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4801A -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4801A
CN114454801A CN202111600334.9A CN202111600334A CN114454801A CN 114454801 A CN114454801 A CN 114454801A CN 202111600334 A CN202111600334 A CN 202111600334A CN 114454801 A CN114454801 A CN 114454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haft
wrecker
rod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03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4801B (zh
Inventor
许庆杰
陈道民
徐海忠
张政
张雯雯
陈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ka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03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54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54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4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4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4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12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salvaging damag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1/00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Conversions therefor
    • B60F1/04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Conversions therefor with rail and road wheels on different ax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作为与救援车辆进行拖拽的清障车本体(1)、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的滑移架装置,通过清障车本体(1),实现了对救援车辆的拖拽,通过滑移架装置,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因此满足了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快速转运,提高了对道路的清障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障车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清障车用于对救援车辆进行拖拽,实现对道路进行快速清障处理,因此清障车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车辆,在现有的清障车装置中,还没有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还都是基于汽车底盘进行改装,只使用对公路进行清障,还没有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实现通过轨道对救援车辆进行快速转运,从而提高对道路的清障效率,
基于申请人于2021年11月15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使用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满足了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快速转运,提高了对道路的清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作为与救援车辆进行拖拽的清障车本体、设置在清障车本体上的滑移架装置。
由于设计了清障车本体和滑移架装置,通过清障车本体,实现了对救援车辆的拖拽,通过滑移架装置,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因此满足了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快速转运,提高了对道路的清障效率。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的方式把清障车本体和滑移架装置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在轨道上进行升降承载轮设置的方式把和滑移架装置与清障车本体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滑移架装置包含有轨道导向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或包含有副车架、轴座、驱动轴和液压动力装置。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清障车本体在轨道上进行运动,扩展了清障车本体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清障车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支腿。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清障车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拖拽牵引装置。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在清障车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支腿和拖拽牵引装置,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轨道导向轮。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清障车本体、轨道导向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支腿和拖拽牵引装置,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清障车本体设置为包含有机动车底盘、吊臂、绞车和托臂并且机动车底盘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吊臂联接,机动车底盘的车架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托臂联接并且在吊臂上设置有绞车,机动车底盘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的车架的前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拖拽牵引装置联接,机动车底盘的车架的前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杆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的车架的后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三支撑杆联接,机动车底盘的车架的中间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杆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设置为×汽车底盘,吊臂设置为伸缩臂并且绞车的卷筒设置为与吊臂的外筒后部联接,绞车的转动轮设置为与吊臂的内筒前部联接并且托臂设置为T字形架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被救援车辆进行起吊和拖拽的设置,适合对各种型号的被救援车辆进行清障。
本发明设计了,轨道导向轮设置为火车轮并且轨道导向轮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转动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定位杆、座部、轴杆部和连接螺杆部并且在座部的下端端面内部设置有容纳凹槽体,在轴杆部的竖部设置有长条孔体并且连接螺杆部设置为与长条孔体贯串式联接,连接螺杆部设置为与座部的竖部螺纹式联接并且轴杆部的上端横部设置在容纳凹槽体中,轴杆部的竖部下段设置为与定位杆联接并且定位杆设置为与长条孔体的下端部相对应分布,轴杆部的下端横部设置为与轨道导向轮转动式联接并且座部的横部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联接,座部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轴杆部设置为轴杆部的下端横部具有圆形棒状体的Z字形块状体,连接螺杆部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定位杆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容纳凹槽体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并且长条孔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无动力运输。
本发明设计了,支腿设置为液压式支腿并且支腿的外筒壳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清障车本体进行离地支撑,方便对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安装。
本发明设计了,拖拽牵引装置设置为拖车钩并且拖拽牵引装置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清障车本体进行对接连接设置。
本发明设计了,清障车本体和支腿与轨道导向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设置为按照外置轮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清障车本体、支腿、轨道导向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拖拽牵引装置设置为按照外置连接部位的方式分布,三个轨道导向轮、一个第一支撑杆、一个第二支撑杆和一个第三支撑杆设置为组成一组外置轮支撑部件,两组外置轮支撑部件设置在清障车本体上,两个支腿设置在清障车本体上,座部设置为与机动车底盘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在副车架上分别设置有驱动轴和液压动力装置,在驱动轴和副车架之间设置有轴座并且轴座和驱动轴设置在液压动力装置上。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副车架、轴座、驱动轴和液压动力装置,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在副车架的架部分别设置有安装螺孔体并且架部的前端头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联接,架部的下端端面前后部设置为与轴座联接并且安装螺孔体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清障车本体的车架联接,架部设置为U字形座状体并且架部的上端端面中间凹槽体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的车架容纳式联接,安装螺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安装螺孔体设置为沿架部的竖部和横部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轴座设置为包含有摆动梁部和摆动伸缩缸并且摆动梁部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伸缩缸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摆动梁部的上端头和摆动伸缩缸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副车架联接并且摆动梁部的上下端头设置为与驱动轴联接,摆动梁部设置为连杆座状体并且摆动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摆动伸缩缸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驱动轴设置为包含有轴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并且轴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驱动轮联接,轴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驱动轮联接并且轴部设置为与轴座联接,轴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分别设置为具有轮边减速器的车轮,第一驱动轮的液压端口部和第二驱动轮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液压动力装置设置为具有柴油机、高压泵和操纵阀的集成体并且液压动力装置设置为与副车架联接,液压动力装置的操纵阀分别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轴座和驱动轴联接。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有动力运输,实现了由清障车本体对液压动力装置进行操纵设置。
本发明设计了,清障车本体与副车架、轴座、驱动轴和液压动力装置设置为按照承载车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轴座和一个驱动轴设置为组成一组轮系部件,两组轮系部件设置在副车架上,轴部设置为与摆动梁部联接,摆动梁部设置为与架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清障车本体实现了对救援车辆的拖拽,由滑移架装置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附设架支撑运动,提高了清障车本体在轨道上进行行驶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作为在公路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把连接螺杆部在座部的竖部上进行转动,使连接螺杆部与轴杆部的竖部分开,连接螺杆部在长条孔体中进行运动,把轴杆部的上端横部从容纳凹槽体中取出,把轴杆部进行向上提起,使定位杆与座部的竖部接触,使轴杆部的竖部与座部的横部接触,把连接螺杆部在座部的竖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连接螺杆部作用在轴杆部的竖部上,从而把轨道导向轮进行提起,
作为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通过吊臂和绞车,把救援车辆的前轮放到托臂上,通过机动车底盘进入到轨道上,使支腿处于伸长状态,把机动车底盘的后部进行抬起,使位于第二支撑杆上的连接螺杆部和位于第三支撑杆上的连接螺杆部进行转动,使连接螺杆部与轴杆部的竖部分开,使定位杆与座部的竖部分开,使轴杆部的竖部与座部的横部分开,连接螺杆部在长条孔体中进行反方向运动,把轴杆部进行向下降落,把轴杆部的上端横部放到容纳凹槽体中,把连接螺杆部在座部的竖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连接螺杆部再作用在轴杆部的竖部上,从而把位于第二支撑杆上的轨道导向轮和位于第三支撑杆上的轨道导向轮进行降落后放到轨道上,使支腿处于收缩状态,在救援车辆作用下,使把机动车底盘的前部进行微微抬起,使位于第一支撑杆上的连接螺杆部进行转动,从而把位于第一支撑杆上的轨道导向轮进行降落后放到轨道上,通过拖拽牵引装置与动力机车进行连接,当完成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后,连接螺杆部进行反方向转动,从而把的轨道导向轮进行提升。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 作为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通过吊臂和绞车,把救援车辆的前轮放到托臂上,通过机动车底盘进入到轨道上,使摆动伸缩缸处于收缩状态,调节摆动梁部与架部的之间的角度,使架部处于低位状态,使液压动力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使驱动轴处于工作状态,驱动轴在轨道上进行运动,把架部放到机动车底盘的车架上,把螺栓安装在安装螺孔体中,通过螺栓把架部与机动车底盘的车架连接在一起,再使摆动伸缩缸处于伸长状态,调节摆动梁部与架部的之间的角度,使架部处于高位状态,从而把机动车底盘进行抬起,由驱动轴在轨道上进行运动,带动清障车本体在轨道上进行运动,当完成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后,通过摆动伸缩缸,使架部处于低位状态,把机动车底盘进行降低,通过螺栓,把架部与机动车底盘的车架分开,把架部从机动车底盘的车架上取出。
在本技术方案中,清障车本体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轨道导向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支腿、拖拽牵引装置、副车架、轴座、驱动轴和液压动力装置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机动车底盘、吊臂、绞车、托臂、定位杆、座部、轴杆部、连接螺杆部、容纳凹槽体、长条孔体、架部、安装螺孔体、摆动梁部、摆动伸缩缸、轴部、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的清障车本体和滑移架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的处于提起状态示意图,
图3为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后视图,
清障车本体-1、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支腿-6、拖拽牵引装置-7、副车架-8、轴座-9、驱动轴-91、液压动力装置-92、机动车底盘-11、吊臂-12、绞车-13、托臂-14、定位杆-30、座部-31、轴杆部-32、连接螺杆部-33、容纳凹槽体-34、长条孔体-35、架部-81、安装螺孔体-82、摆动梁部-98、摆动伸缩缸-99、轴部-911、第一驱动轮-912、第二驱动轮-91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清障车本体1、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支腿6和拖拽牵引装置7并且在清障车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支腿6和拖拽牵引装置7,在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上分别设置有轨道导向轮2。
在本实施例中,清障车本体1设置为包含有机动车底盘11、吊臂12、绞车13和托臂14并且机动车底盘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吊臂12联接,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托臂14联接并且在吊臂12上设置有绞车13,机动车底盘11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6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前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拖拽牵引装置7联接,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前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杆3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后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三支撑杆5联接,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中间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杆4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11设置为4×2汽车底盘,吊臂12设置为伸缩臂并且绞车13的卷筒设置为与吊臂12的外筒后部联接,绞车13的转动轮设置为与吊臂12的内筒前部联接并且托臂14设置为T字形架状体。
通过清障车本体1,形成了对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支腿6和拖拽牵引装置7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车底盘11,实现了与第一支撑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支撑杆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支撑杆5的连接,实现了与支腿6的连接,实现了与拖拽牵引装置7的连接,由吊臂12、绞车13和托臂14,实现了与救援车辆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支腿6和拖拽牵引装置7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轨道导向轮2设置为火车轮并且轨道导向轮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转动式联接。
通过轨道导向轮2,形成了对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的支撑连接点,由轨道导向轮2,实现了与第一支撑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支撑杆4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三支撑杆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轨道进行接触转动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定位杆30、座部31、轴杆部32和连接螺杆部33并且在座部31的下端端面内部设置有容纳凹槽体34,在轴杆部32的竖部设置有长条孔体35并且连接螺杆部33设置为与长条孔体35贯串式联接,连接螺杆部33设置为与座部31的竖部螺纹式联接并且轴杆部32的上端横部设置在容纳凹槽体34中,轴杆部32的竖部下段设置为与定位杆30联接并且定位杆30设置为与长条孔体35的下端部相对应分布,轴杆部32的下端横部设置为与轨道导向轮2转动式联接并且座部31的横部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座部31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轴杆部32设置为轴杆部32的下端横部具有圆形棒状体的Z字形块状体,连接螺杆部33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定位杆30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容纳凹槽体34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并且长条孔体35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通过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形成了对清障车本体1和轨道导向轮2的支撑连接点,由座部31,实现了与清障车本体1的连接,由轴杆部32,实现了与轨道导向轮2的连接,由定位杆30、连接螺杆部33和容纳凹槽体34,实现了轴杆部32与座部31之间进行连接处理,由长条孔体35,实现了轴杆部32与连接螺杆部33之间进行连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轨道导向轮2与清障车本体1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支腿6设置为液压式支腿并且支腿6的外筒壳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
通过支腿6,形成了对清障车本体1的支撑连接点,由支腿6,实现了与清障车本体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清障车本体1进行离地支撑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拖拽牵引装置7设置为拖车钩并且拖拽牵引装置7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
通过拖拽牵引装置7,形成了对清障车本体1的支撑连接点,由拖拽牵引装置7,实现了与清障车本体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动力机车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清障车本体1和支腿6与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设置为按照外置轮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清障车本体1、支腿6、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与拖拽牵引装置7设置为按照外置连接部位的方式分布,三个轨道导向轮2、一个第一支撑杆3、一个第二支撑杆4和一个第三支撑杆5设置为组成一组外置轮支撑部件,两组外置轮支撑部件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两个支腿6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座部31设置为与机动车底盘11联接。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其步骤是:作为在公路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把连接螺杆部33在座部31的竖部上进行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与轴杆部32的竖部分开,连接螺杆部33在长条孔体35中进行运动,把轴杆部32的上端横部从容纳凹槽体34中取出,把轴杆部32进行向上提起,使定位杆30与座部31的竖部接触,使轴杆部32的竖部与座部31的横部接触,把连接螺杆部33在座部31的竖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作用在轴杆部32的竖部上,从而把轨道导向轮2进行提起,
作为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通过吊臂12和绞车13,把救援车辆的前轮放到托臂14上,通过机动车底盘11进入到轨道上,使支腿6处于伸长状态,把机动车底盘11的后部进行抬起,使位于第二支撑杆4上的连接螺杆部33和位于第三支撑杆5上的连接螺杆部33进行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与轴杆部32的竖部分开,使定位杆30与座部31的竖部分开,使轴杆部32的竖部与座部31的横部分开,连接螺杆部33在长条孔体35中进行反方向运动,把轴杆部32进行向下降落,把轴杆部32的上端横部放到容纳凹槽体34中,把连接螺杆部33在座部31的竖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再作用在轴杆部32的竖部上,从而把位于第二支撑杆4上的轨道导向轮2和位于第三支撑杆5上的轨道导向轮2进行降落后放到轨道上,使支腿6处于收缩状态,在救援车辆作用下,使把机动车底盘11的前部进行微微抬起,使位于第一支撑杆3上的连接螺杆部33进行转动,从而把位于第一支撑杆3上的轨道导向轮2进行降落后放到轨道上,通过拖拽牵引装置7与动力机车进行连接,当完成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后,连接螺杆部33进行反方向转动,从而把的轨道导向轮2进行提升。
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副车架8、轴座9、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并且在副车架8上分别设置有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在驱动轴91和副车架8之间设置有轴座9并且轴座9和驱动轴91设置在液压动力装置92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副车架8的架部81分别设置有安装螺孔体82并且架部81的前端头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92联接,架部81的下端端面前后部设置为与轴座9联接并且安装螺孔体82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清障车本体1的车架联接,架部81设置为U字形座状体并且架部81的上端端面中间凹槽体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的车架容纳式联接,安装螺孔体8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安装螺孔体82设置为沿架部81的竖部和横部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副车架8,形成了对清障车本体1、轴座9和液压动力装置92的支撑连接点,由架部81和安装螺孔体82,实现了与清障车本体1的连接,由架部81,实现了与轴座9的连接,实现了与液压动力装置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清障车本体1进行托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轴座9设置为包含有摆动梁部98和摆动伸缩缸99并且摆动梁部98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伸缩缸99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摆动梁部98的上端头和摆动伸缩缸99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副车架8联接并且摆动梁部98的上下端头设置为与驱动轴91联接,摆动梁部98设置为连杆座状体并且摆动伸缩缸99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摆动伸缩缸99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92联接。
通过轴座9,形成了对副车架8、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的支撑连接点,由摆动梁部98和摆动伸缩缸99,实现了与副车架8的连接,由摆动梁部98,实现了与驱动轴91的连接,由摆动伸缩缸99,实现了与液压动力装置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驱动轴91与副车架8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91设置为包含有轴部911、第一驱动轮912和第二驱动轮913并且轴部91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驱动轮912联接,轴部9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驱动轮913联接并且轴部911设置为与轴座9联接,轴部91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驱动轮912和第二驱动轮913分别设置为具有轮边减速器的车轮,第一驱动轮912的液压端口部和第二驱动轮913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92联接。
通过驱动轴91,形成了对轴座9和液压动力装置92的支撑连接点,由轴部911,实现了与轴座9的连接,由第一驱动轮912和第二驱动轮913,实现了与液压动力装置9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驱动副车架8在轨道上进行运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动力装置92设置为具有柴油机、高压泵和操纵阀的集成体并且液压动力装置92设置为与副车架8联接,液压动力装置92的操纵阀分别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轴座9和驱动轴91联接。
通过液压动力装置92,形成了对清障车本体1、副车架8、轴座9和驱动轴91的支撑连接点,由液压动力装置92,实现了与清障车本体1的连接,实现了与副车架8的连接,实现了与轴座9的连接,实现了与驱动轴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驱动副车架8在轨道上进行运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清障车本体1与副车架8、轴座9、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设置为按照承载车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轴座9和一个驱动轴91设置为组成一组轮系部件,两组轮系部件设置在副车架8上,轴部911设置为与摆动梁部98联接,摆动梁部98设置为与架部81联接。
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其步骤是: 作为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通过吊臂12和绞车13,把救援车辆的前轮放到托臂14上,通过机动车底盘11进入到轨道上,使摆动伸缩缸99处于收缩状态,调节摆动梁部98与架部81的之间的角度,使架部81处于低位状态,使液压动力装置92处于工作状态,使驱动轴91处于工作状态,驱动轴91在轨道上进行运动,把架部81放到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上,把螺栓安装在安装螺孔体82中,通过螺栓把架部81与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连接在一起,再使摆动伸缩缸99处于伸长状态,调节摆动梁部98与架部81的之间的角度,使架部81处于高位状态,从而把机动车底盘11进行抬起,由驱动轴91在轨道上进行运动,带动清障车本体1在轨道上进行运动,当完成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后,通过摆动伸缩缸99,使架部81处于低位状态,把机动车底盘11进行降低,通过螺栓,把架部81与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分开,把架部81从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上取出。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的方式把清障车本体1和滑移架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在轨道上进行升降承载轮设置的方式把和滑移架装置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滑移架装置包含有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或包含有副车架8、轴座9、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支腿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拖拽牵引装置7。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清障车本体1实现了对救援车辆的拖拽,由滑移架装置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清障车本体1和滑移架装置,通过清障车本体1,实现了对救援车辆的拖拽,通过滑移架装置,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因此满足了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快速转运,提高了对道路的清障效率。
2、由于设计了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实现了对清障车本体1进行无动力支撑。
3、由于设计了副车架8、轴座9、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实现了对清障车本体1进行有动力支撑。
4、由于设计了支腿6,实现了对清障车本体1进行离地支撑。
5、由于设计了拖拽牵引装置7,实现了与牵引动力机车连接设置。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的清障车本体1和滑移架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与救援车辆进行拖拽的清障车本体(1)、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的滑移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的方式把清障车本体(1)和滑移架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在轨道上进行升降承载轮设置的方式把和滑移架装置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滑移架装置包含有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或包含有副车架(8)、轴座(9)、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支腿(6),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拖拽牵引装置(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在清障车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支腿(6)和拖拽牵引装置(7),在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上分别设置有轨道导向轮(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清障车本体(1)设置为包含有机动车底盘(11)、吊臂(12)、绞车(13)和托臂(14)并且机动车底盘(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吊臂(12)联接,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下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托臂(14)联接并且在吊臂(12)上设置有绞车(13),机动车底盘(11)的后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支腿(6)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前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拖拽牵引装置(7)联接,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前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杆(3)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后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三支撑杆(5)联接,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的中间边缘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杆(4)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11)设置为4×2汽车底盘,吊臂(12)设置为伸缩臂并且绞车(13)的卷筒设置为与吊臂(12)的外筒后部联接,绞车(13)的转动轮设置为与吊臂(12)的内筒前部联接并且托臂(14)设置为T字形架状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轨道导向轮(2)设置为火车轮并且轨道导向轮(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转动式联接,
或,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定位杆(30)、座部(31)、轴杆部(32)和连接螺杆部(33)并且在座部(31)的下端端面内部设置有容纳凹槽体(34),在轴杆部(32)的竖部设置有长条孔体(35)并且连接螺杆部(33)设置为与长条孔体(35)贯串式联接,连接螺杆部(33)设置为与座部(31)的竖部螺纹式联接并且轴杆部(32)的上端横部设置在容纳凹槽体(34)中,轴杆部(32)的竖部下段设置为与定位杆(30)联接并且定位杆(30)设置为与长条孔体(35)的下端部相对应分布,轴杆部(32)的下端横部设置为与轨道导向轮(2)转动式联接并且座部(31)的横部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座部(31)设置为T字形块状体并且轴杆部(32)设置为轴杆部(32)的下端横部具有圆形棒状体的Z字形块状体,连接螺杆部(33)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定位杆(30)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容纳凹槽体(34)设置为U字形开口体并且长条孔体(35)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或,支腿(6)设置为液压式支腿并且支腿(6)的外筒壳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
或,拖拽牵引装置(7)设置为拖车钩并且拖拽牵引装置(7)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联接,
或,清障车本体(1)和支腿(6)与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设置为按照外置轮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清障车本体(1)、支腿(6)、轨道导向轮(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与拖拽牵引装置(7)设置为按照外置连接部位的方式分布,三个轨道导向轮(2)、一个第一支撑杆(3)、一个第二支撑杆(4)和一个第三支撑杆(5)设置为组成一组外置轮支撑部件,两组外置轮支撑部件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两个支腿(6)设置在清障车本体(1)上,座部(31)设置为与机动车底盘(11)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其特征是:在副车架(8)上分别设置有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在驱动轴(91)和副车架(8)之间设置有轴座(9)并且轴座(9)和驱动轴(91)设置在液压动力装置(92)上,
或,在副车架(8)的架部(81)分别设置有安装螺孔体(82)并且架部(81)的前端头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92)联接,架部(81)的下端端面前后部设置为与轴座(9)联接并且安装螺孔体(82)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清障车本体(1)的车架联接,架部(81)设置为U字形座状体并且架部(81)的上端端面中间凹槽体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的车架容纳式联接,安装螺孔体(8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安装螺孔体(82)设置为沿架部(81)的竖部和横部间隔排列分布,
或,轴座(9)设置为包含有摆动梁部(98)和摆动伸缩缸(99)并且摆动梁部(98)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摆动伸缩缸(99)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摆动梁部(98)的上端头和摆动伸缩缸(99)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副车架(8)联接并且摆动梁部(98)的上下端头设置为与驱动轴(91)联接,摆动梁部(98)设置为连杆座状体并且摆动伸缩缸(99)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摆动伸缩缸(99)的液压端口部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92)联接,
或,驱动轴(91)设置为包含有轴部(911)、第一驱动轮(912)和第二驱动轮(913)并且轴部(91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驱动轮(912)联接,轴部(91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驱动轮(913)联接并且轴部(911)设置为与轴座(9)联接,轴部(91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驱动轮(912)和第二驱动轮(913)分别设置为具有轮边减速器的车轮,第一驱动轮(912)的液压端口部和第二驱动轮(913)的液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液压动力装置(92)联接,
或,液压动力装置(92)设置为具有柴油机、高压泵和操纵阀的集成体并且液压动力装置(92)设置为与副车架(8)联接,液压动力装置(92)的操纵阀分别设置为与清障车本体(1)、轴座(9)和驱动轴(91)联接,
或,清障车本体(1)与副车架(8)、轴座(9)、驱动轴(91)和液压动力装置(92)设置为按照承载车的方式分布并且两个轴座(9)和一个驱动轴(91)设置为组成一组轮系部件,两组轮系部件设置在副车架(8)上,轴部(911)设置为与摆动梁部(98)联接,摆动梁部(98)设置为与架部(81)联接。
9.一种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清障车本体(1)实现了对救援车辆的拖拽,由滑移架装置实现了在轨道上进行行驶系统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作为在公路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把连接螺杆部(33)在座部(31)的竖部上进行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与轴杆部(32)的竖部分开,连接螺杆部(33)在长条孔体(35)中进行运动,把轴杆部(32)的上端横部从容纳凹槽体(34)中取出,把轴杆部(32)进行向上提起,使定位杆(30)与座部(31)的竖部接触,使轴杆部(32)的竖部与座部(31)的横部接触,把连接螺杆部(33)在座部(31)的竖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作用在轴杆部(32)的竖部上,从而把轨道导向轮(2)进行提起,
作为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通过吊臂(12)和绞车(13),把救援车辆的前轮放到托臂(14)上,通过机动车底盘(11)进入到轨道上,使支腿(6)处于伸长状态,把机动车底盘(11)的后部进行抬起,使位于第二支撑杆(4)上的连接螺杆部(33)和位于第三支撑杆(5)上的连接螺杆部(33)进行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与轴杆部(32)的竖部分开,使定位杆(30)与座部(31)的竖部分开,使轴杆部(32)的竖部与座部(31)的横部分开,连接螺杆部(33)在长条孔体(35)中进行反方向运动,把轴杆部(32)进行向下降落,把轴杆部(32)的上端横部放到容纳凹槽体(34)中,把连接螺杆部(33)在座部(31)的竖部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使连接螺杆部(33)再作用在轴杆部(32)的竖部上,从而把位于第二支撑杆(4)上的轨道导向轮(2)和位于第三支撑杆(5)上的轨道导向轮(2)进行降落后放到轨道上,使支腿(6)处于收缩状态,在救援车辆作用下,使把机动车底盘(11)的前部进行微微抬起,使位于第一支撑杆(3)上的连接螺杆部(33)进行转动,从而把位于第一支撑杆(3)上的轨道导向轮(2)进行降落后放到轨道上,通过拖拽牵引装置(7)与动力机车进行连接,当完成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后,连接螺杆部(33)进行反方向转动,从而把的轨道导向轮(2)进行提升,
或,其步骤是: 作为在轨道上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时,通过吊臂(12)和绞车(13),把救援车辆的前轮放到托臂(14)上,通过机动车底盘(11)进入到轨道上,使摆动伸缩缸(99)处于收缩状态,调节摆动梁部(98)与架部(81)的之间的角度,使架部(81)处于低位状态,使液压动力装置(92)处于工作状态,使驱动轴(91)处于工作状态,驱动轴(91)在轨道上进行运动,把架部(81)放到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上,把螺栓安装在安装螺孔体(82)中,通过螺栓把架部(81)与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连接在一起,再使摆动伸缩缸(99)处于伸长状态,调节摆动梁部(98)与架部(81)的之间的角度,使架部(81)处于高位状态,从而把机动车底盘(11)进行抬起,由驱动轴(91)在轨道上进行运动,带动清障车本体(1)在轨道上进行运动,当完成对救援车辆进行转运后,通过摆动伸缩缸(99),使架部(81)处于低位状态,把机动车底盘(11)进行降低,通过螺栓,把架部(81)与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分开,把架部(81)从机动车底盘(11)的车架上取出。
CN202111600334.9A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14454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0334.9A CN114454801B (zh)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0334.9A CN114454801B (zh)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4801A true CN114454801A (zh) 2022-05-10
CN114454801B CN114454801B (zh) 2023-07-14

Family

ID=8140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0334.9A Active CN114454801B (zh) 2021-12-24 2021-12-24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5480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350A (zh) * 1987-01-20 1987-07-15 吉林铁路分局吉林机务段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CN101214830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沈阳市万事达汽车改装厂 低平板半挂车翻转底板装置
CN102729744A (zh) * 2012-07-12 2012-10-17 山东东大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公路铁轨液压牵引车
CN105015290A (zh) * 2015-08-24 2015-11-04 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搬运车及其对轨装置
CN208344047U (zh) * 2017-12-20 2019-01-08 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清障车的拖拽装置
CN211032067U (zh) * 2019-09-20 2020-07-17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
CN112874425A (zh) * 2020-12-01 2021-06-01 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救援的消防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CN214355399U (zh) * 2021-01-14 2021-10-08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货车转向架有轨牵引转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0350A (zh) * 1987-01-20 1987-07-15 吉林铁路分局吉林机务段 公路铁路两用车辆
CN101214830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沈阳市万事达汽车改装厂 低平板半挂车翻转底板装置
CN102729744A (zh) * 2012-07-12 2012-10-17 山东东大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公路铁轨液压牵引车
CN105015290A (zh) * 2015-08-24 2015-11-04 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搬运车及其对轨装置
CN208344047U (zh) * 2017-12-20 2019-01-08 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清障车的拖拽装置
CN211032067U (zh) * 2019-09-20 2020-07-17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公铁两用双向行驶牵引及载货运输车
CN112874425A (zh) * 2020-12-01 2021-06-01 山东泰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救援的消防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CN214355399U (zh) * 2021-01-14 2021-10-08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货车转向架有轨牵引转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4801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1954B (zh) 一种平板型清障车
CN202827280U (zh) 一种管片运输车
CN203975002U (zh) 超长可自装卸整体式运输车
EP2730488B1 (de) Einhänger für ein Nutzfahrzeug
CN104118492A (zh) 超长可自装卸整体式运输车
CA2486170A1 (en) A vehicle that can be driven on both roads and railroad tracks
US5740742A (en) Road/rail truck tractor
CN205661356U (zh) 一种平板型清障车
CN203558127U (zh) 一种两桥凹梁式低平板半挂车
DE3425698C2 (zh)
CN114454801A (zh) 基于轨道和公路两用的清障车装置和使用方法
US4364315A (en) Convertible rail-highway vehicle support system
CN203637500U (zh) 离地间隙可变的专用底盘
CN203419138U (zh) 新型高架桥事故清障轨道车
CN201329832Y (zh) 多功能清障车
CN103660833B (zh) 离地间隙可变的底盘
KR20130029518A (ko) 궤도-육상 직각주행방식의 철도차량 견인차
CN219194289U (zh) 一种大起重量防爆柴油机履带式起重机
CN216659474U (zh) 一种跨越式桥面公铁两用车
CN201713268U (zh) 一种公路铁路两用叉车
CN110254339A (zh) 一种新型清障车
CN216734035U (zh) 一种六轮万向吊挂式道路清碍救援拖挂
CN215854814U (zh) 一种具有滑移功能的多绞盘拖救装置
CN209700494U (zh) 一种全封闭飞翼式落地板清障车
KR100380010B1 (ko) 휠식 크레인과 그 수송방법 및 연결형 차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