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3657A - 磨床 - Google Patents

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3657A
CN114473657A CN202111331874.1A CN202111331874A CN114473657A CN 114473657 A CN114473657 A CN 114473657A CN 202111331874 A CN202111331874 A CN 202111331874A CN 114473657 A CN114473657 A CN 114473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measuring device
end portion
shoe
measuremen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18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原光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73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3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36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5/37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rolls, e.g. barrel-shaped ro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5Steady 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7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radially supporting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2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relating to feed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9/0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 B24B49/02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antaneous size and required size of the workpiece acted upon, the measuring or gauging being continuous or intermitt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9/0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 B24B49/02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antaneous size and required size of the workpiece acted upon, the measuring or gauging being continuous or intermittent
    • B24B49/04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stantaneous size and required size of the workpiece acted upon, the measuring or gauging being continuous or intermittent involving measurement of the workpiece at the place of grinding during grinding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18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centreless means for supporting, guiding, floating or rotating work
    • B24B5/2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centreless means for supporting, guiding, floating or rotating work for grind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e.g. on bo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18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involving centreless means for supporting, guiding, floating or rotating work
    • B24B5/307Means for supporting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surfaces of revolution on work,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grind adjacent plane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5/35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1/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control of a series of individual steps in grinding a workpiec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磨床。磨床具备:作为工件支承装置的侧部滑履以及下部滑履;以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侧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水平方向位置的侧部测定器;以及基于侧部测定器的测定值控制侧部输送装置,进行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的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磨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床。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昭63-26715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10-34502号公报中公开了将辊作为工件进行磨削的磨床。
作为工件的辊具备位于轴向中央部的辊主体部、和位于辊主体部的两端的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
日本特开昭63-267151号公报所记载的磨床具备支承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滑履。即在该磨床中,通过滑履将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使主轴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连结部件向工件传递,通过砂轮来磨削工件。
日本特开平10-34502号公报所记载的磨床在通过顶尖部件支承作为工件的辊的两端的状态下,而且在通过滑履按压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状态下,通过砂轮磨削工件。滑履发挥提高支承刚性的功能。
这里,在将圆筒外周面作为磨削部位的工件中,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在使砂轮沿着工件的轴向移动的横向磨削中,在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相对于砂轮的横向倾斜的情况下,工件的外周面成为锥形。因此,需要以工件的旋转轴线与砂轮的横向平行的方式,定位工件。
作为工件的支承方法,存在通过顶尖部件、卡盘部件支承工件的两端面的方法、通过滑履支承工件的两端附近的外周面的方法、通过顶尖部件以及滑履进行支承的方法等。
在两端具有轴颈部的工件中,在通过滑履支承两端的轴颈部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对工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由此能够磨削为以轴颈部为基准的形状。通过滑履支承轴颈部的外周面的磨削方法对欲形成为以轴颈部为基准的形状的工件是有用的。然而,在通过滑履支承轴颈部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为了将工件定位成所希望的姿势,而决定滑履的位置并不容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在通过滑履支承轴颈部的外周面的状态下进行磨削时,为了将工件定位成所希望的姿势而能够控制滑履的位置的磨床。
1.第一磨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磨床具备:工件支承装置,其将在轴向两端具备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的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砂轮,其相对于工件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对工件进行磨削;测定装置,其用于工件支承装置对工件的定位;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由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工件支承装置,来进行工件的定位控制。
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具备:将第一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工的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一侧部滑履;将第二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工件的第二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使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下部滑履分别向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下部输送装置;以及使第一侧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分别向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侧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侧部输送装置。
上述测定装置具备:侧部测定器,其以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第一侧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水平方向位置。控制装置基于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基于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基于由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工件支承装置,进行工件的定位控制。因此,能够自动地进行工件的定位。特别是,控制装置基于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输送装置,从而进行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基于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输送装置,从而进行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即、能够使用侧部测定器的测定值,自动地决定第一侧部滑履的位置以及第二侧部滑履的位置,能够将工件的姿势设为所希望的姿势。因此,在使用了滑履的支承方法中,能够高精度地磨削所希望形状的工件。
2.第二磨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磨床具备:工件支承装置,其将在轴向两端具备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的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砂轮,其相对于工件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对工件进行磨削;测定装置,其用于工件支承装置对工件的定位;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由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工件支承装置,来进行工件的定位控制。
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具备:将第一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工件的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一侧部滑履;将第二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工件的第二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使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下部滑履分别向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下部输送装置;以及使第一侧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分别向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侧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侧部输送装置。
上述测定装置具备:上部测定器,其以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下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上下方向位置。控制装置基于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基于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基于由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工件支承装置,进行工件的定位控制。因此,能够自动地进行工件的定位。特别是,控制装置基于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输送装置,从而进行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基于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输送装置,从而进行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即、能够使用上部测定器的测定值,自动地决定第一下部滑履的位置以及第二下部滑履的位置,能够将工件的姿势设为所希望的姿势。因此,在使用了滑履的支承方法中,能够高精度地磨削所希望形状的工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磨床的俯视图。
图2是包含滑履的工件支承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包含测定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磨床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构成测定装置的侧部测定器测定工件的动作过程的磨床的图。
图5是通过构成测定装置的侧部测定器测定工件时的磨床的图。
图6是通过构成测定装置的上部测定器测定工件时的磨床的图。
图7A是表示磨削方法的初始工序的图。
图7B是表示磨削方法的第一初始定位工序的图。
图7C是表示磨削方法的第二初始定位工序的图。
图7D是表示磨削方法的初始定位结束工序的图。
图7E是表示磨削方法的一次磨削工序的图。
图7F是表示磨削方法的一次磨削后的外径测定工序的图。
图7G是表示磨削方法的高精度定位工序的图。
图7H是表示磨削方法的二次磨削工序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个例子的初始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个例子的初始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对象的工件W
参照图1来说明对象的工件W。工件W例如以辊等为对象。作为辊的工件W用于例如输送片材,或延展片材。片材的材质是纸、布、金属、树脂等。
工件W具备位于轴向中央的主体部Wa、位于轴向两端的第一轴颈部Wb以及第二轴颈部Wc。主体部Wa具有圆筒外周面,对于第一轴颈部Wb以及第二轴颈部Wc而言,其直径小于主体部Wa的直径,且与主体部Wa同轴。第一轴颈部Wb以及第二轴颈部Wc具有圆筒外周面,并设置为同轴。第一轴颈部Wb以及第二轴颈部Wc可以是同径,也可以是异径。
此外,工件W并不限于辊,只要至少具备第一轴颈部Wb以及第二轴颈部Wc即可,主体部Wa的形状并不限于圆筒外周面。例如,主体部Wa也可以是凸轮形状,也可以是在轴向上具有直径不同的部位的形状。
2.磨床1的结构
参照图1来说明磨床1的结构。磨床1在使工件W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状态下,使砂轮70旋转并且相对于工件W相对地接近分离,从而对工件W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工件W的磨削部位可以仅是主体部Wa,也可以除了主体部Wa之外还有第一轴颈部Wb以及第二轴颈部Wc。
磨床1能够使用台横向型的磨床、砂轮座横向型的磨床等。另外,磨床1能够使用圆筒磨床、凸轮磨床等。此外,在本例中,磨床1以台横向型的圆筒磨床为例。
磨床1具备底座10、工作台20、主轴装置30、尾座装置40、工件支承装置50、砂轮座60、砂轮70、测定装置80、控制装置90。底座10设置于设置面上。
底座10的X轴方向的近前侧的左右宽度(Z轴方向长度)被较长地形成,底座10的X轴方向的里侧的左右宽度被较短地形成。底座10具备在X轴方向的近前侧的上表面沿Z轴方向延伸的Z轴导轨11。并且,在底座10设置有与Z轴导轨11平行的滚珠丝杠12,设置有将滚珠丝杠12旋转驱动的马达13。另外,底座10具备在X轴方向的里侧的上表面沿X轴方向延伸的X轴导轨14。并且,在底座10设置有与X轴导轨14平行的滚珠丝杠15,设置有将滚珠丝杠15旋转驱动的马达16。
这里,滚珠丝杠12以及马达13作为相对于底座10使后述的工作台20向Z轴方向移动的NC驱动装置发挥功能。另外,滚珠丝杠15以及马达16作为相对于底座10使后述的砂轮座60、砂轮70以及测定装置80向X轴方向移动的NC驱动装置发挥功能。
工作台20形成为长条状,被支承为能够在Z轴导轨11上沿Z轴方向(水平方向)移动。另外,工作台20固定于与滚珠丝杠12旋合的滚珠丝杠螺母,通过马达13的旋转驱动而沿Z轴方向移动。
主轴装置30将工件W旋转驱动。主轴装置30配置于工作台20上的Z轴方向的一端侧。主轴装置30具备:固定于工作台20上的主轴台31;马达32;伴随着马达32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的旋转传递部件33;以及固定于工件W的第一轴颈部Wb,并与旋转传递部件33卡合的卡合部件34。卡合部件34例如是夹头。并且,主轴装置30具备顶尖部件35。顶尖部件35可以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主轴台31,也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主轴台31。顶尖部件35支承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端面。
尾座装置40配置于工作台20上的Z轴方向的另一端侧。尾座装置40具备顶尖部件41。顶尖部件41可以设置为不能旋转,也可以设置为能够旋转。顶尖部件41支承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端面。
工件支承装置50在径向上支承工件W的外周面,将工件W支承为能够旋转。工件支承装置50具备:在径向上从外周面支承工件W的第一轴颈部Wb的第一支承装置51、以及在径向上从外周面支承第二轴颈部Wc的第二支承装置52。在磨削工件W时,使用第一支承装置51以及第二支承装置52。在本例中,顶尖部件35、41不用于磨削工件W时的支承,而为了使工件支承装置50支承工件W,用于工件W的交接、工件W的定位等。即、工件支承装置50和顶尖部件35、41并不同时用于工件W的磨削时。
砂轮座60形成为矩形,被支承为能够在X轴导轨14上沿X轴方向(水平方向)移动。另外,砂轮座60固定于与滚珠丝杠15旋合的滚珠丝杠螺母,通过马达16的旋转驱动而沿X轴方向移动。砂轮座60具备在上表面侧支承后述的测定装置80的测定装置支承台61。
砂轮70形成为圆盘状,被砂轮座60支承为能够绕与Z轴平行的轴线旋转。因此,砂轮70相对于工件W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对工件W进行磨削。在本例中,使砂轮70和工件W沿Z轴方向相对移动,由此通过砂轮70对工件W的主体部Wa进行横向磨削。
测定装置80设置于砂轮座60,用于由工件支承装置50进行的工件W的定位。测定装置80设置于砂轮座60,由此与砂轮座60一起沿X轴方向移动。在本例中,测定装置80被砂轮座60的测定装置支承台61支承为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即、砂轮座60向X轴方向移动,由此测定装置80相对于底座10向X轴方向移动,此外测定装置80自身相对于测定装置支承台61向X轴方向移动,由此测定装置80相对于底座10向X轴方向移动。
控制装置90进行工作台20、主轴装置30、砂轮座60的位置控制。并且,控制装置90进行主轴装置30的旋转控制、砂轮70的旋转控制。并且,控制装置90进行测定装置80的控制,并且基于由测定装置80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工件支承装置50,从而进行工件W的定位控制。
3.工件支承装置50的结构
参照图2来说明工件支承装置50(51、52)的结构。构成工件支承装置50的第一支承装置51和第二支承装置52是相同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区别第一支承装置51的结构要素和第二支承装置52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标注表示第一支承装置51的结构要素的下标a,并且在名称前头标注“第一”,标注表示第二支承装置52的结构要素的下标b,并且名称前头标注“第二”。
第一支承装置51以及第二支承装置52具备:支承主体101a、101b;侧部滑履102a、102b;下部滑履103a、103b;侧部输送装置104a、104b;下部输送装置105a、105b。
支承主体101a、101b固定于工作台20上。侧部滑履102a、102b被支承主体101a、101b支承为能够沿大致水平方向移动。即、利用侧部滑履102a、102b的相对于支承主体101a、101b的移动方向可以仅具有水平方向成分,也可以作为以水平方向主的成分而稍具有上下方向成分。
第一侧部滑履102a在与工件W的第一轴颈部Wb的侧部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轴颈部Wb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第一侧部滑履102a相对于第一支承主体101a移动,由此第一侧部滑履102a能够改变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图1的左端)的水平方向位置。即、第一侧部滑履102a具有定位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作用。
第二侧部滑履102b在与工件W的第二轴颈部Wc的侧部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轴颈部Wc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第二侧部滑履102b相对于第二支承主体101b移动,由此第二侧部滑履102b能够改变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图1的右端)的水平方向位置。即、第二侧部滑履102b具有定位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作用。
下部滑履103a、103b被支承主体101a、101b支承为能够沿大致上下方向移动。即、利用下部滑履103a、103b的相对于支承主体101a、101b的移动方向可以仅具有上下方向成分,也可以作为以上下方向为主的成分而稍具有水平方向成分。
第一下部滑履103a在与工件W的第一轴颈部Wb的下部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一轴颈部Wb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第一下部滑履103a相对于第一支承主体101a移动,由此第一下部滑履103a能够改变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图1的左端)的上下方向位置。即、第一下部滑履103a与第一侧部滑履102a一起具有定位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作用。
第二下部滑履103b在与工件W的第二轴颈部Wc的下部接触的状态下,将第二轴颈部Wc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第二下部滑履103b相对于第二支承主体101b移动,由此第二侧部滑履102b能够改变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图1的右端)的上下方向位置。即、第二下部滑履103b与第二侧部滑履102b一起具有定位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作用。
这里,侧部滑履102a、102b与工件W的接触位置和下部滑履103a、103b与工件W的接触位置之间的工件W的中心角度设为大于90°的角度。这是为了能够通过侧部滑履102a、102b和下部滑履103a、103b定位工件W。
侧部输送装置104a、104b使侧部滑履102a、102b相对于支承主体101a、101b向以水平方向成分为主的方向移动。即、第一侧部输送装置104a使第一侧部滑履102a向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方向、即向工件W的第一轴颈部Wb的径向移动。第二侧部输送装置104b使第二侧部滑履102b向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方向、即向工件W的第二轴颈部Wc的径向移动。
侧部输送装置104a、104b例如具备马达以及动力转换机构,移动侧部滑履102a、102b。例如,侧部输送装置104a、104b具备:马达以及蜗杆111a、111b;蜗轮112a、112b;与蜗轮112a、112b同轴的滑动螺杆113a、113b。滑动螺杆113a、113b与侧部滑履102a、102b旋合。因此,能够通过马达的旋转驱动,使侧部滑履102a、102b向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方向直线移动。
下部输送装置105a、105b使下部滑履103a、103b相对于支承主体101a、101b向以上下方向成分为主的方向移动。即、第一下部输送装置105a使第一下部滑履103a向以上下方向为主的方向、即向工件W的第一轴颈部Wb的径向移动。第二下部输送装置105b使第二下部滑履103b向以上下方向为主的方向、即向工件W的第二轴颈部Wc的径向移动。
下部输送装置105a、105b例如具备马达以及动力转换机构,移动下部滑履103a、103b。例如,下部输送装置105a、105b具备:马达以及蜗杆121a、121b;蜗轮122a、122b;与蜗轮122a、122b同轴的滑动螺杆123a、123b;与支承主体101a、101b一体的固定倾斜台124a、124b;移动倾斜部件125a、125b。
滑动螺杆123a、123b与移动倾斜部件125a、125b旋合。移动倾斜部件125a、125b在固定倾斜台124a、124b的倾斜上表面滑动,而且能够滑动地支承下部滑履103a、103b的下表面。移动倾斜部件125a、125b的移动方向、与下部滑履103a、103b的移动方向具有自90°偏离而成的角度。因此,能够通过马达的旋转驱动,使下部滑履103a、103b向以上下方向为主的方向直线移动。
此外,上述的侧部输送装置104a、104b以及下部输送装置105a、105b是一个例子,若能够使侧部滑履102a、102b以及下部滑履103a、103b向所希望的方向移动,则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4.测定装置支承台61以及测定装置80的结构
参照图3来说明测定装置支承台61以及测定装置80的结构。测定装置支承台61位于砂轮座60的上表面侧,位于沿砂轮70的Z轴方向错开的位置。测定装置支承台61在侧面具备沿X轴方向延伸的导轨61a以及滚珠丝杠61b。并且,测定装置支承台61具备旋转驱动滚珠丝杠61b的马达61c。此外,测定装置支承台61虽例示了具备滚珠丝杠61b以及马达61c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应用气缸装置等。
测定装置80被测定装置支承台61支承,通过马达61c旋转驱动而相对于砂轮座60向X轴方向移动。测定装置80具备:被测定装置支承台61支承为能够移动的主体81、侧部测定器82、气缸装置83、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上部测定器85、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
侧部测定器82是测定工件W的外周面的水平方向位置的传感器。例如,侧部测定器82是非接触式的距离传感器。但是,侧部测定器82也可以应用接触式的距离传感器。
详细而言,侧部测定器82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第一侧部滑履102a相反的一侧,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这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是包含工件W的第一轴颈部Wb、以及工件W的主体部Wa的第一轴颈部Wb侧的端部的意思。另外,侧部测定器82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第二侧部滑履102b相反的一侧,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这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是包含工件W的第二轴颈部Wc、以及工件W的主体部Wa的第二轴颈部Wc侧的端部的意思。
气缸装置83设置于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使侧部测定器82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位置位于比主体81靠下方的区域,退避位置位于收纳在主体81的内部的区域。在固定于气缸装置83的杆的移动部件的下端附近设置有侧部测定器82。此外,在本例中,气缸装置83是能够仅定位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的两个位置的简易结构。
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设置于固定在气缸装置83的杆的移动部件的下端附近。即、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设置为能够与侧部测定器82一体地移动。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例如相对于侧部测定器82在Z轴方向上并列配置。即、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和侧部测定器82位于相同的Y轴方向(上下方向)位置且相同的X轴方向(与工件W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水平方向)位置。但是,在图3中,在图示的关系上,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和侧部测定器82稍错开地进行了图示。
另外,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具有比侧部测定器82的可检测距离长的可检测距离。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在进行侧部测定器82相对于工件W的初始定位时使用。因此,在侧部测定器82的初始定位中,使用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由此能够快进移动。
上部测定器85是测定工件W的外周面的上下方向位置的传感器。例如,上部测定器85是非接触式的距离传感器。但是,上部测定器85也可以应用接触式的距离传感器。
详细而言,上部测定器85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第一下部滑履103a相反的一侧,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另外,上部测定器85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第二下部滑履103b相反的一侧,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
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设置于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使上部测定器85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位置位于比主体81靠下方的区域,退避位置位于收纳在主体81的内部的区域。并且,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与气缸装置83相比,位于X轴方向的近前侧、即工件W侧。
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由马达、滚珠丝杠、滚珠丝杠螺母等构成。在固定于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的滚珠丝杠螺母的移动部件的下端附近设置有上部测定器85。
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设置于固定在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的滚珠丝杠螺母的移动部件的下端附近。即、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设置为能够与上部测定器85一体地移动。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例如相对于上部测定器85在Z轴方向上并列地配置。即、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和上部测定器85位于相同的X轴方向(与工件W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的水平方向)位置且相同的Y轴方向(上下方向)位置。但是,在图3中,在图示的关系上,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和上部测定器85稍错开地进行了图示。
另外,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具有比上部测定器85的可检测距离长的可检测距离。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在进行上部测定器85相对于工件W的初始定位时使用。因此,在上部测定器85的初始定位中,使用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由此能够快进移动。
侧部测定器82需要相对于工件W进行水平方向的高精度的定位。侧部测定器82使用使砂轮座60相对于底座10向X轴方向移动的NC驱动装置,由此能够进行相对于工件W的水平方向的定位。另一方面,使侧部测定器82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即、对于侧部测定器82而言,相对于工件高精度地定位的方向、和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向不同。因此,使侧部测定器82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并不是NC装置而是气缸装置83。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上部测定器85需要相对于工件W进行上下方向的高精度的定位。并且,上部测定器85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即、对于上部测定器85而言,相对于工件W高精度地定位的方向、和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向一致。因此,使上部测定器85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的装置是NC装置。
5.测定装置80的动作
参照图3-图6来说明测定装置80的动作。通过侧部测定器82测定工件W的外周面的侧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即、侧部测定器82相当于测定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水平方向的位置的部件。
首先,如图3所示,通过控制装置90(图1所示)旋转驱动马达16,由此以砂轮70位于从工件W向X轴方向的里侧充分离开的位置的方式,将砂轮座60相对于底座10定位。例如,使砂轮座60位于X轴方向的后端。
接着,如图4所示,由控制装置90旋转驱动马达61c,由此使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相对于测定装置支承台61向X轴方向的近前侧移动。此时,侧部测定器82以及上部测定器85维持被收纳于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的状态。若驱动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的机构是NC驱动装置,则能够将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定位在任意的设定位置。另一方面,若是气缸装置等,则将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定位在预先设定的位置。
接着,如图4所示,由控制装置90驱动气缸装置83,由此使侧部测定器82从上方的退避位置向下方的测定位置移动。因此,侧部测定器82相对于工件W与X轴方向的里侧对置。即、侧部测定器82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侧部滑履102a、102b相反的一侧。
接着,如图5所示,由控制装置90旋转驱动马达16,由此使砂轮座60相对于底座10向X轴方向的近前侧、即向使测定装置80与工件W的侧部接近的方向移动。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的测定值,为了进行侧部测定器82相对于工件W的初始定位而使砂轮座60快进移动。若使用侧部快进用传感器84,则能够在离开工件W的位置进行检测,所以即使快进移动也能够不使侧部快进传感器84与工件W碰撞。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侧部测定器82的定位。
接着,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在侧部测定器82为非接触式的情况下,对侧部测定器82与工件W的外周面的侧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进行测定。在侧部测定器82为接触式的情况下,通过侧部测定器82测定工件W的外周面的侧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而且,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主体81的X方向的位置、砂轮座60的X方向的位置,从顶尖35、41的中心计算工件W的外周的位置,以工件W的中心来到顶尖35、41的中心的方式控制侧部输送装置104a、104b,来改变侧部滑履102a、102b的水平方向位置。详细而言,在通过侧部测定器82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的情况下,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输送装置104a,来改变第一侧部滑履102a的水平方向位置。这样,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并且,在通过侧部测定器82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的情况下,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输送装置104b,来改变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水平方向位置。这样,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接着,由控制装置90驱动气缸装置83,由此使侧部测定器82向退避位置、即向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向收纳位置移动。这里,在使侧部测定器82向退避位置移动之前,也可以使砂轮座60相对于底座10稍微向X轴方向的里侧移动。
接着,如图6所示,由控制装置90驱动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由此使上部测定器85从上方的退避位置向下方的测定位置移动。即、使上部测定器85向与工件W的上部接近的方向移动。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的测定值,为了进行上部测定器85相对于工件W的初始定位而使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的移动部件快进移动。若使用上部快进用传感器87,则能够在离开工件W的位置进行检测,所以即使快进移动也能够不使上部快进传感器87与工件W碰撞。其结果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上部测定器87的定位。
接着,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在上部测定器85为非接触式的情况下,对上部测定器85与工件W的外周面的上部的上下方向的距离进行测定。在上部测定器85为接触式的情况下,通过上部测定器85测定工件W的外周面的上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而且,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由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移动的上部测定器85的Z方向的位置,从顶尖35、41的中心计算工件W的外周的位置,以工件W的中心来到顶尖35、41的中心的方式控制上部输送装置105a、105b,来改变下部滑履103a、103b的上下方向位置。
详细而言,在通过上部测定器85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的情况下,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输送装置105a,来改变第一下部滑履103a的上下方向位置。这样,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并且,在通过上部测定器85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的情况下,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输送装置105b,来改变第二下部滑履103b的上下方向位置。这样,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接着,由控制装置90驱动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86,由此使上部测定器85向退避位置、即向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向收纳位置移动。并且,由控制装置90旋转驱动马达61c,由此使测定装置80的主体81相对于测定装置支承台61向X轴方向的里侧移动,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
6.磨削方法
参照图7A-图7H来说明通过磨床1对工件W进行磨削的方法。图7A-图7H仅图示出工件W的周边的一部分的结构部件。在本例中,以将工件W的主体部Wa横向磨削为圆筒状的情况为例。
首先,如图7A所示,设为初始状态(初始工序)。初始状态设为通过顶尖部件35、41支承工件W的两端面,第一侧部滑履102a以及第一下部滑履103a与第一轴颈部Wb接触,第二侧部滑履102b以及第二下部滑履103b与第二轴颈部Wc接触的状态。
作为初始状态的例子是从外部搬入工件W,通过顶尖部件35、41临时支承工件W,并且使侧部滑履102a、102b以及下部滑履103a、103b与工件W接触的状态。另外,作为初始状态的其它例子是在仅通过侧部滑履102a、102b以及下部滑履103a、103b支承工件W的状态下,通过砂轮70对工件W进行粗磨,然后使顶尖部件35、41另外支承工件W的两端面的状态。
接着,如图7B所示,实施第一初始定位工序。首先,由控制装置90控制工作台20的Z轴方向的位置,由此将侧部测定器82定位在能够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的位置。在图7B中,将侧部测定器82定位于在水平方向上与工件W的主体部Wa的第一轴颈部Wb附近对置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通过侧部测定器82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并且通过控制装置90控制第一侧部输送装置104a。即、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滑履102a的水平方向位置。通过这样地处理,控制装置90决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例如,控制装置90使在通过将第一侧部滑履102a按压在工件W而导致的工件W的移动量达到规定值时的第一侧部滑履102a的移动停止,来定位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并且,通过上部测定器85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并且通过控制装置90控制第一下部输送装置105a。即、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滑履103a的上下方向位置。通过这样地处理,控制装置90决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例如,控制装置90使在通过将第一下部滑履103a按压在工件W而导致的工件W的移动量达到规定值时的第一下部滑履103a的移动停止,来定位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接着,如图7C所示,实施第二初始定位工序。由控制装置90控制工作台20的Z轴方向的位置,由此将侧部测定器82定位在能够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的位置。在图7C中,将侧部测定器82定位于在水平方向上与工件W的主体部Wa的第二轴颈部Wc附近对置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通过侧部测定器82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并且通过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侧部输送装置104b。即、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水平方向位置。通过这样地处理,控制装置90决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例如,控制装置90使在由将第二侧部滑履102b按压在工件W而导致的工件W的移动量达到规定值时的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移动停止,来定位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并且,通过上部测定器85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并且通过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下部输送装置105b。即、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滑履103b的上下方向位置。通过这样地处理,控制装置90决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例如,控制装置90使通过将第二下部滑履103b按压在工件W而导致的工件W的移动量达到规定值时的第二下部滑履103b的移动停止,来定位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接着,如图7D所示,使顶尖部件35、41远离工件W,由此成为初始定位结束状态(初始定位结束工序)。即、工件W成为仅由侧部滑履102a、102b以及下部滑履103a、103b支承的状态。
接着,如图7E所示,由控制装置90控制主轴装置30,由此一边使工件W旋转一边使砂轮70相对于工件W向工件W的轴向移动,从而进行一次磨削(一次磨削工序)。在本例中,通过砂轮70对工件W的主体部Wa进行向横向磨削。
接着,如图7F所示,进行一次磨削后的工件W的外径测定(外径测定工序)。外径测定可以由作业者输入测定值来进行,也可以使用自动测定器(未图示)来进行。进行外径测定的部位至少包含工件W的两端附近。当然,进行外径测定的部位也可以是三个以上。这里的外径测定主要是测定工件W的磨削部位是否是锥形,而且在是锥形的情况下,测定锥形的大小(相当于锥角)。即、测定进行了一次磨削时的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接着,如图7G所示,为了修正锥形,调整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进行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定位工序)。由控制装置90控制工作台20的Z轴方向的位置,由此将侧部测定器82定位在能够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的位置。在图7D中,将侧部测定器82定位于在水平方向上与工件W的主体部Wa的第二轴颈部Wc附近对置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通过侧部测定器82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并且通过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侧部输送装置104b。即、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水平方向位置。通过这样地处理,控制装置90决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例如,基于测定出的锥形的大小、特别是锥角的水平方向成分,控制装置90使第二侧部滑履102b沿水平方向移动。然后,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锥角的水平方向成分成为零的方式进行调整。
并且,通过上部测定器85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位置,并且通过控制装置90控制第二下部输送装置105b。即、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滑履103b的上下方向位置。通过这样地处理,控制装置90决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例如,基于测定出的锥形的大小、特别是锥角的上下方向成分,控制装置90使第二下部滑履103b沿上下方向移动。然后,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锥角的上下方向成分成为零的方式进行调整。
这样,能够通过调整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位置以及上下方向位置,来改变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能够设为使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与砂轮70的横向一致的状态。
此外,在高精度定位的上述例子中,一边测定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一边进行调整。也可以一边测定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一边进行调整。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90调整第一侧部滑履102a以及第一下部滑履103a的位置。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90基于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输送装置104a,来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90基于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输送装置105a,来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接着,如图7H所示,由控制装置90控制主轴装置30,由此一边使工件W旋转一边使砂轮70相对于工件W向工件W的轴向移动,从而进行二次磨削(二次磨削工序)。在本例中,通过砂轮70对工件W的主体部Wa进行横向磨削。由于工件W的旋转轴线与砂轮70的横向一致,所以能够将工件W的外周面磨削为高精度的圆筒状。
7.磨削方法的效果
如上所述,控制装置90基于由测定装置80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工件支承装置50,来进行工件W的定位控制。因此,能够自动地进行工件W的定位。特别是,控制装置90基于由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侧部测定器82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输送装置104a,从而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90基于由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侧部测定器82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输送装置104b,从而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即、能够使用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自动地决定第一侧部滑履102a的位置以及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位置,能够将工件W的姿势设为所希望的姿势。因此,在使用了滑履的支承方法中,能够高精度地磨削所希望形状的工件。
并且,关于工件W的上下方向的定位也同样。即、控制装置90基于由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部测定器85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输送装置105a,从而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并且,控制装置90基于由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部测定器85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输送装置105b,从而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即、能够使用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自动地决定第一下部滑履103a的位置以及第二下部滑履103b的位置,能够将工件W的姿势设为所希望的姿势。因此,在使用了滑履的支承方法中,能够高精度地磨削所希望形状的工件。
另外,在上述磨削方法中,在初始定位控制的初始位置,进行了一次磨削之后,进行外径测定,基于外径测定值进行高精度定位,在高精度定位控制的高精度位置进行二次磨削。虽在一次磨削中也能够磨削为某种程度的高精度的圆筒状,但在进行了高精度定位之后进行二次磨削,从而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圆筒状的磨削。
8.初始定位方法的例子
在上述磨削方法中,如使用图7B以及图7C进行说明的那样,进行了工件W的初始定位。作为该初始定位方法,也可以应用以下两个例子中的任一个。
8-1.第一个例子的初始定位方法
参照图8来说明第一个例子的初始定位方法。首先,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步骤S1)。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滑履102a的位置。接着,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步骤S2)。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滑履103a的位置。
接着,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步骤S3)。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位置。接着,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步骤S4)。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滑履103b的位置。然后,结束初始定位。
即、针对工件W的一端部,进行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定位,然后,针对工件W的另一端部,进行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定位。进行这样的动作,从而能够减少工作台20的移动,能够在短时间进行初始定位。
另外,在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的各个中,均在进行了水平方向的定位之后,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在磨削中,砂轮70相对于工件W沿水平方向移动,所以工件W的旋转轴线的水平方向成分的方向与上下方向成分的方向相比,对工件W的圆筒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定位中,与上下方向相比先进行水平方向,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磨削。
8-2.第二个例子的初始定位方法
参照图9来说明第二个例子的初始定位方法。首先,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步骤S11)。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侧部滑履102a的位置。接着,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步骤S12)。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位置。
接着,进行工件W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步骤S13)。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一下部滑履103a的位置。接着,进行工件W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步骤S14)。此时,控制装置90基于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控制第二下部滑履103b的位置。然后,结束初始定位。
即、在工件W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中,首先进行水平方向的定位,然后,在工件W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中,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工作台20的移动变多,初始定位所需的时间变长。
然而,如在上述第一个例子的初始定位方法中所说明的那样,工件W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对工件W的形状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首先进行工件W的两端的水平方向的定位,从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磨削。
9.其它
在上述中,调整侧部滑履102a、102b以及下部滑履103a、103b,由此自动地调整工件W的两端的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但是,根据需要,可以仅采用水平方向,也可以仅采用上下方向。
另外,若工件W的一端部的侧部测定器82的位置、与工件W的另一端部的侧部测定器82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则也可以以使工件W的一端部的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与工件W的另一端部的侧部测定器82的测定值相同的方式,控制第二侧部滑履102b的水平方向位置。
另外,若工件W的一端部的上部测定器85的位置、与工件W的另一端部的上部测定器85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则也可以以使工件W的一端部的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与工件W的另一端部的上部测定器85的测定值相同的方式,控制下部滑履103b的上下方向位置。

Claims (10)

1.一种磨床,其具备:
工件支承装置,其将在轴向两端具备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的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砂轮,其相对于上述工件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对上述工件进行磨削;
测定装置,其用于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对上述工件的定位;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由上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工件支承装置,来进行上述工件的定位控制,
所述磨床的特征在于,
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具备:
将上述第一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上述工件的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一侧部滑履;
将上述第二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上述工件的第二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
使上述第一下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下部滑履分别向上述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下部输送装置;以及
使上述第一侧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侧部滑履分别向上述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侧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侧部输送装置,
上述测定装置具备:
侧部测定器,其以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上述第一侧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侧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水平方向位置,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装置还具备:
上部测定器,其以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上述第一下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下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上下方向位置,
上述控制装置还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还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了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之后,
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在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了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之后,
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然后,
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件是锥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通过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以及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中的至少一方,来改变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将上述工件设为能够磨削为圆筒状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件是锥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通过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以及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中的至少一方,来改变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将上述工件设为能够磨削为圆筒状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磨床还具备NC驱动装置,所述NC驱动装置使上述砂轮沿与上述工件支承装置接近或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
上述测定装置具备:气缸装置,其使上述侧部测定器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上部测定器用NC驱动装置,其使上述上部测定器在上下方向上在测定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装置还具备:
侧部快进用传感器,其设置为能够与上述侧部测定器一体地移动,具有比上述侧部测定器的可检测距离长的可检测距离;以及
上部快进用传感器,其设置为能够与上述上部测定器一体地移动,具有比上述上部测定器的可检测距离长的可检测距离,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侧部快进用传感器的测定值,为了进行上述侧部测定器相对于上述工件的初始定位而使上述侧部测定器移动,基于上述上部快进用传感器的测定值,为了进行上述上部测定器相对于上述工件的初始定位而使上述上部测定器移动。
9.一种磨床,其具备:
工件支承装置,其将在轴向两端具备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的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砂轮,其相对于上述工件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对上述工件进行磨削;
测定装置,其用于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对上述工件的定位;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由上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工件支承装置,来进行上述工件的定位控制,
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具备:
将上述第一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上述工件的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一侧部滑履;
将上述第二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上述工件的第二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
使上述第一下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下部滑履分别向上述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下部输送装置;以及
分别使上述第一侧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侧部滑履向上述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侧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侧部输送装置,
上述测定装置具备:上部测定器,其以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上述第一下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下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上下方向位置,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件是锥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通过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以及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中的至少一方,来改变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将上述工件设为能够磨削为圆筒状的状态。
CN202111331874.1A 2020-11-13 2021-11-11 磨床 Pending CN114473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9522A JP2022078671A (ja) 2020-11-13 2020-11-13 研削盤
JP2020-189522 2020-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3657A true CN114473657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34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1874.1A Pending CN114473657A (zh) 2020-11-13 2021-11-11 磨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78671A (zh)
CN (1) CN114473657A (zh)
DE (1) DE1020211293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8649B (zh) * 2022-07-13 2023-05-16 江苏通威玻璃钢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钢管道加工用表面打磨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7151A (ja) 1987-04-21 1988-11-04 Kawasaki Steel Corp ロ−ル研削装置
JPH1034502A (ja) 1996-07-16 1998-02-10 Toshiba Mach Co Ltd ロール研削加工方法およびロール変位検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78671A (ja) 2022-05-25
DE102021129352A1 (de)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0819B2 (en) Method for grinding a machine part, and grinding machine for carrying out said method
US65113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inding eccentric cylindrical portions of workpiece with diameter measuring device
US510359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ylinder grinding machines
JP2014533207A (ja) 工作機械およびワークピース測定方法
CN106643466B (zh) 一种桥式圆柱度测量仪及其工作方法
JP5315927B2 (ja) 研削盤システムおよび研削方法
KR102542333B1 (ko) 중심 공작물 영역을 지지 및 측정하기 위한 측정 스테디 레스트, 이 측정 스테디 레스트를 갖는 연삭기, 및 중심 공작물 영역을 지지 및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4473657A (zh) 磨床
JPH05208356A (ja) カップ研削盤
US7226340B2 (en) Grinding machine
US20230330797A1 (en) Centering tool, centering device, machine tool, method of centering circular workpiece, circular workpiece manufacturing method, r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bear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machine manufacturing method, veh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1105313A (ja) ワークの心なし研削のための研削装置
CN104139335A (zh) 磨床
JP5202179B2 (ja) ねじ研削方法及びねじ研削盤
CN112839769A (zh) 加工中心及工件加工方法
CN109605102B (zh) 机床
EP0406775A2 (en) Grinding machine
JPH05200649A (ja) 工具心出し装置
JPH05329702A (ja) 刃先位置検出装置
KR101873173B1 (ko) 복합 밀링 장치
JP2008073822A (ja) ガラス板の周縁の研削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546062B2 (ja) 長尺軸の外面研削装置
JP2602965B2 (ja) 自動円筒研削装置
JP3528197B2 (ja) 研削装置
JP7316665B2 (ja) 研削盤における偏心ワークの機外心出し方法、及びその機外心出し装置、並びに研削盤のチャ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