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5155A -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 Google Patents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5155A
CN114475155A CN202210143357.XA CN202210143357A CN114475155A CN 114475155 A CN114475155 A CN 114475155A CN 202210143357 A CN202210143357 A CN 202210143357A CN 114475155 A CN114475155 A CN 114475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avity
liquid inlet
liquid outlet
chang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33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75155B (zh
Inventor
田响亮
张贝
童山虎
马宏宇
李子潇
王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Shijiazhu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33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5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5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5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75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5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9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comprising regenerative heating or cooling means, e.g. heat accumulators
    • B60H1/005Regenerative cooling means, e.g. cold accum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20Refrigerated good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4Enclosed load compartments ; Frameworks for movable panels, tarpaulins or side curtains
    • B62D33/048Enclosed load compartments ; Frameworks for movable panels, tarpaulins or side curtains for refrigerated goods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冷式车箱及新能源冷藏车,所述蓄冷式车箱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顶部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包括多个沿预设路径依次连接的蓄冷组件,所述蓄冷组件包括外壳、充冷管以及分隔板,所述充冷管包括上下分布的进液管体和出液管体,所述进液管体和所述出液管体相互连通形成U型管路,所述充冷管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二腔体内填充有第二相变材料。所述新能源冷藏车包括上述蓄冷式车箱、与所述蓄冷式车箱可拆卸连接的车体,以及与所述车体连接的车头。本发明提供的蓄冷式车箱及新能源冷藏车满足不同品类物品的运输。

Description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背景技术
当前冷链物流运输多应用燃油性冷藏车,依靠车辆发动机为压缩机提供机械动力进行制冷,燃油效率仅30%左右,70%的热能被浪费,为保证运输过程中车辆及制冷系统的可靠性,通常新车使用3至5年左右便转卖为二手车辆,因此仍处于良好状态的制冷机组便跟随车辆一同处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目前新能源冷藏车不能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的主要原因是制冷机组制冷效率低,制冷机组消耗的蓄电池电量严重缩短了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如果增加电池的容量,成本将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冷藏车的高强度运输工况缩短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的更换时间提前,整体经济性较差。目前的冷藏车的车箱形式比较单一,只能实现冷藏功能,因此只能对同一种温控区间的货品进行运输,不能满足不同温控区间货品的同时运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旨在能够保证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里程,避免成本的提高,提高整体经济性,实现对双温区货品的运送需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冷式车箱,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顶部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包括多个沿预设路径依次连接的蓄冷组件,所述蓄冷组件包括:
外壳,固接于所述箱体内的顶部;
充冷管,处于所述外壳内,包括上下分布的进液管体和出液管体,所述进液管体和所述出液管体相互连通形成U型管路,所述充冷管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空腔;以及
分隔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分隔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出液管体或所述进液管体的轴向,并具有能供所述进液管体和所述出液管体贯穿的通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二腔体内填充有第二相变材料,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和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特点以及蓄冷特点,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物品进行冷藏(或冷冻)保鲜,不需要耗费车辆本身的电量,不会对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里程造成影响;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比于通过耗费冷藏车的电量实现低温保鲜,节能型更好;通过相变材料实现保鲜,也不需要增加新能源冷藏车的电池的容量,成本较低;通过两种相变材料可实现两种冷藏温区,或冷藏和冷冻双温区功能,满足不同品类物品的运输,适用范围更广;蓄冷式车箱与车体之间可拆卸连接,车辆的降级使用或报废不影响蓄冷式车箱,可以将蓄冷式车箱拆卸后安装至其他车辆,提高了蓄冷式车箱的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进液主管和出液主管,多个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进液管体均分别与所述进液主管连通,多个蓄冷组件的所述出液管体均分别与所述出液主管连通;
所述进液主管的进液口与所述出液主管的出液口延伸至所述箱体侧壁,组合形成充冷插口。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冷组件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能驱动所述分隔板沿所述进液管体或所述出液管体的轴向移动,所述分隔板分别与所述出液管体和所述进液管体滑动连接;
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扩容腔,以及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扩容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气泵,设于所述箱体内;
导向杆,固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导向杆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进液管体或所述出液管体的轴向,且与所述分隔板滑动配合;以及
气管,为柔性材料构件,且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周,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空腔对接于所述分隔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冷式车箱还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扩容腔,所述第二罐体内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扩容腔;
所述驱动结构为动力泵,所述动力泵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一腔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罐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顶面沿所述预设路径向外凸出形成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用于与相邻的所述对接板连接,并能使相邻的所述蓄冷组件之间保留间隙。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冷式车箱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信息基站,所述信息基站用于与车辆中控通讯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冷藏车,具有上述蓄冷式车箱、与所述蓄冷式车箱可拆卸连接的车体,以及与所述车体连接的车头。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冷式车箱的底部设有插槽口。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体上设有环形的座板,所述座板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蓄冷式车箱置于所述安装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蓄冷式车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蓄冷式车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蓄冷式车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后门打开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采用的蓄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采用的蓄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采用的蓄冷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6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新能源冷藏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新能源冷藏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采用的蓄冷组件的进出液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箱体;11-充冷插口;12-信息基站;13-加强角件;14-侧门;15-插槽口;16-光伏板;
20-蓄冷装置;21-蓄冷组件;211-外壳;212-充冷管;213-分隔板;214- 进液管体;215-出液管体;216-对接板;217-第一相变材料;218-第二相变材料;22-进液主管;23-出液主管;24-密封垫圈;25-固定架;26-第一扩容腔; 27-第二扩容腔;
30-驱动结构;31-气泵;32-导向杆;33-气管;34-动力泵;35-进液支路; 36-回液支路;37-单向阀;38-电磁阀;39-双向流量计;
40-车体;41-座板;
50-车头;
60-第一罐体;61-第一缓冲腔;
70-第二罐体;71-第二缓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术语“上”和术语“下”仅对应的是蓄冷装置20在箱体10 内的实际安装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及图1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蓄冷式车箱进行说明。所述蓄冷式车箱,包括箱体10以及位于箱体10内顶部的蓄冷装置20,蓄冷装置20包括多个沿预设路径依次连接的蓄冷组件21,蓄冷组件21包括外壳211、充冷管212以及分隔板213,外壳211固接于箱体10内的顶部;充冷管212处于外壳211内,包括上下分布的进液管体214和出液管体215,进液管体214 和出液管体215相互连通形成U型管路,充冷管212与外壳211内壁之间形成空腔;分隔板213设于外壳211内,分隔板213的板面垂直于出液管体215或进液管体214的轴向,并具有能供进液管体214和出液管体215贯通的通孔,分隔板213将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第一相变材料217,第二腔体内填充有第二相变材料218,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的相变温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路径分别垂直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分隔板 213的厚度不小于20mm,材质为热导率低的有机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蓄冷式车箱,在车辆需要运输之前,先将蓄冷装置20与外界的固定式充冷台进行连接,固定式充冷台上有进、回液管路,开启固定式充冷台上的启动按钮,充冷台内的载冷剂流入充冷管212并将冷量传递给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直至液态的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变为固态,随后充冷台将充冷管212内的载冷剂进行回收,车辆准备完毕,可以开始进行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相变点是固液两相的相变点,其中,第一相变材料217的相变点可以为0℃,第二相变材料218的相变点可以为-18℃、-24℃等,进而使得箱体10内可分为冷冻区和冷藏区,利于不同物品的运输;另外,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的相变点可均为大于0℃的温度值,进而满足不同的冷藏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蓄冷式车箱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特点以及蓄冷特点,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物品进行冷藏(或冷冻)保鲜,不需要耗费车辆本身的电量,不会对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造成影响;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比于通过耗费冷藏车的电量实现低温保鲜,相变材料可以满足对运输物品的保鲜需求,提高经济性;通过相变材料实现保鲜,也不需要增加新能源车的电池的容量,成本较低;通过两种相变材料实现两种冷藏功能,或同时实现冷藏和冷冻两种低温保鲜功能,满足不同品类物品的运输,适用范围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外壳21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外壳211的外周设有翅片,加大散热面积,优化冷藏效果。
具体地,外壳211的截面可以为长方形、圆形、双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蓄冷组件2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充冷管212上安装有冷量检测探头。在固定充冷台对蓄冷装置20进行充冷的时候,可以通过冷量检测探头监测冷量的充入多少,当冷量达到设定值后及时结束充冷,防止过量充冷或充冷不足,充冷结束后充冷管212内的载冷剂回流至固定式充冷台。
具体地,箱体10上还设有压力开关和电磁阀,可以在充冷结束后启动,进而防止充冷管212内残余的载冷剂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蓄冷装置2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4 至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4至图5,蓄冷装置20还包括进液主管22和出液主管23,多个蓄冷组件21的进液管体214均分别与进液主管22连通,多个蓄冷组件21的出液管体215均分别与出液主管23连通;进液主管22的进液口与出液主管23的出液口延伸至箱体10侧壁,组合形成充冷插口11。当车辆在发车前,或停留在中间休息站的时候,可以通过固定式充冷台与充冷插口11进行连接,固定式充冷台将载冷剂充入进液主管22,进液主管22上的载冷剂进入各个进液管体214,随后流入各个出液管体215,多个出液管体215内的载冷剂流入出液主管23,随后流回固定式充冷台,如此持续充冷,直至第一相变材料217 和第二相变材料218完成液态向固态的转变。通过设置充冷插口11,可以通过进液主管22向多个进液管体214输送载冷剂,多个出液管体215的载冷剂流回出液主管23,如果不设置进液主管22和出液主管23,则需要通过充冷台对每个蓄冷组件21进行充冷,本结构方便对蓄冷装置20进行充冷,提高充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蓄冷组件2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4、图6及图11所示结构。参见图4、图6及图11,蓄冷组件21还包括驱动结构 30,驱动结构30能驱动分隔板213沿进液管体214和出液管体215的轴向移动,分隔板213分别与出液管体215和进液管体214滑动连接;蓄冷装置20还包括分别连通于多个第一腔体的第一扩容腔26,以及分别连通于多个第二腔体的第二扩容腔27。当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为液体状态时,例如第一相变材料217用于冷藏,第二相变材料218用于冷冻,可以根据需要冷藏的货物以及需要冷冻的货物的比例大小,打开驱动结构30,带动分隔板213移动,当用于冷藏的货物较多则朝向第二腔体移动,当用于冷冻的货物较多则朝向第一腔体移动,调节完毕后对蓄冷装置20进行充冷,直至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变为固态。通过在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均处于液态的时候移动分隔板213,实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布比例的调节,进而改变冷藏区域和冷冻区域的大小,适用于不同的运输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分隔板213朝向第一腔体移动的时候,外壳211内第二腔体的区域变大,第二扩容腔27内的第二相变材料218向第二腔体内补充;外壳211内第一腔体的区域变小,第一腔体内的第一相变材料217流入第一扩容腔26,反之同理。通过第一扩容腔26可以满足第一腔体内第一相变材料217 的容量改变,通过第二扩容腔27可以满足第二腔体内第二相变材料218的容量改变,进而保证第一腔体内第一相变材料217的充盈,以及第二腔体内第二相变材料218的充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结构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6 所示结构。参见图6,驱动结构30包括气泵31、导向杆32以及气管33,气泵 31设于箱体10内;导向杆32固设于空腔内,导向杆32的轴向平行于进液管体214或出液管体215的轴向,且与分隔板213滑动配合;气管33为柔性材料构件,且套设于导向杆32的外周,气管33的一端与气泵31连通,另一端伸入空腔对接于分隔板213。气管33可以处于第一腔体中或第二腔体中,当气管33 处于第一腔体中时,已知气管33的长度够长,当气泵31向气管33内充气的时候,随着气管33的逐渐膨胀,气管33推动分隔板213朝向第二腔体移动,充气调节完分隔板213的位置后,可以适当抽出气体(抽出的气体量不会造成分隔板213的位置移动),进而保证第一腔体能够填充第一相变材料217的容积;当气泵31对气管33内的气体进行抽气时,气管33逐渐收缩并拉动分隔板213 朝向第一腔体移动。
通过对气管33的充气实现推动分隔板213,对气管33的抽气实现拉动分隔板213,实现对分隔板213位置的调节;并且不管是充气状态还是抽气状态,都可以在调节之后使其处于干瘪状态,进而不影响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的空间,保证第一相变材料217或第二相变材料218的充盈量,保证低温保鲜效果。
具体地,多个蓄冷组件21可以共用一个气泵31,进而减少对箱体10内的空间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蓄冷式车箱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1 所示结构。参见图11,蓄冷式车箱还包括第一罐体60和第二罐体70,第一罐体60内空间形成第一扩容腔26,第二罐体70内空间形成第二扩容腔27;驱动结构为动力泵34,动力泵34分别设于第一罐体60和第一腔体之间,以及第二罐体70和第二腔体之间。当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为液体状态时,例如第一相变材料217用于冷藏,第二相变材料218用于冷冻,当用于冷藏的货物较多,第一罐体60和第一腔体之间的动力泵34开启,第二罐体70 和第二腔体之间的动力泵34关闭,第一罐体60内的第一相变材料217充入多个第一腔体内,进而推动分隔板213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调节完毕后可关闭动力泵34,进行充冷;当用于冷冻的货物较多的时候同理,使得分隔板213反向移动即可。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布比例的调节,进而改变冷藏区域和冷冻区域的大小,适用于不同的运输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罐体60及附属件(单向阀37、电磁阀38等)和第二罐体70及附属件(单向阀37、电磁阀38等),即图11方框内部分可以安装在冷藏车上,也可不安装在冷藏车上;当不安装在冷藏车上作为独立的相变材料注装设备使用时,在箱体10上预留承插接口,需要调节的时候则将第一罐体 60和第二罐体70分别与箱体10上的承插接口连接,,此形式不占用箱体10 装货的空间,降低了车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罐体60和第二罐体7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1所示结构。参见图11,第一罐体60和第一腔体之间还设有第一缓冲腔61,第二管体70和第二腔体之间还设有第二缓冲腔71。第一相变材料 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时候,体积会变大,即发生膨胀,从第一腔体内膨胀出的第一相变材料217进入第一缓冲腔61,从第二腔体内膨胀出的第二相变材料218进入第二缓冲腔71,使第一腔体内第一相变材料217 和第二腔体内的第二相变材料218充盈率接近100%,提高外壳211内空腔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结构3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1 所示结构。参见图11,第一罐体60与第一缓冲腔61之间,和第二罐体70与第二缓冲腔71之间分别通过进液支路35连通,动力泵34一一对应设于进液支路35上,进液支路35上还设有位于动力泵34出口侧的单向阀37;第一管体 60与第一缓冲腔60之间,和第二管体70和第二缓冲腔71之间还分别设有回液支路36,回液支路36上设有电磁阀,回液支路的入口位于单向阀37的出口侧。通过设置进液支路35和出液支路36,使得进液过程和回液过程分为两个支路进行,保证对第一腔体进行补液的时候,第二腔体内的液体可以回流至第二罐体70,反之亦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缓冲腔61或第二缓冲腔7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1所示结构。参见图11,第一缓冲腔61或第二缓冲腔71的出口侧设有双向流量计39。双向流量计39可以与车体的控制系统通讯连接,进而启动动力泵34进行分隔板213位置调节的时候,可以通过双向流量计39 上流量的显示数值,计量第一相变材料217或第二相变材料218的变化过程,判断分隔板34的移动位置,调整更加精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分隔板213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8,分隔板213与进液管体214之间,分隔板213与出液管体 215之间设有密封垫圈24,密封垫圈24固设于通孔内壁。通过设置密封垫圈 24,保证分隔板213在滑动调节的时候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相对密封性,防止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穿过通孔实现混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外壳21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7至图 8所示结构。参见图7至图8,外壳211顶面沿预设路径向外凸出形成有对接板 216,对接板216用于与相邻的对接板216连接,并能使相邻的蓄冷组件21之间保留间隙。通过设置对接板216,可以使得相邻的组冷组件21之间保留一致的间隙,加快外壳211的壁面和箱体10内空气的热交换速度。
作为一种变形实施方式,蓄冷装置20还包括固定架25,每个蓄冷组件21 上的对接板216与固定架25连接,则相邻的对接板216之间没有连接关系,固定架25与箱体10内的顶部连接。方便通过固定架25实现蓄冷装置20的整体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箱体1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蓄冷式车箱还包括设于箱体10内的信息基站12,信息基站12 用于与车辆中控通讯连接。信息基站12固定在箱体10内的侧壁,能够采集箱体10内的温度和湿度、箱体10外的温度、蓄冷装置20的剩余冷量,车辆的位置信息等。方便驾驶员在运输途中对车箱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进而能在冷量不足时提示驾驶员寻找站点充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箱体1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3 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3,箱体10包括顶板、左右侧板、底板以及端壁,右侧板中前部设有侧门14,蓄冷装置20设于顶板内侧面;第一扩容腔26和第二扩容腔27分别设于左右侧板;充冷插口11设于右侧板的前端下部。
具体地,当采用第一相变材料217和第二相变材料218实现双温区时,在箱体10内设置平行于端壁的可拆卸式保温隔板,将箱体10内空间进行分区。高温相变材料通过外壳211吸收低温相变材料的冷,因此两种相变材料的交界会有一个温度过渡区,温度过渡区的范围较小,不影响箱体10内两个温区的实现,箱体10内保温隔板设置在过渡区的位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阅图9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冷藏车,包括上述蓄冷式车辆,与蓄冷式车辆可拆卸连接的车体40,以及与车体40连接的车头5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冷藏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特点以及蓄冷特点,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物品进行冷藏(或冷冻)保鲜,不需要耗费车辆本身的电量,不会对新能源冷藏车的续航里程造成影响;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比于通过耗费冷藏车的电量实现低温保鲜,相变材料可以满足对运输物品的保鲜需求,提高经济性;通过相变材料实现保鲜,也不需要增加新能源冷藏车的电池的容量,成本较低;通过两种相变材料实现两种冷藏功能,或同时实现冷藏和冷冻两种低温保鲜功能,满足不同品类物品的运输,适用范围更广;蓄冷式车箱与车体40之间可拆卸连接,车辆的降级使用或报废不影响蓄冷式车箱,可以将蓄冷式车箱拆卸后安装至其他车辆,提高了蓄冷式车箱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蓄冷式车箱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及图10所示结构。参见图1及图10,蓄冷式车箱的底部设有插槽口15。在对其进行装卸的时候,可以通过叉车与插槽口15配合,对车辆的适用性强,降低劳动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体4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0所示结构。参见图10,车体40上设有环形的座板41,座板41围合形成安装槽,蓄冷式车箱置于安装槽。通过叉车移动蓄冷式车箱的时候,直接置于安装槽即可实现对蓄冷式车箱的固定,方便周转。
可选的,座板41可以为刚性板或橡胶板,刚性板强度较高,使用寿命长;橡胶板缓冲较好,可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蓄冷式车箱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蓄冷式车箱顶部设有光伏板16。通过光伏板16可对系统蓄电池进行供电,有效延长其续航里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蓄冷式车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顶部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包括多个沿预设路径依次连接的蓄冷组件,所述蓄冷组件包括:
外壳,固接于所述箱体内的顶部;
充冷管,处于所述外壳内,包括上下分布的进液管体和出液管体,所述进液管体和所述出液管体相互连通形成U型管路,所述充冷管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空腔;以及
分隔板,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分隔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出液管体或所述进液管体的轴向,并具有能供所述进液管体和所述出液管体贯穿的通孔,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二腔体内填充有第二相变材料,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和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式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进液主管和出液主管,多个所述蓄冷组件的所述进液管体均分别与所述进液主管连通,多个蓄冷组件的所述出液管体均分别与所述出液主管连通;
所述进液主管的进液口与所述出液主管的出液口延伸至所述箱体侧壁,组合形成充冷插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式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组件还包括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能驱动所述分隔板沿所述进液管体或所述出液管体的轴向移动,所述分隔板分别与所述出液管体和所述进液管体滑动连接;
所述蓄冷装置还包括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扩容腔,以及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扩容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冷式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气泵,设于所述箱体内;
导向杆,固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导向杆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进液管体或所述出液管体的轴向,且与所述分隔板滑动配合;以及
气管,为柔性材料构件,且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的外周,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空腔对接于所述分隔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冷式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式车箱还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内空间形成所述第一扩容腔,所述第二罐体内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扩容腔;
所述驱动结构为动力泵,所述动力泵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一腔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罐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式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顶面沿所述预设路径向外凸出形成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用于与相邻的所述对接板连接,并能使相邻的所述蓄冷组件之间保留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式车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式车箱还包括设于所述箱体内壁的信息基站,所述信息基站用于与车辆中控通讯连接。
8.一种新能源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冷式车箱、与所述蓄冷式车箱可拆卸连接的车体,以及与所述车体连接的车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式车箱的底部设有插槽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环形的座板,所述座板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蓄冷式车箱置于所述安装槽。
CN202210143357.XA 2022-02-16 2022-02-16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Active CN114475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3357.XA CN114475155B (zh) 2022-02-16 2022-02-16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3357.XA CN114475155B (zh) 2022-02-16 2022-02-16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5155A true CN114475155A (zh) 2022-05-13
CN114475155B CN114475155B (zh) 2023-07-07

Family

ID=81481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3357.XA Active CN114475155B (zh) 2022-02-16 2022-02-16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515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93123U (zh) * 2011-09-30 2013-03-13 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蓄冷热交换器及使用该蓄冷热交换器的冷藏车
CN203237119U (zh) * 2013-04-16 2013-10-16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冷链运输可调节冷量的装配式相变蓄冷车厢
WO2014073721A1 (ko) * 2012-11-09 2014-05-15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축냉모듈, 다수 축냉모듈을 장착한 냉동 컨테이너, 그리고 냉동 컨테이너 차량
JP201606903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多温度帯収納容器及び多温度帯収納容器の形成方法
CN206107071U (zh) * 2016-08-31 2017-04-19 武汉巨力鼎兴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温区冷藏车车厢
KR20180063000A (ko) * 2018-05-28 2018-06-11 주식회사 리우스 축냉식 냉장 냉동 시스템
CN208731684U (zh) * 2018-08-15 2019-04-12 西南交通大学 组合式冷热分区相变保温送餐箱
CN212950051U (zh) * 2020-08-19 2021-04-13 贺迈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相变蓄冷储能装置
CN113606829A (zh) * 2021-08-12 2021-11-05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可实现单区双蓄冷模式的可移动相变冷藏箱
CN215099584U (zh) * 2021-06-09 2021-12-10 中达通智慧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集装箱以及冷藏车
CN215477246U (zh) * 2021-06-09 2022-01-11 中达通智慧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温区冷板和冷藏集装箱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93123U (zh) * 2011-09-30 2013-03-13 河南冰熊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蓄冷热交换器及使用该蓄冷热交换器的冷藏车
WO2014073721A1 (ko) * 2012-11-09 2014-05-15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축냉모듈, 다수 축냉모듈을 장착한 냉동 컨테이너, 그리고 냉동 컨테이너 차량
CN203237119U (zh) * 2013-04-16 2013-10-16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冷链运输可调节冷量的装配式相变蓄冷车厢
JP2016069031A (ja) * 2014-09-30 2016-05-09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多温度帯収納容器及び多温度帯収納容器の形成方法
CN206107071U (zh) * 2016-08-31 2017-04-19 武汉巨力鼎兴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温区冷藏车车厢
KR20180063000A (ko) * 2018-05-28 2018-06-11 주식회사 리우스 축냉식 냉장 냉동 시스템
CN208731684U (zh) * 2018-08-15 2019-04-12 西南交通大学 组合式冷热分区相变保温送餐箱
CN212950051U (zh) * 2020-08-19 2021-04-13 贺迈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相变蓄冷储能装置
CN215099584U (zh) * 2021-06-09 2021-12-10 中达通智慧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集装箱以及冷藏车
CN215477246U (zh) * 2021-06-09 2022-01-11 中达通智慧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温区冷板和冷藏集装箱
CN113606829A (zh) * 2021-08-12 2021-11-05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可实现单区双蓄冷模式的可移动相变冷藏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5155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3530U (zh) 一种车载式蓄冷箱
CN201427542Y (zh) 一种节能环保蓄能型冷冻、冷藏汽车
CN101585336A (zh) 分布式制冷系统
CN102556542A (zh) 一种快速撤换式蓄冷货柜
CN206623734U (zh) 一种液氮动力输出系统及混合动力冷链运输车
US11614024B2 (en) Reservoir tank assembly for vehicle
CN204237036U (zh) 一种带有载冷剂盘管的冷板冷藏运输装置
CN114475155A (zh) 蓄冷式车箱以及新能源冷藏车
CN214138169U (zh) 车用蓄冷系统及冷链运输车
CN117261544A (zh) 一种应用于混动车辆的集成热管理系统及混动车
CN112706682A (zh) 一种双压缩机混合制冷半挂式冷藏保温车
CN106740403A (zh) 一种液氮动力输出系统及混合动力冷链运输车
CN111703447A (zh) 铁路冷藏车供电系统以及铁路冷藏车
CN201362152Y (zh) 大中型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设备
CN212828344U (zh) 铁路冷藏车
CN116215169A (zh) 带直接式蒸发器和蓄冷模块的车载制冷系统
CN216033711U (zh) 车辆
CN204340598U (zh) 一种可充冷式车载冷藏箱
CN217764023U (zh) 放冷模块及具有其的保鲜箱和冷链运输车
CN218065408U (zh) 一种双电源压缩冷凝机组模块及新能源电动冷链运输货车
CN214984711U (zh) 一种储能车载空调系统
CN114537090A (zh) 一种液氢用燃料电池冷藏车
CN202491657U (zh) 电动汽车隐形空调器
CN217320182U (zh) 一种独立供电冷藏普货双态厢式物流车
CN109080529A (zh) 具有容灾机制的混合动力冷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