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2362B -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2362B
CN114442362B CN202110763832.9A CN202110763832A CN114442362B CN 114442362 B CN114442362 B CN 114442362B CN 202110763832 A CN202110763832 A CN 202110763832A CN 114442362 B CN114442362 B CN 114442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ding
circuit board
display
flexible circui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38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2362A (zh
Inventor
何亚飞
朱日升
郭伟
张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383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2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2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2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和包括显示组件的电子设备。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遮光组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背光模组上,且与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显示组件通过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两个结构遮挡背光模组的部分,使遮光组件能够双面粘接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以及粘接背光模组的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与显示模组之间省略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隔离件,适应显示组件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Description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组件300一般包括背光模组301、显示模组303和遮光胶305,如图1所示,遮光胶305粘接在背光模组301与显示模组303之间,使显示组件300形成了显示区3001和非显示区3003,显示模组303包括玻璃基板3031,玻璃基板3031的部分凸伸至非显示区3003中,显示组件300还包括一隔离件307,隔离件307贴设在遮光胶305上,且与位于非显示区3003的玻璃基板3031之间有间隙。当显示组件300受碰撞使玻璃基板3031振动时,隔离件307使玻璃基板3031与遮光胶305不会粘接,遮光胶305不会拉扯玻璃基板3031。随着显示组件300朝薄型化发展,非显示区3003中,位于非显示区3003的玻璃基板3031与背光模组301之间的距离L将变小,导致隔离件307和遮光胶305堆叠后的厚度H大于该距离L,隔离件307将与玻璃基板3031接触,导致玻璃基板3031受力变形或有变形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适应薄型化发展的显示组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遮光组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背光模组上,且与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
显然,上述设计中,显示组件通过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两个结构遮挡背光模组的部分,使遮光组件能够双面粘接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以及粘接背光模组的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与显示模组之间省略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隔离件,适应显示组件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间隔设置。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之间的间隙小,不足以导致漏光。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间隔设置不重叠,遮光组件的厚度小,适应了显示模组与背光模组之间的间距小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部分重合且粘接。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二遮光件重合一部分,且粘接在一起,使遮光组件可靠固定在显示组件的非显示区内,避免显示组件漏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件和发光件。发光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发光部。发光部设置于第一柔性电路板上,且与导光件相邻。第一遮光件粘接于与第一区域对应的导光件上。
显然,上述设计中,导光件与发光部相邻,导光件用于引导分布发光部发出的光线。第一遮光件粘接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导光件上,使显示组件形成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背离发光部的一侧连接。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件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增加了第一遮光件遮挡背光模组的面积,保证靠近显示区的非显示区的遮光组件无间断,降低了显示组件在靠近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漏光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件。导光件和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设置于支撑件上。第二遮光件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第一遮光部粘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第二遮光部从第一遮光部延伸至第一柔性电路板外,且与支撑件粘接。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遮光部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第二遮光部从第一遮光部延伸至与支撑件粘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和遮光组件分别与背光模组的相对位置稳定,避免显示组件漏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支撑部。主体包括第一壁和设置于第一壁一侧的第二壁。导光件设置于第一壁上,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支撑部上。第二遮光部与支撑部、第一壁和第二壁粘接中的至少一个粘接。
显然,上述设计中,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支撑部,使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小。第二遮光部与支撑部、第一壁和第二壁粘接中的至少一个粘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和遮光组件分别与背光模组的相对位置稳定,避免显示组件漏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相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粘接于支撑件上。发光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一遮光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上。第二遮光件设置有槽,槽允许第一延伸部通过。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连接部粘接在支撑件上,第一遮光部遮挡第一连接部,形成显示组件的非显示区域,第二遮光件上设置允许第一延伸部通过的槽,不会造成漏光,且允许第一柔性电路板延伸至与其他元件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遮光件的刚度大于第一遮光件的刚度。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二遮光件较第一遮光件不易变形,利于安装第二遮光件需要弯折后粘贴在支撑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导光件上。
显然,上述设计中,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导光板上,提高了第一柔性电路板为第一遮光件提供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导光件上,避免柔性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变形而与玻璃基板干涉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偏光片、玻璃基板和第二偏光片,玻璃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第一偏光片、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和第二偏光片依次堆叠设置。第一区域对应于第一玻璃分别与第一偏光片和第二玻璃的重合区域。第二区域对应于第一玻璃凸伸于第一偏光片和第二玻璃的区域。第一遮光件与第一偏光片粘接。
显然,上述设计中,对应于第一玻璃凸伸于第一偏光片和第二玻璃的区域,省略了隔离件,遮光组件中的厚度小,不会对第一玻璃产生作用力,满足显示组件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盖板和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遮光组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背光模组上,且与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盖板设置于显示模组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
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显示组件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盖板与显示组件组装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组件的第一柔性电路板为展开状态时与第二遮光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显示组件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设备 200
盖板 201
外壳 203
显示组件 100,300
遮光胶 305
隔离件 307
显示区 2001,3001
非显示区 2003,3003
背光模组 10,301
导光件 11
反射片 111
导光板 113
扩散膜 115
增光膜 117
发光件 13
第一柔性电路板 131
第一连接部 1311
第一延伸部 1313
发光部 133
支撑件 15
主体 151
第一壁 1511
第二壁 1513
支撑部 153
显示模组 20,303
玻璃基板 21,3031
第一区域 2101
第二区域 2103
第一玻璃 211
第二玻璃 213
第一偏光片 23
第二偏光片 25
遮光组件 30
第一遮光件 31
第二遮光件 33
第一遮光部 331
第二遮光部 333
槽 3301
第二柔性电路板 40
第二连接部 41
第二延伸部 4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和遮光组件。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位于背光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遮光组件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分别粘接于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和背光模组上。第二遮光件粘接于背光模组上,且与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
显示组件通过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两个结构遮挡背光模组的部分,使遮光组件能够双面粘接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第一区域,以及粘接背光模组的第二区域。遮光组件与显示模组之间省略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隔离件,适应显示组件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包括盖板201、外壳203和显示组件100。电子设备200为手机,但不限于此。盖板201设置于外壳203上。显示组件100设置于外壳203内,且与盖板201连接。盖板201为屏幕结构。通过盖板201能够看到显示组件100显示的画面。电子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媒体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耳机或耳塞、智能眼镜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及电视机、电脑、手表或服务器等具备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智能手机等便携的电子设备200广泛应用液晶显示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将以应用液晶显示技术的显示组件作为示例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其他类型的显示技术也可以在本申请的显示组件100及电子设备200中使用,例如,显示组件100也可以采用LED(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技术等。
显示组件100包括背光模组10、显示模组20和遮光组件30。背光模组10是显示组件100件中用于提供光源的结构。遮光组件30设置于背光模组10和显示模组20之间。遮光组件30包括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第一遮光件31的相对两侧分别粘接于显示模组20的第一区域2101和背光模组10。第二遮光件33粘接于背光模组10上,且与显示模组20的第二区域2103对应。
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遮挡背光模组10的部分,使显示组件100上形成非显示区2003和显示区2001。第二区域2103位于非显示区2003中,第一区域2101靠近第二区域2103的部分位于非显示区2003中。第二遮光件33粘接在位于非显示区2003中的背光模组10与显示模组20无需连接的部分。
显示组件100通过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两个结构遮挡背光模组10的部分,使遮光组件30能够双面粘接背光模组10和显示模组20的第一区域2101,以及粘接背光模组10的第二区域2103。遮光组件30与显示模组20之间省略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隔离件307,适应显示组件100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件11和发光件13。发光件13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和发光部133。背光模组10还包括支撑件15。导光件11和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分别设置于支撑件15上。发光部133位于非显示区2003。发光部133设置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且与导光件11相邻。导光件11用于引导分布发光部133发出的光线。
显示模组20包括玻璃基板21、第一偏光片23和第二偏光片25。玻璃基板21包括第一玻璃211和第二玻璃213。一实施例中,第一玻璃211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玻璃,第二玻璃213为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玻璃,但不限于此。玻璃基板21中的第一玻璃211用于设置控制电路、第二玻璃213用于显示色彩。第二玻璃213和第一玻璃211贴合设置,并于二者的贴合面之间注入用于显示的液晶。第一偏光片23、第一玻璃211、第二玻璃213和第二偏光片25依次堆叠设置。显示模组20的第一区域2101为第一玻璃211分别与第一偏光片23和第二玻璃213的重合区域。显示模组20的第二区域2103为第一玻璃211凸伸于第一偏光片23和第二玻璃213的区域。
第一遮光件31的两侧分别粘接在导光件11和位于第一区域2101的第一偏光片23上,使背光模组10与显示模组20连接。第一遮光件31遮挡位于非显示区2003内且与第一区域2101对应的背光模组10。第二遮光件33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且遮挡与第二区域2103对应的背光模组10。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当显示组件100采用LED显示技术时,显示模组20也可以为LED显示屏。第一遮光件31分别与LED显示屏和背光模组10粘接,且显示组件100的非显示区中,在LED显示屏与背光模组无需连接的部分采用第二遮光件33遮挡背光模组10,遮光组件30占用背光模组10与LED显示屏之间的空间小,适应显示组件100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一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件33的单面粘接于背光模组10上,第二遮光件33仅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粘接,与玻璃基板21对应于第二区域2103的部分无连接,遮光组件30不会拉扯玻璃基板21。且当玻璃基板21受外力而轻微变形至接触第二遮光件33时,第二遮光件33可以对玻璃基板21起到缓冲作用。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遮光件33也可以与玻璃基板21粘接,且其粘接强度小于第二遮光件33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的粘接强度、以及第一遮光件31分别与显示模组20和导光件11的粘接强度。第二遮光件33能够对玻璃基板21实施一较小的拉力,避免玻璃基板21受外力时位于第二区域2103的部分的变形量过大。第二遮光件33在相对的两侧涂胶后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遮光胶305和隔离件307堆叠后的厚度,满足显示组件100朝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一实施例中,发光部133为LED灯,但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实施例中,发光部133还可以为小型冷阴极荧光灯。
导光件11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反射片111、导光板113和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包括扩散膜115和增光膜117。导光板113与发光部133相邻的一侧凸伸于光学膜片外。第一遮光件31分别与第一偏光片23和增光膜117粘接。
玻璃基板21分别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和导光件11之间具有间隙,且玻璃基板21与导光件11之间的间隙大于玻璃基板21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之间的间隙。第一柔性电路板131朝向导光件11倾斜延伸至玻璃基板21与导光件11之间的间隙中,使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倾斜的部分与玻璃基板21的间隙增大,但不限于此。第一遮光件31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1背离发光部133的一侧。第一遮光件31延伸直至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粘接,增加了第一遮光件31遮挡背光模组10的面积,保证靠近显示区2001的非显示区2003的遮光组件30无间断,降低了显示组件100在靠近显示区2001的非显示区2003漏光的风险。
一实施例中,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的第一遮光件31与玻璃基板21具有间隙。为进一步降低显示组件100在非显示区2003漏光的风险,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重合部分,且粘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二遮光件33粘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且向第一遮光件31延伸,且与第一遮光件31背离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的一侧粘接。粘接在一起的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使遮光组件30可靠固定在显示组件100的非显示区2003内,以遮挡发光件13和导光件11的部分,避免显示组件100的非显示区2003漏光。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的重合部分,也可以采用先将第二遮光件33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再将第一遮光件31粘接在第二遮光件33背离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的一侧。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还可以包括一设置在导光板113上的支撑块(图未示),支撑块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与第一偏光片23之间。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在支撑块处重合并粘接于支撑块上。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当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的第一遮光件31与玻璃基板21无间隙、或者具有间隙但不足以容纳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的重合部分时,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也可以间隔设置,如图4所示。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的间距N为1mm,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的间距N可以在0-1.5mm之间取其他值。N取值足够小,使光线能够被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吸收,不足以造成漏光的问题。
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粘接于导光件11上,具体地,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粘接于导光板113上,提高了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为第一遮光件31提供支撑的稳定性。且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粘接于导光件11上,避免柔性的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变形而与玻璃基板21干涉的问题。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也可以与导光件11无连接。
当显示组件100向超窄边框的结构设计方向发展时,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粘接在支撑件15的粘接面存在变小的问题,使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与支撑件15的粘接存在失效的风险。当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与支撑件15断开时,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的遮光组件30与支撑件15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遮光组件30可能无法遮挡发光部133和导光件11发出的光线而导致显示组件100漏光。
为适应显示组件100向超窄边框的结构设计的方向发展,第二遮光件33包括第一遮光部331和第二遮光部333。第一遮光部331粘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第二遮光部333从第一遮光部331延伸至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外,且与支撑件15粘接。
第二遮光部333粘接于支撑件15上,使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与支撑件15的相对位置稳定,避免了遮光组件30与支撑件15相对位置变化的问题,进而保证了遮光组件30遮挡背光模组10的稳定性,消除了显示组件100漏光的风险。
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当显示组件100无超窄边框的需求,且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与支撑件15的粘接面积能够保证粘接可靠时,第二遮光部333可以省略,第一遮光部331粘接在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上即可。
支撑件15包括主体151和支撑部153。主体151包括第一壁1511和第二壁1513。第二壁1513设置于第一壁1511上且向第一壁1511的一侧延伸。支撑部153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壁1511和第二壁1513上。导光件11设置于主体151上,具体地,反射片111设置于主体151的第一壁1511上。第一柔性电路板131粘接于支撑部153上。发光部133位于支撑部153与导光板113之间,及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与反射片111之间。第二遮光部333从第一遮光部331延伸至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外,且分别与支撑部153、主体151的第一壁1511和第二壁1513粘接,但不限于此。支撑部153的部分通过第二壁1513后与第二遮光部333粘接。
例如,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遮光部333也可以仅与第一壁1511连接,也能够使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和遮光组件30分别与背光模组10的相对位置稳定。
一实施例中,主体151为金属结构,支撑部153为塑胶结构,主体151与支撑部15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5也可以整体为一金属结构或塑胶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5,第一柔性电路板131包括相接的第一连接部1311和第一延伸部1313。第一连接部1311粘接于支撑部153上。发光部133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1上。第一遮光部33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1上。第二遮光件33设置有槽3301,槽3301允许第一延伸部1313通过。
第二遮光件33需要弯折才能够与支撑件15粘接,为使第二遮光件33易于安装,设定第二遮光件33的刚度大于第一遮光件31的刚度。第二遮光件33较第一遮光件31不易变形,利于安装需要弯折粘贴在支撑件15上。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31为黑黑胶,第二遮光件33为麦拉片结构,但不限于此。可以理解,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31也可以为黑白胶,第二遮光件33也可以为其他具有遮光功能的塑胶结构。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6,显示模组20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40。第二柔性电路板40与玻璃基板21电连接。具体地,第二柔性电路板40设置于第一玻璃211上,且与第一玻璃211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40包括第二连接部41和第二延伸部43。第二连接部41设置于第一玻璃211上。
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313和第二延伸部43大致沿L形的路径延伸。具体地,第一延伸部1313从第一连接部1311延伸至第一壁1511背离导光件11的一侧。第二延伸部43从第二连接部41延伸至第一壁1511背离导光件11的一侧。第一延伸部1313设置于第二延伸部43上,且与第二延伸部43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131与第二柔性电路板40电连接,使发光部133与玻璃基板21电连接,实现显示功能。
上述显示组件100及电子设备200中,第一遮光件31和第二遮光件33遮挡背光模组10的部分,使显示组件100上形成非显示区2003和显示区2001。第二遮光件33粘接在位于非显示区2003中的背光模组10与显示模组20无需连接的部分。遮光组件30与显示模组20之间省略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隔离件307,满足了显示组件100朝薄型化发展的需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Claims (6)

1.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包括导光件和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且与所述导光件相邻,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件倾斜延伸;
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偏光片、玻璃基板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玻璃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所述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玻璃、所述第二玻璃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依次堆叠设置;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玻璃分别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玻璃的重合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玻璃凸伸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玻璃的区域;以及
遮光组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所述遮光组件包括:
第一遮光件,粘接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且位于非显示区的所述导光件上,所述第一遮光件还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粘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倾斜的区域;以及
第二遮光件,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区域对应,所述第二遮光件的一端粘接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倾斜的区域上;
其中,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第二遮光件之间留有间距,设置所述间距的区域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倾斜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第二遮光件的间距N满足:0<N≤1.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导光件和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第二遮光件包括第一遮光部和第二遮光部,所述第一遮光部粘接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所述第二遮光部从所述第一遮光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外,且与所述支撑件粘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主体和支撑部,所述主体包括第一壁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壁一侧的第二壁,所述导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壁上,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粘接于所述支撑部上;
所述第二遮光部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粘接中的至少一个粘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相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粘接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发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遮光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所述第二遮光件设置有槽,所述槽允许所述第一延伸部通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遮光件的刚度。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盖板和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组件,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CN202110763832.9A 2021-07-06 2021-07-06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442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3832.9A CN114442362B (zh) 2021-07-06 2021-07-06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3832.9A CN114442362B (zh) 2021-07-06 2021-07-06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362A CN114442362A (zh) 2022-05-06
CN114442362B true CN114442362B (zh) 2023-10-20

Family

ID=81362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3832.9A Active CN114442362B (zh) 2021-07-06 2021-07-06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236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7112A (ja) * 1997-12-05 1999-06-22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31146A (ja) * 2002-06-26 2004-01-29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03745771U (zh) * 2013-05-24 2014-07-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00186A (ko) * 2013-06-24 2015-01-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30080A (ko) * 2013-09-11 2015-03-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04403961U (zh) * 2015-03-10 2015-06-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6970486A (zh) * 2017-04-21 2017-07-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207424472U (zh) * 2017-11-20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356804U (zh) * 2019-03-28 2019-09-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爆灯的触控显示结构
CN212379690U (zh) * 2020-05-21 2021-01-19 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7112A (ja) * 1997-12-05 1999-06-22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31146A (ja) * 2002-06-26 2004-01-29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03745771U (zh) * 2013-05-24 2014-07-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50000186A (ko) * 2013-06-24 2015-01-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30080A (ko) * 2013-09-11 2015-03-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04403961U (zh) * 2015-03-10 2015-06-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6970486A (zh) * 2017-04-21 2017-07-2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CN207424472U (zh) * 2017-11-20 2018-05-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356804U (zh) * 2019-03-28 2019-09-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爆灯的触控显示结构
CN212379690U (zh) * 2020-05-21 2021-01-19 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362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0405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95818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ixing display cover
TWI391740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之防塵方法及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JP550723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04676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045530B (zh) 显示装置
JP525243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483176B1 (ko) 개스킷과 스크린 스페이서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517364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10705392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0819712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319074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US20180107062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108303825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WO2019142620A1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630342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JP20092652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88963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07206125A (ja) Lcdバックライトフレーム、lcdモジュールの保持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14442362B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755340U (zh) 壳体组件及显示设备
JP200023109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20011634A1 (en) Support bracke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screen
US2022035007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317737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