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6880A -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6880A
CN114466880A CN202180005528.6A CN202180005528A CN114466880A CN 114466880 A CN114466880 A CN 114466880A CN 202180005528 A CN202180005528 A CN 202180005528A CN 114466880 A CN114466880 A CN 114466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urated polyester
polyester copolymer
compound
acid
anhyd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55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6880B (zh
Inventor
陆均杰
李勇
马志平
刘亮
顾宇昕
张捷
梁志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tia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tia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tia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tia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6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6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6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2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 than those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9D11/104Poly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饱和聚酯共聚物,其制备原料包括:化合物a、化合物b、多元醇、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本发明改变了现有印刷油墨以共用多种类别的粘合剂树脂的形式实现油墨层性能要求的应用方式,本发明所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作为主体成膜物质,能够以单一粘合剂形式或者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结合,由此制备的塑料基材用油墨涂层,突破了油墨层塑料基材难附着易脱落的技术瓶颈,显著改善涂层在塑料基材上的附着性能,并进一步提升塑料基材涂层在耐溶剂,耐水煮或蒸煮,以及耐摩擦等综合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已知的塑料基材包括强化亚克力板(PMMA)、聚碳酸酯(PC)、聚缩醛(POM)、ABS等工程塑料,也包括聚酯(PET)、聚乙烯(HDPE/LDPE/LLDPE)、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乙烯共聚物(EVA/EVOH/EMM)以及聚酰亚胺等聚合物基材,可广泛适用于电子产品、智能制造设备、包装材料例如食品药品软包装以及柔性电子线路板等领域。上述塑料基材上往往需要涂覆液体油墨,该液体油墨以印刷或辊涂的方式涂覆于基材上,油墨在溶剂蒸发后于基材上形成干膜。塑料基材用油墨要求具备理想的成膜特性以及优良的附着性能,以使塑料基材的油墨涂层,在机械应力下或与溶剂共同作用下,不与基材分离。
聚酯树脂具备外观丰满度,附着性,相容性以及反应活性等性能特点,可作为油墨的主体树脂。目前塑料基材用油墨涉及的聚酯树脂,通常需要与其他粘合剂共同作用以获得目标性能,作为单一粘合剂使用难以满足附着强度与耐水煮性等要求。
而对于使用多组分粘合剂的油墨来说,其使用的聚酯树脂为超支化聚酯,超支化聚酯是具备高官能度的支化结构与大量支化端基节点的聚合物,不利于实现柔韧性与附着力的平衡,影响树脂整体的基材附着性能以及耐水煮/蒸煮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所述饱和聚酯共聚物,作为主体成膜物质,能够以单一粘合剂形式或者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结合,由此制备的塑料基材用油墨涂层,突破了油墨层塑料基材难附着易脱落的技术瓶颈,显著改善涂层在塑料基材上的附着性能,并进一步提升塑料基材涂层在耐溶剂,耐水煮或蒸煮,以及耐摩擦等综合性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上述饱和聚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
上述饱和聚酯共聚物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包括以下原料:
化合物a、化合物b、多元醇、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
所述化合物a的通式为: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021
所述化合物b为式2和/或式3: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022
式中,R1为羟基或氨基,且至少有一部分为羟基或者至少含有羟基;
R2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R3为甲基,乙基或者氢原子;
n1为>1的整数;
n2为>2的整数;
n3为0或者1;
式中,P1、P2独立为羧基、羟基、甲基或氢,且P1、P2中至少有一个为羧基或羟基;
式中,X为氧原子;R4为次甲基;R5为甲基或者乙基;n4为≥0的整数。
上述(式2)中,化合物b两端的P1一致、化合物b两端的P2一致,以限定单体类别。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a,其通式的R1可优选为羟基,R2可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R3优选为甲基或者氢原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a,其通式的n1可优选为≤4的整数,n2可优选为≤6的整数,n3优选为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b,其通式的P1与P2,可优选为羧基或羟基;R5优选为甲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b,其通式的P1与P2,优选的至少有一个为羧基;n4可优选为0或者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饱和聚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35KDa。优选的,上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30KDa;更优选的,上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28KDa;更优选的,所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3~25KDa。
过低的聚酯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不利于油墨附着力,过高的聚酯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也会导致油墨主体树脂的溶解性有所下降,以及合成难度的持续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a中,羟基的摩尔含量高于氨基的摩尔含量。
优选的,上述化合物a中羟基摩尔含量与氨基摩尔含量的比例为55/45~99.99/0.01;更优选的,上述化合物a中羟基摩尔含量与氨基摩尔含量的比例为60/40~99.99/0.01;更优选的,上述化合物a中羟基摩尔含量与氨基摩尔含量的比例为70/30~99.99/0.0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饱和聚酯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0℃~70℃。优选的,上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0℃~70℃;更优选的,上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10℃~70℃;更优选的,上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5℃~70℃。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a,可选自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DMBPC)或者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BAPC);优选的至少含有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DMBPC)。
上述化合物a同时具备脂环基与苯环基,基于此,相对于在合成过程中分别使用仅含脂环基的单体与仅含苯环基的单体而言,上述分别使用仅含脂环基的单体与仅含苯环基的单体会导致聚酯链段基团的不均匀性。而本发明在聚酯共聚物中引入兼具脂环基与苯环基的组分,可实现链段中空间基团的有序分布,增强空间位阻基团的耦合效应,提升空间基团对基材的联合锚固作用,对塑料基材附着力改善作用显著。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b,其用量与原材料中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8/2;优选地,其用量与原材料中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7/3;更优选地,其用量与原材料中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6/4;特别优选地,其用量与原材料中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5/5。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b,其为同时含有2种或者以上通式结构的混合组分时,组分间的摩尔比例是任意的;优选地,当化合物b为含有2种通式结构的混合组分时,这两种组分间的摩尔比处于99.9/0.1-0.1/99.9的范围;更优选地,当化合物b为含有2种通式结构的混合组分时,组分间的摩尔比处于99/1-1/99的范围;特别优选地,当化合物b为含有2种通式结构的混合组分时,组分间的摩尔比处于90/10-10/90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b为同时含有2种或者以上通式结构的混合组分时,组分间的摩尔比例是任意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b,可选自双酚A型二醚二酐(BisDA)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化合物b为多苯环芳香族化合物,将该芳香族多苯环的组分作为树脂的主要支化组分,能够产生的多苯环效应以形成高度支化结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油墨在塑料基材的附着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多元醇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上述多元醇包括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的,包括新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的至少;更优选的,包括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多元醇中,也可选用三元及四元的多元醇,包括二甘油,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中的至少一种;其总用量,不超过所有多元醇摩尔总量的30%;优选的,不超过所有多元醇摩尔总量的25%;更优选的,不超过所有多元醇摩尔总量的20%;更优选的,不超过所有多元醇摩尔总量的15%。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多元酸包括丁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环己烷二甲酸、环丁基二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化合物a,其酚羟基与苯环形成共轭,亲核性相对较弱,需要和亲电性更强的酸酐反应,于是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合成方法,能够提升化合物a在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活性,以获得预期的反应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多元酸酐包括丁二酸酐、己二酸酐、辛二酸酐、癸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和偏苯三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化合物a的用量,与所述多元醇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9/1。优选的,为0.01/1-8/2;优选的,为0.01/1-7/3;优选的,为0.01/1-6/4。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化合物b的用量,与所述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8/2。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化合物a与多元醇的摩尔总量,和化合物b与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的摩尔总量比例为0.9/1-3/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饱和聚酯共聚物,通式为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061
或者: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062
式中:
R1为羟基或氨基;
R2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R3为甲基、乙基或者氢原子;
R4为次甲基;
R5为甲基或者乙基;
X为氧原子;
n1~n4与m为整数。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混合化合物a、部分多元醇、部分多元酸和或/部分多元酸酐,加热反应至体系酸值小于25mgKOH/g;
加入化合物b,余量多元醇、余量多元酸和或/余量多元酸酐,反应至体系酸值小于30mgKOH/g,得到所述饱和聚酯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饱和聚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化合物a、部分多元醇、部分多元酸和或/部分多元酸酐和部分催化剂,加热反应至体系酸值小于25mgKOH/g;加热反应温度为220~260℃;
保持温度,加入化合物b,余下多元醇、余下多元酸和或/余下多元酸酐,反应至体系酸值小于30mgKOH/g;
加入余下催化剂,经反应得到所述饱和聚酯共聚物;反应温度为240~260℃,反应在抽真空下进行,反应包括真空缩聚。真空缩聚的真空度为≤600Pa。
上述方法中,体系酸值的限定与反应程度相关,在上述限定的酸值范围内更利于产物综合性能的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催化剂包括锡类催化剂、锑类催化剂、钛系催化剂和锗类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上述的催化剂包括锡类催化剂,锑类催化剂,钛系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饱和聚酯共聚物,可作为塑料基材用油墨的主体粘合剂,能够以单组份的形式形成涂层,也可与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交联反应获得固化涂层,具备塑料基材上理想的附着强度,耐溶剂性以及耐水煮或者蒸煮性等综合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可选自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环己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对应的封闭型异氰酸酯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上述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在油墨中的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1.本发明在聚酯共聚物中引入兼具脂环基与苯环基的组分,可实现链段中空间基团的有序分布,提升空间基团对基材的联合锚固作用,对塑料基材附着力改善作用显著;
2.本发明在聚酯共聚物中引入化合物b,其为多苯环芳香族化合物,将该芳香族多苯环的组分作为树脂的主要支化组分,能够产生多苯环效应,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油墨在塑料基材的附着强度;
3.本发明改变了现有印刷油墨以共用多种类别的粘合剂树脂的形式实现油墨层性能要求的应用方式,本发明所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作为主体成膜物质,能够以单一粘合剂形式或者与异氰酸酯固化剂结合,由此制备的塑料基材用油墨涂层,突破了油墨层塑料基材难附着易脱落的技术瓶颈,显著改善涂层在塑料基材上的附着性能,并进一步提升塑料基材涂层在耐溶剂,耐水煮或蒸煮,以及耐摩擦等综合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实施例中锡类催化剂采用的是草酸亚锡。
实施例中锑类催化剂采用的是乙二醇锑。
实施例中钛类催化剂采用的是钛酸丁酯。
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具体原料用量,详见表1。
表1实施例1-4及对比例1-2的各步骤的原料及其用量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081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091
实施例1
在装有搅拌器,探温计,回流冷凝器以及通入氮气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2-甲基-1,3-丙二醇,丁二酸酐,对苯二甲酸以及间苯二甲酸以及锡类催化剂,按照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加入反应器中,通入保护气氛氮气下,逐步升温并在240℃下保温6小时,至体系酸值降低至20mgKOH/g以下。
保持之前的反应条件,加入第二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双酚A型二醚二酐,一缩二乙二醇以及间苯二甲酸按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进行反应至体系酸值降低至30mgKOH/g以下;
将表1所示用量的0.3g的锡类催化剂加入体系,在240℃进行真空缩聚(真空度≤600Pa)至目标粘度0.53dl/g,获得饱和聚酯共聚物CP1。
实施例2
在装有搅拌器,探温计,回流冷凝器以及通入氮气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新戊二醇,2-乙基-2-丁基-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以及间苯二甲酸以及锑类催化剂,按照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加入反应器中,通入保护气氛氮气下,逐步升温并在250℃下保温5小时,至体系酸值降低至25mgKOH/g以下。
保持之前的反应条件,加入第二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2-甲基-1,3-丙二醇以及己二酸按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进行反应至体系酸值降低至26mgKOH/g以下;
将表1所示用量的锑类催化剂加入体系,在240~260℃进行真空缩聚(真空度≤500Pa)至目标粘度0.53dl/g,获得饱和聚酯共聚物CP2。
实施例3
在装有搅拌器,探温计,回流冷凝器以及通入氮气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1,1’-双(4'-氨基苯基)-环己烷(BAPC),乙二醇,2-甲基-2,4-戊二醇,邻苯二甲酸酐,对苯二甲酸以及间苯二甲酸以及锡类催化剂,按照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加入反应器中,通入保护气氛氮气下,逐步升温并在240℃下保温7小时,至体系酸值降低至18mgKOH/g以下。
保持之前的反应条件,加入第二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双酚A型二醚二酐,2-甲基-1,3-丙二醇以及己二酸按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进行反应至体系酸值降低至25mgKOH/g以下;
将表1所示用量的锡类催化剂加入体系,在260℃进行真空缩聚(真空度≤500Pa)至目标粘度0.52dl/g,获得饱和聚酯共聚物CP3。
实施例4
在装有搅拌器,探温计,回流冷凝器以及通入氮气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2-乙基-2-丁基-丙二醇,新戊二醇,丁二酸酐,对苯二甲酸以及间苯二甲酸以及钛类催化剂,按照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加入反应器中,通入保护气氛氮气下,逐步升温并在250℃下保温7小时,至体系酸值降低至18mgKOH/g以下。
保持之前的反应条件,加入第二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双酚A型二醚二酐,2-甲基-2,4-戊二醇以及己二酸按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进行反应至体系酸值降低至15mgKOH/g以下;
将表1所示用量的钛类催化剂加入体系,在240℃进行真空缩聚(真空度≤400Pa)至目标粘度0.58dl/g,获得饱和聚酯共聚物CP4。
对比例1
在装有搅拌器,探温计,回流冷凝器以及通入氮气的反应釜中,按照表1所示加入原料及其对应的用量,在保护气氛下逐步升温,在250℃下保温6小时,至体系酸值降低至25mgKOH/g以下,进行真空缩聚(真空度≤700Pa)至目标粘度0.53dl/g,获得饱和聚酯共聚物CP5。
对比例2
在装有搅拌器,探温计,回流冷凝器以及通入氮气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新戊二醇,2-乙基-2-丁基-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以及间苯二甲酸以及锑类催化剂,按照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加入反应器中,通入保护气氛氮气下,逐步升温并在250℃下保温4小时,至体系酸值降低至25mgKOH/g以下。
保持之前的反应条件,加入第二步反应所需的原料包括2-甲基-1,3-丙二醇以及己二酸按表1所示的对应用量,进行反应至体系酸值降低至22mgKOH/g以下;
将表1所示用量的锑类催化剂加入体系,在250℃进行真空缩聚(真空度≤500Pa)至目标粘度0.52dl/g,获得饱和聚酯共聚物CP6。
上述CP1-CP6的性能指标如表2。
表2实施例1~4,对比例1~2制备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指标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121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4与对比例1~2制备的饱和聚酯共聚物,作为主体树脂,按照表3所示的配方制备对应的油墨。
将实施例1~4与对比例1~2制备的饱和聚酯共聚物,在不添加固化剂的情况下,按照表4所示的配方制备对应的油墨。
表3.双组分丝印油墨的配方
组分 功能 用量/克
饱和聚酯共聚物 主体树脂 29
Duranate TKA-90SB HDI型固化剂 3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溶剂 24
醋酸丁酯 溶剂 10
异佛尔酮 稀释剂 7
异丙醇 溶剂 7
炭黑 颜料 9
TEGO Dispers 685 分散剂 10
TOYOBO 15LP 附着力促进剂 1
表4.单组分丝印油墨的配方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122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131
上述Duranate TKA-90SB是旭化成的一款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固化剂,属于异氰酸酯型固化剂。
实施例1~4与对比例1~2的饱和聚酯共聚物为主体粘合剂制备的双组份丝印油墨,分别以丝网印刷的方式涂覆于ABS平板塑料基材上,经热处理(80℃*1h)形成油墨固化涂层,对油墨涂层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实施例与对比例的丝印油墨的性能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132
以实施例1~4与对比例1~2的饱和聚酯共聚物制备的单组份丝印油墨,分别以丝网印刷的方式涂覆于ABS平板塑料基材上,经热处理(80℃*1h)形成油墨固化涂层,对油墨涂层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实施例与对比例的丝印油墨的性能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133
Figure BDA0003565917880000141
显然,以本发明制备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用来制备的油墨,无论是单组分油墨还是双组分油墨,在附着力、耐酒精擦拭性和耐摩擦性上效果都较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
化合物a、化合物b、多元醇、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
所述化合物a的通式为:
Figure FDA0003565917870000011
所述化合物b为式2和/或式3:
Figure FDA0003565917870000012
式中,R1为羟基或氨基,且至少有一部分为羟基或者至少含有羟基;
R2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R3为甲基,乙基或者氢原子;
n1为>1的整数;
n2为>2的整数;
n3为0或者1;
式中,P1、P2独立为羧基、羟基、甲基或氢,且P1、P2中至少有一个为羧基或羟基;
式中,X为氧原子;R4为次甲基;R5为甲基或者乙基;n4为≥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醇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酸包括丁二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环己烷二甲酸、环丁基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元酸酐包括丁二酸酐、己二酸酐、辛二酸酐、癸二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a的用量,与所述多元醇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9/1;
所述化合物b的用量,与所述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用量的摩尔比例为0.01/1-8/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a与多元醇的摩尔总量,和化合物b与多元酸和/或多元酸酐的摩尔总量比例为0.9/1-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饱和聚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35KD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a中,羟基的摩尔含量高于氨基的摩尔含量。
9.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饱和聚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化合物a、部分多元醇、部分多元酸和或/部分多元酸酐,加热反应至体系酸值小于25mgKOH/g;
加入化合物b,余量多元醇、余量多元酸和或/余量多元酸酐,反应至体系酸值小于30mgKOH/g,得到所述饱和聚酯共聚物。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在油墨中的应用。
CN202180005528.6A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4668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4807 WO2023065131A1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6880A true CN114466880A (zh) 2022-05-10
CN114466880B CN114466880B (zh) 2023-07-07

Family

ID=8140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5528.6A Active CN114466880B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46253A (zh)
CN (1) CN114466880B (zh)
WO (1) WO202306513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6613A (ja) * 2006-11-30 2008-07-10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を用いた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13181080A (ja) * 2012-03-01 2013-09-12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
CN104603176A (zh) * 2012-06-29 2015-05-06 Frx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共-膦酸酯
CN109810247A (zh) * 2018-12-28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呋喃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6588A (zh) * 2019-11-19 2020-02-04 衡阳山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10790869A (zh) * 2019-10-30 2020-02-14 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水性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54658A (zh) * 2020-11-24 2021-04-13 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6905A (ja) * 2008-06-25 2010-01-14 Toyobo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光硬化性・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光硬化性・熱硬化性層、インキ、接着剤、及び、プリント回路基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56613A (ja) * 2006-11-30 2008-07-10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アルカリ可溶性樹脂を用いた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2013181080A (ja) * 2012-03-01 2013-09-12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
CN104603176A (zh) * 2012-06-29 2015-05-06 Frx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共-膦酸酯
CN109810247A (zh) * 2018-12-28 2019-05-2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呋喃基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0869A (zh) * 2019-10-30 2020-02-14 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水性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6588A (zh) * 2019-11-19 2020-02-04 衡阳山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饱和聚酯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12654658A (zh) * 2020-11-24 2021-04-13 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131A1 (zh) 2023-04-27
KR20240046253A (ko) 2024-04-08
CN114466880B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63352B (zh) 低气味无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53766B (zh) 改性聚酯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100160548A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dianhydrohexitol based polyester
CN106753015B (zh) 一种适用于ffc绝缘胶带的底涂涂层及ffc绝缘胶带
ZA200102125B (en) Powder coatings based on branched oligoesters and non-emissive uretdione polyisocyanates.
AU768278B2 (en) Powder coatings based on branched oligoesters and triazole blocked polyisocyanates
WO2023071646A1 (zh) 一种半芳香族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66880B (zh) 一种饱和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114341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系接着剤
JP5970866B2 (ja) バイオマスプラスチック塗料
JP6003089B2 (ja) バイオマスプラスチック塗料
JP4029231B2 (ja) 印刷インキ用バインダー
JP6955768B2 (ja) 接着剤組成物
TWI809166B (zh) 聚碳二亞胺組成物、聚碳二亞胺組成物之製造方法、水分散組成物、溶液組成物、樹脂組成物、樹脂硬化物及纖維處理用碳二亞胺交聯劑
CN113817146A (zh) 一种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6003088B2 (ja) バイオマスプラスチック塗料
EP1237976B1 (en) Stable powder coating compositions which produce consistent finishes
JP2019023277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粘着剤とその粘着シート
JP3241009B2 (ja)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方法
KR101498160B1 (ko) Pccd 폴리에스테르 조성물, pccd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이를 포함하는 용제형 코팅제 및 접착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202333999A (zh) 共聚酯樹脂及包含其之黏著劑組成物
JPH09302054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JPH1143640A (ja) 印刷インキ用バインダー
JPS5811523A (ja) ポリウレタン組成物
TW202026384A (zh) 水性聚氨酯及其製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