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7535A -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7535A
CN114447535A CN202111296634.2A CN202111296634A CN114447535A CN 114447535 A CN114447535 A CN 114447535A CN 202111296634 A CN202111296634 A CN 202111296634A CN 114447535 A CN114447535 A CN 114447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ealing plate
positive electrode
battery
insul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66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胁元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447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7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71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M50/474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inside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71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M50/477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other than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极极耳组难以损伤且导通可靠性提高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此处公开的电池(100)具备:外装体(12)、将外装体(12)的开口封口的封口板(14)、具有第一电极的电极体(20a、20b、20c)、与上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电极极耳组、安装于封口板(14)并与上述电极极耳组电连接的端子、将上述电极极耳组与上述端子电连接的集电部以及将封口板(14)与上述集电部绝缘的绝缘构件(70)。绝缘构件(70)具有配置在封口板(14)与上述集电部之间的基座部和从封口板(14)侧向电极体(20a、20b、20c)侧突出的突出部(70b)。

Description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20年11月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0-18518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而被援引到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teaching)涉及一种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池具备: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具有电极;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开口并收容电极体;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对外装体的开口进行封口;以及端子,所述端子在外装体的内部与电极电连接,并从封口板向外装体的外侧伸出。在这种电池中,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在电极设置有包含集电用的多个极耳(tab)的电极极耳组,电极经由该电极极耳组与端子连接。例如,在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5006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电极体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设置有正极极耳组且在另一方的端部设置有负极极耳组的电池。
在使用电池时,有可能会从外部对电池施加振动、冲击等。极耳例如由集电体的一部分构成,柔软且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因此,在电极体由于外力而从规定的配设位置偏移并向靠近封口板的方向移动时,有可能存在电极极耳组(正极极耳组及/或负极极耳组)损伤的情况。其结果是,电极与端子的电连接有可能变得不稳定或连接不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极耳组难以损伤且导通可靠性提高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具备: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一侧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向的开口;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将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开口封口;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收容于所述外装体,并具有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的第二电极;电极极耳组,所述电极极耳组包括在所述电极体的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突出的多个极耳,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端子,所述端子安装于所述封口板,并与所述电极极耳组电连接;集电部,所述集电部将所述电极极耳组与所述端子电连接;以及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将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集电部绝缘。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基座部,所述基座部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集电部之间;以及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设置在比所述基座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侧的位置,并从所述封口板侧向所述电极体侧突出。
所述绝缘构件在比基座部靠中央侧的位置具有向电极体侧突出的突出部。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时施加振动、冲击等,电极体也难以向靠近封口板的方向大幅移动。因此,与不具备所述绝缘构件的情况相比,电极极耳组相对地难以损伤。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第一电极与端子的电连接,能够提高电池的导通可靠性。另外,能够抑制电极体与设置于封口板的部件(例如端子)接触而损伤。
在此处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一形态中,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不与所述电极体抵接。通过将突出部配置在与电极体分离的位置,即使在使用电池时施加振动、冲击等,也能够抑制突出部与电极体摩擦而使电极体损伤。
在此处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一形态中,所述电极体是将带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带状的所述第二电极以绝缘的状态层叠并以卷绕轴为中心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所述卷绕电极体以使所述卷绕轴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外装体,所述卷绕电极体与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最短距离在5mm以内。通过将最短距离设为规定值以下,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电极体向封口板侧大幅移动。另外,通过将卷绕轴与第一方向平行地配置,即使在使用电池时施加振动、冲击等而电极体向封口板侧移动,也能够避免电极体的端面(换言之,为层叠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层叠面)被突出部按压。
在此处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一形态中,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具有:一对第一纵壁,所述一对第一纵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从所述封口板侧向所述电极体侧突出;以及下方横壁,所述下方横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将一对所述第一纵壁的所述电极体侧的端部连结。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时施加振动、冲击等而电极体向封口板侧移动,也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电极极耳组的负荷。
在此处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一形态中,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多个所述突出部,多个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以及上方横壁,所述上方横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将相邻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纵壁的端部连结。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时施加振动、冲击等而电极体向封口板侧移动,也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电极极耳组的负荷。
在此处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一形态中,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还具有第二纵壁,所述第二纵壁将一对所述第一纵壁和所述下方横壁与所述基座部连结。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时施加振动、冲击等而电极体向封口板侧移动,也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电极极耳组的负荷。
在此处公开的电池的优选的一形态中,在所述封口板设置有排气阀,所述电池具有气体流路空间,所述气体流路空间被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纵壁和所述电极体包围,并与所述排气阀连通。由此,在外装体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容易向排气阀那一方移动,能够使排气阀顺畅地工作。另外,能够将产生的气体高效地从排气阀排出。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具备: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一侧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向的开口;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将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开口封口;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收容于所述外装体,并具有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的第二电极;电极极耳组,所述电极极耳组包括在所述电极体的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突出的多个极耳,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端子,所述端子安装于所述封口板,并与所述电极极耳组电连接;集电部,所述集电部将所述电极极耳组与所述端子电连接;以及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电极体之间。该制造方法具有:插入工序,在所述插入工序中,利用所述间隔件将所述电极体压入到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以及封口工序,在所述封口工序中,利用所述封口板将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开口封口。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间隔件与电极体抵接,电极体被压入到外装体的内部。由此,能够避免应力的集中,并减轻施加于电极极耳组的负荷。因此,能够稳定地将电极体插入外装体。另外,能够抑制电极体与设置于封口板的部件(例如端子)接触而损伤。
在此处公开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形态中,在所述封口工序之后,所述间隔件不与所述电极体抵接。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时施加振动、冲击等,也能够抑制间隔件与电极体摩擦而电极体损伤。
在此处公开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形态中,在所述封口工序之后,所述电极体与所述间隔件的最短距离在5mm以内。由此,在将电极体压入时,能够使电极体与间隔件更好地抵接,能够更稳定地将电极体插入外装体。
在此处公开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形态中,所述电池具备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基座部和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基座部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集电部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设置在比所述基座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侧的位置,并向所述电极体侧突出,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构成所述间隔件。由此,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电极极耳组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于封口板的电极体组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有正极第二集电部及负极第二集电部的电极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卷绕电极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正极端子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有正极端子、负极端子、正极第一集电部、负极第一集电部、正极绝缘构件及负极绝缘构件的封口板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图9的封口板内外翻折后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正极绝缘构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说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插入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与图3对应的图。
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与图3对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外装体
14封口板
20电极体组
20a、20b、20c电极体
23正极极耳组(电极极耳组)
25负极极耳组(电极极耳组)
30正极端子(端子)
40负极端子(端子)
50正极集电部
51第一集电部(集电部)
52第二集电部
60负极集电部
70、270、370、470、570正极绝缘构件(绝缘构件)
70a基座部
70b、270b、370b、470b、570b突出部
80负极绝缘构件(绝缘构件)
80b突出部
100、200、300、400、50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作为在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事项的、本发明的实施所需的事项(例如不表征本发明的电池的一般的结构及制造工艺)而言,可以作为基于该领域中的以往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掌握。本发明能够基于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该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电池”是指所有能够取出电能的蓄电器件的用语,是包含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概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二次电池”是指所有能够反复进行充放电的蓄电器件的用语,是包含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等所谓的蓄电池(化学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物理电池)的概念。
<电池100>
图1是电池100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附图中的附图标记L、R、F、Rr、U、D表示左、右、前、后、上、下,附图中的附图标记X、Y、Z分别表示电池100的短边方向、与短边方向正交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长边方向Y为此处公开的第一方向的一例,短边方向为此处公开的第二方向的一例。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对电池100的设置形态没有任何限定。
如图2所示,电池100具备电池壳体10、电极体组20、正极端子30、负极端子40、正极集电部50、负极集电部60、正极绝缘构件70及负极绝缘构件80。虽然省略图示,但电池100在此还具备电解液。电池100在此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池100的特征在于,具备此处公开的正极绝缘构件70及/或负极绝缘构件80,除此以外的结构可以与以往相同。正极绝缘构件70及负极绝缘构件80为此处公开的绝缘构件的一例。
电池壳体10是收容电极体组20的框体。电池壳体10在此具有扁平且有底的长方体形状(方形)的外形。电池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与以往使用的材质相同,并不被特别限定。电池壳体10优选为金属制,更优选例如由铝、铝合金、铁、铁合金等构成。如图2所示,电池壳体10具备具有开口12h的外装体12和将开口12h堵塞的封口板(盖体)14。
如图1所示,外装体12具备底壁12a、从底壁12a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长侧壁12b以及从底壁12a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短侧壁12c。底壁12a为大致矩形形状。底壁12a与开口12h相向。短侧壁12c的面积比长侧壁12b的面积小。长侧壁12b及短侧壁12c为此处公开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一例。封口板14以堵塞外装体12的开口12h的方式安装于外装体12。封口板14与外装体12的底壁12a相向。封口板14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形状。电池壳体10通过将封口板14与外装体12的开口12h的周缘接合(例如焊接接合)而被一体化。电池壳体10被气密性地密封(密闭)。
如图2所示,在封口板14设置有注液孔15、排气阀17和两个端子引出孔18、19。注液孔15用于在将封口板14组装于外装体12之后注入电解液。注液孔15被密封构件16密封。排气阀17构成为在电池壳体10内的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时断裂,将电池壳体10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端子引出孔18、19分别形成于封口板14的长边方向Y的两端部。端子引出孔18、19在上下方向Z上贯通封口板14。端子引出孔18、19分别具有可供安装于封口板14前(铆接加工前)的正极端子30及负极端子40穿过的大小的内径。
正极端子30及负极端子40分别固定于封口板14。正极端子30配置在封口板14的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1、图2的左侧)。负极端子40配置在封口板14的长边方向Y的另一侧(图1、图2的右侧)。如图1所示,正极端子30及负极端子40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露出。如图2所示,正极端子30及负极端子40穿过端子引出孔18、19并从封口板14的内部向外部延伸。在此,正极端子30及负极端子40通过铆接加工而铆接于将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8、19包围的周缘部分。在正极端子30及负极端子40的外装体12侧的端部(图2的下端部)形成有铆接部30c、40c。
如图2所示,正极端子30在外装体12的内部经由正极集电部50与电极体组20的正极22电连接。负极端子40在外装体12的内部经由负极集电部60与电极体组20的负极24电连接。正极端子30通过正极绝缘构件70及衬垫90而与封口板14绝缘。负极端子40通过负极绝缘构件80及衬垫90而与封口板14绝缘。正极端子30及负极端子40为此处公开的端子的一例。
正极端子30优选为金属制,更优选例如由铝或铝合金构成。负极端子40优选为金属制,更优选例如由铜或铜合金构成。负极端子40也可以将两个导电构件接合而一体化地构成。例如,也可以是,与负极集电部60连接的部分由铜或铜合金构成,露出到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的部分由铝或铝合金构成。
如图1所示,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面安装有板状的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是在将多个电池100相互电连接时附设有母线的构件。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优选为金属制,更优选例如由铝或铝合金构成。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通过外部绝缘构件92而与封口板14绝缘。但是,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并不是必须的,也能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省略。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于封口板14的电极体组20的立体图。电极体组20在此具有三个电极体20a、20b、20c。但是,配置在一个外装体12的内部的电极体的数量并不被特别限定,既可以是两个以上(多个),也可以是一个。在此,电极体组20在被由树脂制片构成的电极体保持件29(参照图3)覆盖的状态下配置在外装体12的内部。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电极体20a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电极体20a的结构的示意图。此外,以下,以电极体20a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也能够将电极体20b、20c设为同样的结构。如图7所示,电极体20a具有正极22及负极24。在此,电极体20a是使带状的正极22和带状的负极24隔着带状的分隔件26层叠并以卷绕轴WL为中心进行卷绕而成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正极22及负极24为此处公开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一例。
电极体20a以卷绕轴WL与长边方向Y平行的朝向配置在外装体12的内部。换言之,电极体20a以卷绕轴WL与底壁12a平行且与短侧壁12c正交的朝向配置在外装体12的内部。电极体20a的端面(换言之,为层叠有正极22和负极24的层叠面、图7的长边方向Y的端面)与短侧壁12c相向。
如图3所示,电极体20a具有与外装体12的底壁12a及封口板14相向的一对弯曲部20r和将一对弯曲部20r连结并与外装体12的长侧壁12b相向的平坦部20f。但是,电极体20a也可以是将多块方形形状(典型而言为矩形形状)的正极和多块方形形状(典型而言为矩形形状)的负极以绝缘的状态层叠而成的层叠电极体。
如图7所示,正极22具有正极集电体22c和固接在正极集电体22c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2a及正极保护层22p。但是,正极保护层22p并不是必须的,也能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省略。正极集电体22c为带状。正极集电体22c例如由铝、铝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正极集电体22c在此为金属箔,具体而言为铝箔。
在正极集电体22c的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7的左端部)设置有多个正极极耳22t。多个正极极耳22t分别朝向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7的左侧)突出。多个正极极耳22t与分隔件26相比向长边方向Y突出。多个正极极耳22t沿着正极22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间歇地)设置。多个正极极耳22t分别为梯形形状。正极极耳22t在此为正极集电体22c的一部分,由金属箔(铝箔)构成。正极极耳22t是正极集电体22c的未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2a及正极保护层22p的部分(集电体露出部)。但是,正极极耳22t也可以是与正极集电体22c不同的构件。另外,正极极耳22t既可以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另一方的端部(图7的右端部),也可以分别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两端部。
如图4所示,多个正极极耳22t在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4的左端部)层叠并构成正极极耳组23。多个正极极耳22t以使外方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弯折并弯曲。正极极耳组23经由正极集电部50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优选的是,将多个正极极耳22t弯折并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在正极极耳组23附设有后述的正极第二集电部52。对于多个正极极耳22t的尺寸(长边方向Y的长度及与长边方向Y正交的宽度,参照图7)而言,考虑与正极集电部50连接的状态,例如能够根据其形成位置等而适当调整。在此,多个正极极耳22t以在弯曲时使外方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使尺寸相互不同。正极极耳组23为此处公开的电极极耳组的一例。
如图7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22a沿着带状的正极集电体22c的长度方向呈带状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22a包含有能够可逆地将电荷载体吸藏及放出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在将正极活性物质层22a的固体成分整体设为100质量%时,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大致占据80质量%以上,典型而言为占据90质量%以上,例如占据95质量%以上。正极活性物质层22a也可以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任意成分、例如导电材料、粘结剂、各种添加成分等。作为导电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乙炔黑(AB)等碳材料。作为粘结剂,例如能够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等。
如图7所示,正极保护层22p在长边方向Y上设置于正极集电体22c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a的边界部分。在此,正极保护层22p设置于正极集电体22c的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7的左端部)。但是,正极保护层22p也可以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两端部。正极保护层22p沿着正极活性物质层22a呈带状设置。正极保护层22p包含有无机填料(例如氧化铝)。在将正极保护层22p的固体成分整体设为100质量%时,无机填料可以大致占据50质量%以上,典型而言为占据70质量%以上,例如占据80质量%以上。正极保护层22p也可以包含无机填料以外的任意成分、例如导电材料、粘结剂、各种添加成分等。导电材料及粘结剂可以与作为能够包含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2a的材料而例示的材料相同。
如图7所示,负极24具有负极集电体24c和固接在负极集电体24c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4a。负极集电体24c为带状。负极集电体24c例如由铜、铜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负极集电体24c在此为金属箔,具体而言为铜箔。
在负极集电体24c的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7的右端部)设置有多个负极极耳24t。多个负极极耳24t朝向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7的右侧)突出。多个负极极耳24t与分隔件26相比向长边方向Y突出。多个负极极耳24t沿着负极24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间歇地)设置。多个负极极耳24t分别为梯形形状。负极极耳24t在此为负极集电体24c的一部分,由金属箔(铜箔)构成。负极极耳24t在此为负极集电体24c的未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4a的部分(集电体露出部)。但是,负极极耳24t也可以是与负极集电体24c不同的构件。另外,负极极耳24t既可以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另一方的端部(图7的左端部),也可以分别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两端部。
如图4所示,多个负极极耳24t在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6的右端部)层叠并构成负极极耳组25。多个负极极耳24t以使外方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弯折并弯曲。负极极耳组25经由负极集电部60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优选的是,将多个负极极耳24t弯折并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在负极极耳组25附设有后述的负极第二集电部62。对于多个负极极耳24t的尺寸(长边方向Y的长度及与长边方向Y正交的宽度,参照图7)而言,考虑与负极集电部60连接的状态,例如能够根据其形成位置等而适当调整。在此,多个负极极耳24t以在弯曲时使外方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使尺寸相互不同。负极极耳组25为此处公开的电极极耳组的一例。
负极活性物质层24a沿着带状的负极集电体24c的长度方向呈带状设置。负极活性物质层24a包含有能够可逆地将电荷载体吸藏及放出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石墨等碳材料)。在将负极活性物质层24a的固体成分整体设为100质量%时,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占据大致80质量%以上,典型而言为占据90质量%以上,例如占据95质量%以上。负极活性物质层24a也可以包含负极活性物质以外的任意成分、例如粘结剂、分散剂、各种添加成分等。作为粘结剂,例如能够使用丁苯橡胶(SBR)等橡胶类。作为分散剂,例如能够使用羧甲基纤维素(CMC)等纤维素类。
分隔件26是将正极22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2a与负极24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4a绝缘的构件。作为分隔件26,例如优选为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树脂构成的多孔性的树脂片。此外,也可以是,在分隔件26的表面设置有包含无机填料的耐热层(HeatResistance Layer:HRL)。作为无机填料,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铝、勃姆石、氢氧化铝、二氧化钛等。
电解液与以往相同即可,并不被特别限定。电解液例如是含有非水类溶剂和支持盐(supporting salt)的非水电解液。非水类溶剂例如包含有碳酸亚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等碳酸酯类。支持盐例如为LiPF6等含氟锂盐。但是,电解液也可以以固体状(固体电解质)与电极体组20一体化。
正极集电部50构成将由多个正极极耳22t构成的正极极耳组23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的导通路径。如图2所示,正极集电部50具备正极第一集电部51和正极第二集电部52。正极第一集电部51及正极第二集电部52也可以由与正极集电体22c相同种类的金属构成,例如可以由铝、铝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正极端子30的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封口板14的立体图。图10是将图9的封口板内外翻折后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封口板14的外装体12侧(内侧)的面。如图8~图10所示,正极第一集电部51安装于封口板14的内侧的面。正极第一集电部51为此处公开的集电部的一例。正极第一集电部51具有第一区域51a和第二区域51b。正极第一集电部51既可以例如通过冲压加工等将一个构件弯折而构成,也可以通过焊接接合等将多个构件一体化而构成。在此,正极第一集电部51通过铆接加工而固定于封口板14。
第一区域51a是配置在封口板14与电极体组20之间的部位。第一区域51a沿着长边方向Y延伸。第一区域51a沿着封口板14的内侧的表面水平地扩展。在封口板14与第一区域51a之间配置有正极绝缘构件70。第一区域51a通过正极绝缘构件70与封口板14绝缘。在此,第一区域51a通过铆接加工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在第一区域51a中,在与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Z贯通的贯通孔51h。第二区域51b是配置在外装体12的短侧壁12c与电极体组20之间的部位。第二区域51b从第一区域51a的长边方向Y的一侧的端部(图8的左端)朝向外装体12的短侧壁12c延伸。第二区域51b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
正极第二集电部52沿着外装体12的短侧壁12c延伸。如图6所示,正极第二集电部52具有集电板连接部52a、倾斜部52b及极耳接合部52c。集电板连接部52a是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电连接的部位。集电板连接部52a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集电板连接部52a相对于电极体20a、20b、20c的卷绕轴WL大致垂直地配置。在集电板连接部52a设置有厚度比其周围薄的凹部52d。在凹部52d设置有沿短边方向X贯通的贯通孔52e。在贯通孔52e形成有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接合的接合部。接合部例如是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焊接而形成的焊接接合部。也可以在正极第二集电部52设置熔断器。
极耳接合部52c是附设于正极极耳组23并与多个正极极耳22t电连接的部位。如图5所示,极耳接合部52c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极耳接合部52c相对于电极体20a、20b、20c的卷绕轴WL大致垂直地配置。极耳接合部52c的与多个正极极耳22t连接的面与外装体12的短侧壁12c大致平行地配置。如图4所示,在极耳接合部52c形成有与正极极耳组23接合的接合部J。接合部J例如是在将多个正极极耳22t重叠的状态下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焊接而形成的焊接接合部。焊接接合部使多个正极极耳22t靠近电极体20a、20b、20c的短边方向X的一侧地配置。由此,能够更适当地弯折多个正极极耳22t,能够稳定地形成图4所示的那样的弯曲形状的正极极耳组23。
倾斜部52b是将集电板连接部52a的下端与极耳接合部52c的上端连结的部位。倾斜部52b相对于集电板连接部52a和极耳接合部52c倾斜。倾斜部52b以在长边方向Y上使集电板连接部52a位于比极耳接合部52c靠中央侧的位置的方式将集电板连接部52a与极耳接合部52c连结。由此,能够扩展电极体组20的收容空间,并谋求电池100的高能量密度化。优选的是,倾斜部52b的下端(换言之,为外装体12的底壁12a侧的端部)位于比正极极耳组23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更适当地弯折多个正极极耳22t,能够稳定地形成图4所示的那样的弯曲形状的正极极耳组23。
负极集电部60构成将由多个负极极耳24t构成的负极极耳组25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的导通路径。如图2所示,负极集电部60具备负极第一集电部61和负极第二集电部62。负极第一集电部61为此处公开的集电部的一例。负极第一集电部61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也可以由与负极集电体24c相同种类的金属构成,例如可以由铜、铜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负极第一集电部61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的结构可以与正极集电部50的正极第一集电部51及正极第二集电部52相同。
如图10所示,负极第一集电部61具有第一区域61a和第二区域61b。在封口板14与第一区域61a之间配置有负极绝缘构件80。第一区域61a通过负极绝缘构件80与封口板14绝缘。在第一区域51a中,在与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9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Z贯通的贯通孔61h。如图6所示,负极第二集电部62具有与负极第一集电部61电连接的集电板连接部62a、倾斜部62b以及附设于负极极耳组25并与多个负极极耳24t电连接的极耳接合部62c。集电板连接部62a具有与极耳接合部62c连结的凹部62d。在凹部62d设置有沿短边方向X贯通的贯通孔62e。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正极绝缘构件70的俯视图。此外,以下,以正极绝缘构件7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也能够将负极绝缘构件80设为同样的结构。正极绝缘构件70是将封口板14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绝缘的构件。在图11中,与正极绝缘构件70重叠地用假想线示出正极第一集电部51。正极绝缘构件70由相对于所使用的电解液具有耐受性和电绝缘性且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构成,优选的是,例如由聚丙烯(PP)等聚烯烃树脂、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等氟化树脂、聚苯硫醚(PPS)等构成。
如图11所示,正极绝缘构件70具有基座部70a和多个突出部70b。如图10所示,在长边方向Y上,多个突出部70b设置在比基座部70a靠封口板14的中央侧(图10的右侧)的位置。在此,基座部70a与突出部70b一体成型。在此,正极绝缘构件70是将上述那样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型而成的一体成型件。由此,与将基座部70a和突出部70b设为不同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使用的构件的数量,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另外,能够更简易地准备正极绝缘构件70。
在此,突出部70b的数量与构成电极体组20的电极体20a、20b、20c的数量相同。即,为三个。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各电极体20a、20b、20c与突出部70b相向,能够更好地发挥此处公开的技术效果。另外,在后述的插入工序中,能够使电极体20a、20b、20c与突出部70b均衡地抵接。但是,突出部70b的数量也可以与构成电极体组20的电极体的数量不同,例如可以为一个。
如图3所示,突出部70b在此与构成电极体组20的各电极体20a、20b、20c的弯曲部20r相向。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100时施加振动、冲击等而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移动,也能够避免电极体20a、20b、20c的端面被突出部70b按压。另外,在后述的插入工序中,能够避免电极体20a、20b、20c的端面被突出部70b按压而损伤。
基座部70a是在上下方向Z上配置在封口板14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第一区域51a之间的部位。基座部70a沿着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第一区域51a水平地扩展。如图11所示,在此,基座部70a具有沿上下方向Z贯通的贯通孔70h、设置于短边方向X的两端的一对长边壁71、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11的左端部)的短边壁72、一对凸部71p及一对凹部72r。贯通孔70h形成在与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8对应的位置。在长边方向Y上,贯通孔70h配置在比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第一区域51a的中心位置51c靠突出部70b侧(图11的右侧)的位置,换言之,配置在长边方向Y的中央侧。
一对长边壁71沿着长边方向Y分别呈带状延伸。一对长边壁71沿着外装体12的长侧壁12b配置。虽然并不被特别限定,但在短边方向X上,长边壁71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第一区域51a的间隔优选为大致1mm以下,例如优选为0.5mm以下。由此,能够更好地抑制正极绝缘构件70从规定的配置位置移动(偏移)。短边壁72沿着短边方向X呈带状延伸。短边壁72将一对长边壁71的一侧的端部(图11的左端部)连结。
一对凸部71p是用于将正极绝缘构件70相对于封口板14及正极第一集电部51保持在稳定的位置的部位。在此,是用于抑制正极绝缘构件70从规定的配置位置移动(偏移)的部位。具体而言,凸部71p是用于抑制正极绝缘构件70以被铆接的部分为中心在与封口板14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部位。凸部71p从封口板14侧朝向电极体组20突出。在此,凸部71p相对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第一区域51a垂直地突出。优选的是,在上下方向Z上,凸部71p与第一区域51a的电极体组20侧的面相比向电极体组20侧突出。
一对凸部71p被设置成在短边方向X上将正极第一集电部51夹入。一对凸部71p相对于通过贯通孔70h的中心并沿长边方向Y延伸的对称轴呈线对称地设置。优选的是,凸部71p配置在远离贯通孔70h的位置、例如在长边方向Y上远离5mm以上的位置。优选的是,凸部71p配置在远离正极绝缘构件70的外缘的位置、例如从正极绝缘构件70的外缘远离5mm以上的位置。在此,凸部71p配置在长边壁71的内周缘。
在长边方向Y上,凸部71p相对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中心位置51c配置在突出部70b的相反侧,换言之,配置在外方侧(图11的左侧)。凸部71p距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中心位置51c的距离与贯通孔70h的中心不同。具体而言,贯通孔70h的中心配置在相对地靠近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中心位置51c的位置,凸部71p配置在相对地远离中心位置51c的位置。另外,虽然并不被特别限定,但在短边方向X上,凸部71p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第一区域51a的间隔优选为大致1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下。凸部71p也可以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第一区域51a抵接。由此,能够更好地抑制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位置偏移。
一对凹部72r是用于在将正极第一集电部51及正极绝缘构件70组装于封口板14时进行长边方向Y的对位的部位。一对凹部72r相对于通过贯通孔70h的中心并沿长边方向Y延伸的对称轴呈线对称地设置。在此,凹部72r配置在短边壁72。
多个突出部70b与基座部70a相比分别向电极体组20侧突出。当设置有这样的突出部70b时,在电池壳体10内,电极体组20(具体而言为电极体20a、20b、20c)难以向靠近封口板14的方向大幅移动。因此,与未设置这样的突出部70b的情况相比,正极极耳组23、负极极耳组25、极耳接合部52c及极耳接合部62c中的至少一个难以损伤。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正极22与正极端子30及/或负极24与负极端子40的电连接,能够提高电池100的导通可靠性。除此之外,还能够抑制电极体组20与附设于封口板14的金属制的部件例如正极端子30、负极端子40、正极第一集电部51、负极第一集电部61等接触而损伤。突出部70b可以构成配置在封口板14与电极体20a、20b、20c之间的间隔件。
如图2所示,优选将突出部70b配置在比电极体组20的长边方向Y的中央CL靠近正极极耳组23那一侧的位置。换言之,优选的是,在将电极体组20的长边方向Y的长度设为La时,突出部70b配置在从电极体组20的长边方向Y的中央CL远离0.25La以上的位置(外方侧)。由此,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正极极耳组23的负荷、特别是施加于正极极耳22t的靠近正极保护层22p那一侧的端部(根部)附近的负荷。而且,即使在使用电池100时施加振动、冲击等,也容易将电极体组20和封口板14维持为平行。除此之外,在后述的插入工序中,能够利用突出部70b稳定地按压电极体组20并将其插入外装体12。
如图3所示,在电池100的状态下,换言之,在将封口板14配置在比外装体12靠上方的方向的状态下,多个突出部70b不与构成电极体组20的电极体20a、20b、20c抵接。多个突出部70b配置在与电极体20a、20b、20c分离的位置。在上下方向Z上,电极体20a的长度Ha比从突出部70b的下端起到外装体12的底壁12a为止的距离Hb小(即Ha<Hb)。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100时施加振动、冲击等,也能够抑制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摩擦而电极体20a、20b、20c损伤。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的最短距离D也可以为大致0.1mm以上。
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的最短距离D优选为5mm以内,更优选为3mm以内,进一步优选为2mm以内。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大幅移动。因此,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发挥更高的效果。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将封口板14配置在比外装体12靠上方的方向的状态下,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相接。
多个突出部70b在短边方向X上排列配置。多个突出部70b分别与电极体20a、20b、20c相向。优选的是,突出部70b在上下方向Z上向比第一区域51a的电极体组20侧的面靠电极体20a侧的位置突出。由此,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移动。突出部70b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形状。如图11所示,在此,多个突出部70b分别具有一对第一纵壁73、下方横壁74及第二纵壁75。通过将突出部70b设为这样的形状,即使在使用电池100时施加振动、冲击等而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移动,也能够避免应力的集中,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正极极耳组23的负荷。
一对第一纵壁73沿着长边方向Y平行地延伸。如图3所示,第一纵壁73在剖视时从封口板14侧向电极体20a、20b、20c侧突出。一对第一纵壁73朝向电极体20a、20b、20c(换言之,为朝向外装体12的底壁12a)分别向斜下方延伸。一对第一纵壁73形成为朝向电极体20a、20b、20c缩径的锥形状。虽然并不被特别限定,但第一纵壁73相对于下方横壁74的倾斜角度优选为大致30~90°,更优选为45~60°。由此,即使在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移动而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相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应力的集中,能够降低施加于电极体20a、20b、20c的负荷。另外,能够将突出部70b成型为稳定的形状。
如图3所示,被突出部70b的第一纵壁73和电极体20a、20b、20c包围的区域、详细而言为被相邻的突出部70b的第一纵壁73和电极体20a、20b、20c的弯曲部20r包围的区域与排气阀17连通。该区域成为在电池壳体10内产生的气体、例如从电极体20a、20b、20c的端面(图7的长边方向Y的端面)产生的气体朝向排气阀17流动的气体流路空间S。通过确保气体流路空间S,在外装体12的内部(例如电极体组20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容易向排气阀17那一方移动,能够使排气阀17顺畅地工作。另外,能够将产生的气体高效地从排气阀17排出。
下方横壁74沿着长边方向Y延伸。下方横壁74将一对第一纵壁73的下端、换言之为电极体20a、20b、20c侧的端部连结。下方横壁74是在突出部70b中最接近电极体组20的部位。虽然并不被特别限定,但优选的是,下方横壁74的厚度(上下方向Z的长度)为大致0.5~2mm。由此,能够将突出部70b成型为稳定的形状。在短边方向X上,下方横壁74的宽度Tb优选为电极体20a、20b、20c的宽度Ta的0.4倍以上,更优选为0.55倍以上。在俯视时,在将一个电极体20a、20b、20c的面积设为100%时,下方横壁74的面积优选为大致1%以上,更优选为大致20%以下、例如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由此,即使在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移动而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相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应力的集中,能够降低施加于电极体20a、20b、20c的负荷。另外,能够较宽地确保气体流路空间S,能够提高气体的排出性。在此,下方横壁74的电极体20a、20b、20c侧的面是平坦的。但是,也可以是沿着电极体20a、20b、20c的外表面(上表面)的形状、例如沿着弯曲部20r的曲线状。
第二纵壁75沿着短边方向X延伸。第二纵壁75与基座部70a、一对第一纵壁73的基座部70a侧的端部(图11的左端)和下方横壁74的基座部70a侧的端部(图11的左端)连接。第二纵壁75将一对第一纵壁73和下方横壁74与基座部70a连结。第二纵壁75朝向下方横壁74向斜下方延伸。虽然并不被特别限定,但第二纵壁75相对于下方横壁74的倾斜角度优选为大致30~90°,更优选为60°以上。由此,即使在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移动而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相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应力的集中,能够降低施加于电极体20a、20b、20c的负荷。另外,能够将突出部70b成型为稳定的形状。
在短边方向X上,相邻的突出部70b彼此在上方横壁76相互连结。上方横壁76沿着长边方向Y延伸。上方横壁76与一对第一纵壁73平行地延伸。上方横壁76将相邻的突出部70b的第一纵壁73的封口板14侧的端部(图11的前后的端部)连结。上方横壁76与基座部70a连结。由此,即使在电极体20a、20b、20c向封口板14侧移动而突出部70b与电极体20a、20b、20c相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应力的集中,能够有效地减轻施加于正极极耳组23的负荷。
如图2所示,负极绝缘构件80被配置成相对于电极体组20的长边方向Y的中央CL与正极绝缘构件70对称。负极绝缘构件80的结构可以与正极绝缘构件70相同。在此,与正极绝缘构件70同样地,负极绝缘构件80具有配置在封口板14与负极第一集电部61之间的基座部(未图示)和多个突出部80b(参照图10)。
优选的是,电池100具备正极绝缘构件70及负极绝缘构件80。由此,即使在使用电池100时施加振动、冲击等,也容易将电极体组20与封口板14维持为平行(图2的状态)。另外,在后述的插入工序中,能够使电极体组20和突出部70b更好地(例如在长边方向Y上均衡地)抵接,能够利用突出部70b稳定地按压电极体组20并将其插入外装体12。
<电池100的制造方法>
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那样的正极绝缘构件70及/或负极绝缘构件80。除此以外的制造工艺可以与以往相同。对于电池100而言,除了正极绝缘构件70和负极绝缘构件80之外,还准备上述那样的电池壳体10(外装体12及封口板14)、电极体组20(电极体20a、20b、20c)、电解液、正极端子30、负极端子40、正极集电部50(正极第一集电部51及正极第二集电部52)及负极集电部60(负极第一集电部61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例如能够通过包含第一安装工序、第二安装工序、插入工序及封口工序的制造方法对电池100进行制造。另外,此处公开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任意的阶段进一步包含其他工序。
在第一安装工序中,制作图9、图10所示的那样的第一合体物。具体而言,首先,在封口板14安装正极端子30、正极第一集电部51、正极绝缘构件70、负极端子40、负极第一集电部61及负极绝缘构件80。
正极端子30、正极第一集电部51及正极绝缘构件70例如通过铆接加工(铆定)而固定于封口板14。如图8所示,通过将衬垫90夹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与正极端子30之间,而且将正极绝缘构件70夹在封口板14的内侧的表面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之间,从而进行铆接加工。此外,衬垫90的材质也可以与正极绝缘构件70相同。详细而言,将铆接加工前的正极端子30从封口板14的上方依次插入衬垫90的贯通孔90h、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8、正极绝缘构件70的贯通孔70h及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贯通孔51h,并使其向封口板14的下方突出。然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Z施加压缩力的方式将正极端子30的与封口板14相比突出到下方的部分铆接。由此,在正极端子30的前端部(图2的下端部)形成铆接部30c。
通过这样的铆接加工,衬垫90、封口板14、正极绝缘构件70及正极第一集电部51被一体地固定于封口板14,并且端子引出孔18被密封。此外,铆接部30c也可以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焊接接合。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导通可靠性。
负极端子40、负极第一集电部61及负极绝缘构件80的固定能够与上述正极侧同样地进行。即,将铆接加工前的负极端子40从封口板14的上方依次插入衬垫的贯通孔、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9、负极绝缘构件80的贯通孔及负极第一集电部61的贯通孔,并使其向封口板14的下方突出。然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Z施加压缩力的方式将负极端子40的与封口板14相比突出到下方的部分铆接。由此,在负极端子40的前端部(图2的下端部)形成铆接部40c。
接着,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隔着外部绝缘构件92安装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和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此外,外部绝缘构件92的材质也可以与正极绝缘构件70相同。另外,安装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和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的时机也可以在插入工序之后(例如将注液孔15密封之后)。
在第二安装工序中,使用在第一安装工序中制作的第一合体物,对图5所示的那样的第二合体物进行制作。即,制作与封口板14一体化的电极体组20。具体而言,首先,如图6所示,准备三个附设有正极第二集电部52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的电极体20a,将其作为电极体20a、20b、20c而在短边方向X上排列配置。此时,也可以是,电极体20a、20b、20c均以如下方式并列排列:将正极第二集电部52配置在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5的左侧),将负极第二集电部62配置在长边方向Y的另一侧(图5的右侧)。
接着,如图4所示,在使多个正极极耳22t弯曲的状态下,分别将固定于封口板14的正极第一集电部51(详细而言为第二区域51b)与电极体20a、20b、20c的正极第二集电部52(详细而言为集电板连接部52a)接合。另外,在使多个负极极耳24t弯曲的状态下,分别将固定于封口板14的负极第一集电部61与电极体20a、20b、20c的负极第二集电部62接合。作为接合方法,例如能够使用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焊接。特别优选的是,使用基于激光等高能量射线的照射的焊接。通过这样的焊接加工,在正极第二集电部52的凹部52d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的凹部62d分别形成接合部。
在插入工序中,将在第二安装工序中制作的第二合体物收容于外装体12的内部空间。图12是说明插入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具体而言,首先,例如将由聚乙烯(PE)等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性的树脂片弯折成袋状或箱状,准备电极体保持件29。接着,将电极体组20收容于电极体保持件29。然后,将由电极体保持件29覆盖的电极体组20插入外装体12。在电极体组20的重量较重的情况下,在为大致1kg以上、例如1.5kg以上、进一步为2~3kg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可以以使外装体12的长侧壁12b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方式(使外装体12成为横向)进行配置,并将电极体组20插入外装体12。
此时,构成电极体组20的各电极体20a、20b、20c的弯曲部20r分别被正极绝缘构件70的突出部70b及/或负极绝缘构件80的突出部80b按压,并被压入到外装体12的内部。通过利用突出部70b及/或突出部80b将电极体组20压入,从而能够减轻对正极极耳组23及/或负极极耳组25的负荷。像这样,正极绝缘构件70的突出部70b及/或负极绝缘构件80的突出部80b可以作为在将电极体组20组装于外装体12时减轻对正极极耳组23及/或负极极耳组25的负荷的缓冲件发挥功能。
正极极耳组23及/或负极极耳组25具有能够在与突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游隙。因此,在将电极体组20插入到外装体12中之后,在以使封口板14来到上方的方式将外装体12抬起时,电极体组20会由于重力而稍许向下方移动。由此,如图3所示,将正极绝缘构件70的突出部70b和电极体20a、20b、20c配置在分离的位置。另外,将负极绝缘构件80的突出部80b和电极体20a、20b、20c配置在分离的位置。
在封口工序中,将封口板14与外装体12的开口12h的缘部接合,将开口12h密封。封口工序能够与插入工序同时进行或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在封口工序中,优选的是,将外装体12与封口板14焊接接合。外装体12与封口板14的焊接接合例如能够通过激光焊接等来进行。之后,从注液孔15注入电解液,并利用密封构件16将注液孔15堵塞,由此将电池100密闭。能够如上述那样制造电池100。
电池100能够用于各种用途,但能够优选地作为在使用时有可能会施加振动、冲击等外力的用途、例如搭载于移动体(典型而言为乘用车、卡车等车辆)的马达用的动力源(驱动用电源)来进行使用。车辆的种类并不被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列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混合动力汽车(HV)、电动汽车(EV)等。电池100也能够优选地作为将多个电池100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并利用约束机构从排列方向施加载荷而成的电池组来进行使用。优选的是,即使在利用约束机构施加了载荷的状态下,正极绝缘构件70的突出部70b及/或负极绝缘构件80的突出部80b也不与电极体20a、20b、20c抵接。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为一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能够以各种形态来实施。本发明能够基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和该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方案中包含有对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例如,既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变形形态,也能够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追加其他变形形态。另外,若其技术特征并未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也能够适当地删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正极绝缘构件70具备多个突出部70b,各个突出部70b具有大致コ形状的截面。然而,并不限定于此。突出部70b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另外,能够将突出部70b设为任意的形状。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200的与图3对应的图。可以是,电池200除了具备正极绝缘构件270来代替正极绝缘构件70以外,与上述电池100相同。正极绝缘构件270具备截面为长方形形状的一个突出部270b。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300的与图3对应的图。可以是,电池300除了具备正极绝缘构件370来代替正极绝缘构件70以外,与上述电池100相同。正极绝缘构件370具备突出部370b,所述突出部370b具有截面为长方形形状的一个长方形形状部371和从长方形形状部371向电极体20a、20b、20c侧突出的多个突出肋部372。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400的与图3对应的图。可以是,电池400除了具备正极绝缘构件470来代替正极绝缘构件70以外,与上述电池100相同。正极绝缘构件470具有截面为ロ字状的突出部470b。突出部470b为中空状,在内部确保了气体流路空间S4。
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500的与图3对应的图。可以是,电池500除了具备正极绝缘构件570来代替正极绝缘构件70以外,与上述电池100相同。正极绝缘构件570具有截面为コ形状的突出部570b。突出部570b被设置成コ形状的开口与封口板14侧相向。突出部570b为中空状,在内部确保了气体流路空间S5。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具备:
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一侧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向的开口;
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将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开口封口;
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收容于所述外装体,并具有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的第二电极;
电极极耳组,所述电极极耳组包括在所述电极体的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突出的多个极耳,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端子,所述端子安装于所述封口板,并与所述电极极耳组电连接;
集电部,所述集电部将所述电极极耳组与所述端子电连接;以及
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将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集电部绝缘,
所述绝缘构件具有:
基座部,所述基座部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集电部之间;以及
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设置在比所述基座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侧的位置,并从所述封口板侧向所述电极体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不与所述电极体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极体是将带状的所述第一电极与带状的所述第二电极以绝缘的状态层叠并以卷绕轴为中心卷绕而成的卷绕电极体,
所述卷绕电极体以使所述卷绕轴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外装体,
所述卷绕电极体与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最短距离在5mm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具有:
一对第一纵壁,所述一对第一纵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从所述封口板侧向所述电极体侧突出;以及
下方横壁,所述下方横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将一对所述第一纵壁的所述电极体侧的端部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构件具有:
多个所述突出部,多个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以及
上方横壁,所述上方横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将相邻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纵壁的端部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还具有第二纵壁,所述第二纵壁将一对所述第一纵壁和所述下方横壁与所述基座部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在所述封口板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电池具有气体流路空间,所述气体流路空间被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一纵壁和所述电极体包围,并与所述排气阀连通。
8.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具备:
外装体,所述外装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一侧壁、从所述底壁延伸并相互相向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向的开口;
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将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开口封口;
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极体收容于所述外装体,并具有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的第二电极;
电极极耳组,所述电极极耳组包括在所述电极体的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方向的端部突出的多个极耳,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端子,所述端子安装于所述封口板,并与所述电极极耳组电连接;
集电部,所述集电部将所述电极极耳组与所述端子电连接;以及
间隔件,所述间隔件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电极体之间,
其中,
所述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
插入工序,在所述插入工序中,利用所述间隔件将所述电极体压入到所述外装体的内部;以及
封口工序,在所述封口工序中,利用所述封口板将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开口封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封口工序之后,所述间隔件不与所述电极体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封口工序之后,所述电极体与所述间隔件的最短距离在5mm以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电池具备绝缘构件,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基座部和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基座部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集电部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设置在比所述基座部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侧的位置,并向所述电极体侧突出,
所述绝缘构件的所述突出部构成所述间隔件。
CN202111296634.2A 2020-11-05 2021-11-04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447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5188 2020-11-05
JP2020185188A JP7402144B2 (ja) 2020-11-05 2020-11-05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7535A true CN114447535A (zh) 2022-05-06

Family

ID=7850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6634.2A Pending CN114447535A (zh) 2020-11-05 2021-11-04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0452A1 (zh)
EP (1) EP3996187A1 (zh)
JP (1) JP7402144B2 (zh)
CN (1) CN11444753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0100B2 (en) * 2021-09-24 2024-01-09 Apple Inc. Battery cells with tabs at right angles
US11942661B2 (en) * 2021-09-24 2024-03-26 Apple Inc. Battery cells with tabs at right angles
US11929522B2 (en) * 2021-09-24 2024-03-12 Apple Inc. Battery cells with tabs at right angle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9611A (ja) * 2008-05-29 2009-12-10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車両及び電池搭載機器
CN102386435A (zh) * 2010-09-01 2012-03-21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棱柱形可再充电电池
CN102610828A (zh) * 2011-01-24 2012-07-2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05280874A (zh) * 2014-06-17 2016-01-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20160099445A1 (en) * 2014-10-07 2016-04-07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160336574A1 (en) * 2015-05-15 2016-11-17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07534115A (zh) * 2015-05-18 2018-0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
CN10911966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
JP2019046671A (ja) * 2017-09-04 2019-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1095644A (zh) * 2017-11-07 2020-05-01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及电池包
CN111682250A (zh) * 2019-03-11 2020-09-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37372B1 (ko) 2009-09-18 2012-04-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방법
JP5795937B2 (ja) 2011-10-25 2015-10-1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5812082B2 (ja) * 2013-11-19 2015-11-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6167185B2 (ja) 2013-12-17 2017-07-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
WO2015156270A1 (ja) * 2014-04-09 2015-10-1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2017050069A (ja) 2015-08-31 2017-03-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112385073B (zh) * 2018-11-26 2023-05-1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以及电池组
US20220069359A1 (en) * 2018-12-19 2022-03-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Rectangular secondary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9611A (ja) * 2008-05-29 2009-12-10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車両及び電池搭載機器
CN102386435A (zh) * 2010-09-01 2012-03-21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棱柱形可再充电电池
CN102610828A (zh) * 2011-01-24 2012-07-2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05280874A (zh) * 2014-06-17 2016-01-27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20160099445A1 (en) * 2014-10-07 2016-04-07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160336574A1 (en) * 2015-05-15 2016-11-17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07534115A (zh) * 2015-05-18 2018-0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
CN109119667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
JP2019046671A (ja) * 2017-09-04 2019-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1095644A (zh) * 2017-11-07 2020-05-01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及电池包
CN111682250A (zh) * 2019-03-11 2020-09-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2144B2 (ja) 2023-12-20
US20220140452A1 (en) 2022-05-05
EP3996187A1 (en) 2022-05-11
KR20220061014A (ko) 2022-05-12
JP2022074817A (ja) 2022-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0459B (zh) 电池及电池包
US9136555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4878791B2 (ja) 二次電池
US9196895B2 (en)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KR101254886B1 (ko) 이차 전지
EP3996187A1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040899A (ja) 二次電池
JP201200931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CN113767521A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车辆
EP3996186A1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8159581A1 (ja) 蓄電素子
CN108140794B (zh) 蓄电元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KR20190069398A (ko) 배터리 팩
CN115719864A (zh) 电池
KR102654717B1 (ko)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7851830B (zh) 二次电池
JP7402199B2 (ja) 電池および該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8586037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18082871A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2022023896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220149439A1 (en) Battery
CN115458848A (zh) 具备固定构件的电池
CN117438753A (zh) 电池
CN115842150A (zh) 电池
JP2024037303A (ja) 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