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1757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1757A
TW202121757A TW109134093A TW109134093A TW202121757A TW 202121757 A TW202121757 A TW 202121757A TW 109134093 A TW109134093 A TW 109134093A TW 109134093 A TW109134093 A TW 109134093A TW 202121757 A TW202121757 A TW 2021217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right direction
width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4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0873B (zh
Inventor
眞室稔
雨森祐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1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87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高複數個端子之佈局自由度、且抑制連接器大型化之連接器。 本發明之第1端子、第2端子、第3端子及第4端子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A)(a1)第1端子之左端位於較第4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第1端子之左端與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第1距離,或者,(a2)第1端子之左端與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B)(b1)第2端子之右端位於較第3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第2端子之右端與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第2距離,或者,(b2)第2端子之右端與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不同尺寸之複數個端子之連接器。
作為先前之連接器相關之發明,已知有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連接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連接器包含排列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之複數個第1端子、及排列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之複數個第2端子。複數個第1端子包含位於複數個第1端子內之左端之左端第1端子、及位於複數個第1端子內之右端之右端第1端子。左端第1端子及右端第1端子大於左端第1端子及右端第1端子以外之第1端子(中間第1端子)。複數個第2端子包含位於複數個第2端子內之左端之左端第2端子、及位於複數個第2端子內之右端之右端第2端子。左端第2端子及右端第2端子大於左端第2端子及右端第2端子以外之第2端子(中間第2端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8-19821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有欲提高端子之佈局自由度之要求。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連接器中,小端子之中間第1端子與小端子之中間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排列。有欲將此種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連接器之端子排列變更為例如將如左端第1端子及右端第1端子之大端子與如中間第1端子及中間第2端子之小端子於前後方向排列的情形。
又,具備具有複數種大小之端子之連接器中,存在欲將端子間之距離保持為期望之距離,同時抑制連接器之大型化之要求。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複數個端子之佈局自由度,且抑制連接器之大型化之連接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第1發明之連接器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之第3端子及第4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1端子相鄰,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4端子相鄰,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A)(a1)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a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B)(b1)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b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第2發明之連接器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之第1端子及第2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之第3端子及第4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1端子相鄰,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4端子相鄰,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C)及(D)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C)(c1)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c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D)(d1)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d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第3發明之連接器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之第1端子、第2端子及複數個第5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之第3端子、第4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上述第2端子之左,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上述第3端子之左,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5寬度均一,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6寬度均一,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A)(a1)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a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B)(b1)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b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第4發明之連接器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之第1端子、第2端子及複數個第5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之第3端子、第4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上述第2端子之左,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上述第3端子之左,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5寬度均一,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6寬度均一,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C)及(D)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C)(c1)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c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D)(d1)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d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高複數個端子之佈局自由度,且抑制連接器之大型化。
(實施形態) [第1連接器]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 圖1係第1連接器10之外觀立體圖。圖2係第1連接器10之分解立體圖。圖3係第1連接器10之俯視圖。
如圖1至圖3所示,定義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但,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係為了說明而定義之方向。因此,第1連接器10之實際使用時之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亦可與圖1至圖3之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不一致。
本說明書中,於前後方向延伸之軸或構件未必僅表示與前後方向平行之軸或構件。於前後方向延伸之軸或構件,係指在相對於前後方向±45°之範圍內傾斜之軸或構件。同樣地,於上下方向延伸之軸或構件,係指在相對於上下方向±45°之範圍內傾斜之軸或構件。於左右方向延伸之軸或構件,係指在相對於左右方向±45°之範圍內傾斜之軸或構件。
本說明書中,於前後方向排列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表示以下之狀態。於與前後方向垂直之方向觀察第1構件及第2構件時,為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兩者配置於表示前後方向之任意直線上之狀態。本說明書中,於上下方向觀察時,於前後方向排列之第1構件及第2構件表示以下之狀態。於上下方向觀察第1構件及第2構件時,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兩者配置於表示前後方向之任意直線上。該情形時,若自不同於上下方向之左右方向觀察第1構件及第2構件,則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任一者可未配置於表示前後方向之任意直線上。另,第1構件與第2構件可接觸。第1構件與第2構件亦可分開。亦可於第1構件與第2構件間存在第3構件。該定義亦適用於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另,第1構件至第3構件為連接器之一部分。
本說明書中,第1構件配置於第2構件之前是指以下之狀態。第1構件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2構件朝前方向平行移動時通過之區域內。因此,第1構件可落在第2構件朝前方向平行移動時通過之區域內,亦可自第2構件朝前方向平行移動時通過之區域突出。該情形時,第1構件及第2構件於前後方向排列。該定義亦適用於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
本說明書中,於左右方向觀察時,第1構件配置於第2構件之前是指以下之狀態。於左右方向觀察時,第1構件與第2構件於前後方向排列,且於左右方向觀察時,第1構件之與第2構件對向之部分配置於第2構件之前。於該定義中,三維而言,第1構件與第2構件亦可未於前後方向排列。該定義亦適用於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
本說明書中,第1構件配置於較第2構件更靠前,是指以下之狀態。第1構件配置於通過第2構件之前端且與前後方向正交之平面之前。該情形時,第1構件及第2構件可於前後方向排列,亦可不於前後方向排列。該定義亦適用於前後方向以外之方向。
本說明書中,無特別說明之情形時,對於第1構件之各部如以下般定義。第1構件之前部意指第1構件之前半部分。第1構件之後部意指第1構件之後半部分。第1構件之左部意指第1構件之左半部分。第1構件之右部意指第1構件之右半部分。第1構件之上部意指第1構件之上半部分。第1構件之下部意指第1構件之下半部分。第1構件之前端意指第1構件之前方向之端。第1構件之後端意指第1構件之後方向之端。第1構件之左端意指第1構件之左方向之端。第1構件之右端意指第1構件之右方向之端。第1構件之上端意指第1構件之上方向之端。第1構件之下端意指第1構件之下方向之端。第1構件之前端部意指第1構件之前端及其附近。第1構件之後端部意指第1構件之後端及其附近。第1構件之左端部意指第1構件之左端及其附近。第1構件之右端部意指第1構件之右端及其附近。第1構件之上端部意指第1構件之上端及其附近。第1構件之下端部意指第1構件之下端及其附近。
第1連接器10連接於後述之第2連接器110。第1連接器10安裝於例如可撓性基板等電路基板。第1連接器10具備絕緣構件12、複數個端子14(複數個端子)、高頻用端子16a、16b、接觸端子18a~18f及外部端子20。
絕緣構件12於下方向觀察時,為具有長方形狀之塊。絕緣構件12係由例如液晶聚合物等絕緣性樹脂製作。絕緣構件12保持複數個端子14、高頻用端子16a、16b、接觸端子18a~18f及外部端子20。具體而言,絕緣構件12與複數個端子14、高頻用端子16a、16b、接觸端子18a~18f及外部端子20藉由例如嵌入鑄模成形而一體化。因此,複數個端子14、高頻用端子16a、16b、接觸端子18a~18f及外部端子20之一部分嵌入於絕緣構件12。
外部端子20係連接於接地電位之導體。外部端子20於下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外部端子20之長邊於左右方向延伸。外部端子20之短邊於前後方向延伸。外部端子20係藉由對一塊金屬板實施彎折加工而製作。外部端子20係由例如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作。
由於外部端子20朝下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故覆蓋絕緣構件12之上表面之前邊附近、後邊附近、左邊附近及右邊附近。但,由於外部端子20朝下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故絕緣構件12之中央部朝下方向觀察時自外部端子20露出。外部端子20覆蓋絕緣構件12之前面之一部分、後面之一部分、左面之一部分及右面之一部分。
複數個端子14包含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朝下方向觀察時,配置於較絕緣構件12之外緣更靠絕緣構件12之中央附近。
第1端子14a及第2端子14b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L1。即,第1端子14a及第2端子14b排列於左右方向。第2端子14b配置於第1端子14a之右。又,第2端子14b與第1端子14a相鄰。因此,於第1端子14a與第2端子14b間未配置其他端子。
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L2。即,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排列於左右方向。第3端子14c配置於第4端子14d之右。又,第3端子14c與第4端子14d相鄰。因此,於第4端子14d與第3端子14c間未配置其他端子。第1行L1位於第2行L2之後。
又,第1端子14a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第4端子14d重合。本實施形態中,第1端子14a配置於第4端子14d之後。第4端子14d於前後方向觀察時,未自第1端子14a朝左右方向突出。
又,第2端子14b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第3端子14c重合。本實施形態中,第2端子14b配置於第3端子14c之後。第2端子14b於前後方向觀察時,未自第3端子14c向左右方向突出。
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大於第2端子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因此,第1端子14a之導體損耗小於第2端子14b之導體損耗。又,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大於第4端子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因此,第3端子14c之導體損耗小於第4端子14d之導體損耗。本實施形態中,第1寬度W1與第3寬度W3相等。第2寬度W2與第4寬度W4相等。又,第1寬度W1與第4寬度W4不相等。第2寬度W2與第3寬度W3不相等。第1寬度W1為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第2寬度W2為第2端子14b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第3寬度W3為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第4寬度W4為第4端子14d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再者,第1端子14a之右端與第2端子14b之左端之距離,與第3端子14c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右端之距離相等。
第1端子14a及第3端子14c為電源用端子。因此,第1端子14a及第3端子14c為連接於電源電位之端子。第2端子14b及第4端子14d為數位信號用端子。因此,第2端子14b及第4端子14d為被施加數位信號(即,高頻信號)之端子。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除左右方向之寬度不同之點外,具有相同構造。以下,舉第1端子14a為例,對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之構造進行說明。
第1端子14a包含U字部140a、拉出部140b及連結部140c。U字部140a於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U字形狀。因此,U字部140a具有向下方向凹陷之形狀。U字部140a之內表面於下方向觀察時,自絕緣構件12露出。拉出部140b位於U字部140a之底部之後。拉出部140b於前後方向直線延伸。拉出部140b之後端部自絕緣構件12露出。連結部140c連接U字部140a之後端與拉出部140b之前端。此種第1端子14a係藉由對一塊金屬板實施彎折加工而製作。第1端子14a係由例如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作。
高頻用端子16a於下方向觀察時,配置於絕緣構件12之左部。高頻用端子16b於下方向觀察時,配置於絕緣構件12之右部。高頻用端子16a、16b為被施加高頻用信號之端子。高頻用端子16a、16b具有相同構造。以下,舉高頻用端子16a為例,針對高頻用端子16a、16b之構造進行說明。
高頻用端子16a包含倒U字部160a及拉出部160b。倒U字部160a於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上下反轉之U字形狀。因此,倒U字部160a具有向上方向突出之形狀。倒U字部160a之外表面於下方向觀察時,自絕緣構件12露出。拉出部160b自倒U字部160a之前端向前方向直線延伸。拉出部160b之前端部自絕緣構件12露出。此種高頻用端子16a係藉由對一塊金屬板實施彎折加工而製作。高頻用端子16a係由例如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作。
接觸端子18a~18c於下方向觀察時,配置於絕緣構件12之左部。接觸端子18a配置於高頻用端子16a之左。接觸端子18b配置於高頻用端子16a之右前。接觸端子18c配置於高頻用端子16a之右後。接觸端子18d~18f於下方向觀察時,配置於絕緣構件12之右部。接觸端子18d配置於高頻用端子16b之右。接觸端子18e配置於高頻用端子16b之左前。接觸端子18f配置於高頻用端子16b之左後。接觸端子18a、18b為連接於接地電位之端子。接觸端子18a、18b係藉由對一塊金屬板實施彎折加工而製作。接觸端子18a、18b係由例如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作。
將如上構成之第1連接器10安裝於電路基板。具體而言,藉由焊料對設置於電路基板之焊盤電極連接複數個端子14、高頻用端子16a、16b、接觸端子18a~18f及外部端子20。
接著,針對複數個端子14之配置細節,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圖4係比較例之連接器210、3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俯視圖,及第1連接器10、10a、10b之複數個端子14之俯視圖。第1連接器10a、10b為第1連接器10之變化例。另,將圖4模式化。因此,圖4之複數個端子14之尺寸與圖1至圖3之複數個端子14之尺寸不一致。又,連接器210、310不包含於本案發明之連接器內。
首先,如圖4所示,將第1寬度W1減去第4寬度W4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D1。將第3寬度W3減去第2寬度W2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D2。此時,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或以滿足(C)及(D)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A)(a1)第1端子14a之左端位於較第4端子14d之左端更靠左,且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1短於第1距離D1,或者,(a2)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B)(b1)第2端子14b之右端位於較第3端子14c之右端更靠左,且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2短於第2距離D2,或者,(b2)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C)(c1)第4端子14d之左端位於較第1端子14a之左端更靠左,且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1短於第2距離D2,或者,(c2)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D)(d1)第3端子14c之右端位於較第2端子14b之右端更靠左,且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2短於第1距離D1,或者,(d2)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第1連接器10中,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第4端子14d之左端配置於較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第1端子14a之左端附近。第2端子14b之右端配置於較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第3端子14c之右端附近。尤其,第1連接器10中,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A)之(a2)及(B)之(b2)之條件之方式配置。因此,(a2)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b2)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然而,亦可如圖4之第1連接器10a般,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A)之(a1)及(B)之(b1)之條件之方式配置。即,亦可為第1端子14a之左端位於較第4端子14d之左端略微靠左,且第2端子14b之右端位於較第3端子14c之右端略微靠左。但,不能如連接器210一樣,使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1與第1距離D1相等。又,不能使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2與第2距離D2相等。
又,亦可如圖4之第1連接器10b般,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C)之(c1)及(D)之(d1)之條件之方式配置。即,亦可為第4端子14d之左端位於較第1端子14a之左端略微靠左,且第3端子14c之右端位於較第2端子14b之右端略微靠左。但,不能如連接器310一樣,使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1與第2距離D2相等。又,不能使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2與第1距離D1相等。
[第2連接器]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 圖5係第2連接器110之外觀立體圖。圖6係第2連接器110之分解立體圖。圖7係第2連接器110之仰視圖。
如圖5至圖7所示,定義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但,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係為了說明而定義之方向。因此,第2連接器110之實際使用時之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亦可與圖5至與圖7之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不一致。
第2連接器110連接於第1連接器10。第2連接器110安裝於例如可撓性基板等電路基板。第2連接器110具備絕緣構件112、複數個端子114、高頻用端子116a、116b及外部端子120a、120b。
絕緣構件112包含後連結部112a、前連結部112b、左部112c及右部112d。左部112c及右部112d於上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右部112d配置於左部112c之右。後連結部112a於左右方向延伸。後連結部112a連結左部112c與右部112d。前連結部112b於左右方向延伸。前連結部112b連結左部112c與右部112d。前連結部112b配置於後連結部112a之前。絕緣構件112係由例如液晶聚合物等絕緣性樹脂製作。絕緣構件112保持複數個端子114、高頻用端子116a、116b及外部端子120a、120b。具體而言,絕緣構件112藉由嵌入鑄模成形與複數個端子114、高頻用端子116a、116b及外部端子120a、120b一體化。因此,複數個端子114、高頻用端子116a、116b及外部端子120a、120b之一部分嵌入於絕緣構件112。
外部端子120a、120b為連接於接地電位之導體。外部端子120a、120b於上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外部端子120a、120b之長邊於前後方向延伸。外部端子120a、120b之短邊於左右方向延伸。外部端子120a、120b係藉由對一塊金屬板實施彎折加工而製作。外部端子120a、120b係由例如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作。
由於外部端子120a於上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故覆蓋絕緣構件112之左部112c之上表面之前邊附近、後邊附近、左邊附近及右邊附近。但,由於外部端子120a於上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故絕緣構件12之左部112c之中央部於上方向觀察時,自外部端子120a露出。外部端子120a覆蓋絕緣構件112之左部112c之前面之一部分、後面之一部分、左面之一部分及右面之一部分。
由於外部端子120b於上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故覆蓋絕緣構件112之右部112d之上表面之前邊附近、後邊附近、左邊附近及右邊附近。但,由於外部端子120b於上方向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狀之環形狀,故絕緣構件112之右部112d之中央部於上方向觀察時,自外部端子120b露出。外部端子120b覆蓋絕緣構件112之右部112d之前面之一部分、後面之一部分、左面之一部分及右面之一部分。
複數個端子114包含第1端子114a、第2端子114b、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第1端子114a、第2端子114b、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於上方向觀察時,配置於較絕緣構件112之外緣更靠絕緣構件112之中央附近。本實施形態中,第1端子114a及第2端子114b係由後連結部112a保持。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係由前連結部112b保持。
第1端子114a及第2端子114b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L3。即,第1端子114a及第2端子114b於左右方向排列。第2端子114b配置於第1端子114a之右。又,第2端子114b與第1端子114a相鄰。因此,於第1端子114a與第2端子114b間未配置其他端子。
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L4。即,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於左右方向排列。第3端子114c配置於第4端子114d之右。又,第3端子114c與第4端子114d相鄰。因此,於第4端子114d與第3端子114c間未配置其他端子。第1行L3位於第2行L4之後。
又,第1端子114a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第4端子114d重合。本實施形態中,第1端子114a配置於第4端子114d之後。第4端子114d於前後方向觀察時,不自第1端子114a向左右方向突出。
又,第2端子114b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第3端子114c重合。本實施形態中,第2端子114b配置於第3端子114c之後。第2端子114b於前後方向觀察時,不自第3端子114c向左右方向突出。
第1端子1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大於第2端子1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因此,第1端子114a之導體損耗小於第2端子114b之導體損耗。又,第3端子1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大於第4端子1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因此,第3端子114c之導體損耗小於第4端子114d之導體損耗。本實施形態中,第1寬度W1與第3寬度W3相等。第2寬度W2與第4寬度W4相等。第1寬度W1為第1端子114a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第2寬度W2為第2端子114b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第3寬度W3為第3端子114c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第4寬度W4為第4端子114d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之最大值。再者,第1端子114a之右端與第2端子114b之左端之距離,與第3端子114c之左端與第4端子114d之右端之距離相等。
第1端子114a及第3端子114c為電源用端子。因此,第1端子114a及第3端子114c為連接於電源電位之端子。第2端子114b及第4端子114d為數位信號用端子。因此,第2端子114b及第4端子114d為被施加數位信號(即,高頻信號)之端子。第1端子114a、第2端子114b、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除左右方向之寬度不同之點外,具有相同構造。以下,舉第1端子114a為例,針對第1端子114a、第2端子114b、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之構造進行說明。
第1端子114a包含U字部1140a及拉出部1140b。U字部1140a於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U字形狀。因此,U字部1140a具有於下方向突出之形狀。U字部1140a之外表面於上方向觀察時,自絕緣構件112露出。拉出部1140b自U字部1140a之後端向後方向直線延伸。拉出部1140b之後端部自絕緣構件112露出。此種第1端子114a係藉由對一塊金屬板實施彎折加工而製作。第1端子114a係由例如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作。
高頻用端子116a於上方向觀察時,配置於絕緣構件112之左部112c。高頻用端子116b於上方向觀察時,配置於絕緣構件112之右部112d。高頻用端子116a、116b為被施加高頻用信號之端子。高頻用端子116a、116b具有相同構造。以下,舉高頻用端子116a為例,針對高頻用端子116a、116b之構造進行說明。
高頻用端子116a包含倒U字部1160a、拉出部1160b及連結部1160c。倒U字部1160a於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上下反轉之U字形狀。因此,倒U字部1160a具有向上方向凹陷之形狀。倒U字部1160a之內表面於上方向觀察時,自絕緣構件112露出。拉出部1160b位於倒U字部1160a之底部之前。拉出部1160b於前後方向直線延伸。拉出部1160b之前端部自絕緣構件112露出。連結部1160c連接倒U字部1160a之前端與拉出部1160b之後端。此種第1端子114a係藉由對一塊金屬板實施彎折加工而製作。第1端子114a係由例如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作。
如上構成之第2連接器110安裝於電路基板。具體而言,藉由焊料對設置於電路基板之焊盤電極連接複數個端子114、高頻用端子116a、116b及外部端子120a、120b。
如以上之複數個端子114之配置細節與圖4之複數個端子14之配置細節相同。因此,對於複數個端子114之配置細節省略說明。
[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 將如上構成之第1連接器10與第2連接器110互相連接。具體而言,將第2連接器110配置於第1連接器10之上。接著,使第2連接器110朝下方向移動。外部端子120a插入於由外部端子20包圍之區域之左部。此時,外部端子20、接觸端子18a~18c與外部端子120a接觸。又,外部端子120b插入於由外部端子20包圍之區域之右部。此時,外部端子20、接觸端子18d~18f與外部端子120b連接。
進而,高頻用端子16a、16b分別連接於高頻用端子116a、116b。又,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分別連接於第1端子114a、第2端子114b、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
[效果] 根據如以上構成之第1連接器10及第2連接器110,可提高複數個端子14之佈局自由度。第2連接器110之效果說明與第1連接器10之效果說明相同。因此,以下針對第1連接器10之效果進行說明。
更詳細而言,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大於第2端子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大於第4端子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且,第1端子14a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第4端子14d重合。第2端子14b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第3端子14c重合。藉此,大小不同之2個端子排列於前後方向。其結果,根據第1連接器10,可提高複數個端子14之佈局自由度。
又,根據第1連接器10,可抑制第1連接器10之大型化。更詳細而言,大小不同之2個端子於前後方向排列之情形時,採用如圖4之連接器210之配置。具體而言,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中央與第4端子14d之左右方向之中央一致。第2端子14b之左右方向之中央與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中央一致。該情形時,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為第3端子14c之右端至第4端子14d之左端之距離與第1距離D1之合計,或是第1端子14a之左端至第2端子14b之右端之距離與第2距離D2之合計。因此,連接器210中,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變長。
因此,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或以滿足(C)及(D)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A)(a1)第1端子14a之左端位於較第4端子14d之左端更靠左,且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1短於第1距離D1,或者,(a2)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B)(b1)第2端子14b之右端位於較第3端子14c之右端更靠左,且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2短於第2距離D2,或者,(b2)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C)(c1)第4端子14d之左端位於較第1端子14a之左端更靠左,且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1短於第2距離D2,或者,(c2)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D)(d1)第3端子14c之右端位於較第2端子14b之右端更靠左,且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d2短於第1距離D1,或者,(d2)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以下,針對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之配置中應滿足之條件,使用與上述表述不同之表述進行說明。首先,將第4端子14d之左端之位置相對於第1端子14a之左端之位置定義為x。x以第1端子14a之左端之位置為0。x係當第4端子14d之左端位於較第1端子14a之左端更靠左時取正值。x係當第4端子14d之左端位於較第1端子14a之左端更靠右時取負值。
接著,將第3端子14c之右端之位置相對於第2端子14b之右端之位置定義為y。y係將第2端子14b之右端之位置設為0。y係當第3端子14c之右端位於較第2端子14b之右端更靠左時取負值。y係當第3端子14c之右端位於較第2端子14b之右端更靠右時取正值。
此時,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式(1)及式(2)之方式,或以滿足式(3)及式(4)之方式配置。 0≧x>-D1・・・(1) D2>y≧0・・・(2) D2>x≧0・・・(3) 0≧y>-D1・・・(4)
針對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之情形進行說明。該情形時,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為第3端子14c之右端至第4端子14d之左端之距離與距離d1之合計。距離d1短於第1距離D1。因此,第1連接器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短於連接器2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因此,抑制第1連接器10之大型化。
針對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以滿足(C)及(D)之條件之方式配置之情形進行說明。該情形時,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為第3端子14c之右端至第4端子14d之左端之距離與距離d2之合計。距離d2短於第1距離D1。因此,第1連接器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短於連接器2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因此,抑制第1連接器10之大型化。
又,根據第1連接器10,可更抑制第1連接器10之大型化。更詳細而言,第4端子14d之左端配置於較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第1端子14a之左端附近。藉此,距離d1變短。又,第2端子14b之右端配置於較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第3端子14c之右端附近。因此,距離d2變短。其結果,第1連接器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變短。藉此,更抑制第1連接器10之大型化。
又,根據第1連接器10,可更抑制第1連接器10之大型化。更詳細而言,第1端子14a之左端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第2端子14b之右端與第3端子14c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該情形時,距離d1、d2為0。其結果,第1連接器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成為第3端子14c之右端至第4端子14d之左端之距離。因此,第1連接器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左右方向之長度為最小。根據以上,根據第1連接器10,可進一步抑制第1連接器10之大型化。
(其他實施形態) 另,亦可任意組合第1連接器10、10a、10b之構造。又,亦可將第1連接器10、10a、10b之構造使用於第2連接器110。
另,第1連接器10、10a、10b中,第1行L1亦可位於第2行L2之前。又,第2連接器110中,第1行L3亦可位於第2行L4之前。
另,第1連接器10、10a、10b中,複數個端子14亦可包含複數組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之組。因此,複數組第1端子14a、第2端子14b、第3端子14c及第4端子14d之組亦可於左右方向排列。
另,第2連接器110中,複數個端子114亦可包含複數組第1端子114a、第2端子114b、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之組。因此,複數組第1端子114a、第2端子114b、第3端子114c及第4端子114d之組亦可於左右方向排列。
另,第1端子14a、114a及第3端子14c、114c亦可為數位信號用端子。又,第2端子14b、114b及第4端子14d、114d亦可為電源用端子。
另,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與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亦可不相等。同樣地,第2端子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與第4端子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亦可不相等。該情形時,較佳為第1端子14a之左端至第2端子14b之右端之距離,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至第3端子14c之右端之距離相等。
又,亦可為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與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不相等,且第2端子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與第4端子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相等。又,亦可為第1端子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與第3端子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相等,且第2端子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與第4端子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不相等。該等情形時,亦較佳為第1端子14a之左端至第2端子14b之右端之距離,與第4端子14d之左端至第3端子14c之右端之距離相等。
另,亦可為第1端子1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與第3端子1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不相等。同樣地,亦可為第2端子1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與第4端子1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不相等。該情形時,較佳為第1端子114a之左端至第2端子114b之右端之距離,與第4端子114d之左端至第3端子114c之右端之距離相等。
又,亦可為第1端子1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與第3端子1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不相等,且第2端子1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與第4端子1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相等。又,亦可為第1端子114a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W1與第3端子114c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W3相等,且第2端子114b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W2與第4端子114d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W4不相等。該等情形時,亦較佳為第1端子114a之左端至第2端子114b之右端之距離,與第4端子114d之左端至第3端子114c之右端之距離相等。
另,第1端子14a與第2端子14b亦可不相鄰。該情形時,複數個端子14亦可包含複數個第5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L1。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第1端子14a之右且第2端子14b之左。複數個第5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5寬度均一。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左右延伸之第2行L2。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第4端子14d之右且第3端子14c之左。複數個第6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6寬度均一。如此,亦可於第1端子14a與第2端子14b間設置複數個第5端子。亦可於第3端子14c與第4端子14d間設置複數個第6端子。
另,第1端子114a與第2端子114b亦可不相鄰。該情形時,複數個端子114亦可包含複數個第5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L3。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第1端子114a之右且第2端子114b之左。複數個第5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5寬度均一。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左右延伸之第2行L4。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第4端子114d之右且第3端子114c之左。複數個第6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6寬度均一。如此,亦可於第1端子114a與第2端子114b間設置複數個第5端子。亦可於第3端子114c與第4端子114d間設置複數個第6端子。
另,不具備複數個第5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之第1連接器10、10a、10b及第2連接器110,較具備複數個第5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之連接器,抑制連接器之大型化之效果更佳。
10:第1連接器 10a:第1連接器 10b:第1連接器 12:絕緣構件 14:端子 14a:第1端子 14b:第2端子 14c:第3端子 14d:第4端子 16a:高頻用端子 16b:高頻用端子 18a~18f:接觸端子 20:外部端子 110:第2連接器 112:絕緣構件 112a:連結部 112b:前連結部 112c:左部 112d:右部 114:端子 114a:第1端子 114b:第2端子 114c:第3端子 114d:第4端子 116a:高頻用端子 116b:高頻用端子 120a:外部端子 120b:外部端子 140a:U字部 140b:拉出部 140c:連結部 160a:倒U字部 160b:拉出部 210:連接器 310:連接器 1140a:U字部 1140b:拉出部 1160a:倒U字部 1160b:拉出部 1160c:連結部 d1:距離 D1:第1距離 d2:距離 D2:第2距離 L1:第1行 L2:第2行 L3:第1行 L4:第2行 W1:第1寬度 W2:第2寬度 W3:第3寬度 W4:第4寬度
圖1係第1連接器10之外觀立體圖。 圖2係第1連接器10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第1連接器10之俯視圖。 圖4係比較例之連接器210、310之複數個端子14之俯視圖,及第1連接器10、10a、10b之複數個端子14之俯視圖。 圖5係第2連接器110之外觀立體圖。 圖6係第2連接器110之分解立體圖。 圖7係第2連接器110之仰視圖。
10:第1連接器
10a:第1連接器
10b:第1連接器
14:端子
14a:第1端子
14b:第2端子
14c:第3端子
14d:第4端子
210:連接器
310:連接器
d1:距離
D1:第1距離
d2:距離
D2:第2距離
W1:第1寬度
W2:第2寬度
W3:第3寬度
W4:第4寬度

Claims (11)

  1. 一種連接器,其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且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的第3端子及第4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1端子相鄰,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4端子相鄰,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A)(a1)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a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B)(b1)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b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2. 一種連接器,其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且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的第3端子及第4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1端子相鄰,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與上述第4端子相鄰,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C)及(D)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C)(c1)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c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D)(d1)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d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3.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配置於較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附近, 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配置於較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中央更靠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附近。
  4.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A)之(a2)及(B)之(b2)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寬度與上述第3寬度相等, 上述第2寬度與上述第4寬度相等。
  6. 如請求項5之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2端子之左端之距離,與上述第3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右端之距離相等。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1端子及上述第3端子為電源用端子。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 上述第2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為數位信號用端子。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複數組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之組。
  10. 一種連接器,其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且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的第1端子、第2端子及複數個第5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的第3端子、第4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上述第2端子之左,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上述第3端子之左,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5寬度均一,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6寬度均一,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A)及(B)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A)(a1)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a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B)(b1)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b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11. 一種連接器,其具備: 複數個端子;及 絕緣構件,其保持上述複數個端子;且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行的第1端子、第2端子及複數個第5端子, 上述複數個端子包含配置於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行的第3端子、第4端子及複數個第6端子, 上述第1行位於上述第2行之前或後, 上述第2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配置於上述第1端子之右且上述第2端子之左, 上述第3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配置於上述第4端子之右且上述第3端子之左, 上述第1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4端子重合, 上述第2端子於前後方向觀察時,與上述第3端子重合, 上述第1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1寬度大於上述第2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2寬度, 上述第3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3寬度大於上述第4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4寬度, 上述複數個第5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5寬度均一, 上述複數個第6端子之左右方向之第6寬度均一, 將自上述第1寬度減去上述第4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1距離, 將自上述第3寬度減去上述第2寬度之值的一半定義為第2距離, 上述第1端子、上述第2端子、上述第3端子及上述第4端子以滿足(C)及(D)之條件之方式配置, (C)(c1)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位於較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更靠左,且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2距離,或者,(c2)上述第1端子之左端與上述第4端子之左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D)(d1)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位於較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更靠左,且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在左右方向上之距離短於上述第1距離,或者,(d2)上述第2端子之右端與上述第3端子之右端於左右方向上一致。
TW109134093A 2019-10-18 2020-09-30 連接器 TWI760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1554 2019-10-18
JP2019191554 2019-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1757A true TW202121757A (zh) 2021-06-01
TWI760873B TWI760873B (zh) 2022-04-11

Family

ID=7553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4093A TWI760873B (zh) 2019-10-18 2020-09-30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1439A1 (zh)
JP (1) JP7215592B2 (zh)
CN (1) CN114503367B (zh)
TW (1) TWI760873B (zh)
WO (1) WO20210752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9816B2 (ja) * 2007-08-31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544067B1 (en) * 2008-02-29 2009-06-0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nd board mount-type connector assembly
JP4901944B2 (ja) * 2009-12-03 2012-03-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180252B2 (ja) * 2010-03-25 2013-04-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369125B2 (ja) * 2011-02-01 2013-12-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642611B2 (ja) * 2011-04-04 2014-12-1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コネクタ
JP5638026B2 (ja) * 2012-05-01 2014-12-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96959B2 (ja) * 2013-06-14 2016-03-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実装体
JP6388152B2 (ja) * 2014-08-07 2018-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712794B2 (ja) * 2014-08-07 2020-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391517B2 (ja) * 2015-03-30 2018-09-1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341876B2 (ja) * 2015-04-01 2018-06-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WO2017188054A1 (ja) * 2016-04-28 2017-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接続システム
TW201841432A (zh) * 2017-02-14 2018-11-16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插座及連接系統
JP7012245B2 (ja) * 2017-03-10 2022-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ヘッダ、及び接続装置
JP6835687B2 (ja) * 2017-08-29 2021-02-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681577B2 (ja) * 2018-08-01 2020-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660432B2 (ja) * 2018-08-21 2020-03-1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110311242B (zh) * 2019-06-21 2020-10-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75285A1 (zh) 2021-04-22
WO2021075285A1 (ja) 2021-04-22
US20220231439A1 (en) 2022-07-21
JP7215592B2 (ja) 2023-01-31
CN114503367A (zh) 2022-05-13
TWI760873B (zh) 2022-04-11
CN114503367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5323B (zh) 提供接觸支撐和阻抗匹配特性之包覆成型導線架
JP563409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用プリント基板フットパターン
JP6092268B2 (ja) 差動結合コネクタ
JP5039690B2 (ja) 多極コネクタ
US7824193B2 (en) Connector
JP621054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322566A (zh) 電氣連接器之電路板
JP2013211271A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制御電気コネクタ
CN105140687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103954A (zh) 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
CN104779489A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CN103996914A (zh) 连接器
CN104716505A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TWI713271B (zh) 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JP2014130755A (ja) コネクタ
CN102270797B (zh) 模组连接器及应用于其内的子电路板
JP201322253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121757A (zh) 連接器
CN101710660B (zh) 具有配合耦接的电连接器
JP2014002885A (ja) 高速伝送用電気コネクタ
US8007322B2 (en)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connector device
KR102096432B1 (ko) 컨택트 어레이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2012059385A (ja) 高速伝送電気コネクタ
TW202247531A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JP2015207506A (ja) コネクタ及び伝送線路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