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88733A - 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88733A
CN114488733A CN202110756503.1A CN202110756503A CN114488733A CN 114488733 A CN114488733 A CN 114488733A CN 202110756503 A CN202110756503 A CN 202110756503A CN 114488733 A CN114488733 A CN 114488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ynamic vibration
mounting
elastic portion
vibration re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65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藤裕司
粕谷洋介
西出秀一
高山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88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88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5/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damage
    • F21V15/04Resilient mountings, e.g. shock absor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54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ED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与进行使用粘接剂进行安装作业的情况相比,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发光装置具备:LPH(140),其具备沿着Z方向排列的多个LED阵列,通过Z方向上的两端被定位在预先规定的位置,从多个LED阵列向相互相同的一侧发出光;动态吸振器(50),该动态吸振器具有配重(51)和弹性部(53),该配重位于LPH(140)的Z方向上的中央部,该弹性部(53)将该配重(51)支承为能够振动,该动态吸振器(50)安装于LPH(140)并吸收LPH(140)的振动;以及安装部件(70),其具有进入在动态吸振器(50)的弹性部(53)形成的槽(55)的部分,通过该部分将该动态吸振器(50)安装于LPH(140)。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9-4968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曝光装置,其具备:曝光部,该曝光部具备沿着旋转的像保持体的轴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在轴向的两端相对于像保持体被定位,向像保持体射出光而对像保持体进行曝光;配重,其与曝光部对置地配置,具有预先规定的质量;以及弹性部,其具有弹性,其配置在曝光部与配重之间,将配重支承为能够振动。
在此,在生产线上将弹性部安装于发光部的情况下,例如在使用粘接剂的安装方法中,若安装强度存在偏差,则有可能在出厂后发生粘接部分剥离而弹性部脱落。为了抑制由粘接剂引起的安装强度的偏差,作业者的负担变大,难以提高作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实施使用粘接剂进行的安装作业的情况相比,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备:发光部,该发光部具有沿着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通过该发光部的该一个方向的两端被定位在预先规定的位置,该多个发光元件向相互相同的一侧发出光;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具有配重和弹性部,该配重位于所述发光部的所述一个方向上的中央部,该弹性部将该配重支承为能够振动,该动态吸振器安装于该发光部并吸收该发光部的振动;以及安装部件,其具有进入在所述动态吸振器的所述弹性部形成的槽的部分,通过该部分将该动态吸振器安装于所述发光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所述弹性部的所述槽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的至少3个所述槽中的相邻的槽彼此之间的间隔互不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所述安装部件的所述部分为具有切口的开放形状,该切口用于供所述动态吸振器的所述弹性部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所述安装部件的所述切口被形成为能够供所述动态吸振器的所述弹性部通过变形而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所述动态吸振器通过多个所述切口安装于所述发光部,多个所述切口向相同的方向开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所述动态吸振器通过多个所述切口安装于所述发光部,多个所述切口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开放。
(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方案,与进行使用粘接剂的安装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提高。
根据上述第二方案,与仅具备1个槽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通用性。
根据上述第三方案,在采用具备多个槽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安装作业性的降低。
根据上述第四方案,与进入槽的部分不是开放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安装作业性的提高。
根据所述第五方案,与具备能够使弹性部不变形而通过的切口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牢固的安装。
根据上述第六方案,与安装部件仅具有1个切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
根据上述第七方案,与安装部件仅具有1个切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并且能够防止安装后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的图,(a)是立体图,(b)是(a)中的IIB-IIB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应用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的图,(a)是表示曝光装置的Z方向上的位置与曝光装置振动时的位移量的关系的图,(b)是从图2的(a)中的IIIB方向观察曝光装置的图。
图4是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动态吸振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说明将动态吸振器安装于LPH的安装构造的图,(a)是表示安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安装后的状态的投影图。
图6是说明将动态吸振器安装于LPH的安装构造的图,(a)及(c)是安装部件单体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动态吸振器安装于安装部件时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其他安装构造的图,(a)、(b)及(c)表示在不同的安装位置安装的情况。
图8是说明安装部件的间隔与固有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a)是说明为了计算出固有振动频率而使用的动态吸振器的尺寸的图,(b)是表示计算结果的例子的表。
图9是说明图7的安装构造的情况的图。
标号说明:
14:曝光装置;50:动态吸振器;51:配重;53:弹性部;55、56、57:槽;70:安装部件;73:切口部;73a:开口部;74:部分;140:LPH;143:LED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像形成装置1是一般被称为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与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对应地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1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5、以及对向图像形成装置1供给的纸张进行保持的纸张保持部4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具备针对从个人计算机(PC)2、图像读取装置3等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实施预先规定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6。
图像形成部10具备隔开固定间隔并列配置的4个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11K(也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1”)。各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感光鼓12,其是形成静电潜像并保持调色剂像的像保持体的一例;带电器13,其以预定电位使感光鼓12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14,其基于各颜色图像数据对通过带电器13而被带电的感光鼓12进行曝光;显影器15,其对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鼓清洁器16,其在转印之后清洁感光鼓12的表面。
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除了收纳在显影器15中的调色剂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调色剂像。
另外,图像形成部10具备:中间转印带20,其多重转印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1的感光鼓12上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像;以及一次转印辊21,其将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1上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像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外,还包括:二次转印辊22,其将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像一起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材料的纸张上;带清洁器25,其在二次转印之后清洁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以及定影装置30,其将二次转印的各颜色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P上。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图像形成部10中基于从控制部5供给的各种控制信号进行图像形成动作。即,在控制部5的控制下,从PC2、图像读取装置3输入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部6被实施图像处理,并提供给各图像形成单元11。然后,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1中,对感光鼓12进行基于带电器13的带电、基于曝光装置14的曝光、基于显影器15的静电潜像的显影,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像。
然后,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21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
然后,随着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合成调色剂像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该二次转印部T是配置有二次转印辊22的区域。当合成调色剂像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时,对应着合成调色剂像被输送至二次转印部T的时刻,将纸张从纸张保持部40供给至二次转印部T。然后,在二次转印部T中,通过由二次转印辊22形成的转印电场,合成调色剂像被一并静电转印到输送来的纸张上。
之后,转印有合成调色剂像的纸张被输送至定影装置30,该纸张接受通过热以及压力进行的定影处理,从而调色剂像定影在纸张上。然后,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被输送到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排出部的纸张装载部。
另一方面,二次转印后附着于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在二次转印结束后被带清洁器25从中间转印带20表面除去。这样,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按照与打印张数对应的周期反复执行。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14的结构进行说明。曝光装置14是发光装置的一例。
图2的(a)~(b)及图3的(a)~(b)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14的图。图2的(a)是曝光装置14的立体图,图2的(b)是图2的(a)中的IIB-IIB部处的剖视图。另外,图3的(a)是表示曝光装置14的后述的Z方向上的位置与曝光装置14振动的情况下的位移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并且,图3的(b)是用于说明后述的动态吸振器50在曝光装置14中的位置的图,是从图2的(a)中的IIIB方向观察曝光装置14的图。
曝光装置14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配置在感光鼓12的铅垂下方,从铅垂下方对感光鼓12进行曝光。如图2的(a)~(b)、图3的(b)所示,曝光装置14具备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打印头(LPH)140、及降低LPH140的振动的后述的动态吸振器50。
LPH140具备壳体141、具有多个发光元件的LED阵列143、搭载有LED阵列143、对LED阵列143进行驱动的信号生成电路(未图示)等的LED电路基板142、使从LED阵列143射出的光在感光鼓12的表面成像的棒状透镜阵列144、对壳体141进行加强并且供动态吸振器50进行安装的框架145。另外,LPH140在感光鼓12的轴向的两端部具备将LPH140相对于感光鼓12在X方向上定位的第一定位部146、将LPH140在Y方向上定位的第二定位部147。LED阵列143是发光元件的一例,LPH140是发光部的一例。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图2的(a)~(b)、图3的(b)所示的LPH140中的棒状透镜阵列144的光轴方向(LED阵列143的发光元件的光的射出方向)称为Y方向。另外,有时将主扫描方向即感光鼓12(参照图1)的轴向称为Z方向或一个方向、长边方向。并且,有时将副扫描方向、即与Y方向以及Z方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称为X方向。
壳体141例如由ABS等树脂材料等形成,支承LED电路基板142以及棒状透镜阵列144。
框架145例如由钢、SUS等金属材料等形成,相对于壳体141安装在与棒状透镜阵列144相反的一侧。另外,在框架145上经由后述的安装部件70安装有动态吸振器50。
棒状透镜阵列144沿着作为感光鼓12的轴向的Z方向配置,并且形成为在作为感光鼓12的移动方向的X方向上具有宽度。另外,棒状透镜阵列144例如通过在感光鼓12的轴向上排列多个形成正立等倍实像的折射率分布型透镜而构成。并且,棒状透镜阵列144使从LED阵列143射出的光在感光鼓12的表面成像。
在LED电路基板142上装载有LED阵列143。LED阵列143由各自具有发光元件(LED)且在Z方向上排列的多个LED芯片构成。由此,在LED电路基板142上,在Z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另外,各个发光元件以朝向感光鼓12侧(棒状透镜阵列144侧)沿Y方向射出光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LED阵列143中,LED芯片以在相邻的LED芯片彼此的分界处发光元件彼此的Z方向上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成交错状。
在将曝光装置14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第一定位部146以及第二定位部147与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收纳并支承感光鼓12的收纳部件(未图示)抵接。更具体而言,第一定位部146在X方向上与感光鼓12的收纳部件抵接,第二定位部147与感光鼓12的收纳部件在Y方向上抵接。
由此,LPH140利用Z方向上的两端相对于感光鼓12在X方向及Y方向这两个方向上被定位。而且,在LPH140的棒状透镜阵列144和感光鼓12之间的距离与棒状透镜阵列144的焦距一致的位置配置LPH1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LPH140中的Z方向的中央部、即LPH140中的被设置于Z方向的两端的第一定位部146、第二定位部147夹着的区域不与感光鼓12接触,而成为从感光鼓12浮起的状态。
另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在Z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并且相对于感光鼓12在Z方向上的两端被定位的LPH140由于受到来自曝光装置14的外部的振动而挠曲,从而有时会发生振动。具体而言,LPH140存在Z方向的中央部在图2的(a)中沿Y方向振动或沿X方向振动的情况。
例如,在LPH140在Y方向上产生振动的情况下,棒状透镜阵列144与感光鼓12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动。因此,从LPH140射出的光的曝光点的大小会变动。另外,当LPH140在X方向上产生振动时,曝光点在X方向上偏移而在图像中产生扭曲。其结果,有可能在所形成的图像中产生条纹、颜色不均等图像不良。特别是,在LPH140在X方向上产生振动的情况下,对图像的影响容易变大。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LPH140在Z方向的两端部相对于感光鼓12被定位,Z方向的中央部成为从感光鼓12浮起的状态。因此,如图3的(a)所示,在LPH140中,越靠近Z方向的中央部则振动越容易变大。
另外,在从外部对LPH140输入的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LPH140所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情况下,LPH140容易与来自外部的振动产生共振。在该情况下,LPH140的振动变大,容易产生图像不良。
作为抑制这种LPH140的振动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在LPH140中设置有动态吸振器,所述动态吸振器具备配重与弹性部,且其固有振动频率接近LPH140。动态吸振器的固有振动频率由弹性部的弹簧常数和配重的质量决定。
图4是说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动态吸振器50的结构的图,是动态吸振器5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4中,省略了LPH140中的框架145以外的结构的记载。以下,还参照上述的图2的(a)~(b)、图3的(a)~(b),对动态吸振器5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动态吸振器50具备:配重51,其与LPH140对向配置且具有预定的质量;以及2个弹性部53,它们由粘弹性材料构成,且支承配重51。在动态吸振器50中,配重51与弹性部53在Z方向上排列配置。换言之,在配重51的Z方向的两端分别配置有弹性部53。
配重51是在从外部对LPH140输入了振动的情况下,经由弹性部53而振动的构件。配重51位于LED阵列143的一个方向Z的中央。
本实施方式的配重51具有以Z方向为轴的圆柱形状。由此,如图2的(b)所示,配重51的与Z方向垂直的面(XY平面)上的截面成为圆形。
另外,弹性部53由具有粘性及弹性的粘弹性材料构成,是将配重5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LPH140振动的构件。
各个弹性部53具有以Z方向为轴的圆柱形状。由此,各个弹性部53的与Z方向垂直的面(XY平面)上的截面成为圆形。
作为构成配重51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可选择可获得目标质量(后述的M1)的材料。作为构成配重51的材料,例如可列举与构成弹性部53的材料相比密度高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使用钢或SUS等金属材料、树脂材料等。
另外,作为构成弹性部53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选择能够得到目标弹簧常数(后述的K)的材料。作为构成弹性部53的材料,具体而言,能够使用海绵等多孔质材料、橡胶材料、树脂材料等。
而且,动态吸振器50的弹性部53与设置于框架145的Z方向的中央部的安装部件70连接。由此,动态吸振器50的配重51及弹性部53以与框架145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被安装。
安装部件70是安装部件的一例,其是安装在LPH140的框架145上,将动态吸振器50保持为与LPH140对置的部件。安装部件70由即使在从外部向曝光装置14输入了振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作为安装部件70,例如能够由钢、SUS等的钣金构成。另外,安装部件70也可以与框架145为一体。
在该例子中,安装部件70由在Z方向上隔着间隙排列,且从框架145朝向Y方向的上游侧(曝光装置14的铅垂下方)延伸的2个板状的部件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b)所示,动态吸振器50设置在LPH140发生振动的情况下的位移量最大的位置(以下称为最大位移位置)。更具体而言,动态吸振器50的配重51设置在最大位移位置。
如此,通过动态吸振器50设置在最大位移位置,与动态吸振器50设置在最大位移位置以外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容易通过动态吸振器50吸收LPH140的振动。
在将配重51的质量设为M、将弹性部53的弹簧常数设为K的情况下,动态吸振器50所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f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3147419420000081
接着,对动态吸振器5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动态吸振器50所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f与LPH140所具有的固有振动频率fa相等。而且,当从外部对曝光装置14输入振动时,主要是动态吸振器50的配重51代替LPH140而振动。另外,弹性部53因配重51的振动而反复变形,通过弹性部53所具有的粘性而发挥使振动衰减的作用。其结果,LPH140的振动被动态吸振器50吸收而衰减。
另外,如上所述,动态吸振器50经由安装部件70而安装于LPH140的框架145,且成为不与LPH140接触而浮起的状态。由此,例如与为了抑制LPH140的振动而将弹性部件等按压在LPH140上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对LPH140施加负荷。
图5及图6是说明将动态吸振器50向LPH140安装的安装构造的图,图5的(a)是表示安装前的状态的投影图,图5的(b)是表示安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6的(a)及(c)是安装部件70单体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动态吸振器50安装于安装部件70时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5及图6中的LPH140与动态吸振器50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图1~4相反,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后述的图7等中也同样。
如图5的(a)所示,在动态吸振器50的弹性部53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槽55。配重51位于2个槽55之间。该槽55遍及整周地形成。
动态吸振器50沿着箭头方向安装于安装部件70。
如图5的(b)所示,安装部件70具有进入动态吸振器50的槽55的部分74。通过将安装部件70的部分74嵌入槽55来对动态吸振器50进行2点保持。这样,利用槽55将动态吸振器50安装于安装部件70。
如图6的(a)所示,安装部件70形成为L字状的角形状。安装部件70具有为了向动态吸振器50进行安装而使用的安装孔71、和能够接受弹性部53的槽55的形状的切口部73。
安装孔71也可以设置多个,另外,不仅为圆形,也可以设为椭圆形,可以构成为能够进行位置调整。
在切口部73中,对安装部件70的端部进行切削而形成开口部73a,在开口部73的里侧形成圆弧形状部73b。开口部73a和圆弧形状部73b连续地形成。这样,切口部73是具有切口的开放形状。切口部73的开口部73a是切口的一例。
开口部73a的开口宽度比弹性部53的槽55的外径小,圆弧形状部73b的直径尺寸与弹性部53的槽55的外径对应。因此,弹性部53能够以按压变形的方式而通过开口部73a。在通过开口部73a之后,弹性部53成为变形前的状态或者变形比通过开口部73a时小的状态,如图6的(b)所示,弹性部53与圆弧形状部73b的周缘相接而被保持。
动态吸振器50以难以从安装部件70脱落的状态被保持,另一方面,以通过开口部73a的方式使弹性部53变形,从而能够容易地从安装部件70卸下动态吸振器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安装部件70的切口部73形成于与动态吸振器50相反的一侧,将动态吸振器50从Y方向(例如参照图4)安装于安装部件70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考虑以将动态吸振器50从X方向(例如参照图4)安装于安装部件70的方式将切口部73形成于安装部件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切口部73的开口部73a被设置的位置形成为在2个安装部件70中向相同的方向(例如Y方向)开口,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2个安装部件70中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开口。例如使用图6的(a)以及(c)所示的安装部件70的情况,2个安装部件70中的一方在Y方向上开口(参照该图的(a)),另一方在X方向上开口(参照该图的(c))。
另外,作为其他例子,2个安装部件70均为X方向(参照该图的(c)),一方和另一方为彼此相反的方向。作为安装于动态吸振器50的两端部的安装部件70,可以使用同一部件(参照该图的(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2个安装部件70分别形成有缺口部7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考虑如下结构的安装部,在两个安装部件70中的一个上形成切口部73,在另一个安装部件70上代替切口部73而形成不具有开口部73a的封闭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2个安装部件70而设为2个部件,例如使得根据固有振动频率来变更2个安装部件70之间的间隔的机种开发变得容易,但也可以考虑由1个部件构成。
图7是说明其他安装构造的图,(a)、(b)及(c)示出了在不同的安装位置安装的情况。
在图7所示的安装构造中,在位于动态吸振器50的端部的各弹性部53上,除了槽55以外,还形成有槽56、57。槽56形成在槽55的配重51侧的位置,槽57形成在其相反侧即槽55的端部侧的位置。
左右的槽55位于从动态吸振器50的中心起左右均等的距离。换言之,以槽55彼此的分离距离的中心位置与配重51的长度的中心位置相互重叠的方式形成槽55。
左右的槽56的分离距离的中心位置是与左右的槽55的分离距离的中心位置相同的位置,左右的槽57的分离距离的中心位置是与左右的槽55的分离距离的中心位置相同的位置。
这样,在动态吸振器50的一个方向Z的两侧,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槽55~57。此外,在图7的例子中,形成有3个槽55~57,但也可以是2个槽,另外,也可以形成4个以上的槽。
在图7的安装构造的情况下,能够变更安装部件70的间隔。
在利用了图7的(a)所示的槽55的安装位置,包括安装部件70的板厚在内的安装部件70的间隔为尺寸L1。在利用该图的(b)所示的槽56的安装位置,包括安装部件70的板厚在内的安装部件70的间隔为尺寸L2,在利用该图的(c)所示的槽57的安装位置,包括安装部件70的板厚在内的安装部件70的间隔为尺寸L3。
通过采用在动态吸振器50上形成多个槽55~57的结构,即使在安装部件70的间隔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
图8是说明安装部件70的间隔与固有振动频率的关系的图,(a)是说明为了计算固有振动频率而使用的动态吸振器50的尺寸的图,(b)是表示计算结果的例子的表。
在图8的(a)所示的动态吸振器50中,若将位于2个安装部件70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设为M,将长度M中的配重51的长度设为M1,将弹性部53的长度设为M2,则M=M1+2×M2。
另外,若安装部件70的板厚为t,则全长L为L=2×t+M1+2×M2。
在图8的(b)所示的表中,条目从左起为M1(mm)、M2(mm)、s(mm)、t(mm)、L(mm)、fave(Hz)。这里所说的s是安装部件70嵌合于弹性部53的槽55时的弹性部53的弹性咬入量(变形量),fave是计算出的固有振动频率(平均值)。
在全长L为58mm的情况下,固有振动频率fave为133.5Hz。在全长L为55mm的情况下,固有振动频率fave为151.3Hz,在全长L为52mm的情况下,固有振动频率fave为169Hz。
这样,若全长L变长则固有振动频率fave变高,若全长L变短则固有振动频率fave变低。
此外,固有振动频率fave还根据安装部件70的板厚t而变化,若变厚则上升,若变薄则下降。
这样,能够根据包括槽55的间隔在内的动态吸振器50、安装部件70的尺寸来设计固有振动频率fave。因此,通过在动态吸振器50不仅设置槽55还设置其他槽56、57,可用于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的多个LPH140,从而可提高通用性。
在此,通过在动态吸振器50的各端部设置多个槽55、56、57,在将动态吸振器50安装于LPH140的作业中,有可能产生将安装部件70嵌入动态吸振器50的各端部的多个槽中的本来要使用的槽以外的槽的安装错误。槽的数量越多则这样的可能性越高。
为了防止该安装错误,使槽55、56、57中相邻的槽彼此的间隔互不相同。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9是说明图7的安装构造的情况的图。
如图9所示,在动态吸振器50的弹性部53中,槽55和槽56之间的部分58的长度a1与槽55和槽57之间的部分59的长度a2为不同的值。
因此,在利用左侧的槽55和右侧的槽55将动态吸振器50向安装部件70安装的情况下,由于部分58的长度a1与部分59的长度a2不同,因此,例如难以利用左侧的槽57和右侧的槽56向安装部件70安装(参照虚线),能够防止组装作业中的安装错误。
在此,关于本实施方式,考虑向印刷基板等的直接描绘等各种应用例。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LPH140可以用作具有平板状平台的平板型曝光装置,所述平板状平台用于将片状记录材料或感光材料(例如,印刷电路板)吸附并保持在其表面上,或者可以是所谓的外鼓型曝光装置,所述外鼓型曝光装置具有卷绕有记录材料或感光材料(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鼓。能够将上述LPH140(例如参照图2)应用于在保持感光材料的旋转鼓的轴向(副扫描方向)上定位,旋转鼓利用驱动机构绕轴旋转而能够在周向(主扫描方向)上旋转的装置。如此,也可将LPH140用作直接对版材进行曝光的CTP(Computer To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的曝光装置。
上述LPH140(例如参照图2)例如能够适用于印刷布线基板(PWB(Printed WiringBoard))的制造工序中的干膜抗蚀剂(DFR)的曝光、液晶显示装置(LCD)的制造工序中的滤色器的形成、TFT的制造工序中的DFR的曝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制造工序中的DFR的曝光等用途。
另外,在上述LPH140中,能够使用通过曝光直接记录信息的光子模式感光材料、通过由曝光产生的热记录信息的热模式感光材料中的任一种。在使用光子模式感光材料的情况下,激光装置使用GaN系半导体激光器、波长转换固体激光器等,在使用热模式感光材料的情况下,激光装置使用AlGaAs类半导体激光器(红外激光器)、固体激光器。
本实施方式的LPH140可应用于除曝光装置以外的发光装置的构造,并且可用作例如车载投影仪等在振动环境中使用的显示装置等的光源。

Claims (7)

1.一种发光装置,其具有:
发光部,该发光部具有沿着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通过该发光部的该一个方向的两端被定位在预先规定的位置,该多个发光元件向相互相同的一侧发出光;
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具有配重和弹性部,该配重位于所述发光部的所述一个方向上的中央,该弹性部将该配重支承为能够振动,该动态吸振器安装于该发光部并吸收该发光部的振动;以及
安装部件,其具有进入在所述动态吸振器的所述弹性部形成的槽的部分,通过该部分将该动态吸振器安装于所述发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部的所述槽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的至少3个所述槽中的相邻的槽彼此之间的间隔互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安装部件的所述部分为具有切口的开放形状,该切口用于供所述动态吸振器的所述弹性部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安装部件的所述切口被形成为能够供所述动态吸振器的所述弹性部通过变形而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动态吸振器通过多个所述切口安装于所述发光部,
多个所述切口向相同的方向开放。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动态吸振器通过多个所述切口安装于所述发光部,
多个所述切口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开放。
CN202110756503.1A 2020-10-27 2021-07-05 发光装置 Pending CN1144887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9373 2020-10-27
JP2020179373A JP2022070353A (ja) 2020-10-27 2020-10-27 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8733A true CN114488733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25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6503.1A Pending CN114488733A (zh) 2020-10-27 2021-07-05 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3326B1 (zh)
JP (1) JP2022070353A (zh)
CN (1) CN11448873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6003B2 (en) * 2017-09-04 2019-12-03 Fuji Xerox Co., Ltd. Exposure device
JP7163597B2 (ja) 2017-09-04 2022-11-0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28223A1 (en) 2022-04-28
JP2022070353A (ja) 2022-05-13
US11333326B1 (en)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3656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7321740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01870202B (zh) 图像写入装置和图像记录装置
JP48212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8649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7787005B2 (en)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448207A (zh) 发光装置以及描绘装置
US7619799B2 (en) Light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149860B2 (ja) 光源ユニット、光源装置、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640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426099B (zh) 曝光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88733A (zh) 发光装置
JP2010125836A (ja) 結像光学装置、露光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JP7380374B2 (ja) 発光装置
JP2015000549A (ja) 光照射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25107A1 (en) Line Head,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Line Head
CN113448206A (zh) 发光装置以及描绘装置
JP20161149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379482B1 (en)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the exposure device
JP6699236B2 (ja) 露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露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20413411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rawing apparatus
JP7347058B2 (ja) 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36546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rawing apparatus
JP20080704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85667A (ja) 遮光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ライン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