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1892B -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1892B
CN114501892B CN202210141584.9A CN202210141584A CN114501892B CN 114501892 B CN114501892 B CN 114501892B CN 202210141584 A CN202210141584 A CN 202210141584A CN 114501892 B CN114501892 B CN 114501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lease
initiator
harden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15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1892A (zh
Inventor
林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15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1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1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1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1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承载膜,在承载膜上设置离型层,离型层远离承载膜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一纹理结构;在离型层远离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硬化层与离型层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纹理结构;在硬化层远离离型层的一侧形成粘接层,得到复合膜;将复合膜设置于模具的内壁上,在复合膜远离内壁的一侧形成壳体本体,得到叠层结构;将叠层结构从模具中取出,去除叠层结构中的承载膜和离型层,得到壳体。由于该壳体的制作方法不需要在模具的内表面设计纹理结构,从而在制备具有不同外纹理效果的壳体时可以使用同一套模具,降低了壳体的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在选购电子设备时,不仅考虑到产品的性能、配置,通常还会对产品的外观有一定的要求。当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外表面具有纹理结构时,可以提升壳体的美观度,进而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
目前,具有外纹理效果的壳体的制作方法通常为:在模具的内表面设计内纹理结构,在模具内注入熔融的聚合物材料,待聚合物材料冷却固化后,得到壳体,壳体的外表面形成与模具内表面的内纹理结构一致的外纹理结构,然而,每设计一种新的纹理结构,都需要重新制作一套新的模具,由于模具的制作成本较高,从而导致壳体的加工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该壳体的制作方法可以制备具有外纹理效果的壳体,并且加工成本较低。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承载膜,在所述承载膜上设置离型层,所述离型层远离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一纹理结构;
在所述离型层远离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所述硬化层与所述离型层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纹理结构,所述第二纹理结构与所述第一纹理结构互补;
在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离型层的一侧形成粘接层,得到复合膜;
将所述复合膜设置于模具的内壁上,并且使所述粘接层远离所述内壁设置,在所述复合膜远离所述内壁的一侧形成壳体本体,得到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包括相连的所述复合膜和所述壳体本体;
将所述叠层结构从所述模具中取出,去除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承载膜和所述离型层,得到壳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包括:
壳体本体;
粘接层,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
硬化层,设于所述粘接层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粘接层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纹理结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制得的壳体或者如上所述的壳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承载膜上设置具有第一纹理结构的离型层,并且在离型层上设置硬化层,从而在硬化层上形成与第一纹理结构互补的第二纹理结构,之后在硬化层上形成粘接层,得到复合膜,将复合膜设置于模具的内壁上,并且在模具内形成与复合膜相连的壳体本体后,得到叠层结构,去除叠层结构中的承载膜和离型层后,得到壳体,由于壳体的外表面为硬化层上具有第二纹理结构的一侧,从而实现了壳体的外纹理效果,提升了壳体的美观度,进而提升包含该壳体的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的制作方法不需要在模具的内表面设计纹理结构,从而在制备具有不同外纹理效果的壳体时可以使用同一套模具,降低了壳体的加工成本。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壳体的外纹理结构可以达到微米级或纳米级,纹理结构较为精细,纹理效果较为美观;由于硬化层的硬度较高,因此壳体的外表面不容易出现划伤或划痕;与现有的具有外纹理效果的壳体的制作方法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的生产良率更高,可以提升10%左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承载膜上设置离型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离型层远离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硬化层远离离型层的一侧形成粘接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复合膜的一侧形成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壳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壳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0,提供承载膜,在承载膜上设置离型层,离型层远离承载膜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一纹理结构。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承载膜上设置离型层的示意图。第一纹理结构21可以包括第一凹陷部211和第一凸起部212。
示例性地,“在承载膜上设置离型层”具体可以包括:
在承载膜10上设置离型材料;
对离型材料进行压印,形成第一纹理结构21;
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得到离型层20。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卷对卷压印工艺在承载膜10上设置离型层20,由于卷对卷压印工艺的效率很高,每小时可做3000-4000m2,因此可以提升壳体100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壳体100的生产成本。
示例性地,以重量份计,离型材料可以包括50~60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15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Hexanediol diacrylate,HDDA)、25~35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2-Pyrrolidinone,NVP)以及1.5~3.5份引发剂。可以理解的是,HDDA与NVP均为反应单体,当离型材料被加热或者受到紫外线照射时,离型材料中的反应单体可以在引发剂的引发作用下发生聚合,生成聚合物材料,从而实现离型层20的固化。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型材料包括55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0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30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以及2.5份引发剂。
示例性地,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可以包括9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2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其中,9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2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可以为1:(8~12),例如1:8、1:9、1:10、1:11、1:12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为光引发剂时,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为热引发剂时,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时,可以同时采用紫外线照射和加热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当采用紫外线对离型材料进行照射时,紫外线光源可以为汞灯和/或LED灯。
示例性地,以重量份计,离型材料还可以包括1.5~3.5份助剂(例如分散剂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离型层20上形成第一纹理结构21,之后通过在离型层20的表面涂布硬化液,得到的硬化层30上的第二纹理结构31由第一纹理结构21转印得到,由于硬化层30上具有第二纹理结构31的一侧可以作为壳体100的外表面,从而可以实现壳体100的外纹理效果;另外,由于第一纹理结构21可以通过对离型层20压印得到,因此第一纹理结构21可以制作的较为精细,达到微米级或纳米级,而现有的具有外纹理效果的壳体的制作方法中,需要在模具的内壁上设计纹理结构,之后通过模具60的转印来获得壳体100的外纹理结构,由于模具内壁的纹理结构通常采用激光加工的方法制得,因此制作精度较差,也即是说,与现有的具有外纹理效果的壳体的制作方法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壳体100的外纹理效果更为精细,纹理效果更为美观。
示例性地,承载膜1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烯烃(PO,polyolefin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流延聚丙烯薄膜(cast polypropylene,CPP)、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morphou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A-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膜10可以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OPP),或者为由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与常规的聚丙烯(PP)薄膜层叠设置形成的复合膜50。可以理解的是,承载膜10需要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及拉伸性能,以使得包含该承载膜10的复合膜50设置于模具60中时,可以贴合模具60的内壁61形状形成各种造型。示例性地,承载膜10的厚度可以为0.02mm~0.05mm,例如0.02mm、0.03mm、0.04mm、0.05mm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多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例如三种、四种、五种、六种、七种、八种等。
S200,在离型层远离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硬化层与离型层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纹理结构,第二纹理结构与第一纹理结构互补。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离型层远离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的示意图。第二纹理结构31可以包括第二凹陷部311和第二凸起部312,其中,第二凹陷部311与第一凸起部212互补,第二凸起部312与第一凹陷部211互补。
示例性地,“在离型层远离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具体可以包括:在离型层20远离承载膜10的一侧表面涂布硬化液,对硬化液进行第一次固化,得到未完全固化的硬化层3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未完全固化的硬化层30的硬度较低,拉伸性能较好,从而使复合膜50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当复合膜50设置于模具60的内壁61上时,可以使复合膜50在拉伸和/或弯曲的状态下形成复杂的造型,进而可以制备具有复杂造型(例如火山口造型等)的壳体100,当壳体100具有火山口造型时,火山口的高度最高可达3mm,根部R角最小可以做到R 0.5mm。现有的具有火山口造型的壳体100当高度超过2mm时即容易出现火山口根部R角开裂的现象,而本申请实施例制备的壳体100则不会出现R角开裂的问题,壳体100的生产良率较高,结构稳定性较好。
示例性地,对硬化液进行第一次固化后,得到的未完全固化的硬化层30的固化度可以为20%~30%,例如20%、22%、25%、28%、30%等,未完全固化的硬化层30的断裂伸长率为40%~50%,例如40%、42%、45%、48%、50%等。
示例性地,硬化液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引发剂和溶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包括乙二醇单丁醚、乙酸乙酯以及甲基乙基酮,其中,乙二醇单丁醚、乙酸乙酯以及甲基乙基酮的质量比为50:25:25。
示例性地,硬化液中的引发剂可以包括热引发剂和光引发剂,此时,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对硬化液进行第一次固化。示例性地,可以采用烘烤的方法对硬化液进行第一次固化,烘烤温度可以为80℃~95℃,例如80℃、82℃、85℃、90℃、93℃、95℃等。
S300,在硬化层远离离型层的一侧形成粘接层,得到复合膜。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硬化层远离离型层的一侧形成粘接层的示意图,“在硬化层远离离型层的一侧形成粘接层”具体可以包括:
在硬化层30远离离型层20的一侧形成过渡层41;
在过渡层41远离硬化层30的一侧形成粘接层42。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过渡层41和粘接层42,在形成过渡层41和粘接层42之后,可以对过渡层41和粘接层42进行烘烤处理,以使过渡层41和粘接层42固化,示例性地,烘烤温度可以为70℃~90℃,例如70℃、75℃、80℃、85℃、90℃等,烘烤时间可以为20min~40min,例如20min、25min、30min、35min、40min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人在实验中发现,如果将粘接层42直接设置于硬化层30上,那么在后续步骤中,将复合膜50设置于模具60中并且在复合膜50一侧表面形成壳体本体70后,复合膜50中的硬化层30极易从壳体本体70上脱落,也即是说,粘接层42与硬化层30之间的附着效果较差,二者容易分离,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尝试后发现,当在硬化层30和粘接层42之间设置过渡层41时,由于硬化层30和过渡层41之间的粘接效果较好,粘接层42和过渡层41之间的粘接效果较好,因此当在复合膜50上形成壳体本体70后,硬化层30不会从壳体本体70上脱落,也即是说,通过在硬化层30和粘接层42之间设置过渡层41,改善了复合膜50与壳体本体70之间的连接效果,进而提升了叠层结构80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过渡层41的材料可以包括透光树脂材料,例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PC)等。
示例性地,步骤S300中,在得到复合膜50之后,还可以采用激光照射的方式将复合膜50分割为多个较小的单元,并且采用激光照射的方式在复合膜50上形成定位孔,后续将复合膜50设置于模具60内时,可以使复合膜50上的定位孔与模具60上的定位孔对应设置,并且在复合膜50的定位孔与模具60的定位孔内设置定位销,以实现复合膜50在模具60内的定位,提升加工精度。
S400,将复合膜设置于模具的内壁上,并且使粘接层远离内壁设置,在复合膜远离内壁的一侧形成壳体本体,得到叠层结构,叠层结构包括相连的复合膜和壳体本体。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复合膜的一侧形成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在复合膜50远离模具60的内壁61的一侧形成壳体本体70,即通过向模具60内注入熔融的聚合物材料,待聚合物材料冷却固化后,得到壳体本体70,壳体本体70与复合膜50的粘接层42连接,得到叠层结构80。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叠层结构80包括相连的复合膜50和壳体本体70。
示例性地,壳体本体7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S500,将叠层结构从模具中取出,去除叠层结构中的承载膜和离型层,得到壳体。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壳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去除叠层结构80中的承载膜10和离型层20之后,得到的壳体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70、粘接层42以及硬化层30。示例性地,壳体100还可以包括设于粘接层42与硬化层30之间的过渡层41。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离型层20的材料特性,使得离型层20与硬化层30之间的粘接力较弱,从而可以通过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将承载膜10和离型层20从硬化层30上剥离。
示例性地,将叠层结构80从模具60中取出之后,可以对硬化层30进行第二次固化,以使硬化层30完全固化,完全固化的硬化层30具有较高的硬度,硬度值可以达到4H,钢丝绒实验(钢丝绒负载1Kg在硬化层30上摩擦2500次)无划伤。示例性地,“对硬化层30进行第二次固化”可以设置在“去除叠层结构80中的承载膜10和离型层20”之前或之后。
示例性地,当硬化液中的引发剂包括热引发剂和光引发剂时,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硬化层30进行第二次固化,紫外线光源可以为汞灯。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壳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步骤S500中,将叠层结构80从模具60中取出之后,还可以在壳体本体70远离粘接层42的一侧设置装饰膜90,装饰膜90可以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纹理效果和/或光学效果,以提高制得的壳体100的美观度。示例性地,“在壳体本体70远离粘接层42的一侧设置装饰膜90”可以设置在“对硬化层30进行第二次固化”之后,并且设置在“去除叠层结构80中的承载膜10和离型层20”之前或之后。示例性地,装饰膜90的材料可以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示例性地,步骤S500中,还可以在制得的壳体100上形成通孔,以避让摄像头等组件;示例性地,可以采用CNC(数控机床)加工的方法在壳体100上形成通孔,同时可以采用CNC加工的方法对壳体100的边缘进行切削处理,以去除不必要的裙边等冗余材料,提升壳体100的美观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通过在承载膜10上设置具有第一纹理结构21的离型层20,并且在离型层20上设置硬化层30,从而在硬化层30上形成与第一纹理结构21互补的第二纹理结构31,之后在硬化层30上形成粘接层42,得到复合膜50,将复合膜50设置于模具60的内壁61上,并且在模具60内形成与复合膜50相连的壳体本体70后,得到叠层结构80,去除叠层结构80中的承载膜10和离型层20后,得到壳体100,由于壳体100的外表面为硬化层30上具有第二纹理结构31的一侧,从而实现了壳体100的外纹理效果,提升了壳体100的美观度,进而提升包含该壳体100的电子设备200的外观表现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的制作方法不需要在模具60的内表面设计纹理结构,从而可以在制备具有不同外纹理效果的壳体100时使用同一套模具60,降低了壳体100的加工成本。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壳体100的外纹理结构可以达到微米级或纳米级,纹理结构较为精细,纹理效果较为美观;由于硬化层30的硬度较高,因此壳体100的外表面不容易出现划伤或划痕;与现有的具有外纹理效果的壳体的制作方法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00的制作方法的生产良率更高,可以提升10%左右。
请结合图7与图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壳体100,该壳体100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制得,壳体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壳体本体70、粘接层42以及硬化层30,其中,粘接层42设于壳体本体70的一侧,硬化层30设于粘接层42远离壳体本体70的一侧,硬化层30远离粘接层42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纹理结构31。
请结合图7与图8,壳体100还可以包括设于粘接层42与硬化层30之间的过渡层41,由于硬化层30和过渡层41之间的粘接效果较好,粘接层42和过渡层41之间的粘接效果较好,因此可以改善粘接层42与硬化层30之间的附着效果,避免硬化层30与粘接层42分离,导致硬化层30从壳体本体70上脱落。
示例性地,第二纹理结构31可以包括第二凹陷部311和第二凸起部312。示例性,第二凸起部312的高度可以为10nm~50μm,例如10nm、30nm、50nm、80nm、100nm、300nm、500nm、600nm、800nm、1μm、5μm、10μm、20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等。示例性,第二凹陷部311的深度可以为10nm~50μm,例如10nm、30nm、50nm、80nm、100nm、300nm、500nm、600nm、800nm、1μm、5μm、10μm、20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等。请结合图7与图8,第二凹陷部311可以由位于其周围的若干第二凸起部312围出,也即是说,第二凸起部312的高度与第二凹陷部311的深度可以相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干可以为1个或多个,多个可以为2个或2个以上,例如3个、4个、5个、6个、7个、8个等。
请结合图8,壳体100还可以包括装饰膜90,装饰膜90设于壳体本体70远离粘接层42的一侧。装饰膜90可以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纹理效果和/或光学效果,以提高制得的壳体100的美观度。
示例性地,壳体本体7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示例性地,硬化层3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PUA)。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本体70、粘接层42以及硬化层30可以均为透光材料,壳体本体70、粘接层42以及硬化层30各自的透光率可以均为20%以上,例如20%、30%、40%、50%、60%、70%、80%、90%、95%、99%、100%等。
请参阅图9,同时结合图7与图8,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制得的壳体100或者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100。
示例性地,壳体100中的硬化层30具有第二纹理结构31的一侧表面为壳体100的外表面。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装饰等。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200为手机时,壳体100可以为手机的后盖、中框或Unibody结构(即后盖和中框一体成型的结构)。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承载膜,在所述承载膜上设置离型材料;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离型材料包括50~60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15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25~35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以及1.5~3.5份引发剂;所述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包括9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2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其中,9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2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8~12),所述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和/或热引发剂;
对所述离型材料进行压印,形成第一纹理结构;
根据所述引发剂的类型,对所述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得到离型层;其中,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为光引发剂时,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为热引发剂时,采用加热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时,同时采用紫外线照射和加热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
在所述离型层远离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所述硬化层与所述离型层接触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纹理结构,所述第二纹理结构与所述第一纹理结构互补;
在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离型层的一侧形成过渡层,并在所述过渡层远离所述硬化层的一侧形成粘接层;其中,所述过渡层的材料包括透光树脂材料;
在形成所述过渡层和所述粘接层后,对所述过渡层和所述粘接层进行烘烤处理,以使所述过渡层和所述粘接层固化,得到复合膜;
将所述复合膜设置于模具的内壁上,并且使所述粘接层远离所述内壁设置,在所述复合膜远离所述内壁的一侧形成壳体本体,得到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包括相连的所述复合膜和所述壳体本体;所述过渡层用于加强所述复合膜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的连接,以提升所述叠层结构的稳定性;
将所述叠层结构从所述模具中取出,去除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承载膜和所述离型层,得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离型层远离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设置硬化层包括:
在所述离型层远离所述承载膜的一侧表面涂布硬化液,对所述硬化液进行第一次固化,得到未完全固化的硬化层;
将所述叠层结构从所述模具中取出之后,对所述硬化层进行第二次固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加热的方法对所述硬化液进行第一次固化;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所述硬化层进行第二次固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理结构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纹理结构包括第二凹陷部和第二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互补,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互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卷对卷压印工艺在所述承载膜上设置所述离型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承载膜和所述离型层之后,在所述壳体本体远离所述粘接层的一侧设置装饰膜。
7.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本体;
粘接层,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
硬化层,设于所述粘接层远离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粘接层的一侧表面具有第二纹理结构;所述第二纹理结构由第一纹理结构转印得到,所述第一纹理结构通过对离型层压印得到;其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离型层中的离型材料包括50~60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15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25~35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以及1.5~3.5份引发剂;所述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包括9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2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其中,9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和2官能度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质量比为1:(8~12),所述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和/或热引发剂;当所述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为光引发剂时,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为热引发剂时,采用加热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当离型材料中的引发剂包括光引发剂和热引发剂时,同时采用紫外线照射和加热的方法对离型材料进行固化;
过渡层,设于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硬化层之间,所述过渡层的材料包括透光树脂材料;其中,所述过渡层在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离型层的一侧形成,所述粘接层在所述过渡层远离所述硬化层的一侧形成;所述过渡层用于加强复合膜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装饰膜,所述装饰膜设于所述壳体本体远离所述粘接层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纹理结构包括第二凹陷部和第二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为10nm~50μm,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深度为10nm~50μ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制得的壳体或者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CN202210141584.9A 2022-02-16 2022-02-16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501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584.9A CN114501892B (zh) 2022-02-16 2022-02-16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1584.9A CN114501892B (zh) 2022-02-16 2022-02-16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1892A CN114501892A (zh) 2022-05-13
CN114501892B true CN114501892B (zh) 2023-11-24

Family

ID=81480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1584.9A Active CN114501892B (zh) 2022-02-16 2022-02-16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1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2705A (zh) * 2022-05-16 2022-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6935A (ja) * 2003-10-10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路形成基板の製造用材料
CN102069674A (zh) * 2009-11-25 2011-05-25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加饰成型物的制造方法
CN108973488A (zh) * 2018-09-05 2018-12-11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防伪烫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597A (zh) * 2021-02-08 2021-06-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固化快速修补涂料及其应用
CN113613444A (zh) * 2021-09-14 2021-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6935A (ja) * 2003-10-10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路形成基板の製造用材料
CN102069674A (zh) * 2009-11-25 2011-05-25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薄膜、装饰薄膜的制造方法及加饰成型物的制造方法
CN108973488A (zh) * 2018-09-05 2018-12-11 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防伪烫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597A (zh) * 2021-02-08 2021-06-15 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固化快速修补涂料及其应用
CN113613444A (zh) * 2021-09-14 2021-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1892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77678B1 (en) Exterior component
US20110186347A1 (en) Sh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447776A (zh) 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501892B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2022156A1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03029306A (zh) 碳纤外壳制作方法
CN108621484B (zh) 具有立体多彩图案表层的硅胶对象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52957B (zh) 表面具有立体纹路的碳纤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CN101138930A (zh) 一种镭射装饰塑料板的制作方法及专用激光全息转移膜
CN112477493A (zh) 外壳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KR101121276B1 (ko) 편광 수지제 렌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1198929A (ja) 眼用レンズ又はレンズブランクの成形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眼用レンズ又はレンズブランクの製造方法
CN111193819A (zh) 一种手机保护套及其生产工艺
CN111556676B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840008B2 (en) Light-transmitting decorated molding artic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4326298A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KR101417797B1 (ko) 복합 패턴을 구현하는 방법 및 그 복합 패턴이 구비된 시트
RU2005116316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ибридной асферической линзы
CN113561546B (zh) 电子设备壳体制备工艺、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4932705A (zh) 壳体的制作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US20220371243A1 (en) Decorated molding artic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40007835A (ko) 분할 디자인 패턴이 구현된 데코레이션 필름 제조방법
WO2014069535A1 (ja) 微細構造付き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14311633A (zh) 一种纹理膜片的内凹贴合手机盖制备方法
JP3823225B2 (ja) 偏光樹脂製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