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1254A - 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01254A CN114501254A CN202210170770.5A CN202210170770A CN114501254A CN 114501254 A CN114501254 A CN 114501254A CN 202210170770 A CN202210170770 A CN 202210170770A CN 114501254 A CN114501254 A CN 1145012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bration
- connecting rod
- force
- application
- sound gene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347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5—Mou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7—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dome-shap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1—Cent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04R9/063—Loudspeak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coustic dri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41—Voice coil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voice coil unit on the same bobb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3—Acoustic transducers and sound field adaptation in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组件、传动组件及动力源组件,振动组件包括振动腔体和振动部,振动腔体具有开口,振动部封闭开口,传动组件具有位于振动腔体内部的施力部和至少部分位于振动腔体外部的受力部,受力部和施力部连接,施力部与振动部连接,动力源组件设于振动腔体外部,动力源组件与受力部连接,使动力源组件能够通过受力部和施力部带动振动部沿预设方向振动。该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发声装置的厚度尺寸,以有利于发声装置在轻薄化的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声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发声器件包括单面发声器件和双面发声器件,双面发声器件相较于单面发声器件而言,由于双面发声器件的有效辐射面积是单面发声器件的两倍,故相同体积下的双面发声器件的发声效率相较于单面发声器件更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能够有效降低发声装置的厚度尺寸,以有利于发声装置在轻薄化的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包括振动组件、传动组件及动力源组件,振动组件包括振动腔体和振动部,振动腔体具有开口,振动部封闭开口,传动组件具有位于振动腔体内部的施力部和至少部分位于振动腔体外部的受力部,受力部和施力部连接,施力部与振动部连接,动力源组件设于振动腔体外部,动力源组件与受力部连接,使动力源组件能够通过受力部和施力部带动振动部沿预设方向振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动力源组件用于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受力部,受力部再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施力部,施力部再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振动部,从而使得振动部沿预设方向振动发声,本设计通过将动力源组件设计在振动腔体外部,能够有效降低发声装置的厚度尺寸,以有利于发声装置在轻薄化的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发声装置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汽车,具有上述发声装置的汽车,能够通过发声装置的薄型化设计来扩大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双面发声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双面发声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未发生振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施力部向外推动振动部振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施力部向内拉动振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a’、双面发声器件;11a’、第一音圈;12a’、第二音圈;13a’、第一振膜;14a’、第二振膜;15a’、磁铁;1b’、双面发声器件;11b’、第一音圈;12b’、第二音圈;13b’、第一振膜;14b’、第二振膜;15b’、磁铁;
1、发声装置;10、振动组件;11、振动腔体;112、开口;113、通孔;12、振动部;121、第一振动部;1211、第一振动面;122、第二振动部;1221、第二振动面;20、传动组件;21、受力部;211、第三连杆;22、施力部;221、第一施力部;221a、第一连杆;222、第二施力部;222a、第二连杆;23、转动结构;231、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25、第三转轴;30、动力源组件;31、动力壳体;32、音圈;33、磁铁结构;331、第一磁铁;332、第二磁铁;333、第三磁铁;334、第四磁铁;34、定心支片;Z、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发声器件包括单面发声器件和双面发声器件,双面发声器件相较于单面发声器件而言,由于双面发声器件的有效辐射面积是单面发声器件的两倍,故相同体积下的双面发声器件的发声效率相较于单面发声器件更高。
例如,如图1所示为一种音圈对向排列的双面发声器件1a’,该双面发声器件1a’包括第一音圈11a’、第二音圈12a’、第一振膜13a’和第二振膜14a’,第一振膜13a’和第二振膜14a’相对设置,且第一音圈11a’与第一振膜13a’连接以驱动第一振膜13a’振动,第二音圈12a’与第二振膜14a’连接以驱动第二振膜14a’振动。由图1中可以看到,第一音圈11a’与第二音圈12a’的结构与大小相等,且第一音圈11a’和第二音圈12a’在双面发声器件1a’的振动腔内对向排列,其本质上类似于将两个单面发声器件反向叠加组装在一起。由于整个双面发声器件1a’中的动力组件仅共用了一小部分磁路构造(如磁铁15a’),故造成双面发生器件相较于单面发声器件的厚度较厚,不利于双面发声器件1a’在轻薄化的设备中的应用。
例如,图2所示为一种音圈嵌套排列的双面发声器件1b’,该双面发声器件1b’包括第一音圈11b’、第二音圈12b’、第一振膜13b’和第二振膜14b’,第一振膜13b’和第二振膜14b’相对设置,且第一音圈11b’与第一振膜13b’连接以驱动第一振膜13b’振动,第二音圈12b’与第二振膜14b’连接以驱动第二振膜14b’振动。由图2中可以看到,第一音圈11b’与第二音圈12b’的大小不相等,且第一音圈11b’和第二音圈12b’在双面发声器件1b’的振动腔内呈同心嵌套排列,整个双面发声器件1b’的动力组件中的磁路构造(如磁铁15b’)部分的共用率较高,但是仍然不利于双面发声器件1b’在轻薄化的设备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3-图5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1,能够有效降低发声装置1的厚度尺寸,以有利于发声装置1在轻薄化的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发声装置1包括振动组件10、传动组件20及动力源组件30,振动组件10包括振动腔体11和振动部12,振动腔体11具有开口112,振动部12封闭开口112,传动组件20具有位于振动腔体11内部的施力部22和至少部分位于振动腔体11外部的受力部21,受力部21和施力部22连接,施力部22与振动部12连接,动力源组件30设于振动腔体11外部,动力源组件30与受力部21连接,使动力源组件30能够通过受力部21和施力部22带动振动部12沿预设方向Z振动。
以下结合图3-图5对发声装置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发声装置1包括振动组件10、传动组件20及动力源组件30。
如图3所示,振动组件10作为发声装置1中通过振动来发声的部件。
振动组件10包括振动腔体11和振动部12,振动腔体11作为振动组件10的外壳,振动部12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振动部12可以但不仅限于是振动膜体。振动腔体11具有开口112,振动部12封闭开口112,例如振动部12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固定于振动腔体11对应开口112的位置处。
传动组件20作为发声装置1中用于实现动力传动,将动力传递给振动部12使振动部12振动发声的部件。
传动组件20具有位于振动腔体11内部的施力部22和至少部分位于振动腔体11外部的受力部21,受力部21可以部分位于振动腔体11内部剩余部分位于振动腔体11外部,受力部21也可以完全位于振动腔体11外部,关于受力部21和施力部22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受力部21和施力部22连接,施力部22与振动部12连接,也就是说,动力通过受力部21传递给施力部22,施力部22再将动力传递给振动部12,以使振动部12振动发声。其中,受力部21可以理解成传动组件20中用于接受动力的部件,施力部22可以理解成传动组件20中用于将受力部21传递的动力传递给振动部12的部件。
动力源组件30作为发声装置1中用于产生动力的部件,关于动力源组件3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动力源组件30设于振动腔体11外部,这里对动力源组件30在振动腔体11外部相对振动组件1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传动组件20的具体结构、动力源组件30的具体结构等来对动力源组件30的位置进行合理设计。
动力源组件30与受力部21连接,使动力源组件30能够通过受力部21和施力部22带动振动部12沿预设方向Z振动,也就是说,动力源组件30将其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受力部21,受力部21再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施力部22,施力部22再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振动部12,振动部12沿预设方向Z振动,振动部12向内振动挤压振动腔体11内部的空气,振动部12向外振动推动振动腔体11外部的空气。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1,动力源组件30用于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受力部21,受力部21再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施力部22,施力部22再将动力传递给与之连接的振动部12,从而使得振动部12沿预设方向Z振动发声,本设计通过将动力源组件30设计在振动腔体11外部,能够有效降低发声装置1的厚度尺寸,以有利于发声装置1在轻薄化的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如图2所示的相关技术中,由于第一音圈11b’与第二音圈12b’的大小不同,且第一音圈11b’和第二音圈12b’在双面发声器件1b’中的位置也不相同,使得第一音圈11b’和第二音圈12b’的磁场强度存在差异,故导致第一振膜13b’和第一音圈11b’所形成的振动面同第二振膜14b’和第二音圈12b’所形成的振动面的实际振动相关参数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造成两个振动面所发出的声信号存在相位和幅度的差异,不利于提升双面发声器件1b’的音效。考虑到振动部12作为振动组件10中通过振动产生声信号的部件,而对于发声装置1而言,振动部12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了该发声装置1的发声效率的高低,例如,振动部12的数量为两个时该发声装置1的发声效率近似于振动部12的数量为一个时该发声装置1的发声效率的两倍。为提升该发声装置1的发声效率,故进一步设计,振动部12包括沿预设方向Z相对设置的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施力部22包括第一施力部221和第二施力部222,第一施力部221和第一振动部121连接,第二施力部222和第二振动部122连接,第一施力部221和第二施力部222均与受力部21连接,动力源组件30通过受力部21驱动第一施力部221、第二施力部222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第一振动部121经由第一施力部221与受力部21连接,第二振动部122经由第二施力部222与同一受力部21连接,而受力部21与动力源组件30连接,故受力部21在动力源组件30的作用下同时驱动第一施力部221、第二施力部222在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同时相向或者背向运动,使得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所发出的声信号不存在相位和幅度的差异,有利于提升该发声装置1的音效。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施力部221和第二施力部222在受力部21的作用下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运动,以将第一施力部221和第二施力部222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的运动转换成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沿预设方向Z上的运动,实现了施力部22与振动部12运动方向上的转换。动力源组件30与受力部21连接以驱动受力部21运动,受力部21在动力源组件30的作用下可以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运动,也可以沿垂直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运动,且受力部21的具体运动方向需要根据受力部21的具体结构来定。
如图3所示,考虑到传动组件20作为实现动力传动,用于将动力源组件30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振动组件10的振动部12,以带动振动部12沿预设方向Z运动的部件,关于传动组件20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传动组件20可以是通过齿轮、齿条、链轮、链条、连杆等传动元件中的至少一种所组成的机械传动结构,且该机械传动结构能够将动力源组件30所输出的动力转换成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沿预设方向Z上的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即可,这里不做赘述。为降低传动组件20的成本及机械结构难度,故设计,传动组件20是连杆机构,第一施力部221、第二施力部222及受力部21均是连杆。
如图3所示,为降低传动组件20的成本及机械结构难度,故设计,第一施力部221包括第一连杆221a,第二施力部222包括第二连杆222a,受力部21包括第三连杆211,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均位于振动腔体11的内部,第三连杆211的一部分位于振动腔体11的内部,第一连杆221a的一端与第一振动部121连接,第二连杆222a的一端与第二振动部122连接,第一连杆221a的另一端、第二连杆222a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11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23连接,第三连杆211的另一端与动力源组件30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杆221a远离第一振动部121的一端、第二连杆222a远离第二振动部122的一端通过同一转动结构23实现与第三连杆211远离动力源组件3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21a、第二连杆222a和第三连杆211组成一个三连杆机构,动力源组件30驱动第三连杆211运动,第三连杆211带动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之间夹角会发生改变,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同时沿预设方向Z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
进一步地,考虑到作为实现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同时与第三连杆211转动连接的转动结构23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转动结构23可以是通过齿轮、齿条、链轮、链条等传动元件中的至少一种所组成的机械转动结构23,且该机械转动结构23能够实现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同时与第三连杆211转动连接即可,这里不做赘述。为降低传动组件20的成本及机械结构难度,故设计,转动结构23包括第一转轴231,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均通过同一第一转轴231与第三连杆211连接。
如图3所示,考虑到第一连杆221a远离第一振动部121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23与第三连杆211远离动力源组件3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22a远离第二振动部122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23与第三连杆211远离动力源组件30的一端转动连接,故第一连杆221a靠近第一振动部12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振动部121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22a靠近第二振动部122的一端也可以与第二振动部122固定连接,例如,第一连杆221a靠近第一振动部121的一端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固定,第二连杆222a靠近第二振动部122的一端可以通过胶水粘接固定。为使第一振动部121在第一连杆221a的作用下、以及第二振动部122在第二连杆222a的作用下同时沿预设方向Z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第一连杆221a对第一振动部121的机械损害、第二连杆222a对第二振动部122的机械损害,故设计,第一连杆221a与第一振动部12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22a与第二振动部122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计第一连杆221a与第一振动部121转动连接,增加了第一连杆221a在第三连杆211的作用下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的自由度,故有利于降低第一连杆221a对第一振动部121的机械损害,同理通过设计第二连杆222a与第二振动部122转动连接,增加了第二连杆222a在第三连杆211的作用下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平面内的自由度,故有利于降低第二连杆222a对第二振动部122的机械损害。具体的,传动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转轴24和第三转轴25,第一连杆221a通过第二转轴24与第一振动部12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22a通过第三转轴25与第二振动部122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为使得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所发出的声信号不存在相位和幅度的差异,以提升该发声装置1的音效,故设计,第一连杆221a和第三连杆211之间的夹角同第二连杆222a和第三连杆211之间的夹角相等,且第一连杆221a的长度和第二连杆222a的长度相等。或者说,第一振动部121包括面向第二振动部122的第一振动面1211,第二振动部122包括面向第一振动部121的第二振动面1221(第二振动面1221与第一振动面1211平行),第一连杆221a的轴线与第一振动面1211之间所夹的锐角为第一夹角,第二连杆222a的轴线与第二振动面1221之间所夹的锐角为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第一连杆221a的长度和第二连杆222a的长度相等。
如图3所示,考虑到第一连杆221a在第三连杆211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振动部121运动,第二连杆222a在第三连杆211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振动部122运动,为使第一振动部121在第一连杆221a的作用下受力均匀,且第二振动部122在第二连杆222a的作用下受力均匀,来减小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所发出的声信号在相位和幅度上的差异,以提升该发声装置1的音效,故设计,第一连杆221a连接至第一振动部121的几何中心,第二连杆222a连接至第二振动部122的几何中心。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腔体11靠近动力源组件30的一侧设有通孔113,通孔113位于振动腔体11侧壁的中部,第三连杆211穿过通孔113且与动力源组件30连接。其中,这里对通孔113的孔截面形状不做限定,例如通孔113的孔截面可以呈圆形也可以呈矩形。
如图3所示,动力源组件30作为动力源用于产生动力以驱动传动组件20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源组件30包括动力壳体31、音圈32及磁铁结构33,动力壳体31与振动腔体11间隔设置,音圈32设置于动力壳体31的内部,且音圈32与传动组件20连接,磁铁结构33设置于动力壳体31的内部,且磁铁结构33固定设置并能够驱动音圈32做直线往复运动。
具体的,动力壳体31为导磁材料制成,振动组件10还包括两个定心支片34,定心支片34适用于产生弹性形变,两个定心支片34与动力壳体31固定连接。音圈32呈扁平状,音圈32位于两个定心支片34之间且与两个定心支片34连接。磁铁结构33位于两个定心支片34之间,磁铁结构33包括与动力壳体31固定连接的第一磁铁331、第二磁铁332、第三磁铁333及第四磁铁334,第一磁铁331与第三磁铁333相对设置,且第一磁铁331和第三磁铁333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方向分布在音圈32两侧,第一磁铁331的N极正对第三磁铁333的S极,第二磁铁332与第四磁铁334相对设置,且第二磁铁332和第四磁铁334沿平行于预设方向Z的方向分布在音圈32两侧,第二磁铁332和第一磁铁331位于音圈32的同侧,第二磁铁332的S极正对第四磁铁334的N极。当音圈32通电时,音圈32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运动并带动与之连接的定心支片34产生形变。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动力源组件30仅为可用动力源驱动系统中的一种,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动力源组件30的表现形式,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任何形式的动力源组件30,例如,动力源组件30也可以包括压电陶瓷。
如图3-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声装置1的操作流程可以为:
如图3所示,当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都处于静止平衡位置时,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呈预设角度α0相互连接,由于音圈32位于磁铁结构33形成的反向的磁场中,当外部交流电信号施加到音圈32上时,音圈32两端的电流方向相反,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音圈32可以产生沿X+方向和X-方向的往复振动。
如图4所示,当音圈32沿X+方向(示意图左向)运动时,通过第三连杆211推动第一转轴231位置向X+方向运动,从而使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之间的夹角α1变大,第一连杆221a推动第一振动部121沿Z+方向运动,第二连杆222a推动第二振动部122沿Z-方向运动,以使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背向运动。
如图5所示,当音圈32沿X-方向(示意图右向)运动时,通过第三连杆211推动第一转轴231位置向X-方向运动,从而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之间的夹角α2变小,第一连杆221a拉动第一振动部121沿Z-方向运动,第二连杆222a拉动第二振动部122沿Z+方向运动,以使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相向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第三连杆211在X方向上的运动距离、第一振动部121和第二振动部122在Z方向上的运动距离呈正比关系,可通过预先设计的第一连杆221a和第二连杆222a的长度、夹角等通过简单的三角关系计算得出,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1。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但不仅限于是手机、平板电脑、平板显示器等具有音放功能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外壳,发声装置1装设于外壳上。该设计中,具有上述发声装置1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1。该设计中,具有上述发声装置1的汽车,能够通过发声装置1的薄型化设计来扩大车内空间。尤其是在门板内安装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声装置1的汽车中,去掉门板的突出物而能够扩大驾驶员的操作空间。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组件,包括振动腔体和振动部,所述振动腔体具有开口,所述振动部封闭所述开口;
传动组件,具有位于所述振动腔体内部的施力部和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振动腔体外部的受力部,所述受力部和施力部连接,所述施力部与所述振动部连接;及,
动力源组件,设于所述振动腔体外部,所述动力源组件与所述受力部连接,使所述动力源组件能够通过所述受力部和施力部带动所述振动部沿预设方向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部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振动部和第二振动部,所述施力部包括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所述第一施力部和所述第一振动部连接,所述第二施力部和所述第二振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施力部和所述第二施力部均与所述受力部连接,所述动力源组件通过所述受力部驱动所述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二施力部沿平行于所述预设方向的平面内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振动部和所述第二振动部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是连杆机构,所述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二施力部及所述受力部均是连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力部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施力部包括第二连杆,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位于所述振动腔体的内部,所述第三连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振动腔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振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振动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组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通过同一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振动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振动部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的夹角同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夹角相等,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一振动部的几何中心,
所述第二连杆连接至所述第二振动部的几何中心。
9.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腔体靠近所述动力源组件的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振动腔体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三连杆穿过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动力源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动力壳体,所述动力壳体与所述振动腔体间隔设置;
音圈,设置于所述动力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音圈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
磁铁结构,设置于所述动力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磁铁结构固定设置并能够驱动所述音圈做直线往复运动。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0770.5A CN114501254A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0770.5A CN114501254A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01254A true CN114501254A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484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70770.5A Withdrawn CN114501254A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01254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74776A (ja) * | 2010-09-27 | 2012-04-1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スピーカ装置 |
CN104883650A (zh) * | 2015-06-05 | 2015-09-02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发声装置 |
CN111698608A (zh) * | 2020-07-02 | 2020-09-22 | 昆山众赢昌盛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骨传导耳机 |
CN214591958U (zh) * | 2021-02-09 | 2021-11-02 | 益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微型扬声器 |
CN214851805U (zh) * | 2021-03-19 | 2021-11-23 | 益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发声的微型扬声器 |
-
2022
- 2022-02-23 CN CN202210170770.5A patent/CN114501254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74776A (ja) * | 2010-09-27 | 2012-04-1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スピーカ装置 |
CN104883650A (zh) * | 2015-06-05 | 2015-09-02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振动发声装置 |
CN111698608A (zh) * | 2020-07-02 | 2020-09-22 | 昆山众赢昌盛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骨传导耳机 |
CN214591958U (zh) * | 2021-02-09 | 2021-11-02 | 益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微型扬声器 |
CN214851805U (zh) * | 2021-03-19 | 2021-11-23 | 益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发声的微型扬声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74029B (zh) | 振动波驱动装置 | |
US7692363B2 (en) | Mass loaded dipole transduction apparatus | |
WO2016192316A1 (zh) | 振动发声装置 | |
JP2001186597A (ja) | 補聴器において音響波を発生するための電磁変換器 | |
TW201308866A (zh) | 能量轉換模組 | |
JP5677639B2 (ja) |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WO2014103454A1 (ja) | 音響発生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JP2010068586A (ja) | 振動波モータ | |
CN108435523B (zh) | 水滴型弯张换能器 | |
WO2024050885A1 (zh) | 一种多功能发声器件 | |
CN112732026A (zh) | 屏幕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4501254A (zh) | 发声装置、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3258823A (zh) |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 |
KR100842091B1 (ko) | 진동발생장치 | |
JP4726167B2 (ja) | 振動波駆動装置 | |
WO2014051006A1 (ja) |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11817526B (zh) | 激励器和电子终端 | |
KR20130016004A (ko) | 트랜스듀서 모듈 | |
JP2000225377A (ja) | 振動発生装置、スピーカ装置、スピーカシステム、及びスピーカ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6208576A (ja) | 振動波モータ | |
JP2007019623A (ja) | スピーカ | |
JP5952426B2 (ja) | 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09803216B (zh) | 一种动磁式直线致动器 | |
JP5717822B2 (ja) | 振動波モータ | |
EP3906569B1 (en) | Dual direction magnet actua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