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6617A -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6617A
CN114426617A CN202011098595.0A CN202011098595A CN114426617A CN 114426617 A CN114426617 A CN 114426617A CN 202011098595 A CN202011098595 A CN 202011098595A CN 114426617 A CN114426617 A CN 114426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ic anhydride
styrene
copolymer
microspheres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85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6617B (zh
Inventor
刘振杰
张洁
宋文波
张晓萌
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20110985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661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09859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4266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6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6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6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04Anhydrides, e.g. cyclic anhydrides
    • C08F222/06Maleic anhyd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25Non-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物领域,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惰性气氛中,将聚合单体、引发剂溶解于反应介质中,形成均相溶液;(2)均相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共聚物乳状悬浮液后,固液分离后得到所述共聚物微球;聚合单体为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基于聚合单体的总重量,马来酸酐的用量为50‑90wt%,苯乙烯的用量为10‑50wt%;反应介质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烷烃的混合物;
Figure DDA0002724563250000011
该共聚物微球表面洁净无污染、且微球颗粒均匀,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乳化剂等污染性助剂,显著降低制备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由该方法制得共聚物微球能够作为光致发光材料。

Description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有机光致发光材料主要是具有刚性平面和π电子共轭体系的分子以及稀土配合物(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2(3):70-70)。这些发光材料的合成和制备,工艺路线较为复杂,制备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光致发光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寻找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环保和经济的制备光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的方法对与光致发光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马来酸酐类聚合物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能,在荧光材料领域有着潜在的诸多应用(Polymer Chemistry,2016,7:6250-6256)。
现有的含有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大多通过溶液或是传统的沉淀聚合进行制备。沈荣等在“不同溶剂中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研究”中公开了,在乙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通过马来酸酐和苯乙烯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通过乙醇为沉淀剂制备了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的聚合物(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41(1):65-68)。
刘廷国等在“低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中于甲苯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石雪龙等在“绿色溶剂中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塑料科技,2019,47(2):24-28)”中使用绿色溶剂碳酸二甲酯以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马来酸酐共聚物,都用到一些反应溶剂及后处理溶剂,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很多溶剂环保型较差,一般很难得到微球状材料。并且,此类马来酸酐类光致发光微球材料的制备采用乙酸异戊酯等酯类溶剂,因聚合物与酯类溶剂特殊的相互作用,以及酯类溶剂的特殊气味,导致制备的光致发光材料即使含少量残留酯类溶剂也会带有气味,气味的存在限制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场合。
因此,开发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理简单的制备工艺有利于此种光致发光聚合物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马来酸酐共聚物制备过程复杂且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克服因采用酯类溶剂而导致材料具有特殊气味的问题,提供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表面洁净无污染、且微球颗粒均匀,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乳化剂等污染性助剂,显著降低制备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制备得到的聚合物材料呈球状,且无乙酸异戊酯等酯类溶剂的特殊气味,并且由该方法制得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能够作为光致发光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气氛中,将聚合单体、引发剂溶解于反应介质中,形成均相溶液;
(2)所述均相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共聚物乳状悬浮液后,离心分离得到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其中,所述聚合单体为马来酸酐和苯乙烯;
所述反应介质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烷烃的混合物;
Figure BDA000272456323000003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到6的烷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上述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作为光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微球及其应用获得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通过选择特定的反应介质,将其与特定用量的单体相配合实现了马来酸酐与共聚单体的自稳定沉淀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体系中无需添加任何稳定剂以及助稳定剂,具有自稳定的分散效应,所获得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且表面洁净无污染。制备得到的聚合物材料呈球状,且无乙酸异戊酯等酯类溶剂的特殊气味,有利于作为光致发光材料。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能够吸收325-525纳米的光后发出400-600纳米的光,能够用于光致发光材料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荧光谱图;
图3是实施例3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荧光谱图;
图4是实施例8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荧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气氛中,将聚合单体、引发剂溶解于反应介质中,形成均相溶液;
(2)所述均相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共聚物乳状悬浮液后,离心分离得到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其中,所述聚合单体为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基于聚合单体的总重量,所述马来酸酐的用量为50-90wt%,所述苯乙烯的用量为10-50wt%;
所述反应介质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烷烃的混合物;
Figure BDA000272456323000004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到6的烷基。
本发明中,采用共聚的方式,将马来酸酐单体与共聚单体苯乙烯以特定的配比进行共聚物,使得制得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呈均匀度优异的微球状,并且所述共聚物具有表面洁净的特点,且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良好、不发生聚集,由此获得的共聚物微球具有光致发光性能,能够用于光致发光材料中。
更进一步地,为了获得颗粒均匀且形貌优异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发明人对聚合过程中,马来酸酐和共聚单体的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基于聚合单体的总重量,所述马来酸酐的用量为50-60wt%,所述共聚单体的用量为40-50wt%时,制得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颗粒均匀、颗粒形貌优异,且颗粒表面洁净,共聚物微球的综合性能更为优异。
根据本发明,基于所述均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浓度为5-25wt%,优选为5-2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和/或偶氮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偶氮化合物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和/或偶氮二异庚腈。
根据本发明,基于所述均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浓度为0.01-5wt%,优选为1-4wt%。
进一步地,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到4的烷基,更优选为甲基或乙基。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烃为碳原子数为6到12的烷烃。
本发明中,选用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烷烃的混合物作为反应介质,其能够与本发明所述的特定用量的马来酸酐和共聚单体相互配合,能够实现马来酸酐和共聚单体I的自稳定沉淀聚合反应,所述聚合反应体系中无需添加任何稳定剂以及助稳定剂,具有自稳定的分散效应,所获得的聚合物微球表面洁净无污染,由此获得的聚合物微球能够实现吸收325-525纳米的光后发出400-600纳米的光。
进一步地,所述烷烃选自己烷、庚烷和辛烷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己烷。
根据本发明,基于反应介质的总体积,所述烷烃的用量为50-90vol%,优选为60-80vol%。
本发明中,所述聚合反应在惰性气氛中进行,所述惰性气氛可以由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惰性气体提供,例如氮气。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61-100℃,优选为70-90℃;聚合时间为1-24h,优选为2-12h。
本发明中,采用水浴和/或油浴用以提供本发明聚合所需要的热量。
本发明中,所述固液分离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规的固液分离方式,例如离心分离。
本发明中,采用离心分离时,离心的转速为1500-5000rad/min,离心时间为5-60min。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根据本发明,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中的共聚物包含来自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和来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
基于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所述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8-53%,所述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7-52%。
本发明中,式(1)所示结构单元和式(2)所示结构单元的总物质的量为100%。
本发明中,当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中,共聚物包含上述特定摩尔含量的结构单元时,能够使得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具有良好均匀度的微球,并且所述共聚物具有表面洁净,且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良好、不发生聚集,并且由此获得微球具有更为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
更进一步地,为了获得性能更为优异,并且微球形貌更为均匀的共聚物微球,基于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所述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50%,所述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9-50%。
本发明中,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摩尔含量采用1H NMR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通过1H NMR中对应结构单元中的特征氢对应峰面积的比例计算得到的。
根据本发明,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00-1600nm,优选为600-1200nm。
本发明中,共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采用扫描电镜测量方法测得。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作为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
按照下式对聚合收率(Cp)进行计算
Cp=Mp×100%/Mm
其中,Mp为所得聚合物的质量;Mm为所加单体的总质量;
共聚物微球的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进行观察与测量;
共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测得;
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含量采用1H NMR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通过1HNMR中对应结构单元中的特征氢对应峰面积的比例测算出各个结构单元的含量;
共聚物的发光性能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测得,具体的测试方法为将聚合物粉末放入样品池,每隔10nm激发光波长进行发射光测试;
实施例以及对比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品。
实施例1
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40ml丙酮和6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1 9.2g,对应聚合物收率91%。聚合物微球A1的尺寸为11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1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1%。
图1是聚合物微球A1的SEM图,从图1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制得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颗粒呈球状的聚合物颗粒。
图2是聚合物微球A2的荧光谱图,从图2可以看出,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A1具有光致发光的效果。能够吸收325-525纳米的光后发出400-600纳米的光。
实施例2
2.5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2.6g苯乙烯、40ml丙酮和6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60℃水浴中,反应12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2 4.6g,对应聚合物收率88%。聚合物微球A2的尺寸为5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2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8%,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2%。
实施例3
9.8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10.4g苯乙烯、30ml丙酮和70ml庚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80℃水浴中,反应2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318.2g,对应聚合物收率90%。聚合物微球A3的尺寸为15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3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53%,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7%。
图3是聚合物微球A3的荧光谱图,从图3可以看出,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A3具有光致发光的效果。能够吸收325-525纳米的光后发出400-600纳米的光。
实施例4
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20ml丁酮和80ml辛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A4 9.1g,对应聚合物收率90%。聚合物微球A4的尺寸为98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5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5%,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0.5%。
实施例5
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40ml丙酮和6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A5 9.2g,对应聚合物收率91%。聚合物微球A5的尺寸为11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5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50%,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0%。
实施例6
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20ml丙酮和8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80℃水浴中,反应24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6 9.5g,对应聚合物收率94%。聚合物微球A6的尺寸为12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6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50%,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9%。
实施例7
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40ml丙酮和6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7 9.2g,对应聚合物收率91%。聚合物微球的尺寸A7为11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7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1%。
实施例8
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10ml丙酮和9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8 9.3g,对应聚合物收率92%。聚合物微球A8的尺寸为12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8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8%,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2%。
图4是聚合物微球A8的荧光谱图,从图4可以看出,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A8具有光致发光的效果。能够吸收325-525纳米的光后发出400-600纳米的光。
实施例9
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50ml丙酮和5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9 8.1g,对应聚合物收率80%。聚合物微球A9的尺寸为150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9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1%。
实施例10
10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40ml丙酮和60ml己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1 9.3g,对应聚合物收率61%。聚合物微球A1的尺寸为115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1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1%。
实施例11
5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40ml丙酮和60ml庚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聚合物乳状悬浮液通过离心机以2000rad/min的转速离心分离20分钟,得到聚合物微球A1 9.2g,对应聚合物收率90%。聚合物微球A1的尺寸为1130纳米。
将聚合物微球A1进行1H NMR测定,测得基于聚合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来源于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来源于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51%。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合物微球,不同的是:反应介质中不含有烷烃,具体的: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100ml丙酮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的是透明的溶液,得不到微球状聚合物材料。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合物微球,不同的是:反应介质中不含有丙酮,具体的,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5.2g苯乙烯、40ml苯和60ml庚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整块固体物质而非悬浮液,无法获得微球状聚合物。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合物微球,不同的是:0.5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20g苯乙烯、40ml丙酮和60ml庚烷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粘稠状胶状物而非乳状悬浮液,无法获得微球状聚合物。
对比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合物微球,不同的是:采用甲苯替换丙酮和己烷,具体的,4.9g顺丁烯二酸酐、0.89g偶氮二异丁腈、20g苯乙烯、50ml甲苯加入500mL三口烧瓶中,物料混合均匀后,通氮气20分钟,将三口烧瓶移入70℃水浴中,反应5h,反应完成后将得到凝固状固体物质,无法获得微球状聚合物。
由上述实施例以及对比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限定的制备方法实现自稳定沉淀聚合反应,获得稳定的聚合物微球悬浮液,进而制得微球粒径均一且表面洁净无污染的聚合物微球。
而采用对比例1-4的方法无法得到稳定的悬浮液,进而无法制得聚合物微球。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惰性气氛中,将聚合单体、引发剂溶解于反应介质中,形成均相溶液;
(2)所述均相溶液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共聚物乳状悬浮液后,固液分离后得到所述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其中,所述聚合单体为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基于聚合单体的总重量,所述马来酸酐的用量为50-90wt%,所述苯乙烯的用量为10-50wt%;
所述反应介质为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烷烃的混合物;
Figure FDA0002724563220000011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到6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均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浓度为5-25wt%,优选为5-20wt%;
优选地,基于聚合单体的总重量,所述马来酸酐的用量为50-60wt%,所述苯乙烯的用量为40-5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和/或偶氮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基酯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偶氮化合物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和/或偶氮二异庚腈;
优选地,基于所述均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浓度为0.01-5wt%,优选为1-4wt%。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甲基或乙基;
优选地,所述烷烃为碳原子数为6到12的烷烃;
优选地,基于反应介质的总体积,所述烷烃的用量为50-90vol%,优选为60-80vol%。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61-100℃,优选为70-90℃;聚合时间为1-24h,优选为2-12h。
6.由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其中,所述共聚物微球中的共聚物包含来自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A和来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B;
基于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所述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8-53%,所述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7-52%。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其中,基于共聚物中各结构单元的总摩尔量,所述结构单元A的摩尔含量为49-50%,所述结构单元B的摩尔含量为49-50%。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其中,所述共聚物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00-1500nm,优选为600-1200nm。
10.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作为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CN202011098595.0A 2020-10-14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4426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8595.0A CN114426617B (zh) 2020-10-14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8595.0A CN114426617B (zh) 2020-10-14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6617A true CN114426617A (zh) 2022-05-03
CN114426617B CN114426617B (zh) 2024-07-02

Family

ID=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63056A (en) * 1963-07-03 1967-03-30 Basf Ag Produc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GB1413384A (en) * 1972-03-30 1975-11-12 Bayer Ag Water-insoluble copolymers and their production
US20010044477A1 (en) * 1998-12-10 2001-11-22 Soane David S. Expandable polymeric microspheres, their method of production, and uses and products thereof
CN101235117A (zh) * 2008-03-14 2008-08-0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方法
CN101338008A (zh) * 2008-08-19 2009-01-0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交联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1580565A (zh) * 2009-06-19 2009-11-1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α-甲基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方法
CN101580564A (zh) * 2009-06-19 2009-11-1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分子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01979417A (zh) * 2010-10-22 2011-02-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衣康酸酐与苯乙烯类单体交替共聚物的新方法
CN107417840A (zh) * 2017-08-04 2017-12-0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多元共聚物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5173A (zh) * 2018-12-12 2019-04-05 合众(佛山)化工有限公司 分散共聚法制备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微球
CN111085147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苯乙烯系交替共聚微球的反应装置和方法
US20210179842A1 (en) * 2017-10-25 2021-06-17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Microspheric Ionomer Having Cross-Linked Structur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pplications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System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63056A (en) * 1963-07-03 1967-03-30 Basf Ag Produc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GB1413384A (en) * 1972-03-30 1975-11-12 Bayer Ag Water-insoluble copolymers and their production
US20010044477A1 (en) * 1998-12-10 2001-11-22 Soane David S. Expandable polymeric microspheres, their method of production, and uses and products thereof
CN101235117A (zh) * 2008-03-14 2008-08-0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方法
CN101338008A (zh) * 2008-08-19 2009-01-0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交联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1580565A (zh) * 2009-06-19 2009-11-1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α-甲基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方法
CN101580564A (zh) * 2009-06-19 2009-11-1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高分子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CN101979417A (zh) * 2010-10-22 2011-02-23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制备衣康酸酐与苯乙烯类单体交替共聚物的新方法
CN107417840A (zh) * 2017-08-04 2017-12-0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多元共聚物微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179842A1 (en) * 2017-10-25 2021-06-17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Microspheric Ionomer Having Cross-Linked Structur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pplications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System Thereof
CN111085147A (zh) * 2018-10-24 2020-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苯乙烯系交替共聚微球的反应装置和方法
CN109575173A (zh) * 2018-12-12 2019-04-05 合众(佛山)化工有限公司 分散共聚法制备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微球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廷国;刘天宝;汪新;郭军;单润;王咸英;: "低相对分子质量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合成", 分子科学学报, vol. 33, no. 02, pages 138 - 145 *
郝国亮;刘振杰;邓建元;杨万泰;: "单分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增长方式探究",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7, no. 06, pages 98 - 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4325B (zh) 一种功能性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A novel route to thermosensitive polymeric core–shell aggregates and hollow spheres in aqueous media
Cui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mulsifier-free core–shell fluorine-containing polyacrylate latex
Huang et al. Salicylaldehyde-functionalized block copolymer nano-objects: one-pot synthesis via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and their simultaneous cross-linking and fluorescence modification
Cui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mulsifier-free core–shell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fluorinated polyacrylate latex particles
CN100579995C (zh) 一种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反应的方法
Cao et al. Bright and biocompatible AI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prepared from miniemulsion for fluorescence cell imaging
Tan et al. Monodisperse highly cross-linked “living” microspheres prepared via photoinitiated RAFT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CN112708022B (zh) 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ao et al. A green miniemulsion-based synthesis of polymeric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nanoparticles
CN111285970B (zh) 芘荧光基团和环氧基团接枝超支化聚乙烯及其制备和在制备荧光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Huang et al. An acrylate AIE-active dye with a two-photon fluorescent switch for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by RAFT polymerization: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in cell imaging
CN101338007A (zh) 一种交联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Shao et al. Self-assembly of luminescent triblock bottlebrush copolymers in solution
CN110511313A (zh) 一种丙烯酰胺类单体多元共聚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4426639A (zh) 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979417A (zh) 一种制备衣康酸酐与苯乙烯类单体交替共聚物的新方法
CN114426617A (zh)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708021B (zh) 马来酸酐/N-苯基马来酰亚胺/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26617B (zh)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37279A (zh) 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TWI469994B (zh) 超支鏈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CN114437279B (zh) 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247635C (zh) 马来酸酐与醋酸乙烯酯共聚反应的方法
Yu et al. Carboxylic acid functional group containing inorganic core/polymer shell hybrid composite particles prepared by two-step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