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91C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91C
CN1144991C CNB001350609A CN00135060A CN1144991C CN 1144991 C CN1144991 C CN 1144991C CN B001350609 A CNB001350609 A CN B001350609A CN 00135060 A CN00135060 A CN 00135060A CN 1144991 C CN1144991 C CN 11449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converter
mentioned
temperature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50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2453A (zh
Inventor
小林贤二
归山晴行
直树
黑葛野直树
西野重孝
伊藤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47167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459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47166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459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2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2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6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compon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3Suction accumulators with d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是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此一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在冷气运行时和暖气运行时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换向的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中的某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场合,为了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使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使沸点低的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

Description

至调装置
本发明涉及使用由沸点高的致冷剂和沸点低的致冷剂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空调装置。
一般来说热泵式空调装置,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和储液器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致冷剂回路。在此一空调装置中,通过使四通阀动作,在冷气运行时致冷剂按上述顺序循环,室内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室外热交换器成为凝结器),在暖气运行时致冷剂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流动,室内热交换器成为凝结器(室外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
可是近年来,从防止臭氧层破坏的观点,作为空调装置的致冷剂倾向于采用把沸点高的致冷剂与沸点低的致冷剂混合而成的R407C等非共沸混合致冷剂。
此外,特别是,在西欧和北美地区,由于把空调装置设置在计算机房中,往往同时设置热源机和空调装置,故即使在室外气温低的冬季也实施冷气运行。
在使用上述这种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场合,与R22等单一致冷剂的场合相比致冷剂在蒸发器内难以蒸发,因而此一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降低。因此在这种空调装置中,例如如果在外气温低的状态下实施冷气运行,则室内热交换器中容易发生结冰。如果此一结冰成长,则室内热交换器出故障,室内热交换器中的致冷剂的蒸发变得不充分而在压缩机中产生液囊,存在着压缩机出故障的危险。因此,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的冷气运行时,在室内热交换器中开始产生结冰时使压缩机停止,避免上述不妥。但是在这种空调装置的控制中,由于不能连续地实施冷气运行,所以无法达到稳定的冷气效果。
此外,在这种空调装置中如果实施暖气运行,则即使在JIS的暖气运行标准条件下,也容易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上发生结霜。如果暖气运行时室外热交换器中容易发生结霜,则除霜用的暖气运行停止时间拖长,招致暖气能力降低。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采用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的致冷运行时也能抑制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结冰的发生而发挥稳定的致冷效果的空调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采用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在供暖运行时也能抑制对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而提高暖气能力的空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时,将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而所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是通过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增加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而进行的,当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低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第二预定温度时,增加把空气吹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风扇的转数,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致冷剂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时,将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当在致冷运行中室外温度低时,将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到所述储液器内,而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第二致冷剂在所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增加蒸发器中致冷剂的压力;根据室外温度把用于将空气吹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风扇的转数设定为多个等级中之一,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的致冷剂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时,将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并通过根据供暖运行开始时的室温和根据从上述供暖运行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设定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来实施上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
本发明的第4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至少一个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至少一个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减压机构的减压度,使得在所述室内交换器和室外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以及在进行所述供暖运行或在低的室外温度下进行致冷运行时,将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所述储液器中,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增加所述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而所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是通过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增加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而进行的,当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低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第二预定温度时,增加把空气吹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风扇的转数,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致冷剂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5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至少一个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至少一个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减压机构的减压度,使得在所述室内交换器和室外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以及在进行所述供暖运行或在低的室外温度下进行致冷运行时,将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所述储液器中,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增加所述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根据室外温度把用于将空气吹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风扇的转数设定为多个等级中之一,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的致冷剂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6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至少一个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至少一个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减压机构的减压度,使得在所述室内交换器和室外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以及在进行所述供暖运行时,将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所述储液器中,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增加所述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并通过根据开始供暖运行时的室温和根据从上述供暖运行开始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的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来设定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
使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进行致冷运行时,因为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储液器内,沸点低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内循环,所以此时起蒸发器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内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室内热交换器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因此可以抑制室内热交换器中发生结冰的现象。
由于可以显著地降低在发生结冰时为了防止室内热交换器的故障或液囊引起的压缩机的故障而造成的压缩机的停止频度,所以,即使在采用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场合,在室外气温低的时候,也可以实现连续的致冷运行。结果,可以发挥稳定的致冷效果,实现良好的舒适性。
此外,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进行致冷时,因为积极地把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储液器内,所以在致冷剂回路中不需要为了避免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而设置的回收箱,而且也可以废除因设置回收箱而必要的室外热交换器附近的减压机构。从而可以简化致冷剂回路、降低成本。
在向室内热交换器送风的室内风扇的转速提高时,流过室内热交换器的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室内热交换器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而致冷剂温度也上升。结果,通过使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沸点低的致冷剂循环,在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内使致冷剂压力上升,借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此一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结冰的发生。
此外,根据室外气温分级地调节向室外热交换器送风的室外风扇的转速,借此在作为凝结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内致冷剂变得不容易凝结,室外热交换器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而致冷剂温度上升。与此相伴随,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而致冷剂温度也上升,室内热交换器中结冰的发生得到抑制。
使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案的空调装置,在暖气运行时由于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储液器中,沸点低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内循环,所以在供暖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内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因而由于室外热交换器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使室外热交换器中结霜得到抑制。因此,除霜运行时间相对于供暖运行时间的比例减小。此外,因为供暖运行时沸点低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内循环,所以作为凝结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使室内热交换器供暖能力提高。
此外,因为在供暖运行时积极地把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储液器内,所以在致冷剂回路中不需要为了避免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而设置的回收箱成,而且也可以废除因设置回收箱而成为必要的室外热交换器附近的减压机构。从而可以简化致冷剂回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的致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调装置中的冷气运行时的低外气温冷气控制的程序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的致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图4是表示图3的空调装置中的暖气运行时的输出致冷剂温度控制的程序框图。
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的致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如此一图1中所示,热泵式空调装置10包括室外机11、室内机12和控制装置13,室外机11的室外致冷剂配管14与室内机12的室内致冷剂配管15连接起来。
室外机11设置在室外,室外致冷剂配管14上配置着压缩机16,并且在此一压缩机16的吸入侧上配置储液器17,在输出侧配置四通阀18,在此一四通阀18上配置室外热交换器19而构成。在室外热交换器19上,邻接地配置着向此一室外热交换器19送风的室外风扇20。
另一方面,室内机12设置在室内,在室内致冷剂配管15上配置着室内热交换器21,并且在室内致冷剂配管15中在室内热交换器21附近配置着作为减压机构的膨胀阀22而构成。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21上,邻接地配置着向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送风的风扇23。
通过室外致冷剂配管14与室内致冷剂配管15的连接,储液器17、压缩机16、四通阀18、室外热交换器19、膨胀阀22和室内热交换器21依次连接,在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上经由四通阀18连接着储液器17,空调装置10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9。
此外,上述控制装置13控制室外机11和室内机12的运行,具体地说,分别控制室外机11的压缩机16、四通阀18和室外风扇20,以及室内机12的膨胀阀22和室内风扇23。
通过由控制装置13使四通阀18切换,空调装置10被设定成冷气运行或暖气运行。也就是说,在控制装置13把四通阀18切换到冷气一侧时,致冷剂像实线箭头那样流动,室外热交换器19成为凝结器,室内热交换器21成为蒸发器而成为冷气运行状态,室内热交换器21对室内进行冷气运行。此外,在控制装置13使四通阀18切换到暖气一侧时,致冷剂像虚线箭头那样流动,室内热交换器21成为凝结器,室外热交换器19成为蒸发器而成为暖气运行状态,室内热交换器21对室内进行暖气运行。
此外,控制装置13在冷气运行和暖气运行时根据空调负载来控制膨胀阀22的阀开度,以及室外风扇20和室内风扇23的转速。
如果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则控制装置13在冷气运行时按下文所述调节膨胀阀22的开度、室外风扇20和室内风扇23的转速,实行低外气温冷气控制。这里,所谓低外气温冷气控制是指像冬季那样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所实施的冷气运行控制。
这里,上述致冷剂是沸点不同的多种致冷剂混合起来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作为此一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例子来说R407C是由52Wt%的R134a、25Wt%的R125、23Wt%的R32混合而成的三种混合致冷剂。这些各致冷剂的沸点,R134a为-26℃,R125为-48℃,R32为-52℃。因而,R125和R32由于沸点比较低所以容易蒸发,R134a由于沸点比较高所以不容易蒸发。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装置13在冷气运行时实行下文所述的低外气温冷气控制,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使沸点高的致冷剂(R134a)储存在储液器17内,使沸点低的致冷剂(R125和R32)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使在此一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的组成发生变化。
作为实行此一低外气温冷气控制的前提,由室外气温传感器24检测的进入室外热交换器19的吸入空气温度(也就是室外气温)输入到控制装置13。此外,流过室内热交换器21中的入口和出口的中间位置的致冷剂温度(也就是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由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7来检测,此一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输入到控制装置13。
控制装置13在冷气运行时作为低外气温冷气控制如图2的程序框图中所示,首先在冷气运行开始时用室外气温传感器24来检测室外气温(S1),把室外风扇20的转速从多级(例如3级)当中确定为与如上述所检测的室外气温相对应的转速(S2)。
室外风扇20的转速从大向小依次分成强风、中风、弱风。控制装置13分别把室外风扇20的转速例如在室外气温为25℃以上时设定成强风,在室外气温为7~25℃时设定成中风,在室外气温为7℃以下时设定成弱风。
在室外气温低的场合,通过降低室外风扇20的转速,在作为凝结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9内致冷剂难以凝结,此一室外热交换器19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而致冷剂温度也上升。结果,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而致冷剂温度也上升,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中结冰的发生得到抑制。
接着,控制装置13判断由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7所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是否成为作为第1规定温度例如1℃以下(S3),在成为的场合,把膨胀阀22的阀开度增大得大于正常开度(S4)。例如,把膨胀阀22的阀开度设定成60 STEP/30 SEC。
这样一来,通过增大膨胀阀22的阀开度,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量增加,作为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R407C当中,沸点高且难以蒸发的致冷剂(R134a)被储存在储液器17内。因而,成为沸点低且容易蒸发的致冷剂(R125和R32)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的组成发生变化。结果促进了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的蒸发,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中的结冰的发生得到抑制。
此外,通过像这样增大膨胀阀22的阀开度,此一膨胀阀22引起的致冷剂的减压的程度减小。因此,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致冷剂温度也上升,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结冰的发生更加得到抑制。
进而,控制装置13判断由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7所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是否成为低于上述第1规定温度的第2规定温度例如0℃以下(S5)。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成为0℃以下时,控制装置13进行控制以便提高室内风扇23的转速(S6)。室内风扇23的转速从大向小依次分成强风、中风、弱风时,控制装置13例如把室内风扇23的转速设定成弱风到中风。
由于通过室内风扇23的转速的提高,在室内热交换器21内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了,所以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致冷剂温度上升,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中的结冰的发生得到抑制。此一结冰抑制效果进一步促进流过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是沸点低的致冷剂(R125和R35)引起的前述结冰抑制效果。
因而,如果用上述实施例则取得以下效果①~③。
①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的冷气运行时,因为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沸点高的致冷剂被储存在储液器17内,沸点低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所以在此一冷气运行时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21内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因而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  因此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的冷气运行时,室内热交换器2 1中结冰的发生得到抑制。因此,由于可以显著地降低为了防止结冰发生时室内热交换器21的故障或液囊引起的压缩机16的故障而造成的压缩机16的停止频度,所以即使在采用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场合,也可以在室外气温低时进行连续的冷气运行。结果能够发挥稳定的冷气效果,实现良好的舒适性。
②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的冷气运行之际,因为积极地把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储液器17内,所以在致冷剂回路9中为了避免致冷剂向储液器17的储存而设置的回收箱成为不需要的,而且因此一回收箱的设置而成为必要的室外热交换器19附近的膨胀阀等减压机构也可以废除。这些的结果,可以简化致冷剂回路9,可以降低空调装置10的成本。
③在向室内热交换器21送风的室内风扇23的转速提高时,流过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而致冷剂温度也上升。结果通过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使沸点低的致冷剂循环,在室内热交换器21内使致冷剂压力上升,借此,结合抑制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中的结冰的发生的前述①的效果,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中的结冰的发生。
如上所述,如果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则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内循环的空调装置中,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的冷气运行时,因为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把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储液器中,使沸点低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内循环,所以即使采用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也可以在室外气温低的状态下的冷气运行时抑制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结冰的发生,可以发挥稳定的冷气效果。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实施例的致冷剂回路的回路图。图3实质上是与第1实施例的致冷剂回路同样的构成,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关于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此外,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在暖气运行时可以如下文所述调节膨胀阀22的开度而实行输出致冷剂温度控制。
也就是说,上述控制装置13在暖气运行时实行以下所述的输出致冷剂温度控制,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使沸点高的致冷剂(R134a)储存在储液器17内,使沸点低的致冷剂(R125和R32)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使在此一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的组成发生变化。
作为实行此一输出致冷剂温度控制的前提,由室温传感器28检测的向室内热交换器21的吸入空气温度(也就是室温)输入到控制装置13。此外,由输出致冷剂温度传感器25检测的来自压缩机16的输出致冷剂温度(也就是输出致冷剂温度)输入到控制装置13。进而,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9中的入口与出口的中间位置的致冷剂的温度(也就是室外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由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6来检测,此一室外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输入到控制装置13。此外,流过室内热交换器21中的入口与出口的中间位置的致冷剂的温度(也就是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由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7来检测,此一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输入到控制装置13。
控制装置13在暖气运行时作为输出致冷剂温度控制如图4的程序框图中所示,首先在暖气运行开始后的几分钟,用室温传感器28来检测室温(S1),把膨胀阀22的开度设定成由用室温传感器28所检测的室温来确定的固定开度(S2)。
此一固定开度是确定成作为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R407当中使沸点高的R134a储存在储液器17内的开度。结果成为沸点高且难以蒸发的致冷剂(R134a)被储存在储液器17内,沸点低且容易蒸发的致冷剂(R125和R32)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的组成发生变化。
内装在控制装置13中的运行定时器(未画出)如果检测到暖气运行开始后的上述几分钟(S3),则控制装置13接着由输出致冷剂温度传感器25来检测从压缩机16输出的致冷剂的温度,把此一所检测的实际输出致冷剂温度与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进行比较(S4)。
此一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以分别由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6、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27所检测的室外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和室内热交换器致冷剂温度为参数由计算公式来确定。而且此一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设定成例如把压缩机16的吸入过热度SH取为-1度(deg),以便R134a继续储存在储液器17内。
接着,控制装置13在步骤S4里,在输出致冷剂温度低于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的场合,减小膨胀阀22阀开度,减少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量(S5),在实际输出致冷剂温度高于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的场合,增大膨胀阀22的阀开度,增加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量(S6)。借此R134a储存在储液器17内,R125和R32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
通过上述这种输出致冷剂温度控制,由于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的致冷剂成为R125和R32而组成发生变化,所以与包含R134a的R407C整体的场合,也就是组成发生变化前的场合相比,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9中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了,因而,在此一室外热交换器19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此一室外热交换器19中的结霜得到抑制。同时,借助于上述组成变化后的致冷剂,作为凝结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也比组成变化前上升,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产生的室内的暖气能力提高。
因而,如果用上述实施例,得到以下效果①和②。
①在暖气运行时,因为非共沸混合致冷剂(R407C)当中沸点高的致冷剂(R134a)被储存在储液器17内,沸点低的致冷剂(R125和R32)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所以在暖气运行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19内致冷剂变得容易蒸发了,因而由于此一室外热交换器19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所以在此一室外热交换器19中结霜得到抑制。因此,除霜运行时间对暖气运行时间的比例减小。
此外,在暖气运行时因为沸点低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9内循环,所以作为凝结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致冷剂压力上升,由此一室内热交换器21产生的暖气能力提高。
这些的结果,作为空调装置10的整体,可以提高暖气运行时的暖气能力。
②在暖气运行之际,因为积极地把沸点高的致冷剂(R134a)储存在储液器17内,所以在致冷剂回路9中为了避免致冷剂向储液器17的储存而设置的回收箱成为不需要的,而且因此一回收箱的设置而成为必要的室外热交换器19附近的减压机构,例如膨胀阀也可以废除。这些的结果,可以简化致冷剂回路9,可以降低空调装置10的成本。
像以上这样,如果用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则在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内循环的空调装置中,因为构成为在暖气运行时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把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储液器内,使沸点低的致冷剂在致冷剂回路内循环,所以即使采用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也可以在暖气运行时抑制对室外热交换器的结霜而提高暖气能力。
虽然以上基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非共沸混合致冷剂描述了R407C的场合,但是本发明也可以运用于R410A等其他种类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

Claims (8)

1.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时,将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而所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是通过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增加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而进行的,当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低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第二预定温度时,增加把空气吹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风扇的转数,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致冷剂的压力。
2.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时,将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当在致冷运行中室外温度低时,将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到所述储液器内,而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第二致冷剂在所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增加蒸发器中致冷剂的压力;根据室外温度,把用于将空气吹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风扇的转数设定为多个等级中之一,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的致冷剂的压力。
3.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时,将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从而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并通过根据供暖运行开始时的室温和根据从上述供暖运行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设定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来实施上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把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设定成规定的固定开度来进行基于室温的上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从所述压缩机输出的致冷剂的实际输出致冷剂温度与规定的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的温度差,通过调节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以使所述温度差相等来进行所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
6.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至少一个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至少一个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减压机构的减压度,使得在所述室内交换器和室外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以及在进行所述供暖运行或在低的室外温度下进行致冷运行时,将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所述储液器中,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增加所述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而所述第一致冷剂向储液器的储存是通过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增加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而进行的,当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致冷剂的温度等于或小于低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第二预定温度时,增加把空气吹到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风扇的转数,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致冷剂的压力。
7.一种室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至少一个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至少一个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减压机构的减压度,使得在所述室内交换器和室外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以及在进行所述供暖运行或在低的室外温度下进行致冷运行时,将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所述储液器中,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增加所述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根据室外温度把用于将空气吹到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风扇的转数设定为多个等级中之一,以增加所述蒸发器中的致冷剂的压力。
8.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它们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由至少一个具有高沸点的第一致冷剂和至少一个具有低沸点的第二致冷剂构成的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所述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在致冷运行和供暖运行之间换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减压机构的减压度,使得在所述室内交换器和室外交换器之一起蒸发器作用以及在进行所述供暖运行时,将所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中的第一致冷剂储存在所述储液器中,而第二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增加所述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力,其中,所述减压机构包括一膨胀阀,并通过根据开始供暖运行时的室温和根据从上述供暖运行开始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的目标输出致冷剂温度,来设定所述膨胀阀的阀开度。
CNB001350609A 1999-12-07 2000-12-07 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49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7167/1999 1999-12-07
JP34716799A JP3945949B2 (ja) 1999-12-07 1999-12-07 空気調和装置
JP34716699A JP3945948B2 (ja) 1999-12-07 1999-12-07 空気調和装置
JP347166/1999 1999-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2453A CN1312453A (zh) 2001-09-12
CN1144991C true CN1144991C (zh) 2004-04-07

Family

ID=2657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506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4991C (zh) 1999-12-07 2000-12-07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434959B2 (zh)
EP (1) EP1106940B1 (zh)
KR (1) KR100388408B1 (zh)
CN (1) CN1144991C (zh)
DE (1) DE60033261T2 (zh)
SG (1) SG888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2039B2 (ja) * 2003-12-05 2009-08-1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超臨界冷媒の冷凍サイクルを有する車両用空調関連技術
JP2007303794A (ja) * 2006-05-15 2007-1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CN100465554C (zh) * 2006-06-02 2009-03-04 万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填充散热器的冷却液的填充装置及其填充方法
CN101680699B (zh) * 2006-12-28 2012-07-18 开利公司 空调系统的自由冷却能力控制
ES2780181T3 (es) * 2010-10-12 2020-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condicionador de aire
JP5674822B2 (ja) * 2011-01-27 2015-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20130050639A (ko) * 2011-11-08 2013-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공비 혼합 냉매사이클 및 냉장고
KR102206199B1 (ko) * 2012-07-03 2021-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진단 제어 방법
EP4109005A3 (en) 2012-07-03 2023-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agnosis control method for an air conditioner
JP5999171B2 (ja) * 2014-12-26 2016-09-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131847B (zh) * 2018-02-09 2021-01-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92772A (zh) * 2020-06-23 2020-09-22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WO2021258689A1 (zh) * 2020-06-23 2021-12-30 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空调设备和空调设备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9898A (en) * 1978-07-31 1979-12-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device with multi-component working fluid mixture and method of modulating its capacity
KR890004867B1 (ko) * 1985-03-25 1989-11-30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열펌프장치
US4913714A (en) * 1987-08-03 1990-04-03 Nippondenso Co., Ltd.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JPH01273959A (ja) * 1988-04-25 1989-11-01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空気調和機
US5140827A (en) * 1991-05-14 1992-08-25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Automatic refrigerant charge variation means
TW262529B (en) * 1993-03-29 1995-11-11 Toshiba Co Ltd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H06281280A (ja) * 1993-03-29 1994-10-0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US5651263A (en) * 1993-10-28 1997-07-29 Hitachi,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DE69533120D1 (de) * 1994-05-30 2004-07-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Kühlmittelumlaufsystem
JPH08152207A (ja) * 1994-11-29 1996-06-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3331102B2 (ja) * 1995-08-16 2002-10-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凍サイクルの容量制御装置
JPH10267436A (ja) * 1997-01-21 1998-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US5822966A (en) 1997-02-05 1998-10-20 Textron Inc. Lawn mower adjustable bed-knife
US5848537A (en) * 1997-08-22 1998-12-15 Carrier Corporation Variable refrigerant, intrastage compression heat pump
US5822996A (en) * 1997-08-22 1998-10-20 Carrier Corporation Vapor separation of variable capacity heat pump refrige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88804A1 (en) 2002-05-21
KR20010062143A (ko) 2001-07-07
US6434959B2 (en) 2002-08-20
EP1106940A2 (en) 2001-06-13
DE60033261D1 (de) 2007-03-22
CN1312453A (zh) 2001-09-12
KR100388408B1 (ko) 2003-06-25
US20010037654A1 (en) 2001-11-08
EP1106940A3 (en) 2001-12-05
EP1106940B1 (en) 2007-02-07
DE60033261T2 (de) 200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91C (zh) 空调装置
JP551669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804733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0386081B2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20070102621A (ko) 보조냉각기를 이용한 hvac 시스템
CN109312971B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987992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including the heat exchanger
US8671713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42595A (zh) 空调机
US20220214085A1 (en)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2009898A1 (ja) 冷凍装置
JP2002295915A (ja) 空気調和機
US20220214089A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JP394594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07208835A (ja) 冷凍空調装置
KR20050043089A (ko) 히트 펌프
JP7357137B1 (ja) 空気調和機
CN112797594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H0633717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H09126567A (ja) 空調装置
KR20080013401A (ko) 압축기의 제어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공기조화기
JP202302824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8054A (zh) 空调器
CN1118055A (zh) 空调器
CN116792957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oshita Hidemi

Inventor after: Seiji Higurashi

Inventor before: Yoshita Hidemi

Inventor before: Seiji Higurash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UMIKO YOSHIDA YOSHIDA YUMI TO: YUMIKO YOSHIDA YOSHIDA YUMI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07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