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9391B -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9391B
CN114479391B CN202210091501.XA CN202210091501A CN114479391B CN 114479391 B CN114479391 B CN 114479391B CN 202210091501 A CN202210091501 A CN 202210091501A CN 114479391 B CN114479391 B CN 114479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bisphenol
stirring
solution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15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79391A (zh
Inventor
王周锋
刘莹莹
李春霞
张忠
吴章兵
王彬
王柏林
胡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bei Lihe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ibei Lihe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bei Lihe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bei Liheta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15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9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9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9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79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9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4Carbon
    • C08K3/042Graphene or derivatives, e.g. graph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5Bisphenol 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水溶液中,配制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加入乙二胺,清洗、干燥,制备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将NaOH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称取双酚‑A和BTEAC加入到NaOH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为淡黄色溶液;称取双酚‑A质量的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混合溶液中,搅拌中,得到墨黑色溶液;经过一系列混合搅拌、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的步骤,制备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产物;结合聚芳酯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在聚芳酯材料中的均匀分散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延伸率增大的同时质量轻、对后续加工更加方便,使材料的综合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石墨烯在各个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并引起了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全球许多公司一直致力于氧化石墨烯基材料的工业应用,例如热管理、多功能复合材料、防腐涂料、润滑剂、储能、环境保护和生物医学。氧化石墨烯(GO),是和石墨烯结构相似的,但在碳架上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在过去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世界范围内的密集研究热潮。而且由于多种原因,氧化石墨烯被认为是生产工业级的石墨烯材料和其他复合材料中应用前景最大的一种材料。
聚芳酯材料是LCP的其中一种,其特点与高强高工艺完全相同,它具有非常好的抗性(耐寒、耐热和抗水解腐蚀性)、尺寸和性能稳定性、低吸湿性、良好的阻燃性能和非常好的电磁性能,因此在军用材料应用、特种材料应用、电缆材料中尤为突出,它也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材料。聚芳酯材料的各种性能(耐摩擦性,抗化学腐蚀性,抗光老化性能,吸湿率低等)明显要比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更高,所以LCP聚芳酯纤维能够更好的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极度寒冷和极度炎热等。并且,伴随着更高频率的毫米波段的逐步应用于大场景,LCP作为天线材料以其良率高、可靠性的特点,相比于其他传输天线材料,更适合目前5G的高频高速的现状。在当下日本独占相关技术和生产能力不足的紧要关头,在日益严峻的贸易战争中,LCP材料的自给自足显得更为重要。
氧化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已经实现了从轻质产品到更强材料的无数应用。氧化石墨烯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进步对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的生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氧化石墨烯与各种基质的结合非常契合,不仅增强了基体,而且还为材料引入了新的机械性能。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在不影响聚芳酯原有优异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保证热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聚芳酯分子链的柔性,使加工性能得到了提升。并且氧化石墨烯通过原位聚合可以更均匀地分散在单体中。聚芳酯和氧化石墨烯表面结合促进了聚芳酯分子链的有序排列,从而提高了聚芳酯材料的热稳定性。
虽然该类聚芳酯的耐热性能好,但聚芳酯也存在一些缺点,比方它的熔融黏度高、流动性差,溶解性能、加工性能不好,特别是薄壁和大件制品难于制得。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和聚芳酯分子链具有较强刚性的特点,很有必要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优化PAR树脂的加工性能,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来克服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依次将双酚-A(BPA)和BTEA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混合,待充分混合后,取出,获得黄色溶液;
(2)将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进行混合搅拌,待充分混合后,取出,获得酰氯溶液;
(3)将所述酰氯溶液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待充分溶解合后,取出,获得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酰氯溶液;
(4)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水中,进行超声处理,获得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5)将乙二胺加入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进行搅拌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获得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
(6)将所述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至所述黄色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获得墨黑色溶液;
(7)将所述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酰氯溶液滴加至所述墨黑色溶液中进行搅拌处理,获得反应混合物;
(8)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加入甲醇中进行沉淀、过滤处理、洗涤处理,获得聚酯;
(9)将所述聚酯加入二氯甲烷中,进行搅拌溶解、过滤处理,获得聚酯溶液;
(10)将所述聚酯溶液加入甲醇中,进行沉淀、过滤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获得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产物。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双酚-A(BPA)、BTEAC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0-80):(5-10):(100-150)。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mol/L。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双酚-A含量的0%-0.18%,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的浓度为1g/L。
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90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搅拌处理的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24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6)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7)中所述搅拌处理的温度为0-10℃,搅拌时间为2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8)中所述洗涤处理的洗涤剂为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步骤(10)中所述洗涤处理的洗涤剂为甲醇,所述干燥处理的时间为24小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结合聚芳酯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来克服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性较差的问题并且提升聚芳酯材料的良率,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延伸率增大的同时质量轻、对后续加工更加方便,使材料的综合成本降低。利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粉末超声分散在NaOH溶液中,实现氧化石墨烯在聚芳酯材料中的均匀分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实施例1-4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实施例1-4制得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数据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实施例1-4制得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DTG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实施例1-4制得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数据图。
其中,a为实施例1制得的双酚-A型聚芳酯;b为实施例2制得的0.06%氧化石墨烯;c为0.12%实施例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d为实施例4制得的0.18%氧化石墨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仪器设备包括包括三口烧瓶、可控调节冷凝管、收集瓶、磁力搅拌器、超声波清洗机等;三口烧瓶连接可控调节冷凝管;可控调节冷凝管通过弯管连接收集瓶;收集瓶通过导管连接冷凝管,冷凝管通过橡皮管连接孟氏洗瓶。
制备原料为:氢氧化钠、双酚-A(BPA)、BTEAC、二氯甲烷、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氧化石墨烯、乙二胺及甲醇。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颈圆底烧瓶,配备磁力搅拌器和恒温水浴锅,水浴锅中放入冰水混合物,用量筒量取100-150ml的NaOH倒入烧杯中,将50-80mmol双酚-A(BPA)溶于NaOH溶液,再加入5-10mmol BTEAC,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步骤二:将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进行混合搅拌,待充分混合后,取出,获得酰氯溶液;
步骤三:用量筒量取100ml的二氯甲烷溶液倒入烧杯中,将配备好的酰氯加入到二氯甲烷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获得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酰氯溶液;
步骤四: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水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配制成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步骤五:将20ml的乙二胺加入氧化石墨烯悬浮液,进行机械搅拌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制备出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
步骤六:将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至黄色溶液中,适当摇晃烧杯,然后将其放入超声波分散仪超声,使其分散成墨黑色溶液;
步骤七:将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酰氯溶液逐滴加入至墨黑色溶液中,在低温下用磁力搅拌器高速强力搅拌,获得反应混合物;
步骤八: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甲醇中,将沉淀物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水洗涤数次,获得聚酯;
步骤九:将聚酯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滤出不溶固体杂质,获得聚酯溶液;
步骤十:将聚酯溶液在甲醇中沉淀、过滤出聚合物,用甲醇洗涤两到三次,高温真空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产物。
其中,步骤(1)中双酚-A(BPA)、BTEAC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0-80):(5-10):(100-150),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mol/L;步骤(4)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双酚-A含量的0%-0.18%,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的浓度为1g/L;步骤(4)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90分钟;,步骤(5)中所述搅拌处理的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24小时;步骤(6)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步骤(7)中所述搅拌处理的温度为0-10℃,搅拌时间为2小时;步骤(8)中所述洗涤处理的洗涤剂为去离子水;步骤(10)中所述洗涤处理的洗涤剂为甲醇,所述干燥处理的时间为24小时。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发明所要求的权利范围内其他任何公知的改变。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案例按如下步骤展示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NaOH、BTEAC水溶液,量取10-15ml去离子水倒入三口烧瓶中,称取100-150mmol NaOH,将NaOH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制备成1mol/L的溶液备用,称取50-80mmol双酚-A和5-10mmol BTEAC加入到1mol/L NaOH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为淡黄色溶液。
随后,制备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量取100ml二氯甲烷溶液倒入烧杯中,称取50-100mmol酰氯加入到二氯甲烷溶液中至完全溶解。
在0-10℃环境下将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逐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高速搅拌反应2h。
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甲醇中,将沉淀的聚酯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水洗涤数次。得到产物聚酯溶于二氯甲烷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滤出不溶固体杂质,然后将聚酯溶液在甲醇中沉淀。过滤出聚合物,用甲醇洗涤两到三次,高温真空干燥24h即可以得到双酚-A型聚芳酯产物。收率为82.1%。
实施例2
本实施案例按如下步骤展示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NaOH、BTEAC、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水溶液中,超声处理30~90min,配制成1g/L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加入20ml乙二胺,50℃下,机械搅拌反应24h,清洗、干燥,制备出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然后量取10-15ml去离子水倒入三口烧瓶中,称取0.01-0.015mol NaOH,将NaOH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制备成1mol/L的溶液备用,称取5-8mmol双酚-A和0.5-1mmol BTEAC加入到1mol/L NaOH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为淡黄色溶液。称取双酚-A质量的0.06%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上述制备混合溶液中,先搅拌至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液中,然后将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超声30min得到墨黑色溶液。
随后,制备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量取100ml二氯甲烷溶液倒入烧杯中,称取50-100mmol酰氯加入到二氯甲烷溶液中至完全溶解。
在0-10℃环境下将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逐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高速搅拌反应2h。
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甲醇中,将沉淀的聚酯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水洗涤数次。得到产物聚酯溶于二氯甲烷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滤出不溶固体杂质,然后将聚酯溶液在甲醇中沉淀。过滤出聚合物,用甲醇洗涤两到三次,高温真空干燥24h即可以得到0.06%氧化石墨烯产物。收率为79.2%。
实施例3
本实施案例按如下步骤展示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NaOH、BTEAC、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水溶液中,超声处理30~90min,配制成1g/L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加入20ml乙二胺,50℃下,机械搅拌反应24h,清洗、干燥,制备出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然后量取10-15ml去离子水倒入三口烧瓶中,称取0.01-0.015mol NaOH,将NaOH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制备成1mol/L的溶液备用,称取5-8mmol双酚-A和0.5-1mmol BTEAC加入到1mol/L NaOH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为淡黄色溶液。称取双酚-A质量的0.12%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上述制备混合溶液中,先搅拌至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液中,然后将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超声30min得到墨黑色溶液。
随后,制备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量取100ml二氯甲烷溶液倒入烧杯中,称取50-100mmol酰氯加入到二氯甲烷溶液中至完全溶解。
在0-10℃环境下将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逐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高速搅拌反应2h。
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甲醇中,将沉淀的聚酯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水洗涤数次。得到产物聚酯溶于二氯甲烷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滤出不溶固体杂质,然后将聚酯溶液在甲醇中沉淀。过滤出聚合物,用甲醇洗涤两到三次,高温真空干燥24h即可以得到0.12%氧化石墨烯产物。收率为81.4%。
实施例4
本实施案例按如下步骤展示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首先,制备NaOH、BTEAC、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水溶液中,超声处理30~90min,配制成1g/L的氧化石墨烯悬浮液,加入20ml乙二胺,50℃下,机械搅拌反应24h,清洗、干燥,制备出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然后量取10-15ml去离子水倒入三口烧瓶中,称取0.01-0.015mol NaOH,将NaOH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制备成1mol/L的溶液备用,称取5-8mmol双酚-A和0.5-1mmol BTEAC加入到1mol/L NaOH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为淡黄色溶液。称取双酚-A质量的0.18%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到上述制备混合溶液中,先搅拌至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液中,然后将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超声30min得到墨黑色溶液。
随后,制备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量取100ml二氯甲烷溶液倒入烧杯中,称取50-100mmol酰氯加入到二氯甲烷溶液中至完全溶解。
在0-10℃环境下将酰氯二氯甲烷溶液逐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高速搅拌反应2h。
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甲醇中,将沉淀的聚酯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水洗涤数次。得到产物聚酯溶于二氯甲烷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滤出不溶固体杂质,然后将聚酯溶液在甲醇中沉淀。过滤出聚合物,用甲醇洗涤两到三次,高温真空干燥24h即可以得到0.18%氧化石墨烯产物。收率为72.8%。
将实施例1-4中制备得的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产物进行测试。
测试1:红外光谱分析
依据GB/T 6040-2019,将样品与溴化钾按1:100的质量比在玛瑙研体中研磨混合均匀,装入模具用YP-2压片机压制成片,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
测试2:差式扫描量热分析
依据GB/T 33047.1-2016,将适量样品放入氧化铝坩埚中,然后将其置于热重分析仪中进行热重分析,设定升温范围为0~900℃,氮气气氛,氮气流量为15℃/min。
测试3:X射线衍射分析
依据GB/T 37656-2019,将适量样品放入铝坩埚中,然后将其置于差式扫描量热仪中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设定升温范围为40~400℃,氮气气氛,加热速率为10℃/min,恒温两分钟,然后同样的降温速率降到40℃。
上述实施例1-4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物质对应残炭率和热损失率对应温度
Figure GDA0004186058790000081
根据测试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a)双酚-A型聚芳酯、(b)实施例1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c)实施例2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d)实施例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请参阅图1,其中3474cm-1附近有一个C-OH的吸收峰,1656cm-1为(C=O)酯类化合物特征吸收峰,2967cm-1为苯环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1408cm-1为同碳二甲基的特征吸收峰,而1107cm-1为C-O-C的伸缩振动峰。3474cm-1为-OH羟基伸缩振动峰,2967cm-1为C-H伸缩振动峰,1741cm-1为酯类化合物特征吸收峰,1504cm-1、1604cm-1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386cm-1、1407cm-1为同碳二甲基的特征吸收峰,而725-825cm-1的振动峰为对、间苯二甲酸C-H弯曲震动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实施例1-4中制得氧化石墨烯/聚芳酯复合材料和双酚-A型聚芳酯的热重分析数据如图2所示。请参阅图2,以上四组样品的热分解温度均在410℃以上,体现了聚芳酯材料本身良好的热稳定性。为了更好的分析其不同类型的聚芳酯材料的热稳定性,我们对TG图像进行微分得到DTG图像如图3所示,请参阅图3,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的热失重速率和双酚-A型聚芳酯的热失重速率基本一致。为了更进一步更细致的对不同类型的聚芳酯进行热分析,选取四组样品不同热损失率对应的温度和残炭率,如表1所示,对比质量损失百分比相同时的这四组样品可知,氧化石墨烯的加入的加入使得其相同热损失率对应的温度也有所增加,且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对应的横坐标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即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芳酯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1-4中制得氧化石墨烯/聚芳酯复合材料和双酚-A型聚芳酯的热重分析数据如图4所示。请参阅图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双酚-A型聚芳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7.2℃,0.06%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4.3℃,0.12%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0.6℃,0.18%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2.8℃。这说明氧化石墨烯的加入使双酚-A型聚芳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且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提高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氧化石墨烯良好的分散在双酚-A型聚酯的基体中使其柔性提高,并且氧化石墨烯的掺杂使双酚-A型聚芳酯的分子链在氧化石墨烯不同片层之间有序排列,避免了聚芳酯分子链的堆砌重叠,从而使其分子链运动加快。使得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可加工性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经过一系列混合搅拌、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的步骤,制备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知,结合聚芳酯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在聚芳酯材料中的均匀分散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延伸率增大的同时质量轻、对后续加工更加方便,使材料的综合成本降低。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依次将双酚-A(BPA)和BTEA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混合,待充分混合后,取出,获得黄色溶液;
(2)将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进行混合搅拌,待充分混合后,取出,获得酰氯溶液;
(3)将所述酰氯溶液加入二氯甲烷中搅拌混合,待充分溶解合后,取出,获得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酰氯溶液;
(4)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水中,进行超声处理,获得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5)将乙二胺加入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进行搅拌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获得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
(6)将所述氨基化的氧化石墨烯加入至所述黄色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获得墨黑色溶液;
(7)将所述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酰氯溶液滴加至所述墨黑色溶液中进行搅拌处理,获得反应混合物;
(8)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加入甲醇中进行沉淀、过滤处理、洗涤处理,获得聚酯;
(9)将所述聚酯加入二氯甲烷中,进行搅拌溶解、过滤处理,获得聚酯溶液;
(10)将所述聚酯溶液加入甲醇中,进行沉淀、过滤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获得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双酚-A(BPA)、BTEAC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0-80):(5-10):(10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mol/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氧化石墨烯为双酚-A含量的0%-0.18%,且所述氧化石墨烯的含量不为零,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的浓度为1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9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搅拌处理的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24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搅拌处理的温度为0-10℃,搅拌时间为2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洗涤处理的洗涤剂为去离子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中所述洗涤处理的洗涤剂为甲醇,所述干燥处理的时间为24小时。
CN202210091501.XA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479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1501.XA CN114479391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1501.XA CN114479391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9391A CN114479391A (zh) 2022-05-13
CN114479391B true CN114479391B (zh) 2023-06-23

Family

ID=81474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1501.XA Active CN114479391B (zh) 2022-01-26 2022-01-26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939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4125A1 (ja) * 2009-12-18 2011-06-23 国立大学法人 北海道大学 酸化グラフェンシート及びこれを還元して得られるグラフェン含有物質を含有する物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33324A (zh) * 2013-07-02 2013-10-02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石墨烯/热致液晶全芳族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43890A (zh) * 2015-11-18 2016-02-24 山东大学 一种肝素或其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90476A (zh) * 2017-08-02 2019-02-2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氧化石墨烯界面层的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074A (zh) * 2020-10-10 2021-01-12 淮北市力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合成装置及其合成工艺
CN112457548A (zh) * 2020-11-26 2021-03-09 四川六九一二科技有限公司 超耐磨、阻燃、高强且耐霉菌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KR102323879B1 (ko) * 2021-03-08 2021-11-09 박진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에서 전자파 차폐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보수공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8389263A1 (en) * 2017-12-22 2020-08-13 Carbon Holdings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lc Methods for producing carbon fibers, resins, graphene, and other advanced carbon materials from coa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4125A1 (ja) * 2009-12-18 2011-06-23 国立大学法人 北海道大学 酸化グラフェンシート及びこれを還元して得られるグラフェン含有物質を含有する物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33324A (zh) * 2013-07-02 2013-10-02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石墨烯/热致液晶全芳族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43890A (zh) * 2015-11-18 2016-02-24 山东大学 一种肝素或其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90476A (zh) * 2017-08-02 2019-02-2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氧化石墨烯界面层的q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074A (zh) * 2020-10-10 2021-01-12 淮北市力合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合成装置及其合成工艺
CN112457548A (zh) * 2020-11-26 2021-03-09 四川六九一二科技有限公司 超耐磨、阻燃、高强且耐霉菌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KR102323879B1 (ko) * 2021-03-08 2021-11-09 박진규 콘크리트 구조물에서 전자파 차폐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보수공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氧化石墨烯改性热致液晶聚芳酯的结构性能研究;黄铄涵等;《合成技术及应用》;第30卷(第01期);第16-20页 *
聚芳酯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王周锋等;《塑料工业》;第50卷(第02期);第10-13、92 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9391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4190B (zh) 一种生物基高温尼龙的制备方法
CN108424502A (zh) 一种多功能单体及基于其的低方阻柔性透明导电膜
CN114621421B (zh) 一种环保共聚酯、透明抗静电环保共聚酯膜制备及应用
CN114907555B (zh) 一种超支化聚酰胺、制备方法、应用及高温尼龙复合材料
CN114479391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双酚-a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17994B (zh) 一种侧链含有d-a结构的聚芳醚类聚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ei et al. Novel ternary Fe 3 O 4@ polyaniline/polyazomethine/polyetheretherketone crosslinked hybrid membranes: fabrication, therm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magnetic behaviours
Fan et al. Enhanc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poly (amide-imide) interfacial strength through grafting polar conjugated polymer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N111393665A (zh) 一种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51669A (zh) 一种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3160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9390B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苯酚红型聚芳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819308B (zh) 一种可固化的聚间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73801A (zh) 一种苯酚红型聚芳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40666B (zh) 一种复合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8101A (zh) 一种利用超支化聚酯制备高导热pa66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2194794B (zh) 一种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的单面导电复合薄膜
CN114479029A (zh) 一种双酚-b型聚芳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831732A (zh) 低吸水率高韧性高温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04769B (zh) 基于4,4-硫代二苯酚可降解共聚酯、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3637147A (zh) 一种合成沥青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CN113150278A (zh) 含不对称吲哚结构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8524A (zh) 一种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的透明耐酸碱电磁屏蔽复合薄膜
CN111793009A (zh) 一种含有螺环结构的邻苯二甲腈单体及其树脂
CN102585225B (zh) 二氮杂萘酮联苯聚苯并噁唑、单体及聚合物制备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