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4004A - 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24004A CN114424004A CN202080065822.1A CN202080065822A CN114424004A CN 114424004 A CN114424004 A CN 114424004A CN 202080065822 A CN202080065822 A CN 202080065822A CN 114424004 A CN114424004 A CN 1144240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container
- superconductor
- heat transfer
- set for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9000002887 super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1873 di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9 lev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1/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 F25B21/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using Peltier effect; using Nernst-Ettinghausen effec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2/00—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B12/16—Superconductive or hyperconductive conductors, cabl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6—Thermal coupling structure or interfa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25D3/1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using liquefied gases, e.g. liquid ai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H01F6/04—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Films, And Cooling For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关于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发明。所公开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内容器,设置于外容器的内部,超导体浸泡于所述内容器的液体冷却剂中;冷冻器,设置于外容器的外部并产生冷气;以及极低温保持装置,与冷冻器连接并将所述内容器的内部保持为极低温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将超导体冷却至极低温的冷却低温容器被制作成使来自外部的热流入最小化的真空隔热结构的缸筒(cylinder)形态。冷却低温容器包括:外容器,保持真空状态;以及内容器,设置于外容器的内部,用于将超导体冷却至极低温。
超导体浸泡于内容器中的主要由氮气构成的液体冷却剂中而被冷却,此时,使用极低温冷冻器来冷却液氮。
此时,为了构成紧凑的系统,通过在内容器、即氮气槽的侧面(液氮上部)附着冷冻器来产生重力方向上的液氮自然对流,并且为了确保氮气槽的圆周方向上的温度均匀性,将圆形(环(ring)状)的铜带焊接或钎焊(brazing)接合在内容器(氮气槽)的外壁。尤其,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铜板材进行滚轧并对与氮气槽的外壁接触的凹陷面进行铣削作业来将铜带制成圆形。
但是,在现有的制作铜带的过程中,随着内容器的尺寸增加,铜带的制作难度随之提高且制作费用也逐渐增加,并且存在有当进行钎焊时受到用于加热的真空炉(vacuumfurnace)的尺寸的限制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焊料来接合铜带的内侧面和内容器的外侧面之间,因此,不仅难以确认粘合在铜带的内侧面和内容器的外侧面的焊接或钎焊状态,而且在非正常接合时,因热传递效率显著降低等而难以管理品质。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改善。
作为相关背景技术,有韩国授权专利公告第1046323号(2011.06.28,发明名称:高温超导体装置用极低温冷却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需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所述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通过平面加工在内容器的周缘形成复数个设置面部,并且将复数个热传递构件分别设置于设置面部,而且使用铜柔性构件来与热传递构件彼此连接,由此将冷冻器的冷气均匀地传递到内容器,从而能够省略现有的铜带并节省制作费用,并且能够容易地确认热传递构件的接触状态和管理品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所述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通过省略现有的铜带,并且以弯折钢板的方式单独制作出用于设置极低温保持装置、即冷却带的中间主体,来能够在整个圆周周缘上确保均匀的冷却性能,并且作业难度降低且作业性提高,从而能够节省制造时间和费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内容器,设置于外容器的内部,超导体在所述内容器浸泡于液体冷却剂中;冷冻器,设置于所述外容器的外部并产生冷气;以及极低温保持装置,与所述冷冻器连接,使所述内容器的内部保持极低温状态。
其特征在于,所述极低温保持装置是以面接触方式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内容器的周缘的热传递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递部包括:复数个设置面部,以具有设定间隔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容器的周缘;复数个热传递构件,附着于所述设置面部,将从所述冷冻器接收到的冷气传递给所述内容器;紧固部,将所述热传递构件可分离地紧固于所述内容器;以及柔性构件,使所述热传递构件彼此热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面部通过平面加工形成为平面,所述热传递构件包括铜块,所述柔性构件包括柔性铜编织网。
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所述紧固部的紧固力来确定所述热传递构件与所述设置面部之间的接触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包括:螺栓构件,安装于所述设置面部;复数个插入孔部,形成于所述热传递构件;以及螺母构件,与插入于所述插入孔部的所述螺栓构件紧固,并使所述热传递构件紧贴于所述设置面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构件通过结合部与所述热传递构件结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包括:贯通孔部,形成于所述柔性构件;以及结合构件,插入于所述贯通孔部并与所述热传递构件结合。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包括:上部主体,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管形状;下部主体,其上部开口且其下部被封堵;以及中间主体,形成为管形状,连接所述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所述极低温保持装置的冷却带设置于中间主体的外周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主体包括正多边形形状的主体板,主体板的平面部与位置无关地具有相同的厚度。
其特征在于,通过将矩形钢板沿着长度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反复弯折复数次并将所述钢板的两端彼此熔接来形成所述主体板。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部熔接有复数个双头螺栓。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板的上端和下端熔接有熔接板,所述熔接板用于确保所述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的熔接面积。
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板为平坦的环形状,所述熔接板的外周面形成为与主体板的外侧面一致且相同的正多边形形状,所述熔接板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形状,并且比主体板的内侧面更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板的外侧周缘设置有冷却带。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带包括复数个铜块和连接复数个所述铜块的柔性接头。
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块是平坦的矩形板材,在所述铜块形成有与设置于所述主体板的平面部的复数个双头螺栓的数量相同的螺栓孔,所述铜块作为所述双头螺栓插入于所述螺栓孔的结构以面接触的方式紧贴在主体板的平面部,并且在所述双头螺栓紧固有螺母。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中,通过平面加工在内容器的周缘形成复数个设置面部,并且将复数个热传递构件分别设置于设置面部,而且使用铜柔性构件来与热传递构件彼此连接,由此将冷冻器的冷气均匀地传递到内容器,从而能够省略现有的铜带并节省制作费用,并且能够容易地确认热传递构件的接触状态和管理品质。
在本发明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中,以弯折钢板的方式单独制作出用于设置极低温保持装置、即冷却带的中间主体,由此能够在整个圆周周缘上确保均匀的冷却性能,并且作业难度降低且作业性提高,从而能够节省制造时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中的热传递部的详细组装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中的热传递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周缘平面加工了设置面部的状态图。
图6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设置面部设置了热传递构件的状态图。
图7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热传递构件结合了柔性构件的状态图。
图8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热传递构件安装了冷冻器设置构件的状态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分解图。
图10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一个构成要素的主体板的主视图。
图11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一个构成要素的主体板的俯视图。
图12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一个构成要素的熔接板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冷却带的组装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
在此过程中,考虑到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附图中所示的线条的厚度或构成要素的尺寸等可能会被放大示出。并且,后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这些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操作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发生变化。因此,这些术语的定义应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来确定。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中的热传递部的详细组装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中的热传递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周缘平面加工了设置面部的状态图,图6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设置面部设置了热传递构件的状态图,图7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热传递构件结合了柔性构件的状态图,图8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热传递构件安装了冷冻器设置构件的状态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内容器的分解图,图10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一个构成要素的主体板的主视图,图11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一个构成要素的主体板的俯视图,图12是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一个构成要素的熔接板的俯视图,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中间主体的俯视图,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冷却带的组装状态图。
参照图1至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包括外容器10、内容器200、冷冻器300以及极低温保持装置(未图示)。
外容器10是具备隔热材料的构成。外容器10与内容器200的周缘隔开设定间隔而配置,以使内容器200保持隔热。
内容器200是设置于外容器10的内部,并超导体浸泡在液体冷却剂的构成。超导体是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产生电阻接近于零(0)的超导现象的导体,具有磁场无法进入其内部且将其内部的磁场也推向外部的性质,从而产生悬浮在磁铁上的磁悬浮现象。
冷冻器300是设置于外容器10的外部并产生冷气的构成。冷冻器300产生冷气并通过热传递部400将均匀的冷气沿着圆周方向传递到内容器200的周缘,由此将冷气均匀地传递到储存于内容器200、即氮气槽的作为液体冷却剂的液氮的上部,以使超导体保持极低温状态。
极低温保持装置通过将均匀的冷气沿着圆周方向传递到内容器200的周缘来使内容器200的内部保持极低温状态。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极低温保持装置可以是热传递部400。以下,以极低温保持装置是热传递部400作为前提进行说明。
热传递部400是与冷冻器300连接且以面接触方式可分离地设置于内容器200的周缘(外周)的构成。
热传递部400包括:复数个设置面部410,以具有设定间隔的方式形成于内容器200的周缘;复数个热传递构件420,附着于设置面部410,将从冷冻器300接收到的冷气传递给内容器200;紧固部430,将热传递构件420可分离地紧固于内容器200;以及柔性构件440,使热传递构件420彼此热连接。
设置面部410通过平面加工形成为平面。设置面部410可以通过铣削(milling)作业来进行端面加工而形成平面。
热传递构件420包括铜块。
柔性构件440可以包括柔性铜编织网。
除了铜材料之外,热传递构件420和柔性构件440还可以应用热传递效率优异的任意金属材料。
热传递构件420的特征在于,通过调节紧固部430的紧固力来确定热传递构件420与设置面部410之间的接触力。
热传递构件420的热传递效率可以随着紧贴力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所述紧贴力随着紧固部430的紧固力(扭矩)增大而增加。
在热传递构件420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冷冻器300连接的设置构件600。设置构件600以可变更为各种形状的方式形成,由此使冷气从冷冻器300有效地传递到热传递构件420。
紧固部430包括:螺栓构件432,安装于设置面部410;复数个插入孔部434,形成于热传递构件420;以及螺母构件436,与插入于插入孔部434的螺栓构件432紧固,并使热传递构件420紧贴于设置面部410。
螺栓构件432可以包括双头螺栓(stud bolt)。
可以以各种方法将螺栓构件432设置于内容器200的周缘,例如,螺栓构件432螺纹结合于形成在内容器200的周缘的螺纹孔而固定,或者,将螺栓构件432的头部插入到形成于内容器200的周缘的插入孔并以熔接方式固定等。
柔性构件440的特征在于,通过结合部500与热传递构件420结合。
结合部500包括:贯通孔部510,形成于柔性构件440;以及结合构件520,插入于贯通孔部510并与热传递构件420结合。
结合构件520可以包括螺栓或螺丝。
当使用结合构件520来将柔性构件440结合到热传递构件420时,将结合构件520紧固在热传递构件420的螺母构件436,或者紧固在形成于热传递构件420的螺纹孔,因此,可以将柔性构件440均匀地热连接到热传递构件42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作用和效果。
将通过铣削加工来构成为复数个平面的设置面部410沿着圆周方向隔开设定间隔而形成在内容器200的周缘(外周),并且将复数个螺栓构件432以熔接方式固定于设置面部410。
接着,在由铜块制成的热传递构件420的与螺栓构件432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插入孔部434,将螺栓构件432插入到插入孔部434,并且使用螺母构件436以适当的扭矩进行紧固,由此可以使热传递构件420紧密地紧贴在设置面部410。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焊接或钎焊来将铜带以圆形设置于内容器的周缘,因此不仅难以确认熔接状态,而且难以进行管理品质,相反地,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通过螺栓螺母的结合来调节热传递构件420施加到设置面部410的接触力,因此能够容易进行管理品质。
然后,通过使结合构件520插入到柔性构件440的贯通孔部510并与热传递构件420结合,可以将柔性构件440与热传递构件420均匀地热连接。
另外,在热传递构件420的外侧面设置设置构件600并连接冷冻器300,由此结束设置作业。
在这种设置状态下,当运行冷冻器300时,将产生的冷气经由设置构件600传递到热传递构件420,并且通过柔性构件440来与其他热传递构件420保持均匀的热连接状态,由此冷气经由内容器200的外侧面而传递到其内侧,从而可以在内容器200的内部使浸泡在液氮的超导体保持极低温状态。
因此,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通过平面加工在内容器的周缘形成复数个设置面部,并且将复数个热传递构件分别设置于设置面部,而且使用铜柔性构件来与热传递构件彼此连接,由此将冷冻器的冷气均匀地传递到内容器,从而能够省略现有的铜带并节省制作费用,并且能够容易地确认热传递构件的接触状态和管理品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的极低温冷却装置可以是冷却带60。即,内容器可以通过冷却带60保持极低温状态。以下,以极低温冷却装置是冷却带60作为前提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内容器200由下部主体210、中间主体100以及上部主体220分开构成。
在内容器200中,下部主体210构成冷却带60的设置部分的下侧部分并具有圆筒形状,所述下部主体210的下端部被封堵,而其上端部呈开口。
上部主体220是具有与下部主体210相同的材料、直径以及厚度的圆筒,在内容器200中,所述上部主体220构成冷却带60的设置部分的上侧部分。
在内容器200中,中间主体100相当于用于设置作为极低温冷却装置的冷却带60的部分,构成内容器200的上下方向的一部分区间的壁体。在内容器200的一侧部设置有冷冻器300,冷冻器300的冷却头部41连接于冷却带60。冷却带60设置于内容器200的外周面的周缘。因此,内容器200的内部的热量经由冷却带60传递到冷冻器300的冷却头部41并被去除,由此内容器200内部的液氮保持为液体状态,从而能够使超导体模块保持超低温状态。
中间主体100包括:主体板110;熔接板120,分别安装于所述主体板110的上下;以及复数个双头螺栓130,设置于所述主体板110的侧面。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主体板110是具有正多边形平面形状的管(pipe)形结构物。图11示出了平面部111的数量为12个的正十二边形形状的实施例,但是平面部111的数量可以根据内容器200的大小适当变更。
所述主体板110是通过多次弯折长度较长的矩形钢板并将其两端彼此熔接而制作的。即,主体板110原本为平板形状,通过将其沿着长度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反复弯折而形成复数个平面部111。在平面部111和平面部111之间形成有棱角部112,棱角部112的内角的大小在所有的棱角部112中均相同。
如上所述,主体板110的各个平面部111原样保持原钢板的平面状态,因此与通过切削圆形管的表面来加工平面的现有技术相比,平面度和粗糙度非常优异。
另外,如图所示,各个平面部111在整个横向上具有相同的厚度,而没有厚度上的变化,这在所有平面部111中均相同。
因此,主体板110在整个圆周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厚度,从而所述中间主体100横跨整个圆周方向具有相同的半径方向上的导热性能。
在所述平面部111的外侧面设置有复数个双头螺栓113。双头螺栓113通过将其一端部熔接于平面部111来固定于主体板110。图10示出了在一个平面部111设置有2列3行共6个双头螺栓113的实施例,但是考虑到所述冷却带60的铜块61(参照图14)的尺寸,可以适当地变更。
上部主体220和下部主体210以熔接方式连接在所述主体板110的上端和下端,但是为了充分确保接合面积,将熔接板120预先分别熔接在主体板110的上端和下端。
如图12所示,所述熔接板120作为与主体板110相同的材料的平坦的板,具有平面圆环形状。更详细而言,熔接板120的外周面121形成为与主体板110相同的正多边形形状,而内周面122形成为圆形。
所述熔接板120的内周面122比主体板110的内侧面更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由此,不仅能够确保充分的熔接面积,而且主体板110、即中间主体100的结构刚性也能得到提高。
这种形状的熔接板120可以通过激光切割(cutting)钢板制作。
熔接板120的外周面121中的彼此相对的平面部之间的距离,与主体板110中的彼此相对的平面部111(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相同。
图13示出在主体板110的上端熔接设置有熔接板120的状态,主体板110和熔接板120的外周面彼此精确对齐,而在内周面(以虚线示出)中,熔接板120的内周面122比主体板110的内周面更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
另一个熔接板120也以相同的结构熔接设置于主体板110的下端,由此结束中间主体100的制作。
如上所述,在主体板110的上端和下端安装有环状的熔接板120,使得主体板110能够更坚固地对应横向外力。即,通过复数个所述熔接板120能够提高中间主体100的结构刚性。
然后,如图9所示,将上部主体220和下部主体210分别熔接于中间主体100的上端和下端,由此完成内容器200的制作。
此时,通过设置于主体板110的上端和下端的复数个所述熔接板120,能够充分确保上部主体220和下部主体210的熔接面积,使得上部主体220、中间主体100以及下部主体210彼此牢固地熔接,从而可以使内容器200具有充分的耐压刚性。
图14示出了在所述中间主体100的外周面设置有冷却带60的状态。冷却带60包括复数个铜块61和将相邻的复数个铜块61彼此连接的柔性接头62。
所述铜块61为具有规定厚度的矩形平板,在主体板110的每一个平面部111均安装有一个所述铜块61。为此,在铜块61形成有与主体板110的双头螺栓113的数量相同的螺栓孔,铜块61以所述双头螺栓113插入到螺栓孔的状态紧贴在主体板110的平面部111,然后将螺母紧固于双头螺栓113,使得铜块61以面接触的方式紧贴于平面部111的状态固定在主体板110。
然后,将彼此相邻的复数个铜块61用柔性接头(flexible joint)62连接。所述柔性接头62由与铜块61相同的铜材料制作,并且以接触面积尽可能大的结构进行连接,以能够顺畅地实现与铜块61之间的热传递。由于柔性接头62本身的结构并不是本发明的对象,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上面已经描述了所述冷却带60是在内容器200制作完成后设置的,但是冷却带60的设置作业当然也可以在中间主体100熔接到上部主体220和下部主体210之间之前以独立的状态实施。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仅处理中间主体100的同时实施冷却带60的设置作业,因此,与在处理内容器200的同时设置冷却带60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更容易进行作业的优点。
如上所述,设置于内容器200的外侧面的冷却带60,通过与其相同的铜材料的连接构件连接于冷冻器300的冷却头部41。因此,内容器200内部的液氮和冷冻器300的冷却头部41之间形成热交换,从而能够使液氮的温度持续保持可使所述超导体模块保持超导状态的极低温状态。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内容器200通过将用于设置冷却带60的中间主体100和基于所述中间主体100的上部主体220和下部主体210分别单独制作后相互熔接而制成。
作为构成所述中间主体100的主要部件的主体板110通过将长度较长的矩形钢板每隔规定间隔弯折复数次的方式来制作,由此使复数个弯折线、即棱角部112之间的复数个平面部111原样保持作为原材料的钢板的平面状态,因此,不仅具有优异的平面度和粗糙度,而且整个平面部111具有相同的厚度。
因此,冷却带60的铜块61可以以非常良好的面紧贴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平面部111,由此顺畅地实现将中间主体100和冷却带60作为媒介的液氮和冷冻器300的冷却头部41之间的热传递,从而提高了内容器200的冷却性能。
另外,由于所述平面部111与其位置无关地具有相同的厚度,因此与其位置无关地具有均匀的导热性,并且,由于这种平面部111设置在中间主体100的整个圆周方向上,因此能够在内容器200的整个周缘上确保均匀的冷却性能。这意味着超导体模块的整个超导导线可以与内容器200内的位置无关地保持均匀的超导状态,从而能够使超导限流器的工作性能进一步稳定化和提高。
另外,由于所述主体板110的平面部111是通过弯折平板材形成的,因此,与通过直接切削低温容器的外侧面来加工平面的现有技术相比,作业自身容易。因此,不仅使内容器200的制作进一步容易,而且节省费用。
另外,所述主体板110的平面部111的厚度整体上相同,使得无需在熔接双头螺栓13时为了防止平面部111的变形而根据位置精密地考虑熔接热量,因此作业可以变得更容易,并且可以更迅速地执行。
并且,在熔接双头螺栓13时,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内容器200的完成状态下实施熔接,而是在尺寸相对较小且重量相对较轻的中间主体100上实施熔接,因此作业变得更简单。
如上所述,由于内容器200的制作工序的整体作业变得容易且用时减少,因此具有生产费用下降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在省略现有技术的铜带的基础上,通过在内容器的周缘设置复数个设置面部和热传递构件,或者分割内容器并设置冷却带,由此将冷冻器的冷气均匀地传递到内容器,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品质管理。虽然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从中实施各种变形和等同的其他实施例。
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17)
1.一种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容器,设置于外容器的内部,超导体浸泡于所述内容器的液体冷却剂中;
冷冻器,设置于所述外容器的外部并产生冷气;以及
极低温保持装置,与所述冷冻器连接并将所述内容器的内部保持为极低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低温保持装置是以面接触方式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内容器的周缘的热传递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递部包括:
复数个设置面部,以具有设定间隔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容器的周缘;
复数个热传递构件,附着于所述设置面部,并且将从所述冷冻器接收到的冷气传递给所述内容器;
紧固部,将所述热传递构件可分离地紧固于所述内容器;以及
柔性构件,使所述热传递构件彼此热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面部通过平面加工形成为平面,
所述热传递构件包括铜块,
所述柔性构件包括柔性铜编织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调节所述紧固部的紧固力来确定所述热传递构件和所述设置面部之间的接触力。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部包括:
螺栓构件,安装于所述设置面部;
复数个插入孔部,形成于所述热传递构件;以及
螺母构件,通过紧固于插入到所述插入孔部的所述螺栓构件来使所述热传递构件紧贴于所述设置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构件通过结合部结合于所述热传递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包括:
贯通孔部,形成于所述柔性构件;以及
结合构件,插入于所述贯通孔部并与所述热传递构件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低温保持装置包括冷却带,
所述内容器包括:
上部主体,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管形状;
下部主体,所述下部主体的上部开口,所述下部主体的下部被封堵;以及
中间主体,形成为管形状,并且连接在所述上部主体和所述下部主体之间,
所述冷却带设置于所述中间主体的外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主体包括正多边形形状的主体板,
所述主体板的平面部与其位置无关地具有相同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矩形钢板沿着其长度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反复弯折复数次并将所述钢板的两端彼此熔接来形成所述主体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平面部熔接有复数个双头螺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板的上端和下端熔接有熔接板,所述熔接板用于确保所述上部主体和所述下部主体的熔接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接板形成为平坦的环形状,
所述熔接板的外周面形成为与所述主体板的外侧面一致的相同的正多边形形状,
所述熔接板的内周面形成为圆形状,并且比主体板的内侧面更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带设置于所述主体板的外侧周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带包括:
复数个铜块;以及
连接复数个所述铜块的柔性接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块是平坦的矩形板材,
在所述铜块形成有与设置于所述主体板的平面部的复数个双头螺栓的数量相同的螺栓孔,
所述铜块以所述双头螺栓插入到所述螺栓孔的结构且以面接触的方式紧贴于所述主体板的平面部,
在所述双头螺栓紧固有螺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117295 | 2019-09-24 | ||
KR1020190117295A KR102635696B1 (ko) | 2019-09-24 | 2019-09-24 | 초전도체 냉각용기용 냉각장치 |
KR1020200088974A KR102696343B1 (ko) | 2020-07-17 | 2020-07-17 | 초전도 한류기의 저온용기 |
KR10-2020-0088974 | 2020-07-17 | ||
PCT/KR2020/012870 WO2021060831A1 (ko) | 2019-09-24 | 2020-09-23 | 초전도체 냉각용기용 냉각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24004A true CN114424004A (zh) | 2022-04-29 |
CN114424004B CN114424004B (zh) | 2023-10-20 |
Family
ID=75165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65822.1A Active CN114424004B (zh) | 2019-09-24 | 2020-09-23 | 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94625B2 (zh) |
CN (1) | CN114424004B (zh) |
WO (1) | WO2021060831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95523A (ja) * | 1997-12-26 | 1999-07-21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超伝導コイル装置 |
CN2788100Y (zh) * | 2005-03-24 | 2006-06-14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超流氦加压装置 |
CN1806153A (zh) * | 2003-06-19 | 2006-07-19 | 美国超能公司 | 用于高温超导体装置的低温冷却的方法和设备 |
JP2012049413A (ja) * | 2010-08-30 | 2012-03-08 | Taiyo Nippon Sanso Corp | 超電導部材冷却装置、及び断熱容器内のサブクール液体窒素の温度維持方法 |
CN102597794A (zh) * | 2009-04-20 | 2012-07-18 | 美时医疗控股有限公司 | 低温冷却超导体rf头部线圈阵列和具有超导的头部专用mri系统 |
JP2016211748A (ja) * | 2015-04-28 | 2016-12-15 |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 超電導体の冷却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
KR20180083022A (ko) * | 2017-01-11 | 2018-07-20 | 삼우플랜트(주) | 강관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13102A (en) * | 1991-05-09 | 1992-05-12 | Huntington Mechanical Laboratories, Inc. | Rotary motion transmitter and heat treatment method for sealed chamber |
CN104246373B (zh) * | 2011-10-24 | 2016-06-08 |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 燃气涡轮机 |
US10035081B2 (en) * | 2016-04-14 | 2018-07-31 | Capna Intellectual, Inc. | Methods to reduce chlorophyll co-extraction through extraction of select moieties essential oils and aromatic isolates |
-
2020
- 2020-09-23 CN CN202080065822.1A patent/CN114424004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3 WO PCT/KR2020/012870 patent/WO2021060831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9-23 US US17/763,519 patent/US1209462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95523A (ja) * | 1997-12-26 | 1999-07-21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超伝導コイル装置 |
CN1806153A (zh) * | 2003-06-19 | 2006-07-19 | 美国超能公司 | 用于高温超导体装置的低温冷却的方法和设备 |
CN2788100Y (zh) * | 2005-03-24 | 2006-06-14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超流氦加压装置 |
CN102597794A (zh) * | 2009-04-20 | 2012-07-18 | 美时医疗控股有限公司 | 低温冷却超导体rf头部线圈阵列和具有超导的头部专用mri系统 |
JP2012049413A (ja) * | 2010-08-30 | 2012-03-08 | Taiyo Nippon Sanso Corp | 超電導部材冷却装置、及び断熱容器内のサブクール液体窒素の温度維持方法 |
JP2016211748A (ja) * | 2015-04-28 | 2016-12-15 |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 超電導体の冷却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
KR20180083022A (ko) * | 2017-01-11 | 2018-07-20 | 삼우플랜트(주) | 강관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60831A1 (ko) | 2021-04-01 |
US20220336123A1 (en) | 2022-10-20 |
US12094625B2 (en) | 2024-09-17 |
CN114424004B (zh) | 2023-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08178B (zh) | 批量式熱處理裝置 | |
US20020177035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blanketing and jacketing for battery system modules | |
CN103369743B (zh) | 一种石墨加热器 | |
CN114424004B (zh) | 超导体冷却容器用冷却装置 | |
JPH07202275A (ja) | 電子冷却素子の集合体 | |
CN210596154U (zh) | 一种无冷却垂直焊缝感应加热器 | |
US20170265252A1 (en) | Industrial heater | |
CN111375920B (zh) | 一种用于毛细管换热器焊接的工装方法 | |
CN111916978A (zh) | 一种紧凑型高功率风冷光纤激光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115254972A (zh) | 轧辊及辊压装置 | |
KR20220010284A (ko) | 초전도 한류기의 저온용기 | |
KR102635696B1 (ko) | 초전도체 냉각용기용 냉각장치 | |
JPH1187130A (ja) | 超電導磁石装置 | |
CN102789866B (zh) | 连接制冷机一级冷头的柔性导冷装置及其焊接工装 | |
CN110564929B (zh) | 一种无冷却垂直焊缝感应加热器及制作方法 | |
KR20200142968A (ko) | 정수기의 제빙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6911633B2 (en) | Suspended induction coil and method for replacement of turns comprising same | |
CN218451053U (zh) | 一种水冷时高效散热的配电自动化测试仪 | |
CN219137009U (zh) | 一种用于晶体生长炉的加热器组件 | |
JPS6215843A (ja) | 低温冷媒用液送管 | |
CN218610505U (zh) | 测试台及测试设备 | |
CN217011219U (zh) | 贵金属通道及贵金属通道加热用电极 | |
EP0852399B1 (en) | Semiconductor element cooling apparatus | |
US11946677B2 (en) | Refrigerant flow path unit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US20230356628A1 (en) | Thermal control device with a tubing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of a tubing to a thermal control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