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9379A -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9379A
CN114489379A CN202210049743.2A CN202210049743A CN114489379A CN 114489379 A CN114489379 A CN 114489379A CN 202210049743 A CN202210049743 A CN 202210049743A CN 114489379 A CN114489379 A CN 114489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mmon
electrode
trace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97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89379B (zh
Inventor
陆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497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89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89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9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89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9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触控走线,由于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分别围绕主子像素单元和副子像素单元连接,因此,在实现触控功能时,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与触控走线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触控电极,而触控走线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可以复用为触控引线和分享走线,从而在显示时通过第三晶体管实现分压,避免色偏,在驱动时通过驱动信号实现触控,无需额外设置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减小了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的占用空间,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开口率。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器件为了避免Incell(触控层设置在显示面板内)触控设计在使用中出现“鬼点”,会采用每一触控电极连接独立的引线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会导致引线数量较多,且各引线之间需要保持绝缘设置,会进一步增加引线占用的空间,随着显示器件的尺寸增加,进一步增加引线占用的空间,导致显示器件的开口率降低。
所以,现有显示器件存在触控走线占用的空间较大所导致的显示器件的开口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显示器件存在触控走线占用的空间较大所导致的显示器件的开口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所述子像素单元连接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
触控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主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一液晶电容;
副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和第二液晶电容;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和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单元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数据线的设置方向相同,且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像素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的主干电极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一环绕部分和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一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一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一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一触控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二环绕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二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触控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且所述第一公共走线与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传递信号在同一时间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三环绕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三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四环绕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所述第四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从所述第四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触控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电极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三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三触控部分连接,所述第四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和所述第四触控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三环绕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三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四环绕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所述第四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从所述第四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触控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触控部分;
其中,所述第三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连接,所述第四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连接。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所述子像素单元连接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
触控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主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一液晶电容;
副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和第二液晶电容;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和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扫描线和数据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子像素的单元连接扫描线和数据线,子像素单元包括触控走线、主子像素单元、副子像素单元和第三晶体管,触控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主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一液晶电容,副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和第二液晶电容,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触控走线,其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扫描线,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第一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第二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触控走线。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触控走线,由于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分别围绕主子像素单元和副子像素单元连接,因此,在实现触控功能时,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与触控走线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触控电极,而触控走线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可以复用为触控引线和分享走线,从而在显示时通过第三晶体管实现分压,避免色偏,在驱动时通过驱动信号实现触控,无需额外设置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减小了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的占用空间,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开口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电路图。
图2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3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5a为图4中的栅极层和有源层的示意图。
图5b为图4中的源漏极层的示意图。
图5c为图4中的像素电极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电路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电路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电路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显示器件包括栅极层111、有源层112、源漏极层113和像素电极层114,为了减小色偏,在电路设计中通过数据线Data连接晶体管T1和晶体管T2的源极、通过扫描线Scan连接晶体管T1、晶体管T2和晶体管T3的栅极,通过晶体管T2的漏极连接晶体管T3的源极,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至分享走线share bar,从而通过第三晶体管对副子像素进行分压,以减小色偏,其中,主子像素和副子像素均设有液晶电容Clc和存储电容Cst,且液晶电容Clc的一端连接彩膜侧公共端CF Com,存储电容Cst的一端连接阵列侧公共端Array Com。
为了实现上述显示器件的Incell触控设计,且无“鬼点”,需要设置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如图3所示,当前显示器件会通过采用Array Com作为触控电极,在像素侧增加触控走线121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图3所示,但由于每一触控电极连接独立的触控走线121,且各触控走线121之间需要保持绝缘设置,会增加触控走线占用的空间,且随着显示器件的尺寸增加,进一步增加引线占用的空间,导致显示器件的开口率降低。所以,现有显示器件存在触控走线占用的空间较大所导致的显示器件的开口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用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4、图5a、图5b、图5c、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2包括多条扫描线211a和多条数据线213a,所述扫描线211a和所述数据线213a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23,所述子像素单元23连接扫描线211a和数据线213a,所述子像素单元23包括:
触控走线213c,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主子像素单元21,包括第一晶体管311、第一存储电容322和第一液晶电容321;
副子像素单元22,包括第二晶体管312、第二存储电容324和第二液晶电容323;
第三晶体管313,所述第三晶体管313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213c;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311、所述第二晶体管312和所述第三晶体管313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扫描线211a,所述第一晶体管311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312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线213a,所述第二晶体管312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313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32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211b,所述第二存储电容324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211c,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和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213c。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触控走线,由于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分别围绕主子像素单元和副子像素单元连接,因此,在实现触控功能时,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与触控走线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触控电极,而触控走线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可以复用为触控引线和分享走线,从而在显示时通过第三晶体管实现分压,避免色偏,在驱动时通过驱动信号实现触控,无需额外设置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减小了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的占用空间,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开口率。
针对触控走线设置在像素侧会占用显示空间,导致像素的开口率较低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c所示,所述子像素单元23还包括像素电极214,所述触控走线213c与所述数据线213a的设置方向相同,且所述触控走线213c在所述像素电极214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电极214的主干电极214e内。本申请通过将触控走线对应设置在像素电极的主干电极对应的区域,使得将触控走线设置在分享电极的设置位置,使用触控走线作为触控引线和分享走线,从而实现触控信号的传递和公共信号的传递,且由于触控走线设置在像素电极的主干电极对应的区域内,不需要在像素的两侧增加空间,无需占用额外的空间,提高了像素的开口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与所述触控走线213c连接,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与触控走线连接,在显示时,第一公共走线传递公共信号,同时将公共信号传递至触控走线,使得触控走线传递公共信号,实现分享电极的功能,在触控时,第一公共走线接收触控信号,并将触控信号传递至触控走线,触控走线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实现触控引线的功能,从而通过触控走线和第一公共走线实现显示器件的Incell触控设计,且由于触控走线设置在像素电极的主干电极对应位置,而第一公共走线的设置位置无需改变,仅需增加第一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的连接部分,使触控走线不会额外占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空间,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增加。
具体的,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一环绕部分和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一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一触控部分;
其中,第一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连接。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分,使得第一延伸部分与触控走线的第一触控部分连接,增加触控走线和第一公共走线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信号传输稳定,且无需增加触控走线和第一公共走线的线宽,避免增加像素的占用空间,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以在走线上设置延伸部分进行连接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会存在交叠区域,可以通过在交叠区域形成过孔,通过过孔将第一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连接,在下述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设置方式,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针对第一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直接连接需要增加光罩所导致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较低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包括第一环绕部分222和第一延伸部分221,所述第一环绕部分222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214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分221从所述第一环绕部分222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213c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221对应区域的第一触控部分231;
所述像素电极21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221对应区域的第一电极部分214c;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14c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221和所述第一触控部分231连接。通过像素电极中的第一电极部分进行转接,使第一电极部分分别通过过孔与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一触控部分连接,从而实现触控走线和第一公共走线的连接,且由于第一电极部分连接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一触控部分的两个过孔可以采用同一工艺,通过同一光罩形成,减少了光罩,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且由于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一触控部分通过第一电极部分转接,减小了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一触控部分的接触电阻,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具体的,如图4所示,以标号215表示像素电极214和源漏极层213的过孔连接处,以标号216表示像素电极214和栅极层211的过孔连接处,而由于过孔都是在设置像素电极前设置,可以采用同一光罩、同一工艺同时形成,无需额外增加源漏极层和栅极层的过孔形成工艺,减少了光罩,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
具体的,如图4至图6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层212,有源层212包括第一有源图案212a和第二有源图案212b,所述第一有源图案212a包括第一晶体管311和第二晶体管312的有源图案,第二有源图案212b包括第三晶体管313的有源图案,从图4至图6中可以看到,第一晶体管311和第二晶体管312会共用有源图案,且第一晶体管311、第二晶体管312、第三晶体管313会共用电极,例如源漏极层213包括源极/漏极213b,数据线213a延伸形成源极,第一晶体管311和第二晶体管312共用源极,第二晶体管312的漏极也是第三晶体管的源极。通过上述设计减少各器件的占用空间,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上述实施例以图4至图6所示的膜层结构设置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下述其他实施例也可以采用上述源极、漏极、数据线等的设置,且还可以分别设置各器件的各部分,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具体的,像素电极214包括主子像素电极214a、副子像素电极214b和狭缝214d。上述实施例中各公共走线围绕像素电极设置是指围绕对应的子像素电极设置,例如第一公共走线围绕主子像素电极设置,第二公共走线围绕副子像素电极设置,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示出的为四畴设计的液晶显示面板,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可以为八畴设计,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与所述触控走线213c连接,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通过将第二公共走线与触控走线连接,在显示时,第二公共走线传递公共信号,同时将公共信号传递至触控走线,使得触控走线传递公共信号,实现分享电极的功能,在触控时,第二公共走线接收触控信号,并将触控信号传递至触控走线,触控走线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实现触控引线的功能,从而通过触控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实现显示器件的Incell触控设计,且由于触控走线设置在像素电极的主干电极对应位置,而第二公共走线的设置位置无需改变,仅需增加第二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的连接部分,使触控走线不会额外占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空间,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增加。
具体的,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二环绕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二触控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连接。通过将第二公共走线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分,使得第二延伸部分与触控走线的第二触控部分连接,增加触控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二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信号传输稳定,且无需增加触控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的线宽,避免增加像素的占用空间,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针对第二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直接连接需要增加光罩所导致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较低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二环绕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二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触控部分连接。通过像素电极中的第二电极部分进行转接,使第二电极部分分别通过过孔与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二触控部分连接,从而实现触控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的连接,且由于第二电极部分连接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二触控部分的两个过孔可以采用同一工艺,通过同一光罩形成,减少了光罩,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且由于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二触控部分通过第二电极部分转接,减小了第二延伸部分和第二触控部分的接触电阻,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针对单个公共走线作为触控电极会导致触控效果较差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与所述触控走线213c连接,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与所述触控走线213c连接,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且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与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的传递信号在同一时间相同。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与触控走线连接,在显示时,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同时传递公共信号,同时将公共信号传递至触控走线,使得触控走线传递公共信号,实现分享电极的功能,在触控时,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接收触控信号,并将触控信号传递至触控走线,触控走线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实现触控引线的功能,从而通过触控走线、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实现显示器件的Incell触控设计,且由于触控走线设置在像素电极的主干电极对应位置,而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的设置位置无需改变,仅需增加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与触控走线的连接部分,使触控走线不会额外占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空间,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增加。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三环绕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三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四环绕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所述第四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从所述第四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触控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触控部分;
其中,所述第三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连接,所述第四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连接。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向外延伸形成第三延伸部分、将第二公共走线向外延伸形成第四延伸部分,使得第三延伸部分与触控走线的第三触控部分连接、第四延伸部分与触控走线的第四触控部分连接,增加触控走线与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与触控走线信号传输稳定,且无需增加触控走线、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的线宽,避免增加像素的占用空间,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针对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和触控走线直接连接需要增加光罩所导致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较低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三环绕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三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四环绕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所述第四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从所述第四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触控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电极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三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三触控部分连接,所述第四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和所述第四触控部分连接。通过像素电极中的第三电极部分和第四电极部分进行转接,使第三电极部分分别通过过孔与第三延伸部分和第三触控部分连接、第四电极部分分别通过过孔与第四延伸部分和第四触控部分连接,从而实现触控走线与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的连接,且由于第三电极部分连接第三延伸部分和第三触控部分的两个过孔、第四电极部分连接第四延伸部分和第四触控部分的两个过孔均可以采用同一工艺,通过同一光罩形成,减少了光罩,提高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且由于第三延伸部分和第三触控部分通过第三电极部分转接、第四延伸部分和第四触控部分通过第四电极部分转接,减小了第三延伸部分和第三触控部分的接触电阻、减小了第四延伸部分和第四触控部分的接触电阻,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三触控部分与第三延伸部分直接连接、第四触控部分与第四延伸部分直接连接,或者第三电极部分分别连接至第三触控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第四电极部分分别连接至第四触控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第三电极部分分别连接至第三触控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第四触控部分直接连接至第四延伸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一液晶电容321和第二液晶电容323的一端均连接至彩膜侧的公共走线331上,但由于上述实施例中以阵列侧的俯视图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未在俯视图中示出彩膜侧的公共走线331。
同时,如图4至图6、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44,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211a和多条数据线213a,所述扫描线211a和所述数据线213a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23,所述子像素单元23连接扫描线211a和数据线213a,所述子像素单元23包括:
触控走线213c,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主子像素单元21,包括第一晶体管311、第一存储电容322和第一液晶电容321;
副子像素单元22,包括第二晶体管312、第二存储电容324和第二液晶电容323;
第三晶体管313,所述第三晶体管313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213c;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311、所述第二晶体管312和所述第三晶体管313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扫描线211a,所述第一晶体管311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312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线213a,所述第二晶体管312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313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32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211b,所述第二存储电容324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211c,所述第一公共走线211b和所述第二公共走线211c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213c。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该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触控走线,由于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分别围绕主子像素单元和副子像素单元连接,因此,在实现触控功能时,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与触控走线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触控电极,而触控走线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可以复用为触控引线和分享走线,从而在显示时通过第三晶体管实现分压,避免色偏,在驱动时通过驱动信号实现触控,无需额外设置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减小了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的占用空间,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开口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42。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411、栅极层211、栅极绝缘层412、有源层212、层间绝缘层413、源漏极层213、平坦化层414和像素电极214,在像素电极214与源漏极层213或者栅极层211连接时,像素电极214穿过各绝缘层形成的过孔进行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432、色阻层431和公共电极层331。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扫描线和数据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子像素的单元连接扫描线和数据线,子像素单元包括触控走线、主子像素单元、副子像素单元和第三晶体管,触控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主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一液晶电容,副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和第二液晶电容,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触控走线,其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扫描线,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第一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第二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触控走线。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触控走线,由于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分别围绕主子像素单元和副子像素单元连接,因此,在实现触控功能时,第一公共走线和第二公共走线中与触控走线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触控电极,而触控走线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使得触控走线可以复用为触控引线和分享走线,从而在显示时通过第三晶体管实现分压,避免色偏,在驱动时通过驱动信号实现触控,无需额外设置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减小了触控走线和触控电极的占用空间,提高了显示器件的开口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所述子像素单元连接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
触控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主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一液晶电容;
副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和第二液晶电容;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和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单元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数据线的设置方向相同,且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像素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电极的主干电极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一环绕部分和第一延伸部分,所述第一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一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一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一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一触控部分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二环绕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二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二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触控部分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与所述触控走线连接,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且所述第一公共走线与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传递信号在同一时间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三环绕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三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四环绕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所述第四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从所述第四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触控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触控部分;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电极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电极部分;
其中,所述第三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三触控部分连接,所述第四电极部分穿过过孔分别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和所述第四触控部分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包括第三环绕部分和第三延伸部分,所述第三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三延伸部分从所述第三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二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公共走线包括第四环绕部分和第四延伸部分,所述第四环绕部分的投影环绕所述像素电极设置,所述第四延伸部分从所述第四环绕部分向所述第一公共走线的方向延伸;
所述触控走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三触控部分、设置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对应区域的第四触控部分;
其中,所述第三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三延伸部分连接,所述第四触控部分穿过过孔与所述第四延伸部分连接。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所述子像素单元连接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
触控走线,用于在显示时传递公共信号,在触控时传递驱动信号;
主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存储电容和第一液晶电容;
副子像素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存储电容和第二液晶电容;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公共走线,所述第二存储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公共走线,所述第一公共走线和所述第二公共走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至所述触控走线。
CN202210049743.2A 2022-01-17 2022-01-17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489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9743.2A CN114489379B (zh) 2022-01-17 2022-01-17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9743.2A CN114489379B (zh) 2022-01-17 2022-01-17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9379A true CN114489379A (zh) 2022-05-13
CN114489379B CN114489379B (zh) 2024-02-09

Family

ID=81512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49743.2A Active CN114489379B (zh) 2022-01-17 2022-01-17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8937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3962A (zh) * 2023-06-09 2023-07-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WO2024087220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0784A (zh) * 2014-07-24 2014-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透反式显示装置
US20150310821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6292105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感测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802507A (zh) * 2017-04-01 2017-06-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37404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内嵌式触控显示驱动器ic引脚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92229A (zh) * 2017-12-05 2018-05-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58549A (zh) * 2018-07-2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445646A (zh) * 2018-12-29 2019-03-08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825269A (zh) * 2019-11-29 2020-02-2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75825A (zh) * 2021-03-16 2021-07-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10821A1 (en) * 2014-04-25 2015-10-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4200784A (zh) * 2014-07-24 2014-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透反式显示装置
CN107437404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内嵌式触控显示驱动器ic引脚数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92105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感测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802507A (zh) * 2017-04-01 2017-06-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992229A (zh) * 2017-12-05 2018-05-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58549A (zh) * 2018-07-23 2018-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445646A (zh) * 2018-12-29 2019-03-08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825269A (zh) * 2019-11-29 2020-02-2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75825A (zh) * 2021-03-16 2021-07-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220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6413962A (zh) * 2023-06-09 2023-07-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16413962B (zh) * 2023-06-09 2023-10-1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9379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053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89869B (zh) 柔性显示面板
US9837038B2 (en) Display panel
CN114489379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5418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444182B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WO2018126759A1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243604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8731A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US11954294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1834375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7469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2798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3964546B2 (ja) 表示装置
CN112086027A (zh) 阵列基板
CN113410278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491110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787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17090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512057B (zh) 显示面板
WO2023245531A1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3554961B (zh) 显示面板
CN10833382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09649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6144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