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5097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5097A
CN114475097A CN202111225243.1A CN202111225243A CN114475097A CN 114475097 A CN114475097 A CN 114475097A CN 202111225243 A CN202111225243 A CN 202111225243A CN 114475097 A CN114475097 A CN 114475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ad
rubber
radial direction
b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52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吹田晴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7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5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01Q1/2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used in or for vehicle ty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0Radiating elements coated with or embedded in protectiv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60C15/0635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using chippers between the carcass layer and chafer rubber wrapped around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4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chafer or clinch portion, i.e. the part of the bead contacting the ri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60C2015/0621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adjacent to the carcass turnup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60C2015/0625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provided at the terminal edge portion of a carcass or reinforc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60C2015/0639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between carcass main portion and bead filler not wrapped around the bead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2019/004Tyre sensors other than for detecting tyre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难以受到来自帘布的影响的方式配置电子元器件从而能够实现布局精度的提高的轮胎。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部(11),它们具有胎圈芯(21)以及朝向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外护胶(22);以及胎体帘布(23),其从一方的胎圈部的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胎圈部的胎圈芯延伸,且在各个胎圈芯周围进行折返,其中,还具备:配置在折返的胎体帘布的折返端(25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1衬垫(35)、配置在第1衬垫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衬垫(36)、以及配置在第2衬垫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垫带橡胶(32),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设置在第2衬垫与垫带橡胶之间。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有电子元器件的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这样一种轮胎,即:在橡胶结构体内植入有RFID等电子元器件的轮胎。这样的轮胎通过植入在轮胎内的RFID标签与作为外部设备的读取器进行通信,而能够进行轮胎的制造管理、使用履历管理等。例如,专利文献1示出了配置有作为RFID标签的电子元器件的轮胎,且该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外侧对包围胎圈外护胶的帘布的折返端进行覆盖的加强外护胶、与从外侧对加强外护胶进行覆盖的橡胶部件(磨损部)之间的分界面。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2768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给出的技术中,由于构成为加强外护胶作为单层部件而被配置在电子元器件与帘布之间,因此,电子元器件容易受到帘布的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难以受到来自帘布的影响的方式配置电子元器件从而能够实现布局精度的提高的轮胎。
(1)本发明的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该胎圈部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离开配置的一对环状的胎圈芯、以及朝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外护胶;以及胎体帘布,该胎体帘布从一方的所述胎圈部的所述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所述胎圈部的所述胎圈芯延伸,且在各个所述胎圈芯周围进行折返,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1衬垫、配置在所述第1衬垫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衬垫、以及配置在所述第2衬垫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垫带橡胶,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第2衬垫与所述垫带橡胶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以难以受到来自帘布的影响的方式配置电子元器件从而能够实现布局精度的提高的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半截面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所具备的由保护部件保护着的RFID标签的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b-b截面的图。
图3C是表示图3A的c-c截面的图。
图4是表示对于具备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类似的构造的轮胎赋予了负载的情况下的、应变能(strain energy)的面内分布模拟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胎;11…胎圈部;13…胎侧部;21…胎圈芯;22…胎圈外护胶;23…胎体帘布;25A…胎体帘布的折返端;30…胎侧胶;31…钢丝胎圈包布;32…垫带橡胶;35…第1衬垫;35A…第1衬垫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6…第2衬垫;36A…第2衬垫的轮胎径向外侧端;40…电子元器件(RFID标签);46…橡胶;431、432…被覆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半截面的图。图2是图1的轮胎1中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一般情况下,轮胎的基本结构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呈左右对称,这里所示的是右半部分的截面图。图中,符号S1为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面S1是: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面,且又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中心位置的面。
在此,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是: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亦即是图1截面图中的纸面左右方向。图1中,图示为轮胎宽度方向X。
而且,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向轮胎赤道面S1接近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左侧。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从轮胎赤道面S1离开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右侧。
另外,所谓轮胎径向是: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亦即是图1中的纸面上下方向。图1中,图示为轮胎径向Y。
而且,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是:从轮胎旋转轴离开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上侧。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是:向轮胎旋转轴接近的方向,图1中为纸面下侧。
图2、图5也是同样的。
轮胎1例如是卡车、巴士用的轮胎,其具备: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胎圈部11、形成为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的胎面部12、以及在一对胎圈部11与胎面部12之间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3。
胎圈部11具备:多次卷绕被覆有橡胶的金属制胎圈金属线而形成的环状的胎圈芯21、以及、向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前端尖细形状的胎圈外护胶22。
胎圈芯21是能够起到下述作用的部件,即:将填充有空气的轮胎固定于未图示的车轮轮辋上的作用。胎圈外护胶22是:为了提高胎圈部11周边部的刚性并确保较高的操纵性及稳定性而设置的部件。
轮胎1的内部植入有:构成作为轮胎骨架的帘布的胎体帘布23。胎体帘布23从一方的胎圈芯21朝向另一方的胎圈芯21延伸。即,胎体帘布23以通过一对胎侧部13以及胎面部12的形态而被植入于轮胎1内的一对胎圈芯21之间。
如图1所示,胎体帘布23是从一方的胎圈芯21朝向另一方的胎圈芯21延伸的,其具备:在胎面部12与胎圈部11之间延伸的帘布主体24、以及在胎圈芯21周围进行折返的帘布折返部25。在此,帘布折返部25的折返端25A位于:比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22A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
胎体帘布23是: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帘布帘线来构成的。另外,多个帘布帘线在轮胎周向上排列配置。该帘布帘线是通过金属制的钢丝帘线、或者聚酯或聚酰胺等绝缘性的有机纤维帘线等来构成的,并由橡胶被覆。
在胎面部12中,且在胎体帘布23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多层钢丝带束层26。钢丝带束层26是:通过由橡胶被覆的多个钢丝帘线来构成的。通过设置钢丝带束层26,能够确保轮胎的刚性,从而使得胎面部12与路面之间的接地状态呈现良好。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4层钢丝带束层26,但是,所层叠的钢丝带束层26的数量并非仅限定于此。
在钢丝带束层26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面胶28。在胎面胶28的外表面设置有胎面图案28A。胎面胶28的外表面成为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
在胎面部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附近,且在胎体帘布23与钢丝带束层26以及胎面胶28之间的区域有设置有胎肩衬垫38。胎肩衬垫38延伸至胎侧部13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在该胎肩衬垫38的一部分与后面叙述的胎侧胶30之间形成有界面。即,在胎侧部13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且在胎侧胶30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存在有胎肩衬垫38的一部分。
胎肩衬垫38由具有缓冲性的橡胶部件构成,在胎体帘布23与钢丝带束层26之间,发挥缓冲功能。另外,胎肩衬垫38由具有低发热性的特性的橡胶构成,因此,通过延伸至胎侧部13,能够有效地抑制发热。
在胎圈部11、胎侧部13、胎面部12,且在胎体帘布23的轮胎内腔侧设置有:作为构成轮胎1内壁面的橡胶层的内衬29。内衬29是:通过耐空气透过性橡胶来构成的,能够防止轮胎内腔内的空气泄漏到外部。
在胎侧部13中,且在胎体帘布2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构成轮胎1外壁面的胎侧胶30。该胎侧胶30是:在轮胎起到缓冲作用时呈最弯曲的部分,通常,它采用具有耐疲劳性的柔软橡胶。
在胎圈部11的胎圈芯21周围所设置的胎体帘布23的轮胎径向内侧,以覆盖胎体帘布23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加强帘布的钢丝胎圈包布31。
钢丝胎圈包布31也朝向胎体帘布23的帘布折返部2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钢丝胎圈包布3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31A位于:比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更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上述的内衬29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29A以覆盖钢丝胎圈包布3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角部的部分的方式进行弯曲。钢丝胎圈包布31是通过金属制的钢丝帘线而构成的金属加强层,并由橡胶被覆。
如图2所示,在钢丝胎圈包布31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垫带橡胶32。垫带橡胶32是以从轮胎径向内侧来罩住胎圈芯21的形式来设置的。垫带橡胶32覆盖内衬29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29A。垫带橡胶32沿着轮胎的外表面而配置,该垫带橡胶32与胎侧胶30连接起来。垫带橡胶32与胎侧胶30是构成轮胎的外表面的橡胶部件。
而且,在钢丝胎圈包布31的端部31A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体帘布23的折返部25以及胎圈外护胶2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第1衬垫35。第1衬垫35至少设置在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第1衬垫35的轮胎径向外侧以越趋向于轮胎径向外侧而其前端就越尖细的方式来形成。
第1衬垫35具有厚度为2mm以上的部分。第1衬垫35的厚度不均匀。在第1衬垫35的截面形状中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
此外,以覆盖第1衬垫3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设置有第2衬垫36。更加详细而言,以覆盖钢丝胎圈包布31的一部分、第1衬垫35、胎圈外护胶22的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来设置第2衬垫36。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以越趋向于轮胎径向外侧而其前端就越尖细的方式来形成。另外,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内侧以越趋向于轮胎径向内侧而其前端就越尖细的方式来形成。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6A的位置位于:比第1衬垫35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5A的位置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第2衬垫36具有厚度为2mm以上的部分。第2衬垫36的厚度不均匀。在第2衬垫36的截面形状中有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
而且,在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区域中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胎侧胶30,在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内侧区域中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垫带橡胶32。
换言之,胎侧胶30覆盖:垫带橡胶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以及第2衬垫36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
第1衬垫35以及第2衬垫36构成衬垫部件34,该衬垫部件34通过模量与胎圈外护胶22的模量同等、或者比它更高的橡胶来构成。
更加详细而言,第2衬垫36通过模量与胎圈外护胶22的模量同等、或者比它更高的橡胶来构成,第1衬垫35通过模量比第2衬垫36的模量更高的橡胶来构成。第1衬垫35以及第2衬垫36具有:能够缓和由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以及钢丝胎圈包布31的端部31A处的局部刚性变化点而引起的急剧应变的功能。
在胎圈外护胶22与衬垫部件34之间,且在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附近配置有作为加强橡胶片的橡胶片37。橡胶片37配置成: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来覆盖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
橡胶片37通过模量比胎圈外护胶22的模量更高的橡胶来构成。更优选为,通过模量与第1衬垫35的模量大致相等的橡胶来构成。
一般情况下,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容易应力集中。然而,通过设置作为上述加强橡胶片的橡胶片37,能够有效地抑制应力的集中。
另外,如图2所示,橡胶片37优选采用了:以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覆盖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方式配置的形态,但也可以采用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覆盖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构成。即便是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缓和应力的集中。
橡胶片37为:厚度在2mm以下的橡胶片。橡胶片37的厚度为恒定。橡胶片37粘贴之前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
在此,再次整理说明垫带橡胶32与其周围的部件之间的关系,垫带橡胶32配置于:在胎圈芯21的周围进行折返的胎体帘布23的帘布折返部25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垫带橡胶32覆盖:在胎体帘布23的折返部2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配置的衬垫部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另外,垫带橡胶32覆盖内衬29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29A,而内衬29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29A覆盖:钢丝胎圈包布3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角部的部分。而且,胎侧胶30覆盖:垫带橡胶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以及衬垫部件34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通过设置这样的衬垫部件34,在垫带橡胶32以及胎侧胶30的接合部周边,能够有效地抑制应力的集中。
在此,阐述说明各橡胶要素的模量,若以第2衬垫36的模量为基准,胎侧胶30的模量优选为第2衬垫36的0.4~0.7倍的模量。另外,第1衬垫35的模量优选为第2衬垫36的1.0倍~1.2倍的模量。而且,若以第2衬垫36的模量为基准,垫带橡胶32的模量优选为第2衬垫36的0.8~1.2倍的模量。通过制成这样的模量,能够保障作为轮胎的柔软性和胎圈部11附近的刚性的均衡。
另外,模量是指:根据JIS K6251:2010的“3.7定伸应力(stress at a givenelongation),S”而被测定的23℃的气氛下的100%伸长模量(M100)。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植入有: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
图3A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ID标签40的一例。RFID标签40由保护部件43被覆。在图3A中,RFID标签40被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所覆盖而被隐藏起来。图3B是图3A的b-b截面图,图3C是图3A的c-c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图3C所示,RFID标签40由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432来被覆。
RFID标签40是被动式的应答器,其具备:RFID芯片、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用的多个天线42。该RFID标签40与作为外部设备的未图示的读取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RFID芯片41内的存储部存储有:制造号码、零部件号码等识别信息。
作为天线42,可以使用:线圈状的弹簧天线、板状的天线、棒状的各种天线。另外,也可以是:通过针对柔性基板印刷规定图案而形成的天线。
若考虑通信性以及柔软性,天线42最优选为线圈状的弹簧天线。根据所使用的频带等而将天线42设定成最优化的天线长度。
保护部件43是由夹入RFID标签40而进行保护的2个被覆橡胶片431、432来构成的。
如图3A~图3C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ID标签40具有:在RFID芯片41的两侧以大致呈同心状延伸的状态而配置的细小的销状的2个天线42的结构。由此,RFID标签40具有:在2个天线42的延伸方向上呈较长的长度方向。保护部件43具有与RFID标签40的形状大致匹配的薄的带状形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RFID标签40被植入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接近于垫带橡胶3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2A,且在胎侧胶30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30B所覆盖的位置处,被植入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
RFID标签40优选为,以RFID标签40的长度方向是与轮胎1的周向相切的切线的方向、亦即在图1以及2的截面图中成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方式,被植入于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通过如此地植入,即便在轮胎1被安装于车辆车轮上且轮胎1被施加负载而发生变形之时,该负载引起的应力也难以施加于RFID标签40。
RFID标签40包括:RFID芯片41、以及从RFID芯片41向RFID芯片41的两侧呈直线延伸的天线42,天线42的中心轴与RFID芯片41重合。
作为对RFID标签40进行被覆的保护部件43所采用的橡胶,可以使用模量至少与第2衬垫36相同或比它低的橡胶。例如,作为保护部件43所使用的橡胶,若以第2衬垫36的模量为基准,优选使用第2衬垫36的0.7~1.1倍的模量的橡胶。
通过如此地由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432)覆盖,RFID标签40就会难以直接承受轮胎1变形时所产生的应力,由此,变形或损伤得到抑制,从而能够维持通信性能。
图4是表示下述情况下的应变能的面内分布模拟结果的放大截面图,即:将具备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橡胶结构体相近似的橡胶结构体的轮胎组装于轮辋上且被赋予了100%负载的情况。在图4中,对于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了同一符号。
另外,在图4所示的轮胎中,胎圈外护胶22包括:覆盖胎圈芯21外周的第1胎圈外护胶221、以及配置在第1胎圈外护胶22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2胎圈外护胶222。第2胎圈外护胶222由模量比内衬29以及胎侧胶30还高的橡胶构成。而且,第1胎圈外护胶221由模量比第2胎圈外护胶222更加高的橡胶构成。
在图4中,根据应变能的大小,将区域分成5个来表示。在此,应变能最高的区域为级别5,应变能较高的区域为级别4,应变能稍微降低的区域为级别3,应变能进一步降低的区域为级别2,应变能最低的区域为级别1。在图4中,以粗虚线为边界而将区域分开表示。
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的分界面处,轮胎径向外侧大致为级别1的区域,应变能较少,在配置RFID标签40方面成为优选区域。通过模拟可以得到如下结果:例如,当与在图4所示的轮胎的级别3的区域植入有RFID标签的情况相比时,剪切应变值降低了15%左右。这样,由于被植入在应变难以集中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RFID标签40的耐久性的提高。另外,由于级别1的区域是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接近于胎侧部13,所以能够充分发挥通信性能。
在此,RFID标签40在轮胎的制造工序中,是在硫化工序之前被安装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RFID标签40安装在:硫化前的第2衬垫36或者垫带橡胶32中的与图2所示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此时,第2衬垫36以及垫带橡胶32为硫化前的生胶的状态,因此,也可以利用其粘接性,将RFID标签40粘贴于第2衬垫36或者垫带橡胶32。或者,也可以在粘接性较低等情况下,使用粘合剂等进行粘贴。在将RFID标签40进行粘贴之后,再利用第2衬垫36和垫带橡胶32来对RFID标签40进行夹入。此后,经由所谓反包(turn-up)的成型工序来进行组装,由此得到生胎,再将该生胎在硫化工序进行硫化,来制造轮胎1,在该反包的成型工序中,以在轮胎径向内侧的端部包围胎圈芯21以及胎圈外护胶22的方式,将RFID标签40、以及至少含有第1衬垫35、第2衬垫36、垫带橡胶32、以及胎侧胶30在内的各构成部件进行折返。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是在RFID标签40与胎体帘布23的帘布折返部25之间配置有第1衬垫35以及第2衬垫36,来作为双层橡胶部件。由此,例如,上述的反包的工序中,即便因为帘布折返部25而在第1衬垫35产生变形,该变形所产生的应力也能够通过第2衬垫36而被缓冲,从而难以传递给RFID标签40。据此,RFID标签40难以活动而被保持在设定位置,其结果,实现RFID标签40的布局精度的提高。另外,通过如此地保持RFID标签40的位置,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难以产生间隙,或者产生的间隙较小。由此,在硫化时,能够抑制橡胶流动于该间隙而导致第2衬垫36或垫带橡胶32的形状发生变形的情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包括:利用第2衬垫36和垫带橡胶32来对RFID标签40进行夹入的工序、以及、将RFID标签40、以及至少含有第1衬垫35、第2衬垫36、垫带橡胶32以及胎侧胶30在内的各构成部件以包围胎圈芯21以及胎圈外护胶22的方式进行折返的工序。据此,能够将RFID标签40配置成难以受到来自胎体帘布23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6A的位置位于:比第1衬垫35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5A的位置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据此,在上述的轮胎1的成型工序时,第1衬垫35被压入于第2衬垫36而抑制变形,其结果,RFID标签40更加难以活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布局精度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侧胶30覆盖:垫带橡胶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以及第2衬垫36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据此,由于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的分界部通过胎侧胶30而被覆盖,因此,能够稳固地保持:在垫带橡胶32与第2衬垫36之间的分界面植入的RFID标签40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ID标签40优选配置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的分界面中的如下所述那样的规定区域。
如图2所示,RFID标签40、与胎体帘布23的帘布折返部25的折返端25A之间的距离D设定为5mm以上。即,RFID标签40配置于:从折返端25A离开5mm以上的位置。例如,具体而言,距离D设定成15mm左右。据此,在上述的轮胎1的成型工序时,由于RFID标签40更加难以受到来自胎体帘布23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布局精度的提高。另外,在胎体帘布23为金属制的情况下,虽然RFID标签40接近于胎体帘布23时,通信性能有可能降低,但通过确保距离D为5mm以上,则能够维持通信性能。另外,距离D在成型后的轮胎1中被确保在5mm以上。因此,在成型前的阶段,对RFID标签4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确保成型后的距离D达到5mm以上。
如图2所示,RFID标签40配置在:从垫带橡胶3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2A至轮胎径向内侧20mm为止的区域。据此,RFID标签40由于被植入在应变难以集中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另外,作为具体的例子,RFID标签40配置在:从垫带橡胶3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2A朝向轮胎径向内侧而隔离开10mm左右的距离。
另外,如图2所示,RFID标签40可以是其整体配置在从垫带橡胶3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2A至轮胎径向内侧20mm为止的区域,另外,也可以是至少其一部分配置在该区域。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RFID标签40由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432来被覆的情况下,被覆橡胶片431、432整体可以配置在从垫带橡胶3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2A至轮胎径向内侧20mm为止的区域。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能够产生以下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部11,该胎圈部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离开配置的一对环状的胎圈芯21、以及向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外护胶22;以及胎体帘布23,该胎体帘布从一方的胎圈部11的胎圈芯21朝向另一方的胎圈部11的胎圈芯21延伸,且在各个胎圈芯21周围进行折返,轮胎1还具备:配置在折返的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1衬垫35、配置在第1衬垫3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衬垫36、以及配置在第2衬垫36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垫带橡胶32,作为电子元器件的RFID标签40设置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
据此,能够以难以受到来自胎体帘布23的影响的方式配置RFID标签40,从而能够实现RFID标签40的布局精度的提高。另外,由于被植入在应变难以集中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RFID标签40的耐久性。另外,由于RFID标签40被植入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是接近于胎侧部13的位置,所以能够充分发挥RFID标签40的通信性能。
(2)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第2衬垫36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6A的位置位于:比第1衬垫35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5A的位置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据此,在轮胎1的成型工序时,第1衬垫35被压入于第2衬垫36而抑制变形,其结果,RFID标签40更加难以活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布局精度的提高。
(3)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RFID标签40配置在:从胎体帘布23的折返端25A离开5mm以上的位置。
据此,在轮胎1的成型工序时,由于RFID标签40更加难以受到来自胎体帘布23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得布局精度的提高。另外,即便在胎体帘布23为金属制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RFID标签40的通信性能。
(4)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RFID标签4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垫带橡胶32的轮胎径向外侧端32A至轮胎径向内侧20mm为止的区域。
据此,由于RFID标签40植入在应变难以集中的位置,因此,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5)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具备胎侧胶30,该胎侧胶30位于:垫带橡胶3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一部分与第2衬垫36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据此,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的分界部利用胎侧胶30被覆盖,因此,能够稳固地保持:在垫带橡胶32与第2衬垫36之间的分界面植入的RFID标签40的位置。
(6)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RFID标签40由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432覆盖。
据此,RFID标签40就会难以直接承受轮胎1变形时所产生的应力,由此,变形或损伤得到抑制,从而能够维持通信性能。
(7)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若以第2衬垫36的模量为基准,垫带橡胶32优选具有该第2衬垫36的0.8~1.2倍的模量。
据此,能够保障作为轮胎的柔软性和胎圈部11附近的刚性的均衡。
(8)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若以第2衬垫36的模量为基准,对RFID标签40进行被覆的被覆橡胶片431、432优选为具有第2衬垫36的0.7~1.1倍的模量的橡胶。
据此,RFID标签40就会难以直接承受轮胎1变形时所产生的应力,由此,变形或损伤得到抑制,从而能够维持通信性能。
(9)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1中,以覆盖胎体帘布23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钢丝胎圈包布31,在钢丝胎圈包布31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垫带橡胶32。
据此,胎体帘布23利用钢丝胎圈包布31而被加强,钢丝胎圈包布31利用垫带橡胶32而被保护。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上述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了同一符号,并省略这些构成的说明,只说明上述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
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RFID标签40配置于:比上述一实施方式更加靠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该RFID标签40配置于:在轮胎径向上与胎侧胶30的径向内侧的端部30B大致相同的位置,且是比胎体帘布23的帘布折返部25的折返端25A更加稍微靠向轮胎径向内侧的位置。除此之外,具备与上述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即便在实施方式中,由于RFID标签40设置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因此,同样地能够产生上述(1)的效果。
另外,也同样地能够产生上述(2)、(5)、(6)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并非仅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范围内进行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RFID标签40虽然由构成保护部件43的被覆橡胶片431、432被覆,但也可以不是由被覆橡胶片431、432来被覆,而是植入成:直接被夹在第2衬垫36与垫带橡胶32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RFID标签40作为电子元器件而被植入于轮胎中,但是,作为被植入于轮胎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并非仅仅限定于RFID标签。例如,也可以是:进行无线通信的传感器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压电元件、或者应变传感器。
另外,本发明的轮胎能够适用于乘用车、轻型卡车、卡车、巴士等各种轮胎,特别适合于卡车、巴士等的轮胎。
(1)本发明的轮胎(例如、轮胎1)具备:一对胎圈部(例如、胎圈部11),该胎圈部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分离开配置的一对环状的胎圈芯(例如、胎圈芯21)、以及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外护胶(例如、胎圈外护胶22);以及胎体帘布(例如、胎体帘布23),该胎体帘布从一方的所述胎圈部的所述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所述胎圈部的所述胎圈芯延伸,且在各个所述胎圈芯周围进行折返,轮胎还具备:配置在所述折返的胎体帘布的折返端(例如、折返端25A)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1衬垫(例如、第1衬垫35)、配置在所述第1衬垫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衬垫(例如、第2衬垫36)、以及配置在所述第2衬垫36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垫带橡胶(例如、垫带橡胶32),电子元器件(例如、RFID标签40)设置在所述第2衬垫与所述垫带橡胶之间。
(2)在(1)的轮胎中,所述第2衬垫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例如、轮胎径向外侧端36A)的位置位于:比所述第1衬垫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例如、轮胎径向外侧端35A)的位置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3)在(1)或者(2)的轮胎中,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例如、折返端25A)离开5mm以上的位置。
(4)在(1)~(3)的任意一轮胎中,所述电子元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所述垫带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端(例如、轮胎径向外侧端32A)至轮胎径向内侧20mm为止的区域。
(5)在(1)~(4)的任意一轮胎中,还具备胎侧胶(例如、胎侧胶30),所述胎侧胶位于:所述垫带橡胶与所述第2衬垫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6)在(1)~(5)的任意一轮胎中,所述电子元器件由被覆橡胶片(例如、被覆橡胶片431、432)覆盖。
(7)在(1)~(6)的任意一轮胎中,若以所述第2衬垫的模量为基准,所述垫带橡胶具有该第2衬垫的0.8~1.2倍的模量。
(8)在(6)的轮胎中,若以所述第2衬垫的模量为基准,所述被覆橡胶片具有该第2衬垫的0.7~1.1倍的模量。
(9)在(1)~(8)的任意一轮胎中,以覆盖所述胎体帘布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钢丝胎圈包布(例如、钢丝胎圈包布31),在所述钢丝胎圈包布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所述垫带橡胶。
(10)在(9)的轮胎中,所述第1衬垫设置在:所述钢丝胎圈包布的端部(例如、端部31A)的轮胎径向外侧,且是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部(例如、折返部25)以及所述胎圈外护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11)在(9)或者(10)的轮胎中,所述第2衬垫设置成:覆盖所述钢丝胎圈包布的一部分、所述第1衬垫、以及所述胎圈外护胶的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12)在(1)~(11)的任意一轮胎中,所述电子元器件以其长度方向成为与轮胎的周向相切的切线的方向的方式被植入于轮胎。
(13)在(1)~(12)的任意一轮胎中,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RFID芯片(例如、RFID芯片41)、以及从所述RFID芯片向所述RFID芯片的两侧呈直线延伸的天线(例如、天线42),所述天线的中心轴与所述RFID芯片重合。

Claims (13)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具备:
一对胎圈部,该胎圈部具有环状的胎圈芯、以及朝向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外护胶;
胎体帘布,该胎体帘布从一方的所述胎圈芯朝向另一方的所述胎圈芯延伸,且在各个所述胎圈芯周围进行折返;
第1衬垫,其配置在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第2衬垫,其配置在所述第1衬垫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以及
垫带橡胶,其配置在所述第2衬垫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至少一部分,
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第2衬垫与所述垫带橡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衬垫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位置位于:比所述第1衬垫的轮胎径向外侧端的位置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配置在:从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端离开5mm以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从所述垫带橡胶的轮胎径向外侧端至轮胎径向内侧20mm为止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胎侧胶,
所述胎侧胶位于:所述垫带橡胶与所述第2衬垫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由被覆橡胶片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若以所述第2衬垫的模量为基准,所述垫带橡胶具有该第2衬垫的0.8~1.2倍的模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若以所述第2衬垫的模量为基准,所述被覆橡胶片具有该第2衬垫的0.7~1.1倍的模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以覆盖所述胎体帘布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钢丝胎圈包布,在所述钢丝胎圈包布的轮胎径向内侧设置有所述垫带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衬垫设置在:所述钢丝胎圈包布的端部的轮胎径向外侧,且是所述胎体帘布的折返部以及所述胎圈外护胶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衬垫以覆盖所述钢丝胎圈包布的一部分、所述第1衬垫、以及所述胎圈外护胶的一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来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以其长度方向成为与轮胎的周向相切的切线的方向的方式被植入于轮胎。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RFID芯片、以及从所述RFID芯片朝向所述RFID芯片的两侧呈直线延伸的天线,所述天线的中心轴与所述RFID芯片重合。
CN202111225243.1A 2020-10-27 2021-10-21 轮胎 Pending CN1144750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9382 2020-10-27
JP2020179382A JP2022070361A (ja) 2020-10-27 2020-10-27 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5097A true CN114475097A (zh) 2022-05-13

Family

ID=7864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5243.1A Pending CN114475097A (zh) 2020-10-27 2021-10-21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58298B2 (zh)
EP (1) EP3991993B1 (zh)
JP (1) JP2022070361A (zh)
CN (1) CN1144750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3617B1 (ja) * 2022-06-24 2023-05-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4165A (zh) * 2008-03-25 2009-09-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CN105813863A (zh) * 2013-12-13 2016-07-27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在下侧壁中具有电子装置的轮胎
JP2017128255A (ja) * 2016-01-21 2017-07-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劣化判定具、タイヤ劣化判定具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タイヤ劣化判定方法及びタイヤ更生可否判定方法
US20190018362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978901A (zh) * 2018-10-03 2020-04-10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7180B2 (ja) * 2000-12-18 2010-10-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CN100395125C (zh) * 2001-01-11 2008-06-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04106796A (ja) * 2002-09-20 2004-04-0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14585B1 (fr) * 2007-04-03 2009-07-03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comprenant un organe electron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pneumatique
JP5438474B2 (ja) * 2009-11-13 2014-03-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58069B2 (ja) * 2014-03-06 2016-02-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00695B2 (ja) * 2016-10-14 2020-12-16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311810B1 (ja) * 2017-02-28 2018-04-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054226A1 (ja) * 2017-09-12 2019-03-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180358A1 (fr) * 2018-03-22 2019-09-26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poids-lourd equipe d'un module de communication radiofrequence
WO2019220063A2 (fr) * 2018-05-17 2019-11-2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pneumatique equipe d'un module de communication radiofreque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4165A (zh) * 2008-03-25 2009-09-3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载重轮胎
CN105813863A (zh) * 2013-12-13 2016-07-27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在下侧壁中具有电子装置的轮胎
JP2017128255A (ja) * 2016-01-21 2017-07-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劣化判定具、タイヤ劣化判定具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タイヤ劣化判定方法及びタイヤ更生可否判定方法
US20190018362A1 (en) * 2017-07-12 2019-0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978901A (zh) * 2018-10-03 2020-04-10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0361A (ja) 2022-05-13
US20220126634A1 (en) 2022-04-28
US11858298B2 (en) 2024-01-02
EP3991993B1 (en) 2023-03-29
EP3991993A1 (en) 2022-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8901B (zh) 轮胎
CN110978903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JP6594505B1 (ja)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0978908B (zh) 轮胎
JP2020055456A (ja)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594508B1 (ja) タイヤ
CN111216494B (zh) 轮胎
JP2020055450A (ja) タイヤ
CN110978897B (zh) 轮胎
JP2020055521A (ja)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1845213B (zh) 轮胎
CN111376660A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12109487A (zh) 轮胎
CN111907267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10978900B (zh) 轮胎
CN114475097A (zh) 轮胎
CN114379292A (zh) 轮胎
CN110978898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CN111376659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JP7272773B2 (ja) タイヤ
CN111845214B (zh) 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JP2020055520A (ja)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4670591A (zh) 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