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6947B -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6947B
CN114456947B CN202111523131.4A CN202111523131A CN114456947B CN 114456947 B CN114456947 B CN 114456947B CN 202111523131 A CN202111523131 A CN 202111523131A CN 114456947 B CN114456947 B CN 1144569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bacterial strain
fruiting body
cordyceps sinensis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31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6947A (zh
Inventor
黄和
王玥
郭东升
袁莉
佟令令
刘孟珍
杜远航
张怡丹
陈子雷
魏士翔
何少杰
杨清昊
牟欣娅
王棉
李郡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5231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6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6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6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6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69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栽培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所述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所述细虫草菌株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细虫草菌株经活化培养后,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中进行仿生态培养生产细虫草子实体。本发明提供的细虫草菌株能够通过人工培养得到子实体,经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不仅营养丰富,富含多糖、腺苷、不饱和脂肪酸EPA和亚油酸,而且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提高,适用于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

Description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栽培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细虫草(Ophiocordyceps gracilis)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肉座菌目(Hypocreales)、线虫草科(Ophiocordycepitaceae)、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其无性型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dubia)。细虫草是中国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常被用做冬虫夏草的代用药,治疗肿瘤、哮喘、高血脂、抑郁等,被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标准一书中。目前,细虫草的野生资源匮乏,过渡采挖的问题严重,使得其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严重锐减,亟需对其进行人工培养,以解决人们对细虫草资源的迫切需求。
国内外还鲜有关于细虫草子实体培养方面的报道,而成功栽培出子实体的虫草仅有几种,主要有: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广东虫草,究其原因是虫草的子实体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子实体的形成机制还不够清楚。细虫草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药食两用的虫生真菌,寻找一种高产子实体的细虫草菌株并开发一种简便、有效、稳定的子实体栽培方法尤为重要,对虫草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该细虫草菌株能够高产子实体,且子实体的营养成分丰富、培养效果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细虫草菌株,该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细虫草菌株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细虫草菌株经活化培养后,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中进行仿生态培养生产细虫草子实体,其中,所述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
优选地,所述活化培养的过程包括:
(1)将所述细虫草菌种接种至一级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一级活化培养得到一代种子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一代种子液接种至二级液体培养基进行二级活化培养得到二代种子液;
优选地,所述仿生态培养中所述二代种子液的接种量占所述固态培养基的10-20重量%。
优选地,所述一级液体培养基和所述二级液体培养基分别独立地含有:葡萄糖10-30g/L,蛋白胨5-15g/L,MgSO4·7H2O 0.5-2g/L,KH2PO4 1-3g/L。
优选地,所述一级活化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8-27℃,转速为120-150rpm,时间为10-15天。
优选地,所述二级活化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8-27℃,转速为120-150rpm,时间为7-10天。
优选地,所述固态培养基含有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
优选地,所述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的质量比为0.36-0.72:0.18-0.36:0.06-0.12:1。
优选地,所述裂殖壶菌藻粉的制备过程包括:将裂殖壶菌经发酵得到的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得到裂殖壶菌菌体,将所述裂殖壶菌菌体进行干燥、粉碎。
优选地,所述栽培营养液含有土壤浸提液、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和ZnSO4·7H2O。
优选地,所述栽培营养液中相对于1L所述土壤浸提液,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10-20g,所述蛋白胨的含量为5-10g,所述酵母粉的含量为5-10g,所述ZnSO4·7H2O的含量为0.01-0.05g。
优选地,所述土壤浸提液通过将土壤用水浸提后经固液分离得到。
优选地,所述土壤与水的用量比为1:1-2。
优选地,所述仿生态培养包括暗发酵阶段和光照发酵阶段。
优选地,所述暗发酵阶段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相对湿度为60-70%,时间为15-30天。
优选地,所述光照发酵阶段的过程包括:将经所述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0-10℃的条件下刺激8-15h,再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进行间歇光照培养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
优选地,所述连续光照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光照强度为10-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
优选地,所述间歇光照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光照强度为10-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每天光照时间为10-15h。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的人工培养方法得到的细虫草子实体。
优选地,所述细虫草子实体的表面为棕褐色、内部为乳白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细虫草菌株能够通过人工培养得到子实体,且本发明首次创新性地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裂殖壶菌藻粉应用于细虫草的培养基中,不仅能够作为细虫草子实体生长的碳源之一,还能模拟细虫草寄主体内的脂质组分,使培养基成分与细虫草寄主成分更相似,结合培养基中利用土壤浸提液为基质配制的栽培营养液,能够进一步模拟野生虫草生长的土壤环境,以使得细虫草子实体生长得更粗壮,数量显著提升,经仿生态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不仅营养丰富,富含多糖、腺苷、不饱和脂肪酸EPA和亚油酸,而且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提高,适用于食品和保健品。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生物保藏
本发明提供的菌株为细虫草菌株无性型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并于2020年09月23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该保藏中心的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政编码:100101。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细虫草菌株无性型羽束梗孢的仿生态培养过程图;(1)为接种初期,菌丝开始生长,(2)为羽束梗孢气生菌丝,(3)为子实体原基形成,(4)为细虫草子实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细虫草菌株,该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dubia)于2020年09月23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
本发明提供的细虫草菌株是将从细虫草中分离出的羽束梗孢(编号HL-119A)作为出发菌株,经诱变育种仪诱导获得的,其中,诱导的过程包括:
将从细虫草中分离出的羽束梗孢出发菌株进行培养后,制得羽束梗孢孢子悬液(1×106个/mL),将10μL羽束梗孢孢子悬液均匀涂布于灭菌载片表面,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ARTP-M)操作室内进行诱变,诱变后的载片放入盛有1mL无菌溶液的2mL规格的EP管中震荡洗脱,然后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挑选生长旺盛的菌株进行子实体培养,以子实体产量为指标筛选高产子实体的菌株,获得羽束梗孢诱变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0731。
本发明的发明人分离筛选出的上述细虫草菌株,不仅能够经过人工培养获得子实体,实现细虫草的人工栽培,减少或避免对野生细虫草的采挖,而且经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方法获得的子实体还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进一步提升细虫草子实体的开发利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的羽束梗孢属于细虫草无性型,经过培养能够产生大量细虫草子实体,本发明对培养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通过该培养方法可以使所述羽束梗孢进行大量增殖即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细虫草菌株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细虫草菌株经活化培养后,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中进行仿生态培养生产细虫草子实体,其中,所述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发明所提供的羽束梗孢子实体的产量和培养过程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活化培养的过程包括:
(1)将所述细虫草菌株接种至一级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一级活化培养得到一代种子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一代种子液接种至二级液体培养基进行二级活化培养得到二代种子液。
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有利于提高细虫草菌株羽束梗孢的生长活性,进而提高子实体的产量。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仿生态培养中细虫草菌株的接种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使得细虫草菌株能够在固态培养基中生长增殖即可。优选地,所述仿生态培养中所述二代种子液的接种量占所述固态培养基的10-20重量%,以提高细虫草菌株生长的稳定性和子实体的产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级液体培养基和所述二级液体培养基分别含有碳源I、氮源I、镁盐、钾盐等营养组分。具体地,碳源I可以为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常规的碳源物质,优选为葡萄糖;氮源I可以为蛋白胨、酵母膏、酵母粉等常规的氮源物质,优选为蛋白胨;镁盐可以为硫酸镁、氯化镁、硝酸镁等常规的镁盐物质,优选为硫酸镁;钾盐可以为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等常规的钾盐物质,优选为磷酸二氢钾。本发明中,所述一级液体培养基和所述二级液体培养基的组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所述一级液体培养基和所述二级液体培养基的组分相同的情况下,两者中各组分的含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优选情况下,所述一级液体培养基和所述二级液体培养基分别独立地含有:葡萄糖10-30g/L,蛋白胨5-15g/L,MgSO4·7H2O 0.5-2g/L,KH2PO4 1-3g/L。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有利于提升对细虫草菌株的活化效果,进而能够促进其在固态培养基中的生长活性。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一级活化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8-27℃,具体可以为18℃、20℃、22℃、24℃、26℃、27℃,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转速为120-150rpm,具体可以为120rpm、130rpm、140rpm、150rpm,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时间为10-15天,具体可以为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15天,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能够优化细虫草菌株的活化效果。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二级活化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8-27℃,具体可以为18℃、20℃、22℃、24℃、26℃、27℃,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转速为120-150rpm,具体可以为120rpm、130rpm、140rpm、150rpm,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时间为7-10天,具体可以为7天、8天、9天、10天,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能够优化细虫草菌株的活化效果。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固态培养基含有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不仅能够将裂殖壶菌藻粉作为细虫草子实体生长的碳源之一,还能利用裂殖壶菌藻粉含有油脂的特性,模拟细虫草寄主体内的脂质组分,使固态培养基成分与细虫草寄主成分更相似,有利于提高子实体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糖、腺苷等活性成分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的质量比为0.36-0.72:0.18-0.36:0.06-0.12:1。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能够将裂殖壶菌藻粉与大米、麸皮等其它成分更好地配合,使得固态培养基更加适于细虫草子实体的生长。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裂殖壶菌藻粉的制备过程包括:将裂殖壶菌经发酵得到的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得到裂殖壶菌菌体,将所述裂殖壶菌菌体进行干燥、粉碎。本发明中,裂殖壶菌的发酵液通过本领域已公开的菌株和发酵方法获得;发酵液的固液分离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分离方式,例如过滤、静置分层或者离心等。
根据本发明,所述栽培营养液含有土壤浸提液、碳源II、氮源II和锌盐,具体地,采用土壤浸提液为溶剂,将碳源II、氮源II、锌盐溶解在土壤浸提液中配制得到。本发明中,碳源II可以为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常规的碳源物质,优选为葡萄糖;氮源II可以为蛋白胨、酵母膏、酵母粉等常规的氮源物质,优选为蛋白胨和/或酵母粉;锌盐可以为硫酸锌、氯化锌、硝酸锌等常规的锌盐物质,优选为硫酸锌。
示例性地,所述栽培营养液含有土壤浸提液、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和ZnSO4·7H2O。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利用土壤浸提液为基质配制的栽培营养液,实现固态培养基能够进一步模拟野生虫草生长的土壤环境,以使得细虫草子实体生长得更粗壮,数量显著提升。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栽培营养液中相对于1L所述土壤浸提液,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10-20g,所述蛋白胨的含量为5-10g,酵母粉的含量为5-10g,ZnSO4·7H2O的含量为0.01-0.05g。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有利于提供更加适于细虫草菌株子实体生长的营养组分。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土壤浸提液通过将土壤用水浸提后经固液分离得到。更优选地,所述土壤与水的用量比为1:1-2。本发明中,土壤浸提液的土壤为健康的腐殖质土壤,土壤用水浸提后的固液分离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分离方式,例如过滤、静置分层或者离心等。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仿生态培养包括暗发酵阶段和光照发酵阶段。本发明中,所述暗发酵阶段在黑暗状态中进行,光照发酵阶段在连续光照和/或间歇性光照条件下进行。发明人发现,在该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有利于促进子实体的生长,提高子实体产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暗发酵阶段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具体可以为20℃、22℃、24℃、26℃、27℃,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相对湿度为60-70%,具体可以为60%、62%、64%、66%、68%、70%,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时间为15-30天,具体可以为15天、20天、25天、30天,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光照发酵阶段的过程包括:将经所述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0-10℃的条件下刺激8-15h,再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进行间歇光照培养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连续光照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具体可以为20℃、22℃、24℃、26℃、27℃,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光照强度为10-100lux,具体可以为10lux、30lux、50lux、70lux、100lux,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具体可以为50%、52%、54%、56%、58%、60%,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间歇光照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具体可以为20℃、22℃、24℃、26℃、27℃,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光照强度为10-100lux,具体可以为10lux、30lux、50lux、70lux、100lux,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具体可以为50%、52%、54%、56%、58%、60%,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每天光照时间为10-15h,具体可以为10h、11h、12h、13h、14h、15h,或者上述两个值之间的任意值。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的人工培养方法得到的细虫草子实体。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细虫草子实体的表面为棕褐色、内部为乳白色。
根据本发明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细虫草菌株的人工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细虫草菌株悬浮于一级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8-27℃,转速为120-150rpm的条件下进行一级活化培养10-15天得到一代种子液,一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10-30g/L,蛋白胨5-15g/L,MgSO4·7H2O 0.5-2g/L,KH2PO4 1-3g/L;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一代种子液接种至二级液体培养基,在温度为18-27℃,转速为120-150rpm的条件下进行二级活化培养7-10天得到二代种子液,二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10-30g/L,蛋白胨5-15g/L,MgSO4·7H2O 0.5-2g/L,KH2PO4 1-3g/L;
(3)将步骤(2)得到的所述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固态培养基含有质量比为0.36-0.72:0.18-0.36:0.06-0.12:1的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栽培营养液含有土壤浸提液、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和ZnSO4·7H2O,在温度为20-27℃,相对湿度为60-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15-30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0-10℃的条件下刺激8-15h,再在温度为20-27℃,光照强度为10-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0-27℃,光照强度为10-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0-15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
其中,所述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保藏编号为CGMCCNo.20731。
本发明首次创新性地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裂殖壶菌藻粉应用于细虫草的培养基中,不仅能够作为细虫草子实体生长的碳源之一,还能模拟细虫草寄主体内的脂质组分,使培养基成分与细虫草寄主成分更相似,结合培养基中利用土壤浸提液为基质配制的栽培营养液,能够进一步模拟野生虫草生长的土壤环境,以使得细虫草子实体生长得更粗壮,数量显著提升,经培养获得子实体不仅营养丰富,富含多糖、腺苷、不饱和脂肪酸EPA和亚油酸,而且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提高,适用于食品和保健品。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麸皮采购自南京嘉凯科技有限公司,土壤浸提液的土壤为健康的腐殖质土壤,裂殖壶菌为裂殖壶菌HX-308,现保存在中国典藏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为CCTCC M 209059,其它原料和试剂均为常规的市售品。
以下实施例中,一级液体培养基、二级液体培养基分别配制后经115℃下灭菌30min备用,固体培养基配制后置于聚丙烯食用菌袋中,经115℃下灭菌40min备用。
裂殖壶菌藻粉的制备过程为:将裂殖壶菌HX-308菌种活化后,按照10体积%的接种量加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每升中含酵母膏8g,蛋白胨20g,D-葡萄糖20g,谷氨酸钠10g,MgSO4·7H2O 5g,KH2PO4 7g,pH为6),在转速为250rpm、温度为25℃的条件下摇床培养15天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在8000rpm的条件下离心处理,去除上清液得到裂殖壶菌菌体,然后将裂殖壶菌菌体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冻干、粉碎得到裂殖壶菌藻粉。
实施例1
(1)将细虫草菌株(无性型羽束梗孢,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悬浮于一级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0℃,转速为130rpm的条件下进行一级活化培养12天得到一代种子液,一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MgSO4·7H2O 1g/L,KH2PO4 2g/L;
(2)将步骤(1)得到的一代种子液接种至二级液体培养基,在温度为20℃,转速为130rpm的条件下进行二级活化培养8天得到二代种子液,二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MgSO4·7H2O 1g/L,KH2PO4 2g/L;
(3)将土壤与水以质量比1:1进行浸提后经过滤得到土壤浸提液,以土壤浸提液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酵母粉5g/L和ZnSO4·7H2O 0.05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0.6:0.3:0.1: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15重量%),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5%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25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4℃的条件下低温刺激12h,再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5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5%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5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5%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2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大约30天),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经观察,实施例1获得的子实体子座为肉质棒状,多单生,表面棕褐色,内部乳白色,其具体生长过程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1)将细虫草菌株(无性型羽束梗孢,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悬浮于一级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8℃,转速为120rpm的条件下进行一级活化培养15天得到一代种子液,一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30g/L,蛋白胨15g/L,MgSO4·7H2O 2g/L,KH2PO4 3g/L;
(2)将步骤(1)得到的一代种子液接种至二级液体培养基,在温度为18℃,转速为120rpm的条件下进行二级活化培养10天得到二代种子液,二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30g/L,蛋白胨15g/L,MgSO4·7H2O 2g/L,KH2PO4 3g/L;
(3)将土壤与水以质量比1:1.5进行浸提后经过滤得到土壤浸提液,以土壤浸提液为溶剂,按照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粉10g/L和ZnSO4·7H2O 0.03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0.48:0.24:0.08: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10重量%),在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15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0℃的条件下低温刺激8h,再在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5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5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0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实施例3
(1)将细虫草菌株(无性型羽束梗孢,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悬浮于一级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2℃,转速为150rpm的条件下进行一级活化培养10天得到一代种子液,一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MgSO4·7H2O 0.5g/L,KH2PO4 1g/L;
(2)将步骤(1)得到的一代种子液接种至二级液体培养基,在温度为22℃,转速为150rpm的条件下进行二级活化培养7天得到二代种子液,二级液体培养基含有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MgSO4·7H2O 0.5g/L,KH2PO4 1g/L;
(3)将土壤与水以质量比1:2进行浸提后经过滤得到土壤浸提液,以土壤浸提液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5g/L、蛋白胨8g/L、酵母粉8g/L和ZnSO4·7H2O 0.01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0.72:0.36:0.12: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20重量%),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30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低温刺激8h,再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5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可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细虫草的人工培养,不同的是,步骤(3)替换为:
(3)以水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5g/L、蛋白胨8g/L、酵母粉8g/L和ZnSO4·7H2O0.01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0.36:0.18:0.06: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20重量%),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30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低温刺激8h,再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5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可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细虫草的人工培养,不同的是,步骤(3)替换为:
(3)将土壤与水以质量比1:2进行浸提后经过滤得到土壤浸提液,以土壤浸提液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5g/L、蛋白胨8g/L、酵母粉8g/L和ZnSO4·7H2O 0.01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0.9:0.12: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20重量%),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30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低温刺激8h,再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5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可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细虫草的人工培养,不同的是,步骤(3)替换为:
(3)以水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5g/L、蛋白胨8g/L、酵母粉8g/L和ZnSO4·7H2O0.01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0.9:0.12: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20重量%),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30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低温刺激8h,再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5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可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细虫草的人工培养,不同的是,步骤(3)替换为:
(3)将土壤与水以质量比1:2进行浸提后经过滤得到土壤浸提液,以土壤浸提液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5g/L、蛋白胨8g/L、酵母粉8g/L和ZnSO4·7H2O 0.01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0.72:0.36:0.12: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20重量%),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30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低温刺激8h,再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可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细虫草的人工培养,不同的是,步骤(3)替换为:
(3)将土壤与水以质量比1:2进行浸提后经过滤得到土壤浸提液,以土壤浸提液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5g/L、蛋白胨8g/L、酵母粉8g/L和ZnSO4·7H2O 0.01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1:0.45:0.15: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基,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20重量%),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30天,将经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10℃的条件下低温刺激8h,再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在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5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可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细虫草的人工培养,不同的是,步骤(3)替换为:
以水为溶剂,按照葡萄糖10g/L、蛋白胨10g/L配制栽培营养液,将大米和栽培营养液按照质量比1:1混合配制成固态培养,将步骤(2)得到的二代种子液接种至固态培养基(接种量为固态培养基的20重量%),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暗发酵阶段30天,再在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间歇光照培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5h)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并保持健壮,可采收细虫草子实体。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细虫草的人工培养,不同的是,将细虫草菌株(无性型羽束梗孢,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替换为未经诱变的羽束梗孢菌株(编号HL-119A,保藏于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黄和教授课题组)。
表1
通过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与对比例1相比,能够使得细虫草子实体生长得更粗壮,数量显著提升,经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不仅营养丰富,富含多糖、腺苷、不饱和脂肪酸EPA和亚油酸,而且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提高,适用于食品和保健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细虫草菌株,其特征在于,该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
2.一种细虫草菌株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细虫草菌株经活化培养后,接种至固态培养基中进行仿生态培养生产细虫草子实体,其中,所述细虫草菌株为羽束梗孢(Paraisaria dubia),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731;
所述活化培养的过程包括:
(1)将所述细虫草菌株接种至一级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一级活化培养得到一代种子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一代种子液接种至二级液体培养基进行二级活化培养得到二代种子液;
所述一级液体培养基和所述二级液体培养基分别独立地含有:葡萄糖10-30g/L,蛋白胨5-15g/L,MgSO4·7H2O 0.5-2g/L,KH2PO4 1-3g/L;所述一级活化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8-27℃,转速为120-150rpm,时间为10-15天;所述二级活化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8-27℃,转速为120-150rpm,时间为7-10天;
所述固态培养基含有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所述大米、裂殖壶菌藻粉、麸皮和栽培营养液的质量比为0.36-0.72:0.18-0.36:0.06-0.12:1;所述栽培营养液含有土壤浸提液、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和ZnSO4·7H2O;所述栽培营养液中相对于1L所述土壤浸提液,所述葡萄糖的含量为10-20g,所述蛋白胨的含量为5-10g,所述酵母粉的含量为5-10g,所述ZnSO4·7H2O的含量为0.01-0.05g;所述仿生态培养中所述二代种子液的接种量占所述固态培养基的10-20重量%;
所述仿生态培养包括暗发酵阶段和光照发酵阶段;所述暗发酵阶段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8-27℃,相对湿度为60-70%,时间为15-30天;所述光照发酵阶段的过程包括:将经所述暗发酵阶段的培养物在温度为0-10℃的条件下刺激8-15h,再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进行间歇光照培养直至子实体不再生长;所述连续光照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光照强度为10-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所述间歇光照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0-27℃,光照强度为10-100lux,相对空气湿度为50-60%,每天光照时间为10-15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殖壶菌藻粉的制备过程包括:将裂殖壶菌经发酵得到的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得到裂殖壶菌菌体,将所述裂殖壶菌菌体进行干燥、粉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浸提液通过将土壤用水浸提后经固液分离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与水的用量比为1:1-2。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培养方法得到的细虫草子实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虫草子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虫草子实体的表面为棕褐色、内部为乳白色。
CN202111523131.4A 2021-12-13 2021-12-13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Active CN1144569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131.4A CN114456947B (zh) 2021-12-13 2021-12-13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3131.4A CN114456947B (zh) 2021-12-13 2021-12-13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6947A CN114456947A (zh) 2022-05-10
CN114456947B true CN114456947B (zh) 2023-08-15

Family

ID=81405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3131.4A Active CN114456947B (zh) 2021-12-13 2021-12-13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694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7861A (zh) * 2021-08-11 2021-11-30 南京师范大学 控制羽束梗孢的菌体形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7861A (zh) * 2021-08-11 2021-11-30 南京师范大学 控制羽束梗孢的菌体形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6947A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7275B (zh) 富硒蛹虫草培养方法
CN106947702B (zh) 一种侧耳属一级菌种复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15350B (zh) 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及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方法
CN102160642A (zh) 一种北虫草稻谷食品的制备方法
CN102687640A (zh) 一种樟芝真菌的液体深层培养方法及樟芝真菌的多糖提取方法
CN102771314A (zh) 培育富硒北冬虫夏草的方法
CN105309750A (zh) 一种高含量牛樟芝真菌活性多糖和三萜精粉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生产工艺
CN105875198B (zh) 一种提高蛹虫草菌种稳定性的培养方法
CN100510061C (zh) 菌根真菌诱导子提高液体培养铁皮石斛原球茎质量的方法
CN101333550B (zh) 一种环二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830744A (zh) 一种可食用载体培养蛹虫草子实体的方法
CN102925503A (zh) 利用固料培养基培养高山被孢霉制备花生四烯酸的方法
CN111560321A (zh) 一种海洋红酵母高效发酵工艺
CN102318544A (zh) 一种北虫草水培方法
CN109699394A (zh) 一种利用液体培养基生产纵条纹炭角菌子实体的方法
CN103421861A (zh) 一种液态发酵米糠麸皮全料生产冬虫夏草多糖的方法
CN109258296B (zh) 一种高产黑木耳多糖的半连续深层发酵工艺
CN108383652A (zh) 农业废弃物培育富硒锗绿色有机元素营养肥
CN114456947B (zh) 细虫草菌株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CN109055456B (zh) 一种生产、分离以及纯化藻多糖的工艺
CN107988121B (zh) 一种培养钝顶螺旋藻的工艺
CN108179124B (zh) 一种用于培养钝顶螺旋藻的复合培养基
CN107916229B (zh) 一株桦褐孔菌及其应用
CN1244690C (zh) 一种发菜细胞培养联产发菜多糖的方法
CN105586267B (zh) 生产灵芝菌丝体的灵芝诱变菌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