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0163B - 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0163B
CN114450163B CN202080068035.2A CN202080068035A CN114450163B CN 114450163 B CN114450163 B CN 114450163B CN 202080068035 A CN202080068035 A CN 202080068035A CN 114450163 B CN114450163 B CN 114450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correction
main scanning
density
scann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80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50163A (zh
Inventor
美齐津拓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50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0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50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0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05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aiming at correcting align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35Alignment of d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 B41J19/145Dot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of a typ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41J2/04575 - B41J2/04585, or of an undefined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24Case-shift mechanisms; Fount-change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一种利用喷墨方式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10),该打印装置(10)包括喷墨头(102)、滑架(100)、主扫描驱动部(18)(滑架驱动机构)、检测机构(106)以及控制部(30),控制部(30)从根据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基于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计算滑架(100)向第1方向侧移动时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滑架(100)向第2方向侧移动时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大小,基于计算结果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向打印纸喷出墨而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机)(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包括:喷墨头(喷出头),其喷出墨;滑架,其搭载喷墨头;以及主扫描进给机构,其使滑架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为具有所谓的双向打印功能的喷墨打印机,对于该喷墨打印机,在滑架向主扫描方向上的一方移动的去程和滑架向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方移动的回程,喷墨头均喷出墨来进行打印。
在进行双向打印的喷墨打印机,需要校正在去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在回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在打印纸上打印调整用的测试图案,确定用于校正在去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在回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校正量。
测试图案由使校正量逐个以规定差值(1/1440inch)不同而成的多个校正用图案构成。各校正用图案包括:第1点列组,其具有在主扫描方向上以规定间距(1/180inch)形成的多个点列;以及第2点列组,其具有以规定间距形成的多个点列。利用在去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打印第1点列组,利用在回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打印第2点列组。在回程的墨的喷出时刻与在去程的墨的喷出时刻错开。
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从多个校正用图案中选择第1点列组与第2点列组之间的彼此的相对位置最对齐的校正用图案,将与选择出的校正用图案相对应的校正量设为用于校正在去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在回程自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校正量。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通过评价第1点列组的点列与第2点列组的点列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从而从多个校正用图案中选择出第1点列组与第2点列组之间的彼此的相对位置最对齐的校正用图案。
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第1点列组的点列与第2点列组的点列之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的评价是通过利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测量校正用图案的浓度来进行的,利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测量的浓度最低(淡)的位置位于校正用图案的中央的情况成为第1点列组的点列与第2点列组的点列之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移量最小的校正用图案,该校正用图案被确定为第1点列组与第2点列组之间的彼此的相对位置最对齐的校正用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84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进行双向打印的喷墨打印机,在去程上的墨的着落位置与回程上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不存在偏移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的位置,在去程形成的墨的点与在回程形成的墨的点不发生偏移而是重叠。而且,该情况下,在打印介质被墨覆盖的范围与仅在去程和回程中的一者形成墨的点的情况下的该范围为相同程度。相对于此,在去程上的墨的着落位置与回程上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存在偏移的情况下,本来重叠地形成于相同位置的墨的点错位地形成。另外,其结果,相比于不存在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情况,在打印介质更多的范围被墨覆盖。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想要选择第1点列组与第2点列组之间的彼此的相对位置最对齐的校正用图案的情况下,通常检测利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等测量的浓度最低(淡)的校正用图案。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实际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等,发现了如专利文献1那样检测浓度最低的位置的方法有时无法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更具体而言,在测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案的浓度的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打印介质、墨的特性等,有时会产生在打印介质上向意料外的方向反射的光等的影响。而且,该情况下,具有在与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得到显示浓度最低的输出的情况。另外,有时被测量为相同程度的较低的浓度的部位为多个,而难以适当地判断哪一位置处浓度最低。而且,存在根据这些结果无法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的情况。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发明人考虑到,对于用于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的图案,通过对浓度最低的位置以外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而且,得出:在测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案的浓度的情况下,若为浓度最高的位置,则相比于浓度最低的位置,能够以更高的精度更可靠地进行检测。另外,得出:该情况下,基于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得出获得这样的效果所需要的特征,而完成了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为一种打印装置,其利用喷墨方式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包括:喷墨头,其用于喷出墨;滑架,其搭载所述喷墨头;滑架驱动机构,其通过使所述滑架在规定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喷墨头与所述滑架一起移动;检测机构,其用于检测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该校正用图案是用于校正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图案;以及控制部,其通过控制所述滑架驱动机构和所述喷墨头的动作,从而使所述喷墨头打印所述校正用图案,并且基于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在将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定义为第1方向侧,将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定义为第2方向侧的情况下,所述校正用图案是用于校正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图案,该校正用图案包含: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其是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利用所述喷墨头打印的多个图案;和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其是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利用所述喷墨头打印的多个图案,所述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所述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以宽于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的间隔的一定的间隔排列,从而使所述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以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的方式排列,由于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所述控制部从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基于所述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大小,基于所述偏移的大小的计算结果进行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从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通过从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能够检测第1方向用图案与第2方向用图案偏移最大的位置。另外,该情况下,由于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和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的位置关系已知,因此基于第1方向用图案与第2方向用图案偏移最大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能够推断第1方向用图案与第2方向用图案最对齐的位置。另外,该情况下,通过推断第1方向用图案与第2方向用图案最对齐的位置,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在此,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能够考虑以着落位置的偏移的量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进行校正等。另外,在该技术方案中,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以如下方式变化:在第1方向用图案与第2方向用图案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最对齐地重叠的位置处浓度最低,在第1方向用图案与第2方向用图案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最大地重叠的位置处浓度最高。另外,在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浓度最高的位置与浓度最低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已知的规定的距离。而且,该情况下,控制部基于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和已知的规定的距离,推断校正用图案中浓度最低的位置。另外,控制部还基于浓度最低的位置的推断结果,计算校正用图案中已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与校正用图案中浓度最低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而且,基于该距离的计算结果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以使校正用图案的浓度在基准位置最低。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另外,该情况下,对于上述的已知的规定的距离,能够考虑根据第1方向用图案的间隔与第2方向用图案的间隔之差等来确定的距离等。另外,作为基准位置,例如考虑使用校正用图案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央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另外,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喷墨头,例如考虑喷出紫外线固化型的墨等。该情况下,相比于使用例如蒸发干燥型的墨的情况等,形成于打印介质上的墨的点的排列容易成为凹凸状(亚光状)。而且,其结果,在打印介质上,容易产生向各种方向的光的反射。因此,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的情况下,若要对于校正用图案的浓度检测浓度最低的位置,则可能难以检测正确的位置。而且,其结果,可能难以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相对于此,在上述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在校正用图案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即使是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更高的精度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另外,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例如能够优选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上由一定数量的点构成的图案。另外,作为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例如能够优选使用在主扫描方向上由一定数量的点构成的图案。根据这样构成,能够使用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和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另外,该情况下,考虑使构成第1方向用图案的点的数量与构成第2方向用图案的点的数量相等。
另外,对于校正用图案的浓度的检测,考虑将检测范围分割为多个范围来进行。该情况下,控制部例如将由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校正用图案的检测范围在主扫描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分割检测范围,该多个的数量为校正用图案的检测范围中包含的第1方向用图案的数量以上的数量。而且,控制部将多个分割检测范围中浓度最高的分割检测范围的位置检测为浓度最高的位置。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进行校正用图案的浓度的检测。另外,该情况下,对于校正用图案的检测范围,例如考虑在主扫描方向上以校正用图案的检测范围中包含的第1方向用图案的数量进行等分割。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第1方向用图案的位置处的浓度的检测。
另外,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例如可以分成使精度不同的多个阶段而阶段性地进行。该情况下,控制部进行第1精度校正和第2精度校正作为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该第1精度校正以第1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该第2精度校正在进行了第1精度校正后以精度高于第1精度的第2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该情况下,对于第1精度校正,能够考虑对应于以较粗的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调整的粗调整的校正。另外,对于第2精度校正,能够考虑对应于粗调整后进行的作为精细的调整的微调整(主调整)的校正。另外,该情况下,作为进行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考虑使用与进行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不同的图案。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阶段性且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另外,由此,能够更适当地进行较高的精度下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另外,该情况下,作为进行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第1方向用图案和第2方向用图案,例如考虑使用包含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线条即主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该情况下,对于主扫描方向线条,例如能够考虑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的长方形的图案等。另外,作为第1精度校正中使用的各第1方向用图案和各第2方向用图案,考虑使用包含多个主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另外,作为进行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第1方向用图案和第2方向用图案,例如考虑使用包含在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线条即副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该情况下,对于副扫描方向线条,例如能够考虑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的长方形的图案等。另外,作为第2精度校正中使用的各第1方向用图案和各第2方向用图案,考虑使用包含多个副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进行第1精度校正和第2精度校正。
另外,该情况下,对于进行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中的第1方向用图案和第2方向用图案所包含的副扫描方向线条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还考虑使其小于进行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中的第1方向用图案和第2方向用图案所包含的主扫描方向线条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另外,该情况下,对于进行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中的第1方向用图案和第2方向用图案所包含的副扫描方向线条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考虑使其大于进行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中的第1方向用图案和第2方向用图案所包含的主扫描方向线条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进行第1精度校正和第2精度校正。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考虑使用具有与上述同样的特征的校正方法等。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着落位置的偏移适当地进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的图。图1的(A)表示打印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的(B)表示打印装置10的喷头部1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2是说明粗调整的动作的图。图2的(A)~图2的(C)是用于说明利用打印装置10打印的校正用图案RP的概念图。
图3是说明粗调整的动作的图。图3的(A)是图2的E部和F部的放大图。图3的(B)是用于说明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分布的图。
图4是更详细地说明校正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着落位置的校正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更详细地说明本例子中进行的微调整的图。图6的(A)表示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一个例子。图6的(B)表示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一个例子。图6的(C)表示校正用图案RP中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重叠方式的一个例子。
图7是更详细地说明本例子中进行的微调整的图。图7的(A)~图7的(C)表示由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产生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之间的重叠方式的不同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的图。图1的(A)表示打印装置10的主要部位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1的(B)表示打印装置10的喷头部12的结构的一个例子。打印装置10为利用喷墨方式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对纸张或布帛等打印介质50进行打印。另外,除以下说明的方面以外,本例子的打印装置10可以具有与公知的打印装置相同或同样的结构。例如,打印装置10除图1所示的结构以外,可以还具有与公知的打印装置相同或同样的结构。
另外,在本例子中,打印装置10包括:喷头部12、台板14、导轨16、主扫描驱动部18、副扫描驱动部20以及控制部30。喷头部12为向打印介质50喷出墨的部分。另外,在本例子中,如图1的(B)所示,喷头部12具有:滑架100、多个喷墨头102、多个紫外线光源104以及检测机构106。对于喷头部12中的各结构,之后再详细说明。台板14为打印时载置打印介质50的台状构件。导轨16为引导喷头部12向规定的主扫描方向的移动的导轨构件。在本例子中,引导喷头部12的移动是指,引导喷头部12在滑架100的移动。另外,主扫描方向为与图中所示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
主扫描驱动部18是使喷头部12的多个喷墨头102进行主扫描动作的驱动部。该情况下,主扫描动作是指,相对于打印介质50一边向主扫描方向相对移动一边喷出墨的动作。另外,更具体而言,主扫描驱动部18通过使喷头部12的滑架100沿着导轨16向主扫描方向移动,从而使多个喷墨头102与滑架100一起移动。另外,该情况下,主扫描驱动部18在多个喷墨头102的向主扫描方向的移动过程中还使其喷出墨,从而使多个喷墨头102进行主扫描动作。另外,在本例子中,主扫描驱动部18是使喷墨头102与滑架100一起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的一个例子。该情况下,使滑架100和喷墨头102移动能够被认为是相对于打印介质50相对移动等。
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主扫描方向,根据需要称作左右方向。另外,对于图1的(A)的与向左侧去的朝向对应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个朝向(左侧的朝向),称作左方向。对于图1的(A)的与向右侧去的朝向对应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朝向(右侧的朝向),称作右方向。该情况下,对于左方向,能够考虑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的朝向等。对于右方向,能够考虑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朝向等。另外,在本例子中,左方向为第1方向的一个例子。右方向为第2方向的一个例子。
而且,在本例子中,主扫描驱动部18使多个喷墨头102进行左方向和右方向这两个朝向的主扫描动作(双向的主扫描动作)。该情况下,对于左方向的朝向的主扫描动作,能够考虑滑架100向左方向移动的主扫描动作等。对于右方向的朝向的主扫描动作,能够考虑滑架100向右方向移动的主扫描动作等。
副扫描驱动部20是使喷头部12的多个喷墨头102进行副扫描动作的驱动部。该情况下,副扫描动作是指相对于打印介质50使多个喷墨头102向与主扫描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相对移动的动作。对于副扫描动作,也能够考虑相对于打印介质50使多个喷墨头102相对移动从而输送打印介质50的进给动作等。另外,副扫描驱动部20也能够被认为是介质进给机构的一个例子。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副扫描驱动部20通过在主扫描动作的间歇向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输送方向输送打印介质50,从而使多个喷墨头102进行副扫描动作。另外,在本例子中,副扫描方向为与图中所示的X方向平行的方向。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对于副扫描方向,根据需要称作前后方向。
控制部30为控制打印装置10的各部分的动作的结构。作为控制部30,例如,考虑使用具有CPU等运算部件、RAM、ROM等存储部件等的结构。另外,在本例子中,控制部30与打印装置10的各部分电连接,通过与打印装置10的各部分之间进行电信号的输入输出,从而控制打印装置10的各部分的动作。更具体而言,控制部30通过控制主扫描驱动部18和副扫描驱动部20的动作,从而交替地重复进行使滑架100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向往复的各方向的主扫描动作和向前后方向的打印介质50的进给动作。而且,由此,控制部30使打印装置10进行相对于打印介质50的各位置的打印的动作。
另外,在本例子中,控制部30还进行自多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以下称作着落位置的校正)。另外,更具体而言,控制部30进行使由于主扫描动作时滑架100移动的朝向的不同而产生的着落位置的偏移减小的校正作为着落位置的校正。该情况下,对于使着落位置的偏移减小的校正,能够考虑用于使偏移量(偏移的大小)变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校正等。另外,对于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也能够考虑以使着落位置的偏移的量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进行校正等。对于校正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动作,之后再详细地说明。
接着,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喷头部12的结构。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喷头部12具有:滑架100、多个喷墨头102、多个紫外线光源104以及检测机构106。该情况下,滑架100是保持喷头部12的其他构件的保持构件。关于滑架100,也能够被认为是搭载喷墨头102的构件的一个例子。
另外,多个喷墨头102是以喷墨方式喷出墨的喷出头。作为多个喷墨头102,例如,所使用的要喷出的墨考虑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墨。另外,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多个喷墨头102分别喷出例如黄色(Y色)、品红色(M色)、青色(C色)以及黑色(K色)这样的各种颜色的墨。根据这样构成,能够使用多种颜色的墨来适当地呈现各种颜色。另外,由此,能够在打印装置10适当地进行彩色打印。
另外,在本例子中,多个喷墨头102以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对齐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搭载于滑架100。另外,在各个喷墨头102形成有由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嘴列。喷嘴列形成于喷墨头102的下表面,喷墨头102朝向下侧喷出墨。另外,在各个喷墨头102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列。
另外,在本例子中,作为自各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墨(UV墨)。紫外线固化型墨能够考虑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墨等。另外,该情况下,在各个喷墨头102,能够优选使用公知的紫外线固化型墨。
此外,作为多个喷墨头102所使用的墨,还考虑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以外的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作为通过挥发去除溶剂而固定于打印介质50的墨的蒸发干燥型的墨等。另外,作为蒸发干燥型的墨,例如能够优选使用公知的水性墨、溶剂墨或溶剂UV墨等。另外,在喷墨头102的结构的变形例中,形成于喷墨头102的喷嘴列的数量也可以是一列。另外,在喷头部12的结构的变形例中,搭载于滑架100的喷墨头10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五个以上。
多个紫外线光源104是照射用于使紫外线固化型墨固化的紫外线的光源。在本例子中,各紫外线光源104通过相对于多个喷墨头102分别配设于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从而以在其间夹着多个喷墨头102的方式保持于滑架100。该情况下,认为是根据主扫描动作时滑架100移动的朝向,自成为移动方向上的后方侧的紫外线光源104朝向打印介质50照射紫外线。根据这样构成,在各次的主扫描动作中,能够适当地使着落到打印介质50的墨固化。另外,在本例子中,多个紫外线光源104能够被认为是使墨固定于打印介质50的固定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喷头部12的结构的变形例中,对于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以外的墨的情况,考虑使用与墨的种类对应的固定部件。
检测机构106为用于检测着落位置的校正时打印的测试图案的状态的结构。另外,在本例子中,检测机构106用于检测作为着落位置的校正时打印的测试图案的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该情况下,校正用图案能够被认为是用于校正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的偏移而使用的图案等。另外,检测机构106也能够考虑用于检测测试打印到打印介质50的校正用图案的浓度的浓度检测机构等。作为检测机构106,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不区别颜色而是检测浓度的传感器等。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降低检测机构106的成本。另外,作为检测机构106,例如考虑使用公知的打印装置所使用的所谓的套准标记传感器(日文:トンボセンサ)等。根据这样构成,能够更适当地降低检测机构106的成本。
另外,在本例子中,检测机构106为具有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反射型的光学式传感器。该情况下,发光元件朝向打印有校正用图案的打印介质50射出光。另外,光接收元件接收自发光元件射出并由打印介质50反射出的光。另外,检测机构106根据控制部30的控制而检测打印介质50处与检测机构106相对的位置的浓度。而且,将表示检测到的结果的输出信号向控制部30输出。另外,该情况下,若利用检测机构106检测浓度的位置的浓度较高(浓度较浓的情况),则光的反射率下降,因此,检测机构106的输出(具体而言,光接收元件的输出)减小。另外,若检测浓度的位置的浓度较低(浓度较淡的情况),则光的反射率上升,因此检测机构106的输出变大。
另外,在本例子中,检测机构106与多个喷墨头102等一起搭载于滑架100,从而相对于打印介质50相对移动。另外,由此,检测机构106检测校正用图案的各位置的浓度。根据本例子,能够适当地检测校正用图案的浓度。
接着,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校正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动作。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主扫描驱动部18使多个喷墨头102进行左方向和右方向这两个朝向的主扫描动作。该情况下,打印装置10能够考虑具有双向打印功能的打印机等。另外,双向打印功能够被认为是,在滑架100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中的一者移动的去程的主扫描动作与滑架100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中的另一者移动的回程的主扫描动作的各主扫描动作中,均自喷墨头102喷出墨而对打印介质50进行打印的功能等。
而且,该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利用去程的主扫描动作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利用回程的主扫描动作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会产生差异。另外,其结果,本来应形成于相同位置的墨的点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存在打印的质量下降的情况。因此,如本例子所示,在进行往复的主扫描动作的情况下,为了进行较高质量的打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是很重要的。该情况下,校正着落位置能够被认为是,对于应形成于相同位置的墨的点,以利用去程的主扫描动作形成点的位置与利用回程的主扫描动作形成点的位置之间的差成为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方式进行调整等。另外,这样的调整能够考虑用于校正滑架100向左方向移动时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以下称作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滑架100向右方向移动时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以下称作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调整等。
另外,着落位置的校正考虑在用于获得期望的打印物的对打印介质50进行的打印之前进行。另外,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打印装置10使用规定的校正用图案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该情况下,控制部30通过控制主扫描驱动部18、副扫描驱动部20以及喷墨头102的动作,从而使喷墨头102打印校正用图案。而且,控制部30基于检测机构106所检测的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另外,该情况下,校正用图案能够被认为是,用于校正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图案等。另外,对于校正用图案,针对白色的打印纸等反光性颜色的打印介质50,优选用黑色的墨等较浓颜色的墨(颜色的浓度较高的墨)进行打印。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检测校正用图案的浓度。
另外,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对于打印装置10,在粗调整和粗调整后的微调整(主调整)这两个阶段,进行用于校正去程时的墨的着落位置与回程时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调整。该情况下,进行粗调整和微调整的动作是将着落位置的校正分成使精度不同的多个阶段而阶段性地进行的动作的一个例子。另外,粗调整为以第1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的第1精度校正的一个例子。微调整为在进行了第1精度校正后以精度高于第1精度的第2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的第2精度校正的一个例子。另外,粗调整能够被认为是以较粗的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调整的校正。微调整能够被认为是在粗调整后进行的与精细的调整对应的校正。
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例子中进行的粗调整和微调整。图2和图3是对粗调整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2的(A)~图2的(C)是用于说明利用打印装置10打印的校正用图案RP的概念图。图2的(A)表示校正用图案RP中包含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例子。图2的(B)表示校正用图案RP中包含的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例子。图2的(C)是表示校正用图案RP的例子的图。对于图2的(C),还能够被认为是表示校正用图案RP中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重叠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的(A)是图2的E部和F部的放大图。图3的(B)是用于说明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分布的图,表示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一致的情况下的浓度分布的例子。另外,在图2之后的附图中,根据需要,对于左右方向(Y方向),将作为左右方向上的一个朝向的左方向图示为Y1方向,将作为左右方向上的另一朝向的右方向图示为Y2方向。
如图2所示,本例子中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包含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为滑架100向左方向移动时利用喷墨头102打印的多个图案。另外,在本例子中,第1校正用图案RP1为第1方向用图案的一个例子。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为滑架100向右方向移动时利用喷墨头102打印的多个图案。另外,在本例子中,第2校正用图案RP2为第2方向用图案的一个例子。另外,在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打印时,自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打印时喷出墨的喷嘴列喷出墨。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整体与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整体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打印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另外,例如图3的(A)所示,第1校正用图案RP1由一定数量的点构成。更具体而言,第1校正用图案RP1由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排列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点构成。另外,第1校正用图案RP1整体形成为长方形状。同样地,第2校正用图案RP2由一定数量的点构成。更具体而言,第2校正用图案RP2与第1校正用图案RP1同样,由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排列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距排列的多个点构成。另外,第2校正用图案RP2整体形成为长方形状。
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多个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多个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相等,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多个点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多个点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另外,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多个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与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多个点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相等。
即,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多个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多个点的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相等,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多个点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多个点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相等。另外,将构成第1校正用图案RP1、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多个点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间距设为点间距。点间距与形成于喷墨头102的、一个喷嘴列中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的间距相等。
另外,构成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点的数量与构成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点的数量相等。更具体而言,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点的数量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点的数量相等,并且,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点的数量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点的数量相等。即,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等,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另外,在本例子中,例如图2的(A)所示,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各第1校正用图案RP1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另外,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各第1校正用图案RP1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左右方向上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与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等。前后方向上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与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另外,在本例子中,例如图2的(B)所示,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的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各第2校正用图案RP2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另外,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的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各第2校正用图案RP2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左右方向上的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间隔宽于左右方向上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具体而言,左右方向上的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间隔比左右方向上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宽与一个点间距对应的量。前后方向上的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间隔与前后方向上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相等。
另外,在本例子中,例如图2的(C)等所示,在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一致时,配置于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另外,此时,对于与配置于中心位置CL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左侧相邻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如图3的(A)中作为E部的放大图表示的那样,第2校正用图案RP2配置于比第1校正用图案RP1向左侧与一个间距对应的量的位置。另外,对于与该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左侧相邻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如图3的(A)中作为F部的放大图表示的那样,第2校正用图案RP2配置于比第1校正用图案RP1向左侧与两个点间距对应的量的位置。而且,此时,配置于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在前后方向上偏移了与一个点间距对应的量。
如上所述,在本例子中,在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一致时,配置于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另外,此时,配置于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在前后方向上偏移了与一个点间距对应的量。而且,左右方向上的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间隔比左右方向上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宽与一个点间距对应的量。另外,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由黑墨等浓度较高的墨打印。
因此,在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一致时,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在校正用图案RP的中心位置CL最低。另外,此时,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随着自校正用图案RP的中心位置CL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去而升高,直到左右方向上的校正用图案RP的规定的位置为止。因而,在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一致时,若利用检测机构106检测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浓度,则检测机构106的输出例如图3的(B)所示地进行变动。即,检测机构106的输出在检测机构106对校正用图案RP的中心位置CL进行检测时最大,在检测机构106对校正用图案RP的距中心位置CL相等距离的规定的两个部位进行检测时最小。
另外,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利用与滑架100一起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检测机构106来检测左右方向上的校正用图案RP的规定的范围的浓度。另外,在该情况下,使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与检测机构106对校正用图案RP进行检测的检测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一致。即,在本例子中,在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一致时,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在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最低。
相对于此,在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偏移了的情况下,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在与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不同的位置最低。而且,该情况下,若基于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整,以使在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浓度最低,则在调整后的状态下,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一致。
更具体而言,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的校正用图案RP中,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中的各第1校正用图案RP1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另外,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各第2校正用图案RP2在左右方向上以宽于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的一定的间隔排列。另外,由此,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排列为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另外,该情况下,由于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检测机构106所检测的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根据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以如下方式变化:在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最对齐地重叠的位置,浓度最低,在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最大地重叠的位置,浓度最高。
而且,在本例子中,控制部30基于这样的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检测结果,如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的那样推断浓度最低的位置。而且,基于该推断结果进行调整,以使浓度在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最低。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在此,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的动作。如上所述,在本例子中,检测对打印介质50打印出的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而推断浓度最低的位置。该情况下,最简单地进行考虑,则也可以认为,在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检测结果中输出最大的位置可以直接被认为是浓度最低的位置。
但是,在测量打印在打印介质50上的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打印介质50、墨的特性等,有时会产生在打印介质50上向意料外的方向反射的光等的影响。而且,该情况下,有时会在与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得到显示浓度最低的输出。另外,例如由于相同的理由,测量为相同程度的较低的浓度的部位为多个,而有时难以适当地判断在哪一位置浓度最低。而且,这些情况下,由于无法准确地检测校正用图案RP中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而存在无法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的情况。
相对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利用深入研究而得出了,在测量打印于打印介质50上的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情况下,若是浓度最高的位置,则相比于浓度最低的位置能够以较高的精度更可靠地进行测量。另外,该情况下,通过还基于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配置,能够适当地推断校正用图案RP中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而且,通过使用该推断结果,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图4是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检测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动作的图,表示本例子中进行的粗调整的动作的一个例子。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为了校正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而进行粗调整和微调整。另外,在粗调整中,例如在打印介质50上测试打印图3所示的校正用图案RP。另外,该情况下,使滑架100向左方向移动而打印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并且使滑架100向右方向移动而打印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而且,在打印了校正用图案RP后,使滑架100移动而利用检测机构106检测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该情况下,当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偏移了时,在由检测机构106检测的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内,检测机构106的输出例如图4所示那样变动。
另外,在利用检测机构106检测了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之后,控制部30将由检测机构106检测的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在左右方向上以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中包含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数量以上的数量进行分割。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控制部30将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在左右方向上以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中包含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数量进行等分割。该情况下,控制部30的动作还能够考虑在左右方向上将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以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进行等分割的动作等。根据这样构成,相比于将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在左右方向上以超过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中包含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数量的数量进行等分割的情况,能够使控制部30的运算处理简化。
另外,更具体而言,例如,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中包含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数量为57个。接着,该情况下,控制部30将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在左右方向上等分割为57个。另外,以下,将在左右方向上进行等分割而成的校正用图案RP的各检测范围设为分割检测范围DA。该情况下,对于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能够认为在左右方向上等分割为多个分割检测范围DA。
另外,在附图中,表示为DA1的分割检测范围DA(以下称作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为检测机构106的输出最小的分割检测范围DA。另外,表示为DA2的分割检测范围DA(以下称作第2分割检测范围DA2)为检测机构106的输出最大的分割检测范围DA。该情况下,若认为检测机构106的输出准确地表示分割检测范围DA的浓度,则能够认为,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高的位置对应于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低的位置对应于第2分割检测范围DA2。
但是,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测量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情况下,具有在与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得到表示浓度最低的输出的情况。更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是标注附图标记CL1而表示的位置(以下称作最低浓度位置CL1)。而且,该情况下,若考虑为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低的位置与第2分割检测范围DA2相对应来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则无法适当地进行校正。
另外,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测量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情况下,对于浓度最高的位置,相比于浓度最低的位置,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检测。更具体而言,图4所示的情况下,在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内,实际上浓度最高。另外,在本例子中,构成校正用图案RP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以上述进行了说明的规定的排列方式排列地进行打印。而且,该情况下,能够认为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各自的位置关系是已知的。另外,其结果,在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中,对于实际上浓度最高的位置与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认为是已知的规定的距离。另外,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对于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与最低浓度位置CL1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认为是已知的规定的距离。另外,该情况下,这样的已知的规定的距离能够考虑根据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间隔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间隔之差等而确定的距离等。而且,该情况下,若明确与实际上浓度最高的位置对应的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则能够基于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和已知的规定的距离,适当地推断最低浓度位置CL1。
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控制部30基于检测机构106的输出而确定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另外,基于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的位置和已知的规定的距离,推断最低浓度位置CL1。接着,控制部30计算利用推断确定出的最低浓度位置CL1与校正用图案RP的检测范围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即,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之间的偏移量ΔL。另外,控制部30基于计算出的偏移量ΔL进行规定的校正。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控制部30将偏移量ΔL确定为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并进行与该偏移量ΔL对应的量的校正。另外,打印装置10的操作者可以手动进行与偏移量ΔL对应的量的校正。该情况下,对于控制部30的动作,例如能够考虑根据操作者的操作而进行校正的动作。
根据本例子,即使是在与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得到表示浓度最低的检测机构106的输出的情况,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另外,由此,即使是根据所使用的打印介质50、墨的特性等而产生在打印介质50上向意料外的方向反射的光等的影响的情况等,也能够以较高的精度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接着,使用流程图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例子中进行的着落位置的校正的动作。图5是表示着落位置的校正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本例子中,在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的情况下,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打印校正用图案RP并进行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的测量(S102)。而且,基于浓度的测量结果,确定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高的位置(S104)。另外,更具体而言,在步骤S104的动作中,例如像使用图4在上述已进行说明的那样,打印装置10的控制部30将多个分割检测范围DA中浓度最高的分割检测范围DA即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的位置检测为浓度最高的位置。该情况下,从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能够被认为是,检测校正用图案RP中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偏移最大的位置等。另外,对于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的位置,能够被认为是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偏移最大的位置的检测结果等。
另外,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的情况下,对于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高的位置与浓度最低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能够被认为是已知的规定的距离。而且,控制部30基于该已知的规定的距离和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的位置,推断作为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低的位置的最低浓度位置CL1(S106)。该情况下,对于推断最低浓度位置CL1,能够考虑基于已知的规定的距离和第1分割检测范围DA1计算最低浓度位置CL1等。另外,对于最低浓度位置CL1,能够被认为是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最对齐的位置等。
另外,在利用这样的推断确定了最低浓度位置CL1后,计算最低浓度位置CL1与校正用图案RP的中心位置CL之间的偏移量ΔL(S108)。另外,该情况下,校正用图案RP的中心位置CL能够被认为是校正用图案RP中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的一个例子。该情况下,偏移量ΔL能够被认为是校正用图案的基准位置与校正用图案中浓度最低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一个例子。另外,在本例子中,能够考虑将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使用。另外,该情况下,若汇总考虑上述的步骤S102~S108的动作,则能够认为,控制部30从根据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并基于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计算左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与右方向移动时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大小。
而且,接着到步骤S108为止的动作,控制部30基于偏移量ΔL的计算结果进行与偏移量ΔL对应的调整,从而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S110)。该情况下,与偏移量ΔL对应的调整能够被认为是使偏移量ΔL在规定的容许范围内的调整等。另外,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控制部30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以使校正用图案RP的中心位置CL与最低浓度位置CL1一致。另外,对于这样的校正的动作,能够考虑基于偏移量ΔL的计算结果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以使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在基准位置处最低的动作等。
根据本例子,能够从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而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另外,该情况下,更具体而言,例如,使用应用图2等进行了说明的校正用图案RP,并利用应用图5等进行了说明的动作,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从而能够以规定的精度适当地进行粗调整。另外,该情况下,通过进一步进行微调整(主调整),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于是,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例子中进行的微调整。另外,除以下进行说明的方面以外,对于本例子中的微调整,能够与上述进行了说明的粗调整相同或同样地进行。
在本例子中,对于微调整,也使用包含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校正用图案RP。该情况下,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以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以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对齐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另外,该情况下,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另外,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的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另外,在微调整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也与粗调整用的校正用图案RP同样,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宽于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另外,更具体而言,在微调整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隔比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宽小于一个点间距的距离。
另外,该情况下,对于作为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使用的图案,优选使微调整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与粗调整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不同。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作为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使用与进行粗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不同的图案。另外,作为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例如使用应用图6和图7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图案。
图6和图7是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例子中进行的微调整的图,表示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一个例子等。图6的(A)表示第1校正用图案RP1的一个例子。图6的(B)表示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一个例子。图6的(C)表示校正用图案RP中的多个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多个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重叠方式的一个例子。图7的(A)~图7的(C)表示由于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偏移产生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之间的重叠方式的不同的一个例子。
如图2等所示,在本例子中,作为进行粗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所包含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使用包含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线条(以下称作主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该情况下,线条能够考虑在一定的宽度的范围内沿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多个墨的点而形成的线状的图案等。另外,主扫描方向线条能够考虑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长方形的图案等。另外,在本例子中,粗调整时使用的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各第2校正用图案RP2能够考虑包含多个主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
而且,在粗调整中使用这样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情况下,即使进行调整前的时刻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量较大,由于各主扫描方向线条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因而也能够使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适当地重叠。而且,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粗调整。
相对于此,对于微调整,通过进行了粗调整后进行微调整,而在着落位置的偏移的量减小到了一定程度以下的状态下进行微调整。另外,在微调整中,对于由于第1校正用图案RP1与第2校正用图案RP2之间的重叠方式而产生的浓度的变化,期望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检测。而且,该情况下,作为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所包含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考虑不使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线条,而是例如图6的(A)、图6的(B)所示,使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条(以下称作副扫描方向线条)。副扫描方向线条能够考虑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长方形的图案等。另外,更具体而言,在本例子中,作为微调整中使用的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各第2校正用图案RP2,使用包含多个副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
另外,该情况下,对于粗调整用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主扫描方向线条与微调整用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中的副扫描方向线条,在着眼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情况下,对于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所包含的副扫描方向线条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能够考虑使其小于进行粗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所包含的主扫描方向线条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而且,该情况下,考虑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所包含的副扫描方向线条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进行粗调整的情况下使用的校正用图案RP中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所包含的主扫描方向线条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而且,在微调整中使用这样的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的情况下,如根据例如图7的(A)~图7的(C)所示的事项等能够理解的那样,由于第1校正用图案RP1和第2校正用图案RP2所包含的副扫描方向线条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较小,因而即使在着落位置的偏移量较小的情况下,也容易检测浓度的变化。而且,由此,能够以较高的精度进行微调整。
另外,在本例子中,对于微调整,也与进行粗调整的情况相同或同样地,例如,利用图5等所示的动作进行。根据这样构成,即使是在与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得到表示浓度最低的检测机构106的输出的情况等,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另外,该情况下,通过进行粗调整和微调整,能够阶段性且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另外,由此,能够更适当地以较高的精度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接着,进行与上述进行了说明的各结构相关的补充说明、变形例的说明等。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通过在校正用图案RP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从而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而且,这样的校正的动作还能够考虑不确定在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低的位置而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的动作等。另外,该情况下,不确定在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低的位置而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能够考虑,在校正的动作中不需要确定浓度最低的位置等。
另外,在本例子中,对于着落位置的校正,例如考虑通过变更自喷墨头102的喷嘴喷出墨的时刻来进行校正。更具体而言,该情况下,与利用上述进行了说明的动作计算的着落位置的偏移量ΔL相配合地使喷出墨的时刻变化,能够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另外,以上主要对使用校正用图案RP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L作为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的校正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基准位置,还考虑使用中心位置CL以外的位置等。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进行调整以使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在基准位置处最低,从而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另外,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在本例子中,作为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而且,该情况下,相比于使用例如蒸发干燥型的墨的情况等,形成于打印介质50上的墨的点的排列容易成为凹凸状(亚光状)。而且,其结果,在打印介质50上,容易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光的反射。因此,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的情况下,认为若要对于校正用图案RP的浓度检测浓度最低的位置,则特别难以检测正确的位置。而且,其结果,认为难以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相对于此,在本例子中,通过在校正用图案RP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即使是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更高的精度适当地进行着落位置的校正。
另外,在打印装置10的结构的变形例中,作为自喷墨头102喷出的墨,如上述已说明的那样,也考虑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以外的墨。而且,这样的情况下,也存在难以准确地检测浓度最低的位置的情况。更具体而言,在自喷墨头102喷出墨的情况下,有时由一次的喷出的动作喷出的墨的一部分会成为附属物而着落于与主液滴不同的位置。该情况下,附属物是指自主液滴分离出的微小的液滴。而且,该情况下,附属物着落于主液滴的着落位置的周边,因而相比于不产生附属物的情况,存在利用检测机构106检测的分割检测范围DA的浓度升高的情况。另外,其结果,在附属物的影响下,校正用图案RP的各位置的浓度产生变化,有时会在与实际上浓度最低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得到表示浓度最低的检测机构106的输出。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校正用图案RP中浓度最高的位置更适当地进行检测。因此,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以外的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使用上述进行了说明的着落位置的校正的方法。
另外,以上主要说明了对于打印介质50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10。该情况下,打印装置10能够考虑在打印介质50上打印图像的装置等。另外,在打印装置10的结构的变形例中,打印装置10也可以作为所谓的3D打印机进行动作。该情况下,打印装置10能够考虑形成立体的三维造形物的装置等。另外,该情况下,对于着落位置的校正,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校正用的打印介质50在打印介质50上打印校正用图案RP,从而进行校正。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较佳地利用于例如打印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打印装置;12、喷头部;14、台板;16、导轨;18、主扫描驱动部(滑架驱动机构);20、副扫描驱动部;30、控制部;50、打印介质;100、滑架;102、喷墨头;104、紫外线光源;106、检测机构;RP、校正用图案;RP1、第1校正用图案(第1方向用图案);RP2、第2校正用图案(第2方向用图案);CL、中心位置(基准位置)。

Claims (10)

1.一种打印装置,其利用喷墨方式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
该打印装置包括:
喷墨头,其用于喷出墨;
滑架,其搭载所述喷墨头;
滑架驱动机构,其通过使所述滑架在规定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喷墨头与所述滑架一起移动;
检测机构,其用于检测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该校正用图案是用于校正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图案;以及
控制部,其通过控制所述滑架驱动机构和所述喷墨头的动作,从而使所述喷墨头打印所述校正用图案,并且基于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进行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在将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定义为第1方向侧,将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定义为第2方向侧的情况下,所述校正用图案是用于校正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图案,该校正用图案包含: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其是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利用所述喷墨头打印的多个图案;和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其是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利用所述喷墨头打印的多个图案,
所述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所述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以宽于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的间隔的一定的间隔排列,从而使所述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以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的方式排列,
由于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
所述控制部从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基于所述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大小,基于所述偏移的大小的计算结果进行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以如下方式变化:在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的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最对齐地重叠的位置处浓度最低,在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的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最大地重叠的位置处浓度最高,
在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浓度最高的位置与浓度最低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已知的规定的距离,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和所述已知的规定的距离,推断所述校正用图案中浓度最低的位置,
基于所述浓度最低的位置的推断结果,计算所述校正用图案中已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与所述校正用图案中浓度最低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基于该距离的计算结果进行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以使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在所述基准位置最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是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央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喷出紫外线固化型的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是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由一定数量的点构成的图案,
所述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是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由一定数量的点构成的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控制部,
将由所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检测范围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分割为多个分割检测范围,该多个的数量为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检测范围中包含的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的数量以上的数量,
将所述多个分割检测范围中浓度最高的所述分割检测范围的位置检测为所述浓度最高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第1精度校正和第2精度校正作为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该第1精度校正以第1精度进行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该第2精度校正在进行了所述第1精度校正后以精度高于所述第1精度的第2精度进行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作为进行所述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使用与进行所述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不同的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是包含主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该主扫描方向线条是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线条,
进行所述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是包含副扫描方向线条的图案,该副扫描方向线条是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线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中包含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线条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进行所述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中包含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线条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
进行所述第2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中包含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线条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进行所述第1精度校正的情况下使用的所述校正用图案所包含的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中包含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线条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宽度。
10.一种校正方法,该校正方法用于校正利用喷墨方式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所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的偏移,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装置包括:
喷墨头,其用于喷出墨;
滑架,其搭载所述喷墨头;
滑架驱动机构,其通过使所述滑架在规定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喷墨头与所述滑架一起移动;以及
检测机构,其用于检测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该校正用图案是用于校正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的图案,
在该校正方法中,通过控制所述滑架驱动机构和所述喷墨头的动作,从而使所述喷墨头打印所述校正用图案,并且基于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进行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在将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一侧定义为第1方向侧,将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另一侧定义为第2方向侧的情况下,所述校正用图案是用于校正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图案,该校正用图案包含: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其是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利用所述喷墨头打印的多个图案;和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其是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利用所述喷墨头打印的多个图案,
所述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所述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的各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以宽于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的间隔的一定的间隔排列,从而使所述多个第1方向用图案和所述多个第2方向用图案以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不同的方式排列,
由于所述第1方向用图案与所述第2方向用图案之间的重叠方式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所述检测机构所检测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
从根据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的所述校正用图案的浓度中检测浓度最高的位置,基于所述浓度最高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滑架向所述第1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与所述滑架向所述第2方向侧移动时自所述喷墨头喷出的墨的着落位置之间的偏移的大小,基于所述偏移的大小的计算结果进行所述着落位置的偏移的校正。
CN202080068035.2A 2019-10-10 2020-09-28 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Active CN114450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6729A JP7244397B2 (ja) 2019-10-10 2019-10-10 印刷装置及び補正方法
JP2019-186729 2019-10-10
PCT/JP2020/036644 WO2021070662A1 (ja) 2019-10-10 2020-09-28 印刷装置及び補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0163A CN114450163A (zh) 2022-05-06
CN114450163B true CN114450163B (zh) 2023-05-23

Family

ID=75437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8035.2A Active CN114450163B (zh) 2019-10-10 2020-09-28 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44397B2 (zh)
CN (1) CN114450163B (zh)
WO (1) WO20210706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9396B2 (ja) * 2003-09-18 2010-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テストパターン、及び印刷方法
EP1634709A1 (en) * 2004-09-14 2006-03-15 Océ-Technologies B.V. Printing method with camouflage of defective print elements
JP5063327B2 (ja) * 2007-12-14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調整値取得方法
JP2011110802A (ja) * 2009-11-26 2011-06-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印刷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印刷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JP5748803B2 (ja) * 2013-07-08 2015-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調整方法
JP6329747B2 (ja) * 2013-10-07 2018-05-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着弾位置判定方法
JP6443185B2 (ja) * 2015-03-31 2018-1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4224A1 (en) 2022-10-13
JP7244397B2 (ja) 2023-03-22
WO2021070662A1 (ja) 2021-04-15
CN114450163A (zh) 2022-05-06
JP2021062491A (ja)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498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US863633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pattern printing method
KR101169234B1 (ko) 프린트헤드 롤을 검출하는 방법
US7789476B2 (en) Printing position alignment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5620878B2 (ja) 印刷ヘッドをアライメント調整して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内の媒体内の寸法変化を補償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3332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1550B2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330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9226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registrat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EP2933108B1 (en) Recording device
JP4756842B2 (ja) プリント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US7571978B2 (en) Correction value determining method, correction value determin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on
US7891757B2 (en) Marking element registration
EP1516740B1 (en) Method and printer for applying an ink image to a receiving material
CN114450163B (zh) 打印装置和校正方法
US12005705B2 (en) Printing device and correction method
US834263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JP53832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方法
WO202311283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調整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3132847A (ja) 印刷装置、及び、補正方法
JP202009349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調整方法
JP20051255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76819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line printer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JP201509166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