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9864A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9864A
CN115719864A CN202211010308.5A CN202211010308A CN115719864A CN 115719864 A CN115719864 A CN 115719864A CN 202211010308 A CN202211010308 A CN 202211010308A CN 115719864 A CN115719864 A CN 115719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tab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03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川誉史
细川尚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Prime Planet Energy and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719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9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良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的电池。本发明公开的电池(100),当从存在于沿着第一侧壁(12b)的面方向上的第一端部(21a)到正极接头接合部(22J)的间隔的长度为D1,从上述面方向上的第二端部(21b)到负极接头接合部(24J)的间隔的长度为D2时,满足D1>D2。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池一般配备有:具有电极的电极体、具有开口部且收容电极体的外包装体、将外包装体的开口部封口的封口板、以及在外包装体的内部与电极电连接且从封口板伸出到外包装体的外侧的端子。在这种电池中,已知如下的结构:在电极设置有包含集电用的多个接头的电极接头组,该电极接头组经由电极集电部连接于端子。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池,其中,在电极体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设置有正极接头组,在另一方的端部设置有负极接头组。并且,正极接头组以弯曲的状态与正极集电部连接,负极接头组以弯曲的状态与负极集电部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1/06001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不过,在这样的电池中,作为正极接头、负极接头,大多使用弯曲刚性不同的接头。例如,作为正极接头,可以使用由铝或铝合金等构成的接头,作为负极接头,可以使用由铜或铜合金等构成的接头。并且,通过发明人等的研究发现,在因外力(例如,在电极体的长度方向上施加的外力)而使电极体从规定的配置位置偏离了的情况下,弯曲刚性更高的接头的弯曲部分(下面,称作“弯曲部分”)容易损伤。从而,由于存在着电极与端子的电连接变得不稳定或变得连接不良的风险,因此是不好的。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良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特别是正极接头组)的损伤的电池。
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有包含正极以及负极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极体和收容上述电极体的电池壳体的电池。上述电池壳体配备有外包装体和封口板,所述外包装体具有底壁、从上述底壁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侧壁、从上述底壁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与上述底壁相对的开口部,所述封口板将上述开口部封口,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安装于上述封口板。上述电极体配备有:在沿着上述第一侧壁的面方向上存在的第一端部;正极接头组,所述正极接头组由从上述第一端部突出的多个正极接头构成,各个接头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在沿着上述第一侧壁的面方向上存在的不同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以及负极接头组,所述负极接头组由从上述第二端部突出的多个负极接头构成,各个接头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构成上述正极接头组的各个正极接头的厚度比构成上述负极接头组的各个负极接头的厚度大。上述正极接头组以及上述正极端子经由正极集电部被电连接,上述正极集电部配备有正极接头接合部,在上述正极接头接合部,上述正极接头组的前端部分以弯曲成沿着上述第二侧壁配置的状态被接合,上述负接头组以及上述负极端子经由负极集电部被电连接,上述负极集电部配备有负极接头接合部,在上述负极接头接合部,上述负极接头组的前端部分以弯曲成沿着上述第二侧壁配置的状态被接合。当上述面方向上的从上述第一端部到上述正极接头接合部的间隔的长度为D1,上述面方向上的从上述第二端部到上述负极接头接合部的间隔的长度为D2时,满足D1>D2。详细情况将在后面描述,如上所述,通过使D1>D2,例如,即使在因在电极体的长度方向上施加外力而使电极体从规定的配置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可以良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特别是正极接头组)的损伤。
在这里公开的电池一种优选方式中,上述正极接头组被接合于上述正极集电部中的上述电极体侧的面上,上述负极接头组被接合于上述负极集电部中的上述电极体侧的面上。当这样构成时,由于可以良好地抑制电极集电部的边缘与电极接头组的接触,因此,可以更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
在这里公开的电池的一种方式中,构成上述正极接头组的正极接头的个数比构成上述负极接头组的负极接头的个数少。
在这里公开的电池的一种方式中,上述正极配备有长条的正极集电体、以及形成于沿着上述正极集电体的上述长条方向的多个部位处的上述正极接头,在上述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在沿着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端部的部分以及上述正极接头上形成有正极保护层。另外,上述负极配备有长条的负极集电体、以及沿着上述负极集电体的上述长条方向形成于多个部位处的上述负极接头,在上述负极集电体上以及上述负极接头上形成有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
在这样的电池的一种方式中,上述正极接头的突出方向上的上述正极保护层的形成部分的长度比上述负极接头的突出方向上的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部分的长度小。
在这里公开的电池的一种优选方式中,上述电极体配备有一对平坦外表面,至少从上述平坦外表面中的一个平坦外表面直到上述正极集电部或者上述负极集电部配置有固定构件。当这样构成时,例如,可以良好地防止因在电极体的长度方向上施加外力而使电极体从规定的配置位置偏离。因此,由于可以更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因此,是优选的。
在这里公开的电池的一种优选方式中,还配备有将上述封口板与所述正极集电部或者所述负极集电部绝缘的绝缘构件,上述绝缘构件配备有基底部和一个或多个突出部,上述基底部配置在上述封口板与上述正极集电部或者上述负极集电部之间,上述突出部设置于比上述基底部靠上述面方向上的上述电极体的中央侧,并且,从上述封口板侧向上述电极体侧突出。当采用这样的构成时,例如,可以良好地防止因在与电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施加的外力而使电极体从规定的配置位置偏离。从而,由于可以更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因此,是优选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示意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正极接头组以及负极接头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示意的纵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示意的横剖视图。
图6是图5的正极接头组以及负极接头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图5的正极接头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安装于封口板的电极体组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安装了正极第二集电部以及负极第二集电部的电极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卷绕电极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图2的正极端子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安装了正极端子、负极端子、正极第一集电部、负极第一集电部、正极绝缘构件和负极绝缘构件的封口板的立体图。
图13是将图12的封口板颠倒过来的立体图。
图14是说明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的插入工序的示意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对根据其它实施方式的电池进行说明的示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这里公开的技术的几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作为在本说明书中所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事情且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又是必要的事情(例如,没有本发明的非特征性的电池的一般结构以及制造工艺),基于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可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掌握。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中的技术常识来实施。下面的说明,其用意并非是要将这里所公开的技术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数值范围的“A~B”的表述,不仅包含A以上、B以下的意思,也包含“比A大”以及“比B小”的意思。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电池”是表示能够提取电能的所有蓄电装置的用语,是包含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概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二次电池”是表示能够反复充放电的所有蓄电装置的用语,是包含锂离子二次电池或镍氢电池等所谓的蓄电池(化学电池)、以及双层电容器等电容器(物理电池)的概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弯曲刚性”是由纵向弹性系数(杨氏模量)以及截面形状确定的概念。
<电池100>
图1是电池100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示意的纵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示意的纵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V-V线的示意的横剖视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附图中的符号L、R、F、Rr、U、D等表示左、右、前、后、上、下,附图中的符号X、Y、Z分别表示电池100的短边方向、与短边方向正交的长边方向(也称作电极体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并不对电池100的设置形态有任何限定。
如图2所示,电池100配备有电池壳体10、电极体组20、正极端子30、负极端子40、正极集电部50、负极集电部60、正极绝缘构件70和负极绝缘构件80。另外,构成电极体组20的电极体20a、20b、20c分别配备有正极接头组23以及负极接头组25。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中,构成正极接头组23的正极接头22t(参照图5)由铝构成,构成负极接头组25的负极接头24t(参照图5)由铜构成,正极接头组23的厚度比负极接头组25的厚度大。形成正极接头组23的弯曲刚性比负极接头组25的刚性高的结构。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这里,电池100还配备有电解液。这里,电池100是锂离子二次电池。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当从存在于沿着第一侧壁12b的面方向(即,图3的长边方向Y)上的第一端部21a到正极第二集电部52处的正极接头接合部22J的间隔的长度(最短的距离)为D1,上述面方向上的从第二端部21b到负极第二集电部62处的负极接头接合部24J的间隔的长度(最短的距离)为D2时,满足D1>D2。这样,通过使D1>D2,与D1=D2或D1<D2的电池相比,可以良好地降低施加给正极接头组23的负荷。由此,由于可以良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特别是正极接头组23)的损伤,因此是优选的。
这里,D1与D2之比(D1/D2)只要是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大致在1.1以上,从更好地降低施加给正极接头组23的负荷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在1.2以上,更优选在1.5以上,进一步优选在2以上。另外,对于上述比(D1/D2)的上限,只要是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大致在10以下,从使施加给负极接头组的负荷的大小更合适的观点出发,优选在5以下,更优选在4以下(例如,在3以下)。另外,对于D1以及D2的大小,只要是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D2的大小大致在0.5mm以上,例如,可以在1mm以上。对于D2的大小的上限,只要是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大致在5mm以下,例如,可以在4mm以下,3mm以下,2mm以下。即,D2的大小可以为1mm~2mm。另外,D1的大小例如可以参照D2的大小、上述比(D1/D2)等来适当地确定。
图6是图5的正极接头组以及负极接头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在图6中,将构成正极接头组23的正极接头22t中的弯曲部分标记为22W,将构成负极接头组25的负极接头24t中的弯曲部分标记为24W。这里,弯曲部分22W可以说是正极接头22t中的从第一端部21a到正极接头接合部22J的部分,弯曲部分24W可以说是负极接头24t中的从第二端部21b到负极接头接合部24J的部分。另外,将构成正极接头组23的正极接头22t之中的位于最内处的正极接头22t’中的弯曲部分标记为22W’,将构成负极接头组25的负极接头24t之中的位于最内处的负极接头24t’中的弯曲部分标记为24W’。并且,将弯曲部分22W’中的弧形部标记为22R,将弯曲部分24W’中的弧形部标记为24R。
这里,当弧形部22R中的最小弯曲半径为22r(图中未示出),弧形部24R中的最小弯曲半径为24r(图中未示出)时,对于最小弯曲半径22r与最小弯曲半径24r之比(22r/24r),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大致在1.1以上。另外,从D1>D2,进而良好地防止正极接头组23的损伤的观点出发,上述比(22r/24r)可以优选在1.5以上,更优选在1.8以上,进一步优选在2以上。另外,对于上述比(22r/24r)的上限,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大致在4以下,从使施加给负极接头组的负荷的大小更合适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在3以下,更优选在2.5以下。另外,最小弯曲半径22r、24r例如可以由图像测定仪来测定。例如,可以通过调整D1、D2的长度来改变上述比(22r/24r)。
图7是图5的正极接头组附近的部分放大图。图7中所示的D1’表示相当于D1的1/3的长度。另外,T1表示正极接头组23的厚度,T1’表示D1’的位置处的正极接头组23的厚度。这里,正极接头组23的厚度可以为(正极接头22t的厚度)×(正极接头22t的个数)。另外,例如,在正极接头彼此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正极接头组的厚度可以是包含这些间隙的厚度在内的厚度。由于在正极接头彼此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正极接头越过邻接的间隔件而与负极的端部接触的可能性降低,因此,是优选的。
这里,对于T1’与T之比(T1’/T1),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大致在0.5以上,从防止因使正极接头22t弯曲而引起的塑性变形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在0.6以上,更优选在0.7以上,进一步优选在0.8以上。另外,对于上述比(T1’/T1)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大致在0.9以下。
如图2所示,电池壳体10是收容电极体组20的框体。这里,电池壳体10具有扁平且有底的长方体形状(方形)的外形。电池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与过去所使用的相同,没有特别的限制。电池壳体10优选是金属制的,例如,更优选地由铝、铝合金、铁、铁合金等构成。如图2所示,电池壳体10配备有具有开口部12h的外包装体12、以及堵塞开口部12h的封口板(盖体)14。
如图1所示,外包装体12配备有底壁12a、从底壁12a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长侧壁12b、以及从底壁12a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短侧壁12c。底壁12a为大致矩形形状。底壁12a与开口部12h相对。短侧壁12c的面积比长侧壁12b的面积小。长侧壁12b以及短侧壁12c是这里所公开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的一个例子。将封口板14安装于外包装体12,以便堵塞外包装体12的开口部12h。封口板14与外包装体12的底壁12a相对。封口板14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形状。通过将封口板14接合(例如焊接接合)于外包装体12的开口部12h的周缘上,将电池壳体10一体化。电池壳体10被气密性地密封(封闭)。
如图2所示,在封口板14设置有注液孔15、气体排出阀17、以及两个端子引出孔18、19。注液孔15是用于在将封口板14组装于外包装体12之后注入电解液的孔。注液孔15被密封构件16密封。气体排出阀17构成为当电池壳体10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上时破裂,将电池壳体10内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端子引出孔18、19分别形成于封口板14的长边方向Y上的两端部。端子引出孔18、19在上下方向Z上贯通封口板14。端子引出孔18、19分别具有能够供安装到封口板14上之前(铆接加工前)的正极端子30以及负极端子40贯通插入的大小的内径。
正极端子30以及负极端子40分别固定于封口板14。正极端子30配置于封口板14的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1、图2的左侧)。负极端子40配置于封口板14的长边方向Y的另一侧(图1、图2的右侧)。如图1所示,正极端子30以及负极端子40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露出。如图2所示,正极端子30以及负极端子40贯通插入端子引出孔18、19并从封口板14的内部向外部伸出。这里,正极端子30以及负极端子40通过铆接加工被铆接于封口板14的围绕端子引出孔18、19的周缘部分。在正极端子30以及负极端子40的外包装体12侧的端部(图2的下端部)形成铆接部30c、40c。
如图2所示,正极端子30在外包装体12的内部经由正极集电部50与电极体组20的正极22电连接。负极端子40在外包装体12的内部经由负极集电部60与电极体组20的负极24电连接。正极端子30借助于正极绝缘构件70以及垫圈90与封口板14绝缘。负极端子40借助于负极绝缘构件80以及垫圈90与封口板14绝缘。正极端子30以及负极端子40是这里所公开的端子的一个例子。
正极端子30优选为金属制的,例如,更优选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负极端子40优选为金属制的,例如,更优选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负极端子40也可以是将两个导电构件接合并一体化而构成的。例如,也可以为与负极集电部60连接的部分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而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露出的部分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
如图1所示,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面,安装有板状的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以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以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是在将多个电池100相互电连接时附设汇流排的构件。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以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优选为金属制的,例如,更优选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以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借助于外部绝缘构件92与封口板14绝缘。但是,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以及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不是必需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
图8是示意地表示安装于封口板14的电极体组20的立体图。这里,电极体组20具有三个电极体20a、20b、20c。但是,对于配置于一个外包装体12的内部的电极体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两个以上(多个),也可以是一个。这里,电极体组20以被由树脂制片构成的电极体保持器29(参照图4)覆盖的状态配置在外包装体12的内部。
图9是示意地表示电极体20a的立体图。图10是示意地表示电极体20a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下面,以电极体20a为例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对于电极体20b、20c也可以采用同样的结构。如图10所示,电极体20a具有正极22以及负极24。这里,电极体20a是将带状的正极22与带状的负极24隔着带状的间隔件26层叠、并以卷绕轴WL为中心卷绕而成的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
电极体20a以卷绕轴WL与长边方向Y平行的朝向配置于外包装体12的内部。换句话说,电极体20a以卷绕轴WL与底壁12a平行且与短侧壁12c正交的朝向配置于外包装体12的内部。电极体20a的端面(换句话说,正极22与负极24层叠的层叠面,图10的长边方向Y的端面)与短侧壁12c相对。
如图4所示,电极体20a具有:与外包装体12的底壁12a以及封口板14相对的一对弯曲部20r、以及连接一对弯曲部20r且与外包装体12的长侧壁12b相对的平坦部20f。但是,电极体20a也可以是多个方形(典型地为矩形)的正极与多个方形(典型地为矩形)的负极以绝缘的状态堆积而成的层叠电极体。
如图10所示,正极22具有正极集电体22c、以及固定于正极集电体22c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2a及正极保护层22p。但是,正极保护层22p并不是必需的,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正极集电体22c是带状的。正极集电体22c例如由铝、铝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这里,正极集电体22c是金属箔,具体而言,是铝箔。
在正极集电体22c的长边方向Y上的一方的端部(图10的第一端部21a),设置有多个正极接头22t。多个正极接头22t分别向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10的第一端部21a)突出。多个正极接头22t比间隔件26向长边方向Y突出。多个正极接头22t沿着正极22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间歇地)设置。多个正极接头22t分别为梯形形状。这里所公开的技术中的正极接头由铝(Al)或者铝合金构成。另外,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铝”也可以是含有铝以外的不可避免的成分等的材料。另外,所谓“铝合金”,可以是以铝为主体构成的合金,例如,可以是当铝合金总体的质量为100质量%时,含有7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上、或90质量%以上(例如,95质量%以上)的铝的合金,但是,并不限与此。这里,正极接头22t作为由铝构成的正极集电体22c的一部分而形成,但是,正极接头也可以是独立于正极集电体的另外的构件。正极接头22t是正极集电体22c的没有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2a以及正极保护层22p的部分(集电部露出部)。另外,正极接头22t也可以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另一方的端部(图10的右端部)。
如图5所示,多个正极接头22t在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5的第一端部21a)处层叠,构成正极接头组23。多个正极接头22t以外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弯折并弯曲。正极接头组23经由正极集电部50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接头组23接合于正极第二集电部52处的电极体20a侧的面上。这里所公开的技术,虽然在正极接头组被连接于正极第二集电部处的第二侧壁侧的面上的方式中也可以适用,但是,在前者的情况下,由于可以良好地抑制正极第二集电部52的边缘与正极接头组23的接触,因此,可以更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另外,如图5所示,正极第二集电部52配备有正极接头接合部22J,在正极接头接合部22J,正极接头组23的前端部分22S以弯曲成沿着第二侧壁12c配置的状态被接合。对于多个正极接头22t的尺寸(长边方向Y上的长度以及与长边方向Y正交的宽度,参照图10),可以考虑到与正极集电部50连接的状态,例如,借助其形成位置等而适当地进行调整。虽然不限定于此,但是,正极接头22t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30μm的程度(优选地,10μm~20μm的程度)。这里,多个正极接头22t彼此尺寸不同,以使得当弯曲了时,外侧的端部对齐。正极接头组23是这里所公开的电极接头组的一个例子。
如图10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22a沿着带状的正极集电体22c的长度方向设置成带状。正极活性物质层22a包括能够可逆地吸留以及放出电荷载体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当正极活性物质层22a的全部固体成分为100质量%时,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大致占80质量%以上,典型地占90质量%以上、例如95质量%以上。正极活性物质层22a也可以包含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任意成分,例如,导电材料、粘结剂、各种添加成分等。作为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乙炔黑(AB)等碳材料。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等。虽然不限于此,但是,正极活性物质层22a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00μm~200μm的程度(优选地,为120μm~150μm的程度)。
如图10所示,正极保护层22p在长边方向Y上设置于正极集电体22c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a的交界部分。这里,正极保护层22p设置于正极集电体22c的长边方向Y上的一方的端部(图10的左端部)。但是,正极保护层22p也可以设置于长边方向Y上的两端部。正极保护层22p沿着正极活性物质层22a设置成带状。正极保护层22p包含无机填充物(例如,氧化铝)。当正极保护层22p的全部固体成分为100质量%时,无机填充物可以大致占50质量%以上,典型地,占在70质量%以上、例如80质量%以上。正极保护层22p也可以包含无机填充物以外的任意成分,例如导电材料、粘结剂、各种添加成分等。导电材料及粘结剂也可以与能够包含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2a中的例示的那些材料相同。虽然并不限于此,但是正极保护层22p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μm~150μm的程度(优选地,为50μm~100μm的程度)。
如图10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中,除了在正极集电体22c上之外,还在正极接头22t上也形成有正极保护层22p。这里,对于在正极接头22t的突出方向(即,图10的左侧)上的正极保护层22p的形成部分的最短的长度22A,考虑到与正极集电部50连接的状态,例如,可以借助其形成位置等适当地进行调整。虽然并不限于此,但是,长度22A例如可以为1mm~10mm的程度(优选地,为2mm~5mm的程度)。另外,对于正极保护层22p的厚度与正极活性物质层22a的厚度之比(正极保护层的厚度/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可以大致为0.3~0.7的程度(优选为0.4~0.6的程度)。
如图10所示,负极24具有负极集电体24c、以及固定于负极集电体24c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4a。负极集电体24c是带状的。负极集电体24c例如由铜、铜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这里,负极集电体24c为金属箔,具体而言为铜箔。
在负极集电体24c的长边方向Y上的一方的端部(图10的第二端部21b),设置有多个负极接头24t。多个负极接头24t向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10的第二端部21b)突出。多个负极接头24t比间隔件26向长边方向Y突出。多个负极接头24t沿着负极24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间歇地)设置。多个负极接头24t分别为梯形形状。这里所公开的技术中的负极接头由铜(Cu)或者铜合金构成。另外,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铜”也可以是含有铜以外的不可避免的成分等的材料。另外,“铜合金”也可以是以铜为主体构成的合金,例如,也可以是当铜合金总体的质量为100质量%时,含有7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上、或者90质量%以上(例如,95质量%以上)的铜的合金,但是,并不限于此。这里,负极接头24t作为由铜构成的负极集电体24c的一部分而形成,但是,负极接头也可以是独立于负极集电体的另外的构件。这里,负极接头24t是负极集电体24c的没有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4a的部分(集电体露出部)。另外,负极接头24t也可以设置于长边方向Y的另一方的端部(图10的左端部)。
如图5所示,多个负极接头24t在长边方向Y的一方的端部(图10的第二端部21b)处层叠,构成负极接头组25。多个负极接头24t以外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弯折并弯曲。负极接头组25经由负极集电部60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接头组25与负极第二集电部62处的电极体20a侧的面接合。这里所公开的技术虽然也可以适用于负极接头组与负极第二集电部处的第二侧壁侧的面连接的方式,但是,在前者的情况下,由于可以良好地抑制负极第二集电部62的边缘与负极接头组25的接触,因此,可以更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另外,如图5所示,负极第二集电部62配备有负极接头接合部24J,在所述负极接头接合部24J,负极接头组25的前端部分24S以弯曲成沿着第二侧壁12c配置的状态被接合。优选地,多个负极接头24t被弯折,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在负极接头组25,附设有后面将要描述的负极第二集电部62。对于多个负极接头24t的尺寸(长边方向Y上的长度以及与长边方向Y正交的宽度,参照图10),考虑到与负极集电部60连接的状态,例如,可以借助其形成位置等适当地进行调整。虽然并不限于此,但是,负极接头24t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μm~30μm的程度(优选为5μm~15μm的程度)。这里,多个负极接头24t的尺寸相互不同,以使得在弯曲时外侧的端部对齐。负极接头组25是这里所公开的电极接头组的一个例子。
负极活性物质层24a沿着带状的负极集电体24c的长度方向设置成带状。负极活性物质层24a包含能够可逆地吸留以及放出电荷载体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石墨等碳材料)。当负极活性物质层24a的固体成分总体为100质量%时,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占大致80质量%以上,典型地,占90质量%以上、例如95质量%以上。负极活性物质层24a也可以包含负极活性物质以外的任意成分,例如,粘结剂、分散剂、各种添加成分等。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使用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橡胶类。作为分散剂,例如,可以使用羧甲基纤维素(CMC)等纤维素类。虽然并不限于此,但是,负极活性物质层24a的厚度例如可以在100μm~200μm的程度(优选地,在160μm~190μm的程度)。
如图10所示,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中,除了在负极集电体24c上之外,还在负极接头24t上也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24a。这里,对于负极接头24t的突出方向(即,图10的右侧)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4a的形成部分的最短的长度24A,考虑到与负极集电部60连接的状态,例如,可以借助其形成位置等适当地进行调整。虽然并不限于此,但是,长度24A例如可以在1mm~10mm的程度(优选地,在2mm~5mm的程度)。
另外,对于上述长度24A与上述长度22A之比(24A/22A),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在0.5以上,优选地在1.1以上(例如,1.2以上)。另外,对于上述比(24A/22A)的上限,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在2以下,例如在1.8以下或1.5以下。这里,在制作满足D1>D2的正交接头组以及负极接头组的情况下,有必要使从构成正极接头组的各个正极接头的第一端部21a突出的长度比从构成负极接头组的各个负极接头的第二端部21b突出的长度大。并且,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24A>22A情况下,可以容易地使正极接头22t的从第一端部21a突出的长度比负极接头24t的从第二端部21b突出的长度大(参照图10)。由此,可以容易地制作满足D1>D2电池100。另外,在24A≤22A的情况下,只要预先使多个正极接头22t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比多个负极接头24t的突出方向上的长度大即可。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中,构成正极接头组23的正极接头22t’的个数与构成负极接头组25的负极接头24t’的个数相同,但是并不限于此。对于构成正极接头组的正极接头的个数与构成负极接头组的负极接头的个数之比(正极接头的个数/负极接头的个数),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在0.5以上。另外,对于上述比(正极接头的个数/负极接头的个数),从更好地降低施加给正极接头的负荷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在0.9以上,更优选在0.95以上。对于上述比(正极接头的个数/负极接头的个数)的上限,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在2.0以下,从更好地确保电极接头组的强度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在1.1以下,更优选在1以下。另外,在上述比(正极接头的个数/负极接头的个数)比1小的情况(即,构成正极接头组的正极接头的个数比构成负极接头组的负极接头的个数少的情况)下,可以减小伴随着电池的充放电而产生的容量劣化。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0中,对于构成正极接头组23的正极接头22t’的厚度与构成负极接头组25的负极接头24t’的厚度之比(正极接头的厚度/负极接头的厚度),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在1.1以上,优选在1.2以上,更优选在1.5以上。对于上述比(正极接头的厚度/负极接头的厚度)的上限,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在5以下。另外,对于上述比(正极接头的厚度/负极接头的厚度),从良好地确保电极接头组的强度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在3以下,更优选在2.5以下。
间隔件26是对正极22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2a与负极24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4a进行绝缘的构件。作为间隔件26,例如,优选为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树脂构成的多孔性的树脂片。另外,在间隔件26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含有无机填充物的耐热层(HeatResistance Layer:HRL)。作为无机填充物,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铝、勃母石、氢氧化铝、二氧化钛等。
电解液可以与过去的一样,没有特别的限制。电解液例如是含有非水系溶剂和支持盐的非水电解液。非水系溶剂例如包括乙烯碳酸脂、二甲基碳酸脂、甲基乙基碳酸脂等碳酸脂类。支持盐例如是含有LiPF6等的含氟锂盐。其中,电解液也可以是固体状(固体电解质),与电极体组20一体化。
正极集电部50构成将由多个正极接头22t构成的正极接头组23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的导通路径。如图2所示,正极集电部50配备有正极第一集电部51和正极第二集电部52。正极第一集电部51以及正极第二集电部52也可以由与正极集电体22c相同的金属种类构成,例如由铝、铝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图2的正极端子30附近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封口板14的立体图。图13是将图12的封口板颠倒过来的立体图。图13表示封口板14的外包装体12侧(内侧)的面。如图11~13所示,正极第一集电部51安装于封口板14的内侧的面。正极第一集电部51是这里公开的集电部的一个例子。正极第一集电部51具有第一区域51a和第二区域51b。正极第一集电部51可以通过例如利用压力加工等使一个构件弯曲而构成,也可以通过利用焊接接合等将多个构件一体化而构成。这里,正极第一集电部51通过铆接加工被固定于封口板14。
第一区域51a是配置在封口板14与电极体组20之间的部位。第一区域51a沿着长边方向Y延伸。第一区域51a沿着封口板14的内侧的表面水平扩展。在封口板14与第一区域51a之间,配置有正极绝缘构件70。第一区域51a借助于正极绝缘构件70与封口板14绝缘。这里,第一区域51a通过铆接加工与正极端子30电连接。在第一区域51a,在与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8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上下方向Z上贯通的贯通孔51h。第二区域51b是配置在外包装体12的短侧壁12c与电极体组20之间的部位。第二区域51b从第一区域51a的长边方向Y的一方侧的端部(图11的左端)向外包装体12的短侧壁12c延伸。第二区域51b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
正极第二集电部52沿着外包装体12的短侧壁12c延伸。正极第二集电部52,如图9所示,具有集电板连接部52a、倾斜部52b和接头接合部52c。集电板连接部52a是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电连接的部位。集电板连接部52a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集电板连接部52a相对于电极体20a、20b、20c的卷绕轴WL大致垂直地配置。在集电板连接部52a,设置有厚度比周围的厚度薄的凹部52d。在凹部52d,设置有在短边方向X上贯通的贯通孔52e。在贯通孔52e,形成有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接合的接合部。接合部例如是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焊接而形成的焊接接合部。在正极第二集电部52,也可以设置有熔断器。
接头接合部52c附设于正极接头组23,是与多个正极接头22t电连接的部位。如图8所示,接头接合部52c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接头接合部52c相对于电极体20a、20b、20c的卷绕轴WL大致垂直地配置。接头接合部52c的与多个正极接头22t连接的面与外包装体12的短侧壁12c大致平行地配置。如图5所示,在接头接合部52c,形成有与正极接头组23接合的正极接头接合部22J。正极接头接合部22J,例如,是在重叠了多个正极接头22t的状态下,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焊接形成的焊接接合部。焊接结构部将多个正极接头22t偏向电极体20a、20b、20c的短边方向X的一侧配置。由此,可以更好地将多个正极接头22t弯折,稳定地形成如图5所示的弯曲形状的正极接头组23。
倾斜部52b是连接集电板连接部52a的下端与接头接合部52c的上端的部位。倾斜部52b相对于集电板连接部52a和接头接合部52c倾斜。倾斜部52b连接集电板连接部52a与接头接合部52c,以使得在长边方向Y上,集电板连接部52a位于比接头接合部52c靠中央侧的位置。由此,可以扩大电极体组20的收容空间,谋求电池100的高能量密度化。优选地,倾斜部52b的下端(换句话说,外包装体12的底壁12a侧的端部)位于比正极接头组23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可以更好地弯折多个正极接头22t,稳定地形成图5所示的弯曲形状的正极接头组23。
负极集电部60构成将由多个负极接头24t构成的负极接头组25与负极端子40电连接的导通路径。如图2所示,负极集电部60配备有负极第一集电部61和负极第二集电部62。负极第一集电部61是这里所公开的集电部的一个例子。负极第一集电部61以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可以由与负极集电体24c相同的金属种类构成,例如,可以由铜、铜合金、镍、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构成。负极第一集电部61以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的结构可以与正极集电部50的正极第一集电部51以及正极第二集电部52相同。
负极第一集电部61,如图13所示,具有第一区域61a和第二区域61b。在封口板14与第一区域61a之间配置有负极绝缘构件80。第一区域61a借助于负极绝缘构件80与封口板14绝缘。在第一区域51a,在与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9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在上下方向Z上贯通的贯通孔61h。负极第二集电部62,如图9所示,具有与负极第一集电部61电连接的集电板连接部62a、倾斜部62b、以及附设于负极接头组25且与多个负极接头24t电连接的接头接合部62c。集电板连接部62a具有与接头接合部62c连接的凹部62d。在凹部62d,设置有在短边方向X上贯通的贯通孔62e。
接着,对于正极绝缘构件70进行说明。另外,下面,虽然以正极绝缘构件70为例详细进行说明,但是,对于负极绝缘构件80也可以为同样的结构。正极绝缘构件70是将封口板14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绝缘的构件。正极绝缘构件70具有对于所使用的电解液的耐受性和电绝缘性,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材料构成,例如,优选地,由聚丙烯(PP)等聚烯烃树脂、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等氟系树脂、或者聚亚苯基硫醚(PPS)等构成。
正极绝缘构件70,如图13所示,具有基底部70a和多个突出部70b。如图11所示,在长边方向Y上,多个突出部70b设置于比基底部70a靠封口板14的中央侧(图13的右侧)。这里,基底部70a和突出部70b被一体成形。这里,正极绝缘构件70是将上述这样的树脂材料一体成形而成的一体成形品。由此,与基底部70a和突出部70b形成独立的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所使用的构件的数目,可以实现低成本化。另外,可以更简单地准备正极绝缘构件70。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例如,可以良好地防止因在与电极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施加的外力而使电极体20a、20b、20c从规定的配置位置偏离。由此,由于可以更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因此,是优选的。另外,突出部70b的个数可以适当地改变。另外,对于基底部80a和多个突出部80b,也可以是同样的构成。
<电池100的制造方法>
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采用上述那样的满足D1>D2的电极体20a、20b、20c。除此之外的制造工艺与过去一样。对于电池100,可以准备如上所述的电池壳体10(外包装体12以及封口板14)、电极体组20(电极体20a、20b、20c)、电解液、正极端子30、负极端子40、正极集电部50(正极第一集电部51以及正极第二集电部52)、负极集电部60(负极第一集电部61以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正极绝缘构件70和负极绝缘构件80,例如,利用包括第一安装工序、第二安装工序、插入工序和封口工序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另外,这里所公开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在任意阶段还包含有其它工序。
在第一安装工序,制作如图12、图13所示的第一合体物。具体而言,首先,将正极端子30、正极第一集电部51、正极绝缘构件70、负极端子40、负极第一集电部61和负极绝缘构件80安装于封口板14。
正极端子30、正极第一集电部51和正极绝缘构件70,例如,通过铆接加工(铆合)固定于封口板14。如图11所示,通过将垫圈90夹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与正极端子30之间,进而,将正极绝缘构件70夹在封口板14的内侧的表面与正极第一集电部51之间,进行铆接加工。另外,垫圈90的材质也可以与正极绝缘构件70一样。详细地说,将铆接加工前的正极端子30从封口板14的上方依次插入垫圈90的贯通孔90h、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8、正极绝缘构件70的贯通孔70h和正极第一集电部51的贯通孔51h,使其在封口板14的下方突出。并且,对正极端子30的比封口板14向下方突出的部分进行铆接,以便在上下方Z上施加压缩力。由此,在正极端子30的前端部(图2的下端部)形成铆接部30c。
通过这样的铆接加工,垫圈90、封口板14、正极绝缘构件70和正极第一集电部51被一体地固定于封口板14,并且,端子引出孔18被密封。另外,铆接部30c也可以被焊接接合于正极第一集电部51。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导通可靠性。
负极端子40、负极第一集电部61和负极绝缘构件80的固定可以与上述正极侧同样地进行。即,将铆接加工前的负极端子40从封口板14的上方依次插入垫圈的贯通孔、封口板14的端子引出孔19、负极绝缘构件80的贯通孔和负极第一集电部61的贯通孔,使其在封口板14的下方突出。并且,对负极端子40的比封口板14向下方突出的部分进行铆接,以便在上下方向Z上施加压缩力。由此,在负极端子40的前端部(图2的下端部)形成铆接部40c。
接着,在封口板14的外侧的表面,经由外部绝缘构件92,安装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和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另外,外部绝缘构件92的材质也可以与正极绝缘构件70一样。另外,安装正极外部导电构件32和负极外部导电构件42的时机,也可以在插入工序之后(例如,将注液孔15密封之后)。
在第二安装工序,使用在第一安装工序中制作的第一合体物,制作如图8所示的第二合体物。即,制作与封口板14一体化的电极体组20。具体而言,首先,如图10所示,准备电极体20a,所述电极体20a的正极接头22t的从第一端部21a突出的长度比负极接头24t的从第二端部21b突出的长度大。并且,如图9所示,准备三个电极体20a,将对每一个附设正极第二集电部52以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而成的电极体作为电极体20a、20b、20c,在短边方向X上并列地配置。这时,电极体20a、20b、20c均并列地排列,以使得将正极第二集电部52配置在长边方向Y的一侧(图8的左侧),将负极第二集电部62配置在长边方向Y的另一侧(图8的右侧)。
接着,如图5所示,在使多个正极接头22t弯曲的状态下,分别将固定于封口板14的正极第一集电部51(详细地说,第二区域51b)与电极体20a、20b、20c的正极第二集电部52(详细地说,集电板连接部52a)接合。另外,在使多个负极接头24t弯曲了的状态下,分别将固定于封口板14的负极第一集电部61与电极体20a、20b、20c的负极第二集电部62接合。作为接合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焊接。特别地,优选采用由激光等高能射线的照射进行的焊接。通过这样的焊接加工,在正极第二集电部52的凹部52d以及负极第二集电部62的凹部62d分别形成接合部。
在插入工序,将在第二安装工序制作的第二合体物收容到外包装体12的内部空间中。图14是说明插入工序的示意的剖视图。具体而言,首先,例如,将由聚乙烯(PE)等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性的树脂片弯折成袋状或者箱状,准备电极体保持器29。其次,将电极体组20收容于电极体保持器29。并且,将被电极体保持器29覆盖的电极体组20插入外包装体12。在电极体组20的重量重的情况下,在大致在1kg以上,例如1.5kg以上、进而2~3kg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优选以外包装体12的长侧壁12b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方式(将外包装体12横置地)配置,并将电极体组20插入外包装体12。
在封口工序,将封口板14接合于外包装体12的开口部12h的边缘部,将开口部12h密封。封口工序可以与插入工序同时进行,或者在插入工序之后进行。在封口工序,优选将外包装体12与封口板14焊接接合。外包装体12与封口板14的焊接接合例如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等进行。之后,从注液孔15注入电解液,利用密封构件16将注液孔15堵塞,由此,将电池100密闭。通过如上所述,可以制造出电池100。
电池100可以用于各种用途,但是,可以良好地作为当使用时会施加振动或冲击等外力的用途、例如搭载于移动体(典型地,乘用车辆、货车等车辆)中的电动机用的动力源(驱动用电源)来使用。对于车辆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混合动力汽车(HEV)、电动汽车(BEV)等。电池100也可以良好地作为将多个电池100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并从排列方向利用约束机构施加负荷的电池组来使用。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也可以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的技术常识来实施。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中,包含将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各种变形、变更而成的方式。例如,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变换成其它的变形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追加其它的变形方式。另外,只要没有将其技术特征作为必要的特征进行说明,就可以将其适当地删除。
例如,如图15所示,对于满足D1>D2的电极体20a、20b、20c,也可以配置固定构件A。在图15中,从电极体20a配备的平坦外表面之中的一个平坦外表面27a直到正极第二集电部52、另一个平坦外表面27b,将固定构件A配置成日语片假名的コ字状。对于其它的电极体20b、20c也一样。另外,图15的附图标记27c、27d表示电极体20b配备的平坦外表面,附图标记27e、27f表示电极体20c配备的平坦外表面。当采用这样的构成时,例如,可以良好地防止因在电极体的长度方向上施加的外力而使电极体20a、20b、20c从规定的配置位置偏离。由此,可以更好地防止电极接头组的损伤,因此是优选的。另外,这样的固定构件,例如,可以在制作了图9所示的复合物之后,适当地进行配置。
作为固定构件A,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具有基体材料和形成于该基体材料上的粘结层的固定构件。作为上述基体材料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尼龙、聚氯乙烯、特氟龙(注册商标;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Kapaton(注册商标;聚酰亚胺薄膜)、对聚苯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对于上述基体材料的厚度,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为5μm~100μm,优选为10μm~50μm。另外,作为构成上述粘结层的材料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出聚丙烯酸系粘结材料、硅烷系粘结材料、橡胶粘结材料等。优选地,上述粘结层在常温(典型地,20℃的程度)具有粘结性。对于上述粘结层的厚度,只要能够发挥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效果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大致为5μm~100μm,优选为5μm~20μm。
另外,固定构件可以从一个平坦外表面一直配置到负极第二集电部、另一个平坦外表面,也可以将这样的方式与上述方式进行组合。另外,固定构件也可以从一个平坦外表面直到正极第二集电部或者负极第二集电部配置成L字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壳体
12外包装体
14封口板
20电极体组
20a、20b、20c电极体
22t、22t’正极接头
22R弧形部
22W、22W’弯曲部
22J正极接头接合部
23正极接头组(电极接头组)
24t、24t’负极接头
24R弧形部
24W、24W’弯曲部
24J负极接头接合部
25负极接头组(电极接头组)
30正极端子(端子)
40负极端子(端子)
50正极集电部
51正极第一集电部
52正极第二集电部
60负极集电部
61负极第一集电部
62负极第二集电部
70正极绝缘构件(绝缘构件)
70a基底部
70b突出部
80负极绝缘构件(绝缘构件)
80a基底部
80b突出部
100电池

Claims (7)

1.一种电池,配备有包含正极以及负极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极体和收容所述电极体的电池壳体,其中,
所述电池壳体配备有:
外包装体,所述外包装体具有底壁、从所述底壁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侧壁、从所述底壁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相对的开口部;以及
封口板,所述封口板将所述开口部封口,
在所述封口板,安装有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
所述电极体配备有:
在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面方向上存在的第一端部;正极接头组,所述正极接头组由从所述第一端部突出的多个正极接头构成,各个接头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
在沿着所述第一侧壁的面方向上存在的不同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以及负极接头组,所述负极接头组由从所述第二端部突出的多个负极接头构成,各个接头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
构成所述正极接头组的各个正极接头的厚度比构成所述负极接头组的各个负极接头的厚度大,
所述正极接头组以及所述正极端子经由正极集电部被电连接,
所述正极集电部配备有正极接头接合部,在所述正极接头接合部,所述正极接头组的前端部分以弯曲成沿着所述第二侧壁配置的状态被接合,
所述负极接头组以及所述负极端子经由负极集电部被电连接,
所述负极集电部配备有负极接头接合部,在所述负极接头接合部,所述负极接头组的前端部分以弯曲成沿着所述第二侧壁配置的状态被接合,
当所述面方向上的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正极接头接合部的间隔的长度为D1,所述面方向上的从所述第二端部到所述负极接头接合部的间隔的长度为D2时,满足D1>D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接头组被接合于所述正极集电部中的所述电极体侧的面上,
所述负极接头组被接合于所述负极集电部中的所述电极体侧的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构成所述正极接头组的正极接头的个数比构成所述负极接头组的负极接头的个数少。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正极配备有长条的正极集电体、以及形成于沿着所述正极集电体的所述长条方向的多个部位处的所述正极接头,
在所述正极集电体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在沿着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端部的部分以及所述正极接头上形成有正极保护层,
所述负极配备有长条的负极集电体、以及沿着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所述长条方向形成于多个部位处的所述负极接头,
在所述负极集电体上以及所述负极接头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接头的突出方向上的所述正极保护层的形成部分的长度比所述负极接头的突出方向上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部分的长度小。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极体配备有一对平坦外表面,至少从所述平坦外表面中的一个平坦外表面直到所述正极集电部或者所述负极集电部配置有固定构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还配备有将所述封口板与所述正极集电部或者所述负极集电部绝缘的绝缘构件,
所述绝缘构件配备有:
基底部,所述基底部配置在所述封口板与所述正极集电部或者所述负极集电部之间;以及
一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比所述基底部靠所述面方向上的所述电极体的中央侧,并且,从所述封口板侧向所述电极体侧突出。
CN202211010308.5A 2021-08-24 2022-08-23 电池 Pending CN1157198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36558A JP7402206B2 (ja) 2021-08-24 2021-08-24 電池
JP2021-136558 2021-08-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9864A true CN115719864A (zh) 2023-02-28

Family

ID=82898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0308.5A Pending CN115719864A (zh) 2021-08-24 2022-08-23 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4832A1 (zh)
EP (1) EP4142026A1 (zh)
JP (1) JP7402206B2 (zh)
KR (1) KR20230029531A (zh)
CN (1) CN11571986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49499A (ko) * 2022-04-20 2023-10-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3501B2 (ja) * 2014-01-29 2018-03-14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900538B2 (ja) 2014-03-27 2016-04-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JP2017050069A (ja) 2015-08-31 2017-03-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WO2018003843A1 (ja) 2016-06-30 2018-01-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817123A4 (en) 2018-07-20 2022-04-27 LG Energy Solution, Ltd. SET OF ELECTRODES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THEM
WO2021060010A1 (ja) 2019-09-26 2021-04-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29531A (ko) 2023-03-03
US20230064832A1 (en) 2023-03-02
JP2023031075A (ja) 2023-03-08
EP4142026A1 (en) 2023-03-01
JP7402206B2 (ja)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6895B2 (en)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US8932752B2 (en) Battery having a bent cas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6040899A (ja) 二次電池
US1025645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EP3996187A1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3767521A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车辆
EP3996186A1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5719864A (zh) 电池
US20200203700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Plastic Member Applied to Electrode Tabs-Lead Coupling Portion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EP400940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assembled battery
JP7208209B2 (ja) 電池
KR102654717B1 (ko)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20149439A1 (en) Battery
CN115458848A (zh) 具备固定构件的电池
US2022023896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5842150A (zh) 电池
CN117438753A (zh) 电池
JP2023015681A (ja) 電池および該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230000451A (ko) 전지 및 해당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JP2024031646A (ja) 電池
JP2024037303A (ja) 電池
CN113169410A (zh) 电池模块、电池组以及车辆
CN117594882A (zh) 电池
CN117913375A (zh) 电池
CN116190871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