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336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03367B CN114503367B CN202080068308.3A CN202080068308A CN114503367B CN 114503367 B CN114503367 B CN 114503367B CN 202080068308 A CN202080068308 A CN 202080068308A CN 114503367 B CN114503367 B CN 1145033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terminals
- right direction
- width
- d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A)条件:(a1)第一端子的左端位于比第四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第一端子的左端与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第一距离,或者(a2)第一端子的左端与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B)条件:(b1)第二端子的右端位于比第三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第二端子的右端与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第二距离,或者(b2)第二端子的右端与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尺寸不同的多个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与以往的连接器相关的发明,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包含排列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的多个第一端子和排列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的多个第二端子。多个第一端子包含位于多个第一端子中的左端的左端第一端子以及位于多个第一端子中的右端的右端第一端子。左端第一端子和右端第一端子大于左端第一端子和右端第一端子以外的第一端子(中间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包含位于多个第二端子中的左端的左端第二端子以及位于多个第二端子中的右端的右端第二端子。左端第二端子和右端第二端子大于左端第二端子和右端第二端子以外的第二端子(中间第二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98216号公报
期望提高端子的布局的自由度。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有作为较小的端子的中间第一端子和作为较小的端子的中间第二端子。存在想要将这样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的端子的排列变更为例如将如左端第一端子和右端第一端子那样的较大的端子和如中间第一端子和中间第二端子那样的较小的端子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情况。
另外,在具备具有多个种类的大小的端子的连接器中,存在想要在将端子间的距离保持在所希望的距离的状态下,抑制连接器的大型化这样的期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多个端子的布局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抑制连接器的大型化的连接器。
第一发明的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上述第三端子和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一端子相邻,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四端子相邻,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为定义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
(A)条件:(a1)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a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B)条件:(b1)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b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第二发明的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上述第三端子和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一端子相邻,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四端子相邻,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C)条件和(D)条件,
(C)条件:(c1)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c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D)条件:(d1)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d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第三发明的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多个第五端子,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上述第四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侧,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三端子的左侧,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五宽度全部相同,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六宽度全部相同,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
(A)条件:(a1)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a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B)条件:(b1)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b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第四发明的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多个第五端子,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上述第四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侧,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三端子的左侧,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五宽度全部相同,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六宽度全部相同,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C)条件和(D)条件,
(C)条件:(c1)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c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D)条件:(d1)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d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多个端子的布局的自由度,并且能够抑制连接器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连接器10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第一连接器1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连接器10的俯视图。
图4是比较例的连接器210、310的多个端子14的俯视图、以及第一连接器10、10a、10b的多个端子14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连接器110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第二连接器110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第二连接器110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第一连接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连接器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第一连接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第一连接器10的俯视图。
如图1~图3所示那样定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但是,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是为了说明而定义的方向。因此,第一连接器10的实际使用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也可以与图1~图3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不一致。
在本说明书中,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并不一定仅表示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轴、部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指相对于前后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同样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指相对于上下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是指相对于左右方向在±45°的范围内倾斜的轴、部件。
在本说明书中,在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当在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在前后方向排列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表示以下的状态。当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双方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在该情况下,若从与上下方向不同的左右方向观察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则也可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不配置在表示前后方向的任意直线上。此外,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可以接触。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也可以分离。也可以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存在第三部件。该定义也能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此外,第一部件至第三部件是连接器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配置在第二部件之前是指以下的状态。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第二部件向前方平行移动时所通过的区域内。由此,第一部件可以收纳在第二部件向前方平行移动时所通过的区域内,也可以从第二部件向前方平行移动时所通过的区域突出。在该情况下,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该定义也能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部件配置在第二部件之前是指以下的状态。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并且,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第一部件的与第二部件对置的部分配置在第二部件之前。在该定义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也可以不是在三维上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该定义也能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部件配置在第二部件之前是指以下的状态。第一部件配置在通过第二部件的前端并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前面。在该情况下,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可以排列在前后方向上,也可以不排列在前后方向上。该定义也能够适用于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如以下那样定义第一部件的各部。第一部件的前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前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后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后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左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左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右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右半部分。第一部件的上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上半部分。第一部件的下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下半部分。第一部件的前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前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后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后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左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左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右端是指第一部件的右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上端是指第一部件的上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下端是指第一部件的下方的端部。第一部件的前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前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后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后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左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左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右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右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上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上端及其附近。第一部件的下端部是指第一部件的下端及其附近。
第一连接器10与后述的第二连接器110连接。第一连接器10例如安装于柔性基板等电路基板。第一连接器10具备绝缘部件12、多个端子14(多个端子)、高频用端子16a、16b、接触端子18a~18f以及外部端子20。
在俯视时,绝缘部件12是具有长方形形状的块。绝缘部件12例如由液晶聚合物等绝缘性的树脂制成。绝缘部件12保持多个端子14、高频用端子16a、16b、接触端子18a~18f以及外部端子20。具体而言,绝缘部件12例如通过嵌件成型与多个端子14、高频用端子16a、16b、接触端子18a~18f以及外部端子20一体化。因此,多个端子14、高频用端子16a、16b、接触端子18a~18f以及外部端子20的一部分埋入到绝缘部件12。
外部端子20是与接地电位连接的导体。在俯视时,外部端子20具有长方形的环状。外部端子20的长边沿左右方向延伸。外部端子20的短边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制成外部端子20。外部端子20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在俯视时,外部端子20具有长方形的环状,所以覆盖绝缘部件12的上表面的前边附近、后边附近、左边附近以及右边附近。但是,由于在俯视时,外部端子20具有长方形的环状,所以在俯视时,绝缘部件12的中央部从外部端子20露出。外部端子20覆盖绝缘部件12的前面的一部分、后面的一部分、左面的一部分以及右面的一部分。
多个端子14包含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在俯视时,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在比绝缘部件12的外缘靠近绝缘部件12的中央附近。
第一端子14a和第二端子14b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L1。即,第一端子14a和第二端子14b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第二端子14b配置在第一端子14a的右侧。另外,第二端子14b与第一端子14a相邻。因此,在第一端子14a与第二端子14b之间未配置其他端子。
第三端子14c和第四端子14d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L2。即,第三端子14c和第四端子14d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第三端子14c配置在第四端子14d的右侧。另外,第三端子14c与第四端子14d相邻。因此,在第四端子14d与第三端子14c之间未配置其他端子。第一列L1位于第二列L2之后。
另外,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一端子14a与第四端子14d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14a配置于第四端子14d之后。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四端子14d不从第一端子14a向左右方向突出。
另外,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二端子14b与第三端子14c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14b配置于第三端子14c之后。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二端子14b不从第三端子14c向左右方向突出。
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大于第二端子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因此,第一端子14a的导体损耗小于第二端子14b的导体损耗。另外,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大于第四端子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因此,第三端子14c的导体损耗小于第四端子14d的导体损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1等于第三宽度W3。第二宽度W2等于第四宽度W4。另外,第一宽度W1与第四宽度W4不相等。第二宽度W2与第三宽度W3不相等。第一宽度W1是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第二宽度W2是第二端子14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第三宽度W3是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第四宽度W4是第四端子14d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并且,第一端子14a的右端与第二端子14b的左端的距离等于第三端子14c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右端的距离。
第一端子14a和第三端子14c为电源用端子。因此,第一端子14a和第三端子14c是与电源电位连接的端子。第二端子14b和第四端子14d是数字信号用端子。因此,第二端子14b和第四端子14d是施加数字信号(即,高频信号)的端子。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除了左右方向的宽度不同这一点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以第一端子14a为例,对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端子14a包含U字形部140a、引出部140b以及连结部140c。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U字形部140a具有U字形形状。因此,U字形部140a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在俯视时,U字形部140a的内表面从绝缘部件12露出。引出部140b位于U字形部140a的底部的后方。引出部140b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延伸。引出部140b的后端部从绝缘部件12露出。连结部140c连接U字形部140a的后端与引出部140b的前端。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制成这样的第一端子14a。第一端子14a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在俯视时,高频用端子16a配置在绝缘部件12的左部。在俯视时,高频用端子16b配置在绝缘部件12的右部。高频用端子16a、16b是施加高频用信号的端子。高频用端子16a、16b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以高频用端子16a为例,对高频用端子16a、16b的结构进行说明。
高频用端子16a包含倒U字形部160a和引出部160b。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倒U字形部160a具有上下反转的U字形形状。因此,倒U字形部160a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在俯视时,倒U字形部160a的外表面从绝缘部件12露出。引出部160b从倒U字形部160a的前端向前方直线地延伸。引出部160b的前端部从绝缘部件12露出。通过对一个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制成这样的高频用端子16a。高频用端子16a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在俯视时,接触端子18a~18c配置在绝缘部件12的左部。接触端子18a配置于高频用端子16a的左侧。接触端子18b配置于高频用端子16a的右前方。接触端子18c配置于高频用端子16a的右后方。在俯视时,接触端子18d~18f配置于绝缘部件12的右部。接触端子18d配置于高频用端子16b的右侧。接触端子18e配置于高频用端子16b的左前方。接触端子18f配置于高频用端子16b的左后方。接触端子18a、18b是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端子。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制成接触端子18a、18b。接触端子18a、18b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基板。具体而言,多个端子14、高频用端子16a、16b、接触端子18a~18f以及外部端子20通过焊料与设置于电路基板的焊盘电极连接。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多个端子14的配置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4是比较例的连接器210、310的多个端子14的俯视图、以及第一连接器10、10a、10b的多个端子14的俯视图。第一连接器10a、10b是第一连接器10的变形例。此外,图4是示意图。因此,图4的多个端子14的尺寸与图1~图3的多个端子14的尺寸不一致。另外,连接器210、310不包含于本申请发明的连接器。
首先,如图4所示,将从第一宽度W1减去第四宽度W4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D1。将从第三宽度W3减去第二宽度W2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D2。此时,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或者满足(C)条件和(D)条件。
(A)条件:(a1)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位于比第四端子14d的左端更靠左,并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1短于第一距离D1,或者(a2)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B)条件:(b1)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位于比第三端子14c的右端更靠左,并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2短于第二距离D2,或者(b2)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C)条件:(c1)第四端子14d的左端位于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更靠左,并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1短于第二距离D2,或者(c2)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D)条件:(d1)第三端子14c的右端位于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更靠左,并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2短于第一距离D1,或者(d2)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在第一连接器10中,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第四端子14d的左端配置在比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近第一端子14a的左端附近。第二端子14b的右端配置在比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近第三端子14c的右端的附近。特别是,在第一连接器10中,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A)的(a2)条件以及(B)的(b2)条件。因此,(a2)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b2)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然而,也可以如图4的第一连接器10a那样,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A)的(a1)条件以及(B)的(b1)条件。即,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位于比第四端子14d的左端稍微靠左侧,并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位于比第三端子14c的右端稍微靠左侧。但是,不能如连接器210那样,使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1等于第一距离D1。另外,不能使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2等于第二距离D2。
另外,也可以如图4的第一连接器10b那样,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C)的(c1)条件以及(D)的(d1)条件。即,第四端子14d的左端位于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稍微靠左侧,并且第三端子14c的右端位于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稍微靠左侧。但是,不能如连接器310那样,使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1等于第二距离D2。另外,不能使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2等于第一距离D1。
[第二连接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进行说明。图5是第二连接器110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第二连接器110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第二连接器110的仰视图。
如图5至图7所示那样定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但是,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是为了说明而定义的方向。因此,第二连接器110的实际使用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可以不与图5至图7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一致。
第二连接器110与第一连接器10连接。第二连接器110例如安装于柔性基板等电路基板。第二连接器110具备绝缘部件112、多个端子114、高频用端子116a、116b以及外部端子120a、120b。
绝缘部件112包含后连结部112a、前连结部112b、左部112c以及右部112d。在仰视时,左部112c和右部112d具有长方形。右部112d配置在左部112c的右侧。后连结部112a沿左右方向延伸。后连结部112a连结左部112c与右部112d。前连结部112b沿左右方向延伸。前连结部112b连结左部112c与右部112d。前连结部112b配置在后连结部112a之前。绝缘部件112例如由液晶聚合物等绝缘性的树脂制成。绝缘部件112保持多个端子114、高频用端子116a、116b以及外部端子120a、120b。具体而言,绝缘部件112通过嵌件成型与多个端子114、高频用端子116a、116b以及外部端子120a、120b一体化。因此,多个端子114、高频用端子116a、116b以及外部端子120a、120b的一部分被埋入到绝缘部件112。
外部端子120a、120b是与接地电位连接的导体。在仰视时,外部端子120a、120b具有长方形的环状。外部端子120a、120b的长边沿前后方向延伸。外部端子120a、120b的短边沿左右方向延伸。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制成外部端子120a、120b。外部端子120a、120b例如通过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在仰视时,外部端子120a具有长方形的环状,所以覆盖绝缘部件112的左部112c的上表面的前边附近、后边附近、左边附近以及右边附近。但是,由于在仰视时,外部端子120a具有长方形的环状,所以在仰视时绝缘部件12的左部112c的中央部从外部端子120a露出。外部端子120a覆盖绝缘部件112的左部112c的前面的一部分、后面的一部分、左面的一部分以及右面的一部分。
在仰视时,外部端子120b具有长方形的环状,所以覆盖绝缘部件112的右部112d的上表面的前边附近、后边附近、左边附近以及右边附近。但是,由于在仰视时,外部端子120b具有长方形的环状,所以在仰视时绝缘部件112的右部112d的中央部从外部端子120b露出。外部端子120b覆盖绝缘部件112的右部112d的前面的一部分、后面的一部分、左面的一部分以及右面的一部分。
多个端子114包含第一端子114a、第二端子114b、第三端子114c以及第四端子114d。在仰视时,第一端子114a、第二端子114b、第三端子114c以及第四端子114d配置在比绝缘部件112的外缘靠近绝缘部件112的中央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后连结部112a保持第一端子114a和第二端子114b。通过前连结部112b保持第三端子114c和第四端子114d。
第一端子114a和第二端子114b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L3。即,第一端子114a和第二端子114b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第二端子114b配置于第一端子114a的右方。另外,第二端子114b与第一端子114a相邻。因此,在第一端子114a与第二端子114b之间未配置其他端子。
第三端子114c和第四端子114d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L4。即,第三端子114c和第四端子114d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第三端子114c配置于第四端子114d的右侧。另外,第三端子114c与第四端子114d相邻。因此,在第四端子114d与第三端子114c之间未配置其他端子。第一列L3位于第二列L4之后。
另外,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一端子114a与第四端子114d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114a配置于第四端子114d之后。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四端子114d不从第一端子114a向左右方向突出。
另外,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二端子114b与第三端子114c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114b配置于第三端子114c之后。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二端子114b不从第三端子114c向左右方向突出。
第一端子1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大于第二端子1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因此,第一端子114a的导体损耗小于第二端子114b的导体损耗。另外,第三端子1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大于第四端子1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因此,第三端子114c的导体损耗小于第四端子114d的导体损耗。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宽度W1等于第三宽度W3。第二宽度W2等于第四宽度W4。第一宽度W1是第一端子114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第二宽度W2是第二端子114b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第三宽度W3是第三端子114c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第四宽度W4是第四端子114d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最大值。并且,第一端子114a的右端与第二端子114b的左端的距离等于第三端子114c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14d的右端的距离。
第一端子114a和第三端子114c是电源用端子。因此,第一端子114a和第三端子114c是与电源电位连接的端子。第二端子114b和第四端子114d是数字信号用端子。因此,第二端子114b和第四端子114d是施加数字信号(即,高频信号)的端子。第一端子114a、第二端子114b、第三端子114c以及第四端子114d除了左右方向的宽度不同这一点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以第一端子114a为例,对第一端子114a、第二端子114b、第三端子114c以及第四端子114d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端子114a包含U字形部1140a和引出部1140b。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U字形部1140a具有U字形形状。因此,U字形部1140a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形状。在仰视时,U字形部1140a的外表面从绝缘部件112露出。引出部1140b从U字形部1140a的后端向后方直线地延伸。引出部1140b的后端部从绝缘部件112露出。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制成这样的第一端子114a。第一端子114a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在仰视时,高频用端子116a配置于绝缘部件112的左部112c。在仰视时,高频用端子116b配置于绝缘部件112的右部112d。高频用端子116a、116b是施加高频用信号的端子。高频用端子116a、116b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以高频用端子116a为例,对高频用端子116a、116b的结构进行说明。
高频用端子116a包含倒U字形部1160a、引出部1160b以及连结部1160c。当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倒U字形部1160a具有上下反转的U字形形状。因此,倒U字形部1160a具有向上方凹陷的形状。在仰视时,倒U字形部1160a的内表面从绝缘部件112露出。引出部1160b位于倒U字形部1160a的底部的前方。引出部1160b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延伸。引出部1160b的前端部从绝缘部件112露出。连结部1160c连接倒U字形部1160a的前端与引出部1160b的后端。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来制成这样的第一端子114a。第一端子114a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二连接器110安装于电路基板。具体而言,多个端子114、高频用端子116a、116b以及外部端子120a、120b通过焊料与设置于电路基板的焊盘电极连接。
以上那样的多个端子114的配置的详细内容与图4的多个端子14的配置的详细内容相同。因此,对于多个端子114的配置的详细内容省略说明。
[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连接]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110相互连接。具体而言,第二连接器110配置在第一连接器10上。然后,使第二连接器110向下方移动。外部端子120a被插入到由外部端子20包围的区域的左部。此时,外部端子20、接触端子18a~18c与外部端子120a接触。另外,外部端子120b被插入到由外部端子20包围的区域的右部。此时,外部端子20、接触端子18d~18f与外部端子120b连接。
并且,高频用端子16a、16b分别与高频用端子116a、116b连接。另外,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分别与第一端子114a、第二端子114b、第三端子114c以及第四端子114d连接。
[效果]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110,能够提高多个端子14的布局的自由度。第二连接器110的效果的说明与第一连接器10的效果的说明相同。因此,以下对第一连接器10的效果进行说明。
更详细而言,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大于第二端子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大于第四端子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而且,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一端子14a与第四端子14d重叠。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第二端子14b与第三端子14c重叠。由此,在前后方向排列大小不同的两个端子。其结果是,根据第一连接器10,能够提高多个端子14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根据第一连接器10,能够抑制第一连接器10的大型化。更详细而言,当在前后方向排列大小不同的两个端子时,采用图4的连接器210那样的配置。具体而言,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与第四端子14d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一致。第二端子14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与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一致。在该情况下,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是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到第四端子14d的左端的距离与第一距离D1的合计、或者是从第一端子14a的左端到第二端子14b的右端的距离与第二距离D2的合计。因此,在连接器210中,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变长。
因此,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或者满足(C)条件和(D)条件。
(A)条件:(a1)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位于比第四端子14d的左端更靠左,并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1短于第一距离D1,或者(a2)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B)条件:(b1)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位于比第三端子14c的右端更靠左,并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2短于第二距离D2,或者(b2)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C)条件:(c1)第四端子14d的左端位于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更靠左,并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1短于第二距离D2,或者(c2)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D)条件:(d1)第三端子14c的右端位于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更靠左,并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2短于第一距离D1,或者(d2)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以下,使用与上述表现不同的表现来对在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的配置中应该满足的条件进行说明。首先,将相对于第一端子14a的左端的位置的第四端子14d的左端的位置定义为x。对于x,将第一端子14a的左端的位置设为0。若第四端子14d的左端位于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更靠左,则x取为正值。若第四端子14d的左端位于比第一端子14a的左端更靠右,则x取为负值。
接下来,将相对于第二端子14b的右端的位置的第三端子14c的右端的位置定义为y。对于y,将第二端子14b的右端的位置设为0。若第三端子14c的右端位于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更靠左,则y取为负值。若第三端子14c的右端位于比第二端子14b的右端更靠右,则y取为正值。
此时,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式(1)和式(2)、或者满足式(3)和式(4)。
0≥x>-D1…(1)
D2>y≥0…(2)
D2>x≥0…(3)
0≥y>-D1…(4)
对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是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到第四端子14d的左端的距离与距离d1的合计。距离d1短于第一距离D1。因此,第一连接器10的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连接器210的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由此,可抑制第一连接器10的大型化。
对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配置为满足(C)条件和(D)条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是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到第四端子14d的左端的距离与距离d2的合计。距离d2短于第一距离D1。因此,第一连接器10的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比连接器210的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由此,可抑制第一连接器10的大型化。
另外,根据第一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连接器10的大型化。更详细而言,第四端子14d的左端配置在比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近第一端子14a的左端附近。由此,距离d1变短。另外,第二端子14b的右端配置在比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近第三端子14c的右端附近。因此,距离d2变短。其结果是,第一连接器10的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变短。由此,可进一步抑制第一连接器10的大型化。
另外,根据第一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连接器10的大型化。更详细而言,第一端子14a的左端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第二端子14b的右端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在该情况下,距离d1、d2为0。其结果是,第一连接器10的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成为从第三端子14c的右端到第四端子14d的左端的距离。由此,第一连接器10的多个端子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最小。综上所述,根据第一连接器10,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连接器10的大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也可以任意地组合第一连接器10、10a、10b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第一连接器10、10a、10b的结构用于第二连接器110。
此外,在第一连接器10、10a、10b中,第一列L1也可以位于第二列L2之前。另外,在第二连接器110中,第一列L3也可以位于第二列L4之前。
此外,在第一连接器10、10a、10b中,多个端子14也可以包含多组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的组。因此,多组第一端子14a、第二端子14b、第三端子14c以及第四端子14d的组也可以排列在左右方向上。
此外,在第二连接器110中,多个端子114也可以包含多组第一端子114a、第二端子114b、第三端子114c以及第四端子114d的组。因此,多组第一端子114a、第二端子114b、第三端子114c以及第四端子114d的组也可以排列在左右方向上。
此外,第一端子14a、114a以及第三端子14c、114c也可以是数字信号用端子。另外,第二端子14b、114b以及第四端子14d、114d也可以是电源用端子。
此外,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也可以不相等。同样地,第二端子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与第四端子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也可以不相等。在该情况下,优选从第一端子14a的左端到第二端子14b的右端的距离等于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到第三端子14c的右端的距离。
另外,也可以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不相等,并且第二端子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与第四端子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相等。另外,也可以第一端子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三端子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相等,并且第二端子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与第四端子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不相等。在这些的情况下,也优选从第一端子14a的左端到第二端子14b的右端的距离等于从第四端子14d的左端到第三端子14c的右端的距离。
此外,第一端子1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三端子1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也可以不相等。同样地,第二端子1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与第四端子1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也可以不相等。在该情况下,优选从第一端子114a的左端到第二端子114b的右端的距离等于从第四端子114d的左端到第三端子114c的右端的距离。
另外,也可以第一端子1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三端子1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不相等,并且第二端子1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与第四端子1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相等。另外,也可以第一端子114a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三端子114c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W3相等,并且第二端子114b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W2与第四端子114d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W4不相等。在这些情况下,也优选从第一端子114a的左端到第二端子114b的右端的距离等于从第四端子114d的左端到第三端子114c的右端的距离。
此外,第一端子14a与第二端子14b也可以不相邻。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多个端子14包含多个第五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L1。多个第五端子配置在第一端子14a的右侧,且配置在第二端子14b的左侧。多个第五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五宽度全部相同。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沿左右延伸的第二列L2。多个第六端子配置在第四端子14d的右侧,且配置在第三端子14c的左侧。多个第六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六宽度全部相同。像这样,也可以在第一端子14a与第二端子14b之间设置多个第五端子。也可以在第三端子14c与第四端子14d之间设置多个第六端子。
此外,第一端子114a与第二端子114b也可以不相邻。在该情况下,多个端子114也可以包含多个第五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L3。多个第五端子配置在第一端子114a的右侧,且配置在第二端子114b的左侧。多个第五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五宽度全部相同。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沿左右延伸的第二列L4。多个第六端子配置在第四端子114d的右侧,且配置在第三端子114c的左侧。多个第六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六宽度全部相同。像这样,也可以在第一端子114a与第二端子114b之间设置多个第五端子。也可以在第三端子114c与第四端子114d之间设置多个第六端子。
此外,不具备多个第五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的第一连接器10、10a、10b以及第二连接器110与具备多个第五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的连接器相比,抑制连接器的大型化的效果大。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第一连接器,12、112…绝缘部件,14、114…端子,14a、114a…第一端子,14b、114b…第二端子,14c、114c…第三端子,14d、114d…第四端子,16a、16b、116a、116b…高频用端子,18a~18f…接触端子,20、120a、120b…外部端子,110…第二连接器,L1、L3…第一列,L2、L4…第二列。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上述第三端子和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一端子相邻,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四端子相邻,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
(A)条件:(a1)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a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B)条件:(b1)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b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2.一种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上述第三端子和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一端子相邻,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与上述第四端子相邻,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C)条件和(D)条件,
(C)条件:(c1)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c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D)条件:(d1)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d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
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配置在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近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附近,
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配置在比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靠近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A)的(a2)条件和(B)的(b2)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上述第一宽度与上述第三宽度相等,
上述第二宽度与上述第四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上述第一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端的距离等于上述第三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端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上述第一端子和上述第三端子是电源用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上述第二端子和上述第四端子是数字信号用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多组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的组。
10.一种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多个第五端子,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上述第四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侧,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三端子的左侧,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五宽度全部相同,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六宽度全部相同,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A)条件和(B)条件,
(A)条件:(a1)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a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B)条件:(b1)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b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11.一种连接器,具备:
多个端子;以及
绝缘部件,保持上述多个端子,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多个第五端子,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列,
上述多个端子包含第三端子、第四端子以及多个第六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上述第四端子以及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列,
上述第一列位于上述第二列之前或上述第二列之后,
上述第二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侧,
上述第三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配置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右侧,并且配置于上述第三端子的左侧,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一端子与上述第四端子重叠,
当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上述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三端子重叠,
上述第一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一宽度大于上述第二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二宽度,
上述第三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三宽度大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四宽度,
上述多个第五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五宽度全部相同,
上述多个第六端子的左右方向的第六宽度全部相同,
将从上述第一宽度减去上述第四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一距离,
将从上述第三宽度减去上述第二宽度所得的值的一半定义为第二距离,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上述第三端子以及上述第四端子配置为满足(C)条件和(D)条件,
(C)条件:(c1)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位于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二距离,或者(c2)上述第一端子的左端与上述第四端子的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D)条件:(d1)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位于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更靠左,并且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短于上述第一距离,或者(d2)上述第二端子的右端与上述第三端子的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一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91554 | 2019-10-18 | ||
JP2019191554 | 2019-10-18 | ||
PCT/JP2020/037675 WO2021075285A1 (ja) | 2019-10-18 | 2020-10-05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03367A CN114503367A (zh) | 2022-05-13 |
CN114503367B true CN114503367B (zh) | 2023-06-20 |
Family
ID=7553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68308.3A Active CN114503367B (zh) | 2019-10-18 | 2020-10-05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31439A1 (zh) |
JP (1) | JP7215592B2 (zh) |
CN (1) | CN114503367B (zh) |
TW (1) | TWI760873B (zh) |
WO (1) | WO2021075285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44067B1 (en) * | 2008-02-29 | 2009-06-09 |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nd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ssembly |
CN110311242A (zh) * | 2019-06-21 | 2019-10-0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36999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CN2772061Y (zh) * | 2005-02-04 | 2006-04-12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JP4809816B2 (ja) * | 2007-08-31 | 2011-11-09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901944B2 (ja) * | 2009-12-03 | 2012-03-2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180252B2 (ja) * | 2010-03-25 | 2013-04-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369125B2 (ja) * | 2011-02-01 | 2013-12-1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642611B2 (ja) * | 2011-04-04 | 2014-12-1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 コネクタ |
JP5736262B2 (ja) * | 2011-07-14 | 2015-06-1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 多接点コネクタ |
JP5935040B2 (ja) * | 2011-08-31 | 2016-06-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ならびに当該ソケッ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JP5884036B2 (ja) * | 2011-08-31 | 2016-03-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US20130149908A1 (en) * | 2011-12-09 | 2013-06-13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Hermaphroditic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offset contact arrangement |
JP5638026B2 (ja) * | 2012-05-01 | 2014-12-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896959B2 (ja) * | 2013-06-14 | 2016-03-3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
JP6269558B2 (ja) * | 2014-06-05 | 2018-01-3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
JP6712794B2 (ja) * | 2014-08-07 | 2020-06-2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
JP6388152B2 (ja) * | 2014-08-07 | 2018-09-1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
JP6391517B2 (ja) * | 2015-03-30 | 2018-09-1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341876B2 (ja) * | 2015-04-01 | 2018-06-13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WO2017188053A1 (ja) * | 2016-04-28 | 2017-11-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取付金具、コネクタ、及び接続システム |
JP6885730B2 (ja) * | 2017-01-06 | 2021-06-1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遮蔽シールド板付きコネクタ |
JP6806028B2 (ja) * | 2017-01-19 | 2020-12-2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多極コネクタセット |
TW201841432A (zh) * | 2017-02-14 | 2018-11-16 |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插座及連接系統 |
JP7012245B2 (ja) * | 2017-03-10 | 2022-01-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ヘッダ、及び接続装置 |
JP6761375B2 (ja) * | 2017-05-29 | 2020-09-2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835687B2 (ja) * | 2017-08-29 | 2021-02-2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6681577B2 (ja) * | 2018-08-01 | 2020-04-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
JP6660432B2 (ja) * | 2018-08-21 | 2020-03-11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7026025B2 (ja) * | 2018-08-24 | 2022-02-2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コネクタ |
JP7108531B2 (ja) * | 2018-12-27 | 2022-07-28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273525B2 (ja) * | 2019-01-29 | 2023-05-1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388901B2 (ja) * | 2019-12-10 | 2023-11-2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7534164B2 (ja) * | 2020-09-11 | 2024-08-1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用端子、コネクタ |
-
2020
- 2020-09-30 TW TW109134093A patent/TWI760873B/zh active
- 2020-10-05 JP JP2021552317A patent/JP721559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0-05 WO PCT/JP2020/037675 patent/WO202107528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0-05 CN CN202080068308.3A patent/CN114503367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4-06 US US17/714,834 patent/US2022023143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44067B1 (en) * | 2008-02-29 | 2009-06-09 |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nd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ssembly |
CN110311242A (zh) * | 2019-06-21 | 2019-10-0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03367A (zh) | 2022-05-13 |
US20220231439A1 (en) | 2022-07-21 |
TWI760873B (zh) | 2022-04-11 |
TW202121757A (zh) | 2021-06-01 |
JP7215592B2 (ja) | 2023-01-31 |
WO2021075285A1 (ja) | 2021-04-22 |
JPWO2021075285A1 (zh) | 2021-04-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88046B2 (en) | Backplane connector for providing angled connections and system thereof | |
KR101571607B1 (ko) | 커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 |
US7988456B2 (en) | Orthogonal connector system | |
US8628356B2 (en) | Right angle adaptor | |
US7824193B2 (en) | Connector | |
US906521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contact with a solder portion and a pair of grounding contact portions | |
US7597584B2 (en) |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8187007B2 (en) | Electrical pressfit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laterally bent power pin | |
CN110854572B (zh) | 连接器 | |
JP2008300130A (ja) | 遊動型コネクタ | |
US11962104B2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4716505A (zh)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
KR20120112497A (ko) | 기판실장 커넥터 | |
US824638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rosstalk compensating paddle board | |
JP2014130755A (ja) | コネクタ | |
WO2008042656A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4503367B (zh) | 连接器 | |
CN203690564U (zh) | 电连接器 | |
EP214994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2096432B1 (ko) | 컨택트 어레이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
JP6182104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伝送線路構造 | |
US2023017064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 |
KR20160000200A (ko) | 플럭스 유입 방지 구조를 구비한 플랫 케이블 커넥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