
AU2003222088A1 (en) * 2002-03-29 2003-10-20 Ecolab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acitively sensing pes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506A (zh) * 2012-07-17 2012-10-17 杭州时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白蚁检测系统
CN203632704U (zh) * 2013-11-26 2014-06-04 上海建为建筑修缮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古建筑白蚁的物联网系统
CN103760847A (zh) * 2013-12-31 2014-04-30 北京瀚景锦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虫害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3968270U (zh) * 2014-06-30 2014-11-26 谢声 一种白蚁视频远程监测及诱杀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0588A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0588B (zh) 基于物联网的白蚁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US11771074B2 (en) Sensor based observation of anthropods
Partel et al. Automated vision-base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sian citrus psyllid in orchards utiliz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ynolds et al. Remote-sensing, telemetric and computer-based technologies for investigating insect movement: a survey of existing and potential techniques
US20200117897A1 (en) Adap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ining Data Acquisition and Plant Monitoring System
CN114207672B (zh) 部署生物哨兵到农田并远程监测作物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方法
Harvey et al. Response of diurnal and nocturnal coral reef fish to protection from fishing: an assessment using 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
Robinson et al. Existing and emerging uses of drones in restoration ecology
BR112019006453A2 (pt) método,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 sistema
CN104065931A (zh) 一种白蚁视频远程监测及诱杀系统
ES2908475T3 (es) Control de organismos nocivos
Rassati et al. Web‐based automatic trap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alien wood‐boring beetles
Rosin et al. Shell colour, temperature,(micro) habitat structure and predator pressure affect the behaviour of Cepaea nemoralis
Demirel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Radzio et al. Behavior and temperature modulate a thermoregulation–predation risk trade‐off in juvenile gopher tortoises
Soroker et al. Surveillance techniques and detection methods for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and Paysandisia archon
Leather et al. Sampl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ee et al. Estimating flight distance of Platypus koryoensi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by mark–release–recapture and its validation by field observation
CN208241699U (zh) 智慧型农业及环境管理系统
ES2958527T3 (es)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de gestión de productos fitosanitarios en un campo agrícola
Platt et al. Evaluating the use of a quad-copter drone to detect Siamese Crocodile nests in Lao PDR, with incidental observations of female nest attendance
Saleh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in Insect Monitoring: Acoustic Technique in Insect Monitoring (A Review/Survey)
Di Exploring Lo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ing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Black-Legged Tick Questing Activity
Selby Modeling the phenology and monitoring the activity of the plum curculio Conotrachelus nenuphar (Herbst)(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with novel methods and technology
Jaiswal et al. Innovative Farming Practices and the Path Ahead for Agriculture: IoT Based Pest Recogn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Smart Farm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